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成分提取新技术
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设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效能,需要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
以下是几个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例子: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常见的是二氧化碳)作为提取介质,能够高效地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高选择性、无残留溶剂等优点。
2. 纳米粒子技术:通过纳米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转化为纳米颗粒,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并改善药物释放速度和效果。
3. 电化学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调控中药制剂的成分和结构,实现药效的增强、毒副作用的降低,例如电化学纳米处理、电化学合成等。
4. 3D打印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控制中药制剂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实现个性化定制和释放控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适应性。
5. 远红外干燥技术:利用远红外辐射进行中药烘干,可以快速、均匀地脱水,减少活性成分的损失和氧化反应。
6.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HPLC技术能够精确分离和定量中药
制剂中的成分,有助于质量控制和指导配方设计。
7. 自动化生产设备: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如自动包装机、自动灌装机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风险,确保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将有助于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效能,并推动中药现代化。
在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可行性以及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中药制剂的合规性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研发和技术交流,促进中药制剂领域的创新和协作。
食品中营养成分有效提取与分离技术
食品中营养成分有效提取与分离技术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有效提取与分离技术一直是营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营养需求的深入研究,开发新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往往以复杂的形式存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为了有效提取和分离这些营养成分,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溶剂提取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将食品中的目标成分溶解出来,然后通过蒸发、浓缩等步骤得到纯净的营养物质。
例如,利用酒精或醋酸乙酯可以提取植物中的天然色素、香料和营养素,高温蒸发后得到纯净的提取物。
超声波提取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方法。
通过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剧烈震荡和微小气泡的爆破效应,可打破食物组织细胞结构,使得其中的营养成分能够更快速地释放出来。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提取效率,还能更好地保留食品中的活性物质。
离子交换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通过加入具有特定交换功能的树脂,可以吸附并分离食物中的离子形态的营养成分。
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脂肪酸、矿物质、氨基酸等的纯化和分离过程中。
除了这些传统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实现对营养成分的高效提取和分离。
纳米材料能够提高提取效率、减少成本、改善产品品质,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基于生物技术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也呈现出新的活力。
通过利用微生物发酵、酶解等生物反应过程,可以高效地提取和分离食品中的活性物质。
这种方法不仅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还能更好地保留营养成分的生物活性。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有效提取和分离技术对于改善食品品质、提高利用率、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技术手段,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工程中,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营养选择。
总之,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有效提取与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三级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三级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1提取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差不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幸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成分的溶出。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截了当阻碍到药品质量和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水蒸汽蒸镭法等方法是中药提取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
提取过程有效成分缺失较大。
提取物中存在较多无效成分等缺点。
导致药效不明显。
阻碍中药制剂的开发。
为了解决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咨询题。
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处于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体,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有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与气体相接近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
故具有专门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淌、传递性能。
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最多的是SFE-CO:技术。
因其临界条件温顺。
对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和化学不稳固性成分高温分解与氧化;易于操纵、不污染样品,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目前。
通过调剂温度、压力、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SFE-CO:己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得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苛类、话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专门多,但要紧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其中能够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仅是少数。
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属高压设备,其工程化而临着基础研究薄弱,以及设备压力高、投资大等咨询题。
因此, 要加强复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研究和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的放大研究及其配套设备的开发,以推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工程化。
1.2生物酶解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提取的原理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中药材提取——精选推荐
中药材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新技术一、絮凝法分离技术。
