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高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启动宁波市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示
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启动宁波市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
试验区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职业与职工教育
【发文字号】甬教高[2014]361号
【发布部门】宁波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14.12.11
【实施日期】2014.12.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启动宁波市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
通知
(甬教高〔2014〕361号)
各在甬高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3〕106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宁波市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14〕216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宁波市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我市和全国高校改革提供制度和经验,经研究,决定启动协同创新试验区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实践探索,示范引领。
启动协同创新试验区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旨在先试先行,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以示范项目建设带动整体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改革发展,全面推动我市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大力提升我市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2.固化经验,形成制度。
协同创新试验区示范项。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校企深度合作探索
新校园XinXiaoYuan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林乐静(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景观生态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502)院校建设摘要:协同创新是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在现有协同创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高职校企协同创新途径。
关键词:协同创新;校企合作;探索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校企深度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其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协同性,强调的是合作各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更强调相互之间打破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以及组织之间的各种壁垒,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共享,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二是创新性,由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比较难在创新上有很大的突破,但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协调作用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则会产生聚合效应,加速创新的进程;三是互补性,高职校企协调创新可以有效实现参与各方的资源互补优势,解决高职校企深度合作面临的困境,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
一、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在现有协同创新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1.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学校的教科研评价指标和考核制度都是量化的,相对来说都是机械的,功利性比较强,这导致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不愿意直接参与企业的横向课题,致使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不强。
对于企业来说,只要行情还不错,就对需要大投入、高风险且不能马上见回报的新技术研发的兴趣不大。
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那些已经看得到成果的项目进行后期合作,这使高校的技术转化合作成本明显加大,使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受阻,不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创新。
2.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校企协同创新缺乏可持续性参与协调创新的高职院校与企业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他们有着不同的目标,他们的科技力量各成体系,价值利益和科研协调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也不同。
而且学校和企业人员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宁波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探讨
宁波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探讨作者:傅琼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8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宁波坚持产教协同、校企合作,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教育资源集聚化、校企合作项目化、教育经济一体化、交流合作国际化,基本形成了结构完整、体制多样、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体系。
2013年,宁波获批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
2019年,宁波成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建设城市。
目前,宁波共有高职高专院校7所,其中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1所、省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2所、省重点(优质)建设高职院校3所,有5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被列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全市高职院校共设置专业195个,在校学生达6.9万人。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通过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来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内涵建设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宁波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特色宁波市高职院校在“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办学特色化、建设县域化、评价个性化等策略,逐步走出了一条既彰显其优势又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错位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办学特色化——依托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特色院校和特色专业。
从产业特点来看,宁波具有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较长、市场占有率高、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目前,宁波工业主要有三大产业群:一是以石化、钢铁、能源、造船为主的临港工业;二是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纺织、服装、文教用品、汽配、家电、塑料、模具等传统优势产业。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摘要:
;第二步,按照,详细具体地写一篇文章。
第三步,返回格式为“
正文: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概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采取的一种办学模式。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资源引入校园,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环境,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及实践
1.技术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开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技术性合作,如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师技能工作室等。
2.工学结合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养。
4.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共同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与挑战
优势:
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2.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3.整合校企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挑战:
1.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合作效果有限。
2.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衔接不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四、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合作内容,实现校企共赢。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宁波高职产学合作绩效的实践与研究
( 7
B sns eh ooy Isi t,N no 1 0 2 hn ) uies Tc n l ntue id o 3 5 1 ,C ia g t
Ab ta t Th p p r sat ih t e c iv me t rm n ep ie nv ri c o eain i rfsin l olg s sr c : e a e tr w t a he e ns fo e trrs -u iest o p rt n p oeso a c l e s h y o e
Ke r s p o e so a ol g s n e r e u i e st o p r t n r c i e o n e e r h o e a l e e n s y wo d : r f s i n l c l e ;e t r i - n v r i c o e a o ;p a t f a d r s a c n t cl V me t e p s y i c h i
Co pe a i n n n bo Hi h r Vo ato a Col g s o r to i Ni g g e c i n l l e e
L h n xa g W ANG n - h CHE Ho g l g CHEN I Z e - in Ho g z u N n -i n Bo
的特 点 , 对培 养高技 能人 才起 着重要 的作用 。 因此 , 高职 院 校与企 业 之间 的合作应 该 是互利 互 惠 , 是双 赢的 事情 。然
而 , 现 实情 况来 看 , 从 目前 全 国高 职 产学 合作 的效 率 和有 效性 亟 待提 高 , 学合 作 的绩 效 不 显著 , 产 特别 是 企 业对 参
a d p tn o w r ors o dn o ne - a u e. B o cu in. te a to h l a e c iV me i ae n ut g fr ad c re p n ig c u tr mes rs y c n lso i h u  ̄ od t tt a he e m s b s d h h h o h n w n srtg n te wi- i tae y, whc sn to l h nt la prto u lo te f a e ut ih i o n y te ii a s i i n b tas n lrs l i a h i .
