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提供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班级管理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需要善于处理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1.公正: 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偏见,做到一视同仁。
2.规范化: 班级管理工作要依法依规进行,不违背学校规章制度。
3.民主化: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民主管理,共同维护班级秩序。
4.激励: 通过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的关键技巧1.建立规范: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清楚知道班级的规范和要求。
2.沟通: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解决问题。
3.激励: 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活动,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4.惩罚: 对违纪行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纠正,维护班级纪律。
班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1.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谐: 剖析矛盾冲突的根源,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学生缺乏自觉性: 加强自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班级纪律不严: 加强规范执行,建立健全的班级纪律教育体系,形成规范化的班级管理。
结语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公正、规范、民主和激励的原则,善于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处理好各种问题,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希望全体教师都能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打造和谐、积极的班集氛围,实现教育工作的更好发展。
初中的班级管理知识点梳理
初中的班级管理知识点梳理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协调和管理班级活动和学生行为的过程。
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初中班级管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1. 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具体规定了学生在学校和班级中的行为规范。
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在班级集会上进行宣布和讨论,使学生对规章制度有清晰的认识,并自觉遵守。
2. 班级集体活动管理班级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需要组织和管理各种班级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班级游戏、团队项目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3. 班干部选拔与培养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能力,公平、公正地选拔班干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管理能力。
4. 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自我约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 班级纪律维护班级纪律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
教师需要积极管理和维护班级纪律,及时处理学生违纪行为,例如迟到早退、缺席、损坏公物等,制定相应的纪律处罚措施,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6. 情感关怀与辅导班级管理旨在培养学生成长,发展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关爱、支持、和谐的班级氛围。
7. 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班级管理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解决问题,提供积极的教育指导。
8.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指的是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共同目标、传统习俗和特殊标志等。
教育学知识点-班级管理的模式
教育学知识点-班级管理的模式_教育学中,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是考试常考的实践类章节,经常以理解性实例为主来进行考查。
其中考到班级管理模式时,多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进行考察,单选题多直接考察概念本身,以实例呈现,来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多选题则直接考察班级管理模式的内容,即直接问到四大管理模式有什么,来考察学生的记忆。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需要宏观的进行记忆,还需要进行细节的区分和理解概念。
(一)班级常规管理1.概念: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关键词:规章制度。
(往往在题干中看到按照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则属于常规管理模式)3.常考实例:①宏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②中观:校规校纪、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③微观:班级规章制度、值日生制度等。
(二)班级平行管理1.概念: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关键词:集体影响个人和个人影响集体。
(往往题干中出现集体和个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则与平行管理模式有关)3.常考实例:集体约定、互相监督(三)班级民主管理1.概念: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2.关键词:班级成员参与管理。
(题干中往往会呈现出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3.常考实例:班干部轮换制度、值日生制度、人人参与等。
(值日生制度如果在题干中单独呈现属于班级常规管理模式,但是如果在题干中值日生制度与班干部轮换制等结合呈现属于班级民主管理模式。
)(四)班级目标管理1.概念: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2.关键词:总体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
(题干中如果侧重于确定一定的目标,则与目标管理有关)3.常考实例: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
中考前班级管理要点
中考前班级管理要点
1. 计划好学习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把握好考试进度,抓住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及时复习纠错。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加强班级纪律管理,对于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教育,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关注和协助孩子的成长。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趣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考。
6.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和支持,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中考成绩。
7. 整合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有益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提高中考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考试形式:主观题、客观题重点考点: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班级管理的模式、突发问题的处理,尤其需要掌握课堂突发问题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一、班级概述1、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2、班级的历史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
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1、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学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2、班集体的形成阶段初建期:组建阶段,班主任是把你的核心和动力。
形成期:核心初步形成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班级的核心初步形成。
