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知识梳理】高考语文总复习8-1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内涵和意境特点表解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内涵和意境特点表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e73d3048d7c1c708a145dc.png)
知识清单,归纳整合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内涵和意境特点表解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诗中“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内涵。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a097ef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a.png)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篇1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类:一、怀才不遇、豪放洒脱的形象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抒发了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旷世情怀。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二、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这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四、爱民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五、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六、奋发进取的形象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篇2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完整版)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
![(完整版)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https://img.taocdn.com/s3/m/92713be45901020206409c7d.png)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1、豪放潇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
2、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炊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儿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盂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捕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读了乐而忘返。
5、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6、矢志报国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山他们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陆游的《示儿》《^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同以寄之》等。
7、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仃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贝懐现了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感情。
9、天真顽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
10、寂寞惆怅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7f7a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9.png)
湖边的三山。②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
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 问题: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
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诗人:陆游诉衷情
陆游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阵解星芒尽②,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释:①即中渭桥,在唐长安西北渭水上;②战斗结束;③霍去病,曾是嫖姚校尉
疆场将士: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②,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释:①即中渭桥,在唐长安西北渭水上;②战斗结束;③霍去病,曾是嫖姚校尉
答题步骤: 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步骤1: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形象。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驰骋疆场,如今却被弃置不用,年华逝去、报国无门)
的(爱国英雄)形象。
步骤2:词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用“身老
沧州”与“心在天山”表达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卖剑偿还,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
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象特点。
③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
疆场将士: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ea0fa3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b.png)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就像杜甫,他简直就是忧国忧民的典型代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看,他自己住的茅屋都被秋风给刮破了,却心心念念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有安稳的生活。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国家的动荡、百姓的疾苦,诗里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他们这些爱国志士,就像黑暗中的烛光,虽然微弱,却始终燃烧着,想要照亮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
很多诗人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愤懑。
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站在幽州台上,他觉得自己往前看没有能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希望,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他们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剑,明明锋利无比,却只能在鞘中暗自生锈。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言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回归田园,过着一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这些隐士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山水田园间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就像一朵朵自由自在的白云,飘在青山绿水之上,不受拘束。
他们耕种、饮酒、赏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诗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羁旅思乡的游子形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句诗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背井离乡去谋求生计或者求取功名。
在旅途中,看到异乡的月亮、山川,就越发思念故乡的亲人和熟悉的风景。
他们就像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找不到停靠的港湾,心中满是对家的眷恋,这种思乡之情就像酒一样,越陈越浓。
五、送别友人的多情者形象。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
这些多情的送别者,在友人即将远行的时候,心中满是不舍。
他们会摆酒设宴,为友人践行,在诗里表达对友人的祝福、牵挂和担忧。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470b435a8956bec0875e304.png)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
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
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
“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和体味将军临险时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结尾写箭入石中,表现出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美人的形象: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屈原的《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3.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旅居长安时所作。
在古代,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节日。
但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
4.宫女的形象: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
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5.思妇的形象: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
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的游子。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高考语文总复习8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总复习8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f92b456a32d7375a5178016.png)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复习课件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ea4e73cc1755270722088e.png)
(2)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解题 思路:
通过人物(肖像、神态、语言、动 作、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情节,把握人物的身份、性 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 的态度。
(3)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试题特点
a、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请简要分 析) ②这首诗歌中的“xx”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b、分析步骤:
首先快速阅读整首诗,确定所要概括形象的身份。 其次通过对诗的内容的分析,描述形象特征。 最后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例: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 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1、首先确定人物身份:“将军”
2、其次分析得出人物特征是:意气风发,英姿 飒爽,骁勇善战
3、塑造形象的意义: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 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壮志豪情。
小结: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 、快速确定人物身份。 2 、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归纳形象寄托的作者的情感、理想、 追求、品性等
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一、古代诗歌的形象
分类:①人物形象 ②事物形象 ③景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
(1)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①自身形象
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 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 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 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高考第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 的形象
![高考第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 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609762c87c24028915fc3a6.png)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 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友人李远是一位淡泊功名,志趣高雅,才高 于世,文名远播的雅士形象。②“一竿钓”“半局
