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现代诗歌教学
《我看》教案
《我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理解《我看》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和准确。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我看》这首诗的情境中。
二、作者简介
介绍穆旦,他是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分析诗歌
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巡回指导。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鼓励提出问题和建议。
3.教师对诗歌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课堂互动
1.让学生模仿《我看》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六、作业布置
1.让学生再次朗读《我看》,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我看》教学课件
5 我看
穆旦
目录
学习目标 自主积累 学习过程
学习 目标
指导朗读课文,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赏析重点语段,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揣摩诗歌意境,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穆旦其人其诗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
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诗人、翻译家。 穆旦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歌富 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1.诗歌三四两节分别出现了“你”字,结合全诗,试分析这里的
课 “你”字指代什么?
文
2.诗句含义理解
(1)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探
(2)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究
3.研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4.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鲁师优品
写作背景 《我看》是穆旦在西南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
年滇南小城蒙自,作者年仅20岁。
日积月累 读准字音
丰润
红晕
揉过
勃发
谐奏
飘逸
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戚,悲伤。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忧戚 摇曳
枉然 挽
枉然:白白地。 摇曳:摇荡 ,晃动。
边读 边悟
这是一首与什么内容相关的诗歌?
边读边悟
(1)请同学们说一说朗 诵这首诗时的感受是什么?
(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初读课文,品味音韵之美
《我看》优秀课件 实用PPT
朗读停顿
我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板书设计
我看
所看 所思
北方原野图 夕阳落照图
忆往事忧乐 爱自然生命 表生命渴望
赞美自然 热爱生命 与大自然 融一体
拓展延伸
请写出三句关于“春”的古诗词名句, 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字音字形
悄悄(qiāo) 翅翼(yì) 凝望(níng) 枉然(wǎng) 飘逸(yì)
揉过(róu) 红晕(yùn) 忧戚(qī) 咏赞(yǒng) 摇曳(yè)
词语释义
丰润:文中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摇曳:摇荡,晃动。 漫游:随意游览。 谐奏:和协地演奏。
(2)整齐的句式,宁静的心态。 这首诗的前两节是平行的结构,句
式整齐。意象间宽松而又有呼应,造成 了一种回环往复,低回不去的情致。春 风、青草、远水、飞鸟、晴空、流云、 大地这些意象仿佛都要融入对方,不管 空间上的差异,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地包容、眷顾着对方。体现了诗人宁 静的心态。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春的赞歌,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 20岁的青年诗人对生命的咏叹。诗人在最后一节大 声呼唤“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生命的热 情被自然的活力、先哲的吟咏所点燃,生出奔驰和 飞翔的欲望;而“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这些都是自然赋予万物的美,这些才是生命的 真正意义。所以,诗人热烈地渴盼“让我的呼吸与 自然合流”,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花朵随着 季节自然荣枯一样,欢笑和哀愁都是生命的重要部 分,“我”也应该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我看》优秀教案
《我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分析《我看》一诗,使学生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我看》一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朗读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2)通过学习《我看》一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我看》一诗的主题思想。
(2)欣赏《我看》一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诗歌韵律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知识。
(2)提问:大家知道现代诗歌的特点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我看》一诗,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悟诗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夕阳”、“高山”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感悟。
(2)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我看》一诗。
2. 写一篇关于《我看》一诗的读后感。
3. 创作一首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现代诗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欣赏和情感体验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我看》一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诗歌欣赏,使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悟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4.增强思维品质:通过诗歌解析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5.塑造良好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看》这首诗歌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热爱和赞美之情的现代诗。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递出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我看那云,那自由的云”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观察云彩,感受到自由的美好。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诗歌欣赏:通过阅读和解析艾青的诗歌《我看》,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2.词语解析:学习本课生词、短语,如“苍翠”、“翱翔”等,并了解其用法和拓展词汇。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分析《我看》这首诗歌,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词语解析、修辞手法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和修辞技巧,增强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意境的体会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精选教案范文3篇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精选教案范文3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精选教案范文。
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文学常识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诗歌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我看》公开课件 图文
承上启下:由描写眼前看的景及想象之 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指的是什么?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历代文人墨客们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对这片热土发出 的由衷的赞美与
热爱之情。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既 然沿途 有着绚 美的风 景,我 们又何 必风雨 兼程脚 不停息 ?既然 眼前便 有旖旎 的风情 ,又何 必对未 知的前 方魂牵 梦萦? 生活中 ,其实 我们每 个人都 有目标 ,并且 我们的 奋斗, 都是为 了能离 它更近 。奋斗 努力, 快步走 行,无 可厚非 ,但是 我想, 人生在 路上行 走,本 应该走 走停停 ,该歇 的则歇 一歇, 该停的 则停一 停,在 生活一 直往前 走的同 时,适 时的放 慢脚步 ,看看 你的身 边,看 看你的 周围, 欣赏一 下沿途 的美丽 风景, 也许里 面就有 会你想 要的东 西。不 要为了 追求物 质财富 ,不要 忙于到 达目的 地,只 顾疲于 奔跑, 而错过 了身边 美丽的 风景, 不要让 你已拥 有的很 多东西 在手中 悄悄的 流失, 失去对 它的珍 惜,更 不要怨 天怨地 怨人怨 己,抱 怨自己 的人生 磕磕绊 绊,不 如人意 。要知 道很多 时候, 当在你 盲目地 追求着 你的目 标后, 当你在 怨天怨 地怨人 怨己时 ,回过 头来看 时,可 能会发 现:许 多的美 丽和幸 福,原 来就在 你路途 的景色 里!
