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1

合集下载

专题3 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第2部分 第5课时 文言文简答题_“检索→加工”条理答

专题3 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第2部分 第5课时 文言文简答题_“检索→加工”条理答

[例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第一、二段略) 足下①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 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 仆之硁硁②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 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 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括出多重特征;语言要简练。
2.概括事物(事件)特点 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主要包括该人物治学、为 人、为官方面的情况。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 题者会设置关于某事件、某事物特点的题目,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 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 对于这类题,首先要精细筛选,精细阅读,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 筛选出来,再仔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其次要 注意判断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和表述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
乙未年,祖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清江令,调任广昌,同僚中有很多享 有盛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戏谑嘲弄他人,轻视祖父是不学无术的富家子 弟。巡抚刚下达了疑难案件,下令让五县会同审讯此案。贞父告诉诸位同仁 说:“审讯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归我做,我不做,诸位也不要做,我要用这 个为难张广昌。”祖父了解他的意图,也没有坚决推辞,挥笔疾书写下几千 字,都引经据典作为依据,断案像老吏一样纯熟。贞父惊讶地称赞说:“奇 才啊!奇才啊!”于是就和祖父建立了交情,成为意气相投的好朋友。祖父 在广昌任职满六年,考察政绩出众,名列第一。
考法一 概括主要情节 情节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2.翻译: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 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次非杀蛟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 , 杀之而复上船 ;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大脖子病人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阅读训练1.解释: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2.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5.★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 其后果⑾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1.解释: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译文: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文言知识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阅读训练1.解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译文: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7.★功名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阅读训练1.解释: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2.翻译:人主贤则豪杰归之;译文: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8.★目贵明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 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9.★自知之明原文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阅读训练1.解释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2.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译文: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2021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之古诗文阅读一(含答案)

2021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之古诗文阅读一(含答案)

21年闵行一模(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①,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甲词写于________朝(朝代),乙文则选自春秋时期的史书《___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甲乙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3分)A. 甲词的太守出猎答谢全城和乙文的“取信于民”思想都体现了对民心的重视。

B. 甲词中作者自比“孙郎”、“魏尚”,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曹刿。

C. 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主人公关心国家,积极请战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

D. 甲诗和乙文都对主人公形象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人物特点跃然纸上。

9.乙文最后一段①处所缺的内容是,该“论”体现了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这也是这场战争胜利者胜利的一个原因。

(4分)21年松江一模(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语文万唯古诗文阅读电子版第1首行路难(其一)

语文万唯古诗文阅读电子版第1首行路难(其一)

语文万唯古诗文阅读电子版第1首行路难(其一)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注释:
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
歧:一作“岐”,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终将。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在云雾之中。

济:渡。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韦叔裕字孝宽。

大统五年,进爵为侯。

八年,转晋州刺史,寻移镇玉壁,兼摄南汾州事。

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

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

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

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高楼。

孝宽更缚木接之,令极高峻,多积战具以御之。

齐神武使谓城中曰:“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

”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

孝宽复掘长堑,要其地道,仍简战士屯堑。

城外每穿至堑,战士即擒杀之。

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规以烧布,并欲焚楼。

孝宽复长作铁钩火竿一来以钩遥豁之松麻俱落。

城外尽其攻击之术,孝宽咸拒破之。

神武无如之何。

俄而孝征复谓城中人曰:“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自外军士,何事相随入汤火中邪?”乃射募格【注】于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匹。

”孝宽手题书背,反射城外,云:“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

”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

”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

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

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

其夜遁去。

后因此忿恚,遂殂。

(节选自《北史》)材料二: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

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节选自《三国志》)【注】募格:亦作“募征格”,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

1.材料一中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孝宽复A长作铁钩B火竿C一来D以钩E遥F豁之G松麻H俱落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文中指面对、向,与《琵琶行并序》中“曲终收拨当心画”的“当”意思相同。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考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三全册语文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考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三全册语文
12/10/2021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答案:(1)②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 (7)① (8)③ (9)⑥
12/10/2021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 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 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四个关系”
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 2017 年高考各省、市阅 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 十。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 “四个关系”。
12/10/2021
(三)乎
词性
用法
释义
①表示疑问语气
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

