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肠一寸愁千缕——论李清照词的写愁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摘要:李清照资质聪颖,多才多艺。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她所留下的词作最令人注目的当数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

李清照的人生体验尤其是凄清孤寂之愁怀在内心深沉的积淀,以靖康之变为分界点,形成两种不同的愁绪:前期是个人惜美易逝的闲愁、离剐难舍的伤愁、苦思肠结的怨愁;后期是流亡追昔的苦愁、怀国思乡的恨愁。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闲愁;恨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抒写过离愁别绪,但能把“愁”写得细致入微、情真意切、撼动人心者。

宋代词人李清照当属佼佼者。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使其词有着不同于一般男性词人之作的特色。

我们读李清照的词,但觉情致深远,缠绵悱恻,以凄楚幽咽之音,书写人世沧桑,好景难耐之感,沁人心脾。

李清照自幼受着浓厚的文学艺术空气的熏陶,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

十八岁时,与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婚后生活极其美满幸福。

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愁绪,多是淡淡的、幸福的离愁。

后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自毁长城,之后,赵明诚应诏赴任途中中暑,身患痢疾,又误服药物,抛下爱妻,独赴黄泉。

国破家亡,词人既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又失去了至亲的亲人,成了一个“孤舟嫠妇”。

因此,在她后期词作,再也无法一睹前期那样的情致,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无限痛楚的心音。

一、唯别愁而已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咏闺思、寄闲愁、诉别情为主要内容,其风格含蓄委婉,迤俪清新。

早期创作的《如梦令》便含蓄的表达了少女特有的愁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留恋自己喜爱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逝去,焦虑于青春年华的虚度,淡淡的寂寞和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者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李清照后期词写“愁”的艺术浅论

李清照后期词写“愁”的艺术浅论

李清照后期词写“愁”的艺术浅论[摘要]李清照的词以北宋灭亡为界限,分为前后期。

后期词可说只写了一个“愁”字,而表现“愁”的方式又多种多样,有的以乐景衬哀情,有的以哀景衬哀情,有的通过反复铺陈、大肆渲染表达哀情。

李清照以她女性细腻的情感写就了那个时代的痛与愁,形成她词的永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后期词艺术李清照前后期词在内容上有很多大的变化。

前期由于作者有着美好的少女生活,有着美满的婚姻,所以词大多写的是些闺情别绪。

到了南宋,国破、家亡、夫死,给词人的打击是沉重的,所以后期的词是流着“泪”写着“愁”。

词的内容变化导致词的风格也起了较大的变化。

一、哀景衬哀情前期词也写景,那都是些欢快,赏心悦目的景,后期词写景,选择的景大多是哀景,以哀景来烘托那无法消除的心中的愁。

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年老无靠之痛后,本已难以支撑了,此时却偏偏又遇上“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天气,词人此时身体又虚弱,心情又悲伤,已是十分痛苦了,这天寒,风急的哀景更为那哀情雪上加霜了。

“正伤心”时,又看见“旧时相识”的雁儿飞过。

这雁是曾为她与夫君传递过情书的使者呀,而今物是人非,这雁怎能不引起词人触景生情,引发心酸与痛苦呢?在上片词中,作者以“冷冷清清”的秋景来衬托自己“凄凄惨惨戚戚”的孤独和凄凉的心情,有了这一反衬,更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凄酸。

但由于词人的不幸又是那么深重,愤懑的情绪压抑得太重太久,所以词人以以上几句哀景不足表达自己的心中愁,于是由天空的哀景转到了地面的哀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此时“憔悴损”的“满地黄花”,其实不在写花,而是在写自己。

南渡后,社会的动乱,山河的破碎,丈夫的去世,理想的破灭,幸福家庭的毁灭,恩爱夫妻的死别,这些痛,这些苦,这些伤,这些愁,让她怎能承受?此时写到“黄花”,再不是前期词因夫妻暂别所产生的相思之情的“人比黄花瘦”的“黄花”了。

