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计划总结之《组歌》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及教学反思三维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3.了解可闻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4.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5.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6.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艺术构思。
7.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体会诗的辞色和音韵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自读点拨法。
为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通过点拨和练笔,扩展学生的阅读体会,培养创造性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歌曲教学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点拨研习,理解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比较延伸,体会纪伯伦天籁自鸣散文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显示)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同学们,知道这句格言出自谁手吗?生答,教师引入:对。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详细认识的西亚诗人兼画家纪伯伦。
正如这句格言所浸透的对母亲的赞美一样,纪伯伦一生的创作就是以爱和美为主旋律。
二、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请一生来读读看,师生共同评点。
炽热(chì) 祷词(daǒ) 执拗(niù) 俊俏(qiào)衷情(zhōng)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2.生齐读字词一遍,掌握基本词汇及解释。
八年级语文下《组歌(节选)》教学反思
《组歌(节选)》教学反思在《组歌(节选)》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首先,我注重朗读教学。
通过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逐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在朗读过程中,我特别强调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海浪和雨的形象,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我注重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意义。
例如,我问学生:“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此外,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和帮助,共同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意义。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组歌(节选)》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和回答问题,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实践。
另外,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无法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例如,我会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每个学生,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最后,我认为《组歌(节选)》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思想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语文知识,更让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听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听后反思
今天是学校录像课孟祥海执教的《组歌》。
听后受益匪浅。
孟老师的课是在学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四段六部并且开学校录像课的先河。
虽然不是自己上课但是能感受到了孟老师的课践行了县“126策略”、学校“四段六部教学模式”结合了语文科的特点、充分展示了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孟老师环节间的过渡、课堂激励性的语言更是激起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热情。
之后我们有幸听取了语文组同仁和曹校长的精彩点评。
对在新形势下做课改先锋,践行学校四段六部教学法做了深入剖析。
特别是曹校长说让所有的老师在团队的带领下,在学校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创设自己的教学模式,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幸福的老师。
成就学生,发展自己。
这就是曹校长的提出课改的根本目的。
把现在的课堂由“闷”变成“福”,最具体的可操作的就是“四段六部”的具体实施。
听了这些也就对课改豁然明了,也坚定了今后在课堂教学中的路。
开学已经两周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还不太好。
一方面可能寒假太放松,还没调整过来,一方面可能是教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课,定目标。
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一课要学什幺?”学生七嘴八舌。
一班提到外貌、精神、经历、成就、写作手法、结构、句子理解。
二班提到长相、精神、事迹、句子赏析、写作手法、结构,开始有点信口胡诌的味道。
然后我一问他们是怎幺得出这些目标的,引导学生得出:学习目标的确定依据有课前提示、文章内容、课后练习、旧知。
二补充一个:夸张修辞及作。
组歌的教学反思(精选26篇)
组歌的教学反思(精选26篇)组歌的教学反思篇1《长征组歌》是一组歌词,也是自读课文。
在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的基础上,我决定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课文。
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先放了一遍课前下载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没想到,本来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们好像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个个跃跃欲试。