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成熟期:集体自主活动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
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自主的开展集体活动。
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4、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措施(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主任率先垂范(2)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3)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黑板报、墙报、专栏、班级日志、班级网络主页、班会等形式,开展问题讨论,宣导主流价值观念,使正确的集体舆论得以张扬巩固。
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管理知识点班级:学校为实现一定是教育目的,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
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者按照交易管理规律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社会化: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待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活动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1.班级的特点:依赖性、学习性、教育性、社会性。
2.班级的发展历程:班级的出现、发展、当代班级的新特点(开放式班级的出现、分层变动式、班级规模适当缩小、多种教学组织的综合运用)3.班级管理课程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与学习结合;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班主任: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与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
自我发展规划: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4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地位:(1)班级管理中主客体的辩证统一;(2)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双重角色;(3)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4.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人;(2)学生是儿童;(3)学生是学生5.班主任的作用:(1)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2)是学校工作展开的纽带和具体实施者;(3)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
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使班级集体达到一种所期望的状态。
6.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考虑因素):(1)社会性质(2)班级管理活动的规律(3)学校的教育目标:(4)班级的现实状态7.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程序:(1)全面收集资料,掌握内外信息;(2)提出目标方案(3)评估目标方案;(4)比较分析,择优而定。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中公
班级管理的内容中公摘要: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1.定义和作用2.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二、班级管理的内容1.学生日常行为管理2.班级学习氛围营造3.班级活动组织与策划4.学生心理健康关注5.班级与家长的沟通协作三、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1.制度建设与执行2.发挥班干部作用3.增强班级凝聚力4.及时处理问题与矛盾四、优秀班级管理的实践案例1.案例介绍2.成功经验总结正文: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包括遵守纪律、保持卫生、穿着规范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日常行为管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意识。
二、班级学习氛围营造。
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班级管理应关注学习氛围的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班级活动组织与策划。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精神。
班级管理者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合理安排各类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四、学生心理健康关注。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班级管理者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班级与家长的沟通协作。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班级管理者应主动与家长沟通,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策略和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执行。
其次,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培养一支得力的班级管理队伍。
此外,还要通过增强班级凝聚力、及时处理问题与矛盾等手段,实现班级管理的优化。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为其他班级管理者提供借鉴。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班级管理是指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和教育的工作。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班级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对班级管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1.班级组织:班级组织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的人员组成、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都是班级组织的重要内容。
班长、团支书等学生干部的选举和任命,班级的角色分配和前期工作的安排都属于班级组织的范畴。
2.班级规章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管理班级的重要依据和纽带。
班级规章制度中包括的内容有:考勤制度、作业制度、纪律规定等。
制定规章制度需要遵循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能够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认同并遵守。
3.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班级管理者需要安排和组织各类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班级文艺演出、集体户外活动等。
在组织班级活动时,需要考虑活动的宗旨、流程安排和评估等方面,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取得积极的效果。
4.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日常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同时,还要管理和协调班级内的各项事务,保持班级的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5.班级教育与心理辅导:班级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班级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者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开展相关的班会活动和主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困难。
6.班级家庭教育工作:7.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精神氛围和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守和追求的一种精神理念。
班级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和塑造班级文化,如班级口号、标语、班级活动等,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班级管理的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的知识点总结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对学生进行行为、学习和生活的引导和管理。
良好的班级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灵活、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感到班级是一个温馨、温暖的大家庭。
2. 促进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礼仪。
