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妇产科学(必背)

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妇产科学(必背)
(2)B超
(3)羊膜腔胎儿造影→胎儿体表畸形及消化管畸形
4、胎儿遗传性疾病诊断――羊水细胞培养
一、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
(一)产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
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
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促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灌肠条件: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
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
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h分娩,严重心脏病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胎头拨露,着冠1-2h
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5-15分钟
阴道下段――腹股沟淋巴结
阴道上段、宫颈――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子宫体及底部、输卵管、卵巢――腰淋巴结
子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2、外生殖器淋巴
腹股沟浅淋巴结:会阴,阴道下段,肛门部,下肢的淋巴
腹股沟深淋巴结:阴蒂,股静脉淋巴,腹股沟浅淋巴
(三)神经
1、外生殖器――阴部N
2、内生殖器――交感N与副交感N支配。
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5-14天)
早期(5-7):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中期(8-10):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目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
晚期(11-14):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状
8、胎儿娩出
三、分娩的经过
1、临产的主要标志: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

执业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

执业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

执业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执业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执业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的生理特点细目一:胞宫要点:1.位置。

2.功能。

3.与胞脉、胞络、冲、任、督、带等经脉的关系。

细目二:月经要点:1.月经的生理现象。

2.月经的产生机理。

细目三:妊娠与产育要点:1.受孕的机理。

2.妊娠的生理现象。

3.产后的机体变化。

第二单元病因病机细目一:病因要点:1.寒、热、湿。

2.怒、思、恐。

3.其他因素:多产房劳、饮食不节、劳逸失常、体质因素。

细目二:病机要点:1.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

2.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冲任损伤。

3.直接损伤冲任。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月经病的定义。

2.月经病的范围。

3.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4.月经病治疗的常用方法。

细目二:月经先期要点:1.月经先期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剂。

4.清经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三:月经后期1.月经后期的定义。

2.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诊断。

3.病因病机。

4.辨证论治:各型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剂。

5.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的药物组成。

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要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证、治法和代表方剂。

细目五:月经过多要点:1.月经过多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证、治法和代表方剂。

细目六:月经过少要点:1.月经过少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七:痛经1.痛经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剂。

