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释

合集下载

色即是空的出处释义典故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成语知识

色即是空的出处释义典故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成语知识

色即是空的出处释义典故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成语知识色即是空,是佛教中的一句重要箴言,也是佛教中心诸教理的核心之一。

它强调了人们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平等和超越的心态去看待。

本文将从出处释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例句用法以及成语知识等方面逐一展开。

出处释义:色即是空源于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其中的一句关键描述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简单解释来说,就是说一切世间的色彩都是没有实质、虚幻无常的。

典故:相传,佛陀耶舍在讲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曾举起一朵花,只有弟子迦旃延微笑,佛陀则称赞他“理外人”。

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色即空、空即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反义词:色非空、非空即色、色异空、空异色例句用法:1. 物质的富有并不等于内心的满足,因为色即是空。

2. 世上的一切名利都是无常的,明白了色即是空的道理,我们才能超脱世俗的追逐。

3. 学会放下欲望,明白色即是空,才能实现内心的平和。

成语知识:色即是空这句话,也成为了很多成语故事的主题。

比如,“看破红尘”就是指人们超越世俗的生活,明白世间的一切皆是虚幻的。

又如,“空谈误国”则是指只是说而无实际行动,无法给国家带来好的结果等等。

总结:通过对色即是空的出处释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例句用法以及成语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箴言所传达的佛教思想。

领悟色即是空的道理,可以让我们摆脱物质的束缚,超越形式的限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充分运用相关的成语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色即是空的意思

色即是空的意思

色即是空的意思
【拼音】:sè jí shì kōng
【解释】:是说修练到了一定的境界,已不存在凡世尘缘,万物皆空,浑然无我。

色即是空是取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来四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它不是佛教的主张,也不是道教的思想。

是一切时一切地中一切有自性的动物非动物。

在清静时所见所觉所知的事实。

【成语接龙】:色即是空——空前絶后——后继有人——人才济济——济寒赈贫——贫嘴滑舌——舌端月旦——旦暮入地——地老天昏——昏镜重明——明哲保身——身做身当——当仁不让
【出处】:出自大乘空宗理论的经典鸠摩罗什译著的《心经》,全句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造句】:
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什么是空或空性

什么是空或空性

什么是“空”或“空性”空或空性(这里暂且把“空”和“空性”当同义词来使用)是佛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意思是说,构成生命五种基本要素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空。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即非见如来”。

两部经从不同角度向世人揭示生命真相——五蕴就其本性来讲都是空。

对空感悟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是否内心中真正感受到空或空性,是衡量学佛造诣的最重要指标。

但到底什么是空?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似乎有不同的回答。

记得我刚接触佛法那会儿,印象最深的就是佛法有关著述中对空的解释,十几年下来随着学习佛法的深入,对空的理解随之经历了不小甚至是完全不同的重大转变和曲折。

对一般人来说什么是空呢?可能世事无常就是空。

生意失败了,破产了,事业遭受挫折了,人生中遭遇打击了,这时人们不免用世事无常来安慰自己。

既然“世事无常”,因此,人生中遭遇什么就都不太重要。

这种自我安慰看起来消极,但用来抚平内心创伤却未必全无用处。

但这种对空的理解,说穿了其实是把外在于我们的世界看空了,但并未把自己看空。

“自我”仍然是人们判断周围世界的核心和标准。

所以,人们内心的贪嗔痴不会减少。

而且,这时候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这种看“空”是不得已而为之,其中免不了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的嫌疑。

深一点的层次,则是把我们内心的妄念“看空”,这就契入了学佛的核心,或者说我们学佛已经“上道”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佛就是学会观照自己内心的“空性”,而在此之前,则是学会觉察自己内心活动的“真相”。

