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2)

解方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了解等式的性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什么叫方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1、探究等式的性质。

(1)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主题图。

教师: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四幅图上的天平都是平衡的。

(2)教师:你如果把四幅图分开,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观察第一幅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在第一幅图中,第一个天平左右两侧都放了5克的砝码,天平平衡;第二个天平两侧都加上2克的砝码,天平任平衡。

小结:观察图一,天平的两侧都加上2克砝码之后,天平仍然是平衡的,也就是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后等式仍然成立。

(3)教师:那我们观察第一幅下面的图,同学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第一个天平的左侧放了一个xg砝码,右侧放了一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

教师:同学们能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学生:x=10教师:那第二个天平相较于第一个天平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没有变化?学生:天平的两侧都加上了5克的砝码,但两侧仍然相等。

小结:观察图二,在天平的两侧都加上5克砝码后,天平仍然是平衡的,也就是说在等式两边都加上5后,等式仍然成立。

因此,我可以得到结论:天平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

即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教师:那我们观察第三幅图,同学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第一个天平两侧都放了12克的砝码,天平平衡;第二个天平两侧都拿掉了2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5)教师:那我们观察第四幅图,同学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第一个天平的左侧放了一个(x+5)克的砝码,右侧放了一个(10+5)克砝码,天平平衡。

教师:同学们能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学生:x+5=10+5。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节课将主要围绕解方程展开。

学生通过讲解和练习,学会如何解方程的方法,并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方程的概念2.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3.能够应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数学思维、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2.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法三、教学过程1.引入本节课将继续讲解解方程的问题。

我们上次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解方程的方法和概念,你们都掌握了吗?今天我们会进一步讲解,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2.知识讲解1.以简单的例子引入概念:如果有一个式子x + 3 = 7,如何求解其中的变量x呢?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逆推的方式,即先将3从7中减去,得到x = 4。

这样的式子我们称作方程,其中等号左边的部分称为方程的左边,等号右边的部分称为方程的右边。

2.规范式方程的概念:我们将等号左边为0的方程称为规范式方程,如x + 3 = 7可以转化为x + 3 - 7 = 0。

3.解方程的方法:–正难则反法–同除同乘–移项法3.课堂练习1.根据上次课堂讲解的方法求解以下方程:a + 2 = 10b * 5 = 25c / 2 = 32.尝试解决以下题目:–小明和小红一起去打篮球,小明进了3个球,小红进了4个球,两人总共进了10个球,请问小明和小红各自进了多少球?–随着气温的降低,江边的荷花渐渐凋谢了1/3。

现在江边还剩下87朵荷花,请问原来多少朵荷花?4.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解方程的方法去求解实际问题。

同学们在课后需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希望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方程方法和思维,同时在应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少部分学生对解方程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需要加强解释。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4《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4《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4《解方程(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简单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方程的概念和简单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等式的性质理解不深,解方程的步骤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解方程的步骤。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难点: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解方程的步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获取知识。

3.同伴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设计好教学情境,准备好相关的问题和例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呈现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解方程的步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程  北师大版

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能熟练地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量相等的式子,左边和右边用等号连接。

2. 方程的解:使学生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即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3. 解方程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解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方程的方法,特别是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2. 探究: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程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概念、解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方程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新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掌握方程的概念、解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方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能熟练地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环节。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解方程(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方程”。

2.掌握较为熟练地使用“逆运算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逆运算法”。

2.理解方程的含义及其解的意义。

教学难点1.逆运算法的掌握及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转化为方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课程的内容,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逆运算法”,并让学生猜测一下“方程”是什么。

2.引入问题:小明买了2瓶汽水和3包饼干花了8元,其中汽水每瓶2元,每包饼干1元,请问每包饼干多少钱?二、讲解(20分钟)1.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加法”的逆运算是什么?(答案:减法)同理,“减法”的逆运算是什么?(答案:加法)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逆运算和“除法”的逆运算。

2.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即方程表示等式两边相等的关系。

这里可以通过小学生理解的“秤砣”比喻举例子。

3.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逆运算法”,即若等式两边的数呈现某种运算,则将它们通过相反运算相消;若等式两边的数含有未知数,我们可以通过变形实现将未知数移到一边,将已知数移到一边,然后进行计算。

三、练习(25分钟)1.给学生发放作业本,由学生自行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对学生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错题,让学生解释他们的思路。

四、拓展(10分钟)1.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下面的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决它。