4.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用适合的管理方法。
主要的班级管理方法包括:1. 约束管理:通过制定规范、纪律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2. 教育管理:通过教育引导、情感沟通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3. 激励管理:采用奖励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参与管理:通过学生自治会、班干部等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三、班级管理的关键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管理技能。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具备以下关键能力:1. 善于观察和分析: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况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
2. 清晰明确的规则和制度:教师应该制定清晰、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3. 勇于管理和引导:教师应该敢于管理班级,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批评,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尊重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班级管理概述班级管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情商,通过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将学生带入积极学习状态,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维护班级秩序: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护班级内部的秩序,减少纷争和冲突,保持班级和谐稳定。
4.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对待每个学生应该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和权利。
2.尊重学生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展现自我。
3.个性化原则:给予学生自主权,鼓励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个性化地进行指导和管理。
4.激励原则: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促进学习和成长。
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1.建立规章制度: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班级的管理标准和规范,保持班级秩序。
2.心理疏导: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持心态平和。
3.激励奖惩机制: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激励学生进步。
4.定期班会:定期组织班会,讨论班级管理和学习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形成师生家庭三方共同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焦点。
而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的要点。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班级文化。
1、树立榜样作为班级管理者,考生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言传身教中,展现出尊重、诚信、友善等良好的品质,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
2、建立规则制度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制度,明确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增强其责任感和自觉性。
3、营造积极氛围通过组织活动、表扬先进、鼓励后进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二、有效的沟通技巧沟通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
作为班级管理者,考生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了解如何与家长、同事和学生进行沟通。
1、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学生的成长。
2、与同事沟通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与学生沟通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三、灵活应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作为班级管理者,考生需要具备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1、学习问题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辅导策略。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行为问题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以引导为主,通过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
教师班集体知识点总结
教师班集体知识点总结一、教师班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1. 班级组织与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班级观念,了解班级规章制度,协作完成班级任务,促进班级和谐和发展。
2. 班级活动策划与组织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根据班级特点与学生需求,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3.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生活的精神纽带,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班级文化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4. 班级管理与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与心理辅导是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关注学生情感发展,针对学生个别差异,提供个别化的心理辅导服务。
5. 班级卫生与环保班级卫生与环保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班级教师要组织学生自觉维护卫生环保,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教师班课程与教学知识点总结1. 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要合理安排主题内容,引领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班级教研班级教研是教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班级教师要重视教研工作,加强教研合作,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 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按需进行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教育辅导。
4. 班级考核班级考核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级教师要合理安排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 班级评优班级评优是强化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开展评优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班课程与教学知识点总结1.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育教学要求,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2. 优质课探究优质课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目标,班级教师要研究优质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
3. 课内外辅导课内外辅导是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必要手段,班级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班级教师要合理安排评价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开放大学《 班级管理》 知识点
1.简述班级管理的任务。
答:(1)建设良好的班集体;(2)组织好教师集体和家长集体;(3)制订班级工作计划;(4)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需要简要说明第一章第三节,可以结合第二节班集体的构成要素、优秀班集体的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国家开放大学2.简述班集体建设方法。
答:(1)制度规制法,包括岗位责任制、分级管理制和上下负责制;(2)自我管理法,包括设立“学生班主任”,全员参与、人人有岗,各负其责、责任到人;(3)激励教育法;(4)契机教育法,包括抓住关键时间、关键事件及关键人物;(5)情感管理法。
需要简要说明第三章第四节班集体建设的方法,每种方法做些说明和举例。