看到自己内心真相就等于或接近于破除内心妄念。

把妄念一层一层像清洗污泥一样清洗干净了,我们内心的清明本性或空性就会自然而然显露出来,所谓“妄心销尽而真心自显”。

但把妄念看空并不容易,因为牵扯到对自我的认识——自己的利益、生命和观照等等。

很多人就是因为看不空内心妄念而做错事。

把别人“看空”很容易,甚至于把整个世界看成过眼云烟也不困难,但说到把“自我”看空或者把内心妄念看空,就非一般人所容易做到的了。

色 即 是 空

色  即  是  空

1.3、 色立体
(2)孟塞尔色彩体系 目前世界上流行3种色立体:美国的孟塞尔色彩体系、德国的奥 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 。
孟塞尔色立体是美国画家孟塞尔1905年创立,经过多次修订, 是国际应用最广泛的色彩系统。 明度:孟塞尔色立体的中心分为11个阶段,黑色为0, 白色为 10,从1~9为灰色系列。中心明度轴又称为无彩色轴。
(1)暖色 红、橙、黄是暖色,给人以热情、兴奋、温暖的感觉。 (2)冷色 蓝、绿、紫是冷色系,给人以平静、理性、幽深的感觉。 (3)中间色 暖色系与冷色系的过渡地带是中间色,如黄绿、红紫等。以它 们所含冷暖成分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冷暖偏移。 (4)中性色 无彩度的黑、白、灰称为中性色。金色与银色也称为中性色, 但金色偏暖,银色偏冷。
2.2 、短调对比、长调对比、中调对比
(1)短调对比 3个等级内的对比为明度的弱对比,由于这种对比关系明度差 距短,称为短调对比。短调对比具有柔和、协调、含蓄的效 果。 (2)长调对比 5个等级外(6级以上)的对比为明度的强对比,由于这种对 比关系明度差距长,称为长调对比。长调对比具有舒展、高 亢、强烈的效果。 (3)中调对比 3个等级外的对比、5个等级之内(4~5个等级)的对比为明 度的中对比,由于这种对比关系介于高调、低调之间称为中 调对比。中调对比具有活泼、生动、趣味的效果。
如何感知色彩?
色彩感知的三大因素: 一、色彩的物理因素:是从380-760纳米的可见光谱中,所呈 现出的肉眼可辨的色界才是“色”;
二是色彩的生理因素:在人眼的视网膜上锥状细胞和柱状细胞 能感受到色光的彩度和明度变化,并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化 学信号,才能使人产生色彩生理感觉;
三是色彩的心理因素:是人感受色彩产生联想的主要依据。包 括3个方面: 1、色彩的印象性:即自然界的联想,如嫩绿-春天-温暖 天蓝色-大海-寒冷 2、色彩的象征性:是长期生活观念所形成的,并且受国家、 民族、宗教、地理环境的色彩观念影响形成色彩的评判标准; 3、色彩的主观性:即个人的爱好、年龄、经历的影响;

什么是空或空性

什么是空或空性

什么是“空”或“空性”空或空性(这里暂且把“空”和“空性”当同义词来使用)是佛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意思是说,构成生命五种基本要素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空。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即非见如来”。

两部经从不同角度向世人揭示生命真相——五蕴就其本性来讲都是空。

对空感悟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是否内心中真正感受到空或空性,是衡量学佛造诣的最重要指标。

但到底什么是空?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似乎有不同的回答。

记得我刚接触佛法那会儿,印象最深的就是佛法有关著述中对空的解释,十几年下来随着学习佛法的深入,对空的理解随之经历了不小甚至是完全不同的重大转变和曲折。

对一般人来说什么是空呢?可能世事无常就是空。

生意失败了,破产了,事业遭受挫折了,人生中遭遇打击了,这时人们不免用世事无常来安慰自己。

既然“世事无常”,因此,人生中遭遇什么就都不太重要。

这种自我安慰看起来消极,但用来抚平内心创伤却未必全无用处。

但这种对空的理解,说穿了其实是把外在于我们的世界看空了,但并未把自己看空。

“自我”仍然是人们判断周围世界的核心和标准。

所以,人们内心的贪嗔痴不会减少。

而且,这时候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这种看“空”是不得已而为之,其中免不了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的嫌疑。