问题:冬季到了,老师让小明家收集棉花,小明收集了3袋,每袋8公斤,小明爸爸收集了5袋,每袋5公斤,家里共收集了多少公斤棉花?2.点名回答:老师会随机提问几个学生问题的转化和解法,引导他们回顾整个过程,强化他们对方程的理解。

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逆运算法”,掌握了方程的含义及其解的意义。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方程,通过求解,找到问题的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单元解方程(一)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单元解方程(一) 教案

解方程(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四年级在小学属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过程与方法: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策略:1、借助天平原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式的性质。

2、利用好教材资源,借助情境,编口诀掌握并记忆方程解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什么叫做方程?举例说一说。

2、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把方程里的未知数解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一)二、出示目标师:这堂课我们有两个目标要完成:1、做天平游戏,找规律。

(板书:1、发现规律)2、利用找出的规律解方程。

(板书:2、解方程)同学们有信心吗?三、探索新知(一)探索等式的性质1、师示范操作,探索规律:天平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1)师出示不放任何物品的处于平衡状态的天平。

学生猜测在天平两边放入物品后会出现的情况。

怎么看出平衡?平衡说明什么?(2)师在天平左边放入一个许愿瓶,在右边放入一个2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

天平平衡。

学生用算式描述天平平衡的状态。

师相机板书:x=20。

师:看这个等式,像不像一个天平?那么通过这个天平,你看到天平的左边放着什么?右边放着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左边右边(3)师演示:在天平左边放入一个100g的砝码,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50g的砝码。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方程》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方程》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练运用基本运算解方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练运用基本运算解方程。

2.教学难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小明家的水果店开业了,他每天卖出去若干箱苹果,一箱有10个苹果,如果你知道每天卖出去的箱数和总数,你可以算出一共卖出去了多少个苹果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解方程的思路。

2.知识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中未知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基本运算解方程。

3.练习实践-列举一些简单的方程式,让学生进行解方程的练习,并进行讲解,解释解题思路和过程。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解方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5.总结归纳-回顾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总结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板书工具。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观察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活跃度。

2.结合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

解方程(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解方程(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解方程(二)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解方程的方法。

2. 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解方程的方法。

2. 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方程的方法。

2. 提问:解方程有什么作用?二、探究(15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3.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讲解(15分钟)1. 讲解例题的解法。

2. 讲解练习题的解法。

3. 强调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四、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解法。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强调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和练习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讲解环节中,教师需要清晰地传达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练习环节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的关键时刻,教师需要提供合适的练习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两个环节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掌握解方程技能至关重要。

详细补充和说明:1. 讲解环节的细化:在讲解环节中,教师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接着,通过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表达: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避免使用模糊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一)》|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五章第五节《解方程(一)》。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2倍,苹果和香蕉一共有15个,问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和香蕉?”2. 讲解:在黑板上写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然后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3. 示范:通过例题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例如方程2x + 3 = 7,先减去3,再除以2,得到x = 2。

4.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例如3x 4 = 8,2(x + 1) = 10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c解方程的方法:1. 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2. 合并同类项:将同类项合并。

3. 化简:化简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至少三个你自己的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解出它们的答案。

答案:例如:2x + 3 = 7,x = 2;3x 4 = 8,x = 4;2(x + 1) = 10,x = 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方程的概念:以简单的等式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讲解解简单方程的方法: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讲解解方程的步骤。

(3)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解简单方程的方法3. 实际问题解决实例4. 课堂练习5. 作业布置七、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方程解决。

2. 推荐一些关于方程的趣味读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2.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一)》教案

解方程(一)。

(教材第68、69页)1.掌握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了解解方程的格式和检验的过程,并明白解方程的注意事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

重点:掌握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学会方程的格式和检验过程并明白解方程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的天平图。

教师:观察上面的天平,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天平都是平衡状态。

学生2: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同。

1.教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出上面的等量关系吗?学生1:5=5,5+2=5+2。

学生2:12=12,12-2=12-2。

学生3:x=10,x+5=10+5。

学生4:x+5=15,x+5-5=15-5。

教师:观察5=5和5+2=5+2两个等式有什么关系?学生:5+2=5+2是在5=5的两边同时加2。

教师:观察x=10和x+5=10+5,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学生:x+5=10+5是在x=10的两边同时加5。

教师:结合天平观察这四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天平的两边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教师:继续观察12=12和12-2=12-2,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12-2=12-2是在12=12的基础上同时减去2。

教师:观察x+5=15和x+5-5=15-5,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x+5-5=15-5是在x+5=15的基础上同时减去5。