棋”以生活细节刻画了友人性情散淡、闲适悠然的优
雅生活情趣。③“平子赋”“谢公诗”以张衡、谢灵
运比况,盛赞友人的文才显世,文名远播天下。亦包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景物形象类型
1.“青山”意象。
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 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因而备受文人喜欢。 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 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 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
的酒器。
【诗意助读】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 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 怅的影像,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 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 树间徘徊。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 以分析。(4分) 【思维导图】
分。)
【例2】(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诗意助读】风卷起柴门后却又将它吹开,狭窄的小 路刚刚修成,竹轩周围的竹子也是新栽不久。竹梢细 细的影子映入茶碗,竹叶声轻轻传来,随着篆香袅袅 浮起。暑天倦懒地卧在床上,看那星星穿竹而过。冬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https://img.taocdn.com/s3/m/763d4a6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4.png)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他们心怀天下,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充满担忧。
就像杜甫,他的诗简直就是一部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自己住着破茅屋,还想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啊!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看到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于是把这些都写进了诗里。
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让人们看到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
他们总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要有家国情怀。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形象。
古代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郁闷。
比如说李白,他可是个超级大才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有自信,多有才华。
可是呢,他在官场却总是碰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就像是他的人生写照,想要有所作为,却总是被各种困难阻挡。
这些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诗里充满了对自己才华不被认可的愤懑。
他们就像一颗颗明珠,本应在朝堂之上闪耀,却被埋没在尘世之中,只能在诗里自我安慰,自我表达,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正赏识自己的人。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类形象的典型代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惬意。
这些隐士们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透了世间的功名利禄,于是选择回归田园,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
他们与大自然为伴,种地、赏花、喝酒,在田园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把田园风光描写得如诗如画。
他们就像是逃离了喧嚣尘世的仙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着宁静与自由,也让我们这些现代人看了都羡慕不已,想要去体验一下那种远离尘嚣的生活呢。
四、征战沙场的将士形象。
古代战争频繁,所以征战沙场的将士形象也常常出现在诗歌里。
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就是英勇的将士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103a1b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3.png)
征夫将士
▪ 矢志报国、转战沙场、建功立业、杀敌立功 ▪ 厌恶战争、反对征战、思乡思亲、孤独寂寞
游子
▪ 孤独寂寞、思乡思亲思归、羁旅愁思、漂 泊无依、漂泊多年、离愁别恨
思妇
▪ 离愁别恨(杨柳)、思念牵挂(寒衣、捣 衣、月亮)、孤独寂寞、难以入眠
寒士、儒士
▪ 怀才不遇、无可奈何、心忧天下、忧国忧 民、壮志难酬
少女
▪ 天真烂漫、热情大胆、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羞涩
人物形象
▪ 此诗刻画了一个(具体特征、避世脱俗的 隐士形象。
▪ 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 ▪ 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 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 游子、思妇、征夫、隐士、寒士……
隐士
▪ 自隐:厌恶官场、孤傲清高、高洁、傲岸 不羁、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悠闲自得、 旷达闲适、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超凡脱 俗、超然物外、优哉游哉
▪ 被迫隐居:内心抑郁不平、无可奈何、落 寞失意、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英雄无用 武之地、想要有所作为,年华易逝,一事 无成。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诗形象之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诗形象之人物形象、事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1c18a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1.png)
思念故乡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解题策略(一)鉴赏人物形象的抓手1.抓正面描写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理想、人生态度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2.抓侧面描写注意他人、他物,比如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烘托作用,或从次要人物的角度,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3.看标题、注释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
如《最爱东山晴后雪》,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摩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
如《劳停驿》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时所作。
劳停驿,驿站名。
据此可以揣摩出,诗中塑造的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人物形象。
4.抓作者和时代特征熟悉的作者,可借助生平境遇、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不熟悉的作者,可依据其生活的大环境判断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应先分点说明,再概括;或先概括,再分点说明。
第三步:概括形象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此步骤有时也可省略典例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筿(xiǎo):细竹。
②裛(yì):同“浥”,沾湿。
③故人:指严武。
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审题要点】此题明确指出答题指向: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题范围:全诗。
【答题步骤】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恒饥”“填沟壑”“自笑”等词表明“狂夫”是一个虽家境贫寒而乐观狂放的形象。
结合诗句分析:①抓侧面描写,诗的前四句描写草堂的环境,属于侧面描写,借环境烘托人物形象,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优美宜人的草堂及浣花溪的环境,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323e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e.png)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使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 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骆宾 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 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狂夫①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曾靠朋友接济,分赠禄米。②篠(xiǎo):细小的竹子。③裛 (yì):同“浥”,沾湿。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
写夜宿海边渔家。
C.“从侧面来写‘思家’……直接抒发了……”赏析错误,“想得家中夜深坐,
• 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 比较事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事物特征、刻画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
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形象的特点,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
情感。 • ②求同析异,分析形象特点、刻画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 答题模式 • 这两个形象的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在于,A形象……;B形象……。 • 刻画这两个形象的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在于,刻画A形象用了……手法,刻画B形象用了……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10a1f6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3.png)
对照,周瑜的云淡风轻和敌军的天翻地覆
周瑜
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出周瑜的从容淡定和
功劳赫赫。
赤 江 波涛汹涌,滚滚东流 壁 山 乱 险怪; 穿 高峻 胜 浪 惊 声势浩大;拍 澎湃有声 景
卷 翻江倒海;雪 绘形绘色
宏伟开阔 雄奇壮丽
➢赤壁胜景 烘托 三国豪杰(周瑜)的雄伟 不凡
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小乔初嫁”---衬托,以美人衬英雄, 突显周瑜的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羽扇纶巾”---肖像描写,手握羽扇, 头戴纶巾,从容闲雅,展现了其儒将风 范。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神态描写)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 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细节等以及侧 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情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 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 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环境:在城郭,野径入桑麻,种菊花 烘托:隐士高雅
特点:幽僻,有乐趣
的风韵、品位
邻人回答:山中去, 归来每日斜
侧面描写
不以尘事为念, 潇洒疏放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 人逸士。(形象特点)“美人”难寻千---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人物 形象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第三组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
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第四组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第五组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莲。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第六组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
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的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如唐代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5)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其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第七组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