深一点的层次,则是把我们内心的妄念“看空”,这就契入了学佛的核心,或者说我们学佛已经“上道”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佛就是学会观照自己内心的“空性”,而在此之前,则是学会觉察自己内心活动的“真相”。

看到自己内心真相就等于或接近于破除内心妄念。

把妄念一层一层像清洗污泥一样清洗干净了,我们内心的清明本性或空性就会自然而然显露出来,所谓“妄心销尽而真心自显”。

但把妄念看空并不容易,因为牵扯到对自我的认识——自己的利益、生命和观照等等。

很多人就是因为看不空内心妄念而做错事。

把别人“看空”很容易,甚至于把整个世界看成过眼云烟也不困难,但说到把“自我”看空或者把内心妄念看空,就非一般人所容易做到的了。

空不异色原文及译文

空不异色原文及译文

空不异色原文及译文摘要:一、原文及译文概述1.原文内容2.译文内容二、颜色的虚空性1.色不异空2.空不异色3.色即是空4.空即是色三、受想行识的虚空性1.受不异空2.想不异空3.行不异空4.识不异空正文:【提纲】一、原文及译文概述《心经》中的这段经文,以颜色的虚空性为例,阐述了佛教中“空”的观念。

原文用四句话表达了色与空的相互关系,指出它们之间并无不同,相互包含。

而译文则将这种观念推广到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等方面,进一步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是虚空的,无固定的实体。

【提纲】二、颜色的虚空性1.色不异空:这句话说明了颜色和虚空并无不同,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包含的。

颜色是虚空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虚空则是颜色的内在本质。

2.空不异色:这句话表达了虚空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虚空不是脱离颜色而独立存在的,颜色也离不开虚空的衬托。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色即是空:这句话强调了颜色和虚空的统一性。

颜色不是固定的、独立的存在,而是虚空的一种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颜色就是虚空。

4.空即是色: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虚空和颜色的相互关系。

虚空不是抽象的、无形的,而是通过颜色等具体事物得以体现。

从这个角度看,虚空就是颜色。

【提纲】三、受想行识的虚空性1.受不异空:佛教认为,感受也是虚空的。

我们感受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并无固定的实体。

因此,感受与虚空并无不同。

2.想不异空:思考和想象同样具有虚空性。

我们所想象的一切事物,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而非真实的存在。

因此,想与空并无差异。

3.行不异空:行为和动作也是虚空的。

行为是由因缘推动的,不是固定的、独立的存在。

因此,行与空并无不同。

4.识不异空:认识和理解同样具有虚空性。

我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有限的感官和思维能力来了解的,而非事物的真实面貌。

因此,识与空并无差异。

何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何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何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家所谓的色,通常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由基本粒子所组成的各种物质,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这些统统都可以称之为色。

二是指差別,因为世界上的任何物质没有完全相同的存在,故色又有差別的意思。

这个概念也很重要,望各位能记住;佛家所谓的空,有多种意思,但在这两句话中,也只有两种,一是指缘起性空,由于因缘而起的各种色没有实在的自性,故将色的这种特性称之为“空”。

二是指平等的意思,是由缘起性空引申而来。

这个概念也很重要,看官要切记。

了解了色、空的概念后,那色不异空的意思就是:所有的色没有差別地都是属于“缘起性空”;空不异色的意思就是:既然所有的色全都是“缘起性空”,那我们就要去没有差別地对待各种“色”。

色即是空的意思即是:所有客观上存在着差別的“色”,我们在主观情感上都要去平等的喜好它们,不能有一丁点的偏爱;空即是色的意思即是:所有主观情感上只能去平等对待的色,在客观上其实都是有差別的,有的甚至有着天壤之别。

