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语文教案.doc_明湖居听书教案

合集下载

《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教案教学设计1《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教案教学设计一、前言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然而,如果我们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就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介绍《明湖居听书》的课堂实录及评说的教学设计方法,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

二、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在这个课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基本情节,同时让他们学会借助于不同的语言特色来刻画形象,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课程内容我们会以集数为单位来介绍《明湖居听书》的情节,并借助相关的视听材料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

在每个集数的末尾,我们都会组织学生来做一些相应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技巧如何影响作品的表现力。

在课程结束时,我们会进行一个小测验,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过程3.1 引入在引入部分,我们会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明湖居听书》的大致情节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3.2 讲解每个集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依次对每个集数的情节进行分析,介绍相关的知识点,并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展示相关音频和视频资料,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作品。

3.3 分析语言特色和技巧在每个集数结束时,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相应的讨论和分析,让他们明白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技巧如何影响作品的表现力。

3.4 小测验在课程结束时,我们会进行一个小测验,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实例,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明湖居听书》,因为这个作品集合了多种文学元素,而且有一定的悬疑性,能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分析语言特点和技巧,学生也更好地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式。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视听资料的使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作品的情节和表现方式。

《明湖居听书》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案2课题明湖居听书总课时3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正面铺陈和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2教具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2、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找出要点。

(1)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调动各种表现手法,或正面铺陈,或侧面烘托,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夸张;或赋声以形,或赋声以色,把难以言传的听觉描绘得酣畅淋漓,把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表演到了极致,给读者以美的享受;(2)品味本文华丽绚烂的语言。

一、默读全文:1、给生字注音:揖嘁喳橘抑挫髻褂铮羯遽调门耍媚煞皓协调熨啭仞骋匝坞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重点是什么?(一)(1~2)戏园子的盛况戏园里人挤戏园里嘈杂的场面戏台的简陋(二)(3)琴师的弹奏(先抑后扬)(三)(4)黑妞的演唱(水涨船高)重点写妆束(四)(5)观众的议论(五)(6)白妞的出场(重点写眼睛)(六)(7、8)白妞的演唱(重点)(正面描写)(七)(9)梦湘先生的评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总结:本文中,白妞的演唱艺术是描写的重点,除了从正面细致地描写她的声音外,还以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

作业布置课后体会授课日期2005年9月7日星期三课题明湖居听书总课时3第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运用联想、比喻描写音乐形象的写法;2、体会文章华丽绚烂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1教具粉笔教学过程:一、细读七、八两段,重点赏析课文描写王小玉演唱的文字,通过文字来感受音乐,并品味语言。

(一)“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二)“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又如登山“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三)“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四)“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像放那东洋烟火”,“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教案标题:明湖居听书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活动提高自己的听力技能,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听书后的讨论和表达。

3.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活动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听力技能的提高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2.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明湖居相关的听书资源。

2. 学生的听书笔记本和学习材料。

3. 课堂活动所需的词卡和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明湖居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给学生播放明湖居的片段或读一段精彩的节选,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主体活动:1. 分发学生听书笔记本,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记录听书笔记。

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重要事件等。

2. 播放明湖居的录音或由老师朗读明湖居的故事,学生在听书笔记本上记录重要信息。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听书笔记,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故事的理解。

5. 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听书活动,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2. 学生可以利用听书的时间,进行绘画或创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明湖居的故事,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听书活动,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评估方式:1. 教师根据学生的听书笔记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明湖居听书》教案1

《明湖居听书》教案1

明湖居听书教案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理解听书的好处。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和意义明湖居听书是由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组织的一项文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传承中华文化。

每周五晚,学校会邀请一位嘉宾来到明湖居为学生讲述一篇名著或名人故事,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2. 听书的好处听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扩充词汇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听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中的情节和人物,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如何听书学生应该在听书前先预习相关内容,当听到讲述者的声音时,应做好记录和笔记。

学生可以尝试模仿讲述者的语调和表情,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听书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自己听到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理解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听书的过程和效果。

步骤二:听书根据已选的听书内容,提前确定好学生需要听的章节,并安排好学生的座位。

在听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停顿和解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步骤三:笔记和记录在听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做好笔记和记录,记录下自己听到的重点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顾听书内容。

步骤四:互动讨论听书结束后,可以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讲述自己听到的内容和所产生的感想。

教师可以在讨论中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来评价教学效果。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笔记和记录,来了解学生对听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语明湖居听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和意义,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明湖居》的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的方式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明湖居》的内容。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听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一本《明湖居》有声读物或录音机等播放设备。

2. 一份《明湖居》原著及注释资料,以便于辅助讲解和答疑。

3. 课堂展示工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4. 学生作业本或笔记本等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老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明湖居》这部小说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老师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明湖居》的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