如《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文,有的说后半部分要读得快点,因为打了胜仗,心情高兴;还有的说后半部分句子的前面要读的稍微慢一点而后句要快,因为有动词,也说明行军神速。
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一点,调子要高,才能强调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还有的说开头写环境的四句应读得特别慢,并指出重音在“断”和“难”上。
让学生说的同时我也让他们示范去读,他们俨然一位小老师,读得有板有眼。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要他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
如:从“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细细体会“长征难”和“红军将士不怕难”,感受诗歌语言的简练和形象。
我想:有时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会胜过老师的讲解,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文章就理解了。
组歌的教学反思篇2过前后两次的授课实践,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其中仍出现了不少问题。
经过师傅和组内各位老师的指导,我又习得了些经验体会。
首先,问题还在于课堂不够形象、生动。
正如张老师所说,导入部分原本完全能让生长在海边的学生调动最大的生活经验,进入与海浪、海岸的沟通,但由于我没有给学生以视觉化的大海情境和形象化的海浪声音,造成原本熟悉的海远离学生的课堂学习。
而在问题设计上,教师的语言尤欠生动,过于理性和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其次,对文本主题的探究还不够全面。
第一次授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挖掘这首诗的第二个层面的主题时,对作者纪伯伦做过相关的简介,但没能结合他的身世和经历,从诗人与祖国的情感方面来探究。
虽然这点在第二次授课期间得到了补充,把它插入在第一层面主题与第二层面主题之间。
2023组歌教学反思_2
2023组歌教学反思2023组歌教学反思1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外聘教师公开汇报课活动,通过我精心的准备以及刘老师和全组同事们的热心帮助,我顺利完成了这一活动,并且有了很多收获,现在就这节课做以简单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__。
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三叶虫”推测地质,又可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
其中表示“三叶虫”这个小节是学生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
在导入部分,为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利用CAI演示:公鸡打鸣、电闪雷鸣、小溪奔流的景象,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叙: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
很自然的把学生带进大自然的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对于处理教材这个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但诗歌有9个小节,篇幅较长,要在40分钟内完成,比较困难,因此我采用分板块教学的方法。
我把2-8小节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步:通过读、说、议学习2、3小节,了解学习方法。
第二步:通过默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学习4、5小节。
第三步:自己学习6-8小节,再交流收获。
这一课的难点我通过课件这一直观工具解决。
第八小节“三叶虫”化石推测地质是难点,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2021年组歌教学反思
2021年组歌教学反思2021年组歌教学反思1课堂中,自主学习进行的有条不紊落实到位,但仍然有一点是缺憾,那就是,模仿这种写法仿写一篇散文诗。
在这一点上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落实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欠信任,只是提醒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譬如小草小花秋风冬雪梅花菊花泥土等等来写几句话,句数不限。
现在想想,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小试牛刀,不能觉得能力不怎么够就让他们失去操练的机会。
有句话说的有道理,什么都不是天生的,是锤炼出来的。
教学教研同样如此。
2021年组歌教学反思2“朗读,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朗读,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活动。
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也是一种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
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
反过来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
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也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
所以,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形成阅读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课标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朗读教学,从教师的角度看,需要我们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第二,语文教师的朗读技能训练和朗读水平的提高第三,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以上是著名语文教育家湖北荆州地区教研员余映潮先生的论述。
初二语文下《组歌》教学反思
初二语文下《组歌》教学反思八年级语文下«组歌»教学反思1:«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佳作,作者纪伯伦。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以热烈的爱情作喻,对中先生来说比拟敏感。
所以,我最后对这篇文章的处置原那么是:朗诵为主,稍作点拨,点到为止。
把教学重心放在第一篇«浪之歌»上。
本文的言语清丽流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作者在抒情的同时展开了丰厚的想象。
