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合集下载

专题3 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第2部分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_八项方针记心间

专题3 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第2部分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_八项方针记心间

(二)例析失分答案——规避常犯错误
样 卷 (得分:3 分) 一 减分依据:“初学”一词理解不准,把“初”译为“开始”错;
“专”字没有译出。两者扣 2 分。
样 卷 (得分:2 分) 二 减分依据:“短”译为“去谏言……的坏话”不通,“擅”翻译错
误,扣 2 分。“会使国家变得大乱”不合文意,扣 1 分。
语序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使译文通顺。考生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 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翻译时要将状语移到谓语的前面; ②定语后置,翻译时要将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定的中心语之前;③主谓倒装, 翻译时要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④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 介词之后。如 2017 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弗之罪也”,翻译时应将宾语 “之”移到动词“罪”之后。
(2019·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参考答案] 于是说贾谊的坏话:“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 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一)感悟评分细则——培养抓关键点意识
①短(1 分):符合“说坏话”的意思即对。如“诋毁、贬低、诽谤、
3.勿误拆双音节词。古代以单音节词为主,但也有双音节词,不能 拆开。如“土官”就不能拆开。
方针 2 “留”专有名词和熟语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宗即位,杨再思拜户部尚书,以官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时武 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 竟不能发明其枉,致(王)同皎至死,众冤之。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其 年薨。
(二)例析失分答案——规避常犯错误
样 卷 (得分:3 分) 一 减分依据:“或”字未译,句子不通,扣 1 分。第二个“之”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2单元第4课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2单元第4课

①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 动词,下对上,禀告,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亮 ②一唱雄鸡天下白 __________ . ③真相大白 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清楚
(2)幸
副词,幸亏 _________________ 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_________________ 动词,宠爱 . ④始皇帝幸梁山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特指皇帝到某处 .
诗人仍觉得好像是秋天,心内困惑不解。山城下了
场雨,百花凋落,榕叶落了一院,黄莺凄凉鸣叫。
抒发了自己贬居柳州时的不满情绪。官场上的失意 和旅居的孤寂使诗人感到悲伤凄凉。 【思考】 【提示】 此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泾州(jīnɡ) .
汾阳王(fé n) . 晞(xī) 邠(bīn) 嗜(shì . . . ) 嗛(qiè 椎(chuí 釜(fǔ) ) . . ) .
课堂互动探究
1.作者记叙的几件“逸事”有什么关系? 【提示】 全文精心选取了三件事,每一件“逸事 ”都表现了段太尉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件事 突出表现他的凛然大气和大智大勇,第二件事突出
表现了他的仁义爱民,第三件事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和清正廉洁。三件事各有侧重,完整地勾勒出段太
尉的可敬形象。
2.作者是如何刻画段太尉的品格的? 【提示】 作者着重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去 细致刻画段太尉的品格。在“勇服郭晞”一节中,
人”者有之。清人秦笃辉说:“后世讲道学者,每 以苛刻论人,而不惟其实,不求其允。今之集矢于 子厚,盖犹万口一声。”(《平书》卷七)尽管人们对 他的政治态度“一例贬之”(同上),对他的文学成就

第二章,古诗阅读-老子古诗第二章

第二章,古诗阅读-老子古诗第二章
犹沾草,残流尚入溪〞,“天开〞“出山〞是静景,意象开阔;“斜景遍〞 轻快的娇燕在堂间来回穿梭。片片落红飘洒在庭院中,犹如散在绿毯上的
“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爽、明快感。
朵朵彩花,非常艳丽。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
〔3〕虚实结合,马上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 多么悠然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根据时间的先后,接受视转景移的方
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 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
应留意两点:
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
〔1〕单项思索。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把握他的写作意图, 写孩子的玩物,示意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健壮成长。
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
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
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 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
绘得奇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 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声响。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爽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 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李存审①出镞②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粱:膏,肥肉。

粱,精米。

膏粱,表示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

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戒诸子(尝试)B.少提一剑去.乡里(离开)C.因.授以所出镞(因此)D.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应当)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相位。

B.李存审告诫儿子是因为怕他们忘本。

C.李存审教子的主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恰好相反。

D.李存审出镞是为了告诫儿子们: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

(二)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译文: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顾欢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顾欢作了一篇《黄雀赋》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粮食吃了一大半,父亲很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见《黄雀赋》就没有打他。

