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思考
如何看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如何看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并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应该持有以下观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历史的遗留问题。
在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东部沿海城市为核心进行发展,而内陆地区则相对落后。
这种发展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实起到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也在更大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
因此,我们在看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时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区域间的差距。
计划经济体制下,东部地区因为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平衡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例如,西部地区的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产业结构的差异和政策导向也会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再次,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改善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和支持非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技术和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治理体系,加强对区域政府的约束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实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最后,我认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普通公民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合力。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经济发展潜力较低地区的扶持和引导。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投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公益事业、支援教育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帮助。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
各地区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
等条件的不同,导致一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发达或更落后。
2.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问题。
一些地区缺乏优质资源,缺乏优
势产业支撑,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3.政策导向和政府管制不当。
政府对于某些地区的扶持力度不足,或者政策过于歧视性,导致某些地区发展缓慢。
4.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问题。
人口的流动会使得地区间人口
数量的不均衡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平衡和薪资水平的差别。
二、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2.改革和完善产业政策。
加强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引导力度,注重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打造一个强有力的人才引进、培养和
留用机制,鼓励各地创新创业,增强人才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4.加强政府管理和治理能力。
加强财政预算、公共服务和环境
保护等方面的政府管理,以及监管机制的改革,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市场运行的有效性。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放眼全国,经济发展的差异犹如大海中的波浪,有的地方风平浪静,有的地方却波涛汹涌。
这个现象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异,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1.1 一线城市与偏远地区的鸿沟想想看,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头的咖啡馆、时尚潮流,随处可见。
然而,走出城市的喧嚣,偏远地区却显得格外静谧。
那里,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活动少得可怜。
我们常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就是对这些地方的真实写照。
年轻人都纷纷涌向大城市,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生生地拉开了城乡之间的距离。
1.2 资源配置的不均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资源的分配。
比如教育资源。
在一线城市,优秀的学校、知名的老师层出不穷。
孩子们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仿佛是站在了起跑线的前端。
而在偏远地区,很多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没有,孩子们的求知欲被束缚在了狭小的空间里。
有人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可在这些地方,钥匙似乎总是被锁在了抽屉里。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2.1 的倾斜其实,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的倾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自然会把重点放在那些经济活跃的地区。
这种“优胜劣汰”的逻辑,最终导致了一些地方的繁荣,而另一些地方却只能默默无闻。
2.2 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再说说历史与文化。
历史悠久的地区,自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经济资源。
举个例子,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了经济的火车头。
而一些地处偏远的地方,历史上可能缺乏贸易和文化交流,造成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滞后。
文化自信的缺失,导致当地人对发展的期望值降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2.3 产业结构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一大原因。
一些地方依赖传统农业,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
而一些地方则已经向高科技、服务业转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一、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1.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不均: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些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地区往往难以吸引投资和人才,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不均衡的发展。
2.产业结构失衡: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只依赖于某一或几个产业,这种单一产业结构导致了经济的脆弱性。
当该产业受到冲击时,整个地区的经济便会陷入困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3.政策导向不当:一些地区得到了政府的特殊关注和优惠政策,而其他地区则缺乏支持。
这种政策导向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平衡配置,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针对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1.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再配置: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交通网络,可以使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流动更加便捷。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鼓励跨区域的资本流动和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以促进资源的再配置,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2.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各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
二、环境发展不均衡的原因1.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一些地区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导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
这种矛盾不仅严重损害了环境,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2.环境规划和管理不善:一些地区缺乏有效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手段,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环境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存在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更有利于外贸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而内陆地区受制于交通不便的限制,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2.政策扶持措施的差异:政府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的政策扶持度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获得政府的支持,发展相对滞后。
3.历史和文化因素:历史和文化传承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经济观念,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有利于商业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二、问题影响1.经济增长率不平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导致全国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不平衡。
2.人口流动和资源失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流动不均衡,一些地区人口过度集中,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
同时,资源的分布也不平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3.社会问题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如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解决方案1.制定差异化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和措施。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导,促进经济增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
特别是加大对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3.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和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促进知识和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交流,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衡。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指在一个地域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差异较大的现象。
这种不平衡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资源浪费、社会矛盾增加等。
本文将探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 资源分配不均: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源分配不均。
某些地区因为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或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相对容易取得发展资源,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贫乏。