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情美

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情美

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情美作者:邢转勤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1期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

其词在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时,具有愁情美。

本文旨在从婉约美和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

她坦率大胆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国土沦亡、生灵涂炭的忧虑,对南宋朝廷不图收复失地、苟安江南的行径予以斥责,并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正如清人李调元所说:“易安居士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须压倒须眉”。

(《鱼村词话》卷三)“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济南人。

父格非,母王状元拱辰孙女,皆功文章”(《宋史·文苑传》)。

《宋史·李格非传》云:“女清照,诗文尤称于时。

”《碧鸡漫志》卷二云:“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

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然而,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她既无子嗣,又中年丧夫,遭遇国破家亡,晚年流落他乡,其词在再现现实生活,表现个人情感时具有愁情美。

下面就从婉约美与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一、婉约的优美感清王士祯《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

”李清照的诗词具有婉约的优美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作为一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不仅善于捕捉细小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难以言传的感情,而且善于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融情人景,具有婉约的优美感。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为思念别离的丈夫而写的一首绝妙的词作,历代传为佳作神品。

词写得摇曳多姿,很耐思味,笔触细腻含蓄,不言思,不言情,而无所不见思与情。

上阙以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忱、纱厨等意象,勾勒出闺房中的寂寞,清凉的氛围。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于书亚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摘 要:李清照词的字里行间中透露着真情实感,语句委婉细腻,在对“愁”情的表达上独树一帜,李清照的“愁”情随着他的人生历程和宋朝的没落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是抒情艺术都极为高超。

在她女性化视角下的“愁”情和卓尔不凡的抒情手法结合之下,她的词中包含着一种空灵的意境和淡远的情怀,既饱含缠绵细柔之美感,又不超然洒脱之韵味,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让李清照当之无愧地成为 宋词史上的“婉约正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独领风骚,千古流传。

关键词:李清照;宋词;愁情;抒情手法[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109-01掀起中华文化的尘烟纱鳗,细品古往今来的愁情悲怀。

我国三千多年的古代文学艺术长河之中涌现过无数浪花,在这一朵朵浪花中,风格鲜明又登峰造极的沧海愁肠莫过于宋代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腔愁情通过她对各种抒情手法巧妙地运用而表达得淋漓尽致,她的“愁”一言难尽,在易安人生不同的时期里分别充斥着闺愁、离愁和国愁,三缕愁丝贯穿了这位伟大词人的一生。

一、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分析(一)淡淡伤感,闺阁之愁1.李清照的活泼纯情从小接受各类书籍熏陶的李清照从小天资聪颖、爱好广泛,再加上她的博闻强识和勤奋好学,使她具备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气质,不仅擅长写字画画,还通晓音乐,精于鉴赏。

这些文学素质让李清照有了一颗善于观察生活眼睛和敏感的心,此时青春年少的李清照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也由此表现出了她对生活极大的热情,从中能看到热爱生活、活泼纯真的李清照。

2.李清照的淡淡春愁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清照逐渐变得 成熟而感性。

原本热爱自然的李清照开始变得 多愁善感,贯穿她一生的愁绪第一次出现在她的世界中,花草枯荣、云卷云舒,这些正常的四季更替在李清照眼里有了青春和人生等别样的意义,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她浅浅闲愁。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柔肠一寸愁千缕——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李庆枝摘要:李清照历来被誉为“言愁高手”,她本人也常在其词作中以“愁人”自居。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她的愁情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

首先,从内容上看,李清照将亲身体验入词,词作中的“愁情”经历了春愁到离愁到乡愁的演变;其次,从愁情的内涵来看,一方面是封建时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展现,另一方面是作为女性自然人对家国之难的生命体验;最后,从艺术表现上看,她使用了多样化的言愁手法。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女性独立意识生命体验言愁手法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这首“愁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愁情词,令历代文人骚客大动笔墨。