恐怕关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读大家还是有点不好理解,在此我再来举例阐释一下。

譬如说猫和老鼠,虽然它们客观上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们在主观情感上却要去平等地无差別地喜好它们,不能对任何一方有那怕一丁点多的偏好。

其实,不仅仅是猫和老鼠,包括所有的色,不论其间存有多么巨大的差别,我们都要去平等对待它们,这就是色即是空的含义。

有时又称差別中的平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是真正最讲平等的;尽管说主观情感上我们只能平等地喜好猫和老鼠,但毕竟客观上它们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有区别地对待它们。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用心地去养猫,但不可能像养猫那样地去养会啃衣服的老鼠,我们可能会捕杀传播细菌的老鼠,但应该不会像捕杀老鼠一样地去捕杀猫。

这种平等下的差別就叫做空即是色。

至于为什么“色即是空”?这是需要着力去参悟的问题,所以色即是空又叫通往悟的往相,也是禅宗初关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怎么解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怎么解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怎么解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却又不那么容易了。

每个人都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生活在这片蓝天之下的感觉吧!如果你抬头看到一朵白云,就会认为它是一只鸟,也许还能用手指去抓住它呢;如果再往上一点,你会发现其实它们本身并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大小不同罢了……虽然事情总归无法做得完美,而且我们也永远不知道最后将会出现怎样的结局,但就目前来讲,当我们把时光投入历史长河中,仍然无法阻止人类文明从茹毛饮血走向繁荣昌盛,因此每个朝代兴衰更替都是历史进步的必经阶段。

当代人对于“空”与“色”似乎格外敏感,一切美好的东西好像转瞬即逝、稍纵即逝,不论是爱情、友情、亲情或者是热闹繁华的城市,甚至连空气里弥漫着令人厌恶的味道也要让人窒息、恐惧不已……当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时,“色”在渐渐消失、老去、腐烂。

直到消亡,化作泥土,随风飘散,逐渐被世界遗忘,唯独留下一些灰暗沉寂的影子。

也许你早已习惯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节奏,已经渐渐喜欢上这种充满着浮躁喧嚣的环境,没错,我们生存的世界仿佛就是一个个舞台,剧场里上演着各式各样精彩绝伦的戏码,唯独缺少最重要的——主角。

换言之,所谓的人生不仅是在谱写属于自己的戏曲,同时也在谱写别人编织的故事。

佛教中有许多对“空”和“色”解释,比较出名的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大概意思就是世间一切皆空虚幻灭、迁流不定。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色是由物质构成的,它能够带给我们肉体感官的快乐享受,同时也会引导人陷入烦恼痛苦的深渊。

如《楞严经》云:‘见色心开,见声音人,是为见色。

’”古印度传统宗教中人死后灵魂在阴间所处的居所叫“中阴身”。

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讲的鬼,若在这期间***等则无法投胎,这称为“犯空”,而“犯色”也是不允许的,否则将会堕落轮回,受尽千百劫中生死煎熬,非常残酷。

当然,我国也有相应的记载。

当今世界,互联网正在高速飞跃,这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传统哲学,“空”与“色”就是典型例证。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该如何理解?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该如何理解?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该如何理解?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很好理解,说的是佛学的色空观,也就是宇宙观,是对宇宙真相的揭示!
这段话出自“心经”,心经只有260字,却是般若之母,是佛学的根本之经。

关于色空,“心经”是这样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里的“色”指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的,意识的,受想行识等诸相!
“空”指宇宙一切的本质,本性,指无常!
宇宙一切事物的本性,即空性,通过色来表现。

而色的本性是空的,无常的。

它们不是二元对立的,是一体的。

所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比如:我面前的绿萝,它的空性通过绿叶这个存在的色让我感知,没有色何来空。