③表示推测语气 助词
④表示感叹语气
吧 啊,呀
⑤表示句中停顿
不译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 ……的样子,……地,或不译
介词 ⑦相当于“于”
在,或不译
12/10/2021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 说》)( )
12/10/2021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 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因此,在掌握文言 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 “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 还是从高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 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 “舍本逐末”。

古诗词阅读答案10篇

古诗词阅读答案10篇

古诗词阅读答案10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小伙伴们还学会什么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10首古诗词阅读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1、赤壁清·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

(1分)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

B. 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C. 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

D. 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

3.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

(4分)【答案】:1、咏史怀古记游2、C3、诗歌的最后一句,“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1分)。

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1分)。

语言表达(1分)2、谒金门【宋】陈克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⑦弄晴天色。

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注]①陈克(1081年一?),l临海(今属浙江)人。

绍兴七年(1137年),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

②一向:此处作“霎时”讲,“向”通“晌”。

(1)请简要分析“小楼山几尺”一句的妙处。

(3分)答:(2)清人王昶云:“南宋词多黍离麦秀之悲,北宋词多北风雨雪之感;”其中“黍离麦秀”乃哀伤亡国之辞,“北风雨雪”多用于写行人不归。

陈克此词表达的是哪一种感情?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答案】:(1)①夸张手法,以山之小突出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2分)②以景写情,渲染凄迷无助的情绪。

(1分)(2)表面看写的是闺中思妇的伤感;实际上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D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1.(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荣更加优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⑵本诗最终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 2.(北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解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宠爱琅琊幽谷的山川秀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欣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终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奇妙意境却仍旧得以留存人间。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4篇《马说》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4篇《马说》作业(含答案)

第14篇马说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注】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房星:星宿名,这里指马。

《晋书·天文志》载,“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才美不外见.见:(2)策.之不以其道策:(3)执策而临.之临:(4)犹.自带铜声犹: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马说》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马诗二十三首》(其四)中,瘦马“犹自带铜声”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马说》和《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2021合肥包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齐桓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丙】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丙】勾践卧薪尝胆①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③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①选自《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

②苦身焦思: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③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兵围会稽,勾践屈膝称臣求和之耻辱。

5.【甲】【乙】【丙】三部作品按创作年代先后排序,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身自耕作()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三篇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了人生中的“难”:(8分)(1)【甲】诗中,诗人最初面对“难”时的行为表现是“□□□□”;(2)【乙】文中,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在经历了“难”之后的结果是,主要是因为这些“难”对于他们具有“”的作用;(3)【丙】文中,勾践面对“难”的行为表现可以用□这一成语来概括。

9.三篇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意义各有侧重。

(6分)【甲】诗启发我们:【乙】文启发我们:【丙】文启发我们:答案5.(2分)B6.(2分)(1)(被)选拔、(被)任用(2分)(2)劳作、劳动7.(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重点字词:“故”“任”“于”)8.(1)(2分)停杯投箸(拔剑四顾);(2)(2分)最终获得了成功(有所成就);(2分)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2分)卧薪尝胆9.(2分)(1)面对困境,要有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2分)(2)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忧患可以磨炼人的意志)(2分)(3)“知耻而后勇”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8篇 记承天寺夜游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8篇 记承天寺夜游

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版本导航及考情搜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9年未考。

原文呈现段层精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①,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

第1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

第2层:借月色抒情。

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写作特色:(1)层次分明。

文章虽然只有一段,但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

(2)行文自然。

作者按照“所想——所为——所见——所感”的顺序来写,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叙事简洁。

写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节时,作者只用“亦未寝”三个字,略去相见时的对话,省了不少笔墨,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紧凑。

(4)写景别致。

全文写景只有一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先虚后实,暗用了“月光如水”的比喻,写法巧妙,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注释】①苏教版为“念无与乐者”。

②语文版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作业(含答案)

第10篇桃花源记一、[2021合肥包河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访戴天山①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②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③,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①戴天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早年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②树深:树丛深处。