传统的中药材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乙醇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安全生产系数低。
采用上海中药工程中心开发的絮凝法分离技术,则具有成本低、分离效果好K、操作安全简便等特点。
该方法是以天然产品壳聚糖经技术处理后作为絮凝剂加入中药材的水提取液中,以电离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的粒子,如蛋白质、鞣质、粘稠质等胶体粒子,经沉淀、过滤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以上海中药三厂为例,应用该法提取的感冒退热冲剂其药效、药理及化学成份经对比,结果表明无显著变化。
而成本却降低了4/5。
二、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
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媒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是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的一项新技术。
实践证明,通过一套连续式微波萃取装置,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份,已获得满意效果。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技术是利用某种流体( 特别是CO2气体),在临界点具有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中药材的萃取分离,它可以防止各种有效成份的逸散和氧化。
提取过程通常在略高于萃取剂临界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简便安全,极少有破坏中药材中易挥发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质的情况,没有溶剂残留,产品质量高。
四、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能实现连续有效地自动分离的实用分离技术。
该技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无损耗,溶剂用量少,非常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分离和纯化。
它能构成连续、自动、高效和非高压的色谱系统,既能实现从微克量级的分离分析到数克上百毫升量级的制备提纯;又能用于未经处理的大量粗制样品的中间级分离,以及直接与间接的高纯度分离。
目前,在应用碱、蒽醌类衍生物、皂甙等有效成份方面,已获得满意的成果。
水提醇沉法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份,又能除去不溶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哪些新突破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哪些新突破中药材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材炮制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炮制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1、微波炮制技术微波炮制是利用微波能对中药材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新技术。
与传统炮制方法相比,微波炮制具有加热均匀、快速、高效等优点。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中药材内部达到所需的温度,从而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和虫卵,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例如,在对黄芩的炮制中,微波炮制能够更好地保留黄芩苷等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质量。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以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
这种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提取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
在对丹参等中药材的炮制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取丹参酮等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
3、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中药材进行炮制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酶类,这些酶类可以分解中药材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更易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例如,在对神曲的炮制中,通过发酵可以使神曲中的淀粉酶活性增加,增强其消食和胃的功效。
二、炮制工艺的智能化发展1、智能监控系统在中药材炮制过程中,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炮制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工艺要求进行自动调节。
这不仅能够提高炮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炮制质量的影响。
例如,在中药饮片的炒制过程中,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精确控制炒制的温度和时间,确保饮片的质量符合标准。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中药材炮制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总结出不同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
SBE法
“SBE法”是针对中药成分提取中存在的“唯成分”论和“通则”论,将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单体成分与混合成分、中医治病特点与口服给药特点统一起来,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比常规提取方法更优的中药提取新技术。
它既能最大限度地将方剂的药效物质提取出来,以保持原方特有的疗效,又有利于用单体成分控制制剂质量。
“SBE法”可作为中药药剂现代化的一条科学途径,在推广使用中不断完善。
中药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国家选择“中药科技产业”作为切入点,形成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这对振兴中医药事业,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张兆旺等于1995年提出了“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该法突破了近半个世纪水煎醇沉的传统模式,将中药口服给药的传统与现代生物药剂学的理论相结合,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特点,为消化道给药中药制剂设计了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将药料先用一定pH的酸水提取,继以用一定pH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半仿生提取法既符合中医药学重视中药和方剂以综合发挥药效的传统理论和经验,又同西医药学重视单体有效成分和动物试验指标评价药效与安全性的现代科技接轨。
但该法仍沿袭传统的高温煎煮法,有效成分易被分解破坏,目前对该法的研究基本上以考察指标成分与提取率为指标来评价提取效果,能否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还需结合药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来进行深入对比研究。
目前还未见本法应用于生产的报道,这种工艺手段的采用将依据学科理论及制药条件、设备、工艺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成熟与完善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 SBE法)是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模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过程,采用选定pH值的酸性水和碱性水,依次连续提取得到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物的中药和方剂的药效物质提取新技术1995年以来国内已报道了“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3、溶剂的选择
选择适当溶剂是溶剂提取法的关键。要做到 最大限度的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首先 需遵循“相似相溶”的原理。另外还要注意:
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 小。
②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起化学变化。 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易于回收 等。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一、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 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选用对有效成分 溶解度大,对杂质成分(不需要成分)溶解 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 出来的方法。