乡里有学堂,顾欢家中贫困不能上学,在学堂墙壁后面倚着听,没有遗漏掉的。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配套课件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配套课件课件

三看注释。注释,或是简介作者,或是简介写作背景,或 是简介所用典故,或是点明某关键词的含义。这些能帮助我们 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如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 的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此注释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内容。
【点拨】
诗歌中注释的主要作用
1.简介作者
如2012年辽宁卷诗歌鉴赏《初见嵩山》后面的注释:“张
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由此可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通过了解作者
的经历等,对诗歌内容会了解得更全面,深刻。
2.简介写作背景 如2013年湖北卷诗歌鉴赏《临江仙》后面的注释:“欧阳 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 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 ‘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 的地方。” 通过交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 心境、遭遇,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中寄寓的 思想感情。
3.选材特点 (1)从题材上看,以写景抒情类诗歌为主。如2013年、2012年、 2011年福建卷诗歌鉴赏选取的都是写景抒情之作。 (2)从体裁和时代上看,以宋代诗词为主,其他朝代的作品也 有所涉及。如2011年福建卷选了清代厉鹗的《晓至湖上》。
【备考策略】 1.建立诗词鉴赏的知识系统 要积累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诗歌,识记诗歌鉴赏的必备知识, 培养语感,树立题型意识,系统梳理诗歌考查的角度,强化规 范作答的意识。
答案: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 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 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 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 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赏析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赏析

(五)
2. B(凉) 3. C(不是通篇直抒胸臆,前面都是寓情于景)
1. D(同为跟随。 A.代词;音节助词 B.用;因为 C.能够,可以; 大约)
4. C(目的是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5.D(‚都反映了‛不恰当,«小石潭记»就看不出‚借酒浇愁‛) 6.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相枕以卧/卧而梦 7.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 前行,时隐时现
(六)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P25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母,家中贫 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 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奋 努力读书,有时晚上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 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 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 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 由参知 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 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足 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三)
1.C(判断动词) 2.B(完全) 3.C(推测无理,前面是大笔勾勒和细处点染,并不 强调具体方位) 4.D(有人比作者更‚痴‛,有误,应为‚还有跟作 者一样痴的人‛) 5.A(从标题及文中‚十里荷花‛之景看,时间不是 ‚初夏‛而应是夏末秋初) 6.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7.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 上(你)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1. B( 名词,奔马 ) 2. C(同为通‚返‛)
(四)
3.D(‚登上泰山后‛有误) 4.B(不能算典型的总一分一总式,因为结尾句并非收束全文的 句子)
5. D(从‚足下久不得仆书‛看,''书信往来频繁‛有误) 6.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 7.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昼,林间仍显得像 黄昏时候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 阳光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的《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 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欧阳修的《踏莎 行·候馆梅残》、李白的《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两首诗都写了梅花,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 谈你的理解。
【答案】 孟诗借“才子”与“流人”,“江岭”与“北地”两处 对比,感叹异地景色再好总比不上故园之春,借以表达出对好友才虽高 却被流放的不平以及对其深切的思念。汪诗则借“孤馆”与“故园” 花开的迟与早,抒写乡思之深挚与急切,“孤馆”“一枝”等字眼则带 有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投影,寄托着高标逸韵的情怀。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雨后 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①,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 ①:稻摇摆的样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通过描写秋天雨后天晴稻香阵阵、溪水潺潺的美丽田园 风光和男耕女织的劳动场景,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以及赶上 连年丰收的庆幸与喜悦之情。
●方法点拨
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 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和人事性质,把握 情由景出,情由事出等普遍性规律,而且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情况。如:在分析《渔家傲》 中“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蕴涵的思想感情时,我们不仅要注意 诗中的景物环境氛围,还要注意“白发”“泪”“家万里”“燕 然未勒”“人不寐”等词句,这样我们就能明确该句蕴涵了诗人 久戍边疆而战功未成、边患犹在的遗憾以及久在边疆对家乡的 深切思念之情,感情深沉而悲壮。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高频考点一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高频考点一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解析
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A.杳无穷极 . B.修篁干霄 . C.延坐后堂 . D.履苍莽中 . ( 杳:深远 干:冲 延:延请 履:鞋子 )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参考译文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 . 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 . 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 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 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 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 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 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 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 于是止焉。
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 厚斋严君臵备酒菜,邀请我 同游龙鸣山,即无想山。当 时春雨后转晴已久,风和日 丽,年长的与年少的,按年 龄长幼依次而行,吹鼓手在 前引导。从蓝溪向东南走五 六里, 两山对峙如同两扇门, 相距百步左右,绵延向东。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 中间夹着些石田,田右边有 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 小路,依随山势深远而弯曲 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 起伏。再走三四里路,狭窄 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不宜耕种,只可作为道路。
(2011· 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座亭子在半山腰,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4节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4节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 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的社 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事求是,既不 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拔高。 2.命题规律 (1)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 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2)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 (3)与评论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题型训练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 杜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注】 雪 甫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此诗与作者的《春望》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联系全诗,说说 本诗的主旨。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概括能力。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
2.“评价思想情感”的具体要求 评价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 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3.“评价思想情感”题型的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②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③××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1)忧国伤时 分类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示例 杜牧《过华清宫》 杜甫《春望》 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分类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示例 曹操 《龟虽寿》 陆游 、 《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 怀古》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 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 丁洋》 杜甫《兵车行》 屈原《涉江》