教师:结合天平观察这四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天平的两边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2.教师:由上面天平均平衡,我们知道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你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x+2=10吗?请先画出天平再解方程。

以小组形式讨论。

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部分享。

学生小组活动……3.教师:你们画出天平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交流?教师:结合天平解方程x+2=10,哪个天平示意图更贴切呢?学生:第二个或第三个都可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一)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二章第四节“解方程(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方程的解。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概念,知道等式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

2. 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将未知数求解出来。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等式的概念。

比如,假设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9元。

我们可以用等式来表示这个问题:3x + 2y = 9,其中x表示苹果的单价,y表示香蕉的单价。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理解等式的概念。

2. 讲解等式的概念:等式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表示左右两边的值是相等的。

例如,2 + 3 = 5,这是一个等式。

3. 讲解解方程的方法:解方程的目的是找到未知数的值。

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法、消元法等方法来解方程。

例如,解方程2x + 3 = 7,我们可以通过减去3,然后除以2来得到x的值。

4. 例题讲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解方程的方法。

比如,解方程3x 4 = 11,我们可以通过加上4,然后除以3来得到x 的值。

5. 随堂练习:学生可以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方程问题,加深对解方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式:3x + 2y = 9解方程:2x + 3 = 7七、作业设计1. 请解方程:4x 4 = 12答案:x = 42. 请解方程:5x + 6 = 17答案:x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等量关系_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等量关系_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等量关系_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量关系的含义。

2.能够运用物品等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通过图形和图表表示物品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培养学生使用等量关系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图形和图表表示等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等量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等量关系?为什么这些图案是等量的?”3.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

2. 学习新知识1.客观性教学法:通过物品的数量和形状的不同让学生体验等量关系的概念。

2.图形和图表表示等量关系:通过让学生画图和制作表格来表示等量关系。

3.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等量关系的概念。

3. 拓展知识1.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拓展等量关系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合理安排物品的位置来表示等量关系。

3.帮助学生不断创新:良好的思维和创造力有助于学习数学。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2.合作学习法: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帮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3.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实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分析。

五、教学使用的教具等量物品,画纸,图表模板,单元测试卷。

六、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本课时为45分钟,计划安排时间如下:时间内容5分钟概述本节课的主题与目标10分钟导入新知识。

这里要使用一些情境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15分钟学习新知识。

这里先使用客观性教学法,再引导学生使用图形和表格表示等量关系10分钟拓展知识。

这里通过实例来巩固和拓展等量关系的概念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七、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等量关系概念的兴趣,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等量关系的含义,也开始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对表格的制作还有一些困难,将对表格的制作进行更多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 解方程(二)》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以及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方程,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逐步提高解方程的技巧。

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引导学生复习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例如:5x = 25,让学生回顾如何求解x。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新的方程,例如:8x - 24 = 0。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这个方程,并交流他们的解题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类似的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方程,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解方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在购物、计时等方面如何运用解方程的技巧。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认识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通过天平初步掌握了有关等式、方程的意义,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关注了下面两点:1.关注教具的合理运用。

本节课再次利用直观教具——天平,使学生深入了解等式的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简单的方程。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机会,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的性质”,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充分体现了“课堂学习要以学生为主”的这一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看图列方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8=14 2×6=126+8-8=14-( )2×6×3=12×()6+8+2=14+( )2×6÷3=1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今天,我们就用这个道理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一)]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通过复习,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操作观察,感知规律(课件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1)师: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放一个5克砝码,右侧也放一个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中间,说明什么?用等式怎样表示?说明天平平衡,等式:5=5。

(2)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再加上一个2克砝码,天平会怎么样?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你还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写出等式:5+2=5+2。

(3)在天平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一个10克砝码,天平两侧平衡。

用等式表示天平两侧平衡的状况。

(学生在纸上写一写)学生汇报。

(4)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等量关系_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等量关系_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等量关系(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应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等量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等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探索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应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等量关系。

2.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等量关系。

3.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探索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学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等量关系。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等量关系,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探索等量关系。

2. 学生分享探索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 活动体验(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等量关系。

2. 学生分享体验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4. 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分享答案,并进行讲解。

5. 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量关系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板书。

6.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与等量关系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解方程(二)。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分数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图表来展示分数方程的解法步骤,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根据大家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分数方程的解法。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资源,以提高大家的数学素养。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内容。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方程的解法。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分数方程的概念。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到分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

