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9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9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明确时、分的含义,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2)、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1时=60分,理解时、分的进率。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二、学情分析:“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或家里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关于时间的认识,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一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有的已经能熟练地认读整时、半时,甚至几时几分的时刻,有的对钟表还不熟悉,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时间还是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
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三、教法、学法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的目的。
3、动手操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在第四单元学生们就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字而本单元教材主 要的知识点就是能准确的算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含整十 数与整十数相加减,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以及整十数。在前面 的学习中小朋友已经知道进十加一退一为十的计算方法有了 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难点与重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以及后 面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这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 有难度的而且他们还不知道精个选p位pt课数件 应该对齐个位数十位数应 7 对齐十位数所以导致计算错误。所以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
精选ppt课件
10
本册重点与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 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 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 形成初步的数感。
本单元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 的十进关系,至于单位间的换算以及元、角、分的加减法计 算,考虑到学生平时用钱不多,经验少,教材之出现少量比 较容易的,以后再提高。认识人民币的编排目的主要是使学 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人民币。简单计算部分包括人民币单位间 的换算和一些最简单的计算两部分内容。
精选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只有对学习数学充满了乐趣,才会更自觉地学习和研究数学,你会发现数学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为一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
本册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图形、初步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包括数数、数的顺序、加减法等。
2.认识图形:包括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等。
3.平面几何初步:包括认识角、直线的相关知识等。
4.综合与实践:结合上述内容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同时,借助实物、模型、教具等直观教具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教学软件等。
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自行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
此外,还需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评估与反馈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册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途径,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中国广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教材之一。
本篇文章将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特点以及教学价值。
一、教材整体框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为一年级至六年级共六个年级的内容,并根据每个年级的教学进度进行适当分册。
教材内容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特点1. 渗透性教学思想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各个年级的内容中贯穿了渗透性教学思想。
即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知识时,教材以一块蛋糕的分割和分发为例,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概念。
2. 强调思维导图和归纳总结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整数的概念时,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等实际工具,总结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规律,并用思维导图将概念形象地展示出来。
3. 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意义。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并通过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与实际情境的联系。
三、教学价值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教材中的练习和思考题,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解方程的知识时,教材设置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困扰。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问题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不是难题,而是可以掌握和运用的工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运算和几何形状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与编排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长度单位、图形和几何等。
教学内容的编排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物操作、图示讲解和游戏互动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材还配有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方便教师进行教学。
五、评价与反馈本册教材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材还设有“复习”单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师用书与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教师用书,包括教学建议、课程计划和答案等内容,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七、实践活动与拓展本册教材注重实践活动与拓展,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拓展数学知识面。
同时,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八、学科融合与德育渗透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学科融合与德育渗透。
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还通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九、课时安排与进度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与进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上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会用语言表达比较物体大小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图形卡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森林运动会”,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挑选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按照教师给出的要求进行比较。
人教版本小学一年级的下册的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析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授课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授课内容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看法,学会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沟通,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平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有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但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研究新知,感觉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看法。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授课,表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重申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研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依照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研究方法的引导,浸透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分物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分物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物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解决问题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平均分的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熟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分物品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分物品的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分物品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的运算。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物品的实物模型、幻灯片、黑板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其他人。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总结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物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
学生尝试用数学运算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物品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的运算。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物品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____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
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单位、面值和用途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和兑换人民币。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所接触,但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单位、面值和用途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对人民币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人民币的尊重和正确使用意识,提高理财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单位、面值和用途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和兑换人民币,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作用。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掌握人民币的使用和兑换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人民币实物、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人民币吗?人民币有什么作用?”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的基本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人民币的各个面值,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面值和用途等基本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购物、捐款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所带来的人民币,并交流对人民币的认识。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使用和兑换练习,如用人民币购买学习用品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说课标:介绍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同时还要发展统计观念和有条理的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理解、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探索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原通用教材里也曾安排过,但没有单独编排,只是作为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7个例题。
这一单元的数字的排列规律,仅限于简单的: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
(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难点及解决难点策略12.例8比例7的抽象程度要高,没有图形进行对照,也不摆图片,而是直接通过观察、计算找规律。
第(1)小题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5,第(2)小题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3。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推断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但是,对于每相邻两项的差在3或3以上的数列,就要靠计算来找规律。
因此,通过此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找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
例8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找规律的方法与例7相同,因此,教学时可启发学生把例7的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上来。
教学例8时,可以启发学生想:例8与例7的数字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例7找规律的方法来找例8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经验,重点谈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时先不急于提示学生,让学生独立做,这是检验学生迁移能力的好素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分析(一)本册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三)其中,认识时间这一块内容,学生在上册教材中掌握整时和半时的基础,学会认读、写几时几分。
同时,学生在上册教材中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
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除此之外,“找规律”和“统计”都是这册教材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分析(一)例题分析数数的例1、2让学生从数实物的多少中整体上感知数的大小,同时也了解数的顺序,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数数,特别是数到个位有“9”的数,接下来应该数什么,如“49”下面应该数“50”。
例3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活动知道数的组成。
在一上教材中,学生已经通过摆小棒知道了20以内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在此基础上,学生不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例4、5、6是关于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上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器,并能根据计数器读写数,知道了个位、十位上的珠子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不难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
重点是使学生知道100这个数在计数器上的表示,使学生认识新的位数“百位”以及为什么100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
例7、8、9是关于数的顺序和大小。
例7是1到100数的整体排列顺序,教材将这以内容设计成表格形式,让学生从填写空缺的数中知道数的顺序,并在观察中发现一些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知识点分布概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知识点分布广泛而均衡,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空间与图形、数据初步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安排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如直观教学、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式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数学问题。
三、练习与活动设计教材中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也有拓展提高的挑战性题目。
这些练习和活动的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练习,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能力培养重点本教材的培养重点主要集中在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与其他学科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在数学问题中融入生活情境、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等。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教材风格与特色本教材在风格上注重简洁明了、图文并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同时,教材在特色上突出了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通过丰富的插图、有趣的故事、互动性强的练习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素质教育体现本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素质教育的体现。
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知识点分布、教学方法与技巧、练习与活动设计、能力培养重点、与其他学科关联、教材风格与特色以及素质教育体现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分析人:刘静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潘涛
一、实验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
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
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
所谓创新
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
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
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
坚持开放的原则
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2.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的而成功的经验
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那么
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么
这是需要认真研究与论证的
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
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
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
使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所谓基础性
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
教材结构是基本的
仍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
所谓丰富性
指的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最后要坚持发展性
使教材的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
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图形的拼组
100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认识时间
找规律
统计
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
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
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
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
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
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
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因此
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
教材结合计算教学
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
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
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
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
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
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
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
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 = 10角
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
知道1时 = 60分
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实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
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
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
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
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
"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探索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培养探索数学问题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
这样
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
结构宽阔的特点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
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
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
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根据这一理念本套实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
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找规律"从学生们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
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
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
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
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
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
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又如教材在第6页、第37页和第85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分别展示了学生所能见到的含有数学内容的现象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
因此
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
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
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第19页的放学以后、第31页的牧场上、第86~67页的小小商店等
都是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
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内容
如第20页的热闹的小河边、第25页的爱劳动的小松鼠、第41页的小熊一家
第43页的能干的小青蛙等
??
??
??
??
1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