李清照也因此被誉为“言愁高手”。

李清照究竟写了哪些愁情,又哪儿来的如此多愁令“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呢?她是怎样做到言愁多而不使人厌倦呢?下面将结合李清照的经历和具体词作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

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论词中的愁情宋词善言愁,李清照则是“言愁高手”。

说她是“言愁高手”,原因有三:一、词作中“愁”字出现的频率之高;二、词作中愁情之浓之重;三、言愁手法之巧之妙。

后两条暂时不论,就拿第一条来说吧。

笔者曾作过统计,剔除存疑之作不记,在确信无疑的51首词(《全宋词》)中,无视“伤心”、“寂寞”、“幽怨”、“凄凉”、“凋零”、“憔悴”、“瘦损”、“泪痕”诸如此类的“愁”的替代词,也不管整体境界言愁者,单是直接标出“愁”字的就有17首。

古人也因此往往在读过李清照的作品后掩卷感叹:“此媛手不愁无香韵。

[i]”李清照的愁情词的创作按照她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孀妇时期,与之相对应所展现出的愁情大致为春愁、离愁、离愁加乡愁。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愁李清照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才女,在其少女时代即有大量词作问世。

自-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自-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抒情艺术摘要: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自然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艺术成就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已经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济南。

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不仅对历史很有研究,而且对文学、书法也有较高的造诣。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建中靖国元年与大学生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

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落职病故,他们夫妻二人回青城居住。

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

1129年,赵明诚病死,经受家国变乱后,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一带,于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的情调,可以用一个“愁”字概括。

她的词浸泡在愁液之中,就像一条春蚕,不停地吐着愁绪,最后把自己抽空了,活活地窒息在愁绪的茧壳里。

她的词,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无边无涯,浓得化不开,拿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愁情词从内容上看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抒写离愁别绪的闺怨词。

在现存词中,这类词占的比重最大。

李清照出嫁以后,虽然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敬相爱,生活十分美满。

但她毕竟是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庭院深深,重门常闭,高居相位的公公又是一个“炙手可热心可寒”的人。

李清照在这显赫却又森严的相府之内,只有丈夫赵明诚一个知心人。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26 史成刚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本研究将从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情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引言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了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再加上时代社会变迁、个人身世苦难等诸多原因,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

她的词作中,言“愁”最多,其“愁”也最有份量,最具力度和魅力。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她的“愁”,虽不如蔡琰的“悲愤”,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以至于使一些封建卫道者竟然感到惧怕,视为“不祥”之语。

一寸柔肠 千缕愁思——浅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一寸柔肠  千缕愁思——浅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I c u l ne tn s Th u a d W ip o l n h le : n h S pp e I tsi e o s n s fMea c oi s
Dsuss nteL igh oWodt Wor eS ni e t h l wy i se i nza r r t e t n al l c i h Q o yh m S o
常记 溪 亭 日暮 , 醉不 知 归路 。兴尽 晚 回 沉 舟 , 入藕 花 深 处。 争渡 , 误 争渡 , 惊起 一 滩 鸥鹭 。
— —
然 而要 解读 李清 照 的 一 腔愁 绪 , 发 现 又 是 怎一 个 却
“ ” 了得 ?通览 易 安之 词 , 愁 字 充斥 了太 多 太 多 的爱 恨情 愁 !闺愁— — 离 愁— — 国愁 , 成 了李 清 照 词 构 中愁情 的发展 线 索 , 而循 着这 条线 索 , 我们 又可 以窥
有似无 的浅浅 闲愁 。表现 在词 作 中多 为少 女怀 春伤 春惜 春 的浅愁 、 闺愁 。
昨夜 雨疏风骤 , 浓睡不 消残酒 , 问卷 帘人 , 试
乐 、 鉴 赏 , 且还 有一 颗敏 感 而柔 软 的心灵 。青 春 精 而
们 沿着 这条轨 迹 去触摸 词 人每 一个 坎坷 的足迹 吧 !


