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梳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1. 诗歌是以形象说话的,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哪三种?2.高考诗歌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同一性的一面。

3. 读课本中常见的诗歌人物形象类举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意义,主要体现为表现诗歌的主题、抒发诗人的情感、陪衬其他人物等方面;寄寓的情感,指诗人在人物形象里,融入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愿望等。

人物形象意义或寄寓情感的分析,需要把握诗歌整体,知晓创作背景、目的等。

形象类型1.诗中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塞下曲》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

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

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

“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和体味将军临险时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结尾写箭入石中,表现出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美人的形象: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使用比喻手法,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屈原的《离骚》中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3)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旅居长安时所作。

在古代,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节日。

但诗人旅居在外,孑然一身,思乡怀亲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名作。

(4)宫女的形象: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

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
横眉冷对千夫指:横眉冷对千夫指是古代先秦至汉代诗歌中比较流行的一个象征女主人公的景象。

前后三句是四言表达的黄金句式,意思是:双眸温和怒视着前方壮士们,犹如古将军张良所说:千对千对折指头。

这句话泛指以犀利眼神表示警告或斥责,象征着女主持专横势力,不畏强大权势。

这种形象在《西游记》里面有体现。

青衫湿杏花雨:青衫湿杏花雨是汉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人物形象的景象。

比喻女性婉转清秀,尤其是少女娇俏的状态,总能让人想到春日雨后杏花盛开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种人物形象被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大量使用,特别是描绘嫦娥的状态,让人们联想到了一个脆弱可爱却又坚强的女性形象。

三分红颜偏更妩:三分红颜偏更妩这个象征女性绝色美颜的比喻,出自于元代流行诗歌。

它比喻女性面容清丽洁净,眉眼温柔似玉,轻而易举能驱异性,让人难以抗拒的绝美之色,恍如九天动物中的青鸾之美。

与青衫湿杏花雨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一起,这种人物形象在曲艺诗歌中也极具代表性。

折枝低唱慢婆娑:折枝低唱慢婆娑又称折枝吟,原为古代宫廷彩排中妃嫔所常用的舞蹈和歌曲。

最初为诸如玉章府、雍正宫之类的宫中人物表演。

它指女子在新郎新娘床前舞蹈并折枝歌唱,意欲表达新婚之喜,由此派生出许多伴舞,可谓宫廷舞蹈之一大始祖。

这种形象也被《西游记》描绘过,作者用它来描绘唐僧献给观音布施的场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热点1 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关键点。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步骤】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选择的,一般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

这些景物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感情。

如:热点2 景物形象【特别提醒】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以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内涵和意境特点表解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内涵和意境特点表解

知识清单,归纳整合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内涵和意境特点表解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诗中“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内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13诗歌的形象考点——人物形象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13诗歌的形象考点——人物形象鉴赏
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典例九: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形象:建功立业的形象。
答题方法
1、鉴赏依据——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 2、鉴赏依据——抓环境(时间、时令、气候、地点、周围 景物)关键字词 3、鉴赏依据——塑造出的人物的所见、所感、所想 4、鉴赏依据——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型展示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典例二: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形象:怀才不遇的诗人。
典例三: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专题13 诗歌的形象考点—— 人物形象鉴赏
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
形象 :飘 泊天 涯, 老弱 多病 ,孤 独无 依的 诗人
典例一: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形象: 思念游 子的怨 妇或者 思念闺 妇的游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就像杜甫,他简直就是忧国忧民的典型代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看,他自己住的茅屋都被秋风给刮破了,却心心念念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有安稳的生活。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国家的动荡、百姓的疾苦,诗里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他们这些爱国志士,就像黑暗中的烛光,虽然微弱,却始终燃烧着,想要照亮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

很多诗人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愤懑。

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站在幽州台上,他觉得自己往前看没有能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希望,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他们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剑,明明锋利无比,却只能在鞘中暗自生锈。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言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回归田园,过着一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这些隐士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山水田园间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就像一朵朵自由自在的白云,飘在青山绿水之上,不受拘束。