第二步:听书1. 老师将《明湖居》有声读物播放出来,让学生认真倾听。

2. 在听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总结,并加以点拨和讲解。

3. 听完一段内容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验,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三步:阅读1. 在听书结束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原著或注释资料,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读后感或笔记等记录方式。

第四步:讨论1.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明湖居》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 通过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1.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明湖居》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做阅读理解题等。

2. 通过作业,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听书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明湖居》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听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讲解《明湖居听书》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学生阅读《明湖居听书》原文,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明湖居听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文中的重点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

2. 解释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语气。

2. 学生自主查阅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3. 教师讲解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例句应用。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 培养学生的句子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2. 学生自主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教师讲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第四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明湖居听书》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学生自主总结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第五章:文化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所反映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明湖居听书》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元素。

2.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明湖居听书优秀教案

明湖居听书优秀教案

【 - 写作指导】【篇一】明湖居听书优秀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执教:佘山学校雷沁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说书场面和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领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揣摩课文特殊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1、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两方面烘托人物形象;2、品味特殊的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简单运用特殊的比喻描摹生活中的声音。

【学前准备】1、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要求:查字典或运用课文下面的注解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鹗气味铮铮鏦鏦羯鼓遽俱煞熨伏贴恍如骋..........余音绕梁戚戚..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搜集刘鹗和《老残游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

有一年,韩国突然爆发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们纷纷逃命。

韩娥在乡亲的帮助下幸免遇难,投奔齐国。

途中盘缠用尽,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

于是,她便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

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可谓登峰造极,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

以至韩娥走后三天,人们依然能够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于是,便有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

今天,让我们跟随刘鹗走入明湖居,欣赏一段与韩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鼓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昨天让大家回家搜集了一些刘鹗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交流下。

(用PPT显示重点文学常识。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老残游记》共20回。

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在老残的游历中,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丑恶社会现实。

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以“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篇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篇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

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二、听录音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本文结构图:时间:次日九点钟以后地点:明湖居人物: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黑妞、白妞)事件:听书(唱书)、听书前:台上:空洞无人,设备简陋十点钟台下:拥挤热闹(侧写烘托)台上:仍空洞无人先声夺人)十一点钟台下:更拥挤热闹台上:男人(丑陋、弹曲、动心)十二点半钟台下:叫好不绝听书时:台上:黑妞姑娘(十六七岁)─清脆婉转,百变不穷弹罢数分钟(侧写正写)台下:老残感觉:以为观止。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讲解作品背景,了解明湖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学生阅读课文《明湖居听书》,了解明湖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第二章: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

2. 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第三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明湖居听书》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理解文中描述的明湖居景象及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文中描述的明湖居景象及人物形象。

第四章: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2. 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评价。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评价,进行讨论交流。

第五章: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明湖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或展示。

教学活动:1.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与明湖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或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明湖居听书》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方法:赏析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大鼓评书,引出作者。

(二)简介作者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四)提问讨论1、明湖居听书,听谁说书?主人公是谁?2、白妞出场之前都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对写白妞有什么作用?3、试分析白妞说书的过程,画出运用了通感的句子。

体会其作用。

参考内容:1、明湖居听书听白妞和黑妞说书。

主人公是白妞。

2、明确: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

写琴师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技艺高超,为后文为白妞出色的伴奏埋下伏笔。

3、写戏园的盛况是为了什么?明确:说明济南掀起白妞热/说唱艺术雅俗共赏/演前嘈杂反衬演中肃静4、写黑妞的外貌是为什么?明确:写黑妞是为衬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写白妞装束的文字。

5、如何写白妞的出场的?明确: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神——一顾一盼,鸦雀无声6.如何写白妞说书的?(板书)说书的过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正面描写“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1、写观众的反应:感觉妙——伏帖——畅快——暗暗叫绝——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侧面描写9、如何写声音的?用通感手法,赋声于形。

用感觉设喻:“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用视觉设喻:“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仿佛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用日常生活中易体会的声音设喻:“花坞春晓,百鸟乱鸣”(五)、知识平台通感的概念:“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

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

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材简介《明湖居听书》是一部百分百小说,是故事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部良心之作。

作品以明湖居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故事:有爱情,有侠义,有荣誉,有友情,有历史,有惊险刺激的冒险。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教案以《明湖居听书》为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基本汉字、常用句型、词汇,感受传统文化,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2.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明湖居听书》为基础,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听力:学生听老师朗读《明湖居听书》的内容并进行情境交流。

听、模仿、朗读《明湖居听书》文本。

•说话: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境交流,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读书:读书学习《明湖居听书》篇章,深入理解文章含义,掌握阅读中的语言规律和技巧。

•写作:通过阅读及听力练习,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拓展词汇,练习书写。

3.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辨法、情境识记法、朗读法、小组讨论等。

4. 教学重点本教案的教学重点如下:•感受《明湖居听书》的情感和真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规律和技巧。