引企入校深度融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引企入校,深度融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宁波大红鹰学院机电学院与山藤公司校企合作案例一、合作背景宁波大红鹰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是一个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学院,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机电工程中心是机电学院的实践教学部门,于2005年10月正式成立,所辖面积50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近600万元。
学院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锐意改革,不断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2011年正在为落实专业认识教育、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积极寻找合作企业。
宁波山藤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是一家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主要生产直交轴系列减速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及其配套电机,固定资产500余万元。
山藤公司处于成长期,希望能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教育、人才、信息和科研资源,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全面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校企双方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于2011年12月在校内共同组建了山藤机电工程生产性实习基地,基地拥有合作共建的研发中心、机械加工生产中心、装配流水线和检测中心。
二、合作内容及方式1. 校企双方共建研发中心、机械加工生产中心、检测中心及生产装配流水线。
(1)由山藤公司技术人员和机电学院教师组成研发团队。
(2)将机电工程中心部分加工设备与山藤公司投入的数控车、数控铣等设备进行组合,建立机械加工生产中心。
(3)由山藤公司投入齿轮检测设备、电机型式试验装置、测功仪等仪器设备,机电学院将金相实验室设备,以及三坐标测量实验室的设备合并在一起,校企共同组建具有电机检测、齿轮检测、材料检测、精密测量等功能的检测中心。
(4)山藤公司在机电工程中心建电机、减速器两条生产装配流水线。
2. 山藤机电工程生产性实习基地面向全校免费开放,接纳师生的实验、见习(实习)和培训,山藤公司根据需要派相应的技术人员作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完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及其他相关实践活动。
高职教育四维产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维产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必须以“校企双赢”为宗旨,通过校企共享师资队伍、稳定的校企合作项目和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等,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产学合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建构过程。
高职院校必须从学校全局出发,从具体专业的具体情况着手,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全面的、立体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产学合作模式。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几年的探索,在遵循一条宗旨、实现两项功能、稳定三个支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维产学合作模式的构想,并在此模式上积极推进学院产学合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遵循“校企双赢”宗旨,使校企双方共同成为积极的合作主体“校企双赢”是开展产学合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实现校企长期的双赢,产学合作才能够深入、长期地开展下去。
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结合得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专业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针对企业的需求,得到企业的认可;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相一致;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校企双赢”,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能够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资源的最大化。
对企业而言,同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能够“赢”在何处,是学校在探索产学合作之路时必须进行换位思考的问题。
我们所面对的企业,既有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跨国企业,也有小型乡镇企业、私企和个体。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之路,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找自身可以提供的企业所需要的服务,使企业需求能够以比较低的代价得到满足,确保企业之赢,才能使企业与学校共同成为两个积极的产学合作主体。
二、产学合作必须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项功能高职院校作为教学型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实现其人才培养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首先,产学合作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成为有效的办学模式,对具体的课程而言,它可以成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模式研究概述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合作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增强他们就业能力,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职教育中常见的产学合作模式及其效果。
1. 实习制度实习制度是一种常见的产学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能帮助他们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此外,实习制度还促进了校企双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 项目合作高职教育中常见的另一种产学合作模式是项目合作。
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各类项目,例如科研项目、技术开发等。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行业技术和实践问题,并与专业人士共同解决。
3. 职业导师制度职业导师制度是一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职业规划支持的产学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或人才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规划职业道路,并提供实际工作中的建议与经验分享。
4. 课程设计产学合作模式还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得以体现。
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内容和教材的制订,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实用、更贴近实际的培养。
5. 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是一种将高校科研能力与企业创新需求相结合的产学合作模式。