二、具体操作:
根据所要提取的成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加到适当粉碎过的中草药原料中,溶剂由于扩散、 渗透作用会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可 溶性物质,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 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则不断进入药 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往返多次,直至细胞内外溶液 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除,浓缩; 继续往过滤后的药渣中加入新溶剂,重复以上过程, 反复多次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基 本溶出,合并所有的浓缩液,即为含有所需有效成 分的混合液。
⑴ 药材预处理
为利于酶解,需对药材进行预处理。如用球 磨机作预处理,粉碎颗粒越细,越易悬浮在酶解 液中,增加有效面积而易被酶水解,加快水解速 度。
⑵ pH、温度及酶解作用时间 根据所提取的中药材的品种及所使用的酶的 种类不同,酶解时的最适pH及最适温度会有所不 同,应根据实验来确定最佳值。此外,酶解作用 时间也是直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为得到所需 的酶解产物,需要控制好酶的作用时间。
3、提取的时间
在药材细胞内外有效成分的浓度达到 平衡以前,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的 量也随着增加。因此,提取的时间没必要 无限延长,只要合适、提取完全就行。
中药学领域的创新技术或方法
中药学领域的创新技术或方法中药学领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研究的是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药效、药物相互作用、质量控制等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药学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方法,从而推动了中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创新技术和方法。
1.活性成分提取技术活性成分提取是中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传统的提取方法通常是通过水、酒精等溶剂提取活性成分,但存在提取效率低、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新技术的出现,提取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能降低对溶剂的需求,更环保。
2.分离与纯化技术中药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因此需要进行分离与纯化以提取单一成分或者纯化复杂成分。
传统的分离与纯化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技术和电泳技术,但效率不高,操作繁琐。
近年来,液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和电泳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分离与纯化的效率和准确性。
3.高通量筛选技术传统的中药筛选方法通常是使用动物试验,时间长、费用高、结果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出现,为中药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
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成百上千个化合物对特定靶点的活性,能够大大提高筛选效率,加快新药研发进程。
4.网络药理学网络药理学是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技术,综合分析中药的多靶点、多成分作用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
传统的中药研究通常只关注单一成分或者单一靶点的作用,难以全面了解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
而网络药理学能够综合分析中药在多个靶点上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
5.分子对接技术分子对接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结合方式和力学性质,寻找中药的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
传统的中药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试验来验证药物和靶点的相互作用,费时费力。
分子对接技术能够事先预测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情况,在前期筛选中节省时间和资源。
6.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技术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过程。
六大新技术实现高效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
中草药所含成分⼗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提⾼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效成分及有毒成分。
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提⾼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
但常⽤的提取⽅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效成分⽅⾯,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周期长、⼯序多。
提取率不⾼等缺点。
近10年来,在中药提取⽅⾯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法,些新技术和⽅法的应⽤,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能达到提⾼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的。
本⽂就这⽅⾯作⼀综述。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FEFE)是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随压⼒和温度的改变⽽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
常⽤的SCF为CO。
,因为CO。
⽆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超临界CO。
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法相⽐,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操作简单,节能。
廖周坤等⽤不同浓度的⼄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苹取试验,与传统溶剂萃取⼯艺相⽐较,收率分别提⾼⾄旧1.9倍和1.62倍。
何春茂、梁忠云利⽤超临界CO。
卒取技术从黄花蒿中⾰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精制简单,收率⾼产品质量好。
雷正杰等利⽤超临界CO。
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进⾏萃取和分离,⾰取物为淡黄⾊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化学成分组成,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达46.81%和45.00%。
生物酶解技术经验
精心整理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新技术——生物酶解技术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一类特殊的生物催化剂。
某些酶可以在常温、常压和温和的酸碱条件下,将植物细胞壁分解,较大幅度提高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改善生产过程中的滤过速度和纯化效果,提高产品纯度和制剂的质量。
1原理22.1 2.1. (角质、木。
最适pH 值4~52.1 半纤维素包括木聚糖、甘露聚糖、阿托伯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和木葡聚糖等多种组分,约占植物干重的35%。
含量仅次于纤维素。
半纤维素酶由β-甘露聚糖酶、β-木聚糖酶等内切型酶,β-葡萄糖苷酶、β-甘露糖苷酶、β-木糖苷酶等外切型酶以及阿拉伯糖苷酶、半乳糖苷酶、葡萄糖苷酸酶和乙酰木聚糖酶等组成。
具有消化植物细胞壁的作用。
2.1.3果胶酶果胶质属于黏液质类,是植物细胞的正常产物,多见于植物的地下部分及种子中。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质的聚糖水解酶、果胶质酰基水解酶的一类复合酶的总称。
固体的呈浅黄色,易溶于水;液体的呈棕褐色。
最适作用温度45-50℃,作用pH 值3~6。
2.2用于分离精制、改善提取澄清度的酶有木瓜蛋门酶、菠萝蛋白酶、葡萄糖苷酶、转糖苷酶。
3应用3.1酶法提取3.1.1含生物碱类成分酶法提取以黄连提取盐酸小檗碱为例:将黄连粗粉按每g加入10U量的纤维素酶(活力单位2000U·g-1),充分混匀,加3倍量水,用0.3%硫酸调pH值至5后浸泡,在40℃下恒温水浴90min,将黄连及0.3%硫酸作溶剂置于渗漉筒中,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用石灰乳调pH值至10~12,沉淀,抽滤,滤液用浓盐酸调pH值至l~2,加精制食盐使含盐量达7%,充分搅拌,静置24h,滤过,i)l=淀,在60℃下干燥,得盐酸小檗碱粗品。