少 女 时代 淡 淡 忧 伤 的 闺愁
清照 已由天 真无 邪 、 活泼 快乐 的少 女 走 向多愁 善感 。 自然 界 的 四时迭 序 , 草 枯 荣 无 不 牵 动 词人 那 根 易 花
感 的心 弦 , 春 的情 怀 , 生 的滋 味 , 青 人 渐渐潜 入 心头 ,
Ju l fR do& T nvri ( hlsp y& Sca cecs oma o a i V U iesy P i o h t o oilSin e)

李清照词“愁”情的抒情艺术浅析

李清照词“愁”情的抒情艺术浅析

李清照词“愁”情的抒情艺术浅析【摘要】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所作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

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委婉细腻之中,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来。

本文试以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词作来解析她的“愁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艺术李清照词的风格与愁绪则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

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作家之一。

一、思夫愁绪,情真意切《醉花阴》这首词便生动地描绘了词人的这种思夫的“愁”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作为重九怀人词寄给丈夫赵明诚的。

词意蕴极其含蓄。

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用自我反观的手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容颜,形象抒写了相思之苦,意同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但同时选择不求浓丽,以自甘素淡的菊花自比。

这既是眼前取景,又反衬作者不同凡响的感人力量。

如“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

而时下已是深秋季节,昼短夜长,可知这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

作者借此点出独守空房的度日如年之感。

“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香炉中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可见作者的寂寞无聊。

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一个。

凉”字表面指天气,实写心情,写其情绪的愁闷和心境的凄凉,思夫愁情如此强烈,却又写得十分委婉、含蓄,轻描淡写。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具体、易于理解的东西。

她既善于描绘实景寄托感情,又善于虚拟幻象表达感情,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此外,赵明诚与李清照门当户对,情投意合,不仅有共同的文人诗词琴棋雅兴,也有相投的事业结合点如喜好古玩。

一寸柔肠千缕愁思——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一寸柔肠千缕愁思——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小说世界IAOSHUOSHIJIEXJun. 2016 June 5李清照的词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书写着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情愁,还是写少妇相思幽怨的离愁,或是写老年孀妇凄苦境遇的悲愁,都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一生著作颇丰,代表著作《潄玉词》。

《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几乎收录了李清照一生留传下来的词,书写愁苦情怀的达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到“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

其它诸如“泪”,“怨”,“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可以说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淡淡的“愁情”。

一、“愁情”来源(一)生活环境落差李清照早期生活无忧无虑,对美好事物都有一份细腻情感。

一首《点绛唇》“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特有的天真、活泼、开朗、羞涩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早期婚姻美满,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崇宁二、三年连续两个苛昭,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原籍山东投奔父母。

甜蜜爱情生活的破灭,使多愁善感的李清照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

这对李清照本人的成熟、成长,以及她后来词的创作,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作者借梅花被风雨摧残蹂躏的悲苦命运来写照自己当时的境况。

从这些词作中,我们也深感到李清照那沉重的心理负担,那种欲说还休,欲哭无泪的心痛。

(二)两地分居相思苦李清照18岁就嫁给了赵明诚,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因而婚姻生活美满并充满诗意。

夫妻相爱甚笃,离别的相思便也化作幸福的愁绪。

在李清照现存的几十首词中,反映离情别绪的占了近一半,大多数是写婚后丈夫出仕后的离别相思之苦。

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的愁情

李清照的愁情

举杯消愁愁更愁—浅议李清照的愁情摘要:李清照以女子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感悟着岁月的流逝,体味着人间的离愁,抒发着壮志的国愁,愁绪在延伸,在发展。

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创作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作品中所蕴涵的愁情,探索作者创作的心理历程,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关键词:李清照愁因愁绪表达愁情发展“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①写的是一种难分难舍的离愁;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②写的又是一种壮志难酬的国愁。