4.痛经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的辨证要点。

5.清热调血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八:经间期出血要点:1.经间期出血的定义。

2.须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

3.病因病机。

4.辨证论治:各型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九:闭经要点:1.闭经的定义。

2.闭经和早孕的鉴别诊断。

3.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考点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考点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考点1、睡忍痛;慢临盆生理特点:经孕产乳月经初潮从青春期开始2、《金匮要略》最早妇科专篇3、《诸氏遗书》提出节育晚婚4、女性骨盆入口呈椭圆形耻骨弓90度较宽;骶骨切迹呈圆形5、主韧带行于子宫颈两侧与骨盆侧壁间骨盆漏斗韧带固定输卵管伞圆韧带起于子宫前角止于大阴唇前宫颈为结缔组织;宫颈外口称子门6、孕激素——使宫颈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分泌期——上皮脱落加快7、雌激素——子宫内膜增生8、黄体功能不足——周期缩短频发;月经先期9、孕妇尿中与胎儿胎盘关系密切的是雌三醇E3测定——胎盘功能10、氯霉素-灰婴综合症;氨基糖苷类——第八对脑神经11、正常枕先露——衔接下降俯曲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产后子宫复旧入骨盆腔 10天12、缩宫素引产——2.5U13、胎盘剥离征象:宫体变硬阴道少量出血外露脐带延长压耻骨联合上方脐带不回缩14、软产道:子宫体下段宫颈外阴阴道15、溴隐亭——抗催乳素作用;外阴肿痛——贴覆法16、正常胎心120—160次流产治则:治病与安胎并举17、妊娠合并心脏病最危险时间 32—34周18、正常胎位—枕前位枕后位处理—宫口开全待先露达+3时手转成枕前位后助产19、妊娠合并肾炎——最易引起胎盘早剥20、胎膜早破阴道流液体 PH>6.521、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最常见途径—子宫颈管粘膜的静脉22、胎儿死亡的原因—脐带脱垂正常脐带长50—60cm23、暑入阳明型产后中暑——白虎汤产后高热不退烦渴便燥恶露——无味消毒饮产后血瘀腹痛—生化汤产后恶露不绝—冲任损伤气血运行失常产后小便不利-膀胱气化—济生肾气丸产后风寒身痛—独活寄生汤外阴瘙痒-湿热-萆�Z胜湿汤血瘀崩漏——四物汤合失笑散24、慢性盆腔炎:湿热-银甲丸寒湿-少腹逐瘀汤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气虚血瘀-理冲汤25、雌激素——排卵——孕激素——经期26、无排卵型功血无规律下丘脑闭经最常见阴虚血燥闭经—加减一阴煎小腹隐痛腰酸—肝肾阴虚37、气血虚闭经——人参养荣汤痛经——八珍益母汤38、行经吐衄——肺肝肾——热者清之逆者平之39、多囊卵巢综合症LH/FSH大于等于2.5—339、经前综合征——肝肾阴虚-知柏地黄围绝经综合症-左归丸肾阴虚-崩漏-左归丸+二至丸40、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41、闭经肾虚-归肾丸;肝肾亏虚-调肝汤42、卵泡期出血气虚——举元煎;阳盛血热-清经散43、肝肾不足闭经-归肾丸;痛经-调肝汤44、痛经气滞血瘀-隔下逐瘀;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45、痰湿阻滞子宫肌瘤-开郁二陈;闭经多囊卵巢不孕-苍附导痰汤;妊娠剧吐-小半夏加茯苓汤46、放射疗法适用于各期宫颈癌47、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导致月经过多桂枝茯苓丸:贵妇单吃桃----桂枝茯苓丹参赤芍桃仁48、卵巢浆液性腺瘤:单侧多见球形表面光滑恶变率5-10% 少见细胞型及核分型49、卵巢囊肿蒂扭转——手术切除宫颈管柱状上皮具有分化和增生潜能50葡萄胎重要组织特征——滋养细胞增生蜂窝状追踪目的早发现恶变肺转移避孕两年定期查HCG X线51、绒癌转移——肺-阴道-脑-肝52、子宫内膜异位-痰瘀互结-桃红四物合丹溪痰湿方- 达那唑53、子宫脱垂主要原因为——盆底松弛2度:轻、宫颈出阴道体在阴道内重、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湿热——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老年高血压患者——阴道纵膈成形术54、Manchesre手术——经阴子宫全切术——2度重以上55、原发性不孕——全不产肾虚不孕——麟珠56、盆腔瘀血综合症:下腹痛性感不快月经失调易疲乏气虚血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57、短效避孕药月经干净5-22天输卵管结扎:5-12天61、4:3:2液四盐三糖二水即2/3张液治疗低渗性脱水60、补液轻度30-50ml/kg中度 50-100 重 100-120。

中西医结合妇科重点

中西医结合妇科重点

一、名解:1、复发性流产( RSA ):指同一性伴侣受孕,连续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者,中医称“滑胎”。

2、妊娠剧吐:妊娠期间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此称为妊娠剧吐。

3、分娩( delivery):妊娠满28周及以后得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4、天癸: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男女皆有。

5、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5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未来潮,或超过13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者。

6、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

7、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8、不孕症(infertility):是指妇女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夫妇同居1年而未孕。

9、异常子宫出血(AUB):指育龄期非妊娠妇女,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二、简答:1简述妊娠期高血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全身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及局部缺血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简述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临床表现:主要是不规则子宫出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及出血量不一,可点滴出血,亦可大量出血。

出血量多或时间长时可继发贫血,伴有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

绝经过渡期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3简述月经产生机理?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周期第1~4日。

由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致使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底层崩解脱落。

经前24小时,内膜螺旋动脉节律性收缩及舒张,继而出现逐渐加强的血管痉挛性收缩,致使远端血管壁及组织缺血坏死、剥落,脱落的内膜碎片与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总结妇科要点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总结妇科要点