同时,绿叶的每一个刹那都是变化的无常的,它的细胞永远的不停地变化,就是它的空性。

没有空何来色?所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
色空观揭示了宇宙的真相,是普世的真理!执有执空都不对!亊物没有二元对立,万物融会一体!。

色即是空这句话什么意思

色即是空这句话什么意思

色即是空这句话什么意思
色即是空这句话源于佛经,它蕴涵着一种令人深思以及深远启发性的智慧。

“色即是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切事物本质上都是“空”的,这也就意味着一切事物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无所不包的。

“色即是空”,也可以被理解成对客观事实的探索,确定事物本质上的真实。

“色即是空”也与量子物理学有关,它提醒我们,自然界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能量体,人类的思想可以分解,重组,或者说所有事物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具体而言,就是一个个微小的能量动作构成了一个看不见的“能量池”。

对于佛学中“色即是空”的概念,它告诉我们,所有以感知为特征的存在,都是仅有的,它们都是暂时性的,都不可能持久存在。

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每一个物质的存在,无论多么褪色,都只是一种投影,一种海市蜃楼,它从不真实。

所有事物,包括人类的思想,也如此,它们不过是一种游离的思想实体,是一种临时性的存在。

此外,“色即是空”也指出,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不包括“空”,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平衡及稳定。

所有存在于宇宙中的事物,在它们犹如自然本身一般,必须在“空”(re-emptiness)中寻求平衡。

空本身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质量,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实体,它的存在,才使得整个宇宙系统能够得以持续运转。

总之,“色即是空”这一概念,既可以概括佛学的智慧,也可以概括科学的研究。

它是指,身体、精神、社会、宇宙中之物仅是一种
假象,他们都只是暂时性的存在,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我们看到的只是它们的表面,而不是实质。

它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凭借肉眼去判断一切,我们必须睁开双眼去看待宇宙,用一颗开放的心审视这个世界,去把握每一次机会,活出自己的人生。

色即是空什么意思啊

色即是空什么意思啊

色即是空什么意思啊《金刚经》中,有一句名言,非常出名,被称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万事万物都有其本身的颜色,当它显现出本色时,便是空的;但当它脱去色相,就是虚无了。

”在我看来,说这句话的人很有才华。

因为一般人的解释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颜色。

如果脱掉颜色,那就是虚无,再也找不到了。

这样的理解就显得太过肤浅了。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在一定的环境下,人类可以改变自己的容貌、性格、心理等等,但是每个人的根本特征没有任何变化,或者说变化极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人们都是自私的,但不会因为自己自私,而损害他人利益,即使有时候受点委屈,但总体还是做善事多。

所以说“色即是空”不过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比喻罢了,这些都是用来掩饰自己的借口,人不能只追求“色”,应该把重点放在“空”上面,既然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颜色,那么每件事物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和局限,在我看来,佛教的哲学就是大彻大悟,看透了生死,才能把事情看的更明白。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这种领悟程度是不一样的。

人活着要有信仰,佛教是最纯正的宗教之一,在古印度曾有两派学说:一派是耆那教,一派是佛教。

耆那教主张“四大皆空”,而佛教却主张“色即是空”。

也许有人认为,佛教讲究修炼,四大皆空,这样看来,并不适合中国人。

但我认为这恰好表达了佛家的哲学精髓,也证明了佛教博大精深。

人应该积极向上,以无限广阔的胸襟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人的一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往哪里去,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但是路途漫漫,需要你静静的走,冷静的想。

我觉得,这种做法与道家所倡导的顺其自然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南华经》中提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也许就是道家的哲学精髓吧!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又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应该勇于实践,努力创新,积极进取。

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踏踏实实。

就像《大学》中讲的:“致知在格物,而意诚则物格矣。

”经常听人说,大学生就业难,如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个岗位早已被瓜分完毕。

色即是空解释和意思

色即是空解释和意思

色即是空解释和意思
色即是空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空,一切事物都是短暂、无常的,没有永恒的实体存在。