•利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输入和输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5. 教学步骤本教案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论或直接介绍小说的故事性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学习此小说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步:听读输入,帮助学生理解。

–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小说,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受文化底蕴,扩展语言运用,培养语感;–学生也可以进行群体朗读,以帮助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步:口语输出,互动交流。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对话、演讲、小组讨论等语言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老师引导学生用所学功课进行情境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涵义。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一、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注重语文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明湖居听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明湖居听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明湖居听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作者刘鹗。

《老残游记》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声讨小说。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明湖居听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控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3、学会用文学的语言鉴赏和描摹音乐。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具准备】:录音机播放乐曲《倾诉》、《我心永恒》、《二泉映月》、幻灯处理板书,一组与音乐意境吻合的图片。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凸现目标(4’)录音机播放萨克斯管《倾诉》(约2分钟)“音乐的含义不在音符当中,而在音符之外”,这一段醉人的音乐给了你什么感受呢?)(请几位同学回答)师示范:(充满感情地)萨克风的声音晃晃悠悠,懒懒惰散,实在像风。

有春风之柔软,又有秋风之强韧。

傍晚阳台,一曲《Shadow of your smile》似一种推拿,一直作用到我心底,于是我的心镇定地跳,我的肌肉松懈了下来,我的思绪蝴蝶般翱翔,我已是一位微醉的流浪汉。

身心在萨克风中休息,智慧却渐渐轻逸地闪动,自由正将我渐渐埋住。

小结:相对而言,同学们的感受显得贫乏单薄,能意会却不能言传。

很遗憾,那是文学的缺憾,语言的缺憾。

今天我们要写的《明湖居听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将告知我们如何用文学的语言去描摹无形的音乐。

二、赏析唱腔,品味精妙(7’)《明湖居听书》听谁说书?具体的语段是哪两节?齐读(7、8)节。

后出示幻灯片,请同学说出相干比喻并赏析比喻的成效人参果:舒畅熨斗熨:伏贴钢丝:尖细、高亢、有力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小结:说唱的音乐转眼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

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进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称赞其技艺的精深。

《明湖居听书》语文教案

《明湖居听书》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明湖居听书》语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和市井生活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诗词鉴赏。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或市井生活经历。

(2)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入《明湖居听书》这一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中的难句。

(2)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搜集其他关于明湖的民间故事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六、教学过程7. 拓展延伸(1)展示其他关于明湖的民间故事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1)回顾课文内容,强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明湖居听书教案.docx

明湖居听书教案.docx

《明湖居听书》教案王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就是本课的知识口标。

2)能力冃标反复诵读,白然感悟语言的魅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教学难点】川感受和形象來比喻无形的声音【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刘鹑(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 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鹊晩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晩清中谴责小说冇影响的作品Z-o《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霜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了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其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木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I才I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三、关于木文《明湖居听书》节选H《老残游记》第二冋:“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唱”。

作者清末刘鹦,笔名洪都百炼生。

《老残游记》借一个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医的名士老残, 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当时的官吏昏庸残暴的行径,反映了社会的黑11咅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现了作者反对革命运动,主张维新图强、科学救国的政治态度。

6、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

6、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阅读次数:108]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教师备课本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教导处制年季本课程国家职业标准与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国家职业标准(教学大纲) ...•[阅读次数:633]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分析教材情况:《明湖居听书》是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技艺超群”。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本文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阅读次数:1170]一、学习目的1、识记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

2、了解课文运用联想、比喻描写音乐形象的写法;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知识链接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阅读次数:1697]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

2、学习本文侧面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二、目标链接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阅读次数:1544]【教学目标】:1、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音乐,是人?..•4、明湖居听书(河大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阅读次数:712]4、明湖居听书【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感受和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2.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场面烘托和人物映衬【教学难点】用感受和?..•[阅读次数:2118]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缪晓燕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为了让《明湖居听书》这一课能深动的讲解,语文教师要做好怎样的教学准备工作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河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河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

2、了解课文运用联想、比喻描写音乐形象的写法;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知识链接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①人物烘托:人物烘托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各种描写来间接地描写主要人物形象的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就是通过旁人的言谈来体现主要角色的某一特色;二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动作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三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

②环境烘托: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的描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摆设”,而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场面烘托:场面,又叫场景,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相互发生关联而构成的生活画面。

它既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发一定的生活和行动的环境,又努力烘托人物形象。

人物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活动的,只有写好人物活动的场面,才能使人物具有立体感。

其作用有:第一,通过场面点出人物身份;第二,通过场面凸显人物性格;第三,通过场面折射人物心理。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一)走进作者及其作品1、作者简介(将名时地评著用横线画出来)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小说家,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湖居听书》语文教案.doc_明湖居听书
教案
《明湖居听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体会特殊的比喻一一通感在修辞上的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是怎样侧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的?分析: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