③青霭:青色的云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初极.狭极:(2)土地平旷.旷:(3)屋舍俨然..俨然:(4)愁倚.两三松倚: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桃花源记》(节选)中,“”从正面写出桃花源人的辛勤;《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桃花源记》(节选)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桃源行(节选)王维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①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中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1古代诗词赏析复习

中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1古代诗词赏析复习
第十八页,共五十五页。

4.读意境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 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意象烘托意境,使得诗词充满 诗情画意。所谓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调和境界,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 畴的“境”二者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诗词鉴赏中,要 善于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进而分析、提炼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第十二页,共五十五页。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菜__花__(c_à_ih_uā_)_稀_”__(_或__“__麦__花_雪__白””) 等词语,写出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花__落__尽____”三字,凸显了 暮春季节的特点。
第七页,共五十五页。
[2018·威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 “_锦__(_红__)衣_____”,骑着 “ 骄 骢 ” , 天 渐 明 时 就 到 野 外 “__春__游__(c_h_ūn_y”óu) , 结 果 “__踏__烂__麦__青_青__(q_īn_ɡ_q_īn_ɡ)_(骄__骢__踏__烂__麦__青__青__)”。
古诗词品析探究方法 1.关注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就是常说的写作特点。来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 思家》这首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 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明明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在思念家 人,诗中所写的却是:在这个举家团圆的冬至节日里,夜深人 静,家中人围坐在灯前,他们在谈论、牵挂着我这个远离家乡 的游子。这种从对方的角度来写自己感情的写法,能更深一层 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便是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二)一、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各题。

(40分)(一)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杨万里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1、这首诗是写回顾对岸所见到的景象,从诗句“过了春江偶回首”可以看出。

(1分)2、“嫩水新生尚露沙”写出了小河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特点:河水清澈,流速缓慢,河中有的地方水很浅,露出了沙。

情感:诗人用“嫩”“新生”形容水,流露出了喜爱和怜爱之情。

(二)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此诗作于苏舜钦因事获罪,闲居苏州时。

1、宋代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本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

(2分)“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月,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

2、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的幽独闲逸之趣和对沧浪亭的由衷喜爱之情。

(三)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阅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宁静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以这首诗为例,谈谈其中“诗中有画”的特点。

(2分)粉红的花瓣上含着隔夜的雨滴,淡淡的晨雾中映现出碧绿的柳丝,落花江满地,莺啼声声,不是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么?(四)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1、人们说“一池草色万蛙鸣”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分)雨后天晴,宁静的小池中碧草青青,千万只青蛙在那里高声鸣叫,好一幅乡村清幽明净,又有丰收气息的画面啊!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酬张少府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天天练(1)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天天练(1)
【答案】(1)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
(2)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变诈”:“诡变多诈”;“谴”:“责备”;“坐免”:“因此被免职”;“竟”:“最终”。第二句关键点:“感悟”:“受感动而醒悟”;“训喻”:“教诲开导”;“遣”:“让……回去”;“励行”:“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卒”:“最终”。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徳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梁彦光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父亲梁显,任北周邢州刺史。梁彦光幼年聪慧,有卓越品行,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一定会使我们家族兴旺。”西魏大统末年,进入太学,开始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即使匆忙的时侯,也一定接照礼仪做事。初次任官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北周建立,(梁彦光)升任为舍人上士。武帝时,多次升迁后担任小驭下大夫。母亲去世(梁彦光)辞去官职,(因守孝)超过常礼悲伤过度而极度瘦弱。不久,(梁彦光)被起用任职,皇帝看到他形貌变化很大,感叹不已。宣帝即位,授任(梁彦光)为华州刺史。

大第3部份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虚词训练定时标准

大第3部份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虚词训练定时标准

文言虚词(时刻: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题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3分)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

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1.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解析B项,与例句均说明为介词“拿”。

A项,目的连词“来”。

C项,“凭”。

D项,连词“而”。

答案B【参考译文】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暴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挥手让妇人离去,给诸生讲《兑》《谦》二卦。

问此刻是夜里何时?诸生回答说是半夜,于是就过世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6分)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北齐]颜之推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医生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一辈子活着,会当有业;农人那么计量耕稼,商贾那么讨论货贿,工巧那么致精器用,伎艺那么沈思法术,武夫那么惯习弓马,文士那么讲议经书。