中医助理医师总结妇科要点1经先期:脾(补中)、肾(固阴)、阳(清经)、阴(两)、肝(丹栀)2经后期:肾(当地)、血:(大补)、虚(《金》)、实(《全》)、气(乌)3无定期:肝(逍)、肾(固阴)4经多:气(举)、热(保)、瘀(笑)5经少:肾(归肾)、血(滋)、瘀(桃红)、痰(苍)6经间血:阴(两+二)、湿(止淋)、瘀(逐止)7崩漏:脾(本)、气(苁)、阳(右)、阴(左+二)、虚(上)、实(清固)、瘀(逐止)8闭经:弱(荣)、损(苁)、燥(一阴)、瘀(府)、痰(苍+四君)9痛经:滞(膈)、寒(少)、湿(清调)、弱(圣)、损(益调)10经感冒:寒(穗)、热(桑菊)、邪(小柴)11经泄泻:脾(参)、肾(固+神)12经浮肿:虚(肾+苓)、瘀(八)13经吐瘀:火(引)、虚(顺+牛)14绝经证:阴(左+二)、阳(右)、俱(二+二)15经断来:肝(安)、肾(知)、热(易)、毒(萆+桂)16带下多:脾(完)、肾(内)、夹(知)、结(五)、注(止)17恶阻:脾(香)、肝(橘)18胎漏、动:肾(寿)、热(保)、气(胎)、瘀(桂+寿)19子肿:脾(白)、肾(真)、气(天)20子淋:虚(知)、火(导)、湿(五淋)21产发热:毒(五+笑)、外(穗)、虚(补中)、瘀(生)22产腹痛:虚(肠)、瘀(生)23产恶露:虚(补中)、热(保)、瘀(生)24癥瘕:气(棱)、痰(苍+桂)、热(大黄)虚(补肾)25急性盆腔:毒(五+大黄)、湿(仙)26慢性盆腔:热(银)、滞(膈)、寒(少)、虚(理)27不孕:气(琉)、阳(胞)、阴(种)、肝(开)、瘀(少)、痰(苍)28阴痒:虚(知)、湿(龙)29子宫垂:气(补中)、肾(大补)。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在医师考试中占相对重要地位,复习此科目时要注意对相关概念、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关键性字眼的把握,比如“首选”、“最重要”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切实提高考试成绩,因此特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定义1、妊娠剧吐:妊娠早期,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者,称妊娠剧吐。

2、流产:不足28周,胎儿体重少于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称晚期流产。

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经治疗及休息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中医称“胎漏”、“胎动不安”。

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4、难免流产:一般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腹痛加重,或胎膜破裂出现阴道流水。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宫颈口可见胚胎组织或羊膜囊堵塞,子宫与妊娠周数相符或略小。

中医称“胎动欲堕”。

5、不全流产: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部分妊娠物已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出血量多,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子宫颈口妊娠组织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一般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中医称“堕胎”、“小产”。

6、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全部排出宫腔,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属中医“堕胎”、“小产”或“暗产”范畴。

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及时自然排出,又称过期流产。

胚胎或胎儿死亡后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早孕反应消失,如至妊娠中期,孕妇腹部不见增大,胎动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子宫明显小于停经周数,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音。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pdf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pdf

201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骨盆要点:1.骨盆的组成2.骨盆的分界细目二:内、外生殖器要点:1.外阴的范围2.内生殖器及其功能3.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月经与性周期的调节要点: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细目二: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要点:1.卵巢的功能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3.卵巢激素及其生理作用细目三: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要点: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特点细目四:月经周期的调节要点:1.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腺垂体生殖激素3.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4.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细目五:中医对月经及其调节机理的认识要点:1.中医有关月经的概念和认识医学教育,网整理2.中医有关月经产生及调节相关脏腑、经络、气血理论第三单元妊娠生理细目一: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要点: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机理细目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要点:1.胎儿附属物的功能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结构特点第四单元孕期监护及保健细目一:孕妇监护要点:1.产前检查时间2.预产期推算3.产前检查的步骤及方法细目二:胎儿监护要点:1.胎盘功能2.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监护的方法细目三:围生期用药要点:孕期常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第五单元正常分娩细目一:决定分娩的四因素要点:1.产力2.产道3.胎儿4.精神心理因素细目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要点:枕先露临床经过及处理细目三:临产诊断及产程处理要点:1.产程各期的临床表现和处理2.中医关于分娩的认识第六单元正常产褥细目一:产褥期临床表现要点:产褥期临床表现特点细目二:产褥期处理及保健要点:产褥期处理及保健要点第七单元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细目一:病因要点:1.西医对病因的认识2.中医常见病因细目二:疾病发生机理要点:1.妇产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2.中医对妇产科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第八单元诊断概要细目一:妇科病史及检查要点: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及妇科检查细目二:妊娠诊断要点: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细目三:妇产科疾病的辨证要点要点:1.月经病的辨证要点2.带下病的辨证要点3.妊娠病的辨证要点4.产后病的辨证要点5.杂病的辨证要点第九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治疗2.中医内治法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药物2.物理疗法3.针灸第十单元妊娠病细目一:妊娠剧吐要点:1.概念2.临床表现及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的分型论治细目二:流产要点:1.概念2.流产的类型及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中医分型论治细目三:异位妊娠要点:1.定义及分类2.临床特点3.辅助诊断方法4.中西医结合处理原则细目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原则医学。

