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最短距离题型精选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及答案

(完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及答案

一、解答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B ,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D 的坐标为(1,4)-.(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若点P 在抛物线上且满足,求点P 的坐标; (3)如图2,M 是直线BC 上一个动点,过点M 作MN x ⊥轴交抛物线于点N ,Q 是直线AC 上一个动点,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此时点M 及其对应点Q 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2y ax b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3,0,1,0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ACP △面积最大时,求出点P 的坐标;(3)点M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以A C M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半径为1.对于点A 和线段BC ,给出如下定义:若将线段BC 绕点A 旋转可以得到⊙O 的弦B ′C ′(B ′,C ′分别是B ,C 的对应点),则称线段BC 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1)如图,点A ,B 1,C 1,B 2,C 2,B 3,C 3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在线段B 1C 1,B 2C 2,B 3C 3中,⊙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是 ;(2)△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A (0,t ),其中t ≠0.若BC 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求t 的值;(3)在△ABC 中,AB =1,AC =2.若BC 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直接写出OA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相应的BC 长.4.综合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10A ,点B 是x 轴的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B ,取AB 的中点M ,将线段MB 绕着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BC .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D .设点B 坐标是(),0t(1)当6t =时,点M 的坐标是 ;(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点C 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B ,使四边形AOBD 为矩形?若存在,请求出点B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点B 的运动过程中,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以A 、B 、N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 的纵坐标(不必要写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BC =60°,点E 在边CD 上(不与点C ,D 重合),连结AE ,交BD 于点F .(1)如图(2),若点M 在BC 边上,且DE =CM ,连结AM ,EM .求证:三角形AEM 为等边三角形;(2)设DF x BF=,求tan ∠AFB 的值(用x 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3),若点G 在线段BF 上,且FG =2BG ,连结AG 、CG ,DF x BF =,四边形AGCE 的面积为S 1,ABG 的面积为S 2,求12S S 的最大值.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边AB 在x 轴上,且OB OA >,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若点C 的坐标为()0,4,10A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为该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一点(不与BC 重合),过点P 作PQ BC ⊥,垂足为点Q ,连接PC .若以点P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A 相似,求点P 的坐标;(3)若ACB ∠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 交x 轴与点E ,过点E 任作一直线l '分别交射线CA ,CB (点C 除外)于点M ,N .则11CM CN+的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7.如图1,⊙I 与直线a 相离,过圆心I 作直线a 的垂线,垂足为H ,且交⊙I 于P 、Q 两点(Q 在P 、H 之间).我们把点Q 称为⊙I 关于直线a 的“近点”,点P 称为⊙I 关于直线a 的“远点”把PQ ·QH 的值称为⊙I 关于直线a 的“特征数”.(1)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E 的坐标为(0,3).半径为1的⊙O 与两坐标轴交于点A 、B 、C 、D .①过点E 画垂直于y 轴的直线m ,则⊙O 关于直线m 的“近点”“远点”分别是点_____和_____(填“A ”、“B ”、“C ”或“D ”),⊙O 关于直线m 的“特征数”为_____;②若直线n 的函数表达式为33y x =-+.求⊙O 关于直线n 的“特征数”;(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经过点M (1,2),点F 是坐标平面内一点,以F 5为半径作⊙F .若⊙F 与直线l 相离,点N (1-,0)是⊙F 关于直线l 的“近点”.且⊙F 关于直线l 的“特征数”是6,求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8.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A(3,0),B(-1,0),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直线y=kx+b1经过点A、C,连接CD.(1)分别求抛物线和直线AC的解析式;(2)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CP的面积是△ACD面积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线段AQ绕Q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QA1,且点A1恰好落在该抛物线上?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直线y=﹣x+b(b>0)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C,以OA,OC为边作矩形ABCO,矩形ABCO的面积是36.(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点P为线段AB上一点,点Q为第一象限内一点,连接PO,PQ,∠OPQ=90°,且OP=PQ,设AP的长为t,点Q的横坐标为d,求d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过点Q作QE∥PO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作∠POC的平分线OF 交PE于点F,交PQ于点K,若KQ=2EF,求点Q的坐标.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抛物线交x轴于()2,05,0B两点,交y轴于点C.A-、()(1)求抛物线解析式;(2)点P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H,连AP交y轴于点E,设P点横坐标为t,线段EC长为d,求d与t的函数解析式;(3)在(2)条件下,点M在CE上,点Q在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连接PC、PQ、PM,PQ与y轴交于W,若,,,求点Q的坐标.11.已知:如图1,点A(a,b),AB x⊥轴于点B2++-+=.a b a b24(8)0(1)试判断△AO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连OC并作OD OC⊥,且OD OC=,连AD交x轴于点E,试求点E的坐标;(3)如图3,若点M为点B的左边x轴负半轴上一动点,以AM为一边作45∠=︒交MANy轴负半轴于点N,连MN,在点M运动过程中,试猜想式子OM MN O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这个不变的值;若发生变化,试求它变化的范围.12.直角三角板ABC的斜边AB的两个端点在⊙O上,已知∠BAC=30°,直角边AC与⊙O 相交于点D,且点D是劣弧AB的中点.(1)如图1,判断直角边BC所在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点P是斜边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DP的延长线交⊙O于点Q,连接QA、QB.①AD=6,PD=4,则AB= ;PQ= ;②当点P在斜边AB上运动时,求证:QA+QB=3QD.1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直径DF交BC于点G.(1)如图1,求证:∠BAD-∠BCF=90°;(2)如图2,连接AC,当∠BAC=∠CFD+∠ACD时,求证:CA=CB;(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C交DF于点H,∠BAC=∠DGB,45CGBG,AC=9,求△CDH的面积.14.同学们学过正方形与等腰三角形发现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在正边形ABCD中,E是对角线AC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以AD、AE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EGD,GE交CD于点M,连接CG.(1)如图1,当12AE AC<时,过点E作EF BE⊥交CD于点F,连接GF并延长交AC于点H.求证:EB EF=;(2)在ABC中,AB AC=,90BAC∠=︒.过点A作直线AP,点C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BD,CD直线BD交直线AP于点E.如图2,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请用等式表示线段EB,E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作PD⊥x轴于点D,交AC于点E,过点E作AC 的垂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F、G,设点P的横坐标为m.①求PE2的最大值;②连接DF、DG,若∠FDG=45°,求m的值.16.【问题提出】如图①,在△ABC中,若AB=8,AC=4,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问题解决】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再连结BE (或将△ACD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 ),把AB 、AC ,2AD 集中在△ABE 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由此得出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应用】如图②,如图,在△ABC 中,D 为边BC 的中点、已知AB =10,AC =6,AD =4,求BC 的长.【拓展】如图③,在△ABC 中,∠A =90°,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在边AB 上,过点D 作D F⊥DE 交边AC 于点F ,连结EF .已知BE =5,CF =6,则EF 的长为__________.17.已知二次函数()20y x bx c a =++≠的图象与x 轴的交于A 、B (1,0)两点,与y 轴交于点()03C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A 点坐标;(2)D 是二次函数图象上位于第三象限内的点,若点D 的横坐标为m ,ACD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A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点D 的坐标;(3)M 是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上的点,在二次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N .使以M 、N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有,请写出点N 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图像222(1)2y x a x a a =-+++的顶点为P ,点B 39(2,)16- 是一次函数5119216y x =+上一点.(1)当a =0时,求顶点P 坐标;(2)若a >0,且一次函数2y x b =-+的图象与此抛物线没有交点,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一次函数关系式(只需写一个,不必写出过程);(3)作直线OC :12y x =与一次函数5119216y x =+交于点C .连结OB ,当抛物线与△OBC 的边有两个交点时,求a 的取值范围.19.已知O 为ABC ∆的外接圆,AC BC =,点D 是劣弧AB 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DA ,DB ,DC .(1)如图1,若AB 是直径,将A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得到BCE ∆.若4CD =,求四边形ADBC 的面积;(2)如图2,若AB AC =,半径为2,设线段DC 的长为x .四边形ADBC 的面积为S . ①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②若点M ,N 分别在线段CA ,CB 上运动(不含端点),经过探究发现,点D 运动到每一个确定的位置.DMN ∆的周长有最小值t ,随着点D 的运动,t 的值会发生变化.求所有t 值中的最大值,并求此时四边形ADBC 的面积S .20.如图,在ABCD 中,90ABD ∠=︒,5cm AD =,8cm BD =.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B BC -向终点C 运动,点P 在AB 边、BC 边上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cm/s 、5cm /s .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过点P 作AB 所在直线的垂线,交边AD 或边CD 于点Q ,以PQ 为一边作矩形PQMN ,且2QM PQ =,MN 与BD 在PQ 的同侧.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矩形PQMN 与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cm S .(1)求边AB 的长.(2)当04t <<时,PQ = ,当48t <<时,PQ =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3)当点M 落在BD 上时,求t 的值.(4)当矩形PQMN 与ABCD 重叠部分图形为四边形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解答题1.(1)223y x x =--;(2),; (3),;,;,;,; ,;,. 【解析】【分析】(1)根据顶点的坐标,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1)2﹣4,将点A (﹣1,0)代入,求出a 即可得出答案;(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 解析式为y =2x ﹣6,过点C 作CP 1∥BD ,交抛物线于点P 1,再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P 1的解析式为y =2x ﹣3,联立方程组即可求出P 1(4,5),过点B 作y 轴平行线,过点C 作x 轴平行线交于点G ,证明△OCE ≌△GCF(ASA),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F解析式为y=12x﹣3,即可求出P2(52,﹣74);(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解析式为y=﹣3x﹣3,直线BC解析式为y=x﹣3,再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当△QMN是以NQ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②当△QMN是以MQ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③当△QMN是以MN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分别画出图形结合图形进行计算即可.(1)解:∵顶点D的坐标为(1,﹣4),∴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4,将点A(﹣1,0)代入,得0=a(﹣1﹣1)2﹣4,解得:a=1,∴y=(x﹣1)2﹣4=x2﹣2x﹣3,∴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解:∵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A(﹣1,0),∴B(3,0),设直线BD解析式为y=kx+e,∵B(3,0),D(1,﹣4),∴,解得:,∴直线BD解析式为y=2x﹣6,过点C作CP1∥BD,交抛物线于点P1,设直线CP1的解析式为y=2x+d,将C(0,﹣3)代入,得﹣3=2×0+d,解得:d=﹣3,∴直线CP1的解析式为y=2x﹣3,结合抛物线y=x2﹣2x﹣3,可得x2﹣2x﹣3=2x﹣3,解得:x1=0(舍),x2=4,故P1(4,5),过点B作y轴平行线,过点C作x轴平行线交于点G,∵OB=OC,∠BOC=∠OBG=∠OCG=90°,∴四边形OBGC是正方形,设CP1与x轴交于点E,则2x﹣3=0,解得:x=32,∴E(32,0),在x轴下方作∠BCF=∠BCE交BG于点F,∵四边形OBGC是正方形,∴OC=CG=BG=3,∠COE=∠G=90°,∠OCB=∠GCB=45°,∴∠OCB﹣∠BCE=∠GCB﹣∠BCF,即∠OCE=∠GCF,∴△OCE≌△GCF(ASA),∴FG=OE=32,∴BF=BG﹣FG=3﹣32=32,∴F(3,﹣32),设直线CF解析式为y=k1x+e1,∵C(0,﹣3),F(3,﹣32),∴,解得:,∴直线CF解析式为y=12x﹣3,结合抛物线y=x2﹣2x﹣3,可得x2﹣2x﹣3=12x﹣3,解得:x1=0(舍),x2=52,∴P2(52,﹣74),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为:(4,5)或(52,﹣74);(3)解:(3)设直线AC解析式为y=m1x+n1,直线BC解析式为y=m2x+n2,∵A(﹣1,0),C(0,﹣3),∴,解得:,∴直线AC解析式为y=﹣3x﹣3,∵B(3,0),C(0,﹣3),∴,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x﹣3,设M(t,t﹣3),则N(t,t2﹣2t﹣3),∴MN=|t2﹣2t﹣3﹣(t﹣3)|=|t2﹣3t|,①当△QMN是以NQ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此时∠NMQ=90°,MN=MQ,如图2,∵MQ∥x轴,∴Q(﹣13t,t﹣3),∴|t2﹣3t|=|t﹣(﹣13t)|,∴t2﹣3t=±43t,解得:t=0(舍)或t=53或t=133,∴,;,;②当△QMN是以MQ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此时∠MNQ=90°,MN=NQ,如图3,∵NQ∥x轴,∴Q(,t2﹣2t﹣3),∴NQ=|t﹣|=13|t2+t|,∴|t2﹣3t|=13|t2+t|,解得:t=0(舍)或t=5或t=2,∴M3(5,2),Q3(﹣5,12);M4(2,﹣1),Q4(0,﹣3);③当△QMN是以MN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此时∠MQN=90°,MQ=NQ,如图4,过点Q作QH⊥MN于H,则MH=HN,∴H(t,),∴Q(,),∴QH=|t﹣|=16|t2+5t|,∵MQ=NQ,∴MN=2QH,∴|t2﹣3t|=2×16|t2+5t|,解得:t=7或1,∴M5(7,4),Q5(﹣7,18);M6(1,﹣2),Q6(0,﹣3);综上所述,点M及其对应点Q的坐标为:,;,;M3(5,2),Q3(﹣5,12);M4(2,﹣1),Q4(0,﹣3);M5(7,4),Q5(﹣7,18);M6(1,﹣2),Q6(0,﹣3).【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解析式,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正方形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等,本题属于中考压轴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相关知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关键.2.(1)224233y x x =--+;(2)35(,)22P -(3)存在,12(1,0),(5,0)Q Q --,34(27,0),(27,0)Q Q .【解析】【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2)设224(,)33P t t --根据(1)的结论求得C 的坐标,进而求得AC 的解析式,过P 作PD ⊥x 轴交AC 于点D ,进而求得PD 的长,根据12APC C A S PD x x =⋅⋅-△求得APC S 的表达式,进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取得最大值时,t 的值,进而求得P 点的坐标;(3)分情况讨论,①//CM AQ ,②//AC MQ ,根据抛物线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先求得M 的坐标进而求得Q 点的坐标.