他们耕种、饮酒、赏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诗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羁旅思乡的游子形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句诗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背井离乡去谋求生计或者求取功名。

在旅途中,看到异乡的月亮、山川,就越发思念故乡的亲人和熟悉的风景。

他们就像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找不到停靠的港湾,心中满是对家的眷恋,这种思乡之情就像酒一样,越陈越浓。

五、送别友人的多情者形象。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

这些多情的送别者,在友人即将远行的时候,心中满是不舍。

他们会摆酒设宴,为友人践行,在诗里表达对友人的祝福、牵挂和担忧。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八种人物形象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

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

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

“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和体味将军临险时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结尾写箭入石中,表现出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美人的形象: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屈原的《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3.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旅居长安时所作。

在古代,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节日。

但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

4.宫女的形象: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

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5.思妇的形象: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

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的游子。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高考语文总复习8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总复习8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1、豪放潇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

2、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炊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儿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盂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捕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读了乐而忘返。

5、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6、矢志报国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山他们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同以寄之》等。

7、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8、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仃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感情.9、天真顽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10、寂寞惆怅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者形象: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苏轼5.矢志报国,愤世嫉俗:屈原、陆游6.保卫边塞,热爱和平:王昌龄7.别离之情,思念故乡: 张若虚8.爱恨情长:秦观古诗常见的物体形象:1.送别:柳:惜别,故乡,愁绪长亭:惜别,离愁别绪酒:排忧解愁,祝福2.思乡:月:团圆,分离,离愁别绪,传情鸿雁:思乡,思家,羁旅伤感代指书信捣衣:游子思乡3.爱情类:红豆:相思,莲子:情深似海4.战争:楼兰,玉门关,柳营,羌笛,长城,投笔从戎,请缨5.其他,浮云,梅子,骏马,丁香,杨花,乌鸦6.五柳:隐者,五柳先生陶渊明7.东离:隐居8.渔樵:归隐二.表达技巧1.表达手法:比兴,赋(工笔细描),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借古讽今,解雇抒怀),意象,言理,2.修辞手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2)比拟(拟人,拟物)3)借代(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4)夸大,缩小5)对偶6)排比7)设问8)反问9)反复10)双关11)互文12)叠词13)用典3.表达方式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暗示抒情,托物言志)3.正面渲染和侧面烘托4.衬托(正衬和反衬)5.虚实结合6.动静结合7.正面与侧面结合8.三面结合9.细节描写10.白描,工笔细描4.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2.开头悬念3.伏笔和照应4.对比5.结尾表志6.欲扬先抑7.以小见大8.重章叠句三.古诗词常见情感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2.反映离乱3.同情人民的疾苦4.担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5.穷兵黩du武2.建功报国1.立业2.保家卫国3.山河沦丧4.壮志难酬5.抒发理想3.思想怀人1.羁旅愁死2.思乡年幼3.边关思乡4.闺妇思绪4.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2.和情深意切的勉励5.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和田园的悠闲2.惜盛今衰3.借古讽今4.青春流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6.告慰平生四.观点态度1.同情2.褒扬3.贬斥4.厌恶5.冷漠五.语言风格平淡自然,委婉含蓄,简洁洗练,华丽工整,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乐观旷达常见答题策略: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意境?2.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有何作用?一.1.描绘图景画面2.氛围特点3.思想感情二.1.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和仰望、远眺和近睹2.描写景色的角度:声形色兼具使得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3.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和环境3.衬托任务的气节和品质、性格4.奠定感情基调5.为下文做铺垫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他们心怀天下,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充满担忧。

就像杜甫,他的诗简直就是一部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自己住着破茅屋,还想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啊!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看到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于是把这些都写进了诗里。

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让人们看到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

他们总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要有家国情怀。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形象。

古代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郁闷。

比如说李白,他可是个超级大才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有自信,多有才华。

可是呢,他在官场却总是碰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就像是他的人生写照,想要有所作为,却总是被各种困难阻挡。