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双方的研发水平,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6. 教师岗位交流高职教育中推行教师岗位交流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学合作模式。
这种方式旨在增强教师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7. 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将产、学、研三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结论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具备应对实际工作需求的能力。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基金项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项目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 现代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g2022019);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及路径研究 (jg20210067)㊂作者简介:王晓明,男,汉族,浙江余姚人,博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任㊁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力学和现代产业学院研究㊂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王晓明㊀张定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摘㊀要:现代产业学院作为目前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式,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㊁社会服务㊁创新创业等方面有着传统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㊂首先阐述现代产业学院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㊂然后从不同方面提出产业学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㊂最后,分析和总结高职院校寻求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育人的最佳途径㊂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0.0381㊀现代产业学院的含义和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改的深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心从专业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产教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就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深层次校企合作模式的组织就孕育而生㊂2020年7月,在教育部㊁工信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指出: 为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㊁复合型㊁创新型人才,决定在特色鲜明㊁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㊁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㊂ 这里就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什么是现代产业学院㊂随后,各省开始拟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00多个㊂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厅㊁工信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50个现代产业学院名单㊂由此,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和建设引来了高潮㊂1.1㊀现代产业学院的含义早期的产业学院仅指 高等职业学校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上 现代 二字以后,其涵义业发生了变化㊂ 现代产业学院 是指以政府相关政策为驱动,针对产业最新的研究和发展,由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设置,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信息㊁人才㊁技术㊁物质等多项资源上进行充分地共建共享,在功能上实现教学㊁科研㊁社会培训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学实体组织㊂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新模式, 现代 两字不仅仅包含了时间上的新颖性,更是体现了产业学院模式组织的混合型㊁产业前沿性和专业交叉性㊂混合型组织定义为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充分利用不同元素的优势资源,兼具多种组织制度和文化特征的全新组织,具有 多重使命目标㊁多维制度逻辑混合㊁多维价值创造的核心特征㊂ 作为混合组织,现代产业学院兼具政府㊁高校和企业等组织特征,不仅追求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追究高效的经济效益和公平的社会效益㊂产业的前沿性指的是产业学院中的产业属性具备两个特征:第一,产业领域一般包括新兴未来产业,比如云计算和VR 技术㊁机器人和生物产业㊁新材料产业㊁生物产业等㊂这些产业在未来几年都需要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同时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巨大引领作用;第二,产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进步㊂一般是旧的产业与数字化㊁智能化等的新发展相关渗透结合形成,比如智慧旅游㊁智慧农业㊁智慧交通㊁智能建造等产业㊂传统的单一专业群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学院的 现代 性建设要求㊂为此,从依托专业来看,产业应该具备新工科㊁新农科㊁新文科㊁新医课等混合交叉的特点㊂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促进了现代产业学院的长久发展㊂1.2㊀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现代产业学院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㊂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时间从2012-2017年㊂此时的产业学院特征为单一专业对应于当地单一产业,培养区域产业和行业所需的技能技术人才㊂产业学院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方式进行呈现㊂后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现代产业学院的滋养和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时间从2018-2019年㊂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学院发展从局部试点㊃111㊃向全国推广,相关教研理论工作也层出不穷;第三阶段为趋于成熟阶段,时间从2020年开始至今㊂这一阶段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2020]7号)为的发布为标志,各高职院校结合自己承担的 双高计划 项目,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改革路径,因此其构建模式也变得更加灵活,产权结构更加多元化,服务功能也更加丰富㊂从职业院校的角度看,现代产业学院的启蒙发展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初步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校办工厂㊁引企入校㊁入企办学㊁行业订单班㊁学徒制等;第二步,进一步校企合作模式,基于市场行业发展改造传统专业,建设专业群,探寻产教融合㊁混合办学的职教新模式㊁新形式,主要模式包括产业学院㊁混合所有制学院㊁一流专业集群等;第三步,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部分学校和专业群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依据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需求,和企业深度交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㊂2㊀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现实问题2.1㊀管理体系混乱目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常见的类型有两种:即 