【详解】(1)二次函数22y ax b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3,0,1,0A B -两点,则093202a b a b =-+⎧⎨=++⎩解得2343a b ⎧=-⎪⎪⎨⎪=-⎪⎩∴抛物线解析式为224233y x x =--+ (2)抛物线224233y x x =--+与y 轴交于点C ,令0x =,则2y = (0,2)C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由(3,0)A -,(0,2)C ,则302k b b -+=⎧⎨=⎩解得232k b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223y x =+, 如图,过P 作PD ⊥x 轴交AC 于点D ,设224(,)33P t t --,则2(,2)3D t t +, 2224222223333PD t t t t t ⎛⎫∴=--+-+=-- ⎪⎝⎭∴12APC C A S PD x x =⋅⋅-△212(2)323t t =⨯--⨯2239324t t t ⎛⎫=--=-++ ⎪⎝⎭ ∴当32t =-时,APC S 取得最大值,此时222423435223332322t t ⎛⎫⎛⎫--+=-⨯--⨯-+= ⎪ ⎪⎝⎭⎝⎭ ∴35(,)22P - (3)存在,理由如下抛物线解析式为224233y x x =--+()228133x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①如图,当//CM AQ 时,Q 点在x 轴上,//CM x 轴∴,M C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1x =对称,(0,2)C(2,2)M ∴-2CM ∴=122AQ AQ ∴==(3,0)A -12(1,0),(5,0)Q Q ∴--②当//AC MQ 时,如图,设M 的纵坐标为n ,四边形ACQM 是平行四边形,点A ,Q 在x 轴上,则,AQ MC 的交点也在x 轴上, 202n +∴= 解得2n =-设(,2)M m -,2242233x x ∴-=--+ 解得17x =-(17,2)M ∴--A 点到C 点是横坐标加3,纵坐标加2∴M 点到Q 点也是横坐标加3,纵坐标加2 即(173,0)Q -±34(27,0),(27,0)Q Q ∴综上所述,存在点Q ,使得以A C M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Q 点的坐标为12(1,0),(5,0)Q Q --,34(27,0),(27,0)Q Q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最值,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运用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1)B 2C 2;(233-3)OA 最小值为1,相应的3BC =OA 最大值为2,相应的6BC =【解析】【分析】(1)结合题意,根据旋转和圆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题意,分B C ''在x 轴上方和x 轴上方两种情况;根据等边三角形、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32AD OD ==,从而完成求解; (3)结合题意,得当AC '为⊙O 的直径时,OA 取最小值;当A 、B '、O 三点共线时,OA 取最大值;根据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线段B 1C 1绕点A 旋转得到的11B C '',均不能成为⊙O 的弦∴线段B 1C 1不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线段B 2C 2绕点A 旋转得到的22B C '',如下图:∴线段B 2C 2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线段B 3C 3绕点A 旋转得到的33B C '',均不能成为⊙O 的弦∴线段B 3C 3不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故答案为:B 2C 2;(2)∵△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A (0,t ),⊙O 的半径为1 ∴//B C x ''轴分B C ''在x 轴上方和x 轴上方两种情况:当B C ''在x 轴上方时,B C ''与y 轴相交于点D ,见下图:∵1OB OC ''==∴1122B D B C '''== ∴2232OD OB B D ''=-=∵△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即△AB 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AC D OC D ''∠=∠,AD B C ''⊥ ∴AC D OC D ''△≌△∴32AD OD == ∴3AO AD OD =+=∴3t =;当B C ''在x 轴上方时,B C ''与y 轴相交于点D ,见下图:同理,3AO AD OD =+=∴()0,3A -;∴t 3=-;∴3t =或3-;(3)当AC '为⊙O 的直径时,OA 取最小值,如下图:∴OA 最小值为1,90AB C ''∠=︒ ∴223BC B C AC AB ''''==-=;当A 、B '、O 三点共线时,OA 取最大值,2OA AC '== ,如下图:作AE OC '⊥交OC '于点E ,作C F AO '⊥交AO 于点F ,如下图∵2OA AC '==∴1122OE OC '==∴2215AE AO OE - ∵11222AE OC OB C F '''⨯=⨯⨯ ∴1152C F AE '==∴2214OF OC C F ''=-=∴34B F OB OF ''=-=∴262BC B C C F B F ''''==+=∴OA 最小值为1,相应的3BC =;OA 最大值为2,相应的62B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圆、等边三角形、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圆周角、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4.(1)(3,5)M ,(2)1(5,)2C t t +;(3)(20,0)B ;(4)154或10. 【解析】 【分析】(1)利用中点坐标公式计算即可.(2)如图1中,作ME OB ⊥于E ,CF x ⊥轴于F .证明()MEB BFC AAS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2中,存在.由题意当CF OA =时,可证四边形AOBD 是矩形,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4)分三种情形:①如图3中,当AD BD =时,以AB 为对角线可得菱形ADBN ,此时点N 在y 轴上.②如图4中,当AD AB =时,以BD 为对角线可得菱形ABND .此时点N 的纵坐标为6.③因为BD AB ≠,所以不存在以AD 为对角线的菱形. 【详解】解:(1)如图1中,(0,10)A ,(6,0)B ,AM BM =, (3,5)M ∴,(2)如图1中,作ME OB ⊥于E ,CF x ⊥轴于F .//ME OA ,AM BM =, 12OE EB t ∴==,152ME OA ==,90MEB CFB CBM ∠=∠=∠=︒,90MBE CBF ∴∠+∠=︒,90MBE BME ∠+∠=︒, BME CBF ∴∠=∠,()MEB BFC AAS ∴∆≅∆,5BF ME ∴==,12CF BE t ==,5OF OB BF t ∴=+=+, 1(5,)2C t t ∴+.(3)存在.如图2中,作ME OB ⊥于E ,CF x ⊥轴于F .理由:由题意当=10CF OA =时,//OA CF , ∴四边形AOFC 是平行四边形,90AOF ∠=︒,∴四边形AOFC 是矩形,90DAO AOB DBO ∴∠=∠=∠=︒,∴四边形AOBD 是矩形,又∵由(2)得12CF BE t ==, 即:1102t =,解得:20t =.(20,0)B ∴.(4)①如图3中,当AD BD =时,以AB 为对角线可得菱形ADBN ,此时点N 在y 轴上.AD BD =, BAD ABD ∴∠=∠,OAB ABD ∴∠=∠,OAB BAD ∴∠=∠. tan tan OAB BAD ∴∠=∠, ∴12OB BC OA BA ==,即1102t =,5t ∴=,5OB ∴=,设AN NB m ==,在Rt OBN △中,则有2225(10)m m =+-, 解得254m =, 25151044ON OA AN ∴=-=-=, ∴点N 的纵坐标为154. ②如图4中,当AD AB =时,以BD 为对角线可得菱形ABND .此时点N 的纵坐标为10.③BD AB ≠,∴不存在以AD 为对角线的菱形.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N 的纵坐标为154或10. 【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5.(1)证明见解析;(23333xx;(3)194【解析】 【分析】(1)如图,连接,AC 证明,ACB ACD 都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C AD = 再证明,ACM ADE ≌从而可得答案;(2)如图,记,AC BD 交于点,O 设,,DFa OFb 四边形ABCD 为菱形,60,ABC ∠=︒表示33,33OA OB a b 利用,2DF ax BF a b则2,1a xb x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3)如图,设,DFESn 证明,DFE BFA ∽ 2,BFAnSx 再表示2222,,33ABGAGFn nSS S x x 结合菱形的轴对称的性质可得:2=,3CBG nS x 表示,AFDn S x可得2=,BCD ABDn n S Sxx 可得2212243334,3nn n S x x x x n S x 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证明:(1)如图,连接,AC 菱形ABCD 中,∠ABC =60°,,60,120,60,AB BC CDAD ABC ADC BAD BCD BAC CAD ACB,ACB ACD 都为等边三角形,,AC AD ∴=,60,DE CM ACM ADE,ACM ADE ≌ ,,AMAE MAC EAD 60,MACCAECAEEADAME ∴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记,AC BD 交于点,O设,,DF a OF b 四边形ABCD 为菱形,60,ABC ∠=︒,,30,ACBD OB OD a b ABO33,33OAOB a b ,2DF a x BFa b1221,a b bx a a 11,22b ax 则2,1ax bx333tan 13a b OAa AFBOFbb32331,3133xxxx(3)如图,设,DFESn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FE BFA ∽22=,BFAn DF x S BF2,BFAn SxFG =2BG , 2222,,33ABGAGFn n SS S xx根据菱形的轴对称的性质可得:2=,3CBG n S x ,AFD ABFS DF x SBF2,AFDn n S x x x 2=,BCDABD n n SSxx1222224=333n n n n n nS nn x x x x x x, 2212243334,3n n n S x x x x n S x 30,a所以12S S 有最大值, 当31232x时,最大值为:1119334.42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列二次函数关系式,二次函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灵活运用以上知识解题是解本题的关键.6.(1)213442y xx =-++;(2)点P 的坐标为:(6,41,2);(3)11NC MC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先证明AOC ∆∽COB ∆,得到AO OCCO OB=,求出点A 、B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解析式;(2)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AOC ∆∽PQC ∆或AOC ∆∽CQP ∆,结合解一元二次方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别求出点P 的坐标,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E 作EI ⊥AC 于I ,EJ ⊥CN 于J ,然后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EI =EJ ,再证明△MEI ∽△MNC ,△NEJ ∽△NMC ,得到111NC MC EI+=,然后求出EI 一个定值,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解:(1)∵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 ∴∠ACB =90°, ∵点C 的坐标为()0,4, ∴CO ⊥AB ,∴∠AOC =∠COB =90°,∴∠ACO +∠OCB =∠ACO +∠OAC =90°, ∴∠OCB =∠OAC , ∴AOC ∆∽COB ∆,∴AO OCCO OB=, ∵4CO =,10AO BO AB +==, ∴10AO OB =-, ∴1044OB OB-=, 解得:2OB =或8OB =, 经检验,满足题意, ∵OB OA >, ∴8OB =,∴点A 为(2-,0),点B 为(8,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bx c =++,把点A 、B 、C 三点的坐标代入,有44206480c a b c a b c =⎧⎪-+=⎨⎪++=⎩,解得:14324a 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3442y x x =-++;(2)根据题意,如图:当AOC ∆∽PQC ∆时, ∴ACO PCQ ∠=∠, ∵90ACO OCB ∠+∠=︒, ∴90PCQ OCB ∠+∠=︒, ∴PC ⊥OC , ∴点P 的纵坐标为4,当4y =时,有2134442x x -++=,解得:16x =或20x =(舍去); ∴点P 的坐标为(6,4);当AOC ∆∽CQP ∆时,则此时BC 垂直平分OP ,作PG ⊥y 轴,垂足为G ,如上图, ∴90CQP AOC ∠=∠=︒,∴AC ∥OP , ∴∠ACO =∠POG , ∵90PGO AOC ∠=∠=︒, ∴AOC ∆∽PGO ∆, ∴AO OCPG GO=, 设点P 为(x ,213442x x -++), ∴PG x =,213442GO x x =-++,∴22413442x x x =-++, 解得:171x =±-, ∵点P 在第一象限, ∴171x =-,∴2134217242x x -++=-,∴点P 的坐标为(171-,2172-);综合上述,点P 的坐标为:(6,4)或(171-,2172-); (3)过点E 作EI ⊥AC 于I ,EJ ⊥CN 于J ,如图:∵CE 是∠ACB 的角平分线, ∴EI =EJ ,∵EI ∥CN ,EJ ∥CM ,∴△MEI ∽△MNC ,△NEJ ∽△NMC , ∴EI ME NC MN =,EJ NE MC MN =, ∴1EI EJ ME NENC MC MN MN +=+=, ∴1EI EI NC MC +=, ∴111NC MC EI+=, ∵△ACO ∽△AEI ,∴12AI AO EI CO ==,∵AC = ∵AC AI IC AI EI =+=+,12=,解得:EI =∴111NC MC EI +==∴11NC MC+是一个定值.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题意,正确的作出辅助线,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7.(1)①B ;D ;4;②1;(2)1522y x =-+或24y x =-+【解析】 【分析】(1)①根据“近点”、“远点”以及“ 特征数”的定义判断即可;②过点O 作OH ⊥直线n 于点H ,交O 于点Q ,P .先分别求得点E 、F 的坐标,进而可求得EF 的长,再利用等积法求得OH 的长,进而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先求得“近点”N 到直线l 的距离NH AOB AHN △∽△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1)①由题意,点B 是O 关于直线m 的“近点”, 点D 是O 关于直线m 的“远点”, ∵点E 的坐标为(0,3).⊙O 的半径为1, ∴OE =3,OB =OD =1,∴BE =OE -OB =2,DB =OB +OD =2,O 关于直线m 的特征数224DB BE =⋅=⨯=, 故答案为:B ;D ;4;②如图,过点O 作OH ⊥直线n 于点H ,交O 于点Q ,P ,设直线33y x =-+交x 轴于点F ,交y 轴于点E , 令y =0,则x =3;令x =0,则y =3, ∴(3F ,0),(0,3)E ,3OE ∴=,3OF =,22223(3)23EF OE OF ∴=+=+=,∵1122EOF S OE OF EF OH =⋅=⋅△, ∴11332322OH ⨯⨯=⨯⋅, 解得:32OH =, 12QH OH OQ ∴=-=, 又∵2PQ OQ OP =+=,O ∴关于直线n 的“特征数” 1212PQ QH =⋅=⨯=;(2)如图,设直线l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过点F 作FH ⊥直线l ,垂足为点H ,交⊙F 于N ,G ,∵⊙F 5,∴FN =FG 5,∴GN =FN +FG 5∵⊙F 关于直线l 的“特征数”是6, ∴GN·NH =6,NH =6, 解得:NH设直线l 的解析式是y kx b =+, ∵直线l 经过点M (1,2),∴将(1,2)代入y kx b =+,得:2k b +=, 2b k ∴=-,(2)y kx k ∴=+-,∴当0x =时,2y k =-,∴点B 坐标为(0,2-k ),|2|OB k ∴=-,当0y =时,(2)0kx k +-=, 解得:2k x k-=, ∴点A 坐标为(2k k-,0), 2||k OA k -∴=,22|(1)||1|k k AN k k--=--=+,AB ∴2||k k-= BAO NAH ∠=∠,90AOB AHN ∠=∠=︒, AOB AHN ∴△∽△,∴NH ANOB AB=,∴|2|522|1|||k k k k k-=--+, 整理,得:22520k k ++=,解得:12k =-或2k =-,∴直线l 的解析式为1522y x =-+或24y x =-+.【点睛】本题属于圆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运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远点,近点,特征数等新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8.(1)y =-x 2+2x +3,y =-x +3;(2)存在,(-1,0)或(4,-5);(3)存在,(1,2)或(1,-3) 【解析】 【分析】(1)将点A ,B 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b ,c 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进而求出点C 的坐标,再将点A ,C 坐标代入直线AC 的解析式中,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BD AD =,进而判断出ABC 的面积和ACP △的面积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分点Q 在x 轴上方和在x 轴下方,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把(30)A ,、(10)B -,代入2y x bx c =-++, 解得2b =、3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x 2x 3=-++则C 点为(0,3),又(30)A ,,代入1y kx b =+, 得1k =-,13b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y x =-+, (2)如图,连接BC ,∵点D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 ∴AD BD =, ∴2ABCACDSS=,∵2ACP ACD S S =△△,∴ACP ABC S S =△△,此时,点P 与点B 重合, 即:(10)P -,, 过B 点作PB AC ∥交抛物线于点P ,则直线BP 的解析式为1y x =--①,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x 2x 3=-++②,联立①②解得,10x y =-⎧⎨=⎩或45x y =⎧⎨=-⎩,∴P (4,﹣5),∴即点P 的坐标为(﹣1,0)或(4,﹣5); (3)由(1)可知,抛物线解析式为()214y x =--+ 把1x =代入直线AC 解析式3y x =-+得AC 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1,2)M ,如下图所示:22222BM AM ==+,4AB =即222BM AM AB +=则M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M 点即为所求Q 点的一种情况,当Q 点在x 轴下方时,设Q 为(1,)m ,0m <, 因为线段AQ 绕Q 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1QA 过A1作直线DQ 的垂线于E 点,则1ADQ QEA ≌ ∴2AD QE ==,1DQ EA m ==- ∴12(1)A m m --,∵点A1恰好落在抛物线2y x 2x 3=-++上, 代入,解得m=-3或2m = (舍去) ∴Q (1,-3)综上,Q 点坐标为(1,2)或(1,-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涉及解析式的求解,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设点坐标并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列式求解.9.(1)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x +6;(2)d =4-t ;(3)Q (212,1). 【解析】 【分析】(1)先由解析式求出得A 、C 点的坐标,得OA =OC ,得四边形ABCO 为正方形,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得边长,便可得b 的值;(2)过点Q 作QG ⊥AB 交AB 延长沿于点G ,证明Rt △AOP ≌Rt △GPQ (AAS ),得到AP =GQ ,进而求得结论便可;(3)过点P 作PH ⊥OF 于点H ,延长PH 交EQ 的延长线于点R ,EQ 的延长线与x 轴交于点N ,过Q 作QM ⊥x 轴于点M .证明Rt △AOP ≌Rt △GPQ (CCS ),得PK =QR ,∠R=∠OKP,再证明∠R=∠FPR,得EP=ER,再证FE=NR,设FE=NR=k,NQ=m,在Rt△PQE中,由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得到k与m的关系,解Rt△PQE得tan∠PEQ,进而把这个函数值运用到△OAP中,求得t的值,再运用(2)中结论得Q的纵坐标d的值,再运用到△QNM中求得NM,NQ的值,进而求得ON,便可得Q的横坐标的值.【详解】解:(1)∵直线y=﹣x+b(b>0)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C,A b C b,∴(,0),(0,)∴OA=OC=b,∴矩形ABCO为正方形,∵矩形ABCO的面积是36.∴b=6,即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6;(2)如图,过点Q作QG⊥AB交AB延长沿于点G,∵∠OPQ=90°,∴∠APO+∠GPQ=90°,∵∠APO+∠AOP=90°,∴∠AOP=∠GPQ,∵在矩形ABCO,∠OAP=90°,QG⊥AB,∴∠QGP=∠OAP=90°,∵PQ=OP,∴Rt△AOP≌Rt△GPQ(AAS),∴AP=GQ,∵AP=t,∴GQ=t,∴d=4-t;(2)过点P作PH⊥OF于点H,延长PH交EQ的延长线于点R,EQ的延长线与y轴交于点N,过Q作QM⊥y轴于点M.则AP=t,QM=d,且d=6-t.∵OF 平分∠POC , ∴∠POF =∠COF =∠PFO , ∴PF =PO ,∵PH ⊥OF ,∠OPQ =90°, ∴∠OPH =∠FPH ,∠KPH =∠POH , 在△OPK 和△PQR 中, 90OPK PQR PO QP POK QPR ∠∠︒⎧⎪⎨⎪∠∠⎩====, ∴△OPK ≌△PQR (ASA ), ∴PK =QR ,∠R =∠OKP ,∵∠OKP +∠POK =∠POK +∠OPH =90°, ∴∠OKP =∠OPH , ∴∠R =∠OPH , ∵PO =PF ,PH ⊥OF , ∴∠OPH =∠FPH , ∴∠R =∠FPR , ∴EP =ER ,∵PE ∥ON ,OP ∥EN , ∴四边形OPEN 是平行四边形, ∴EN =PO =PF , ∴PE -PF =ER -EN , ∴FE =NR ,设FE =NR =k ,则KQ =2FE =2k , 又设NQ =m ,∴PK=QR=m+k,∴PQ=m+3k,∴PO=EN=PF=m+3k,∴QE=EN-QR=m+3k-m=3k,PE=PF+FE=4k+m,在Rt△PQE中,∵PE2=PQ2+QE2,∴(4k+m)2=(3k+m)2+(3k)2,∴k1=0(舍去),k2=m,∴PQ=4m,QE=3m,∴tan∠PEN=43 PQQE=,∵OP∥EN,∴∠OPA=∠PEN,∴tan∠APO=43,∵AO=6,∴AP=4.5,∴t=4.5,∴QM=d=6-t=1.5,∵PE∥OC,∴∠QNM=∠PEN,∴tan∠QNM=tan∠PEN=43,∴NM=9 tan8QMQNM=∠,∴m=NQ158 =,∴PE=ON=4k+m=5m=758,∴OM=ON+NM=212,∴Q(212,1).【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与四边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是一道综合性极强的题目,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数形结合、方程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问题的突破口.10.(1);(2);(3)【解析】 【分析】(1)由抛物线的二次项系数 再根据交点式可得抛物线为从而可得答案;(2)先画好图形,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从而可得答案;(3)如图,过P 作轴于,K 过M 作于,N 证明即再求解则,再解方程可得 4,t = 再求解的解析式,再联立解析式解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 解:(1) 抛物线交x 轴于()2,0A -、()5,0B 两点,所以可得抛物线为:(2)如图,过P 作于,H 连AP 交OC 于则,x 则令0,(3)如图,过P作轴于,K过M作于,N 由(2)得:,,轴,则轴,,即结合(1)可得:四边形为矩形,。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含答案)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含答案)