色指的是物质世界,即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有形的事物,而空则指的是缺乏永恒存在、不可分割的本质。

这一概念是佛教中“缘起空性”理论的核心,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变化都是由各种因缘相互作用而成的,没有永恒、神秘的实体存在。

在佛教中,通过理解色即是空,可以减少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执着和追求,从而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

空不异色原文及译文

空不异色原文及译文

空不异色原文及译文摘要:一、空不异色的概念解释二、空不异色的哲学思想来源三、空不异色的实际应用四、空不异色的启示正文: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这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源自佛经《心经》。

空不异色指的是现象界的万物本质上都是空的,空是色的本质,而色是空的显现。

换句话说,空与色之间并无本质的差异,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本文将从空不异色的概念解释、哲学思想来源、实际应用和启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空不异色的概念解释。

在佛教中,空(emptiness)并非指物体的本质不存在,而是指物体的本质是没有独立存在的、永恒的实体。

换句话说,万物都没有固定的本质,都是在不断地生成、变化和消失的过程中。

色(form)则指的是现象界的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事物和心念等。

空不异色就是强调万物本质上都是空的,这个空不是指物的本质不存在,而是指物的本质是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

其次,空不异色的哲学思想来源。

空不异色的思想源于佛教中的缘起论。

缘起论认为,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本质。

空不异色的提出,旨在让人们认识到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破除对事物的执着和烦恼。

接下来,空不异色的实际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空不异色的思想:1.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了解事物的无常、无我和无苦,认识到万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过程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2.破除执着:认识到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不再对事物抱有执着和烦恼。

3.提高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修身养性:以空不异色的思想为指导,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最后,空不异色的启示。

空不异色的思想告诉我们,万物本质上都是空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我们应该认识到事物的无常、无我和无苦,从而破除对事物的执着和烦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空不异色的思想来提高人际关系、修身养性,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总之,空不异色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破除执着、提高人际关系和修身养性。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释

《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释空与色,空是本体,色是空产生的现象。

比如:水与波,水是本体,波是水面起伏产生的现象。

波是水面起伏产生的现象,所以说波与水没什么差别;水面起伏能产生波象,所以说水与波没什么差别;波是水面起伏产生的现象,所以说波就是水;水面起伏能产生波象,所以说水就是波;再如:灯与光,灯是本体,光是灯亮时产生的现象。

空气与风,空气是本体,风是空气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由此及彼:空与色,空是本体,色是空产生的现象。

色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色与空没有什么差别。

(色不异空)空能产生色象,所以说空与色没有什么差别。

(空不异色)色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色就是空。

(色即是空)空能产生色象,所以说空就是色。

(空即是色)同理:空与受想行识,空是本体,受想行识是空产生的现象。

受想行识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受想行识与空没有什么差别。

空能产生受想行识,所以说空与受想行识没有什么差别。

1/3受想行识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受想行识就是空。

空能产生受想行识,所以说空就是受想行识。

所以《心经》中说:照见XX,度一切苦厄。

再者:空与色声香味触法,空是本体,色声香味触法是空产生的现象。

色声香味触法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色声香味触法与空没有什么差别。

空能产生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说空与色声香味触法没有什么差别。

色声香味触法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色声香味触法就是空。

空能产生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说空就是色声香味触法。

所以《心经》中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破迷开悟:世间觉与本觉,本觉是本体,世间觉是本觉幻化出来的现象。

世间觉是本觉幻化出来的现象,所以说世间觉与本觉没有什么差别。

本觉能幻化出世间觉,所以说本觉与世间觉没有什么差别。

世间觉是本觉幻化出来的现象,所以说世间觉就是本觉。

本觉能幻化出世间觉,所以说本觉就是世间觉。

运用:现象“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变幻莫测,缘生缘灭,所以不要执著,要看破、放下。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原文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翻译成白话文:物质世界的色本来就是与空是一样的,那是作为世间一切存在的本来之相,那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与任何物质形式也是一样的。