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哦,逝去的多少欢 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 指大里自描然画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初中语文《我看》教案
《我看》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朱自清。
本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春天里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篇课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哲理,适合初中学生阅读。
以下是该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哲理,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能力,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我看》。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作者的观点。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大自然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欣赏大自然美景的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段关于大自然美景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穆旦《我看》pptx课件(17页)-
穆旦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意境,培养热爱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 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1981年7月出版了一本9位诗人的合集《九叶集》,“九 叶诗派〞得名。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 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第④节写远古哲人生命已逝,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 的吟咏赞美之情,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 命融入自然、让爱回归、真正获得生命永青的人生归宿。
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春风春草
我
飞鸟流云
看 所看 生命的勃发 热爱自然
静流的飘逸 合而为一
所思 生命的飞奔
请同学们朗诵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导思1.题目为《我看》,那诗人“看〞到了什么?
导思2:诗歌主要借助于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抒发怎 样的思想感情? 导思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 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
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 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⑤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芳草比喻人的离恨之情。如“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精品教学课件
穆旦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3.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诗歌,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 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处处莺歌燕舞,柳 绿桃红,令人陶醉。诗人笔下的春天,更是美不 胜收,风情万种。既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 灿烂,亦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暖,还有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活力,更有“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的希冀。诗人穆旦笔下的春天,又 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穆 旦的一首诗歌—《我看》 (板书课题、作者)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忧戚( qī ) 飘逸( yì ) 摇曳( yè) 枉然( wǎng ) 丰润( rùn )
D.坦荡(tǎn) 摇拽(yè) 吹熄
答案:C 解析:A.“疑”应写作“凝”;B.“戚”应读作“qī”; D.“拽”应写作“曳”。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B.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D.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答案:D 解析:D.应为: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4.这里的“你”指谁? 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我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6 课的内容,是一首现代诗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现代诗歌,这首诗歌的主题是生命和爱情,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代诗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情感,但是对于这首诗歌,由于其主题和语言的深刻性,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和品味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探究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穆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欣赏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和爱情的主题,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和爱情的美好。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我”的形象和情感,以及“我看”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2.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让学生探究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3.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4. 欣赏法:通过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季节?”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四季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看》。
2.作者简介:介绍穆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穆旦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穆旦(1918 年—1977 年),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出生于天津。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古人笔下的山水画卷,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元视角,又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细腻描绘,而现代诗人穆旦在春日美景中看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清新的自然,他借《我看》抒发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般深沉而热烈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近穆旦,走进他美妙的诗歌世界。
2.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
穆旦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
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冬》等。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英国雪莱的《云雀》等。3.文题解读“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
九叶诗派是活跃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九叶派诗人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初读课文,诵读意蕴1.跟读诗歌,标注节奏。
我看穆旦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我看》穆旦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 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 和全诗的主旨。 3.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4.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 5.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 义色彩。