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连经酶法提取后,所得盐酸小檗碱含量为43.1.20.5%纤维素酶(1h,7.68%。
两种T3.1.4.5,3.16种3.2果胶酶分解果胶、淀粉酶分解淀粉),将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或分解除去,可改善水提取液的过滤困难问题,提高液体制剂的澄清度和制剂纯度。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并提高其含量和纯度,以便于制取中药制剂。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主要是以煎汤、浸泡等方式,将中药材熬制成药汁或药浸液,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分离出有效成分。
但这种方法存在着取材繁琐、提取效率低、纯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药品制剂的要求。
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以提高中药的纯度和效率。
其中,有不少新技术已经在中药提取分离领域得到应用。
一、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是一种用超声波能量来提高提取速度和效率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强烈震荡作用使得植物细胞内部受到微小的冲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有效成分向溶液中释放。
该技术提取速度快,能够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一种通过微波辐射来快速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技术。
微波能量能够穿透瓶子、容器等不透明物质,迅速加热植物材料,让其中的有效成分迅速释放。
该技术不仅提取速度快,所得的提取物中也含有更多的有效成分。
三、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来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技术。
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临界压力和温度下,物质不再呈现液相或气相状态,而呈现出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状态。
此状态下,流体具有高扩散性和低表面张力,能够使有效成分迅速从中药材中溶解出来。
该技术不需要有机溶剂作为介质,提取物中没有残留有机溶剂,因此更加环保。
四、离子液体提取技术离子液体是一种含有离子的液体,具有化学稳定性、低挥发性和高溶液能力等特点。
离子液体提取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技术。
离子液体不易挥发、稳定性好,提取速度较慢,但是它的选择性较强,可以选择性地提取中药中的特定成分,能够有效地分离其他成分,从而提高了提取物的纯度。
以上四种新技术开创了中药提取分离领域的新局面,使得中药制剂更加安全、高效、环保,也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溶剂提取法:将植物材料粉碎后,放入适合的容器内,加入数倍量溶剂,可采用浸渍、渗漉、煎煮、回流和连续提取法进行提取。
2. 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空化作用,使植物细胞壁破裂,从而释放出有效成分。
3. 微波提取法:利用微波的能量使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和有机溶剂迅速蒸发,形成高压,使细胞壁破裂,释放出有效成分。
4.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在高压下使植物细胞壁软化,从而释放出有效成分。
5. 酶提取法:利用酶反应使植物细胞壁分解,从而释放出有效成分。
6.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渗透性,使不同分子量的有效成分通过膜,从而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7. 分子蒸馏技术: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植物的种类和有效成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中药提取新技术
中药提取新技术综述摘要:提取是中药制药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最终药物制剂的质量和成本,以及中药制药业的现代化水平。
在传统的提取方法中,普遍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率不高、生产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
因此提取工艺的改进、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对几种中药提取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微波萃取(MAE) 、超声提取(UAE)、酶提取( ETE) 、连续逆流提取(CCE) 、压榨提取( PE) 、组织破碎提取(STE)、免加热提取( HFE)、空气爆破提取(AEE)、常温超高压提取(U HPE)等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这些新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中药提取技术中药制药过程一般包括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和制剂等环节。
其中,提取单元是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影响着最终药物制剂的质量和成本以及制药业的现代化水平[1 ,2 ]。
根据有关文献分析,[3]提取仍是当今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
目前主流的仍是渗漉罐、多功能提取罐和热回流提取浓缩机组等一类间歇式提取设备.传统的提取方法,普遍存在着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率不高、生产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因此改进提取工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新设备,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微波萃取技术等。
现在就些技术的特点及工艺进展作如下阐述。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处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以上的超临界流体具有特异增加溶解物质能力的性质,将SCF 作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分离特定成分的新型分离技术[4].已研究的超临界流体溶剂有多种,如己烷、正戊烷、丁烷等烃类,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氟化烃类等[5]。
然而,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CO2 作为溶剂,它不仅安全,能出色地替代许多有害、有毒、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而且容易获得,价格便宜,可用于化工过程后再回到环境中去,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完全“绿色”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它较温和的临界条件(临界温度=31 ℃,临界压力=7。
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
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一、概述作为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都是药物研发、医疗保健、食品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原料来源。
活性成分是天然产物发挥生物活性的关键所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对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的研究,不仅是推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天然产物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含量往往较低,使得提取分离过程变得尤为困难。
不同的活性成分在性质、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针对不同成分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提取分离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领域。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提取分离的效率和质量,也拓展了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应用范围。
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为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生物活性评价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尽管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进一步提高提取分离的效率和纯度,如何实现对活性成分的全面深入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都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天然产物的定义与分类是指未经人为加工、改造,而由自然界直接产出的各种形式的生命体和具备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