2021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精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2021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精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2021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精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考点 1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内、外生殖器、邻近器官【难度】★【考频指数】★★★★考点点拨:内、外生殖器、邻近器官1.外阴的范围和组成: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和处女膜)。

2.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3.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4.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儿童期为 1:2,成人期为 2:1,老年期为 1:1。

5.中医古籍中将外阴称之为阴户,又名四边、产户;将阴毛称为毛际;将阴道口和处女膜称为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阴道又称子肠、产道,宫颈外口被称为子门、子户。

子宫又称为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血室。

【例题·A1 型题】1.成年女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是A.2:1B.1:2C.1:1D.3:1E.3:2【答案】A【解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儿童期为 1:2,成人期为 2:1,老年期为 1:1。

2.下列各项中,关于女性生殖器黏膜上皮的叙述,正确的是A.子宫内膜为单层鳞状上皮B.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C.输卵管黏膜为复层高柱状上皮D.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立方上皮E.子宫颈阴道部黏膜为高柱状上皮【答案】B【解析】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考点 2 正常分娩【难度】★★【考频指数】★★★★★考点点拨: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四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2.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等动作。

3.临产开始的主要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 30 秒及以上,间歇5~6 分钟,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4.总产程及产程分期: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分为 3 个产程。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妇产科学(四)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妇产科学(四)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妇产科学(四)第六单元分娩一、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一)产力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促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作用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有助于胎盘娩出(二)产道1、骨产道: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2、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三)胎儿:大小,胎位,有无畸形双顶径――胎头的横径枕下前囟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3、俯屈――上枕横径变为枕下前囟径4、内旋转――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5、仰伸――胎头娩出,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6、复位――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7、外旋转――胎头与胎肩垂直8、胎儿娩出三、分娩的经过1、临产的主要标志: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2、产程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11-12小时)宫口扩张潜伏期(3cm):8小时>16h为延长活跃期(4-10cm)4h >8h为延长胎头下降: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破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破裂灌肠条件: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h分娩,严重心脏病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胎头拨露,着冠1-2h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5-15分钟胎盘剥离征象: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阴道少量流血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第七单元正常产褥一、生殖系统变化(一)子宫子宫复旧:时间6周(产后1周在耻骨联合上方)表现: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内膜再生:产后6周完全修复子宫颈:产后4周完全恢复(二)阴道:会阴裂伤在3-5日内愈合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二、乳房泌乳的基础(垂体催乳激素)胎盘生乳素在6小时内消失孕激素在产后几日降下,雌激素在产后5-6日下降至基线初乳――产后7日内的乳汁(含胡萝卜素,蛋白质多,脂肪和乳糖量少)三、血液系统变化1、血容量:产后3日内↑15-25%,产后2-3周恢复正常产后24h内易发心衰2、产褥早期:血液高凝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RBC及血红蛋白逐渐增多,WBC早期高,PLT↑四、内分泌变化不哺乳产妇――产后6-10周月经复潮,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女――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胎盘生乳素于产后3-6小时不能再测出。

中医助理医师妇科学考试总结.doc

中医助理医师妇科学考试总结.doc

中医助理医师妇科学总结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一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一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一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梔逍遥散二、月经后期1、肾虚型一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一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3、血寒证1)虚寒型一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金匱》或艾附暖宫丸2)实寒型一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一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型一疏肝理气调经。