这些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诗里充满了对自己才华不被认可的愤懑。

他们就像一颗颗明珠,本应在朝堂之上闪耀,却被埋没在尘世之中,只能在诗里自我安慰,自我表达,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正赏识自己的人。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类形象的典型代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惬意。

这些隐士们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透了世间的功名利禄,于是选择回归田园,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

他们与大自然为伴,种地、赏花、喝酒,在田园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把田园风光描写得如诗如画。

他们就像是逃离了喧嚣尘世的仙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着宁静与自由,也让我们这些现代人看了都羡慕不已,想要去体验一下那种远离尘嚣的生活呢。

四、征战沙场的将士形象。

古代战争频繁,所以征战沙场的将士形象也常常出现在诗歌里。

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就是英勇的将士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
例题展示一: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 泊的愁苦和无奈。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
3、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宦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
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
放自负的性格。
4、忧国忧民、矢志报国的形象。

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 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 前花。摇曳碧云斜。
例题展示二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列举景物: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 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 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请问:如上答案中,哪些是得分点?
【题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4 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 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
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18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 象。诗人运用了动作描写来正面表现人物形象:“背 手”而“抽”的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 角弓”,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 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的情景,侧面表现 出何相公射箭技艺的高超。
[例2](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都把那几万多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对比烘托法。
【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 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步骤一)上片通过 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 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 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 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步骤二)通过鲜明 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步骤三)
【注】①魏博:古地名。
题目: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
解析:“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 作,“翻身控角弓”展现了猎手臂力强劲的特点。最 后两句写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 。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概括出人 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 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3、塑造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
侧面描写:用他人写、用景写、用物写。
其他:细节刻画、烘托渲染、衬托等
【方法点拨·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郑鄂,是一个恬淡闲适、悠然自乐的隐者形象。 其一,诗中的“谷口”、“涧花”、“暮雨”、“潭树”、
“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表明郑所住 环境偏僻幽静而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气,侧面表现了住者 内心的闲适恬淡。其二,诗中着“稀人迹”、“空斋不见君” 等,以示郑是一个不与人一般人交往的隐士。 塑造者一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优雅恬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以物象写自我形象】
的思想感情。 【以他人形象写自我形象】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 沧州。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
景物 形象
人物 形象
景象
物象
抒情主人公 作为描写客 体的对象
知识储备
1、人物形象类型
(1)自我形象。都有自我形象,未必有他人形象。
(2)他人形象。
2、常见艺术形象举隅: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 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 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历经磨难、坚持追 求,寂寞愁苦、身世飘零。

高考古诗鉴赏形象

高考古诗鉴赏形象

高考古诗鉴赏形象
高考古诗鉴赏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
(1)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2)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3)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4)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5)登高者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情感。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诗歌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这些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的情感和志趣。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从景物本身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解景物的形、声、色,注意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掌握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

同时,也要从常见含意入手分析,了解常见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3.事物形象:在诗歌中,有些事物被诗人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诗歌中的意象。

这些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理想、追求等。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意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在高考古诗鉴赏中,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意境。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人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古代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答:主要有以下一些形象。

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思乡之人。

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突出宫人之“怨”。

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

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之人,二是为征战而远征之人。

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常用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①勇敢、有勇有谋、机灵、聪明能干、心灵手巧、诚实守信、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老实、忠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讲信用、重感情、宽容待人、幼稚、天真活泼、心地善良、诙谐幽默、乐观、豪迈奔放、有尊严、自信、不羁、无私奉献、沉着果断、严谨认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执着、坚持不懈、仁慈等。

②狡猾、贪婪、心狠手辣、心粗胆大、有勇无谋、胆大包天、骄傲自大、胆小如鼠、自卑、犹豫不决、马马虎虎、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不忠不义、小心眼等。

【典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举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第三组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

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第四组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第五组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莲。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第六组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

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的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如唐代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5)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其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第七组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