在以«浪之歌»为代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预想表达以先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尽全力调动先生在课堂上自动学习,自动探求的积极性,使先生成为主宰课堂的主人。
但最大的感受还是觉得设计课的时分想到达的效果和真正经过上课到达的效果的差距比拟大。
剖析缘由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对先生预习状况的了解不够充沛,另一个缘由自己对各个教学环节掌握不够熟习,对诗作词语的琢磨不够到位等,没有足够的阅历应对先生发散性的效果回答。
«浪之歌»是纪伯伦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我却疏忽了最重要的效果——对诗歌意象的重点解说。
预设效果时,也没能本着墨守成规的手法,让先生一步步领悟出〝浪〞的笼统。
在通读几遍课文后,思索课堂时间分配效果,就匆匆设下效果,让先生自己总结〝浪〞的代表笼统,效果的难度比拟大,却没思索在这样的状况下,先生对行文用句方面有何不了解的中央。
如今想想,将教学的环节相对调,让先生们在美读中品味情感,领悟意象,效果应该会比这节课好很多。
重复地美读课文,先生们会逐渐体会出,作者笔下的事物,都包括着深入的情感。
这样就能感遭到〝浪〞的一个博爱笼统,一个贡献笼统,一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守护者的笼统。
更能深知作者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如此课文的主题便突显出来,情感自然就能不期而至。
八年级语文下«组歌»教学反思2:这是两首清丽流利,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
组歌教学反思
组歌教学反思随后,我又趁热打铁,要他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
如:从“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细细体会“长征难”和“红军将士不怕难”,感受诗歌语言的简练和形象。
我想:有时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会胜过老师的讲解,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文章就理解了。
(二)通过前后两次的授课实践,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其中仍出现了不少问题。
经过师傅和组内各位老师的指导,我又习得了些经验体会。
首先,问题还在于课堂不够形象、生动。
正如张老师所说,导入部分原本完全能让生长在海边的学生调动最大的生活经验,进入与海浪、海岸的沟通,但由于我没有给学生以视觉化的大海情境和形象化的海浪声音,造成原本熟悉的海远离学生的课堂学习。
而在问题设计上,教师的语言尤欠生动,过于理性和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最后,就是朗读问题。
总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朗读非常重要,更何况是这样优美的散文诗。
陈老师不止一次给我们年轻教师指出,教师的朗读能够带动学生的品读,调动学生的情感。
但是,在我们自己做学生时,默读、速读已经成为习惯,对于高声朗读确乎十分陌生。
然而我还是相信“勤能补拙”这句话,反复的练习定能够提高我们现有的朗读水平。
(三)在《浪之歌》的教学中,我预想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尽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宰课堂的主人。
但最大的感受还是感觉设计课的时候想达到的效果和真正通过上课达到的效果的差距比较大。
分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不够充分,另一个原因自己对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科学,文章的美感没有通过入情的朗读体现出来。
《雨之歌》是纪伯伦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对诗歌意象的重点讲解。
预设问题时,也没能本着循序渐进的手法,让学生一步步领悟出“雨”的形象。
在通读几遍课文后,考虑课堂时间分配问题,就匆匆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雨”的形象,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却没考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行文用句方面有何不理解的地方。
《组歌》教案实践总结
《组歌》教案实践总结。
一、教案特点
1.强调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及其运用
教案注重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对于节奏、音高等等的学习,让学生对于音乐进行深刻理解。
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案又要求学生能够对于其进行运用,用到具体的编曲中去。
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掌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案强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在外部限制较多的情况下,通过沟通、协作,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3.注重学生的表现力
教案中也重视学生的表现力。
学生需要在合理的安排下,将自己的演唱乐曲完美呈现,这对于学生的表现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编曲技巧,并且在合作交流中也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和深厚的友谊。
而在演
唱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效果
可以看出,这一教案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
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彰显了这一教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这个教案在不仅让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使用《组歌》教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现力。
教案优美的设计方式、实践教学的深度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均说明了这一教案。
对于今后的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启示意义,将会继续在实践教学中探索更多使用富有创意的教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塑造优秀学子的形象。
《组歌》教学反思
《组歌》教学反思《组歌》教学反思1通过前后两次的授课实践,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其中仍出现了不少问题。
经过师傅和组内各位老师的指导,我又习得了些经验体会。
首先,问题还在于课堂不够形象、生动。