国家开放大学3.简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答:(1)教育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生活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
需要简要说明第五章第四节,说明原则的内涵以及每项原则的要点。
国家开放大学4.简述班集体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班集体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1)班级——班集体的活动场域;(2)全面发展——班集体的任务;(3)学习活动——班集体的基本特征;(4)人际交往活动——班集体的社会特性。
需要简要说明第一章第二节,可以说明各要素的重要性,适当举例。
国家开放大学5.简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答: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1)家庭结构的影响;(2)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3)家长期望态度的影响。
需要简要说明第七章第三节,每一种表现可以举例说明,是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
国家开放大学6.简述班主任威信的作用。
答:班主任威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班主任威信可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2)班主任威信可以促进教师自我激励;(3)班主任威信可以弥补教育教学失误。
需要简要说明第八章第三节,说明每一方面是如何影响的,可以举例。
国家开放大学7.简述优秀班集体的特征。
答:优秀班集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奋斗目标明确;(2)领导核心坚强;(3)人际关系和谐;(4)价值导向正确;(5)组织纪律严明;(6)个性发展充分。
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管理知识点60班级管理;第一章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2.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对待特定班级的资源进行;3.班级管理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2班级管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手段;4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4.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1发展性;2针对性;3班级管理第一章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2.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对待特定班级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引导被管理者高效率的实现班级目标的活动..3.班级管理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2 班级管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3 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手段4 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4.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1 发展性2 针对性3 层次性4 可评价性5.班级管理的任务一班级组织建设二班级日常管理三班级活动管理四班级教育力量管理6.班级集体观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组织中的“管理者”;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或班级纪律去约束学生;实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控制的管理主义的班集体观..7.标准集体观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求班级中每一个人都应是自己为班级的一员;或心理上视自己归属为所在的集体..8.自治集体观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着眼于学生一定角色的作用;实现自我参与;形成自治意识;将集体规范加以内化或同一化;并创造新的集体规范的班级集体观..9.班级管理过程是班级管理者在教育管理科学的指导下;按照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对班级进行整体控制和有效运行的过程..10.霍尔三维知识维、逻辑维、时间维结构用于班级管理过程的分析;可以从理论维、设计维、操作维莱展开:一从理论维看;班级管理过程是管理者确定教育管理指导思想;调整更新教育管理观念的过程..班级管理过程的运作首先是理论维的运作;它为班级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保证班级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方向性..二从设计维看;班级管理过程是对班级进行系统分析、科学决策的过程..惊醒班级管理就必须对班级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班级系统中各要素的地位、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条件;分析要素组合的方式及其结构的最佳模式;分析班级功能的现状和取得育人最佳效能的条件..班级管理过程设计维的运作;最终是要为班级管理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运作方案;使班级各项活动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这是班级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三从操作维看;班级管理过程是班级管理方案具体实施和调控的过程..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动态的班级管理运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管理的过程理论告诉我们班级管理操作维的运作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步骤: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操作维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上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循环都标志着班级管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一个新的运作过程的开始..班级管理过程是理论维、设计维、操作维协同运作的过程..理论维保证着班级管理过程的科学性;操作维保证着班级管理过程的计划性;操作维保证着班级管理过程的实效性..这三个维度在协调运作中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在不断取得动态平衡中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11.整体化原理的两层含义:一是班级管理要从班级集体出发;二是班级管理的目的是班级系统的优化发展..12.合理组合原理是指对班级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取得管理的最大效益..13.开放和闭合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班级对外环境的适应;二是是指班级内部的控制..14.班级合理组织的目的是使班级达到整体优化..15.共轭控制原理是指两种相辅相成的控制;即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16.信息反馈原理是说在班级管理中;集体建设的控制系统将班级管理的信息输送出去;再将班级活动中对信息加工的结果反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以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第二章班级管理的主体1.班主任是学校任命或委派的负责组织、教育和管理班级学生的主任教师..2.班主任的职责一班级德育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三班集体建设四班级个别教育五班级实务管理六开发与协调多方面教育资源2.如何开发与协调多方面教育资源..一开发和协调科任教师教育资源二开发和协调家庭教育资源三开发和协调社会教育资源3.班主任专业特色的素质:1 高尚的思想品德2 正确的教育观念3 较强的管理、组织和教育能力4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5 良好的心理素质6 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4.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的意义:一对于学生自身的意义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2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对于社会的意义1 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2 有助于社会稳定三对于班主任的意义1 有助于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2 有助于班主任减轻班级管理的工作负荷5.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1 树立民主的班级管理观念服务学生观念;师生互助观念;相信学生本性和尊重学生个体观念;商量和集体表决观念2 掌握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一是依法管理;二是构建严密的管理系统6.