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

合集下载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渲染③对比衬托④比兴手法知识点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意境(画面)特点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诗歌中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诗歌中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诗歌中人物形象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

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其以简练、含蕴、意境深远的特点而著名,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包括形象描写、比喻描写、拟人描写、抒情描写、怀古描写、咏物描写。

一、形象描写形象描写是古诗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描写方法之一。

它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将景物、人物、情感等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景物的美感。

形象描写是古代诗歌中最具有感染力的描写方式之一。

二、比喻描写比喻描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来描写一个事物的,可以使比喻变得更加形象、深入人心。

比如在《长恨歌》中,王昭君的美貌被比作“芙蓉出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的美丽动人。

比喻描写有时也会采用对比、夸张等手法,以强调或者突出某种特点,从而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三、拟人描写拟人描写是将生物的特征、行为、情感等移植到非生物的事物中,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以达到表现作者情感的目的。

比如《登高》中的“我心似双鹤,常随青云去”,将作者的心比喻为鸟,具有飞翔的意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是表现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种描写方式,可以表现出作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情感的体验。

比如在《离思》中,辛弃疾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得山间常见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描写方式,极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五、怀古描写怀古描写是通过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回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怀古描写可以是对于古人、古代文化的赞颂,也可以是对于古代历史的悲痛和怀念。

比如《长恨歌》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作者对于昔日事情的回忆和哀思。

古代诗歌鉴赏中人物描写方法之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鉴赏中人物描写方法之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鉴赏中人物描写方法之侧面描写作者:谷翠翠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19期侧面描写是与正面描写相对的概念,也叫间接描写。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直接描绘,而是描绘与之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人物、事物和景物来间接表现人物形象。

侧面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一是烘托。

或借助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

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卢纶《塞下曲》中“大雪满弓刀”、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号”等诗句,诗人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来突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或借助周围人的反应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

如《琵琶行》中“主人忘归客不发”,通过主客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感染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演奏已经结束,听众却还沉浸在她的美妙音乐之中,不能自拔。

音乐止而意无穷,足以见得琵琶女演奏的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或从对方入笔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

杜甫在《月夜》中通过对妻子的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来表现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以夜难眠来侧面写自己的思乡之情。

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虚写“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想象家人团坐在一起思念诗人,叨念诗人这个“远行人”来侧面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塑造了一个孤独而又思乡情切的诗人形象。

二是对比衬托。

以景物衬托人物心情最常见。

诗人以景衬情,寓情于景。

或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的正衬。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绘了“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壮丽图景,塑造了一个被赦免后的轻松愉快的诗人形象。

或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的反衬。

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春景如此美好,诗人却无心赏玩,反衬内心的苦闷,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功业无成的诗人形象。

三是语意双关。

古人喜欢利用其他人或事物的相似点、比喻义、象征义等间接表情达意,进而塑造人物形象。

或假托其他形象来表现诗人形象。

如秦韬玉《贫女》中塑造了一个贫女形象,暗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2011-02-23 11:33:43)转载标签:杂谈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有:(1)铺陈手法。

多见于叙事诗中。

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2)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上首诗是女方问,下首诗是男子答。

问者问后不待回答,又自我介绍,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答者的解释包含着歉意。

进一层想想,问答间又微露出彼此的欢悦之情。

诗人通过人物对话,就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

再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古代有妇女拜月、倾听心曲的古老风俗。

诗中的这位少女,见月下阶便拜,急切地要将藏在内心深处的话对月诉说。

但只能让月听到,所以便“细语”了。

“细语人不闻”五个字,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有着一颗激动的不安的心的少女的形象。

(3)以个体形象来反映群体形象。

诗歌的形象有个体和群体之分。

优秀的诗歌,能透过独具特点的个性,显示出蕴含在内中的共性。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歌极写人世的沧桑巨变,对豪门权贵进行辛辣讽刺(这是一般)。

但它描绘的,却只是南京城中乌衣巷的一段景色,而且只着力地刻画了燕子这一细节(这是个别),巧妙地用燕子不识盛衰、不辨贵贱,仍在已经换了主人的堂前筑巢,抒发了作者独具个性的感受(以个别来反映一般)。