天然产物作为药物、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等,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植物源天然产物:包括各种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等,这些天然产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
许多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2)动物源天然产物:包括海洋生物、昆虫、动物组织等中提取的活性物质。
这些天然产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点,在抗肿瘤、抗病毒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药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精选资料】
中药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一:中药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结果证明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黄酮苷类、酚类、甾醇、蒽酮、木脂素、有机酸、氨基酸、多糖、蛋白质、多肽酶、以及挥发油萜类。
至今为止研究的主要对象集中在生物碱、皂苷、黄酮、多糖类成分的研究上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物的粉碎可用超微粉碎技术。
1 中药有效成分传统的提取方法1.1 浸渍法浸溃法:它是最常见的简便浸出方法。
除特别规定外,浸渍法一般在常温下进行。
其最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挥发或易被破坏的药材。
缺点是操作时间长, 且往往不易完全浸出有效成分。
1.2 渗漉法是用流动的溶媒渗过药粉而进行提取。
由于随时保持相当的浓度差,故提取效率高,浸出液较澄清,缺点是溶剂消耗量大,费时,操作麻烦。
1.3 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
此法简便易行,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但煎出液中杂志较多,且容易发生霉变,一些不耐热挥发性成分易损失。
1.4 回流提取法在应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媒时,为减少溶媒消耗,提高浸出效率而采用回流热浸法。
循环回流热浸法则是采用少量溶媒,通过连续回流进行提取。
在回流时要加热,故对受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且溶剂耗量仍大,操作麻烦1.5 连续提取法连续提取法是实验室做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时,用有机溶剂提取中常用的方法,通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来完成。
这种提取法,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少,但一般需数小时才能完成,所以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中药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2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分析2.1 微波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组分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剂中,并达到较高的产率。
微波提取技术也具有局限性:(1)富含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的中药材以及富含淀粉或树胶的天然植物不适合微波干燥。
(2)微波处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
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关注。
功能性食品是指带有调节身体机能或预防疾病食品添加物的食品。
常见的功能性食品成分有多种,比如多种维生素、益生菌、蛋白质等,它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提取与纯化技术的处理,才能得到纯净的成分。
那么,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有哪些呢?一、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超高压下将溶剂压缩成超临界流体,与被提取物质发生作用的一种提取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提取率高以及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等优点。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目前功能性食品成分提取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二、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不同分子大小、形状、电性的分子进行分离的方法,通过对过滤膜进行合理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目标物质。
膜分离技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提取与纯化过程中。
三、固相微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基于固相微粒的新型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在不同化学环境下分离物质。
固相微萃取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高选择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特定分离与提取以及分析检测。
四、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色谱技术。
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分离功能性食品成分中的目标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目前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提取与纯化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
总的来说,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与更新,不同的技术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使得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纯净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而功能性食品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技术被应用到功能性食品成分的提取与纯化过程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保障。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摘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中药制剂生产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和产量。
结合中药制剂的特性,推广应用低耗高效、可操作性的提取提纯方法是近年来的中药领域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对近年来中药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可操作性强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纯化方法中药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数千年来, 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丰富的资源, 独特的疗效, 较低的毒副作用, 低廉的价格等特点, 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但是中药由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大都是非常复杂, 一味中药可能会含有上百种的化学成分,既有有效成分, 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因此, 中药提取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
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 在保留有效成分, 去除无效成分方面, 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提高中药质量、改变传统中药剂型“大、黑、粗”的状态、让中药步入国际市场,一些现代高新工程技术正在不断地被借鉴到中药生产中来,一方面使中药生产加符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确保用药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现有中草药资源的利用率。