1、如图12,已知直线12y x =与双曲线(0)k y k x =>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4. (1)求k 的值;(2)若双曲线(0)ky k x =>上一点C 的纵坐标为8,求A O C △的面积;(3)过原点O 的另一条直线l 交双曲线(0)ky k x =>于P Q ,两点(P 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 B P Q ,,,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 的坐标.解:(1)∵点A 横坐标为4 , ∴当 x = 4时,y = 2 .∴ 点A 的坐标为( 4,2 ).∵ 点A 是直线 与双曲线 (k>0)的交点 , ∴ k = 4 ×2 = 8 .(2) 解法一:如图12-1,∵ 点C 在双曲线上,y = 8时,x = 1∴ 点C 的坐标为 ( 1, 8 ) .过点A 、C 分别做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M 、N ,得矩形DMON .S 矩形ONDM = 32 , S △ONC = 4 , S △CDA = 9, S △OAM = 4 .S △AOC = S 矩形ONDM - S △ONC - S △CDA - S △OAM = 32 - 4 - 9 - 4 = 15 .解法二:如图12-2,过点 C 、A 分别做x 轴的垂线,垂足为E 、F ,∵ 点C 在双曲线8y x =上,当y = 8时,x = 1 .∴ 点C 的坐标为 ( 1, 8 ).图12O x A y B x y 21x y 8=∵ 点C 、A 都在双曲线8y x =上 ,∴ S △COE = S △AOF = 4 。

∴ S △COE + S 梯形CEFA = S △COA + S △AOF .∴ S △COA = S 梯形CEFA .∵ S 梯形CEFA = 12×(2+8)×3 = 15 ,∴ S △COA = 15 .(3)∵ 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关于原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 ,∴ OP=OQ ,OA=OB .∴ 四边形APBQ 是平行四边形 .∴ S △POA = S 平行四边形APBQ = ×24 = 6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m > 0且4m ≠),得P ( m , ) .过点P 、A 分别做x 轴的垂线,垂足为E 、F ,∵ 点P 、A 在双曲线上,∴S △POE = S △AOF = 4 .若0<m <4,如图12-3,∵ S △POE + S 梯形PEFA = S △POA + S △AOF ,∴ S 梯形PEFA = S △POA = 6 .∴ 18(2)(4)62m m +⋅-=.4141m8解得m = 2,m = - 8(舍去) .∴ P (2,4).若 m > 4,如图12-4,∵ S △AOF + S 梯形AFEP = S △AOP + S △POE ,∴ S 梯形PEFA = S △POA = 6 .∴18(2)(4)62m m +⋅-=,解得m = 8,m = - 2 (舍去) .∴ P (8,1).∴ 点P 的坐标是P (2,4)或P (8,1).2、如图,抛物线212y x mx n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点P 是它的顶点,点A的横坐标是-3,点B 的横坐标是1.(1)求m 、n 的值;(2)求直线PC 的解析式;(3)请探究以点A 为圆心、直径为5的圆与直线 P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数:2 1.41≈,3 1.73≈,5 2.24≈) 解: (1)由已知条件可知: 抛物线212y x mx n =++经过A (-3,0)、B (1,0)两点. ∴ 903,210.2m n m n ⎧=-+⎪⎪⎨⎪=++⎪⎩ ……………………………………2分解得 31,2m n ==-. ………………………3分 (2) ∵21322yx x =+-, ∴ P (-1,-2),C 3(0,)2-. …………………4分设直线PC 的解析式是y kx b =+,则2,3.2k b b -=-+⎧⎪⎨=-⎪⎩ 解得13,22k b ==-. ∴ 直线PC 的解析式是1322yx =-. …………………………6分 说明:只要求对1322k b ==-,,不写最后一步,不扣分.(3) 如图,过点A 作AE ⊥PC ,垂足为E .设直线PC 与x 轴交于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3,0). ………………………7分 在Rt△O CD 中,∵ O C =32,3O D =, ∴ 2233()3522C D =+=. …………8分∵ O A =3,3O D =,∴AD =6. (9)分 ∵ ∠C O D =∠AED =90o ,∠CD O 公用,∴ △C O D ∽△AED . ……………10分 ∴ OCC D AEAD =, 即335226AE =. ∴ 655AE =. …………………11分 ∵ 65 2.688 2.55> ,∴ 以点A 为圆心、直径为5的圆与直线PC 相离. …………12分。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最短距离题型精选解析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最短距离题型精选解析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最短距离题型精选解析例1. 如图1,小河边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村与B村供水.(1)若要使厂部到A、B村的距离相等,则应选择在哪建厂?(2)若要使厂部到A、B村的水管最省料,应建在什么地方?分析 (1)到A、B两点距离相等,可联想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要使厂部到A村、B村的距离和最短,可联想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1)如图2,取线段AB的中点G,过中点G画AB的垂线,交EF与P,则P到A、B的距离相等. (2)如图3,画出点A关于河岸EF的对称点A′,连结A′B交EF于P,则P到AB的距离和最短.点评: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都利用了轴对称,如果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就会发现轴对称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2. 如图3,两条公路OA 、OB 相交,在两条公路的中间有一个油库,设为点P ,如在两条公路上各设置一个加油站,,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把两个加油站设在何处,可使运油车从油库出发,经过一个加油站,再到另一个加油站,最后回到油库所走的路程最短.分析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经过分析,我们知道此题是求运油车所走路程最短,OA 与OB 相交,点P 在∠AOB 内部,通常我们会想到轴对称,分别做点P 关于直线OA 和OB 的对称点P 1、P 2 ,连结P 1P 2分别交OA 、OB 于C 、D ,C 、D 两点就是使运油车所走路程最短,而建加油站的地点,那么是不是最短的呢?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说明.解析:分别做点P 关于直线OA 和OB 的对称点P 1、P 2,连结P 1P 2分别交OA 、OB 于C 、D ,则C 、D 就是建加油站的位置. 若取异于C 、D 两点的点, 则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在C 、D 两点建加油站运油车所走的路程最短. 点评:在这里没有详细说明为什么在C 、D 两点建加油站运油车所走的路程最短,请同学们思考弄明白。

2013年全国中考数学(169套)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6:双动点问题

2013年全国中考数学(169套)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6:双动点问题

编辑一、选择题1. (2013年山东临沂3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AB=8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 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C,CD运动,到点C,D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OEF的面积为s(cm2),则s(cm2)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s(cm2)与t(s)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一部分,顶点为(4,8),自变量为0≤t≤8。

故选B。

2. (2013年山东烟台3分)如图1,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一点,点P 从点B 沿折线BE ﹣ED ﹣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点Q 从点B 沿B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 .若P ,Q 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BPQ 的面积为y (cm 2).已知y 与t 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E=6cmB .4sin EBC 5∠= C .当0<t≤10时,22y t 5=D .当t=12s 时,△PBQ 是等腰三角形3. (2013年四川南充3分) 如图1,点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一点,点P ,点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沿BE→ED→DC 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 ,设P ,Q 出发t 秒时,△BPQ 的面积为ycm ,已知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M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m ;②当0<t≤5时,22y t 5=;③直线NH 的解析式为5y t 272=-+;④若△ABE 与△QBP 相似,则t=294秒。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A. 4B. 3C. 2D. 14. (2013年福建三明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的中点,动点P从点C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接OP,OQ.设运动时间为t,四边形OPCQ的面积为S,那么下列图象能大致刻画S与t之间的关系的是【】二、填空题1. (2013年湖北武汉3分)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 交BD于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 .2. (2013年浙江杭州4分)射线QN与等边△ABC的两边AB,BC分别交于点M,N,且AC∥QN,AM=MB=2cm,QM=4cm.动点P从点Q出发,沿射线QN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经过t秒,以点P为半径的圆与△ABC的边相切(切点在边上),请写出t可取的一切值▲ (单位:秒)3. (2013年广西河池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AE⊥EF。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 几何与函数问题精选解析(二)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 几何与函数问题精选解析(二)

1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与函数问题精选解析(二)例3如图(1),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图(1) 图(2) 图(3)【思路点拨】(1)证△AMN ∽ △ABC ;(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先求出OD (用x 的代数式表示),再过M 点作MQ ⊥BC 于Q ,证△BMQ ∽△BCA ;(3)先找到图形娈化的分界点,x =2。