不难看出,“愁”字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是常见的。

那究竟何谓“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忧也.从心,秋声。

”③由此可见,“愁”是一种心理活动。

当人们忧虑、压抑,却又无法诉说时,便常以诗词的形式发诸于笔端。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李清照的若干首词,据统计,现存李清照的词有五十多阙,直接写到“愁”字的有十多阙,另外提到“泪、怨、恨、凄、惨”等字的也屡见不鲜;由此我们可看出“愁”字贯穿她生命的始终。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让学生回去收集李清照的相关资料和诗词,然后组织一节探讨课,下面就是我们的探讨结果。

一愁因探析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极具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母亲也知书达礼,擅长诗文,而且由于她父亲的特殊地位,她有机会频频与当时文人骚客接触,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有机会接触更宽广的领域,从而形成了她温婉中又带男子气的性格特点。

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清代沈曾植在《菌阁琐谈》中评:“又且谓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苏辛,非秦柳也。

”④十八岁时,嫁于赵明诚,二人意趣相投,感情深厚。

从以上的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物质生活是优越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那怎么会有那么的“愁”,会不会是无病呻吟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究竟是哪些原因令她们“断肠”?(一)闲愁李清照,朱淑真的家庭环境比较好,她们从小饱读诗书,才情具备,又因为她们对生活具有特殊的敏感,从而造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文档资料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文档资料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她除了具有一般女子阴柔、善良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质,比如喜欢寄情山水、爱好文学、关注国事等。

所以在她的词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与以往具有截然不同的意蕴和深度。

唐五代以来,颇多女性题材,但毕竟是以男性的角度来想象的。

李清照的横空出世,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其女性的阴柔美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影响着她的女性情怀她少年时代的词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柔美形象,呼之欲出,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女子。

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的怀抱之中。

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太学士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

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

婚后,两人却也是离多聚少。

这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

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作,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词人以活泼、清新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

而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

《一剪梅》据说就是新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时李清照特意书写在锦帕上赠送给他的。

浅谈李清照的婉约愁情

浅谈李清照的婉约愁情

浅谈李清照的婉约愁情李清照的愁,首先是一缕闲愁。

《一剪梅》将这一份闲愁演绎得极为细腻: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何谓闲愁?胡云翼先生在他的《宋词选》里注道:精神上的苦恼。

不能说错,却总嫌不贴切,关键是一个“闲”字没有说透。

闲愁,当然不是“闲来无事”之愁,相反愁情别绪溢满了词人的心怀,排遣不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然而,此愁又生出多少闲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好一份闲情逸致,却以一个独字透露了羞与人言的相思之愁。

正是:愁生闲,闲生愁,绵绵无绝期。

人们通常将《一剪梅》认作情侣之间一份甜蜜的思念,却是没有读出那一份闲愁的滋味。

其实,这一段相思,包含着女词人内心深处的一点埋怨与一丝无奈。

“云中谁寄锦书来”,明写别后的思念,“谁”字自然是指丈夫赵明诚。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下阙第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阕的“红藕香残”相呼应,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可见,这首词描写的并不是甜蜜的相思,而是一种隐隐的恨淡淡的怨浅浅的忧,似痛非痛,愁中带伤,正是这一段难以言说的闲愁。

愁生何处?当然是与丈夫的别离,“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元伊世珍《琅记》:“易安结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在封建社会,男子追求的是功名利禄。

明诚出生官宦之家,自然会奔赴各地,求学进仕,沉浮于宦海。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生活空间很多时候局限于自己的闺房。