多见士医生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那么不能穿札,笔那么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垂头,欠伸罢了。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人一辈子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古代诗文阅读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处州照水堂记(宋)苏舜钦①括苍郡署冠山之椒,林壑蔽翳,故当暑有蒸郁之烦,至者或神明不开则事务隳废,咸平初,杨文公起凝霜阁,下览平旷,得遥岑远林之赏,当时固已为嘉处□。

景祐中,孙公元规以言事南迁,移守此郡,考政之始,众务毕举,乃历访雄胜之地,以图燕休,又得西北隅绝巘之巅,刬去丛秽,化出异境,溪山之势,奔放坌来,始规地命名,诏徙他郡。

②后更三守,泯然不寻。

李君然明之来,刷剔隐滞,纲条一心,吏民晓然,逾年甚便,然后思有所以自适,且将以风迹留遗乎后人,景与意并,正获乎元规之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

摩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有长溪者,源自闽来,趋过槛下,前向南明山,盖王方平之旧隐也,苍峰古刹,阴晴隐见。

又于东南创月轩,稍却为燕阁,阁之右又为风亭,亭前启轩曰夕霏,是皆出于照水,而乃有斯胜也。

华榱髹楯,下上相焕,易去榛莽,与政俱新,盖基于元规,成于然明,使元规之久,则然明乐成其成矣。

然明之去速,则来者其谓斯何!二君默契,遂亡异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后先。

③一日然明书来,求予文其事,予慨然东望,神爽坐驰,恨不能剧饮酣歌,俯仰周览于其上;又不能具道其营建之勤,山水之胜,徒胸中耿耿,终日有所思,然明或能图以为贶,使予对而销忧,尚可更发咏歌,以足其未至者矣。

1.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2.下列虚词中,应填入文中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耶B.哉C.乎D.矣3.概括第②段“而乃有斯胜也”中“胜”的内涵。

4.下列对第③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照水堂由三人修建完成,作者都做了详细记录。

B.每次修缮照水堂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改造。

C.照水堂周围的山水之胜作者无法一一加以描述。

D.文本的写作缘由是为了满足没有达到之人的愿望。

5.孙元规和李然明“二君”的“默契”体现在哪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绿荫斋古桂记(清)戴名世①距虎丘三里而近,有朱氏园林,盖昔朱某翁先生之所创也。

园昔为田为圃,先生买而为园。

园之大二百亩,凡费金钱数万。

其间竹木水石、亭榭楼阁,重叠映带,极一时之盛。

先生垂没而园分授诸子。

于是其季子某间其东隔之绿荫斋,以读书其间,而时时召集门友赋诗饮酒,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

②斋之东有古桂一株,盖百余年物,其枝四面分披而下,其中可坐数十人。

每花开,召客宴集其下,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袖。

行酒者伛而入,绕树根而周,客无不欢极情叹而去。

③天标尝导余游遍园中,台榭多倾圮矣,水或涸而石或颓矣,竹木存者十不及一二矣,苔生于牖,草环于亭,非复曩日之盛。

而园中故有七松草。

七松者,有松七株,盖宋、元时物。

数里外望之,挺然离立云表。

自先生没而七松地属某氏,某氏斧以为薪,存者仅一株,差小,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

呜呼!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于匹夫之手者多矣!吾悼七松,所以幸古桂之遇也。

6.概括第①段中“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中的“是”指的是什么?7.第②段的画线句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试对其进行赏析。

8.本文题名为,为何要在第①段写“朱氏园林”?9.下列对“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被隔在朱家的院子内才免于被砍为柴。

B.把它与朱家的围墙相隔得以免于被砍为柴。

C.因它被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才得以幸免。

D.把它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从而得以幸免。

10.阅读全文,概括文本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B.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D.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是“招用、征召”的意思,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B.丁母忧:是指李士谦的母亲有病,李士谦悉心照顾她,等到母亲去世后,他消瘦得只剩下骨架。

C.春秋二社:是古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其标志性时间分别为二月和八月的上戊日,标志性习俗是祭社稷和歌舞宴饮。