其它四蕴也可以这样说: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这里“色”是假有——因缘和合而有,这里“空”谓之不真——不是真空,不能有断常之见,认为“色”就是有,“空”就是什么也没有。

《中论》云:诸法不有不无着,第一真谛也。

用现代科学打个比方,色即是物质,所有物质都是有分子,原子,电子,夸克组成,超弦理论认为弦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的不同振动激发态。

也可以说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超弦组成,但超弦不是物质,只是一种波动。

超弦不是物质不能说是没有,“空”也是这个意思,所有物质本性是“空”,也不能把空说成没有,佛学名词谓之“不真”。

“色不异空”,物质本性是空的,色和空是一样的。

“空不异色”,世间物质都是由空组成,空和色也是一样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想详细了解,推荐看僧肇的“不真空论”,里面批判了三种言论——心无者,即色者,本无者。

“心无”这一派,他们只是主观方面排除万物对心的干扰,但没有否认万物的存在。

这一派的优点在于使心神安静不受外物的干扰,错误在于没有认识事物本来就不存在。

即色宗,它的理论可以概括为“空体不空用”。

即色宗正确的认识到事物“非有”的,而没有认识到事物本身也是“非无”的。

所谓“色即是空”,就是指色本身就是空,不必在“色即非色”上去空。

僧肇认为“即色宗”有两个错误:A、把色看成是概念化的结果,单纯从认识上来理解空性;B、不了解所谓的非色、色空,也就是假有之意;没有假有,也无所谓空。

本无宗。

它虽然提到非有、非无;但其基本宗旨比较偏重于无,“非有”是无,“非无”也是无。

第五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五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五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心經經文,在“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之後,接下來是: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段經文,是上承“五蘊皆空”而來的,五蘊可攝入色、心二法,所以前四句是色法,後四字──受、想、行、識四者是心法,在我人的執著中,“色身”最難破,因為明明有一個實在的我,要說它不異於空,難免使人困惑,所以破五蘊,特別於色蘊加重語氣。

色蘊不僅指我人的色身,同時也包括宇宙萬有的種種色法──宇宙間所有的物質現象在內,因此本文在此所談的色空問題,是以宇宙間的物質現象為主,自然也包括了我人的色身在內。

原來“空”之一字,義理甚深,要說到空的性體,就到了真如實相──涅槃境界,涅槃是聖者所證的境界,是無以用語言文字所可詮解表達的,所以我們只能就空義中最粗淺部分──“緣起性空”部分加以說明。

要說“空”,先要知道這個空字的來源,佛經都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所以這個空字也是由梵文譯過來。

那麼,在梵文中這個空字是什麼意思呢?多年前的中央日報上,有一篇澹思先生“論空即是色”的文章,把這個空字的來源和意義說得很清楚,現在摘錄一段如下:“空,在梵文裡叫Sunyata(音舜若多) ,實際上,Sunyata不能簡稱為空,而應稱為“空性”,ta在此是一個接尾詞,Sunya是一個語根,當然我們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這句話裡,原文並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詞的ta字,在梵文裡與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區別了,ta的意思有性質、實在、形態等義,空與空性是有著不同的意義,這特別在龍樹的思想裡,單講空Sunya,梵文裡本也有虛無,非有等義,但同時也可解做空寂、空淨等義。

就境界說,空寂並非“虛無”,空淨也不是“非有”的,講到空性Sunyata,這問題就更大了。

空性這句話,在龍樹的中論觀Madhyamaka-sastra 裡,原是指緣起性Paratitya Samupadata的實義而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周易八卦张量与物质和时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周易八卦张量与物质和时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周易八卦张量与物质和时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周易八卦张量与物质和时空量子化关系2011年06月11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周易八卦张量与物质和时空量子化关系在般若多若心经里有句很经典的话,叫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经常念叨,也经常领会,觉得深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却不知所谓。