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是指在民主的班级管理观念指导下;建立包括计划系统、检查监督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在内的依法管理班级的严密运作系统..第三章班级德育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2.广义的德育则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3.德育的功能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1 德育的政治功能2 德育的经济功能3 德育的文化功能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1 德育的个体品德发展功能2 德育的智能发展功能3 德育的个体心理保健、道德人格完善的功能4.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俄地位一方面德育体现着教育的性质;贯穿于其他各育和受教育者全部的活动中;对其他各育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起定向育动力的作用;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另一方面;德育与其他各育构成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各自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应有其独特的地位;;不能相互割裂、相互替代;这是理解德育地位的基本观点..5.德育目标是通过活动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也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6、德育目标的确定1 确定德育目标的主观依据2 确定德育目标的客观依据7.德育内容指的是用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和世界观去教育年青一代..8.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1 德育目标和任务决定着德育内容的性质2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 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9.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 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3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4 爱国主义教育5 集体主义教育6 劳动教育7 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8 思想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9 青春期教育和良好个体心理品质教育10、德育课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学科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形德育课程11、学科性德育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思想性、系统性、直接性、认识性、计划性..12、活动性德育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增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时间能力;改善其道德生活而实施的德育课程..13.、活动性德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实践性、间接性、灵活性14、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15.隐性德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的特点:1影响的间接性、内隐性..2范围的广泛性..3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16、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而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17.构成德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18.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关系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两者的任务各有侧重;同时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其实质是“育德”;主要是解决受教育者对客观事物采取的主观态度问题..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知识的传递与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育智”;主要是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问题..两者紧密相连..一方面德育任务的全面完成离不开教学这一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德育可为学生的学习起导向和提供动力的作用;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19.德育过程的规律性特点:1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第四章班级管理1.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2. 知行统一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德尔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3.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是:1 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3 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进行德育既要坚持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又要辅之以带加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5.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1 坚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2 正确处理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的关系3 将正面教育与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4 以表扬为主;批评处分为辅6.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贯彻中;教育者既要在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严格的、坚持不渝的要求;又要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是教育者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7.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要求:1 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2 善于向学生提出正确、合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组织和培养学生集体;通过集体对其成员发生教育影响;使学生集体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在对集体进行教育的同时;又要注意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学生集体;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9.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的要求是:1 重视组织和培养集体2 善于发挥集体的教育影响作用3 把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教育个别与教育集体有机结合起来10.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别、思想状况及具体教育情境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11.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的要求是:1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地实施德育12.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使之步调一致;前后连贯;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统一方向发展..13.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要求是:1 统一校内各种教育力量2 统一校外各种教育影响3 做好衔接工作14.德育方法是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和手段..15.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16.说服的方法:一是语言说服;二是事实说服17.运用说服教育法时注意:1说服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感染性、民主性和客观性;2善于抓住时机进行说服;3说服要与提出行动要求相结合;4说服的各种方式应相互配合;综合运用..18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七年级上册社会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社会知识点汇总本文从七年级上册的社会知识点出发,对班级管理、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汇总和总结。