近年来, 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1 中药提取分离的传统方法中药提取的传统方法包括浸渍法、渗漉法、改良明胶法、回流法等。
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传统方法存在较多的缺点:(1)煎煮法有效成份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份;[1](2)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有可能与有效成分作用,使其失去原有效用[2];(3)非有效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的除去,浓缩率不够高;(4)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杂质较多,尚有少量脂溶性成分,给精制带来不利;(5)高温操作会引起热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
[3][4]2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方法2.1 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SBE法)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 简称SBE 法) 是指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仿口服药物及其在胃肠道的转运过程,采用一定pH的酸水和碱水依次连续提取,其目的是提取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物。
灵芝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7篇
灵芝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7篇第1篇示例:灵芝,又称灵芝菌,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素有“仙草”、“长生草”之称,被誉为“不老药”、“百草之王”。
灵芝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保肝、调节免疫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对于灵芝的应用和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水提法水提法是指通过水溶解灵芝中的有效成分,再通过浓缩、干燥等步骤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水提法相对简单易行,对有效成分的损失较小。
但是水提法提取效率较低,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提取。
二、乙醇提取法乙醇提取法是通过乙醇等有机物质将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再通过挥发乙醇,得到提取后的有效成分。
乙醇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但也存在乙醇对有效成分的选择性提取问题。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兴的提取方法,是在超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使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将有效成分从灵芝中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对有效成分的损失较小,且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
四、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通过微波加热来加速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率。
微波辅助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速度快,但对于提取条件的控制要求较高。
五、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声学流变效应来破坏细胞壁,促进有效成分的释放。
超声波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不同的提取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提取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时,应根据目的、要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取最合适的提取方法,以保证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灵芝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总字数:330】第2篇示例: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类真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领域。
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种功效。
提取灵芝中的有效成分是很多研究者和生产商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灵芝中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和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微波协助萃取张 英3 俞卓裕 吴晓琴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杭州≈摘要 中草药和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天然药物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近年来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正被逐步采用 其中 微波协助萃取 √ 2 ¬ ∞ 是在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无论是萃取速度!萃取效率还是萃取物质量均优于常规工艺 并以其投资少!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选择性高!重现性好!无污染等特点而受人瞩目∀作者综述了 ∞技术的作用原理!特点及其在黄酮类!苷类!多糖!萜类!挥发油等天然产物提取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键词 中草药天然植物 有效成分 微波协助萃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 2 2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草药和天然植物资源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用天然草本植物药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热潮但是 长期以来传统萃取技术的种种缺陷限制了人们对于中草药的药理!药效等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同时 药剂质量的不稳定!产品的安全性隐患!实验结果重现性差等问题掩盖了中草药潜在的真正对于疾病 尤其是多靶点的慢性疾病 疗效有利的一面∀要使中草药满足现代医药的严格要求全面进入国际市场 必须走中药生产的现代化!国际化和高科技之路∀微波协助萃取 √ 2 ¬∞ 技术是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和去除农药残留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而且有望改变中草药传统的服用方式≈∀1 ∞技术的应用现状∞技术是在传统有机溶剂萃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萃取技术∀自 世纪 年代在美国取得第一个利用微波加热食品的专利后微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诱人的应用就是利用微波提取天然产物∀ ∞应用于天然产物提取的第一篇文献发表于 年 等人最先用于试验的是普通的家用微波炉通过选择功率档!作用时间和溶剂类型 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完成了传统萃取方法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萃取工作≈ ∀现已经有了作为分析用!样品前处理 微波萃取 的商业化设备世界两大微波设备公司 美国的≤∞ 公司和意大利的 公司均生产适用于消解!萃取和有机合成的系列微波产品∀ 世纪 年代初 加拿大环境保护署和≤•×2× 公司合作开发了微波萃取系统 °≈收稿日期 2 2 ≈通讯作者3张英 ×√ 2 ¬ 如图 并于 年开始陆续取得了美国!墨西哥!日本!西欧和韩国的专利许可 该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香料!调味品!天然色素!中草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并在中国也得到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他们还与中国环境科学院和南开大学合作开发该技术∀到 年 国外已授权两家中国公司发展工业规模的微波萃取技术 并授权给另外 家公司开发微波分离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2 ∀2 ∞技术的作用原理!技术特点及影响因素2 1 作用原理微波是波长介于 ∗ 频率在 ∗ 的特殊的电磁波它位于电磁波谱的红外辐射和无线电波之间 为防止民用微波能对于微波雷达和通讯的干扰 国际上规定农业!科学和医学等民用微波有 频率 ∗!≥ 频率 ∗ !≤ 频率 ∗ 和 频率 ∗ 个波段∀目前 和 个频率已经广泛为微波加热所采用≈ ∀微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物料会根据物料性质不同而产生反射!穿透!吸收现象极性分子接受微波辐射能量后 通过分子偶极以每秒数十亿次的高速旋转产生热效应∀不同物质由于介电常数!