然后 分两种情况讨论求y 的最大值: ① 当0<x ≤2时, ② 当2<x <4时。

解析(1)∵MN ∥BC ,∴∠AMN =∠B ,∠ANM =∠C . ∴ △AMN ∽ △ABC .∴ AM AN AB AC=,即43x AN=.∴ AN =43x .∴ S =2133248MNP AMN S S x x x ∆∆==⋅⋅=.(0<x <4) (2)如图(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则AO =OD =21MN . 在Rt△ABC 中,BC =22AB AC +=5. 由(1)知 △AMN ∽ △ABC .∴ AM MN AB BC=,即45x MN=.∴ 54MN x =, ∴ 58OD x =.过M 点作MQ ⊥BC 于Q ,则58MQ OD x ==.在Rt△BMQ 与Rt△BCA 中,∠B 是公共角,ABCMND图( 2) OQABCMNP图 (1)O AB C MNDOAB C MNPO AB CMNPO。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正方形问题精选解析(二)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正方形问题精选解析(二)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正方形问题精选解析(二)例3 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 的两侧作正方形BEFG 和正方形DMNK ,恰好使得N 、A 、F 三点在一直线上,连接MF 交线段AD 于点P ,连接NP ,设正方形BEFG 的边长为x ,正方形DMNK 的边长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NPF 的面积为32时,求x 的值; (3)以P 为圆心,AP 为半径的圆能否与以G 为圆心,GF 为半径的圆相切?如果能,请求出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解析:(1)∵正方形BEFG 、正方形DMNK 、正方形ABCD ∴∠E =∠F =90O,AE ∥MC ,MC ∥NK ∴AE ∥NK ,∴∠KNA =∠EAF∴△KNA ∽△EAF ,∴NKEA=KAEF,即yx +6=y -6x∴y =x +6(0<x≤6)(2)由(1)知NK =AE ,∴AN =AF∵正方形DMNK ,∴AP ∥NM ,∴FPPM=AFAN=1∴FP =PM ,∴S △MNP=S △NPF=32 ∴S 正方形DMNK=2S △MNP=64 ∴y =8,∴x =2(3)连接PG ,延长FG 交AD 于点H ,则GH ⊥AD易知:AP =y2,AH =x ,PH =y2-x ,HG =6;PG =AP +GF =y2+x①当两圆外切时在Rt △GHP 中,PH 2+HG 2=PG 2,即(y2 -x )2+6 2=(y2+x)2解得:x =-3-33(舍去)或x =-3+33②当两圆内切时在Rt △GHP 中,PH 2+HG 2=PG 2,即( y 2 -x )2+6 2=( y2-x)2方程无解所以,当x =33-3时,两圆相切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射线AE 与射线BC 交于点E ,射线AF 与射线CD 交于点F ,∠EAF =45°,连接EF .(1)如图1,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试猜想线段EF 、BE 、D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设BE =x ,DF =y ,当点E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不包括点B 、C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3)当点E 在射线BC 上运动时(不含端点B ),点F 在射线CD 上运动.试判断以E 为圆心,以BE 为半径的⊙E 和以F 为圆心,以FD 为半径的⊙F 之间的位置关系;(4)如图2,当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设AE 与CD 交于点G .问:△EGF 与△EFAN KG CE D FA B PMADADF能否相似?若能相似,求出BE 的长,若不可能相似,请说明理由. 解析:(1)猜想:EF =BE +DF证明: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ABF ′,易知点F ′、B 、E 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 ∵AF ′=AF∠F ′AE =∠1+∠3=∠2+∠3=90°-45°=45°=∠EAF 又AE =AE ,∴△AF ′E ≌△AFE∴EF =F ′E =BE +BF =BE +DF (2)在Rt △EFC 中,EC 2+FC 2=EF 2∵EC =1-x ,FC =1-y ,EF =x +y∴(1-x)2+(1-y)2=(x +y)2∴y =1-x 1+x(0<x<1) (3)①当点E 在点B 、C 之间时,由(1)知EF =BE +DF ,故此时⊙E 与⊙F 外切; ②当点E 在点C 时,DF =0,⊙F 不存在.③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ABF ′(如图2) 则AF ′=AF ,∠1=∠2,BF ′=DF ,∠F ′AF =90° ∴∠F ′AE =∠EAF =45°又AE =AE ,∴△AF ′E ≌△AFE ∴EF =EF ′=BE -BF ′=BE -DF ∴此时⊙E 与⊙F 内切综上所述,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E 与⊙F 外切;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E 与⊙F 内切(4)△EGF 与△EFA 能够相似,只要当∠EFG =∠EAF =45°即可 此时CE =CF 设BE =x ,DF =y ,由(3)知EF =x -y在Rt △CFE 中,CE 2+CF 2=EF 2 ∴(x -1)2+(1+y)2=(x -y)2 ∴y =x -1x +1(x>1)由CE =CF ,得x -1=1+y ,即x -1=1+x -1x +1化简得x2-2x -1=0,解得x 1=1- 2(舍去),x 2=1+2 ∴△EGF 与△EFA 能够相似,此时BE 的长为1+2例5 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 =90°,AD =2,BC =6,AB =3.E 为BC 边上一点,以BE 为边作正方形BEFG ,使正方形BEFG 和梯形ABCD 在BC 的同侧. (1)当正方形的顶点F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时,求BE 的长; (2)将(1)问中的正方形BEFG 沿BC 向右平移,记平移中的正方形BEFG 为正方形B ′EFG ,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t ,正方形B ′EFG 的边EF 与AC 交于点M ,连接B ′D ,B ′M ,DM .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B ′DM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 BDCEF G 图2F ′12 A B DC E F图1F ′ 1 2(3)在(2)问的平移过程中,设正方形B′EFG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解析:(1)如图①,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则BE=FG=BG=x∵AB=3,BC=6,∴AG=AB-BG=3-x∵GF∥BE,∴△AGF∽△ABC∴AGAB=GFBC,即3-x3=x6解得x=2,即BE=2(2)存在满足条件的t,理由如下:如图②,过D作DH⊥BC于点H则BH=AD=2,DH=AB=3由题意得:BB′=HE=t,HB′=|t-2|,EC=4-t在Rt△B′ME中,B′M2=B′E2+ME2=22+(2-12t)2=14t2-2t+8∵EF∥AB,∴△MEC∽△ABC∴MEAB=ECBC,即ME3=4-t6,∴ME=2-12t在Rt△DHB′中,B′D2=DH2+B′H2=32+(t-2)2=t2-4t+13 过M作MN⊥DH于点N则MN=HE=t,NH=ME=2-1 2t∴DN=DH-NH=3-(2-12t)=12t+1在Rt△DMN中,DM2=DN2+MN2=54t2+t+1(ⅰ)若∠DB′M=90°,则DM2=B′M2+B′D2即54t2+t+1=(14t2-2t+8)+(t2-4t+13),解得t=207(ⅱ)若∠B′MD=90°,则B′D2=B′M2+DM2即t2-4t+13=(14t2-2t+8)+(54t2+t+1),解得t1=-3+17,t2=-3-17∵0≤t≤4,∴t=-3+17(ⅲ)若∠B′DM=90°,则B′M2=B′D2+DM2即14t2-2t+8=(t2-4t+13)+(54t2+t+1),此方程无解综上所述,当t=207或-3+17时,△B′DM是直角三角形(3)当0≤t≤43时,S=14t2BACDBACD备用图BACD图①EFGBACD图②EFGH B′MNBACD图③EFGB′H当43≤t≤2时,S=-18t2+t-23当2≤t≤103时,S=-38t2+2t-53当103≤t≤4时,S=-12t+52提示:当点F落在CD上时,如图③FE=2,EC=4-t,DH=3,HC=4由△FEC∽△DHC,得FEEC=DHHC即24-t=34,∴t=43当点G落在AC上时,点G也在DH上(即DH与AC的交点)t=2当点G落在CD上时,如图④GB′=2,B′C=6-t由△GB′C∽△DHC,得G′BB′C=DHHC即26-t=34,∴t=103当点E与点C重合时,t=4①当0≤t≤43时,如图⑤∵MF=t,FN=1 2t∴S=S△FMN=12·t·12t=14t2②当43≤t≤2时,如图⑥∵PF=t-43,FQ=34PF=34t-1∴S△FPQ=12(t-43)(34t-1)=38t2-t+23∴S=S△FMN-S△FPQ=14t2-(38t2-t+23)=-18t2+t-23③当2≤t≤103时,如图⑦∵B′M=12B′C=12(6-t)=3-12t∴GM=2-(3-12t)=12t-1∴S梯形GMNF=12(12t-1+12t)×2=t-1BC图⑤EBB C图⑥EBB C图⑦EBBACD图④EFGB′H∴S=S梯形GMNF-S△FPQ=(t-1)-(38t2-t+23)=-38t2+2t-53④当103≤t≤4时,如图⑧∵PB′=34B′C=34(6-t)=92-34t∴GP=2-(92-34t)=34t-52∴S梯形GPQF=12(34t-52+34t-1)×2=32t-72∴S=S梯形GMNF-S梯形GPQF=(t-1)-(32t-72)=-12t+52BC图⑧EB。

2013年全国中考数学(169套)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5: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平移

2013年全国中考数学(169套)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5: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平移