这不平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地区发展的差异。
2. 政策导向不同:政策的差异性也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方,政府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如减税、优惠补贴等,来吸引外来投资,刺激本地经济发展。
而另一些地区则缺乏这样的政策支持,导致发展局限。
3. 人口流动不畅:人口流动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的流入和流出会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人口流动不畅成为阻碍地区发展平衡的因素之一。
4.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它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水平等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潜力。
二、解决方法1. 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统筹和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使得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分布到各个地区。
此外,政府还应该推动跨地区资源共享和合作,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均衡发展。
2. 政策协调统一:政策的协调统一对于地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采取措施,通过制定一揽子政策,促使各地区共同发展。
政策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可以消除地区间竞争的不公平性,推动整个地区的均衡发展。
3. 加强人才引进和交流:地区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改革户籍制度,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向相对落后的地区流动。
同时,加强各地区的人才交流和合作,促进经验和技术的共享,推动地区发展的协同性和同步性。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途径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
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却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紧张等。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二、原因分析1.地理条件差异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良好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等,这些条件使得这些地区具备更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而另一些地区,则地理条件较差,如地势低洼、气候恶劣等,这些条件则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政策倾斜政府的政策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地方,政府对特定产业或地区给予过多的支持和关注,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而其他地区则往往缺乏政策性的支持,这使得它们在经济发展上处于劣势地位。
3.人才流动不均人才流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使得这些地区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更具优势。
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4.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其他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而一些地区则积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支持。
三、解决途径1.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地区的政策引导,避免过分关注某些地区,而忽视其他地区。
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给予各地区公正的机会。
同时,也要加大对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同时,要注重弱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填补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鼓励人才流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应该加强人才流动政策的制定,鼓励优秀的人才流动到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表现为一些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对于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历史上,我国各地区受到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地区发展的差距。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以及外资的引入,发展迅速,而内陆地区则受限于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经济增长相对较慢。
2.资源因素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更便于发展。
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发展受到限制。
3.产业结构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比较具有竞争优势;而内陆地区的发展则更多依靠农业和基本工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政策因素不同地方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优惠亦导致了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方通过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政策吸引了大量资源和资本,而其他地方则由于政策限制受到了制约。
三、对策建议1.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加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相关产业;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则应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各地区的基础条件。
完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和通信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4.加强政策协调与整合建立跨地区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整合和配合,确保各地区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在中国这样一个广阔的国土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地理差异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沿海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具有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投资。
与此相比,内陆地区由于交通条件相对落后,资源匮乏,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
2. 政策制度政策制度的差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一些地区的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政府主导的干预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均衡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而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丧失了培养人才的机会。
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也导致了人们对于就医的选择性,一些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1.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外资和投资流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高其发展的竞争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特别是加强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地区之间的交通和信息不平衡。
3. 改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院,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差异。
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监管,确保其公平、有效地提供给每个地区的居民。
4.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政府应积极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同时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不平衡现象。
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的经济却相对滞后,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究其原因,主要有政策支持不够、资源配置不均、发展模式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浅析。
一、政策支持不够政策支持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现实中,不同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存在差异,这直接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得到了大量政策扶持,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在政策扶持的不平衡性下,地方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实施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也要对过多享受政策支持的地区进行适当调整,避免政策支持的过度倾斜。
二、资源配置不均资源配置不均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区之间资源的差异性,一些地区天然禀赋较好,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相对贫困。
这种资源配置不均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能力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政策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还可以通过跨区域合作来促进资源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发展模式不合理发展模式不合理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选择了单一的、局部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均等问题,造成了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也可以通过推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各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这种不平衡现象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贫富差距的扩大、人口流动的增加等。
本文将探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自然条件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如地理位置、气候、资源分布等。
一些地区由于天然资源的丰富或者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速度较快,而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相对滞后。
2. 经济政策的不公平:一些地区由于政府的经济政策支持或者优惠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增长。
而其他地区由于政策的不公平或者限制,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导致发展滞后。
3.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如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发展的瓶颈。
而一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4.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是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丰富,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机会,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了地区的发展。