D.谥:即“谥号”,指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如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为“武皇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士谦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

后来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

B.在一次社日聚会时,李士谦面对丰盛的食物,却先摆出了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且与人为善。

有一次他把闯进他家田里去的别家的牛牵到阴凉处喂养后便还给主人。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德,他有着高尚的道德风范,赢得人们的爱戴,他去世时,赵郡的人们痛哭流泪,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②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

”答案解析1.【答案】交代了照水堂附近的风景、天气还有修建的原因之一,与下文写“虽甚盛暑,洒然如秋”形成对照。

【解析】“括苍郡署冠山之椒,林壑蔽翳,故当暑有蒸郁之烦,至者或神明不开则事务隳废”一句在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照水堂所处的地理位置“林壑蔽翳”和修建的原因“当暑有蒸郁之烦”。

与后文修成之后能“洒然如秋”形成对比。

失分点提醒:分析句子的作用要用正确的思路,考虑问题包括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

本题学生往往忽略对句子的结构方面的思考从而失分。

2.【答案】D【解析】“当时固已为嘉处”之后的虚词应该是表感叹的句末语气词,选项提供的这四个虚词中,“矣”是最合适的。

失分点提醒:虚词的意义离不开句子,所以要先理解句意。

另外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明白虚词常用的语言环境。

本题中“哉”和“矣”都表示句末感叹,“哉”用于反问语气,“矣”用于陈述语气,所以要仔细区分。

3.【答案】山水\建筑\人文(意到即可)【解析】“而乃有斯胜也”中的“胜”是胜景、美景的意思。

这里的胜景,指的是上文提到的“又于东南创月轩,稍却为燕阁,阁之右又为风亭,亭前启轩曰夕霏,是皆出于照水”,这些都是人工建造的美景,属于人文景观。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在概括不全要点。

依据文本信息,学生可以回答出山水之美,建筑之美。

却往往忽略创月轩、燕阁、风亭、夕霏这些属于人文景观。

4.【答案】C【解析】由第③段“又不能具道其营建之勤,山水之胜,徒胸中耿耿”可知,最准确的表述是作者不能对照水堂周围的景观一一陈述。

失分点提醒: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相对降低。

学生失分在对BC两项的选择上。

B项是一个干扰项,学生如果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准,就容易因为文本中的大量介绍而误选。

5.【答案】①“二君”都对照水堂进行了扩建,都在当地政务取得一定成果之时,为众人宴游休憩寻得合适的场所。

李然明对于照水堂的修缮,也是建立在“刷剔隐滞,纲条一新,吏民晓然”之时,也为当地留下了可供百姓和后人同乐的胜地。

②他们每次对照水堂的修葺都没有离开对政事与民生的关注。

【解析】孙元规“考政之始,众务毕举,乃历访雄胜之地,以图燕休”;李然明“刷剔隐滞,纲条一心,吏民晓然,逾年甚便,然后思有所以自适,且将以风迹留遗乎后人,景与意并,正获乎元规之地”;此二君“华榱髹楯,下上相焕,易去榛莽,与政俱新,盖基于元规,成于然明,使元规之久,则然明乐成其成矣”。

可见二君的“默契”在于对照水堂的修建行为和修建目的。

失分点提醒:本题的失分点是回答问题浅显,学生都是在文本中找到相关句子抄写作为答案,缺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其次是他们回答不出对政事民生的关注这一层面。

6.【答案】朱家的小儿子得到绿荫斋,在这里读书交友。

【解析】“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中“自是”的意思是“从那时候开始”。

联系前文,推知“那时候”指的是“其季子某间其东隔之绿荫斋,以读书其间,而时时召集门友赋诗饮酒”。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注意联系前文,脱离语境理解词语,尤其是代词,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7.【答案】采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写出了宴饮时愉快的心情;或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比作帐幔和藩篱,形象地写出了桂树的繁茂。

【解析】“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袖”这几句描写桂树的句子,句式整齐,巧用比喻,使人联想到古桂树的枝繁叶茂,身处其下的人,在其浓荫之中饮宴,其乐融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