正如张老师所说,导入部分原本完全能让生长在海边的学生调动最大的生活经验,进入与海浪、海岸的沟通,但由于我没有给学生以视觉化的大海情境和形象化的海浪声音,造成原本熟悉的海远离学生的课堂学习。
而在问题设计上,教师的语言尤欠生动,过于理性和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其次,对文本主题的探究还不够全面。
第一次授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挖掘这首散文诗的第二个层面的主题时,对作者纪伯伦做过相关的简介,但没能结合他的身世和经历,从诗人与祖国的情感方面来探究。
虽然这点在第二次授课期间得到了补充,把它插入在第一层面主题与第二层面主题之间。
但从课堂的总体架构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加入破坏了课堂设计的整体性,有点“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感觉。
而这个爱国主题又不得不说,因此左右为难。
后来,还是叶老师帮忙解决了这个难题。
那就是将爱国主题放在最后——由诗人出生地环境与文中的海的环境做一联系,再用创作背景的相关说明做一个巧妙的过渡并出示诗人流亡海外,为祖国的独立而奔走呼告的经历,那么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表现的那份对国土的思恋和赤子深情便水到渠成了。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还要学会对课文相关资料与课文内容的结合与转化运用。
而有时一个巧妙的过渡就能让左右为难的事变成两全齐美。
这也是师傅经常向我强调的。
最后,就是朗读问题。
总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朗读非常重要,更何况是这样优美的散文诗。
陈老师不止一次给我们年轻教师指出,教师的朗读能够带动学生的品读,调动学生的情感。
但是,在我们自己做学生时,默读、速读已经成为习惯,对于高声朗读确乎十分陌生。
然而我还是相信“勤能补拙”这句话,反复的练习定能够提高我们现有的朗读水平。
《组歌》教学反思2课堂中,自主学习进行的有条不紊落实到位,但仍然有一点是缺憾,那就是,模仿这种写法仿写一篇散文诗。
《组歌》教学反思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组歌》教学反思
课堂中,自主学习进行的有条不紊落实到位,但仍然有一点是缺憾,那就是,模仿这种写法仿写一篇散文诗。
在这一点上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落实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欠信任,只是提醒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譬如小草小花秋风冬雪梅花菊花泥土等等来写几句话,句数不限。
现在想想,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小试牛刀,不能觉得能力不怎么够就让他们失去操练的机会。
有句话说的有道理,什么都不是天生的,是锤炼出来的。
教学教研同样如此。
课文《组歌》教学反思范文
课文《组歌》教学反思范文
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用纪伯伦自己的话说“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
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因此纪伯伦的文章特别能带给人一种特有的美感。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
这篇文章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
在读中学生去寻找“浪”和“雨”的形象,在读中学生去寻找人生的启迪。
最后引入《花之歌》、《美之歌》,让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美美地读上一番。
这篇文章在理解上并不是很难,但一节课要读完两篇文章以及拓展的内容又感觉时间比拟仓促。
今后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仍需精心安排,把握课堂的节奏,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听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听后反思
今天是学校录像课孟祥海执教的《组歌》。
听后受益匪浅。
孟老师的课是在学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四段六部并且开学校录像课的先河。
虽然不是自己上课但是能感受到了孟老师的课践行了县“126策略”、学校“四段六部教学模式”结合了语文科的特点、充分展示了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孟老师环节间的过渡、课堂激励性的语言更是激起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热情。
之后我们有幸听取了语文组同仁和曹校长的精彩点评。
对在新形势下做课改先锋,践行学校四段六部教学法做了深入剖析。
特别是曹校长说让所有的老师在团队的带领下,在学校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创设自己的教学模式,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幸福的老师。
成就学生,发展自己。
这就是曹校长的提出课改的根本目的。
把现在的课堂由“闷”变成“福”,最具体的可操作的就是“四段六部”的具体实施。
听了这些也就对课改豁然明了,也坚定了今后在课堂教学中的路。
组歌教学反思_2
组歌教学反思组歌教学反思1一、教材简析《南海上的明珠》是西师版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美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韵律,而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课文抓住了海南岛“富饶”和“美丽”两个特点,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效迁移,读写结合。
二、找关键词,理清行文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
提问:南海上的明珠指哪儿?海南岛。
结合课文,你打算用哪个词概括它的特点?先抓住中心句中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海上的明珠”的理解;并展示海南岛的地理图片,让学生对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有个大致了解。
接下来,由中心词“富饶”、“美丽”提问。
说说“富饶”、“美丽”的意思。
课文里又是怎样给我们解释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后面哪些段落写的是“富饶”?哪些写的是“美丽”?精讲第二段,抓关键词,悟学习方法: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作者写海南岛“富饶”抓住了哪两个特点?抓住该段的总起句,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上展开学习。
提问:本段哪些地方能读出这样的特点?自学三四段,抓关键词,熟悉学法:刚才我们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孩子们自学三四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写海南岛的“美丽”,作者抓住了哪两个特点?②围绕这两个特点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圈画出来。