而其他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无法培养出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制约了地区的发展。
二、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方法1. 调整经济政策:政府应该制定公平合理的经济政策,避免给予某些地区特殊优惠,导致资源的集中和不平衡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引导投资、减税和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产业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的条件,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提高地区的发展水平。
3. 均衡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出现差异。
这种不平衡现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挑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为解决这一挑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1. 地区GDP差异在我国,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差异较大。
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的GDP总量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GDP总量则相对较低。
2. 居民收入差距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也表现在居民收入差距上。
由于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一般会高于落后地区,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3.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速,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4. 技术和产业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占有优势,而落后地区则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导致技术和产业发展不均衡,从而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区域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沿海地区的天然港湾和矿产资源,而其他地区则资源匮乏,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2. 政策倾斜过去的政策倾向于支持沿海地区和具有特定优势的地区发展,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政府对于发达地区的各种支持政策,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而对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3. 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比如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这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和不均衡现象。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区经济总量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地区发展
速度的差异、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等。
地区经济总量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中国,沿着东部沿海
地区和少数发达城市的带动下,广大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总量明显低于发
达地区。
发达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相当大比重,而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总量仅占很
小比重,这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整体不平衡。
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
更加多元化,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链更加完善。
而相对落后的地
区则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地区
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地区发展速度的差异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一些发达地区和沿海
地区往往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明显快于其他地区,而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速
度相对较慢。
这种差异导致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
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培
养质量等方式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只有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全国
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腾飞,而一些内陆地区的经济却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发展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资源配置和贸易往来,因此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
一些沿海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经济环境,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
而一些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狭窄和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制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发展的劣势地位。
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时间较晚,使得一些内陆地区错过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无法借助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机遇迅速发展。
相反,一些历史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与内陆地区明显的发展差距。
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
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较大,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导致了一些地区产业发展不够均衡。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集中投资和资源到某些产业领域,而忽视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进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政府政策的一些偏向性和不公平性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为了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改革。
要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发展沿海经济和内陆经济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要加大对一些发展滞后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投入,为内陆地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并提高其竞争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些地区经济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却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这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1. 经济水平差异: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GDP增速快速,产业结构先进,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产业转型困难,经济增长乏力,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2. 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中,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也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3. 城乡差距: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体现。
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而农村地区则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政策引导不当: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未充分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差异,片面推动某些地区的发展,导致区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些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 资金投入不均衡:一些地区政府未能将投资资金平衡地分配到各个地区,导致资源的集中流向少数地区,而其他地区则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三、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对策1. 制定差别化政策: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差别化政策,推动滞后地区的发展,有选择性地支持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2. 加强技术创新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鼓励科技企业在滞后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促进技术创新在全国范围的均衡发展。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府应加大对滞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4.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政府应推动不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发展较快,而一些地区发展滞后。
这种不平衡情况对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并且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
本文将从不平衡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讨论。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造成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本资源不同,导致了资源禀赋的差异。
其次,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之一、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重点支持和投资的地区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
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在市场经济时期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传统产业向后进地区转移不够迅速。
此外,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与执行不力也是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各种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不一致,导致一些地区发展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不平衡发展加剧了地区间的贫富差距。
一些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而一些地区的发展相对较快,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这种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矛盾。
其次,不平衡发展也使得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一些地区的资源利用率较高,而一些地区的资源则闲置或者浪费。
这种不平衡资源利用会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不平衡发展还会加剧人口的流动。
一些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们会选择到发展较快的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导致人口集中,增加了城市的压力和环境污染。