佛家分析世界到达临虚空这个层次,认为犹如旋风在转,还给他起了个名词叫第七识末那时,英语mana就是魔力的意思,在游戏里就是蓝药水,呵呵。

这些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和体悟在思索物理的时候经常影响着反观套上去。

原来物理学家费米狄拉克已经提出磁单极子,很像构成世界的基本基元,套用一下,果然可以,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呵呵,上星期在泉城路书店翻了一下里面的磁学部分,对将光子归于磁单极子这个结论的启发很大呀。

根据对磁单极子设定,其实就是光子的另一种称谓,只不过将光子具体结构化了一下,光子就是磁单极子,光子由自旋轴磁极NS和环流磁极SN组成,光子可以有遵守右手规则的N磁单极子,S磁单极子,和遵守左手规则的N磁单极子和S磁单极子。

对于磁单极子,有磁荷M,磁荷类似存在于轴心处,而圈起来半径r的环流周长2πr是原所谓光子的波长λ,磁荷环流线速度C实际上是单位磁荷的角速度C;假设对基元磁单极子为空间基元半径1或时间基元半径i,则其周长为2π或2πi,而由量子力学基本设定:P=h/λ及相对论质能关系P=MC,则得到磁荷质量基元与基元磁单极子关系:Mu=h/2πC。

对于半径为r的磁单极子来说,P=h/2πr=MC得到M= h/2πrC。

定义磁单极子半径倒数1/r为时空曲率ρ,则此时有磁单极子磁荷为基元磁单极子磁荷乘以时空曲率。

即:M= h/2πrC=ρh/2πC=ρMu。

假如时空基元为磁单极子,而磁单极子也是由基元磁单极子叠加的话,必定有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即时空曲率ρ必定为整数N?所以磁荷与基元磁荷之间有关系:M=N*Mu,其中N为整数,可以是复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释空与色,空是本体,色是空产生的现象。

比如:
水与波,水是本体,波是水面起伏产生的现象。

波是水面起伏产生的现象,所以说波与水没什么差别;
水面起伏能产生波象,所以说水与波没什么差别;
波是水面起伏产生的现象,所以说波就是水;
水面起伏能产生波象,所以说水就是波;
再如:
灯与光,灯是本体,光是灯亮时产生的现象。

空气与风,空气是本体,风是空气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由此及彼:
空与色,空是本体,色是空产生的现象。

色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色与空没有什么差别。

(色不异空)
空能产生色象,所以说空与色没有什么差别。

(空不异色)
色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色就是空。

(色即是空)
空能产生色象,所以说空就是色。

(空即是色)
同理:
空与受想行识,空是本体,受想行识是空产生的现象。

受想行识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受想行识与空没有什么差别。

空能产生受想行识,所以说空与受想行识没有什么差别。

受想行识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受想行识就是空。

空能产生受想行识,所以说空就是受想行识。

所以《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再者:
空与色声香味触法,空是本体,色声香味触法是空产生的现象。

色声香味触法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色声香味触法与空没有什么差别。

空能产生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说空与色声香味触法没有什么差别。

色声香味触法是空产生的现象,所以说色声香味触法就是空。

空能产生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说空就是色声香味触法。

所以《心经》中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破迷开悟:
世间觉与本觉,本觉是本体,世间觉是本觉幻化出来的现象。

世间觉是本觉幻化出来的现象,所以说世间觉与本觉没有什么差别。

本觉能幻化出世间觉,所以说本觉与世间觉没有什么差别。

世间觉是本觉幻化出来的现象,所以说世间觉就是本觉。

本觉能幻化出世间觉,所以说本觉就是世间觉。

运用:
现象“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变幻莫测,缘生缘灭,所以不要执著,要看破、放下。

本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来就这样,不必用更多的言辞来修辞与形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