编辑一、选择题1. (2013年湖北荆门3分)如下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2. (2013年湖北荆州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作正方形ABCD,点D在双曲线kyx(k≠0)上.将正方形沿x轴负方向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点C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则a的值是【】A.1 B.2 C.3 D.43. (2013年湖北荆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CD沿CA方向平移得到△A1C1D1,连结AD1、BC1.若∠ACB=30°,AB=1,CC1=x,△ACD与△A1C1D1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则下列结论:①△A1AD1≌△CC1B;②当x=1时,四边形ABC1D1是菱形;③当x=2时,△BDD1为等边三角形;④)2s 2x =-(0<x <2); 其中正确的是 ▲ (填序号).4. (2013年浙江湖州3分)如图,在10×10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若抛物线经过图中的三个格点,则以这三个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抛物线的“内接格点三角形”.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抛物线与网格对角线OB 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且这两个交点与抛物线的顶点是抛物线的内接格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满足上述条件且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条数是【 】A .16B .15C .14D .135. (2013年山东聊城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1x 2=经过平移得到抛物线21x 2y 2x =-,其对称轴与两段抛物线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 B.4 C.8 D.166. (2013年广西南宁3分)如图,直线1y x2=与双曲线kyx=(k>0,x>0)交于点A,将直线1y x2=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与y轴交于点C,与双曲线kyx=(k>0,x>0)交于点B,若OA=3BC,则k的值为【】A、3B、6C、94D、92【答案】D。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中(Zhong)考数学压轴题解析一.解(Jie)答题1.如(Ru)图,在(Zai)△ABC中(Zhong)(BC>AC),∠ACB=90°,点(Dian)D在(Zai)AB边(Bian)上,DE⊥AC于点E.(1)若=,AE=2,求EC的长;(2)设点F在线段EC上,点G在射线CB上,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C有一个锐角相等,FG交CD于点P.问:线段CP可能是△CFG的高线还是中线?或两者都有可能?请说明理由.2.阅读理解:如图①,如果四边形ABCD满足AB=AD,CB=CD,∠B=∠D=90°,那么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完美筝形”.将一张如图①所示的“完美筝形”纸片ABCD先折叠成如图②所示形状,再展开得到图③,其中CE,CF为折痕,∠BCE=∠ECF=∠FCD,点B′为点B的对应点,点D′为点D的对应点,连接EB′,FD′相交于点O.简单应用:(1)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四种图形中,一定为“完美筝形”的是;(2)当图③中的∠BCD=120°时,∠AEB′=°;(3)当图②中的四边形AECF为菱形时,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个(包含四边形ABCD).拓展提升:当图③中的∠BCD=90°时,连接AB′,请探求∠AB′E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在△ABC中,AB=AC,∠A=6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1)如图1,若DF⊥AC,垂足为F,AB=4,求BE的长;(2)如图2,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BE+CF=AB;(3)如图3,将(2)中的∠EDF继续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与线段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作DN⊥AC于点N,若DN⊥AC于点N,若DN=FN,求证:BE+CF=(BE﹣CF).4.如(Ru)图(Tu)1,在(Zai)△ABC中(Zhong),∠ACB=90°,AC=BC,∠EAC=90°,点(Dian)M为(Wei)射线(Xian)AE上任意一(Yi)点(不与A重合),连接CM,将线段CM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N,直线NB分别交直线CM、射线AE于点F、D.(1)直接写出∠NDE的度数;(2)如图2、图3,当∠EAC为锐角或钝角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选取其中一种情况加以证明;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4,若∠EAC=15°,∠ACM=60°,直线CM与AB交于G,BD=,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AM的长.5.如图,在▱ABCD中,AB=6,BC=4,∠B=60°,点E是边AB上的一点,点F是边CD上一点,将▱ABCD沿EF折叠,得到四边形EFGH,点A的对应点为点H,点D的对应点为点G.(1)当点H与点C重合时.①填空:点E到CD的距离是;②求证:△BCE≌△GCF;③求△CEF的面积;(2)当点H落在射线BC上,且CH=1时,直线EH与直线CD交于点M,请直接写出△MEF的面积.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Zuo)标系中,四边形(Xing)OABC的(De)顶点(Dian)O是坐标原(Yuan)点,点(Dian)A 在(Zai)第一象限,点(Dian)C在第四象限,点B的坐标为(60,0),OA=AB,∠OAB=90°,OC=50.点P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O、B重合),过点P与y轴平行的直线l交边OA或边AB于点Q,交边OC或边BC于点R,设点P横坐标为t,线段QR的长度为m.已知t=40时,直线l恰好经过点C.(1)求点A和点C的坐标;(2)当0<t<30时,求m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当m=35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4)直线l上有一点M,当∠PMB+∠POC=90°,且△PMB的周长为60时,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7.如图1,点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以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M,ON交于A,B两点,如果∠APB绕点P旋转时始终满足OA•OB=OP2,我们就把∠APB叫做∠MON的智慧角.(1)如图2,已知∠MON=90°,点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以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M,ON交于A,B两点,且∠APB=135°.求证:∠APB是∠MON的智慧角.(2)如图1,已知∠MON=α(0°<α<90°),OP=2.若∠APB是∠MON的智慧角,连结AB,用含α的式子分别表示∠APB的度数和△AOB的面积.(3)如图3,C是函数y=(x>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C的直线CD分别交x轴和y轴于A,B两点,且满足BC=2CA,请求出∠AOB的智慧角∠APB的顶点P的坐标.8.如图1,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经过点A(﹣3,0),点C(0,3),点D为二次函数的顶点,DE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E在x轴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DE上是否存在点P到AD的距离与到x轴的距离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DE的左侧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2S△FBC=3S△EBC?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已(Yi)知抛物线(Xian)y=x2+c与(Yu)x轴(Zhou)交于(Yu)A(﹣1,0),B两(Liang)点,交(Jiao)y轴(Zhou)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m,n)是第二象限内一点,过点E作EF⊥x轴交抛物线于点F,过点F作FG⊥y轴于点G,连接CE、CF,若∠CEF=∠CFG.求n的值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利用图1完成你的探究).(3)如图2,点P是线段OB上一动点(不包括点O、B),PM⊥x轴交抛物线于点M,∠OBQ=∠OMP,BQ交直线PM于点Q,设点P的横坐标为t,求△PBQ的周长.10.如图,边长为8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点P是抛物线上点A,C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作PF⊥BC于点F,点D、E的坐标分别为(0,6),(﹣4,0),连接PD、PE、DE.(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小明探究点P的位置发现:当P与点A或点C重合时,PD与PF的差为定值,进而猜想:对于任意一点P,PD与PF的差为定值,请你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若将“使△PDE的面积为整数”的点P记作“好点”,则存在多个“好点”,且使△PDE的周长最小的点P也是一个“好点”.请直接写出所有“好点”的个数,并求出△PDE周长最小时“好点”的坐标.1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1﹣m)x﹣m(其中0<m<1)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l.设P为对称轴l上的点,连接PA、PC,PA=PC(1)∠ABC的度数(Shu)为;(2)求(Qiu)P点坐标(Biao)(用含(Han)m的代数式(Shi)表示);(3)在坐标轴上(Shang)是否存在着点(Dian)Q(与(Yu)原点O不重合),使得以Q、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AC相似,且线段PQ的长度最小?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和点C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直线AD与y轴交于点E.(1)求直线AD的解析式;(2)如图1,直线AD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F,过点F作FG⊥AD于点G,作FH平行于x轴交直线AD于点H,求△FGH周长的最大值;(3)点M是抛物线的顶点,点P是y轴上一点,点Q是坐标平面内一点,以A,M,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AM为边的矩形.若点T和点Q关于AM所在直线对称,求点T的坐标.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x+2与x轴交于B、C两点(点B在点C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A,抛物线的顶点为D.(1)填空: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2)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①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E,若PE=PC,求点E的坐标;②在①的条件下,点F是坐标轴上的点,且点F到EA和ED的距离相等,请直接写出线段EF的长;③若点Q是线段AB上的动点(点Q不与点A、B重合),点R是线段AC上的动点(点R不与点A、C 重合),请直接写出△PQR周长的最小值.2016中考数学压(Ya)轴题参考答案与试题(Ti)解析一.解答(Da)题1.(2015•杭州)如(Ru)图,在(Zai)△ABC中(Zhong)(BC>AC),∠ACB=90°,点(Dian)D在(Zai)AB边上,DE⊥AC于点E.(1)若=,AE=2,求EC的长;(2)设点F在线段EC上,点G在射线CB上,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C有一个锐角相等,FG交CD于点P.问:线段CP可能是△CFG的高线还是中线?或两者都有可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易证DE∥B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比例式即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CFG=∠ECD,此时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②若∠CFG=∠EDC,此时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③当CD为∠ACB的平分线时,CP既是△CFG的FG边上的高线又是中线.【解答】解:(1)∵∠ACB=90°,DE⊥AC,∴DE∥BC,∴,∵,AE=2,∴EC=6;(2)①如图1,若∠CFG=∠ECD,此时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证明:∵∠CFG+∠CGF=90°,∠ECD+∠PCG=90°,又∵∠CFG=∠ECD,∴∠CGF=∠PCG,∴CP=PG,∵∠CFG=∠ECD,∴CP=FP,∴PF=PG=CP,∴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②如图2,若∠CFG=∠EDC,此时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证明:∵DE⊥AC,∴∠EDC+∠ECD=90°,∵∠CFG=∠EDC,∴∠CFG+∠ECD=90°,∴∠CPF=90°,∴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③如图3,当CD为∠ACB的平分线时,CP既是△CFG的FG边上的高线又是中线.【点(Dian)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分类讨论,能全面(Mian)的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015•淮安(An))阅读理解:如(Ru)图(Tu)①,如果四(Si)边形(Xing)ABCD满(Man)足AB=AD,CB=CD,∠B=∠D=90°,那么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完美筝形”.将一张如图①所示的“完美筝形”纸片ABCD先折叠成如图②所示形状,再展开得到图③,其中CE,CF为折痕,∠BCE=∠ECF=∠FCD,点B′为点B的对应点,点D′为点D的对应点,连接EB′,FD′相交于点O.简单应用:(1)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四种图形中,一定为“完美筝形”的是正方形;(2)当图③中的∠BCD=120°时,∠AEB′=80°;(3)当图②中的四边形AECF为菱形时,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5个(包含四边形ABCD).拓展提升:当图③中的∠BCD=90°时,连接AB′,请探求∠AB′E的度数,并说明理由.【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完美筝形”的定义容易得出结论;(2)先证出∠AEB′=∠BCB′,再求出∠BCE=∠ECF=40°,即可得出结果;(3)由折叠的性质得出BE=B′E,BC=B′C,∠B=∠CB′E=90°,CD=CD′,FD=FD′,∠D=∠CD′F=90°,即可得出四边形EBCB′、四边形FDCD′是“完美筝形”;由题意得出∠OD′E=∠OB′F=90°,CD′=CB′,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E=AF,CE=CF,再证明△OED′≌△OFB′,得出OD′=OB′,OE=OF,证出∠AEB′=∠AFD′=90°,即可得出四边形CD′OB′、四边形AEOF是“完美筝形”;即可得出结论;当图③中的∠BCD=90°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证明A、E、B′、F四点共圆,得出,由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AB′E的度数.【解答】解:(1)①∵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C≠90°,∠B=∠D≠90°,∴AB≠AD,BC≠CD,∴平行四边形不一定为“完美筝形”;②∵四(Si)边形(Xing)ABCD是矩(Ju)形,∴∠A=∠B=∠C=∠D=90°,AB=CD,AD=BC,∴AB≠AD,BC≠CD,∴矩形不一(Yi)定为(Wei)“完(Wan)美筝形(Xing)”;③∵四(Si)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A=∠C≠90°,∠B=∠D≠90°,∴菱形不一定为“完美筝形”;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90°,AB=BC=CD=AD,∴正方形一定为“完美筝形”;∴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四种图形中,一定为“完美筝形”的是正方形;故答案为:正方形;(2)根据题意得:∠B′=∠B=90°,∴在四边形CBEB′中,∠BEB′+∠BCB′=180°,∵∠AEB′+∠BEB′=180°,∴∠AEB′=∠BCB′,∵∠BCE=∠ECF=∠FCD,∠BCD=120°,∴∠BCE=∠ECF=40°,∴∠AEB′=∠BCB′=40°+40°=80°;故答案为:80;(3)当图②中的四边形AECF为菱形时,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5个;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得:BE=B′E,BC=B′C,∠B=∠CB′E=90°,CD=CD′,FD=FD′,∠D=∠CD′F=90°,∴四边形EBCB′、四边形FDCD′是“完美筝形”;∵四边形ABCD是“完美筝形”,∴AB=AD,CB=CD,∠B=∠D=90°,∴CD′=CB′,∠CD′O=∠CB′O=90°,∴∠OD′E=∠OB′F=90°,∵四边形AECF为菱形,∴AE=AF,CE=CF,AE∥CF,AF∥CE,∴D′E=B′F,∠AEB′=∠CB′E=90°,∠AFD′=∠CD′F=90°,在△OED′和△OFB′中,,∴△OED′≌△OFB′(AAS),∴OD′=OB′,OE=OF,∴四边形CD′OB′、四边形AEOF是“完美筝形”;∴包含四边形ABCD,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5个;故答案为:5;当图③中的∠BCD=90°时,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90°,∵∠EB′F=90°,∴∠BAD+∠EB′F=180°,∴A、E、B′、F四点共圆,∵AE=AF,∴,∴∠AB′E=∠AB′F=∠EB′F=45°.【点(Dian)评】本题是四(Si)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完(Wan)美筝形(Xing)”的判定与性质、全等(Deng)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等知识;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熟练掌握(Wo)“完(Wan)美筝形(Xing)”的定义,并能进行推理论证与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2015•重庆)在△ABC中,AB=AC,∠A=6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1)如图1,若DF⊥AC,垂足为F,AB=4,求BE的长;(2)如图2,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BE+CF=AB;(3)如图3,将(2)中的∠EDF继续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与线段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作DN⊥AC于点N,若DN⊥AC于点N,若DN=FN,求证:BE+CF=(BE﹣CF).【分析】(1)如图1,易求得∠B=60°,∠BED=90°,BD=2,然后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求出BE的值;(2)过点D作DM⊥AB于M,作DN⊥AC于N,如图2,易证△MBD≌△NCD,则有BM=CN,DM=DN,进而可证到△EMD≌△FND,则有EM=FN,就可得到BE+CF=BM+EM+CF=BM+FN+CF=BM+CN=2BM=2BD×cos60°=BD=BC=AB;(3)过点D作DM⊥AB于M,如图3.同(1)可得:∠B=∠ACD=60°,同(2)可得:BM=CN,DM=DN,EM=FN.由DN=FN可得DM=DN=FN=EM,从而可得BE+CF=BM+EM+CF=CN+DM+CF=NF+DM=2DM,BE﹣CF=BM+EM﹣CF=BM+NF﹣CF=BM+NC=2BM.然后在Rt△BMD中,运用三角函数就可得到DM=BM,即BE+CF=(BE﹣CF).【解答】解:(1)如图1,∵AB=AC,∠A=60°,∴△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BC=AC=AB=4.∵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D=DC=BC=2.∵DF⊥AC,即∠AFD=90°,∴∠AED=360°﹣60°﹣90°﹣120°=90°,∴∠BED=90°,∴BE=BD×cos∠B=2×cos60°=2×=1;(2)过(Guo)点(Dian)D作(Zuo)DM⊥AB于(Yu)M,作(Zuo)DN⊥AC于(Yu)N,如(Ru)图(Tu)2,则有∠AMD=∠BMD=∠AND=∠CND=90°.∵∠A=60°,∴∠MDN=360°﹣60°﹣90°﹣90°=120°.∵∠EDF=120°,∴∠MDE=∠NDF.在△MBD和△NCD中,,∴△MBD≌△NCD,∴BM=CN,DM=DN.在△EMD和△FND中,,∴△EMD≌△FND,∴EM=FN,∴BE+CF=BM+EM+CF=BM+FN+CF=BM+CN=2BM=2BD×cos60°=BD=BC=AB;(3)过点D作DM⊥AB于M,如图3.同(1)可得:∠B=∠ACD=60°.同(2)可得:BM=CN,DM=DN,EM=FN.∵DN=FN,∴DM=DN=FN=EM,∴BE+CF=BM+EM+CF=CN+DM+CF=NF+DM=2DM,BE﹣CF=BM+EM﹣CF=BM+NF﹣CF=BM+NC=2BM.在Rt△BMD中,DM=BM•tanB=BM,∴BE+CF=(BE﹣CF).【点(Dian)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Zhi)识,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Dao)BM=CN,DM=DN,EM=FN是解(Jie)决本题的关键.4.(2015•济(Ji)南)如图(Tu)1,在(Zai)△ABC中(Zhong),∠ACB=90°,AC=BC,∠EAC=90°,点M为射线AE上任意一点(不与A重合),连接CM,将线段CM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N,直线NB分别交直线CM、射线AE于点F、D.(1)直接写出∠NDE的度数;(2)如图2、图3,当∠EAC为锐角或钝角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选取其中一种情况加以证明;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4,若∠EAC=15°,∠ACM=60°,直线CM与AB交于G,BD=,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AM的长.【分析】(1)根据题意证明△MAC≌△NBC即可;(2)与(1)的证明方法相似,证明△MAC≌△NBC即可;(3)作GK⊥BC于K,证明AM=AG,根据△MAC≌△NBC,得到∠BDA=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求出AG的长,得到答案.【解答】解:(1)∵∠ACB=90°,∠MCN=90°,∴∠ACM=∠BCN,在(Zai)△MAC和(He)△NBC中(Zhong),,∴△MAC≌△NBC,∴∠NBC=∠MAC=90°,又(You)∵∠ACB=90°,∠EAC=90°,∴∠NDE=90°;(2)不(Bu)变,在(Zai)△MAC≌△NBC中(Zhong),,∴△MAC≌△NBC,∴∠N=∠AMC,又(You)∵∠MFD=∠NFC,∠MDF=∠FCN=90°,即∠NDE=90°;(3)作GK⊥BC于K,∵∠EAC=15°,∴∠BAD=30°,∵∠ACM=60°,∴∠GCB=30°,∴∠AGC=∠ABC+∠GCB=75°,∠AMG=75°,∴AM=AG,∵△MAC≌△NBC,∴∠MAC=∠NBC,∴∠BDA=∠BCA=90°,∵BD=,∴AB=+,AC=BC=+1,设BK=a,则GK=a,CK=a,∴a+a=+1,∴a=1,∴KB=KG=1,BG=,AG=,∴AM=.【点(Dian)评】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和(He)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方程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旋转的性质的灵活运用.5.(2015•沈(Shen)阳)如图,在(Zai)▱ABCD中(Zhong),AB=6,BC=4,∠B=60°,点(Dian)E是(Shi)边(Bian)AB上的一点,点F是边CD上一点,将▱ABCD沿EF折叠,得到四边形EFGH,点A的对应点为点H,点D的对应点为点G.(1)当点H与点C重合时.①填空:点E到CD的距离是2;②求证:△BCE≌△GCF;③求△CEF的面积;(2)当点H落在射线BC上,且CH=1时,直线EH与直线CD交于点M,请直接写出△MEF的面积.【分析】(1)①解直角三角形即可;②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B=∠G,∠BCE=∠GCF,BC=GC,然后根据AAS即可证明;③过E点作EP⊥BC于P,设BP=m,则BE=2m,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EP=m,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得EC,进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就可求得;(2)过E点作EQ⊥BC于Q,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EP=n,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得EH,然后根据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求得MH,从而求得CM,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解答】解:(1)如图1,①作CK⊥AB于K,∵∠B=60°,∴CK=BC•sin60°=4×=2,∵C到AB的距离和E到CD的距离都是平行线AB、CD间的距离,∴点E到CD的距离是2,故答案为2;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B,∠A=∠BCD,由折叠(Die)可知,AD=CG,∠D=∠G,∠A=∠ECG,∴BC=GC,∠B=∠G,∠BCD=∠ECG,∴∠BCE=∠GCF,在(Zai)△BCE和(He)△GCF中(Zhong),,∴△BCE≌△GCF(ASA);③过(Guo)E点(Dian)作(Zuo)EP⊥BC于(Yu)P,∵∠B=60°,∠EPB=90°,∴∠BEP=30°,∴BE=2BP,设BP=m,则BE=2m,∴EP=BE•sin60°=2m×=m,由折叠可知,AE=CE,∵AB=6,∴AE=CE=6﹣2m,∵BC=4,∴PC=4﹣m,在RT△ECP中,由勾股定理得(4﹣m)2+(m)2=(6﹣2m)2,解得m=,∴EC=6﹣2m=6﹣2×=,∵△BCE≌△GCF,∴CF=EC=,∴S△CEF=××2=;(2)①当H在BC的延长线上,且位于C点的右侧时,如图2,过E点作EQ⊥BC于Q,∵∠B=60°,∠EQB=90°,∴∠BEQ=30°,∴BE=2BQ,设BQ=n,则BE=2n,∴QE=BE•sin60°=2n×=n,由折叠可知,AE=HE,∵AB=6,∴AE=HE=6﹣2n,∵BC=4,CH=1,∴BH=5,∴QH=5﹣n,在Rt△EHQ中,由勾股定理得(5﹣n)2+(n)2=(6﹣2n)2,解得n=,∴AE=HE=6﹣2n=,∵AB∥CD,∴△CMH∽△BEH,∴=,即(Ji)=,∴MH=,∴EM=﹣=∴S△EMF=××2=.②如(Ru)图(Tu)3,当(Dang)H在(Zai)线段(Duan)BC上(Shang)时,过(Guo)E点作EQ⊥BC于Q,∵∠B=60°,∠EQB=90°,∴∠BEQ=30°,∴BE=2BQ,设BQ=n,则BE=2n,∴QE=BE•sin60°=2n×=n,由折叠可知,AE=HE,∵AB=6,∴AE=HE=6﹣2n,∵BC=4,CH=1,∴BH=3∴QH=3﹣n在Rt△EHQ中,由勾股定理得(3﹣n)2+(n)2=(6﹣2n)2,解得n=∴BE=2n=3,AE=HE=6﹣2n=3,∴BE=BH,∴∠B=60°,∴△BHE是等边三角形,∴∠BEH=60°,∵∠AEF=∠HEF,∴∠FEH=∠AEF=60°,∴EF∥BC,∴DF=CF=3,∵AB∥CD,∴△CMH∽△BEH,∴=,即=,∴CM=1∴EM=CF+CM=4∴S△EMF=×4×2=4.综上,△MEF的面积为或4.【点(Dian)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Zhe)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面积等,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2015•沈(Shen)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Xing)OABC的(De)顶点(Dian)O是坐(Zuo)标原点,点(Dian)A在第一象限,点C在第四象限,点B的坐标为(60,0),OA=AB,∠OAB=90°,OC=50.点P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O、B重合),过点P与y轴平行的直线l交边OA 或边AB于点Q,交边OC或边BC于点R,设点P横坐标为t,线段QR的长度为m.已知t=40时,直线l恰好经过点C.(1)求点A和点C的坐标;(2)当0<t<30时,求m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当m=35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4)直线l上有一点M,当∠PMB+∠POC=90°,且△PMB的周长为60时,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结合B点坐标得出A,C点坐标;(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结合(1)中所求得出PR,QP的长,进而求出即可;(3)利用(2)中所求,利用当0<t<30时,当30≤t≤60时,分别利用m与t的关系式求出即可;(4)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M点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1,过点A作AD⊥OB,垂足为D,过点C作CE⊥OB,垂足为E,∵OA=AB,∴OD=DB=OB,∵∠OAB=90°,∴AD=OB,∵点(Dian)B的坐标(Biao)为:(60,0),∴OB=60,∴OD=OB=×60=30,∴点(Dian)A的坐(Zuo)标为:(30,30),∵直(Zhi)线(Xian)l平(Ping)行于(Yu)y轴且当t=40时,直线l恰好过点C,∴OE=40,在Rt△OCE中,OC=50,由勾股定理得:CE===30,∴点C的坐标为:(40,﹣30);(2)如图2,∵∠OAB=90°,OA=AB,∴∠AOB=45°,∵直线l平行于y轴,∴∠OPQ=90°,∴∠OQP=45°,∴OP=QP,∵点P的横坐标为t,∴OP=QP=t,在Rt△OCE中,OE=40,CE=30,∴tan∠EOC=,∴tan∠POR==,∴PR=OP•tan∠POR=t,∴QR=QP+PR=t+t=t,∴当0<t<30时,m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m=t;(3)由(2)得:当0<t<30时,m=35=t,解得:t=20;如图3,当30≤t≤40时,m=35显然不可能;当40<t<60时,∵OP=t,则BP=QP=60﹣t,∵PR∥CE,∴△BPR∽△BEC,∴=,∴=,解得:PR=90﹣t,则(Ze)m=60﹣t+90﹣t=35,解(Jie)得:t=46,综上(Shang)所述:t的(De)值为(Wei)20或(Huo)46;(4)如(Ru)图(Tu)4,当∠PMB+∠POC=90°且△PMB的周长为60时,此时t=40,直线l恰好经过点C,则∠MBP=∠COP,故此时△BMP∽△OCP,则=,即=,解得:x=15,故M1(40,15),同理可得:M2(40,﹣15),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点的坐标为:M1(40,15),M2(40,﹣15).【点(Dian)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Pan)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得出是解题关键.7.(2015•宁(Ning)波)如图(Tu)1,点(Dian)P为(Wei)∠MON的(De)平分线上一点,以(Yi)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M,ON交于A,B两点,如果∠APB绕点P旋转时始终满足OA•OB=OP2,我们就把∠APB叫做∠MON的智慧角.(1)如图2,已知∠MON=90°,点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以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M,ON交于A,B两点,且∠APB=135°.求证:∠APB是∠MON的智慧角.(2)如图1,已知∠MON=α(0°<α<90°),OP=2.若∠APB是∠MON的智慧角,连结AB,用含α的式子分别表示∠APB的度数和△AOB的面积.(3)如图3,C是函数y=(x>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C的直线CD分别交x轴和y轴于A,B两点,且满足BC=2CA,请求出∠AOB的智慧角∠APB的顶点P的坐标.【分析】(1)由角平分线求出∠AOP=∠BOP=∠MON=45°,再证出∠OAP=∠OPB,证明△AOP∽△POB,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得出OP2=OA•OB,即可得出结论;(2)由∠APB是∠MON的智慧角,得出,证出△AOP∽△POB,得出对应角相等∠OAP=∠OPB,即可得出∠APB=180°﹣α;过点A作AH⊥OB于H,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S△AOB=OB•AH,即可得出S△AOB=2sinα;(3)设点C(a,b),则ab=3,过点C作CH⊥OA于H;分两种情况:①当点B在y轴正半轴上时;当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BC=2CA不可能;当得A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先求出,由平行线得出△ACH∽△ABO,得出比例式:=,得出OB=3b,OA=,求出OA•OB=,根据∠APB是∠AOB的智慧角,得出OP,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②当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由题意得出:AB=CA,由AAS证明△ACH≌△ABO,得出OB=CH=b,OA=AH=a,得出OA•OB=,求出OP,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解答】(1)证明:∵∠MON=90°,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AOP=∠BOP=∠MON=45°,∵∠AOP+∠OAP+∠APO=180°,∴∠OAP+∠APO=135°,∵∠APB=135°,∴∠APO+∠OPB=135°,∴∠OAP=∠OPB,∴△AOP∽△POB,∴,∴OP2=OA•OB,∴∠APB是(Shi)∠MON的智慧(Hui)角;(2)解(Jie):∵∠APB是(Shi)∠MON的智慧(Hui)角,∴OA•OB=OP2,∴,∵P为(Wei)∠MON的平分线上(Shang)一点,∴∠AOP=∠BOP=α,∴△AOP∽△POB,∴∠OAP=∠OPB,∴∠APB=∠OPB+∠OPA=∠OAP+∠OPA=180°﹣α,即(Ji)∠APB=180°﹣α;过点A作AH⊥OB于H,连接AB;如图1所示:则S△AOB=OB•AH=OB•OAsinα=OP2•sinα,∵OP=2,∴S△AOB=2sinα;(3)设点C(a,b),则ab=3,过点C作CH⊥OA于H;分两种情况:①当点B在y轴正半轴上时;当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2所示:BC=2CA不可能;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3所示:∵BC=2CA,∴,∵CH∥OB,∴△ACH∽△ABO,∴=,∴OB=3b,OA=,∴OA•OB=•3b==,∵∠APB是∠AOB的智慧角,∴OP===,∵∠AOB=90°,OP平分∠AOB,∴点P的坐标为:(,);②当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4所示:∵BC=2CA,∴AB=CA,在(Zai)△ACH和(He)△ABO中(Zhong),,∴△ACH≌△ABO(AAS),∴OB=CH=b,OA=AH=a,∴OA•OB=a•b=,∵∠APB是(Shi)∠AOB的智慧(Hui)角,∴OP===,∵∠AOB=90°,OP平(Ping)分(Fen)∠AOB,∴点(Dian)P的坐标为:(,﹣);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或(,﹣).。