总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够实现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与不平衡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与不平衡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与不平衡现象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不平衡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原因分析1.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拥有的资源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不同。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迅速发展起来,而其他资源匮乏的地区则相对滞后。
2.区位条件差异: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因素也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吸引资本流入并促进经济增长,而偏远地区则面临交通成本高和市场接触不畅的问题。
3.历史文化传统: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一些地区拥有长期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经验积累,这使得其经济发展较为顺利;而另一些地区则受制于历史传统,发展相对滞后。
4.政策扶持不均:政府扶持政策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政府资源投入、税收政策、行业政策等方面的扶持不均衡,就会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加剧不平衡现象。
二、不平衡现象的影响1.经济增长率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各地区经济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以快速增长的势头脱颖而出,而另一些地区则增长乏力,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2.人口流动不均:不平衡的经济发展也会引发人口流动的不平衡。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人口流动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3.社会福利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会带来社会福利差异。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更容易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而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则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造成社会福利的差异。
三、解决方法1.均衡发展策略:政府应制定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这包括在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更多扶持,减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2.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制定统一的政策环境,消除地区间的优惠政策差异,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问题表现1.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差异明显。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优势等原因,发展了一些特色产业,而其他地区则陷入了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
沿海地区发展了制造业和外贸产业,而中西部地区则侧重于资源开发和重工业。
2.地区之间投资吸引力不均。
由于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福利保障条件不足,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较弱,而一些发达地区的投资环境较好,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导致了资源的不均衡流动。
3.地区之间收入水平悬殊。
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均衡。
由于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这里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而落后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4.地区之间人口流动不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的人口向发达地区倾斜,导致了一些地区的人口减少,而一些地区的人口爆发式增长,造成了人口资源的浪费和人口矛盾的加剧。
二、问题原因1.历史原因。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格局由于封闭政策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差距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了现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2.政策原因。
在政策实施上存在着一些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不平衡问题,导致了地区之间竞争的不公平。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给予一些特殊政策优惠,而一些地方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无法获得这些优惠。
3.地理环境原因。
中国地域辽阔,地势复杂,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不平衡。
4.资源配置原因。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滥用,造成了一些地区资源的枯竭和开发不当,导致了资源的不平衡流动和利用。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产出和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了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之一。
不平衡现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
一些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体系、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贫困、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这种不平衡不仅影响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经济总量不均衡:一些地区的GDP总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导致地区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
2.地区经济结构不均衡:一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依赖特定产业,而其他地区则产业多元化,经济更为稳健。
3.地区基础设施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不足,交通、通信、医疗等方面不完善,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
4.地区人才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推动经济创新和发展,造成人才流失和不合理的区域发展。
5.地区政府政策不均衡:一些地区的政府政策不到位,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不平衡原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地区资源富裕,而另一些地区资源匮乏,难以发展经济。
2.文化传统和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地区的经济成长和创新能力。
3.政府政策和管理机制:地方政府的管理政策和机制不健全,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4.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限制了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5.市场经济条件的限制:市场经济条件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一些地区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难以实现平衡发展。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是普遍存在的,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中国,由于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总量上。
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拥有较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经济总量较大,而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如西藏、青海等经济总量较小。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富差距逐渐扩大,使得一些地区难以融入全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产业结构上。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完善,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比重较大,而欠发达地区则以传统农业和低技术制造业为主。
这种差异导致了一些地区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带来了人口资源的流失。
由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较为充足,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
这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造成了社会问题,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老龄化问题等。
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史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城乡差别、东西差别等问题,随着开放的进行,这种差异被进一步放大。
其次,地理因素也是造成不平衡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些内陆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发展受到限制。
此外,资源分布的不均也是导致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之一、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使得一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具有发展优势,使得资源向这些地区集中。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
第一,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内陆地区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成本,提高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力。
第二,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和技术转移。
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同时引导和支持发达地区的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和人才的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思考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个现实的问题。
本文从金融资源配置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改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状况。
关键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我国GDP达到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国家统计局,2012),但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却不尽相同。
2011年,排在前三位的是广东5.3万亿元、江苏4.8万亿元、浙江3.2万亿元,排在后三位的是宁夏2060亿元、青海1622亿元、西藏605亿元(人民网,2011)。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显而易见,地区金融资源呈不均匀。
从金融机构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2011年我国东部地区对企业的贷款为约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78% ;而西部地区不足10%。
从金融市场分析,截止到2011年底,上市公司超过100家的依次是广东、上海和浙江,低于10家的是青海和西藏。
本文从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地区经济和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一)地区经济不均衡的现状我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按照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程度通常称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东、中、西部为研究对象。