第二部分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第4讲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第二部分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第4讲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2.分析意象作用的两步骤和五角度
步骤
内容角度
步骤一
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点。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
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步 骤 二
分析 作用, 点出 效果。
第1轮淡·语雅文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典例2 (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题型一 题型二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鉴赏意境画面
题型三 鉴赏人物形象
题型四 鉴赏事物形象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一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1.分析意象含义
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 (1) 概 括 某 几 种 意 象 的 共 同 内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二 鉴赏意境画面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本 答案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

栏 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

开 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

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 感)。(意思对即可)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思想感情: 美好易逝、青春短暂

栏 1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目 开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用典抒情

思想感情: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山水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抒情方式: 托物抒情
思想感情: 坚贞不屈、爱国不渝

抒情方式: 用典抒情


思想感情: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思想感情: 羁旅异乡之苦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抒情方式: 叙事(细节)抒情
开 关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
解析 尾联是主旨句,重点分析即可。
答案 ①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②旅居异地的乡愁。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第4节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 第2单元 4 白居易 长恨歌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 第2单元 4 白居易 长恨歌 Word版含答案

4白居易长恨歌永远的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你凭栏时看到的是什么?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的陶醉,还是觉得那升起的旭日和自己有点相似?那时的你就是美的代名词,喜欢你站在船头,意气风发的自信撒向江面,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悉心,让人沉醉;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令人心恸;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野,大火无法烧尽枯草的生命,因为春风吹来,那绿色又将重回大地。

无论是荒废的古路,还是荒废的古城,甚至是你那度过童年的小小乡村,都是翠绿的嫩草映衬大地。

那时的你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的、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

你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心笔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

离别的船头,下马人立,破败的芦花间传来的琵琶声在秋风中瑟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点点滴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扣人心弦,“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伤悲。

此时白居易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有“住进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悲伤,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悲凉。

你是污水中的一朵青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你爱憎分明,敢于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黑暗的统治,你痛恨贪官欺压百姓的惨无人道,“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官场黑暗。

你的刚正不阿、明辨是非令人佩服,与黑暗做斗争的神圣令人敬仰。

如今,物是人非,一年又一年,但你的诗歌却仍将鼓动着我们,那株小草,那轮明月,那滴感动的泪在诗中传承。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

当时白居易做陕西周至县尉。

一天,偶然与朋友游览仙游寺,谈起流传当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悲剧故事,于是创作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深闺.( ) 回眸.( ) 骊.宫( ) 城阙.( ) 千乘.万骑( ) 花钿.( ) 萦纡.( ) 绰.约( ) 临邛.( ) 凝睇.( ) 人寰.( ) 钗擘.( ) 霓裳..( )( ) 仙袂.( ) 【答案】 ɡuī móu lí què shènɡ diàn yǔ chuò qiónɡ dì huán bò níchánɡmèi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凝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行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耿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绰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肌肤细腻润泽。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考点四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考点四及答案

考点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答:(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鉴赏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介之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愿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之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他感叹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时节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叹息。