比热容!形状和含水量的不同 将导致其吸收微波能力的不同≈ ∀在传统的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 固液萃取 即浸提技术 对于存在于植物细胞不同位置和细胞器中的目标产物若将其从细胞内浸取到液相中 目标分子将经历液泡和细胞器的膜透过!细胞浆中的扩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透过等复杂的传质过程∀若细胞壁没有破裂浸取是靠细胞壁的渗透作用来完成的浸取速率慢∀细胞壁破坏以后 传质##第 卷第 期年 月中国中药杂志ΧηιναϑουρναλοφΧηινεσεΜατεριαΜεδιχα∂ ∏ ƒ ∏图 微波萃取系统的基本流程阻力减小目标产物比较容易进入到萃取剂中 并依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而溶解达到萃取的目的≈ ∀在 ∞过程中 一方面微波辐射过程是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内部的维管束和腺胞系统∀由于吸收微波能细胞内部温度迅速上升 使其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的膨胀承受能力导致细胞破裂 胞内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被萃取介质捕获并溶解∀通过进一步过滤和分离便获得萃取物料∀另一方面 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加速了被萃取组分趋向萃取溶剂界面的扩散速率 用水作溶剂时在微波场下 水分子高速转动成为激发态 这是一种高能量不稳定状态或者水分子汽化 加强萃取组分的驱动力或者水分子本身释放能量回到基态 所释放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分子加速其热运动 缩短萃取组分的分子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萃取溶剂界面的时间从而使萃取速率提高数倍同时还降低了萃取温度 最大限度地保证萃取的质量∀在此过程中是整个物料同时被加热即/体加热0过程 因此 克服了传统传导加热时温度上升慢的缺点 保证了能量的快速传导和充分利用微波加热过程实质上是介质分子获得微波能并转化为热能的过程≈∀2 2 技术特点∞与现有其他萃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化学溶剂萃取耗能大耗材多 耗时长 提取效率低 环境污染严重∀超临界流体萃取在提取效率上得到大大提高但其溶剂选择范围窄要求的装备复杂 需高压容器和高压泵 投资成本较高建立大规模提取生产线有工程难度∀由于 ∞可以对体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故可以使目标组分直接从基体分离与传统的萃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选择性好 极性较大的分子可以获得较多的微波能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选择性地提取极性分子从而使产品的纯度提高质量得以改善 ∞还可以在同一装置中采用两种以上的萃取剂分别萃取所需成分降低工艺费用∀萃取速度快 被加热的物体往往是被放在对微波透明或半透明的容器中且为热的不良导体 故物料迅速升温 可大大缩短工时节省 ∗ 的时间∀产品质量好 可以避免长时间高温引起的样品分解 从而有利于热不稳定成分的萃取∀过程简捷 简化工艺 降低溶剂用量 减少投资 节省能源降低人力消耗∀2 3 影响因素∞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萃取溶剂!微波功率和萃取时间等∀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有萃取剂!微波剂量!作用时间!温度!操作压力!物料含水量及溶剂的 值等 其中萃取剂是首要因素≈ ∀2 3 1 萃取剂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微波透明或半透明 介电常数较小 的介质作为萃取剂同时要求溶剂对于目标组分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于后续的操作干扰小∀常见的微波萃取剂有甲醇!丙酮!乙酸!二氯甲烷!正己烷!苯等有机溶剂和硝酸!盐酸!磷酸等无机溶剂以及己烷∗丙酮!二氯甲烷∗甲醇!水∗甲苯等混合溶剂系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对于不同的基体 使用的萃取剂完全不同∀对于物料中不稳定或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如中草药中的精油 宜选用对微波射线高度透明的溶剂若需要除去此类成分 应选用对微波部分透明的溶剂这样萃取剂可以部分地吸收微波能转化成热能从而除去或分解不需要的成分∀对于同一种物料 溶剂的使用方法不同 萃取效果也有很大的区别∀王关林!石若夫在微波辐照诱导萃取香叶天竺葵挥发油的实验中通过将乙醇和正己烷 Β 混合使用和单独分步提取的对照试验得出混合使用虽然可以抽提或分离所需物质但提取的效果不如分步提取得到的结果理想≈ ∀对于同一种待处理的物料 萃取剂的用量因物料而有较大变动∀一般萃取剂和物料之比 在 Β 和 Β 的范围内选择∀固液比是提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影响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浓度差即传质推动力 固液比的提高必然会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传质推动力 但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和后续处理的难度所以溶剂比不宜过高≈ ∀2 3 2 萃取温度和时间∞连续辐照时间与试样重量!溶剂体积和加热功率有关通常在 ∗ 对于不同的物质 最佳萃取时间不同∀连续辐照时间也不可太长 否则容易引起溶剂的温度太高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还会带走目标产物 降低产率∀邓宇!张卫强在用微波法和溶剂法提取番茄红素的研究中发现 在 •功率的条件下 对番茄酱及其溶剂分别在##第 卷第 期年 月中国中药杂志ΧηιναϑουρναλοφΧηινεσεΜατεριαΜεδιχα∂ ∏ ƒ ∏加热后 测定番茄红素的提取率 表明 当微波辐射时间达到 ∗ 时 溶剂对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最好≈ ∀并以少量多次效果较好∀萃取的温度应低于萃取溶剂的沸点不同的物质最佳萃取温度不同∀2 3 3 溶剂 值孔臻!刘钟栋采用微波法从苹果渣中提取果胶时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而改变体系的 值∀发现当 在 以上时随着 值的降低 果胶得率增加 但是当体系 值小于 时 由于酸度过高 使得果胶质水解得到的果胶进一步脱脂裂解造成果胶得率下降≈ ∀2 3 4 微波剂量剂量的选择应以最有效地萃取出目标成分为原则 一般选用的微波功率在 ∗ • 频率在 ∗ 微波辐照时间不可过长∀2 3 5 试样水分或湿度因为水是介电常数较大的物质能够有效地吸收微波能产生温度差 所以待处理物料含水量的多少对于萃取得率影响很大∀对含水量较低的物料一般采用增湿的方法使之能够有效地吸收微波能∀此外物料含水量的多少对于萃取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特性的物料 其最佳工艺参数需依据具体的实验而定∀3 ∞技术在中草药和天然植物有效成分萃取中的应用微波萃取源于分析样品的预处理到目前为止 微波萃取仍主要应用于分析土壤!种子!食品!饲料中的各种化合物由于其快速高效分离及选择性加热的特点 逐渐由一种分析方法向生产制备手段发展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受到重点关注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目前 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和天然产物生物活性成分提取的报道不断出现 已涉及到的天然产物有黄酮类!苷类!多糖!萜类!挥发油!生物碱!单宁!甾体及有机酸等∀3 1 黄酮类陈斌!南庆贤!吕玲等在研究了利用微波萃取葛根异黄酮的工艺后得出用 乙醇!固液比为 Β !在体系温度低于 ε的前提下微波间隙处理 次 葛根总黄酮的浸出率达到 以上∀与传统的热浸提相比 不仅产率高 而且速度快节能≈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李嵘!金美芳在以水为介质的条件下对银杏叶进行微波萃取 萃取效果与传统水提及溶剂提取法提取银杏黄酮作对照在溶剂萃取前对银杏叶!水混合液进行短时间的微波处理能达到提高银杏黄酮提取率及缩短萃取时间的目的 在固液比为 Β 的条件下 仅用 即可达到的提取率 与传统乙醇2水浸提 的效果相近 提取率 同时因水的成本低廉 开辟了水代替有机溶剂浸提的新工艺∀用微波以水为溶剂来提取银杏黄酮对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溶剂用量!浸提时间等因素作了试验研究获得较好的效果 开辟了一条以水为溶剂来提取银杏黄酮的新途径≈ ∀3 2 苷类微波对某些化合物有一定降解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微波提取时间很短其破坏作用甚至可能比一般方法小∀微波在短时间内可使药材中的酶灭活 因此用于提取苷类等成分时具有更突出的优点∀范志刚!李玉莲!杨莉斌等通过与超声技术对于槐花中芸香苷的浸出效果的比较 得出 ∞应用于药材的浸出是一种省时便捷的方法≈ ∀王威!刘传斌!修志龙通过 ∞与乙醇热回流法的比较发现该方法在高山红景天苷的提取过程中保持较高提取率的同时 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 并且显著降低了提取液中杂蛋白的含量≈ ∀微波提取重楼皂苷 与热回流法水提从时间!次数!含量等方面进行对比两种方法所得皂苷完全一致 表明微波并未破坏有效成分的结构∀微波辐射 的效果与常规加热 相同而且杂质含量少≈ 用微波提取三七Παναξνοτογιν2σενγ中有效成分 以正丁醇2水为萃取剂考察了不同含水量下的提取效果发现在较低含水量下提取效果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在 处存在极值≈ ∀微波水提长叶斑鸠菊叶ς.εσχυλεντα 中的环烯醚萜苷也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此外尚有从豆类中微波提取蚕豆嘧啶葡萄糖苷≈ !