初入夫家之时,她曾同身为太学生的赵明诚一起出入相国寺,逛街购书。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是高票房,显见在边缘文化背景下,“张爱玲现象”必然推动 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张爱玲现象”在传统文学、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 网络文学对搏的特殊时期就合理地提出了文学的消费属 性.在一定意义上既凸显了文学与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构 筑了文化与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注释:
①温儒敏:<“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对一种接受
57
万方数据
愁的词很多,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唯有门前流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念奴娇・萧条庭院》。宠柳娇花寒食近”;《醉花 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时令季节的不同,“寒 食近”,“又重阳”,天气的变化,檐下几点雨,窗前的过雁,门 前的流水,东篱的落花。都能引起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勾起作者的相思之愁。 第二。伤春悲秋之愁。 伤春悲秋在唐宋词中是常见的内容.由春日的花开花 谢很容易联想到青春年华的转眼即去.由秋雨梧桐.草枯叶 落也很易惹人愁绪。李清照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感受时令 的变化。写伤春悲秋的词自然很多。早期的《如梦令・昨夜雨 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连用两个问句,活现其 急切之情,其痛惜春将去的感情溢于言表。另一首《浣溪纱・ 髻于伤春懒更梳》因伤春而什么都不想做,头也懒得梳,瑞 脑也闲起来了.以懒衬托愁表现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愁绪。 “梨花欲射恐难禁”(《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是无计留 春的无奈。清照南渡前的惜春之词是含蓄蕴藉、淡愁微露, 其愁是闺阁少妇的闲情,也是可以排遣的。引用自居易的诗 “听取乐天一句云。花开处具须行乐”(《二色宫桃》)劝人惜 取花开时节,要“著意过今春”(《小重山》)。而南渡之后的伤 春之词。伤春中又掺杂着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其 词凄婉劲直.其愁深沉难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其愁却不是几盏酒所能浇逝.不是双溪的小舟所能载 起的。这道词把无形的愁苦设想成为重量的实体,也把愁恩 形象化、具体化了。和李煜“闫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故园家国之愁。 李清照生于历下,长于汴京,后因战乱而飘泊江南,饱 尝了流离故乡、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她的词也写对故国 家乡的思念之愁。《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写词人因为怀 念故国“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而永夜欢意少的情景。这首 词写于建炎年问赵明诚任建康守.三月上已召集亲族团聚 之时。词人怀念故都殷切期望光复的心情。其爱国的情思 可以说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游览或聚会.故国旧 家之念时时不忘.爱国思想之深在古代上层妇女中是不多 见的。南渡以后李清照词中思乡念国之情更为深切.“故乡 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使用了一个条件句,说明除 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无刻的思乡之愁表 达出来,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读《永遇乐・落日金》时被词 中所表达出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感深深的打动.曾模仿这 首词也作了一酋《永遇乐》来寄托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刘 辰翁的《永遇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余自己亥上元.诵李易 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年三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 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李清 照抒写故国家园之愁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列宁说:“爱国主 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f《列宁全集・28卷》)。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所以感人至深。 同样是写“愁”,李煜亦有故国怀家之愁,欧阳修亦有

浅析李清照一生的愁情毕业论文

浅析李清照一生的愁情毕业论文

浅析李清照一生的愁情【中文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她的词把“愁”作为主调,谱写着千百年来令人潸然泪下的愁歌。