(4)多侧面描写形象。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高考语文诗歌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诗歌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指导
课外延伸 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1.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2.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悲士)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3.矢志报国、慷慨愤世(英雄、征人) 如陆游的《示儿》 4.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羁人、游子、思妇) 如李白的《赠汪伦》 5.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征人)如王昌龄的《出塞》 6.爱恨情长(思妇)如柳永的《雨霖铃》 修饰的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杀敌为国、建功立业、 热爱山川、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超凡脱俗、愤世嫉俗、消沉颓废、深居宫中、 孤独寂寞(宫女)、活泼可爱、勤劳勇敢(少女)、潇洒、闲适、追求自由生活、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整理归纳
•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说特点:人物特点、性格+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 格式:全诗刻画了一个…… 的……形象。 第二步:析例句: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融入表达技巧 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常用描写手法:白描、
课堂演练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 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 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 义或情感)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诗歌鉴赏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1.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可以是人衬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可以是物衬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可以是物衬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虚实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
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如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 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 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烘托举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 是我们所说的烘托。(那颜色在外围勾勒)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一、诗歌表现手法传统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诗歌的表现手法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其中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歌鉴赏考察的三个角度

诗歌鉴赏考察的三个角度

例3: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 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 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 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 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 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 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核按钮》P51、P52
古代诗歌鉴赏 之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考察的三个角度:
一、鉴赏作品的形象 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三、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景物 形象
景象
物象
诗歌的形象
人物 形象
抒情主人公
作为描写客 体的对象
知识储备 1、人物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 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 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1.观点:形象的总体特征
2.摘句: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
有关诗句 3.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及 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4.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形象的 作用或效果。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识积累· 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

从近年的考查题型看,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四大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下面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做一个梳理,以便考生有系统直观的了解。

一、表达方式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其中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1.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

具体有:(1)动静结合,即景物、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特殊的情趣,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2)虚实结合,指用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3)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4)細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托物言志,也叫借物抒怀,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诗歌艺术手法

诗歌艺术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或称为表现手法)包括三大类: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

一、常用修辞修辞手法:比喻、通感、夸张、对比、双关、比兴、拟人、借代、对偶、用典等。

(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二)、拟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三)、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四)、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2011-02-23 11:33:43)转载▼标签:杂谈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有:(1)铺陈手法。

多见于叙事诗中。

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2)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上首诗是女方问,下首诗是男子答。

问者问后不待回答,又自我介绍,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答者的解释包含着歉意。

进一层想想,问答间又微露出彼此的欢悦之情。

诗人通过人物对话,就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

再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古代有妇女拜月、倾听心曲的古老风俗。

诗中的这位少女,见月下阶便拜,急切地要将藏在内心深处的话对月诉说。

但只能让月听到,所以便“细语”了。

“细语人不闻”五个字,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有着一颗激动的不安的心的少女的形象。

(3)以个体形象来反映群体形象。

诗歌的形象有个体和群体之分。

优秀的诗歌,能透过独具特点的个性,显示出蕴含在内中的共性。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歌极写人世的沧桑巨变,对豪门权贵进行辛辣讽刺(这是一般)。

但它描绘的,却只是南京城中乌衣巷的一段景色,而且只着力地刻画了燕子这一细节(这是个别),巧妙地用燕子不识盛衰、不辨贵贱,仍在已经换了主人的堂前筑巢,抒发了作者独具个性的感受(以个别来反映一般)。

(4)多侧面描写形象。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诗歌创作中的形象塑造技巧

诗歌创作中的形象塑造技巧

诗歌创作中的形象塑造技巧形象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恰当的形象表达手法,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思想、情感和意象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内涵。

下面将探讨几种常用的形象塑造技巧。

首先是比喻。

“春水绿如蓝”、“金针入骨”等比喻手法在诗歌中频繁出现。

比喻通过将无关的事物进行巧妙的联系,以达到形象饱满、意境深远的效果。

比喻可以使诗歌中的抽象概念得到具体化,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是拟人。

“秋风宛如一位绿衣少女,轻盈地飞舞在田野上”这样的诗句,使读者不仅通过观察绿叶、听到风声,而更能感受到秋风端庄淳朴的气质。

拟人使诗歌中的事物拥有了生命,使诗歌更富有情感和思想的内涵,读者也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再次是对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通过对比的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清幽与深境之间的强烈对照,带来一种意境的升华。