一、班级管理知识点在班级管理中,有一些基本知识点是需要掌握的,包括班级管理的组织形式、班级干部的职责和任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等。
1、班委的组织形式班委一般由班长、团支书、纪律委员、文艺委员等组成,他们应当合理分工,互相协作,积极推动班级的各项工作。
2、班委的职责和任务班委的职责和任务包括:组织班级会议、收集班级信息、代表班级发言、组织班级文化活动等。
在此基础上,班委应当注重加强沟通,积极向班级成员征求意见。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遵守校纪校规、尊重教师、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应当注重积极表现,展现自我,为班级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点在政治制度方面,七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进程。
1、我国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这些机构担负重要的政治职责,对我国政治体制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我国的历史进程我国的历史进程很长,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夏、商、周等时期的历史进程,使学生们对我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三、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点历史文化方面,七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文化遗产和中华文明等方面的内容。
1、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经过历史沉淀而得以保存下来的有代表性的文化资产,包括建筑、器物、绘画等。
在七年级上册中,我们了解了故宫、兵马俑、长城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2、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七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丝绸之路、诗歌散文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之处,增长知识,拓展视野。
四、地理环境方面的知识点在地理环境方面,七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四季气候变化、我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等。
初中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初中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一、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它约束着每个学生的行为,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并向学生进行宣传和解释,让学生明白规章的意义和重要性。
规章制度可以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课业要求、考试制度等方面。
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教师应注重参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们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二、班委会建设班委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管理班级事务,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举产生班委会成员,其中包括班长、副班长、心理委员、卫生委员等职务。
班委会成员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他们需要与教师密切合作,负责班级日常管理、组织班级活动等。
教师可以通过班委会向学生传递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班级活动的开展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包括班级会议、文化节、体育比赛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组织班级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班级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通讯等方式与家长交流,解答家长的疑虑和关注,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第三章 班级管理
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 (3)知识点一、班级 (3)一、概念: (3)二、班级组织产生和发展 (3)知识点二、班级管理 (3)一、班级管理概念 (3)二、班级管理的功能(考点) (3)第二节小学班主任工作 (4)知识点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4)一、班主任的历史和作用 (4)二、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任务 (4)知识点二、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4)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考点) (4)二、个别教育工作(考点) (5)三、班会活动的组织(考点) (6)四、班集体的培养(考点) (7)第三节小学班级管理原则和方法 (8)知识点一、小学班级管理原则(考点) (8)一、整体性原则: (8)二、民主性原则 (8)三、高效性原则 (9)知识点二、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9)一、制度管理方法 (9)二、民主管理方法:民主集中制 (10)三、学生自主管理方法(考点) (10)四、目标管理方法 (10)五、情感沟通方法 (11)知识点三、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11)一、班级环境管理 (11)二、学生的管理与指导 (11)三、学生的评价(考点) (12)知识点四、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不班级管理机制 (13)第四节班级活动管理 (14)知识点一、班级活动管理概述 (14)一、班级活动意义:(考点) (14)二、班级活动特点(考点) (14)三、班级活动的类型 (14)四、对班级活动管理的认识 (15)知识点二、班级活动的组织 (15)一、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考点) (15)二、组织班级活动的阶段 (15)知识点三、班队活动 (16)一、班队活动定义及意义(简答考点) (16)二、班队活动设计内容 (16)知识点四、课外活动指导 (17)一、课外活动含义: (17)二、课外活动的特点(考点) (17)三、课外活动的内容 (17)四、课外活动的形式: (17)五、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8)六、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考点) (18)七、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考点) (18)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重点:班级管理的功能难点:班级组织产生和发展知识点一、班级一、概念:班级是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将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的学生编班分级形成,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重点班级管理制度
重点班级管理制度一、班级管理组织架构1. 班级委员会班级委员会是班级的最高领导机构,由班级成员选举产生,班主任担任指导老师。
班委会分为学习部、生活部、宣传部、组织部等,负责学习、生活、宣传、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2. 班级小组班级小组是班级的基本组织,分为学习小组、生活小组、兴趣小组等,由班干部根据班级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置。
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生活和兴趣活动。
二、班级管理制度1. 学习管理(1)课堂纪律学生在上课时应保持安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得随意离座。
在上课时要服从老师安排,不得偷偷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2)作业管理学生要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抄袭,不得代写他人作业。
老师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反馈。
(3)考试管理学生在考试时要服从监考老师的指挥,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不得进行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将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2. 生活管理(1)宿舍管理学生要保持宿舍内的卫生,定期进行打扫和整理,爱护公共财物。
晚上要按时休息,不得开夜车,保持宿舍安静。
(2)饮食管理学生要按时就餐,不得无故缺席,不得乱扔餐具,要保持用餐时的文明礼仪。
3. 课外活动管理(1)参与活动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2)组织活动班级要定期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4. 班级奖惩制度(1)奖励制度对于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班级委员会将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2)惩罚制度对于违反学校规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学生,将给予批评和处罚,严重者将报告给学校相关部门处理。