在你喜欢的景物旁边作上阅读后的批注。
学生能较容易找到写海南岛“美丽”时的总起句,其中也有两个特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在批注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南岛的“美丽”,然后带着这种喜爱、赞美的情感来朗读,这样使得对文段的优美语句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变得容易。
三、什么是关键词语?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__的中心意思的词语。
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就好比抓住了__的纲,能把整堂课串起来,会使整堂课的阅读教学眉目非常清晰。
2023组歌教学反思
2023组歌教学反思2023组歌教学反思1(470字)这篇课文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两首诗歌。
说实在的,以前教学这篇课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说、思、议,逐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的。
学生掌没掌握心理比较有底。
现在利用导学案来上这样的课,我的心里有点黄。
于是,我在课前预习时着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把课文熟读成诵。
我个人也查找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如“四渡赤水”、“乌江天险重飞渡”等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通过导学案练习发现学生能更准确地从文中找出表现红军“难”和表现毛主席用兵“神”的词句。
通过欣赏和和学唱这两首诗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很快背熟了课文。
在课前预习时着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
如“四渡赤水”、“乌江天险重飞渡”等等,当然,教者也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我补充的背景都是浅层的,都是梗概。
在充分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诗句和朗读诗句上。
选择了边读边补充的方式,在补充背景中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中理解诗句,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2023组歌教学反思2(655字)一、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意义,二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过去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也许“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人们应该永远牢记那段悲惨的历史,不要使悲剧重演,这正是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
如何让学生深深体会这一点呢?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以自己的体验感染自己,然后我课上借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节选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两个片段,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我觉得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当然前期的选择过程时一定要做细的。
二、关注学习的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计划总结之《组歌》教学反思
“朗读,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活动.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也是一种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反过来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
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也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
所以,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形成阅读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课标说: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朗读教学,从教师的角度看,需要我们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语文教师的朗读技能训练和朗读水平的提高
第三,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
以上是著名语文教育家湖北荆州地区教研员余映潮先生的论述.我认为实在是精当.在《组歌》的教学中我认为就应该从朗读入手.对于纪伯伦的散文诗,我是非常喜欢的,课本所选择的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代表作,初读这两篇诗歌的时候,纪伯伦的才气就迎面而来.如何使学生也能体会的这一点是我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现在的中学生从不缺乏灵动的思想,以及过人的才气,我相信只要细加点拨,学生是能够体会到的.
课上完了,留给我以下启示:
一、导语的设计非常重要,我用李白杜甫等中国文学大师联系到纪伯伦,本没什么不妥.但现在看来,这个导语实在太平常,它没有给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朗读气氛.如果是再教一遍,
我一定会用诗的语言,或用灵动的比喻,或直抒胸臆.尽最大力量打动学生,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二、设计还要精炼.我在课堂上,把两篇诗歌放在一起教,主次不分,使学生抓不到头绪.正如三中老师所云;把《浪之歌》作为重点,教学生研读,《雨之歌》留给学生自读即可.
三、要相信学生.我现在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相信学生,讲课时常常包办,自己弄得很累,学生却收获不多.
四、任何时候都要有激情.哥白尼说得好: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事都做不成.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尤其如此,我们语文老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一个有激情的老师一定会教出有激情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