有惜春伤时的闲愁,也有离愁别绪,更有刻骨铭心的愁己悲国。

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这种闲愁别恨伴随了她一生,为世人传诵。

李清照的愁并非是无病而呻,而是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宋代文人的愁情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李清照;愁;愁情词;生命体验;封建礼教;愁情心态【 Abstract 】 Li Qingzhao is a famous woman poet in Chinese literature, her is good at expressing worry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master. She put the word "depression" as a melody and write thousands of years is the tears of sorrow songs. Besides the melancholy about the lonely boudoir life and sadness about departure, she reflected her worry feeling about the country defeated and the home lost. No matter depression, have deeply touched people's hearts. The depression went with all her life, and her was on everybody's lips in the world. Li Qingzhao's worry is not disease-free and groan, but the feudal shackles of propriety for women, the situ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scholars wor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sychology. 【 Key words 】 Li Qingzhao; Depression; Depression emotively; life experience; Feudal confucianism; mentality of the unhappy love李清照( 1084年——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 照是宋代才艺超拔 、 丰富的杰出的女词人 , 情感 良好 南宋建立之初 , 赵明诚出任江 宁知府 , 李清照南 下江宁 。 的家庭教育 和坎坷 的生活经历造就 了她深厚 的文学修养和对 第二年 , 明诚去世 , 赵 接着金兵南下 , 李清照到处流亡 , 又遭人 生 活的深刻理解 。她 以女性全 面独特 的视角 和柔婉细腻 的风 陷害 , 金石丢失 , 境况越来越艰难。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 格, 对词的抒情艺术进行 了大胆创 新。特别是对 “ 的描写 , 了国破家亡 、 愁” 颠沛流离的苦痛 , 最后竟不知所终 。 以, 所 李清照 达到了淋漓尽致、 游刃有余的程度。她拓展了写愁的范围、 后期 的词 主要 以凄 凉 、 懑、 角 愤 痛苦 为基调 , 时的愁 主要 是 山 这 度, 使写愁词 的内容 、 、 主题 感情得到了升华 ; 她扩大 了写愁 的 河破碎 、 民族危亡的国愁和家破人亡 、 流离失所的家愁 。而词 艺术、 法, 方 使写愁词 的语 言 、 法 、 手 风格得到了创新 , 对词 的 的风格上 直抒胸臆 者居多 。如 ,故乡何处是 ?忘 了除非醉 ” “ 发展做 出了杰出贡献 , 在宋代词坛上 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 (菩萨蛮》 , < )抒发了对故国故乡的思念;病起萧萧两鬓华 , “ 卧 抒写真情 实感 , 充实写愁 内容 看残月上窗纱”《 (摊破浣溪沙》 , ) 描绘了贫病交加的凄凉;物 “ 李清照之前 , 婉约词人多为男性 , 的写愁 词多 内容空 是人非事事休 , 他们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 ) 抒发了生活的巨大 洞, 无病呻 吟, 给人“ 为赋新词强说愁” 之感 。李清 照一改她 以 变迁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 ;寻寻觅觅 ,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 前 绮靡 、 空洞 的词 风 , 自身悲欢离合 和家国巨变为题材 , 戚”< 以 发 (声声慢》 , )连用 7 个叠词 1 个字, 4 可以说是字字写愁 , 肺腑之言 , 抒真情实感, 这是前代词人中少有的, 并达到了无 声声含愁 , 如泣如诉 , 抒发了家国沦丧 、 流离失所后 孤寂 、 凄苦 “ ” 愁 不可 人词 的程度 , 她 自己 的词来说 就是 :只恐双溪舴 的心境 。所以 , 用 “ 由于前后期截然不 同的生 活经历 , 使李清照词 锰舟, 载不动 , 许多愁”< (武陵春》 , ) 使词的内容更充实、 感情 具有其他词人所不可比拟 的全面性 、 丰富性 和深刻性。 更 丰富、 题材更 广泛 。 二、 创新了写愁方法, 丰富了写愁语言 我们知道 , 李清照 的一生是坎坷 的、 多难的 。