2013学年苏教版数学中考压轴题(带解析)

2013学年苏教版数学中考压轴题(带解析)

2013学年苏教版数学中考压轴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分卷I分卷I 注释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注释)图象上的概率是()A.B.C.D.【答案】D【解析】在数-1,1,2中任取两个数作为点坐标共有六种组合,当x=-1时,y=-3;当x=1时,y=-3;当x=2时,y=0;当y=-1时,x=1;当y=1时,x=3;当y=2时,x=4,所以概率是。

2、如图,直角梯形AOCD的边OC在x轴上,O为坐标原点,CD垂直于x 轴,D(5,4),AD=2.若动点E、F同时从点O出发,E点沿折线OA→AD→DC运动,到达C点时停止;F点沿OC运动,到达C点是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E运动秒x时,△EOF的面积为y (平方单位),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答案】C【解析】解:∵D(5,4),AD=2.∴OC=5,CD=4 OA=5∴运动x秒(x<5)时,OE=OF=x,作EH⊥OC于H,AG⊥OC于点G,∴EH∥AG∴△EHO∽△AGO即:∴EH=x∴S△EOF=OF?EH=×x×x=x2,故A.B选项错误;当点F运动到点C时,点E运动到点A,此时点F停止运动,点E在AD上运动,△EOF的面积不变,点在DC上运动时,如图,EF=11﹣x,OC=5∴S△EOF=OC?CE=×(11﹣x)×5=﹣x+是一次函数,故C正确,故选C.3、若二次函数.当≤ 3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则的取值范围是()A.= 3 B.>3 C.≥ 3D.≤ 3【答案】C【解析】∵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x-m)2-1的二次项系数是1,∴该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是向上;又∵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m,-1),∴该二次函数图象在[-∞,m]上是减函数,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已知中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3,∴x-m>0,∴m≥3.故选C.4、记抛物线的图象与正半轴的交点为A,将线段OA分成2012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 1, P2,…,P2011,过每个分点作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1,Q2,…,Q2011,再记直角三角形OP1Q1,P1P2Q2,…的面积分别为S1,S2,…,这样就记,W的值为()A.505766 B.505766.5 C.505765 D.505764【答案】B【解析】根据抛物线的特征及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的特征即可计算出=505766.5,故选B。

2013中考部分地市中考数学压轴题集(含答案)

2013中考部分地市中考数学压轴题集(含答案)

2013中考压轴试题代数几何综合1、(2013年潍坊市压轴题)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关于直线1=x 对称,与坐标轴交于C B A 、、三点,且4=AB ,点⎪⎭⎫ ⎝⎛232,D 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02≠-=k kx y 的图象,点O 是坐标原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若直线平分四边形OBDC 的面积,求k 的值.()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直线交于N M 、两点,问在y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P ,使得不论k 取何值,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因为抛物线关于直线x=1对称,AB=4,所以A(-1,0),B(3,0),由点D(2,1.5)在抛物线上,所以⎩⎨⎧=++=+-5.1240c b a c b a ,所以3a+3b=1.5,即a+b=0.5,又12=-a b ,即b=-2a,代入上式解得a =-0.5,b =1,从而c=1.5,所以23212++-=x x y . ()由(1)知23212++-=x x y ,令x=0,得c(0,1.5),所以CD//AB,令kx -2=1.5,得l 与CD 的交点F(23,27k ),令kx -2=0,得l 与x 轴的交点E(0,2k),根据S 四边形OEFC =S 四边形EBDF 得:OE+CF=DF+BE,即:,511),272()23(272=-+-=+k k k k k 解得 (3)由(1)知,2)1(21232122+--=++-=x x x y所以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x y -=假设在y 轴上存在一点P(0,t),t >0,使直线PM 与PN 关于y 轴对称,过点M 、N 分别向y 轴作垂线MM 1、NN 1,垂足分别为M 1、N 1,因为∠MPO=∠NPO,所以Rt △MPM 1∽Rt △NPN 1, 所以1111PN PM NN MM =,………………(1) 不妨设M(x M ,y M )在点N(x N ,y N )的左侧,因为P 点在y 轴正半轴上, 则(1)式变为NMN M y t y t x x --=-,又y M =k x M -2, y N =k x N -2,把2交(((D (点A(-1,0)、点B 是二次函数y=ax 2-2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a-2=0,a=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 2-2;②点B 与点A(-1,0)关于直线x=0对称,点B 的坐标为(1,0); (2)∠BOC=∠PDB=90º,点P 在直线x=m 上,设点P 的坐标为(m,p ), OB=1, OC=2, DB= m-1 , DP=|p| ,①当△BOC ∽△PDB 时,OB OC = DP DB ,12= |p|m-1 ,p= m-12 或p = 1- m2,点P 的坐标为(m ,m-12 )或(m ,1- m2 );②当△BOC ∽△BDP 时,OB OC = DB DP ,12= m-1|p|,p=2m-2或p=2-2m, 点P 的坐标为(m ,2m-2)或(m ,2-2m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m ,m-12 )、(m ,1- m2 )、(m ,2m-2)或(m ,2-2m );(3)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 。

初中数学常见最短距离问题及解法

初中数学常见最短距离问题及解法

探索篇•方法展示初中数学中,几何最短距离问题一直是重点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现以近几年常见的试题为例,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例题1:如图1,已知A 、B 两点在直线l 同侧,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PB 最小。

解: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交直线l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的点(如图2)。

几何最值问题通常为最短路线问题的引申,会与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图形结合,通过几何变换,找到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这类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原理。

例题2:如图3,在△ABC 中,AB=AC ,AD 、CE 是△ABC 的两条中线,P 是AD 上一个动点,则哪条线段的长度等于BP+EP 最小值?解:连接PC (如图4),∵AB=AC ,BD=CD∴AD ⊥BC ∴PB=PC ∴PB+PE=PC+PE ∵PE+PC ≥CE ∴P 、C 、E 共线时,PB+PE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CE 的长度。

例题3:如图5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求PD+PE 的最小值。

解:设BE 与AC 相交于点F (P ′),连接BD (如图6);∵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P ′D=P ′B ∴P ′D+P ′E=P ′B+P ′E=BE 最小即P 在AC 与BE 交点处时,PD+PE 最小,为BE 的长度。

∵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 =23√∵△ABE 是等边三角形∴BE=AB =23√即PD+PE 最小值为23√。

由以上例题可知,解决这类最值问题,要认识到动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轴对称的作用在于改变点的位置关系,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当所求最小距离的两个点不在同一平面内时,则需要通过将曲面进行铺平处理,先求平面展开图,将曲面问题转换为平面问题。

2013·四川省中考试题压轴题(成都极致教育数学教研组)

2013·四川省中考试题压轴题(成都极致教育数学教研组)

6
【7】 (2013·广安,25)如图,在 ABC 中, AB AC ,以 AB 为直径作半圆 连接 AD ,过点 D 作 DE AC ,垂足为点 E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F . ( 1)求证: EF 是 O 的切线; (2)如 果
O ,交 BC 于 D ,
O 的半径为 5 ,
,求 BF 的长.
2013 四川中考数学压轴题
【1】 (2013·成都,27)如图, O 的半径 r 25 ,四边形 ABCD 内接圆 P 为 CA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 PDA ABD . (1)试判断 PD 与⊙ 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tan ADB
O , AC BD 于点 H ,
OB OC 3 , OA OD 1 ,抛物线 y ax2 bx c(a 0) 经过 A 、 B 、 C 三点,直线 AD 与抛
物线交于另一点 M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 P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E 为直线 AD 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 P ,使以点 A 、 P 、 E 为顶点的三 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直接写出将该抛物线沿射线 AD 方向平移 2 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A
O C
B
D l
x
16
【17】 (2013·绵阳,25)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会交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重心有很多美妙的性质,如在关线段比.面积比就有一些“漂亮”结论,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决三角 形中的若干问题,请你利用重心的概念完成如下问题: (1)若 O 是 ABC 的重心(图 1) ,连结 AO 并延长交 BC 于 D ,证明: (2)若 AD 是 ABC 的一条中线(图 2) , O 是 AD 上一点,且满足 重心吗?如果是,请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若 O 是 ABC 的重心,过 O 的一条直线分别与 AB 、 AC 相交于 G 、 H ( G 、 H 均不与 ABC 的顶点重合) (如图 3) , S1 , S 2 分别表示四边形 BCGH 和 AGH 的面积,探究

2013中考试题评析及答卷分析

2013中考试题评析及答卷分析

2013中考数学试题评析及答卷分析 西安铁一中 马向东第一部分 试题分析一、 整体分析:1、 总体:今年试题在设计形式上,难度、题量等方面与2012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

整卷结构均为三道大题。

分别为选择题10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9道,共25道小题,满分120分。

难度方面适中,个别基础题型较2012年相比,难度有所提升,(如概率题、圆的第2问等),但压轴题比2012温和不少。

三种题型在平缓中不失梯度,既有对基础的考察,又有对能力的考验;既有基本方法的考察,又有对灵活性的考验。

2、 创新:陕西中考数学试卷一直比较平稳,题型相对稳定,但今年许多题目有许多创新亮点让人眼前一亮。

其中,不少题目既体现出了出题人的良苦用心,又考察了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完美的诠释了数学的魅力所在。

解析:因为A ,B 是不同象限的点,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要不在一、三象限或在二、四象限,由点A 与点B 的横纵坐标可以知:点A 与点B 在一、三象限时:横纵坐标的符号应一致,显然此题不可能,点A 与点B 在二、四象限:点A 在四象限得m<0,点B 在二象限得n<0,故选D .(另解:就有两种情况一、三或二、四象限,代入特值即可判定)第10题的二次函数性质,新颖创新,主要考察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考点:二次函数图象性质的应用及对称性的考查。

解析:由点),(00y x C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且021y y y ≥>,所以0y 为函数的最小值,即得出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因为021y y y ≥>,所以得出点A 、B 可能在对称轴的两侧或者是在对称轴的左侧,当在对称轴的左侧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0x >3,当在对称轴的两侧时,点B 距离对称轴的距离小于点A 到对称轴的距离,即得0x -(-5)>3-0x ,解得10->x ,综上所得:10->x ,故选B第16题的与圆完美结合,巧妙的考查最大最小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含答案】【001】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3 3( a z 0)经过点A2 °),抛物线的顶点为D , 过O作射线OM // AD •过顶点D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射线OM于点C , B在x轴正半轴上,连结B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从点0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 •问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3)若0C °B,动点P和动点Q分别从点0和点B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 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和BO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连接PQ,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的长.【002】如图16,在Rt A ABC中,/ C=90 , AC = 3 , AB = 5 .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返回;点Q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伴随着P、Q的运动,DE保持垂直平分PQ,且交PQ于点D,交折线QB-BC-CP于点E.点P、Q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B时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 >0).(1) 当t = 2时,AP = ,点Q到AC的距离是:(2) 在点P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求△ APQ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的取值范围)(3) 在点E从B向C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 当DE经过点C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0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 (4, 0)、C ( 8, 0)、D ( 8,8) •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1) 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 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 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丄AB交AC于点E,①过点E作EF丄AD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 CEQ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分析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分析

【典型例题分析】1.如图所示,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12△, 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 E 在正方形 ABCD 内,在对角线 AC 上有一点 P ,4 解:(1)令 x=0,得 y=2,∴B(0,2) , ∵ , ∴A(-2,3) AA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013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最短距离问题分析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有最值问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比较高的主要有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

利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一、“最值”问题大都归于两类基本模型:Ⅰ、归于函数模型:即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增减性,确定某范围内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Ⅱ、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 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 模型。