教学主体,产业客体 和 产业主体㊁教学客体 ㊂第一种类型方式为在教学中加入企业的因素,在课程中选聘企业人员参与方案建设㊁学生培养㊁实训基地规划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㊂但是由于被动参与建设,企业很难真正融入到整个教学,导致产业学院建设停滞不前,留于表象;第二种产教融合弱化了学校的地位,企业的盈利目的最终导致产业学院沦为其工具,育人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㊂产业学院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难平衡企业㊁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学校方面在推动课堂和产业学院建设的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做好利益划分以及变现㊂如何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点,最大发挥产业学院的作用,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各方投入㊂2.2㊀建设思路模糊众多学校和企业对产业学院的内涵理解存在分歧,导致建设过程中往往出现思路不清的情况㊂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1)一部分院校和企业认为产业学院仅仅是校企产学研的结合体,只需要通过合作开展实训实习㊁建立订单班等即可,这样的理解使得产业学院缺乏实质的管理和运营㊂(2)有些院校和企业则认为产业学院仅是利用个别专业对接企业,在校内挂牌产业学院,而实际的管理㊁运营以及责任承担主体有且仅有一个,就是学院本身㊂(3)最后一部分院校和企业则认为现代产业学院必须要突出产业的绝对地位,通过企业模式进行经营,实际的管理㊁运营以及责任承担主体仅为企业,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的合格员工㊂2.3㊀制度体系限制和教师认知不足从学校和教师角度:学校在财务㊁教学㊁学生管理等方面有着体制㊁机制上的限制,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无法和企业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产业学院不同于其他学院,离开了舒适区,衣食住行都受到了考验,需要学会吃苦耐劳,这就要求学校能做好相应的后勤工作;高职院校有一部分专业教师常年在校学习授课,对于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认知相对滞后,这样导致推动产业学院建设遇到现实的问题㊂2.4㊀学生和企业投入激情有限现在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专升本,甚至从大一一进校园就开始准备,而对产业学院建设投入的激情不是太高㊂导致学校在推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遇到了阻碍;此外,很多学生的观念并没有转变,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产教融合,产业学院等概念㊂从企业角度看,大部分企业最终的目的还是盈利,真正上心于人才培养方面的还是少数㊂这导致在与某些企业合作过程中产教融合的真正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企业仅仅只是 出工不出力 ,完成任务即可;其次,建筑相关行业的企业众多,单个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有限,产业学院推动学生大规模进入企业实习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最后,建筑行业规范和技术更新快,很多企业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产教融合㊁产业学院的发展也收到了限制㊂此外,从一部分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角度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㊁技术工种从业人员低人一等,学生进入产业学院,需要在产业聚集区现场学习,被认为是压榨劳动力,从而排斥这种教学模式㊂尽管有很多困难,但是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模式是目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各方应该放下眼前的得失,从长远地角度看待问题㊂以教书育人㊁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目的,产业学院的发展必然能有巨大的进步㊂3㊀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最佳途径现代产业学院在国家政策上有了非常大的支持,再加上学校和企业对于人才培养共同利益的追求,近几年来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遇到的瓶颈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㊂为了突破瓶颈,需要找到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㊃211㊃育人模式的最佳途径㊂不管是以学校为主导的 教学主体,产业客体 ,还是以企业为主导的 产业主体㊁教学客体 ,都存在着先天的缺陷,不利于实现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育人的目的㊂为此,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即 教学产业双主体 ㊂第一,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㊂学校和企业精诚合作,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围绕区域产业生态圈;打破技术革新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壁垒,随着以数字化㊁智能化㊁工业一体化等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时代的变革与最新的技术相结合;突破以高校培养为主导的封闭式教育理念,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共同打造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㊂第二,基于现代化管理机制完善多元主体育人机制㊂校企双方充分利用产业园㊁科技园㊁创新创业园等资源,打造完善的现代产业学院体制机制;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㊂以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共同打造 多元治理体系 的现代产业学院㊂学院内部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分权制衡治理,体现民主化㊁市场化㊁现代化的特点;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创建可以保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健全人才培养管理机制㊁运行机制以及激励制度第三,基于产业需求推动教学资源优化配置㊂首先,现代产业学院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以新兴产业对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从新工科建设及跨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依据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而打造;此外,教材建设㊁课程考核方式等都需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实现 理论-实践 两手抓的体系模式㊂其次,现代产业学院的课堂教学实施 学生主体㊁项目依托㊁教师主导 的有效课程认证模式㊂传统以学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场地㊁环境㊁资金等影响而往往是以理论授课为主㊂目近几年来,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开展了 有效课堂认证 等课堂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实现 学生主体㊁项目依托㊁教师主导 ,简单来说就是教学过程需要依托实际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项目渗透和教师引导主动地学到知识,而非被动地接受㊂这样的课堂模式,基于 做中学 理念,一改传统的教师 满堂讲 ,增加师生互动,既能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又能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㊂此外,学校企业在现代产业运营中共同发挥主体作用㊂一方面,学院开设的课程中需要包含企业元素,比如企业文化㊁职业资格证书㊁岗位培训㊁实践生产等;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为学院提供相应的设备㊁师资㊁平台㊁资金等㊂双方相互融合,共建 课岗融合 的课程体系,促进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相互结合㊂最后,现代产业学院的师资需要满足 双师型 要求㊂教师是产业学院学生培养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执行人,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情况㊂具体操作如下:(1)学校应该制订相应师资培养计划,选派教师前往合作企业进行调研㊁挂职锻炼,让老师了解和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和最新技术,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2)企业派遣专家到学校参与课堂教学,尤其是实践类㊁技能类课程㊂此外,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方案,选派人员对课堂教学㊁学生培养以及人才流入市场整个过程进行监察,以便后续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调整㊂(3)以企业为牵头,组织相应的培训,保障现代产业学院实施主体具备扎实的 双师 资质,掌握最新的先进技术;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对于学生和家长,应该从国家政策㊁行业发展㊁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正确地引导㊂最重要的是看到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积极成效;在产业学院运营过程中,随时注意 吾日三省吾身 ,警惕随时发生的问题㊂尤其注意解决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的脱节问题㊂对于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要经过相应的筛选和考验,确保他们契合产业的需求㊂参考文献[1]徐秋儿.产业学院:高职学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72-73.[2]肖红军,阳镇.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成长:多重紧张的战略响应[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3):114-129. [3]郑荣奕,蒋新革.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发展历程㊁组织特征与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30):14-19. [4]汪麟,黄春,李万青,等. 网红学院 能红多久 职业院校特色产业学院发展历程与创新趋势研究[J].2022,(1):37-44.[5]郑元丰,高艳飞.新时代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2,(39):45-48.[6]柯婷,王亚熙.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以粤港澳大湾区首批全国现代产业学院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2,(18):80-86.[7]蒋新革.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0,(1):123-127.㊃311㊃。
宁波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状况与发展探究
Ab ta t s r c :Asf rt eb i ig a d d v lp n fte h g e o ai n lh tl n g me t p ca t ,o n a d,c o — o u l n n e e o me t ih rv c t a oe h d o h o ma a e n e il s y no eh n o p e a in b t e n i d sr rt ew e n ut o y,su y a d s i n i c r s a c t d n c e t e e r h,c n e h n e t e ta h rS a i t t ik t e r n r c ie i f a n a c h e c e b l y o l h o y a d p a t , i n c
宁波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 状况与发展探究
初 晓恒, 张建 庆 , 章 平
( 波城 市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旅 游 学院 , 江 宁 波 3 0 5 ) 宁 浙 0 0 1
摘 要 :对 于 高职 酒 店 管 理 专 业建 设 和 发展 来说 , 学研 合 作 一 方 面 可 以提 高专 业教 师理 论 和 实践 相 联 系 产 的 能 力 和 水平 , 对提 高师 资 队 伍 水 平有 着非 常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一 方 面 , 另 高职 酒店 管理 专业 本 身就 是 一
de t t h im l t n a pa e fwo k plc me a r c ie .Th r fr t o u ft s su y wa o x o e ns wi t e sn ai nd lc s o r a e nt nd p a tc s h o e eo e, he f c s o hi t d s t e plr
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探索——以宁波职业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深度合作共育创新创业型专业综合性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点,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则是产教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平台和典型案例。
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宁波木凡咖啡投资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共营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校内“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大厦丝路咖啡吧为例,将生产经营性项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顾问”双师团队,共同培养具备“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运营管理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的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一条基于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产教协同育人道路。
一、文献综述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模块,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及成果的体现。
职业教育在国外发展较早,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如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企业设立实训工厂,由企业实训教师将在劳动岗位上无法传授或训练的技能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专业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澳大利亚TAFE模式,注重能力本位教育和培训,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实训操作和教学均在“实习车间”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