从甘草中微波提取甘草酸的报道≈ ∀3 3 多糖对用传统提取工艺和 ∞法提取果胶后桔皮组织的显微结构研究证实微波处理对桔皮细胞有膨爆作用∀在 ∞条件下 桔皮中果胶的提取是一快速的组织崩解过程 这一过程使提取时间由通常的 以上缩短到 且果胶得率和品质提高∀橘皮用微波加酸液提取果胶与传统法相比 工时缩短 左右 酒精用量节约 且耗能低 工艺操作容易控制 劳动强度小 产品质量有保证 在色泽!溶解性!粘度等方面更佳≈ ∀提取海藻多糖的实验表明 无论是提取的选择性还是提取所需的时间 ∞均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而且经 连续微波处理后 海藻糖酶已被灭活 从而防止了海藻糖的降解≈ ∀3 4 萜类√ • ∏ 和≤ ⁄ 在用 ∞法提取紫杉中的紫杉醇时通过与传统的甲醇浸提法对比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 发现在 ∞条件下 用 的乙醇能够得到与传统纯甲醇提取法相同的得率 并且在保持相同质量和数量及溶剂回收率的前提下 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并减少了溶剂的消耗量≈ ∀微波提取丹参中的丹参酮 2和操作简便!快速∀在适宜条件下 如##第 卷第 期年 月中国中药杂志ΧηιναϑουρναλοφΧηινεσεΜατεριαΜεδιχα∂ ∏ ƒ ∏乙醇为萃取剂 微波连续辐照 液固比 Β 种丹参酮的得率等于或超过传统提取方法 避免了丹参酮类长时间处于高温下造成的不稳定 易分解的缺点∀而同样的提取率 室温浸提!加热回流!超声提取和索氏抽提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 ∀≤ 等采用 ∞手段从发酵前的葡萄酒样品中提取单萜烯醇∀表明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二氯甲烷 ∞≥ 系统半功率下萃取 样品中单萜烯醇和其他芳香物质可有效地提取出来 回收率高!溶剂用量少!省时!样品处理方便∀由于使用的是微波透明或半透明的溶剂 使提取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避免了提取物的显著分解≈ ∀3 5挥发油微波提取挥发油的报道较多 将剪碎的薄荷叶放入盛有正己烷的玻璃烧杯中 经微波短时间处理后 薄荷油释放到正己烷中∀显微镜观察表明叶面上的脉管和腺体破碎 说明微波处理有一定的选择性 因为新鲜薄荷叶的脉管和腺体中包含水分 因此富含水的部位优先破壁∀与传统的乙醇浸提相比 微波处理得到的薄荷油几乎不含叶绿素和薄荷酮∀ 的微波诱导提取与 的水蒸气蒸馏! 的索氏提取相当 且提取产物的质量优于传统方法的产物≈ ∀≤ 等以正己烷!乙醇!正己烷2乙醇提取迷迭香及薄荷叶中的挥发油为研究体系 系统研究了微波场中的温度分布 考察了物料量!微波功率!照射时间等对微波提取的影响 并研究了 ∞提取挥发油的动力学过程≈ ∀新鲜的立比草Λιππιασιδοιδεσ直接在微波下照射 压缩空气通过物料将挥发油带出微波炉外后经冰水浴冷却 照射 后所得的油水混合物与 水蒸气蒸馏的混合物无质量上的差别 时间却大大缩短 且无须水的加入≈ ∀此外 微波提取的马郁兰油产量较高 接近 其原因是微波作用的选择性 尤其是它对萜烯等成分很有效 用微波萃取鱼肝油与一般的提取方法相比 脂溶性维生素破坏较少 应用微波萃取大蒜油 在接近环境温度的情况下 萃取时间短 得到的萃取成分重复性佳 产品质量均一 热敏性成分损失少≈ ∀微波萃取还用于从莳萝籽!蒿!洋芫荽!茴香!甘牛至!龙蒿!牛膝苹!鼠尾草!百里香等物料中提取挥发性成分≈ 2 其质量相当于或优于溶剂回流!水蒸汽蒸馏!索氏提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同类产品 而且具有操作方便!装置简单 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溶剂用量少!产品纯正等优点∀3 6其他成分≠等≈ 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法 分别选用乙醇!三氯甲烷!环己烷!正己烷! ∗ ε石油醚! ∗ ε石油醚! 号溶剂油! 号抽提溶剂油作为萃取介质 在间隙微波辅助装置中 进行实验 从微波的辐射时间!固液比!物料粉碎度等工艺条件出发探索对青蒿素得率的影响 得出 号抽提溶剂油最适合于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 随着粉碎度和辐射时间的增加 青蒿素的得率在增加 并最终趋向于稳定 辐射时间以 为宜 溶剂比大于 结果较好∀已有报道从千里光!烟草!古柯叶等植物中微波辅助提取生物碱≈ 2 ∀微波水提白屈菜中生物碱 得率大大超过超临界萃取≈ ∀如从羽扇豆中 ∞提取鹰爪豆碱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微波辅助提取可将产率由传统的 ? 提高到 ? 且省时!省溶剂≈ ∀微波水提木贼麻黄中麻黄碱 省时便捷≈ ∀微波水提大黄中游离蒽醌 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浸煮 同 乙醇回流法相当 但提取时间大为缩短≈ ∀在甲醇溶液和水相存在下 常用微波炉内加热 ∀连续萃取和皂化 结果表明 微波萃取总麦角甾醇与传统溶剂萃取效果相当 但明显优于超临界萃取≈ ∀4 ∞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目前 虽然国内外 ∞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但发展非常的迅速 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新型提取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地加快和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必将为 ∞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更好的契机∀但是如何针对中药复方的特点设计 ∞方案以及能够在仪器设备的设计上实现突破 需要相关的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 大胆创新 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元英进 刘明言 董岸杰 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2 ∏ ¬ ΑναλΒιο2αναλΧηεµ2≈ 刘卫强 邓宇 微波辐射技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萃取中的应用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冯年平 吴春三 韩朝阳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世界科学技术2中药现代化≈ 高福成 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骆健美 卢学英 张敏卿 微波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化工进展≈ 王关林 石若夫 微波辐照诱导萃取香叶天竺葵挥发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邓宇 张卫强 番茄红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现代化工≈ 孔臻 刘钟栋 微波法从苹果渣中提取果胶的研究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 陈斌 南庆贤 吕玲 微波萃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李嵘 金美芳 微波法提取银杏黄酮苷的新工艺 食品科学≈ 范志刚 李玉莲 杨莉斌 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甙浸出量影响的研究 解放军药学学报≈ 王威 刘传斌 修志龙 高山红景天苷的提取新工艺 中草药##第 卷第 期 年 月中国中药杂志ΧηιναϑουρναλοφΧηινεσεΜατεριαΜεδιχα∂ ∏ƒ ∏≈ 王家强 微波用于重楼皂苷的提取 中国中药杂志≈ 冯年平 中药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ϑΧηροµατογρΑ≈ ∞ √ ¬ 2√ ∏ √ 2 ∏ ϑΧηροµατογρ≈ ° ÷ √ 2 ¬ √ 2∏ 2 ∏ 2 ϑΧηροµατογρΑ≈ ƒ ≤ 2 ¬√ ∏ ∏ ΧαρβοηψδρατεΡεσ≈ 刘传斌 微波能用于干酵母中海藻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样品制备的研究 分析化学≈ √ • ∏ ≤ ⁄ 2√ 2 ¬ ¬ × ¬∏ ϑΑγανιχΦοοδΧηεµ≈ ° ÷ √ ¬ Σαλϖιαµιλτιορρηιζα ∏ 2 ∏ 2 ϑΧηροµατογρΑ≈ ≤ √ ¬ ∏ 2Αναλψστ≈ 2 √ ∂ √ ¬ 2∏ ΤρενδσΑναλΧηεµ≈ ≤ ≥≥ ≥ ∏ √ ¬ ∏ϑΜιχροωαϖεανδΕλεχτροµαγνετιχΕνεργψ≈ 冯年平 中药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张宏康微波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粮油食品科技≈ 李学坚微波技术浸提丁香油的研究 广西中医药≈ 李 艳 微波法提取新疆党参根茎叶中的挥发油药学实践杂志≈ ≠ • ∏ ≥⁄ εταλ √ 2 ¬Αρτεµισιααννυα ΣεπΠυριφΤεχηνολογψ≈ 陈 猛 微波萃取法研究进展 分析测试学报≈ εταλ ≤ ¬ 2ϑΑΟΑΧΙντ≈ εταλ ƒ ∏ √ 2 ¬√ ΠηψτοχηεµΑναλ≈ × εταλ ∞∏ ∏ ¬ Χηελιδονιυµµαϕυσ ϑΧηροµατογρΑ≈ 范志刚 微波技术对麻黄中麻黄碱浸出量影响 中成药≈ 郝守祝 微波技术在大黄游离蒽醌浸提中的应用中草药≈ 潘学军 微波辅助提取 ∞ 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网络版ΑνεωτεχηνιθυεοφεξτραχτινγεφφεχτιϖεχοµπονεντσφροµΧηινεσεηερβανδνατυραλπλαντ)))µιχροωαϖεασσιστεδεξτραχτιον,ΜΑΕ≠ ≠ ∏ 2 ∏ • ÷ 2(ΧολλεγεοφΒιοσψστεµΕνγινεερινγανδΦοοδΣχιενχε,ΖηεϕιανγΥνιϖερσιτψ,Ηανγζηου ,Χηινα)[Αβστραχτ]× ¬ √ ≤ ∏ 2∏ ∏ √ ∏ √ ∏ ≤ ¬ √ 2 ¬ ∞ ⁄ √ ¬ ∏ 2√ ∞ ¬ ¬ ∏ √ ∏ 2 √ ∏ × √ ∞ ¬ ∏ ∏ ∏ √ √ 2 ∏ ∞[Κεψωορδσ]≤ ∏ √ √ 2¬ ∞ ≈责任编辑 刘##第 卷第 期年 月中国中药杂志ΧηιναϑουρναλοφΧηινεσεΜατεριαΜεδιχα∂ ∏ 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