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且呈扩大的趋势。
其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工业发展较快,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资源配置较好;而西部地区自身财力不足、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建设资金除了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外,主要依赖于本地区的信贷资金等。
中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
通过三大经济区域的GDP增量图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如图1所示,东部地区GDP比中西部有着明显的优势。
三个地区每年的增长量的波动趋势比较一致,然而波动幅度却相差很大,东部地区的GDP波动幅度明显,东部地区的GDP增幅要高于中部和西部的水平。
(二)地区金融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金融资源的配置也存在很大差距。
其中,中部地区的居民储蓄率高于其他地区。
如表1所示,1991-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均值,东部地区是中部和西部地区之和的4倍,中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近1.3倍。
就具体的省市而言,最高排在前五位的是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和辽宁,都是我国东部地区省市,排在后五位的是陕西、贵州、青海、宁夏、西藏,都属于西部地区。
而且,这些省市主要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也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多以大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东三省主要是制造、电子科技等,华北地区是大型制造业,西北地区多为能源、食品加工等,西南地区主要化工、电子、制药等。
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决定了金融资源分布的非均衡状态,反之,金融资源分布的差异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金融资源配置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原因分析(一)金融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存量和资本的边际社会生产率或资源配置效率。
这里的资本存量既包括诸如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等其他形式的资本。
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本存量又取决于投资变化的大小,而投资又来源于储蓄以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在一定总收入情况下,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
资本的边际社会生产率,即资源配置效率,则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
由此,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储蓄率、储蓄转换为投资的比例以及资源配置效率。
而储蓄率、储蓄转换为投资的比例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又取决于金融发展的程度。
(二)金融资源配置影响不同地区储蓄及其转化为投资资本形成主要包括三部分:储蓄供给部分、投资需求部分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部分。
储蓄供给代表可用于投资的实际资源,决定着资本的形成潜力。
而投资需求决定着对资本的需求,它决定着储蓄是否要转化为投资,以及可转化的量。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包括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这两种方式。
金融机构对储蓄供给和储蓄转化为投资起到了主要作用。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所需的资本来源有两个方向:一是来自政府,以财政主导资本形成。
二是来自市场,以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组织资本形成。
目前,东部区域高效率地利用金融市场来组织资本形成,而中西部地区缺乏金融中介发挥作用的市场,难以为其快速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东部地区发达的金融市场又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的资金,投资于短期回报率高的行业,进一步加剧了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匮乏。
目前,中西部区域资本形成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组织,只有一部分资金来自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随着金融发展,东部区域与中西部区域之间的储蓄存款差距越来越大,其必将带来投资资金数量上的严重失衡。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的效率。
在投资效率一定的前提下,投资规模大的东部地区则较之其他地区具有发展优势。
(三)金融资源配置影响地区资本使用率根据麦金农的基本理论和加尔比斯两部门模型的观点,分析欠发达国际或地区,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改进金融中介的资金配置效率会提高有限投资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在多数国家或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助于资本使用率的提高。
在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其资金配置效率主要反映在银行的信贷资产效益、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三个方面。
信贷资产效益是从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运行角度反映银行贷款与经济总量关系。
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反映了银行的资产安全性以及资金经营效率。
盈利能力同信贷资产效益相关,而银行的盈利能力同资金周转速度紧密相关,盈利能力高则意味着资金周转速度快,业务活动支配社会资金的能力就强,资金配置效率就越高。
三个地区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因资本使用缺乏效率,运行良好的企业少,银行贷款投资困难。
同时,中西部区域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远远高于东部发达区域,而盈利能力却远不及东部发达区域。
中西部区域国有商业银行占有垄断地位,其盈利能力低下而使本区域银行整体赢利能力下降,而经营业绩优良的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集中在东部区域,则必然导致东部区域银行的盈利能力远远高于中西部区域。
从金融市场角度看,证券市场在各地发育程度差异导致资本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距。
证券经营机构效率表现在其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方便程度及新兴业务的开拓能力等方面。
由于中西部区域券商存在规模小、数量少、资金不足和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问题,大大削弱了中西部区域通过资本市场改善资金使用效率的功能与作用。
东部区域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普遍高于中西部区域,且东部区域的上市公司效益高于中西部区域,说明中西部区域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不足,资本市场效率偏低,没有充分发挥筹资功能。
(四)金融资源配置影响地区其它生产要素发挥作用首先,金融资源的配置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要素的效率产生影响。
理论上,金融资源会影响一国或地区的劳动结构和劳动效率。
一方面,金融影响地区劳动力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金融资源充足使各个地区能够使农业和非农业等各经济领域协调发展,这样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劳动力转移准备了条件。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和市场进一步发展,金融业的就业量将大幅增加,以适应金融机构发展的金融发展将促进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这部分新增的资本投入量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金融通过对地区技术结构的影响,间接地对地区劳动结构产生影响。
根据经济学理论,资金、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可以凭借技术进步来代替资金和劳动等生产要素,节约的资金和劳动可以投入到其他行业。
我国现存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市场经济不健全、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金融资源不同的配置对各地区劳动结构和劳动效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我国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主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政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央项目投资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中央项目方面东部区域的人均投资远远高于西部区域,使得西部地区的人均投资额水平低,人均资本占有量低,从而加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区域之间劳动效率的差距。
随后的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第一个10年间,东部区域在一定的经济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奉行金融先行,融资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非国有经济、其他社会投资和外资投资等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另外,三个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制约着地区金融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区域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
特别是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缺乏像发达国家那样规模化经营的大型农场,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低,仍停留在落后的较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阶段,这种落后的经营方式使得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非常低下。
近年来,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目标集中在诸如商业、饮食业、旅馆等传统服务业上,这种狭隘的服务业在产业结构成长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不会促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大规模的转移。
东部地区则发展了相对完善的技术结构基础,在充足的金融资源服务中,促进技术创新、技术结构变化,不断优化劳动结构,推动经济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结论综上所述,金融资源服务于经济增长,金融机构与市场的发展影响我国地区储蓄及其转化为投资、影响地区资本使用效率、影响地区其它生产要素发挥作用。
金融资源的配置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表现在:一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同直接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二是地区间金融机构与市场服务程度的高低,使得实物资本的金融化进程存在着快慢的差别,进而引起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加大。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变大,相应的经济增长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
针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本文从金融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完善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政策和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以强化对中西部地区区域开发的支持力度;二是在政府的扶持下,优化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使金融资源与具体产业良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1.哈斯.金融发展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分析.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6.42.闫建.金融发展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