美国CBE模式,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来确定能力目标,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企业的投资主要向职业院校的实训车间提供先进设备,共建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并设立社区学院,校企双方开展合作教育。
可见,在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一直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行业所需人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探索———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丝路咖啡吧为例徐春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摘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基地课程体系开发及实施、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构建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全程双主体育人目标的有效平台和载体。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及绩效研究-以宁波为例的中期报告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及绩效研究-以宁波为例的中期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产学合作作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本研究以宁波为例,探讨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现状、模式及绩效,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宁波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现状,探讨有效的产学合作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产学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提升产学合作绩效的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宁波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与挑战;2.探讨国内外产学合作模式,分析宁波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优缺点;3.构建产学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波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绩效进行实证分析;4.提出提升产学合作绩效的政策、企业合作策略及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1.3 研究方法与范围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宁波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现状、模式及绩效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宁波市的公办、民办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企业。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力求为宁波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宁波高职教育现状分析2.1 高职教育发展概况宁波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宁波市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体系。
截至2023,宁波市共有高职院校十余所,设有多个专业,覆盖了制造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
在校生人数逐年增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2 产学合作现状产学合作是宁波市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
目前,宁波市高职院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等方式,实现了校企共赢。
宁波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宁波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宁波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制造业基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价值。
一、宁波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一)宁波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宁波市拥有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涵盖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众多职业院校开设了与当地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港口物流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宁波市产业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宁波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在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制造业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而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则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协同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宁波市的一些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学校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宁波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存在差距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未能及时跟上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的步伐,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
(二)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有校企合作的案例,但仍存在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
一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了解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职业教育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对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就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促进宁波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一)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职业院校应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
产教融合新探索——以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三·三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为例