以汴京失守 、 李清照在词 的艺术方面有 自己比较完整的看法 ,她写过 北 宋灭亡为 界限分为前 、 后两个 时期 , 时期词 的内容 、 两个 风 篇< 词论》特别强调了词在艺术上的独特性。 , 她的写愁词的 格 都有极 大的差别 , 所抒发 的“ ” 愁 也大相径庭 。北宋时期 , 成就不仅反映在题材 、 李 主题 、 、 内容 感情上 . 更为重要 的是她对 清照出生在一个 学者家庭 , 从小受到 良好 的教育 , 时她 就 写愁词 的风格 、 少年 语言 、 手法 的创新 . 词史 上独 树一 帜 , 在 人称 多才多艺 , 词 , 能诗 善书画 , 很早就受到人们 的注意 。王灼 的 “ 易安体” 历代评论家对李清照词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 杨慎 < 碧鸡漫志》 “ 称:易安 自 少年便有诗名, 才力华赡, 逼近前辈, 在< 词品》 “ 说:宋人中填词, 李易安亦称冠绝。” 沈谦< 填词杂 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朝妇人, 当推文采第一。 1 岁嫁太 说》 ”8 将李 清照与李煜并提说 : 中李后主 , 中李 易安 。” “ 男 女 学生赵明诚 ,他是一位著名金 石学 家 ,也具有很 高的文化修 () 尽致 , 刃有余 。李清 照善于多 角度 、 1淋漓 游 多手法写 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 满、 的生活 。 和谐 所以 , 李清照前期 的词主 愁 , 其抒情手法 自然而恰当。她通过愁物 、 愁景 、 愁思 、 容抒 愁 要 以温馨 、 、 喜悦 恬静为基调。但作 为一位有 才华 、 有感情 、 有 写内心的愁绪 、 。 愁肠 抱负的女性 , 活的优裕并不能满足她更高 的精神追求 , 以 生 所 是意象写愁。就是把 自己的情感赋予在具体的物象上 。 这时的愁主要 是年华 易逝的感 伤和离别 相思的感受 。而词 也 如 :髻子仿春慵更梳 , “ 晚风庭 院落 梅初 , 云来往月疏疏 , 淡 玉 多是闲愁闺怨 , 词风以含 蓄婉转者居多 。如 ,知否?知否?应 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遗犀还解辟寒无” < “ (浣溪 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 )通过对春去花落的感伤抒发了年华 沙》 , 里通过 晚风 、 )这 落梅 、 云 、 淡 疏月 、 脑 、 帐等给人单 瑞 斗 易逝的忧愁 ;莫道不 销魂 ,帘卷西 风 .人 比黄花瘦 ”《 花 调 、 “ (醉 凄凉之感的物象 . 了作者的孤寂和凄凉。 抒发 阴》 , )则通过描绘深秋的凄凉抒发了对离人的深深思念, 这些 二是意境写愁 。把 自 身情感与客观环境相融合 来抒 发感 都是含 蓄写愁 。而“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此情无 计可消除, 情 。如 ,薄雾浓云愁永昼 , 才 “ 瑞脑销金 兽。佳节又重 阳, 玉枕纱 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一剪梅》 , )以及“ 凝眸处 , 从今又添, 一段 橱 , 半夜凉初透。东篱 把酒黄 昏后 ,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 新愁 ”《 (凤凰台上忆 吹箫》 , ) 则是直接抒发她 的愁绪 、 愁思。 帘卷西风 , 比黄花瘦”《 人 (醉花阴》 , 里把重 阳深秋清 冷的 ) 这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8期 3 20 0 6年 8月
辽 宁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
Ju a o io igE u a o a A mii rt n Isi t o r l f a nn d c t n l d ns ai nt ue n L i t o t
V0-3 No8 l 2 . Aug2 0 0 6

柔肠一寸愁千缕

论李清照词的写愁艺术
路 占武 , 华泽秋
( 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铁岭
l2 0 ) 10 1
【 要】 李清照是 宋代 才艺超拔 、 感丰富的杰 出的女词人 , 摘 情 良好的家庭教 育和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 了她深厚的 文学修 养
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她以女性全面独特的视角和柔婉细腻的风格, 对词的抒情艺术进行了大胆创新。 特别是对“ 的描写, 愁” 达到
了淋漓尽 致、 游刃有余的程度。她拓展 了写愁的范 围、 角度 。 使写愁词的内容 、 主题 、 懈 到 了升华 ; 扩大了写愁的 艺术、 感+ 她 方法, 使写愁词的语言、 法、 手 风格得到 了创新 , 对词的发展做 出了杰 出贡献, 宋代词坛上 占 在 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 关键词】 写愁 艺术 ; 真情实感; 艺术手法 ; 丰富语 言 【 中图分类号】 ( 1 ;2 7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7- 0 2 2 0 )8 0 7 - 2 62 62 (0 6 0 - 0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