5. 班级管理考核评定每学期末,班级委员会将对班级内成员的学习、生活、活动进行考核评定,评选出优秀学生和先进班集体。
对于不合格者将给予适当警告,督促其改正。
以上就是我们班级的管理制度,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我们相信班级会更加和谐,学习会更加顺利,同学们也会更加自律自主,共同为班集体的发展努力。
学而思初中班级管理制度
学而思初中班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班级管理1.班级纪律班级纪律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学生不得违反班级纪律。
违反班级纪律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早退、逃课、迟到、违反课堂秩序等。
对于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学校将采取适当的纪律教育措施,并与家长进行沟通。
2.班干部管理班干部是学校管理班级的重要力量,他们应当以身作则,服从老师的管理,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秩序,引导同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3.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班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班级会议、班级团建、班级文艺活动等。
班级活动应当由老师和班干部共同组织,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第三章教师管理1.教师教学管理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其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当做到精心备课、热情讲解、认真批改作业,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纪律管理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应当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违反纪律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处罚。
第四章学生管理1.学生思想教育学生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将通过班会、家长会、心理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
2.学生纪律管理学生纪律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学校将采取相应的纪律教育措施。
3.学生考勤管理学生应当按时到校上课,不得逃课、迟到、早退。
学校将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考勤管理,并督促其改正。
第五章家长管理1.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学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校将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
2.家长纪律管理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应当引导孩子遵守学校纪律,关心孩子的成长,配合学校的工作。
对于有不当行为的家长,学校将进行沟通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知识点60班级管理;第一章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2.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对待特定班级的资源进行;3.班级管理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2)班级管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手段;4)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4.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1)发展性;2)针对性;3)班级管理第一章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
2.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对待特定班级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引导被管理者高效率的实现班级目标的活动。
3.班级管理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2) 班级管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3) 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手段4) 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4.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1) 发展性 2) 针对性 3) 层次性 4) 可评价性5.班级管理的任务(一) 班级组织建设(二) 班级日常管理(三) 班级活动管理(四) 班级教育力量管理6.班级集体观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组织中的“管理者”,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或班级纪律去约束学生,实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控制的管理主义的班集体观。
7.标准集体观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求班级中每一个人都应是自己为班级的一员,或心理上视自己归属为所在的集体。
8.自治集体观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着眼于学生一定角色的作用,实现自我参与,形成自治意识,将集体规范加以内化或同一化,并创造新的集体规范的班级集体观。
9.班级管理过程是班级管理者在教育管理科学的指导下,按照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对班级进行整体控制和有效运行的过程。
10.霍尔三维(知识维、逻辑维、时间维)结构用于班级管理过程的分析,可以从理论维、设计维、操作维莱展开:(一) 从理论维看,班级管理过程是管理者确定教育管理指导思想,调整更新教育管理观念的过程。
班级管理过程的运作首先是理论维的运作,它为班级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保证班级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方向性。
(二) 从设计维看,班级管理过程是对班级进行系统分析、科学决策的过程。
惊醒班级管理就必须对班级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班级系统中各要素的地位、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条件;分析要素组合的方式及其结构的最佳模式;分析班级功能的现状和取得育人最佳效能的条件。
班级管理过程设计维的运作,最终是要为班级管理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运作方案,使班级各项活动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
这是班级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三) 从操作维看,班级管理过程是班级管理方案具体实施和调控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动态的班级管理运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管理的过程理论告诉我们班级管理操作维的运作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步骤: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操作维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上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循环都标志着班级管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一个新的运作过程的开始。
班级管理过程是理论维、设计维、操作维协同运作的过程。
理论维保证着班级管理过程的科学性,操作维保证着班级管理过程的计划性,操作维保证着班级管理过程的实效性。
这三个维度在协调运作中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在不断取得动态平衡中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
11.整体化原理的两层含义:一是班级管理要从班级集体出发,二是班级管理的目的是班级系统的优化发展。
12.合理组合原理是指对班级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取得管理的最大效益。
13.开放和闭合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班级对外环境的适应;二是是指班级内部的控制。
14.班级合理组织的目的是使班级达到整体优化。
15.共轭控制原理是指两种相辅相成的控制,即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
16.信息反馈原理是说在班级管理中,集体建设的控制系统将班级管理的信息输送出去,再将班级活动中对信息加工的结果反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以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