2021年2月第20卷第5期Feb.2021 V〇1.20 No.5产教融合新探索以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三•三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为例伊水涌(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宁波315201)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职教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产教融合是职业 教育教学与育人的重要方法,也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在产教融合育人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校企合作,联 合学校、企业两方的力量,共同培育优秀的技能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与水平,相对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还有一定 的距离,中职学校只有不断加强对产教融合的探索,才能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推动,企业的 发展与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
中职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 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企业也需要发掘、培养公司人 才的地方,校企合作对学校、企业来说具有天然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 育发展与改革提出了发展规划,“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 元’育人”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为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新时期的发展定下基调。
―、中职产教融合育人的现状(一)各方权责不明确产教融合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在产教融 合中,政府、企业、学校缺一不可。
政府是产教融合的 推动者,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推进企业与学校间的合作。
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政府为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 组织双方开展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并且通过 政策法规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目前,在我国的 产教融合中,政府、企业、学校的权责不够明确。
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文章编号:2095-4530 (2021 )05-0007-03写入政策文件,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真正执行过程中 存在推诿现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实践探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实践探索本报记者钟伟不久前,亚洲最大的注塑机生产企业——海天集团精工公司的总工程师田哲,因为作为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现场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产学研合作贡献奖。
和田哲一起获奖的还有其他11位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推进产学合作、引入社会和企业资源的行业及企业界人士。
专门为行业及企业界人士设立产学研合作贡献奖,这在高职院校还不多见。
近年来,宁职院通过创新董事会管理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制度、政校共建数字科技园产学研基地等,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现代高职教育宁波北仑模式”。
政府通过董事会有效管理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本身就是办学体制创新的结果。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作为浙江省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宁职院在成立之初就颇为引人注目。
2000年8月,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宁职院董事会正式成立,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总工会、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及一些社会名流,被吸纳到创建宁职院的队伍中来。
“政府通过董事会实行对学校的有效管理,董事长由市政府任命,院长由市政府提名、董事会聘任。
如果不是这样的创新体制,我们单靠政府财政投入,短时间内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宁职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苏志刚如是说。
根据章程,宁职院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筹措学院发展所需的建设资金;决定学院发展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对学院进行宏观管理。
章程对董事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教育局共同负责筹措学院的建设资金;开发区还要承担推荐合作办学企业、招商引资时推介学校等责任;市总工会负责指导学院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企业董事主要参与制定系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提供奖学金,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等。
区域经济高职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设置的探索和实践
区域经济高职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设置的探索和实践摘要】本文以宁波地区为例介绍了高职学院如何积极开展服务型高职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及实践,调查企业装备情况及人才现状,分析技术人才的岗位分类和知识结构需求,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中机电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于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产学模式;机电专业;探索;实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各方有利因素,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是一个全新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
在此基础上,以机电类专业为例,宁波地区各相关高职高专学院积极响应浙江省政府关于“八八战略”的号召,总结以往产学研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努力为打造机电类高技能人才而贡献力量。
首先各高职学院自2003年开始各级相关部门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产业及兄弟院校的调研,尤其是对宁波的制造业企业现有的装备情况及人才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科学析。
在被调研企业的现有数控设备中,按照通常的分类标准,高档型、普通型和经济型机床各占30%、35%和35%。
普通型和经济型的设备共占企业现有装备的70%。
并对产业技术人才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分类,分为:1、“蓝领”技术人才。
在企业技术岗位中占70%,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技术人才;2、“灰领”技术人才。
这类人员在企业的数控技术岗位上占25%左右,其中编程和维护、维修人员各占一半左右;3、“金领”。
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较广,精通结构设计和电气设计,能自行完成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等。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宁波地区60%的技术人员为中专及以下学历,30%为大专学历,10%以下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几乎为零。