对比也可以帮助诗人传达情感和思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此外,还有象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作为代表爱情的象征,通过红豆开花的形象,表达了爱情的萌发和充满希望的力量。

象征在诗歌中常常用来传达深层的思想和情感,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最后是意象。

“太阳升起时的霞光,照亮了整个大地”,这种意象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旭日东升时的辉煌景象。

意象通过具象化、形象化的手法,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以上几种形象塑造技巧,诗人可以将虚幻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表达形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当然,形象塑造并非简单的堆砌形象,而是要求诗人具备艺术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艺术家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入的思考,才能创造出真实而独特的形象。

诗人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平凡之中的奇妙,从而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形象,给读者以视觉上的冲击。

此外,诗人还要注重语言的选择和运用。

恰当的词汇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诗歌之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修改版,,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诗歌之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修改版,,

二 直抒情感
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 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 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 满皇都。”前两句通过春雨、春草(草 芽)来表现初春景象(诗中要表现的形 象),是描写;后两句说此时的春色 “最好”,胜过“烟柳满皇都”的暮 春时节,就是作者直接赞美,表现了 诗人不屑流俗,欲得风气之先的情思。刻画或直抒情感 二 细节描写(肖像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等直描) 三 比兴手法及修辞(借物起兴
四 烘托渲染(环境渲染)
五 对比衬托(人物对比)
赌书泼茶
• 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李清照 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 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 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 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 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 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此故 事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常用来形容 夫妻之间之间琴瑟和鸣、相敬如宾。
五 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 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 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 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 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 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六 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 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 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 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 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 其德”。
三 细节描写

小儿垂钓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 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 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 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 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 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 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 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 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比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 可编辑可修改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
(2011-02-23 11:33:43)
转载
标签:
杂谈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有:
(1)铺陈手法。

多见于叙事诗中。

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2)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上首诗是女方问,下首诗是男子答。

问者问后不待回答,又自我介绍,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答者的解释包含着歉意。

进一层想想,问答间又微露出彼此的欢悦之情。

诗人通过人物对话,就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

再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古代有妇女拜月、倾听心曲的古老风俗。

诗中的这位少女,见月下阶便拜,急切地要将藏在内心深处的话对月诉说。

但只能让月听到,所以便“细语”了。

“细语人不闻”五个字,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有着一颗激动的不安的心的少女的形象。

(3)以个体形象来反映群体形象。

诗歌的形象有个体和群体之分。

优秀的诗歌,能透过独具特点的个性,显示出蕴含在内中的共性。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歌极写人世的沧桑巨变,对豪门权贵进行辛辣讽刺(这是一般)。

但它描绘的,却只是南京城中乌衣巷的一段景色,而且只着力地刻画了燕子这一细节(这是个别),巧妙地用燕子不识盛衰、不辨贵贱,仍在已经换了主人的堂前筑巢,抒发了作者独具个性的感受(以个别来反映一般)。

(4)多侧面描写形象。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中多侧面描写天门山:有高有低,错落有致;青山、碧水、蓝天、红日,还有耀眼的白帆,这几个景色,交相辉映,而且水是流动的,山却巍然不动,静的山屹立在动的波涛中,更加显示了天门山形象的雄伟气势。

(5)借多种感觉综合描写形象。

如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诗的第二句,写渔翁清早从清清的湘江汲起水来又点
燃起江边的竹子,其中就包孕了手漾在绿水中的触觉、视觉意象和人处在烟火中的嗅觉、视觉形象。

诗的第四句,棹歌一声,青山顿时呈现出原貌,上半句是听觉感受,下半句则是视觉感受。

眼前的景色,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好像这山水之美恰是刚才那“欸乃一声”从仙境中召唤降落到人间来的。

多种感觉综合描写的形象,把人们带到一种飘逸超然的带点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之中。

(6)交代背景,刻画形象。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描写人物形象之前,先写了赤壁的奇伟壮丽:“乱石穿空”,是仰视所见山峰的奇峭高峻;“惊涛拍岸”,是俯视所见水势的激扬奔涌;“卷起千堆雪”,是目光平视、放眼远望所见波涛澎湃、浪花翻卷的景象。

最后概括于“江上如画”四字中,正是在这样的雄奇壮美的氛围色调下,英雄人物出场了。

这里的背景描写,显然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