逍遥散2)肾虚型一补肾调经。

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一补气摄血固冲。

举元煎或安冲汤2)血热型一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一活血化瘀止血。

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1)肾虚型一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一养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或小营煎3)血瘀型一活血化瘀调经。

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4)痰湿型一化痰燥湿调经。

苍附导痰丸或二陈汤加茸归汤六、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一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3)湿热型一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一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七、崩漏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⑴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茨蓉菟丝子丸+党参、黄罠、阿胶⑵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党参、黄罠、田七⑶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证⑴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⑵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_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八、闭经1)气血虚弱一益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加减欢蓉菟丝子丸加淫羊霍、紫河车3)阴虚血燥一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中西医执业医师——妇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西医执业医师——妇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西医执业医师——妇科重点笔记总结月经先期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月经后期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槐花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月经过少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经期延长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痛经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胞中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闭经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崩漏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带下病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产后病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腹痛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三、恶露不绝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五、产后身痛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3)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六、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胡黄连汤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茯苓汤二、胎漏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三、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四、滑胎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五、子肿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四物汤六、子淋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七、难产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妇科杂病一、徵瘕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开郁二陈汤三、阴痒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二、不孕症1)肾虚:肾阳虚证:温肾助阳、调补冲任-毓麟归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整理1.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中医强调的“阴阳”、“五行”、“气血”等理论和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知识是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理论的基础。

2.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西医则注重检查、化验、影像等现代检查技术。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包括询问病史、观察症状、检查体征、化验、影像和辅助检查等。

3.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应用:-月经失调:中西医结合可通过望诊、问诊、切诊、B超等来确定病因,选择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不孕症:结合中西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如通过中医的辨证来判断病因,西医的检查来辅助诊断,并采取针灸、中药、手术等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如中医的草药调理和西医的手术切除等,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更年期综合征: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治疗。

4.中西医结合在孕妇保健和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孕妇保健:中西医结合可通过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调养经络等方法,辅助孕妇保持身体健康,如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妊娠期疾病:中西医结合可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和西医药物治疗,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进行综合治疗。

-产前、产后护理:中西医结合可通过中医草药调理和西医护理措施相结合,对产后伤口愈合、失血、泌乳和乳房疾病等进行治疗和护理。

5.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腹腔镜手术:中西医结合的腹腔镜手术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术和针灸镇痛等方法,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结合中医的草药调理和西医的手术切除,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并发症。

-宫腔镜手术:中西医结合的宫腔镜手术可以通过针灸镇痛和中药调理等手段,减轻术中和术后的不适感。

总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综合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妇产科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可以使妇产科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

中医妇科助理医师考试知识

中医妇科助理医师考试知识

中医妇科助理医师考试知识中医妇科是中医学中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妇科疾病和妇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及保健的学科。

而中医妇科助理医师考试是中医妇科专业从事临床工作的一种岗位资格考试。

以下是中医妇科助理医师考试的相关知识。

一、中医妇科的理论基础1. 中医妇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3. 妇科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诊断要点;4. 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5. 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二、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妇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2. 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3. 久病、复发病、难治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4. 妊娠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疾病的中医诊治;5. 中医妇科常用药物与治疗方法;6. 中医养生保健与妇科常见病的预防。

三、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断与治疗;2. 卵巢囊肿的中医诊断与治疗;3. 妇科炎症的中医诊断与治疗;4. 经行痛、闭经、经量过多、月经不调等的中医诊断与治疗;5. 不孕症、流产、妊娠呕吐等的中医诊断与治疗;6. 高危妊娠、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的中医诊断与治疗;7.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四、妇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药方1. 子宫肌瘤的中药治疗方案;2. 卵巢囊肿的中药治疗方案;3. 妇科炎症的中药治疗方案;4. 经行痛、闭经、经量过多、月经不调等的中药治疗方案;5. 不孕症、流产、妊娠呕吐等的中药治疗方案;6. 高危妊娠、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的中药治疗方案;7.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治疗方案。