先写戏园的盛况:白妞说书本来是下午一点才开始,可是老残进园子时,才不过十点,这个大戏园子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条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到十一点,那些一向等他们到齐了才准开演的官员们,也都提前着了便衣,带着家人, 陆续来了,不到十二点钟,几张空桌俱已满了,还不断有人来,只好搬张短凳,安插在夹缝中。

来的人有当地官员,有生意人,也有读书人。

来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话都听不清楚。

作者通过这一张时间表,一个人物分析,几笔动态描写说明了以下几点:
(1)说明在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的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园,就是那些早已在戏园定了桌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
们也不例外;
甚至有些连饭也顾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

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

(2)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力。

从侧面衬托出其艺术造诣之高。

(3)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的肃静埋下了伏笔。

一个是“什么都听不清楚”,一个是“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两相对照便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

再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他“甚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两个小调;
然后就写他那绝妙的轮指,“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

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也是从两方面入手:先描绘她的外貌,再重点写她的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宛转”,“转腔换调”,“百变不穷”。

听了她的演唱,就觉得“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作者这样描写黑妞的作用,在于:
①详写黑妞的外貌,是为白妞出场时的装束描写作伏笔,后面用“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就可以省去不少笔墨。

②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

然后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
“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二)文中白妞进行了哪些正面描写?其作用是什么?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写从出场、演唱和反映三方面来描写白妞的演唱技艺。

(1)白妞出场:对于白妞的出场,先写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后着重以梨花简的几声丁当,鼓锤子的两下轻点以及两眼的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这些简单的动作所产生的效果。

(2)白妞说书: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本文的精华所在。

为了更清晰地表现这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作者首先根据白妞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
“初不甚大”一一演唱的起始“越唱越高”一一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一一旋律的跌宕“忽又扬起”一一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当然光有这样段落的划分,还不能表达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如果在描写上不比对黑妞演唱的描写更加具体与美妙,便不会产生“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效果,观众所说的黑妞“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在写作上,就没落到实处。

为此,作者又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们的感觉和视觉形象,赋形于声,把每一个阶段又作了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

作者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1)有的用人们的感觉(感受)设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甜润、舒畅,听起来“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作者通过这个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使音乐成为一种不但可以用耳闻听,而且可以用心来感受,从声音中体验到身心的愉悦与欢畅。

(2)有的是用视觉设喻。

比如描写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的声音时,说它“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在描写那“迥环转折” “节节高起”的声音时,又用“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这样就把转瞬即逝,过而难留的音乐,用层层叠叠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来,形成一幅由声音构成的立体图画。

如果说用层层叠叠的山峰来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读者面前所出现的,还只是凝固的、静止的画面,那么,当作者在描写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转”的声音时,就选用了一个活动画面,用一条“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的飞蛇作比,把白妞那轻快、曲折、甜润、宛转的歌声写活了。

《明湖居听书》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作者以视觉设喻不但善于绘形,而且还点染以色彩。

比如描写“陡然落下”,“忽又扬
起”的声音时,作者就选用了一个“东洋烟火”上天的比喻,使扬起
的声音形、色兼备,更体现了白妞演唱的美妙。

(3)作者也选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坞春晓,百鸟乱鸣”来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和相合的声音,以“百鸟”突出多种声音
交相配合的音乐效果。

作者通过这多角度的描写,精彩的设喻,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白妞演唱的妙处。

通过他的描写,观众对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听到甜润清丽的歌声,而且可以看到参差错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赏到那委曲宛转,盘旋穿插不断流动的音响,而且可以体会到沁人肺腑,令人轻松畅快的感受。

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写中除了运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还反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

从总体上说,作者一共写了三个人物,但却并不平均使用精力,写琴师是为了衬托白妞,写黑妞更是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艺。

具体来说作者运用对比,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1)在对同一人的描写中进行对比。

如写老琴师,初时“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这样前后一比就突出了老艺人演奏的成功。

写黑妞的表演,是用“铮铮” ,“丁丁当当”看似平常的伴奏和那
“百变不穷”叹为观止的演唱进行对比,来突出黑妞的动人歌喉。


白妞则是以她那相貌的平常和演唱的绝妙进行对比,以增强读者的美感享受。

(2)通过人物的评论进行对比对黑妞的演唱,人们议论说:“他(黑妞)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议论的重点不在黑妞而在白妞,处处说白妞的好
处;
而对白妞的演唱,在观众中也有议论,议论的重点仍在白妞,总觉得听了白妞的演唱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三日”,改为“三月” 才透彻些。

通过议论的对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

(3)通过观众的不同反映进行对比对琴师的弹奏,台下是“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对黑妞的演唱,台下是“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而对白妞的演唱,台下却是“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通过观众对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