几何模型:条件:如图, A 、 B 是直线 l 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 l 上确定一点 P ,使 P A + PB 的值最小.方法:作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 ' ,连结 A 'B 交 l 于点 P , 则 P A + PB = A 'B 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1)如图 1,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 E 为 AB 的中点, P 是 AC 上一动点.连结 BD ,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 B 与 D 关于直线 AC 对称.连结 ED 交 AC 于 P ,则AA 'PBlA图 1pBPB + PE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如图 2,⊙O 的半径为 2,点 A 、B 、C 在 ⊙O 上,OA ⊥ OB , ∠AOC = 60°, P 是 OB 上一动点, 求 P A + PC 的最小值;(3)如图 3, ∠AOB = 45°, P 是 ∠AOB 内一点, PO = 10 ,Q 、R 分别是 OA 、OB 上的动点,求 △PQR 周长的最小值.解:(1) PB + PE 的最小值是 DE =5(2) P A + PC 的最小值是 2 3图 2RABPPCB(3) ∆PQR 周长的最小值是10 2Q A 图 3使 PD +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DA . 2 3B . 2 6C .3D . 61y =- x 2 - x + 22.如图,抛物线 的顶点为 A ,与 y 轴交于点 B .PE(1)求点 A 、点 B 的坐标;(2)若点 P 是 x 轴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 ≤AB ; (3)当 PA-PB 最大时,求点 P 的坐标.1 1y =- x 2 - x + 2 = - ( x + 2) 2 + 3 4 4(2)证明:ⅰ.当点 P 是 AB 的延长线与 x 轴交点时,PA-PB=AB ; ⅱ.当点 P 在 x 轴上又异于 AB 的延长线与 x 轴的交点时, 在点 P 、A 、B 构成的三角形中,PA-PB <AB. ∴综合上述:PA-PB ≤AB.B·yCyBO x(3)作直线 AB 交 x 轴于点 P 由(2)可知:当 PA-PB 最大时,点 P 是所求的点·B3.如图,在矩形 OABC 中,已知 A 、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4,、 C (0,2) , D 为 OA 的中点.设点 P 是 ∠AOC 平分2) 0)2) 0) ⎩b = 2 ⎩b = 2⎪⎪ ⎧ y = -3x + 2 ∴ CE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y = -3x + 2 .点 P 满足 ⎨ ,解得 ⎨ ,故点 P 的坐标为 , ⎪ .△PED⎩ y = x ⎪ y = 1 3) 0) - 2)P ,使 ∠CPN = 90°.其坐标是 , ⎪ 或 (2, . ⎛ 1 1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作 AH ⊥OP 于 H ∵BO ⊥OP∴∠BOP=∠AHP ,且∠BPO=∠APHAH HP=∴△BOP ∽△AHP ∴ BO OP3 2 + OP =由(1)可知:AH=3、OH=2、OB=2 即 2OP ∴OP=4,∴ P(4,0)0)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O 重合). (1)试证明:无论点 P 运动到何处, PC 总与 PD 相等; (2)当点 P 运动到与点 B 的距离最小时,试确定过 O 、P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 式;(3)设点 E 是(2)中所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当点 P 运动到何处时,△PDE 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和 △PDE 的周长;(4)设点 N 是矩形 OABC 的对称中心,是否存在点 P ,使 ∠CPN = 90°?若存 yC(0,OPBD A(4,x在,请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 解:(1)∵点 D 是 OA 的中点,∴ OD = 2 ,∴ OD = OC .又∵ OP 是 ∠COD 的角平分线,∴ ∠POC = ∠POD = 45°, ∴ △POC ≌△POD ,∴ PC = PD .(2)过点 B 作 ∠AOC 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 P ,点 P 即为所求. yC(0, FPM B易知点 F 的坐标为(2,2),故 BF = 2 ,作 PM ⊥ BF ,1∵ △P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M = BF = 1 ,2OEDA(4, x∴点 P 的坐标为(3,3).∵抛物线经过原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ax 2 + bx .⎧9a + 3b = 3 ⎧a = 1又∵抛物线经过点 P(3, 和点 D(2, ,∴有 ⎨解得 ⎨ ⎩4a + 2b = 0 ⎩b = -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x 2 - 2 x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对称性知 D 点关于 ∠AOC 的平分线的对称点即为 C 点.连接 EC ,它与 ∠AOC 的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 P 点(因为 PE + PD = EC ,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时 △PED 的周长最小.∵抛物线 y = x 2 - 2 x 的顶点 E 的坐标 (1, 1) ,C 点的坐标 (0, ,设 CE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y = kx + b , ⎧k + b = -1 ⎧k = -3 则有 ⎨ ,解得 ⎨ . ⎧ 1x = 2 ⎛ 1 1 ⎫ ⎝ 2 2 ⎭⎪⎩ 2的周长即是 CE + DE = 10 + 2 .4.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与 x 、y 轴分别交于点 A (2,0),B (0,4).D(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P(2)O 为坐标原点,设 OA 、AB 的中点分别为 C 、D ,P 为 OB 上一动点,求 PC +PD 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 P 点坐标.解:(1)将点 A 、B 的坐标代入 y =kx +b 并计算得 k =-2,b =4.∴解析式为:y =-2x +4; (2)设点 C 关于点 O 的对称点为 C ′,连结 PC ′、DC ′,则 PC =PC ′.O C A第 4 题 x∴PC +PD =PC ′+PD ≥C ′D ,即 C ′、P 、D 共线时,PC +PD 的最小值是 C ′D . 连结 CD ,在 △Rt DCC ′中,C ′D = C 'C 2 + CD 2 =2 2 ;易得点 P 的坐标为(0,1).(亦可作 △Rt AOB 关于 y 轴对称 的 △)C , A (-3,) C (0,- 2). 连 解:(1)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2⎩b =-2 y = - x - 2.-1,- ⎪3 ⎭= ,即 = .∴ OE = 3 - m ,AE = 3,OE = Dx⎩即 ∴四边形PDOE - S⨯ 3 - m ⎪ ⨯ + ⨯ (2 - m )⨯1 - ⨯ 3 - m ⎪ ⨯ (2 - m )= - m 2 +m最大 =- + =323m (2m )m m 1= - m 2 + m = - (m - 1)2 + ∵ - < 0 ∴当 m = 1时, S 1,- 3 ⎪⎭ 6.如图,抛物线 的顶点 P 的坐标为 ⎝y = ax 2 + bx + c C (0,- 3)最大 =( )把△2 ABC 绕 AB 的中点 E 旋转 180°,得到四边形 ADBC .判断四边形 AD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5.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与 y 0 轴交于点 其中 、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 P ,使得 △PBC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 P 的坐标.(3)若点 D 是线段 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O 、点 C 重合).过点 D 作 DE ∥ PC 交 x 轴于点 E . 接 PD 、 P E .设 CD 的长为 m , △PDE 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说明 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x 2 + x - 23 3y y(2)连结 AC 、 BC .因为 BC 的长度一定,所以 △PBC 周 长最小,就是使 PC + PB 最小. B 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 A 点, AC 与对称轴 x = -1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P . 设直线 AC 的表达式为 y = kx + bAO BC x A O B xC⎧2 ⎪k =- ⎧-3k + b = 0,⎨3 ⎨ ⎪b = -2则解得∴此直线的表达式为2 34 ⎛ 4 ⎫ y =- 把 x = -1 代入得 3 ∴ P 点的坐标为 ⎝(3) S 存在最大值理由:∵ DE ∥ PC , DE ∥ AC . △OED ∽△OAC . OD OE 2 - m OE 3 3 ∴ m OC OA 2 3 2 2 AEP5 题图yO BC方法一:连结 O P S = S △OED = S △POE + S △POD - S △OED=1 ⎛ 3 ⎫ 4 1 1 ⎛ 3 ⎫ 3 32 ⎝ 2 ⎭3 2 2 ⎝ 2 ⎭4 2 (第 24 题图)3 3 3 3 ∵ - < 0 ∴当 m = 1时, S4 4 2 4方法二:S = S △OAC - S △OED - S △ AEP - S 1 1 ⎛ 3 ⎫ 1 3 4 12 2 ⎝ 2 ⎭ 2 23 23 3 3 3 3 3B 两点,交 y 轴于点 .4 2 4 4 4 4 ⎛ 4 3 ⎫ ⎪ y ,交 x 轴于 A 、D(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A O E Bx(3)试问在线段 AC 上是否存在一点 F ,使得△FBD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写出点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知 CP yDO E B x解得a=323323b=-y=x2-x-33,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33CP(2)设点 A ( 1 ,0),B ( 2 ,0),则 3x = -1,x = 3 | OC |线运动到 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 E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 A ,求使点 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 E ,点 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

中考数学复习《填空压轴题——最短路径问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填空压轴题——最短路径问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填空压轴题——最短路径问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某乡镇A、B、C、D、E五个村庄位于同一条笔直的公路边,相邻两个村庄的距离分别为AB =1千米,BC=3千米,CD=2千米,DE=1.5千米.乡村扶贫改造期间,该乡镇打算在此间新建一个便民服务点M,使得五个村庄到便民服务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千米.2.如图,A、B两个小集镇在河流CD的同侧,分别到河的距离为AC=10千米,BD=30千米,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B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元,若在河流CD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则总费用是万元.3.已知点A(2,-4),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 A+PB的值最小,则点P的坐标为.4.如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4、5,一只蚂蚁沿长方体表面从顶点A爬到顶点B,则它走过的路程最短为.5.如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高为7cm,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A点到B点,最短的路程是厘米.(保留π)6.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6,∠ACB=75°,AD⊥BC于D,点M、N分别是线段AB、AD上的动点,则MN+BN的最小值是.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点P在边AD上,点Q在边BC上,且AP=CQ,连接CP,QD则PC+QD 的最小值等于.8.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边上一动点,连接ED,将ED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到EF,连接DF,CF则DF+CF的最小值是.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BC=8,∠ABC=60°,在线段AD上取一点E,使得DE=2,连接BQ的最小值为.BE,在线段AE,BE上分别取一点P,Q,则PQ+1210.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 ∠DAB=60° 点E是对角线AC上一个动点点F是边AB上一个动点连接EF EB则EB+EF的最小值为.11.等腰直角∠ABC中∠C=90° AC=BC=6 D为线段AC上一动点连接BD过点C作CH∠BD于H连接AH则AH的最小值为.12.如图1 一只蚂蚁从圆锥底端点A出发绕圆锥表面爬行一周后回到点A将圆锥沿母线OA剪开其侧面展开图如图2所示若∠AOA′=120° OA=√3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13.如图已知⊙O中直径AB=8√3半径OC⊥AB点D是半圆AB的三等分点点P是半径OC上的动点当PB+PD的值最小时PO的长为.14.如图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4)D是OA的中点点E在AB上当△CDE的周长最小时则点E的坐标为.15.如图等边△ABC和等边△A′B′C的边长都是4 点B,C,B′在同一条直线上点P在线段A′C上则AP+BP的最小值为.16.如图∠ABC=20∘点D E分别在射线BC BA上且BD=3BE=3点M N分别是射线BA BC上的动点求DM+MN+NE的最小值为.17.如图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和点B若点P(1 m)使得P A+PB的值最小点Q(1 n)使得|QA−QB|的值最大则m+n=.18.如图已知A(1 1)B(3 9)是抛物线y=x2上的两点在y轴上有一动点P当△P AB的周长最小时则此时△P AB的面积为.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B=∠D=90° AD=AB=4 E是AD中点M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N是边CD上的一个动点则AM+MN+EN的最小值是.20.已知如图:抛物线y=12x2−32x−2与x轴的交点为A B.与y轴的交点为C.以AB为直径的⊙P交y轴于C D.点M为线段AB上一动点点N为线段BC一动点则MC+MN的最小值是.参考答案1.解:当便民服务点在A或E时由A E为两端点可知此时五个村庄到便民服务点的距离之和最长;当便民服务点M在B时五个村庄到便民服务点的距离之和为AB+BC+BD+BE=1+3+(3+2)+(3+2+1.5) =15.5千米;当便民服务点M在C时五个村庄到便民服务点的距离之和为AC+BC+CD+CE=(1+3)+3+2+ (2+1.5)=12.5千米;当便民服务点M在D时五个村庄到便民服务点的距离之和为AD+BD+CD+DE=(1+3+2)+(3+2) +2+1.5=14.5千米.综上可知当便民服务点M在C时五个村庄到便民服务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值为12.5千米.故答案为:12.5.2.解:作点A关于CD的对称点A′连接A′B与CD交于点M过点A′作A′K⊥BD交BD延长线于点K∠A′C=AC=10千米AM=A′M∠AM+BM=A′M+BM≥A′B即AM+BM的最小值为A′B的长此时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BD⊥CD,AA′⊥CD,A′C⊥A′K∠∠A′CD=∠CDK=∠CA′K=90°∠四边形A′CDK是矩形∠DK=A ′C=10千米 A ′K=CD=30千米∠BK=BD+DK=40千米∠A ′B=√302+402=50千米∠此时总费用为50×3=150万元.故答案为:1503.解: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 连接AB ′ 交x 轴于P 连接PB 此时P A +PB 的值最小.当x =2时 y =﹣2-2=﹣4∠点A (2 ﹣4)在直线y =﹣x -2上当x =0时,y =﹣2∠点B 的坐标是(0 ﹣2)∠点B ′的坐标是(0 2)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把A (2 ﹣4) B ′(0 2)代入得到{b =22k +b =−4解得{k =−3b =2∠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x +2令y =0 得到x =23 ∠P (23 0)故答案为:(23 0).4.解:第一种情况: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右面组成一个平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2和5则所走的最短线段是√122+52=13;第二种情况:把我们看到的右面与上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3和4所以走的最短线段是√132+42=√185;第三种情况:把我们所看到的上面和后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和8所以走的最短线段是√92+82=√145;三种情况比较而言第三种情况最短.故答案为:√145.5.解:沿过A点和过B点的母线剪开展成平面连接AB则A B的长是蚂蚁在圆柱表面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2×4π=4πcm BC = 7cm∠AC = 12∠AB=√AC2+BC2=√(4π)2+72=√49+16π2故答案为:√49+16π26.解: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N′点过N′点作M′N′⊥AB垂足为M′则BN′+M′N′为所求的最小值.∠AB=AC=6AD⊥BC∠AD是∠BAC的平分线∠N′H=M′N′∠BN′+M′N′=BN′+N′H=BH∠BH⊥AC∠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AB=AC=6∠ACB=75°∠∠ABC=∠ACB=75°∠∠BAC=180°−∠ABC−∠ACB=30°∠BH=12AB=12×6=3.∠MN+BN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7.解:如图连接BP在矩形ABCD中AD∥BC AD=BC=6∠AP=CQ∠AD−AP=BC−CQ∠DP=QB DP∥BQ∠四边形DPBQ是平行四边形∠PB∥DQ PB=DQ则PC+QD=PC+PB则PC+QD的最小值转化为PC+PB的最小值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B=4 连接PE则BE=2AB=8∠P A∠BE∠P A是BE的垂直平分线∠PB=PE∠PC+PB=PC+PE连接CE则PC+QD=PC+PB=PC+PE≥CE∠CE=√BE2+BC2=√82+62=10∠PC+PB的最小值为10即PC+QD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8.解:连接BF过点F作FG⊥AB交AB延长线于点G∵EF⊥DE ∴∠AED+∠FEG=90°∵∠AED+∠EDA=90°∴∠EDA=∠FEG在△AED和△GFE中{∠A=∠FGE∠EDA=∠FEGDE=EF∴ΔAED≌ΔGFE∴FG=AE ∴F点在射线BF上运动作点C关于BF的对称点C′∵EG=DA FG=AE∴AE=BG∴BG=FG∴∠FBG=45°∴∠CBF=45°∴C′点在AB的延长线上当D F C′三点共线时DF+CF=DC′最小在RtΔADC′中AD=4AC′=AB+BC′=AB+BC=8∴DC′=4√5∴DF+CF的最小值为4√5.故答案为:4√5.9.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 AD=BC∠∠AEB=∠EBC∠AB=6 BC=8 DE=2∠AE=8-2=6∠AE=AB∠∠AEB=∠ABE∠∠ABE=∠EBC∠∠ABC=60°∠∠EBC=30°过点Q作QM∠BC于点M过点P作PN∠BC于点N过点A作AH∠BC于点H如图所示:BQ则QM=12BQ最小值即为PN的长∠PQ+12∠AD∠BC∠PN=AH∠∠BAH=30° AB=6∠BH=3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H=PN=3√3BQ的最小值为3√3∠PQ+12故答案为:3√3.10.解:连接DE DF.∠四边形ABCD是菱形∠DE=BE∠EB+EF=ED+EF当D E F在同一直线上且DF⊥AB时EB+EF最短∠AB=4 ∠DAB=60°∠AFD=90°∠∠ADF=30°AD=2∠AF=12∠DF=√AD2−AF2=√42−22=2√3即EB+EF的最小值为2√3.故答案为:2√3.11.解:如图以BC为直径作圆∠CH∠BD∠CHB=90°∠点H在圆上OA=√62+32=3√5OH=3当点O,H,A三点共线时AH最小为OA−OH=3√5−3故答案为:3√5−312.解:如图连接AA′作OB⊥AA′于点B∠AA′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OA =OA′ ∠AOA′=120°∠∠OAB =30°在△OAB 中OB ⊥AA′ ∠OAB =30°∠OB =12OA =12×√3=√32 ∠AB =√OA 2−OB 2=√(√3)2−(√32)2=32在△AOA′中OA =OA′ OB ⊥AA′∠AB =A′B∠AA′=2AB =2×32=3. ∠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3.故答案为:313.解:连接DO ,DA ,DA 与OC 交于点P∠OC ⊥AB 点O 为AB 的中点∠点B 关于OC 的对称点是点A∠DA 与OC 的交点P 使得PB +PD 的值最小∠点D 是半圆AB ⏜的三等分点∠∠DOB =60°∠∠DAB =30°∠∠AOP =90°,OA =12AB AB =8√3 ∠PAO =30°∠OA =4√3∠OP=OA·tan30°=4√3×√33=4故答案为:4.14.解:如图作点D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H连接CH与AB的交点为E此时△CDE的周长最小.∠点B的坐标为(3,4)D OH=是OA的中点∠A(3,0)D(32,0)C(0,4)∠OH=3+32=92∠H(92,0)设直线CH的解析式为y=kx+4把H(92,0)代入得0=92k+4∠k=−89∠直线CH的解析式为y=−89x+4∠x=3时y=43∠点E坐标(3,43)故答案为:(3,43).15.解:如图连接PB′∠△ABC和△A′B′C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C=B′C,∠ACB=∠A′CB′=60°∠∠ACA′=60°∠∠ACA′=∠A′CB′在△ACP和△B′CP中{AC=B′C∠ACA′=∠A′CB′CP=CP∠△ACP≌△B′CP(SAS)∠AP=B′P∠AP+BP=BP+B′P∠当点P与点C重合时点A与点B′关于A′C对称AP+BP的值最小正好等于BB′的长∠AP+BP的最小值为4+4=8故答案为:8.16.解:如图所示: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G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H连接GH交AB于点M交BC于点N连接DM EN此时DM+MN+NE的值最小.根据对称的性质可知:DB=BG=3∠GBE=∠DBE=20°BH=BE=3∠HBD=∠EBD=20°∠∠GBH=60°∠ΔBGH是等边三角形∠GH=GB=HB=3∠DM+MN+NE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17.解:过点(1 0)作x轴的垂线l则点P(1 m)点Q(1 n)在直线l上直线l交直线AB于点Q此时|QA-QB|=AB的值最大∠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1令x =1 则y =2∠Q 的坐标为(1 2)∠n =2作出A 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 连接A ′B 交直线l 于点P 此时P A +PB 的值最小; 设直线A ′B 的解析式为y =kx +b∠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1∠A (-1 0) B (0 1)∠A ′(3 0)∠{3k +b =0b =1 解得{k =13b =1∠直线A ′B 的解析式为y =-13x +1 令x =1 则y =23∠P 的坐标为(1 23). ∠m =23 ∠m +n =2+23=83. 故答案为:83.18.解:如图 作出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 则BB ′∠y 轴于点H 连接AB ′交y 轴于P则点P 就是使△P AB 的周长最小时的位置.∠抛物线y =x 2的对称轴是y 轴 B B ′关于y 轴对称∠点P 在抛物线y =x 2上 且PB =PB ′∠PA +PB =PA +PB ′=AB ′∠此时△P AB 的周长最小∠B (3 9)∠B ′(﹣3 9)∠BB ′=6 点H 的坐标是(0 9)∠A (1 1)∠点A 到BB ′的距离为9-1=8设直线A B ′的直线方程为y =kx +b 把点A 和点B ′的坐标代入后得到 ∠{−3k +b =9k +b =1解得{k =−2b =3∠直线A B ′的解析式为y =﹣2x +3当x =0时 y =3∠P 点的坐标为(0 3)∠PH =OH -OP =6此时S △PAB =S △ABB ′−S △PBB ′=12×6×8−12×6×6=6即△P AB 的面积为6故答案为:6.19.解:如图 作A 点关于BC 的对称点A 1 连接A 1M 作E 点关于DC 的对称点E 1连接E 1N∠∠B =∠D =90° 点A 和点A 1关于BC 对称 点E 和点E 1关于DC 对称 ∠AM =A 1M EN =E 1N∠AM +MN +EN =A 1M +MN +E 1N ≥A 1E 1∠AM +MN +EN 的最小值是A 1E 1∠AD=AB=4 E是AD中点∠AB=A1B=4ED=E1D=2∠AA1=8AE1=6∠∠BAD=90°∠A1E1=√62+82=10故答案为:10.20.解:当y=0时12x2−32x−2=0解得x1=−1x2=4∠A(−1,0)B(4,0)当x=0时y=−2∠C(0,−2)∠AB⊥CD∠OD=OC=2∠BC=√22+42=2√5过点D作DN′⊥BC于N′交AB于M′连接BD如图∠AB⊥CD∠M′C=M′D∠M′C+M′N′=M′D+M′N′=DN′此时MC+MN的值最小∠1 2BC·DN′=12CD·OB∠DN′=2√5=8√55即MC+MN的最小值为8√55故答案为:8√55.。