中医妇科助理医师考试是对考生在中医妇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考核。

考生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熟悉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案。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妇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外生殖器1.外阴范围2.外阴组成细目二:内生殖器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3.中医对胞宫形态和功能的认识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月经及其周期调节1.月经的临床表现2.卵巢的功能3.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细目二:妊娠生理胎儿附属物的名称及胎盘的功能细目三: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因素2.分娩先兆3.产程分期细目四:正常产褥产褥期母体变化第三单元诊断概要细目一: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细目二:产前检查预产期推算细目三: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1.宫颈刮片检查2.基础体温测定3.输卵管通液检查4.诊断性刮宫5.阴道后穹窿穿刺6.b超检查第四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中医妇科常用治法细目二:外治法局部治疗方法第五单元月经病细目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1.临床表现及类型2.诊断3.中、西医治疗4.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崩漏的概念及辨证论治5.定经汤、保阴煎、清热固经汤、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二:闭经1.概念2.病因及分类3.虚证闭经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痛经1.概念2.辨证论治细目四:更年期综合征1.概念2.临床表现3.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妊娠病细目一:流产1.概念2.流产的类型及临床表现3.诊断4.中、西医治疗5.胎漏、胎动不安的概念及中医治疗细目二:异位妊娠1.病因和病理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中、西医治疗细目三:妊娠剧吐1.概念2.临床表现3.中、西医治疗细目四:葡萄胎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及随访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相关内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妇科第一张方剂是(四乌贼骨一蘆茹丸),出血(黄帝内经);2、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最早妇子生理和病理医书(经效产宝);3、最早记载异常胎位和纠正胎位手法的书(杨子建《十产论》);4、最早提倡节欲、晚婚的书(《褚氏遗书》);5、开创中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例(《儒门事亲》);6、我国最早的女医生(淳于意);7、将产科独立分科的朝代是(宋代)。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骨盆1、骨骼构成:舐骨、尾部、左右两块骼骨;2、关节:耻骨联合、紙骼关节、紙骨关节;3、韧带:紙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紙结节韧带和紙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舐棘韧带;4、平面:入口平面:前后径1 lcm;出口平面,骨盆最大平面,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一一与分娩关系最密切。

横径10cm (坐骨棘间距离)。

前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棘,后舐骨下端。

5、后矢状径: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紙尾关节间的距离;6、紙耻外径的距离: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5腰椎棘突;7、直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紙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二、内外生殖器(一)子宫及韧带1、子宫(1)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功能层一一有周期变化;基底层一一无周期变化;子宫肌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子宫浆膜层。

(2)子宫颈主要构成:结缔组织子宫颈管一一粘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有脉体;宫颈阴道部一一鳞状上皮覆盖;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子宫峡部上端一一解剖学内口;下端 -- 组织学内口;(3)阴道: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上宽上窄,前短后长。

2、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子宫4对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支托(1)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T向前下方达两侧骨盆壁。

穿过腹股沟终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子宫前位的主要韧带;(2)阔韧带:由子宫两侧开始,达骨盆壁——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此基底穿过;(3)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为固定宫颈位置的重要组织;(4)宫紙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紙椎前面的筋膜。

中西医助理医师妇科总结-第三单元

中西医助理医师妇科总结-第三单元

中西医助理医师妇科总结-第三单元中西医助理医师妇科总结-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一、激素卵巢主要合成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孕激素)1、雌激素作用(1)促子宫发育,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2)使子宫内膜增生(3)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丝(4)促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促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影响阴道自净的激素(6)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第二性征发育(7)促卵泡发育(8)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FSH,促分泌LH(9)促钠水潴留(10)促骨中的钙沉积2、孕激素作用(1)使子宫肌松弛,活动力下降,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乳素的敏感性(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子宫内膜(3)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减少(4)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6)在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7)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孕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LH(8)通过中枢N系统有升温作用(9)促钠水排泄3、FSH(卵泡刺激素)与LH(黄体生成激素)――由垂体在下丘脑的作用下分泌FSH:在排卵前1~2日水平达高峰→刺激成熟卵泡排卵,促排卵后卵泡变成黄体,产生孕激素和雌激素.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增生期(5~14天)早期(5~7):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中期(8~10):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目增多增长,呈弯曲形。