颔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2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2讲 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
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 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Huíhú)人,乃告母曰:“儿当 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12/12/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题例精析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 (yā huan)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
(1)愿反侵地__通__“_返__”_,__归__还__(guīhuán) (2)议定乃行___才_ (3)至能徐出袖中书____慢__慢_ 地 (4)虏主许之__答__应__、__应__允_
12/12/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题例精析
★★★ 2.用“/”给下面(xiàmian)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12/12/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题例精析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 剑而起”。你怎样(zěnyàng)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_结__合__唐__雎__和__范__成__大__的__表___现__可__知__,__两__人__都__具__有__勇__敢__、__镇__定__和__自__信___的__性__格,都是忠
12/12/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题例精析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yìsī)。
(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范__成__大__于__是__自_己__写__了__一__封__信__,_把__皇__上__(h_u_án_g_sh_ɑn_g_)的__话__写__在_上__面_ 。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_(_范__成__大___)回__来__以__后__,__皇__上__对__他__不__辱__使__命__大__加__赞__赏__。_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注释(上))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注释(上))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注释(上)一、赏析指导1、羲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羲和敲击着太阳,发出了敲击玻璃般的声响。

出自李贺<秦王饮酒>: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羲和,为太阳驾车的神。

2、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 “霜重鼓寒声不起。

”3、天河中像石子一样漂流着的星星出自李贺<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

”4、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出自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语译】(这早春的嫩柳)就像身材颀长腰支婀娜用碧绿的美玉装饰起来的的少女一样,那千条万缕的垂丝就是她飘逸的裙带了。

它那蛾眉似的细叶是哪一位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剪裁出来的呢?二月的春风大概就是他使用的剪刀吧!6、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疴空对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渊,举目眺岖嶔。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成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谢灵运<登池上楼>)题解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刘裕去世,少帝刘义符即位,谢灵运被逐出京都,贬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当时偏僻荒凉)太守,到冬天卧病不起。

第二年(少帝景平元年,423年)春病愈,登楼赏景,写了这一首诗。

【语译】潜在水里的蛟龙展现出幽静雅致的身姿,展翅翱翔的鸿鹄引吭长鸣。

我欲如鸿鹄般大展鸿图,却愧对天空的白云;我欲如蛟龙般潜于河底,又惭怍水下深渊。

我欲入世进取功业,却智能笨拙;欲退耕山林,又力不胜任。

想谋取禄位反而被贬到偏僻的海边,长期卧病徒然面对山林。

躺在床上裹着被子不知道季节的变化,姑且揭开被子看看外面是什么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抒情方式:用典抒情
思想感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基础:整合·点拨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
目 开
法运用皆妙,耐人吟咏。

“忆君遥在潇湘月”,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
字领起,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
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
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愁听清猿梦里长”,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
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江风引雨入舟凉”,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
“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
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
本 关着心里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
课 栏
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

课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

目 请作简要说明。

关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解析 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
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
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
隐居绵山被烧死。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表现了作
答案 (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 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2.(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
感)。(意思对即可)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和剖析
江苏《考试说明》虽然也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本 课
态度”的考点要求,但更多的是强调“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
栏 目
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阅读

关 (事、人)抒情,用典抒情等。
基础:整合·点拨
第4节
演练体悟
试指出下面诗句的抒情方式(如是间接抒情,则要指出具体
抒情方式)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目 开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思想感情:忧国伤时、乱世离愁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第 4 节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点:体验·解读
本 课
真题体验
栏 目
1.(201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 《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解析 高中教材中有《齐人有一妻一妾》,诗中用典的出处
本 学生容易答出。回答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抓住关键词语“贤
课 栏
愚”“谁是”“共一丘”,并联系注释①,进行深入思考。

开 答案 《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

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3.(2011·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本 课
苏轼
栏 目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开 关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解析 词的上片重点写景,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

栏 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目 开
“醉别江楼橘柚香”写送别魏二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在
关 靠江的高楼上设饯宴,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
氛温馨。眼前的景物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暗含
离别后物是人非之意。这里叙事写景已暗含依依惜别之情。
目 开
悟,但多角度、多层面采点,开掘要深;②每道小题,都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③答案设置多点
化、层面化和层次化。
基础:整合·点拨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本 一、掌握抒情方式,积累常见的思想感情
课 栏
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直接抒
目 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
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 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
本 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长”字状

栏 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
目 开
“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
关 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开 鉴赏诗词,要了解诗词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要概括
关 诗词的思想内容,注意诗词中包含的文化意蕴。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2.命题特点
理解、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是江苏卷诗歌鉴赏的重中
本 之重,且较全国和其他省市同类试题要求更高、难度更
课 栏
大。表现在:①切口小,多为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理解、领
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看到几次
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再想看就晚
本 课
了,劝人珍惜美好的时光。

目 答案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

关 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
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