中考数学压轴题全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全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全解析中考数学压轴题,那可真是数学试卷里的“大魔王”啊。

咱就说这压轴题,那难度就像是让你去爬一座特别陡峭还云雾缭绕的高山,看着就有点吓人,但一旦征服了,那成就感也是满满的。

先说说这压轴题都有啥类型吧。

一种是函数综合题,这函数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会儿是一次函数,一会儿是二次函数,它们还会和几何图形凑到一块儿玩。

比如说,给你个抛物线,再在旁边画个三角形,然后问你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像这个点到那个点的距离最短是多少呀,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什么时候最大之类的。

还有一种是几何探究题,那几何图形就像一个个小迷宫。

什么三角形旋转啦,四边形变形啦,让你去找出里面隐藏的规律。

就好比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你得看穿他的把戏才行。

对于函数综合题的解法呢,你得先把函数的基本性质搞清楚。

一次函数的直线斜率,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这些都是你的武器。

当遇到和几何图形结合的题时,要善于把几何条件转化成数学表达式。

比如说,看到垂直,就想到斜率相乘等于 - 1;看到线段相等,就可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再看几何探究题,你得学会动手画草图。

很多时候,你画着画着就发现规律了。

而且要从特殊情况入手,比如先看看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这些特殊图形的情况,再慢慢推广到一般情况。

那这压轴题为啥这么难呢?一方面是它知识点涵盖得多,函数、几何、方程啥的都可能混在一起。

另一方面,它还考验你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思维都得跟上。

我还记得我初中的时候,看到压轴题也是头皮发麻。

但是我就不信邪,我一道一道地做,一道一道地研究。

我把做过的压轴题整理成一个小本子,没事就拿出来看看,看看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做错的地方是为啥错的。

慢慢地,我就发现这压轴题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所以啊,对于中考数学压轴题,大家不要害怕。

只要平时多下功夫,把基础打牢,再掌握一些解题的小技巧,就一定能战胜这个“大魔王”。

说不定还能在考试的时候,把压轴题当成是一个展示自己数学才华的舞台呢。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突破——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突破——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突破——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一、综合题1.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c 的图象经过点A (2,0),B (5,0),过点D (0, 54)作y 轴的垂线DP 交图象于E 、F .(1)求b 、c 的值和抛物线的顶点M 的坐标;(2)求证:四边形OAFE 是平行四边形;(3)将抛物线向左平移的过程中,抛物线的顶点记为M′,直线DP 与抛物线的左交点为E′,连接OM′,OE′,当OE′+OM′的值最小时求直线OE′的解析式. 2.(1)问题提出:如图①在 ABC 中, AD 是 ABC 边 BC 的高,点E 是 BC 上任意一点,若 3,AD = 则 AE 的最小值为_ ;(2)如图②,在等腰 ABC 中, ,120,AB AC BAC DE =∠=︒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BC AC 、 于点 D E 、 , 1DE cm = ,求 ABD 的周长;(3)问题解决:如图③,某公园管理员拟在园内规划一个 ABC 区域种植花卉,且为方便游客游览,欲在各顶点之间规划道路 AB BC 、 和 AC ,满足 90,BAC ∠=︒ 点 A 到 BC 的距离为 2km .为了节约成本,要使得 ,,AB BC AC 之和最短,试求AB BC AC ++ 的最小值(路宽忽略不计).3.(1)【问题提出】如图1,在矩形ABCD 中, 10AD = , 12AB = ,点E 为AD 的中点,点P 为矩形ABCD 内以BC 为直径的半圆上一点,则PE 的最小值为 ;(2)【问题探究】如图2,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高,且 4AD BC == ,点P 为 ABC 内一点,当 12PBC ABC S S = 时,求 PB PC + 的最小值;(3)【问题解决】李伯伯家有一块直角三角形菜园ABC ,如图3, 2003BC = 米,90C ∠=︒ , 60ABC ∠=︒ ,李伯伯准备在该三角形菜园内取一点P ,使得120APB ∠=︒ ,并在 ABP 内种植当季蔬菜,边BC 的中点D 为菜园出入口,为了种植方便,李伯伯打算在AC 边上取点E ,并沿PE 、DE 修两条人行走道,为了节省时间,要求人行走道的总长度( PE DE + )尽可能小,问 PE DE + 的长度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其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1,已知直线l 的同侧有两个点A ,B ,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 点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的问题,可以通过轴对称来确定,即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连线与直线l 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求解很多问题(1)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 的坐标为(1,1),点B 的坐标为(5,4),动点P 在x 轴上,求PA+PB 的最小值;(2)如图3,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B=8,∠BAC=45°,∠BAC 的角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为(3)如图4,∠AOB=30°,OC=4,OD=10,点E ,F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的动点,则CF+EF+DE 的最小值为 。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7(含答案)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7(含答案)

1、(2008黑龙江、鸡西、佳木斯、齐齐哈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0)C -,,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且满足2310OB OA -+-=.(1)求点A ,点B 的坐标.(2)若点P 从C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 运动,连结AP .设ABP △的面积为S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 ,使以点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2310OB OA -+-=230OB ∴-=,10OA -=3OB ∴=,1OA =点A ,点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10)(03)A B ∴,,,(2)求得90ABC ∠= 23(023)23(23)t t S t t ⎧-<⎪=⎨->⎪⎩ ≤(每个解析式各1分,两个取值范围共1分)(3)1(30)P -,;22133P ⎛⎫- ⎪⎝⎭,;34133P ⎛⎫ ⎪⎝⎭,;4(323)P , 2、(2008 湖北 天门)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点坐标为(3,0),B 点坐标为(0,4).动点M 从点O 出发,沿O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3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设运动了x 秒.(1)点N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当x 为何值时,△AMN 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②,连结ON 得△OMN ,△OMN 可能为正三角形吗?若不能,点M 的运动速度不变,yx A O CB试改变点N 的运动速度,使△OMN 为正三角形,并求出点N 的运动速度和此时x 的值.答案:解:(1)N(x x 34,3-) (2)①AM=AN x x -=335,335=+x x ,338=x ,89=x ②MN=AM x x x -=+-3)34()23(22 0)5443(=-x x0=x (舍去)或4354=x ③MN=AN )3(21x x -=,1=x (3)不能当N(x x 23,21)时,△OMN 为正三角形 由题意可得:3421323=-x x ,解得:1196372-=x 点N 的速度为:11160314035-=x O M Ax NB y图① O M A x NB y图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最短距离题型精选解析
例1. 如图1,小河边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村与B村供水.
(1)若要使厂部到A、B村的距离相等,则应选择在哪建厂?
(2)若要使厂部到A、B村的水管最省料,应建在什么地方?
分析(1)到A、B两点距离相等,可联想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要使厂部到A村、B村的距离和最短,可联想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析:
(1)如图2,取线段AB的中点G,过中点G画AB的垂线,交EF与P,则P到A、B的距离相等.(2)
如图3,画出点A关于河岸EF的对称点A′,连结A′B交EF于P,则P到AB的距离和最短.
点评:
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都利用了轴对称,如果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就会发现轴对称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例2. 如图3,两条公路OA、OB相交,在两条公路的中间有一个油库,设为点P,如在两条公路上各设置一个加油站,,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把两个加油站设在何处,可使运油车从油库出发,经过一个加油站,再到另一个加油站,最后回到油库所走的路程最短.
分析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经过分析,我们知道此题是求运油车所走路程最短,OA与OB相交,点P在∠AOB内部,通常我们会想到轴对称,分别做点P关于直线OA和OB的对称点P1、P2 ,连结P1P2分别交OA、OB于C、D,C、D两点就是使运油车所走路程最短,而建加油站的地点,那么是不是最短的呢?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说明.
解析:分别做点P关于直线OA和OB的对称点P1、P2,
连结P1P2分别交OA、OB于C、D,
则C、D就是建加油站的位置. 若取异于
C、D两点的点,则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在C、D两点建加油站运油车所走的路程最短. 点评:在这里没有详细说明为什么在C、D两点建加油站运油车所走的路程最短,请同学们思考弄明白。

例3.要在河边l 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A 、B 两村送水,水泵站应修建在河边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分析 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出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 A ,连结B A 交直线l 于点P ,则点P 就是到A 、B 两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的点的位置。

解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A PA =
BA PB PA PB PA =+=+所以
如果另外任选一点1P (异于P ),连结 11111A P A P A P B P A P =,则有、、
在 1BA P ∆中,PB PA PB PA BA
B P A P +=+=>+ 11 即PB PA B P A P +>+11
因此,PB PA +为最短
由此可见,轴对称帮我们找到了符合要求的点的位置。

点评:该问题的解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题的思路和线索,触类旁通,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的解题思路。

使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自然呈现,体验数学的神秘与乐趣。

例4
如图,C 为线段BD 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 、D 作AB ⊥BD ,ED ⊥BD ,连接AC 、EC .已知AB =5,DE =1,BD =8,设CD =x.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C +CE 的长;
(2)请问点C 满足什么条件时,AC +CE 的值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