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晚期(11~14):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状翳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分泌期(15~28天)早期(15~19):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中期(20~23):内膜呈锯齿状,顶浆分泌,间质水肿疏松晚期(24~28):呈海绵状,有糖原溢出,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多,肥大的蜕膜样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妇科第一张方剂是(四乌贼骨-蘆茹丸),出血(黄帝内经);2、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最早妇子生理和病理医书(经效产宝);3、最早记载异常胎位和纠正胎位手法的书(杨子建《十产论》);4、最早提倡节欲、晚婚的书(《褚氏遗书》);5、开创中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例(《儒门事亲》);6、我国最早的女医生(淳于意);7、将产科独立分科的朝代是(宋代)。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骨盆1、骨骼构成:骶骨、尾部、左右两块髂骨;2、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骨关节;3、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4、平面:入口平面:前后径11cm;出口平面,骨盆最大平面,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与分娩关系最密切。

横径10cm(坐骨棘间距离)。

前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棘,后骶骨下端。

5、后矢状径: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6、骶耻外径的距离: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5腰椎棘突;7、直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二、内外生殖器(一)子宫及韧带1、子宫(1)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功能层――有周期变化;基底层――无周期变化;子宫肌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子宫浆膜层。

(2)子宫颈主要构成:结缔组织子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有脉体;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覆盖;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子宫峡部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3)阴道: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上宽上窄,前短后长。

2、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子宫4对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支托(1)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向前下方达两侧骨盆壁。

穿过腹股沟终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子宫前位的主要韧带;(2)阔韧带:由子宫两侧开始,达骨盆壁――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此基底穿过;(3)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为固定宫颈位置的重要组织;(4)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间接维持子宫前位的韧带;(5)骨盆漏斗韧带(卵巢悬韧带):卵巢功静脉穿过;(6)卵巢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内侧与子宫角间的韧带子宫全切并双附件切除时,易损伤输尿管的是(主韧带、骶骨韧带、漏斗韧带、后腹膜)。

(二)输卵管全长8~14cm由内向外: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组织构成(外→内):浆膜层,平滑肌层,粘膜层。

(三)卵巢大小:4*3*1cm 重5~6g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

组织:皮质(外层)――有原始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髓质(内层)――无卵泡(四)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易形成大阴唇血肿;小阴唇:有N末梢,极敏感;阴蒂:有N末梢,敏感;阴道前庭:球海绵体体肌覆盖;会阴侧切术能切到的肌肉(会阴深横肌,球海绵体肌及耻尾肌)。

三、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四、血管、神经、淋巴(一)血管1、卵巢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左侧――左肾动脉);2、子宫动脉――来自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3、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

上段:由子宫动脉供应,下段: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4、阴道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终支(二)淋巴1、内生殖器淋巴阴道下段――腹股沟淋巴结;阴道上段、宫颈――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子宫体及底部、输卵管、卵巢――腰淋巴结;子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2、外生殖器淋巴腹股沟浅淋巴结:会阴,阴道下段,肛门部,下肢的淋巴;腹股沟深淋巴结:阴蒂,股静脉淋巴,腹股沟浅淋巴。

(三)神经1、外生殖器――阴部N;2、内生殖器――交感N与副交感N支配。

五、骨盆底(一)位置:前为耻骨联合,后为尾骨尖,两侧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二)组织结构1、外层(浅层筋膜与肌肉)(1)球海绵体肌:覆盖前庭球及前庭大腺,向后与肛门外括约肌互相效叉而混合的肌肉(2)坐骨海绵体肌:从坐骨结节内侧沿坐骨升支内侧与耻骨降支向上,集合于阴蒂海绵体(3)会阴浅横肌:自两侧坐骨结节内侧面中线会合于中心腱(4)肛门外括约肌:围绕肛门,后端与肌尾韧带相连,前端合于中心腱2、中层(泌尿生殖膈):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3、内层(盆膈):(1)肛提肌(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加强盆底托力的肌肉,是骨盆底最有力的肌肉。

(2)筋膜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一、激素卵巢主要合成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孕激素)1、雌激素作用(1)促子宫发育,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2)使子宫内膜增生(3)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丝(4)促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促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影响阴道自净的激素(6)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第二性征发育(7)促卵泡发育(8)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FSH,促分泌LH(9)促钠水潴留(10)促骨中的钙沉积2、孕激素作用(1)使子宫肌松弛,活动力下降,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乳素的敏感性(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子宫内膜(3)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减少(4)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6)在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7)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孕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LH(8)通过中枢N系统有升温作用(9)促钠水排泄3、FSH(卵泡刺激素)与LH(黄体生成激素)――由垂体在下丘脑的作用下分泌FSH:在排卵前1~2日水平达高峰→刺激成熟卵泡排卵,促排卵后卵泡变成黄体,产生孕激素和雌激素。