可以看出中等和高职教育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确实是大有可为。
调查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技术人才中,依靠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35%以上,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45%以上,从社会招聘的占20%以下。
这说明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还没有完全满足企业需求,而且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并非高不可攀。
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新的办学模式(之二)
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新的办学模式
(之二)
何静
【期刊名称】《企业科技与发展》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 1 信息工程学院与联通宁波分公司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rn近日,宁波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与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签定了关于基站、实验室、陈列室建设等项目的协议书.rn联通宁波分公司将在信息工程学院的信息楼安装一个移动电话基站,该基站同时将作为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的教学基地.公司还将在信息楼建光缆陈列室和光缆连接实训场所.另外,联通宁波分公司将在信息工程学院设立联通奖学金,于每年9月份向优秀学生颁奖.宁波职业技术学校则将推荐优秀毕业生到联通公司工作.
【总页数】1页(P16)
【作者】何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 [J], 李冠文;刘志永
2.基于制度创新的“三三”办学模式——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办学之路 [J],
苏志刚;任君庆;刘丽娜(采访)
3.高职“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探索——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胡昌荣
4.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 [J], 耿金良
5.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新的办学模式(之一) [J], 何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国家 投 入 的教 育 经 费 不减 . 引现 代 企 业加 入 的产学 合 作 模 吸
式 。 企 业 还 专 门为 学生 开 设 了实 践 教 学场 所 和教 室 . 提供 价 该 并
宁 波市 是 我 国沿 海 开 放 城 市 之一 .0 7年 .全市 实现 地 区 20 生产 总值 3 3 431亿元 , 可 比价 格 计算 , 上年 增 长 1 . 接 比 48 %。 宁
与 境 外 企 业 联 合 办 学 模 式 即加 强 对 国 外 先 进 教 育 教 学
培 养 , 学 生 送 到 企业 以 实 习试 岗 完成 实训 全 过 程 的 模式 这 把
理 念 和 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学 习借 鉴 . 进 国外 优 秀 企 业 资 源 和 教 引
种 模式 深受 对 口企 业 的 欢 迎 . 以使 学 生 在 校期 间 就 完 成 角 色 可 转换 , 短工 作 的适 应期 , 现 与企 业 的“ 距 离 ” 接 。如 宁 波 缩 实 零 对 天 一 职 业技 术 学 院的 产 学 合 作 就 是 这 种 类 型 . 院 与 宁 波 第 一 学 医 院 紧 密合 作 . 学生 的 护 理实 习都 是 在 医 院 的 护 理 工 作 岗 位 上 完 成 的 。实 践 证 明 . 这种 在 岗实 习 型 模式 效 果 显 著 。 “ 单 式 ” 培 养模 式 这 是一 种 比较 好 的产 学合 作 模 式 . 订 即 企 业需 要什 么 样 的人 才 , 校 就 为企 业 培养 什 么样 的人 才 。学 校 学 根 据企 业 人才 规格 的需求 开 展 定 向培养 . 学计 划 由 企业 与学 校 教 共 同商讨 制 定 . 教学 内容 按 企 业 要 求设 置 . 教学 环 节 按 企业 人才 资 源 开发 计 划 实施 . 专业 教 师 大 多 数 由企 业 人 员 担任 . 学生 既是
在 岗实 习型 模 式 这 是 学 校 根 据 企 业 的 需 求 . 行 针 对 性 实
值几 百 万 元 的设 备 . 该 系 装 备 了机 械 ) -实 训 中心 . 立 了模 为 Jv n 建 具实 验 室 。 浙江 工 商职 业 学 院也 有 共建 型 产学 合 作项 目 基地 辐射 型模 式 即 建 立 国 家 级 实 训 基 地 . 优 良 的实 习 以 实 训 设备 建立 起 一 流 的省 级 或 国 家 级 示 范 性 基 地 . 以科 技 含 量 高 的 基 地 为 载 体 . 成辐 射 型 联 合 办 学 的机 制 . 基 地 周 边 学 形 为 校 或 企业 提 供 各 种 培训 与 实 习 服务 。这 种 实 训 基地 既可 以提 高 基 地 设 备 的利 用 率 . 低 设 备 的使 用 成 本 , 可 以 为 周 边 企 业 降 又 提 供 培训 服 务 . 周 边 学 校 提 供 实 习服 务 . 分 发 挥 基 地 的 辐 为 充 射 作 用 与 示 范作 用 浙 江 工 商 职 业 学 院正 在 实 践 这 种 模 式 . 学 院 在 宁 海 建立 了 产学 研 基 地 . 已与 六 所 院 校 及 宁 海 模 具 城 签 并 订 了 基 地 资源 共 享 协议 . 基地 的辐 射 能 力 大大 提 高 。 使
维普资讯
本刊特 稿
20 . 08 9
宁波市高职 产学合作教育模 式 的探索 与创新
李振祥
( 江 工 商职 业技 术 学 院 浙江 宁 波 3 5 1 ) 浙 10 2
式 学实 合篱嚣篓茎以设术 黍堂作起学差,出 ;企、 一 习践 产工践索种 也业出 , 与结鬻 作 总 了管 由备, 它 工合 作实探六一 出技 将 课 的结 理 产学合 作 ; 索 与创 新 探 实 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 兼职
育 的产 学 合 作 比普 通 高 等 教 育 的产 学 合 作 更 全 面 、更 深 入 . 所 追 求 的 是 紧 密 型 、 层 次 的 产 学合 作 。 进一 步 探 索 产 学 合 作 模 深 式 . 有 利 于这 项 工 作 更 好 地 开 展 . 文 将 以 宁 波 市 高 职 院 校 将 本
探 索 产学 合 作 教 育 模式 的实 践 为 例进 行 专 题 探讨 宁 波市 高 职产 学合 作 教 育模 式 的 实 践
术 、 工 艺 充 实到 实 践教 学 中 去 。 宁波 职业 技 术学 院机械 系 与 新 如 敏 乎 企 业合 作 办 学 .就 是 由合 作企 业 冠 名 .学 院的 产权 性 质 不
学生 , 又是 企业 员 工 , 现 了 招生 与招 工 同 步 、 学 与生 产 同步 。 实 教
育 资 源 , 别 是 引 进 国 外 先 进 企业 到 基 地 来 办 企 业 . 学生 和 特 使 教 师 在 基 地 内 就 可 以学 习 国外 先 进 设 备 的 操作 和使 用 . 我 国 使 高职 教 育 教 学质 量 不 断 提 高 如浙 江 工 商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正在 策 划引 进 德 国企 业 到 宁 海 实训 基地 落 户 . 分 利 用 国外 企 业 的 先 充 进 产 学 合 作 理 念 和 先 进设 备 , 养 高 技 能 应 用 型人 才 。境 外 企 培 业 则 可 以 利 用 我 国 高 职 院 校 这 个 平 台 . 大 对 外 影 响 . 高 企 扩 提 业 的知 名 度 与 经济 效 益 宁波 市 高职 产 学合 作 教 育模 式 实 践 的 成 果 宁波 市高 职 院校 通 过 上 述 产 学 合 作 模 式 . 得 了 非 常好 的 取
波 市 高 职教 育 就 是 在这 种 非 常有 利 的外 部 环 境下 迅 速 发 展 起来 的 。宁波 市 现有 高 职 院校 6所 . 校学 生 达 到 6万 多 人 。宁 波市 在 的高 职 院校 都 有 自己 的办 学 理念 与产 学 合作 的特 色 在 当前 激 烈 的市 场 竞 争 中 , 能 抓 住 历 史 机 遇 , 能 捕 捉 市 场 信 息 , 能 谁 谁 谁 主动 走 出 校 门服 务 于地 方 经 济 .谁 能 培 养 出 当地 经济 发 展 所需 的高 技 能 应用 型 人 才 . 就 能取 得 当地政 府 和 主 管 部 门 的支 持 . 谁 就 能 得 到 企业 的大 力 支 持 、 配合 及 参 与 。据 调 查 , 宁波 市 高 职 院 校 正 在 探 索 的产 学合 作 教育 模 式 有 以下 几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