在引入部分,我会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分数方程的背景,让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分数方程的重要性。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解分数方程的基本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这些步骤是解分数方程的关键,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我会用慢镜头演示每一步的操作,并请大家跟随我的步骤一起操作,以确保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解分数方程的方法。

我还会特别强调解方程时的符号变化和运算规则。

例如,在去分母时,要注意等号两边的符号变化;在移项时,要注意变号规则等。

这些细节问题往往被学生忽视,但却是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我会通过一些特例和反例来说明这些细节问题的重要性,并请大家在做题时特别注意。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图表来展示分数方程的解法步骤,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解方程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解方程
2、合作研究,探讨规律
1、推想
师: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验证
(1)师: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边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师:天平平衡,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算式表示?
生:0不能做除数。
生: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7)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8)下面的解法正确吗?与同伴交流。
3、解释应用
练习:解方程
X÷3=9 7Y=28
师:如何解方程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板书格式。
4、练习巩固
独立完成7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右边主题图:左边2个X克砝码,右边2个10克砝码。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2X=20
(4)师:左边去掉一半的质量,右边也去掉一半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如何表示变化过程?
生:2X÷2=20÷2
(6)师:对比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如果等式两边能都除以零吗?0能做除数吗?
6、某地为便于残疾人通行,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筑物前斜坡高度的规定:每1米高的斜坡,至少需要12米的水平长度。
(1)2米高的斜坡,至少需要多少米的水平长度?4米呢?x米高呢?
(2)某建筑物钱的空地长36米,那么斜坡最高多少米?
教学反思:
班级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解方程(二)
课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方程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方程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方程1一、教学目标1.掌握方程的概念。

2.了解方程解法的基本方法。

3.学习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概述方程是两个量相等的代数式组成的等式。

方程中含有未知数,通常用字母表示,可以通过代数运算求解。

在本课中,主要涉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即形如ax+b=c的方程。

其中,a、b、c 都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本课将介绍两种解法:移项法和等式两侧同乘法。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方程解题的基本步骤。

2.理解和运用移项法和等式两侧同乘法解方程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1.确认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和代数式的概念。

2.准备相关习题和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方程?2.方程中有哪些元素?3.如何求解方程?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法。

2. 讲解方程解题的基本步骤1.将未知数移到等号的一侧,已知数移到等号的另一侧。

2.用相反数把已知数的符号改变。

3.化简该侧的式子,将成为负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另一侧。

4.将等式两侧同除或同乘一个数,将未知数的系数变成1。

注:要注意检查最终的解是否符合原方程。

3. 介绍移项法1.让学生自行思考如何利用基本步骤解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第一步将未知数移到等号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步改变已知数的符号。

3.通过实例演示,加深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

4. 介绍等式两侧同乘法1.让学生自行思考如何利用基本步骤解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将等式两侧同乘一个数,将未知数的系数变成1。

3.通过实例演示,加深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

5.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并检验解的正确性。

例如:水桶里有60升水,取出 x 升后剩余30升,求x。

解:设 x 为取出的水量。

根据题意得到方程:60−x=30移项后得到:x=306. 总结通过回顾本课的内容和操作,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 6是方程()
( 2)3 + 6 =9是方程()
(3)3 + 6>9是方程()
2.根据题意列方程。
水果店有350千克梨,每箱x千克,卖了6箱,还剩98千克。
调整意见:
【导学释疑】
1、学
自学课本,完成学案活动一:
利用天平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找规律。
观察第一、二幅图,把等式写出来。
第一幅图的等式是:
第二幅图的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观察这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调整意见:
2、研
利用天平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找规律。
观察第三、四幅图,把等式写出来。
第三幅图的等式是:
第四幅图的等式是:
观察这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调整意见:
集体备课
自主调整
集体备 课
自主调整
3、展
每组同学根据任务的多少派出代表反馈相关题 的答案。其它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质疑。
集体备课
自主调整
集体备课
自主调整
课题:解方程(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能够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我是聪明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调整意见:
[ 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4、练
【巩固提升】
1.
【达标检测】
1.解方程。
1.6+x=5.3 x-25=5.3
2.在()填上适当的数。
( )+1.5=7.5()-1 .5=10 1.6 -()=0.8
【拓展延伸】
列方程并解方程:
1.一瓶雪碧 元,一瓶可乐5元,买一瓶可乐和一瓶雪碧共花10元,则一瓶雪碧多少元。
调整意见:
[作业设计]:
小练习册第45页第1题。
调整意见:
[板书设计]
等式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