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增生期(5~14天)早期(5~7):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中期(8~10):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目增多增长,呈弯曲形。

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晚期(11~14):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状2、分泌期(15~28天)早期(15~19):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中期(20~23):内膜呈锯齿状,顶浆分泌,间质水肿疏松晚期(24~28):呈海绵状,有糖原溢出,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多,肥大的蜕膜样细胞。

3、月经期(1~4):雌激素水平更低,无孕激素(二)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1、阴道粘膜排卵前:雌激素作用。

阴道上皮底支细胞增生→中层与表层细胞出现角化排卵后:孕激素作用。

阴道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脱落多为中层或角化前细胞)2、宫颈粘液排卵前:雌激素作用。

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可见羊齿状结晶排卵后:孕激素作用。

粘液分泌↓,质粘稠而混浊易断,第22日消失→椭圆体。

周期性变化不受性激素影响的是(卵巢生发上皮)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和雌酮两种雌激素促卵泡素:直接调节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第四单元妊娠生理一、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着床1、精子获能部位:子宫及输卵管2、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3、受精: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开始受精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受精完成4、受精卵发育:桑椹胚(受精后第3日)→晚期囊胚(受精后第4日)入宫腔5、着床时间:受精后第6~7日6、着床条件:透明带必须消失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必须有足够的孕酮7、着床后,子宫内膜变化:迅速发生蜕膜变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二、胎儿1、胎盘(1)构成:羊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

是胎盘的主要部分。

底蜕膜――构成胎盘母体部分。

(2)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罷及合成功能。

2、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3、脐带:一条静脉,两条动脉(脐静脉含氧量高)4、羊水:保护胎儿和母体三、母体血液变化:(1)血容量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2)RBC↓,血红蛋白↓,网织红轻度↑(3)WBC至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是中粒增多(4)凝血因子:高凝状态,PT略低少,血浆纤维蛋白↑(5)血浆蛋白↓泌尿: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第五单元孕期监护及保健一、产前检查首次产检时间:确诊早孕时产科四步角诊法检查:子宫大小,先露情况,胎方位骨盆测量:1、髂棘间径23~26cm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2、髂嵴间径25~28cm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3、粗隆间径28~31――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4、骶耻外径18~20-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5、坐骨间径8.5~9.5――直接测骨盆出口横径长度;6、耻骨弓角度:90~80――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二、胎儿成熟度1、胎盘功能检查:尿雌三醇;血清胎盘泌乳素;血清耐热性碱性磷酸酶;血清催产素酶;催产素激惹试验;阴道脱落细胞。

2、胎儿成熟度检查指标(1)B超测胎头双丁径>8.5;(2)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2――肺成熟;(3)羊水中肌酐≥176.8――肾成熟;(4)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SOD450<0.02――肝成熟;(5)羊水中淀粉酶≥450――唾液腺成熟;(6)羊水中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达20%――皮肤成熟。

3、先天畸形诊断(1)羊水中甲胎蛋白→开放性N管异常或无脑儿;(2)B超;(3)羊膜腔胎儿造影→胎儿体表畸形及消化管畸形。

4、胎儿遗传性疾病诊断――羊水细胞培养第六单元分娩一、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一)产力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促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作用;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有助于胎盘娩出;(二)产道1、骨产道: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2、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

(三)胎儿:大小,胎位,有无畸形;双顶径――胎头最大的横径;枕下前囟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

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3、俯屈――上枕横径变为枕下前囟径;4、内旋转――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5、仰伸――胎头娩出,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6、复位――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7、外旋转――胎头与胎肩垂直;8、胎儿娩出。

三、分娩的经过1、临产的主要标志: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2、产程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11~12小时)宫口扩张潜伏期(3cm):8小时 >16h为延长活跃期(4~10cm) 4h >8h为延长胎头下降: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破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破裂灌肠条件: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h分娩,严重心脏病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胎头拨露,着冠1~2h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