第二章班级管理的主体1.班主任是学校任命或委派的负责组织、教育和管理班级学生的主任教师。
2.班主任的职责(一) 班级德育 (二)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三) 班集体建设 (四) 班级个别教育 (五) 班级实务管理(六) 开发与协调多方面教育资源2.如何开发与协调多方面教育资源。
(一) 开发和协调科任教师教育资源(二) 开发和协调家庭教育资源(三) 开发和协调社会教育资源3.班主任专业特色的素质:1) 高尚的思想品德2) 正确的教育观念3) 较强的管理、组织和教育能力4)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5) 良好的心理素质6) 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4.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的意义:(一) 对于学生自身的意义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2)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 对于社会的意义1) 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2) 有助于社会稳定(三)对于班主任的意义1) 有助于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2) 有助于班主任减轻班级管理的工作负荷5.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1) 树立民主的班级管理观念服务学生观念;师生互助观念;相信学生本性和尊重学生个体观念;商量和集体表决观念2) 掌握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一是依法管理;二是构建严密的管理系统6.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是指在民主的班级管理观念指导下,建立包括计划系统、检查监督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在内的依法管理班级的严密运作系统。
第三章班级德育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2.广义的德育则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3.德育的功能(一)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1) 德育的政治功能2) 德育的经济功能3) 德育的文化功能(二)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1) 德育的个体品德发展功能2) 德育的智能发展功能3) 德育的个体心理保健、道德人格完善的功能4.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俄地位一方面德育体现着教育的性质,贯穿于其他各育和受教育者全部的活动中,对其他各育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起定向育动力的作用,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另一方面,德育与其他各育构成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各自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应有其独特的地位,,不能相互割裂、相互替代,这是理解德育地位的基本观点。
5.德育目标是通过活动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也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6、德育目标的确定1) 确定德育目标的主观依据2) 确定德育目标的客观依据7.德育内容指的是用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和世界观去教育年青一代。
8.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1) 德育目标和任务决定着德育内容的性质2)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 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9.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 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3)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4) 爱国主义教育5) 集体主义教育6) 劳动教育7) 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8) 思想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9) 青春期教育和良好个体心理品质教育10、德育课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学科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形德育课程11、学科性德育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思想性、系统性、直接性、认识性、计划性。
12、活动性德育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增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时间能力,改善其道德生活而实施的德育课程。
13.、活动性德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实践性、间接性、灵活性14、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
15.隐性德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的特点:(1)影响的间接性、内隐性。
(2)范围的广泛性。
(3)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
16、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而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7.构成德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8.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关系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两者的任务各有侧重,同时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其实质是“育德”,主要是解决受教育者对客观事物采取的主观态度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知识的传递与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育智”,主要是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问题。
两者紧密相连。
一方面德育任务的全面完成离不开教学这一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德育可为学生的学习起导向和提供动力的作用,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19.德育过程的规律性特点:1)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第四章班级管理1.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2. 知行统一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德尔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
3.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是:1) 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2)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3) 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进行德育既要坚持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又要辅之以带加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5.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1) 坚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2) 正确处理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的关系3) 将正面教育与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4) 以表扬为主,批评处分为辅6.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贯彻中,教育者既要在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严格的、坚持不渝的要求,又要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是教育者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
7.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要求:1) 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2) 善于向学生提出正确、合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组织和培养学生集体,通过集体对其成员发生教育影响,使学生集体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在对集体进行教育的同时,又要注意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学生集体,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