学习目标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 表达的情感,感受其中所流露 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 的美,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国学拓展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 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 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 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 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 具有强烈的时代九叶诗派 感、历史感和现 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 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 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 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诗歌详解
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 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 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 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 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 自然对生命的感知。洋溢着对生命的热 爱和对自由的憧憬。
《我看》精品课件
《我看》精品课件CATALOGUE 目录•课程概述•主题一:《我看》的背景与意义•主题二:《我看》的艺术手法与特色•主题三:《我看》的文化内涵与传承•课程总结与拓展思考CHAPTER课程概述课程目标01020304课程内容概述本课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案例式教学: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作业成绩期末考试CHAPTER主题一:《我看》的背景与意义作者介绍创作背景《我看》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诗歌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出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期待和赞美,激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投身新生活的建设,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我看》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意义主题该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和影响环保意识的增强艺术创作的启示CHAPTER主题二:《我看》的艺术手法与特色象征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将自然元素与人的情感、经历相互映照,使读者在感官体验中领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比喻手法抒情手法《我看》中的诗意语言和修辞手法节奏感强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听觉上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自由体诗形式《我看》采用了自由体诗的形式,摆脱了传统格律诗的束缚,以更自由、流畅的节奏和韵律展现诗人的情感。
画面感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我看》的结构和表现形式《我看》与其他作品的比较与独特之处与现代诗的比较01与传统诗歌的比较02独特之处03CHAPTER主题三:《我看》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历史背景经典引用美学价值030201《我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与传承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在学术界的研究当代价值《我看》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 2 3教育普及文化活动媒介传播如何传承和弘扬《我看》的文化内涵与精神CHAPTER课程总结与拓展思考03诗歌鉴赏能力提升01知识体系梳理02主题思想理解课程学习总结与回顾推荐阅读篇目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与分享拓展阅读与思考建议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在生活中,要学会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我看》精品教案
《我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凝练、准确的诗歌语言。
2.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2.教学难点:体会本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本课诗歌朗读资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善于发现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与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播放两幅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自然融入本诗写作的意境。
(出示课件1、2)教师:就两幅图片,进行点评讲解,理解本诗写作的大环境。
(出示课件3)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展示文题:6我看(出示课件4)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是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的不足。
(出示课件6)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
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诗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
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等。
(2)知识备查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对诗歌相关资料的不足。
(出示课件7)九叶诗派: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3)背景资料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的内容做准备。
(出示课件8)这首诗作于1938年,是诗人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长沙、后至昆明西南联大创作的第一首诗,写于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6 我 看教案与反思
6 我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诵读全诗,领悟诗歌意境。
3.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赏读诗歌,品味诗歌意境。
2.结合内容,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诗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并结合内容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
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原名查良铮,“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
其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诗作有《赞美》《哀国难》《我看》《冬》等。
2.背景资料《我看》这首诗写于1938年,是穆旦在西南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时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十岁的诗人满怀一腔爱国热忱,来到生机勃勃的红土高原。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最深的情感关照着眼前这幕瑰丽的景象,沉浸其中并不断思索着人生的意义,用对自然、时间、生命的咏唱,表达自己的抗争与憧憬。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丰润.(rùn) 红晕.(yùn) 揉.过(róu) 翅翼.(yì) 忧戚.(qī) 枉.然(wǎng)勃.发(bó) 谐.奏(xié) 飘逸.(yì)摇曳.(yè) 挽.(wǎn)(2)词语释义向晚:将近傍晚。
丰润:文中指丰茂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诗却渐渐淡出我们的视 线,新诗教学面临边缘化、低 效化、无序化的窘境。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
时间:2011年3-6月 地点:上海部分初中
事件:初中生现代诗歌学习现状调查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问
卷:《初中生现代诗歌学习现状问卷调 查表(学生卷)》、《初中生现代 诗歌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教师 卷)》、《初中教师现代诗歌教学 内容问卷调查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
言语的“内指性”,是指向,或出 自作者内心的、内在情感的话语,是指 向作品本身世界的话语。它可以不必像 日常话语那样要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也不必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嘶——冷!
开不始的。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隐喻+内指性=陌生化
《雨 说》 《星星变奏曲》 《外国诗两首》
篇
名
主要教学内容
诗的意象和情感
诗的意象(定篇) 诗歌的感情线索和凝练的语言
《我爱这土地》
《乡 愁》 《我用残损的手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 声的特点 外国诗歌比较阅读
《外国诗两首》
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来呈现。
朗读、品析、比较、联想想像、
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现行教材编写的不合理。
只有10%的教师认为现有教材中现代 诗内容编排合理; 40%教师认为所选诗歌不合理; 30%教师认为内容偏少且陈旧。
现代诗歌文本编选标准的偏颇 诗歌审美的缺席
教科书编写的体例与设计没有体现现 代诗歌的独特性。
教师用书相关资源滞后、匮乏。
路在何方?
正确而系统的教学内容 宏观 总体
出 路
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微观 —— 完善有效的教学设计 具体
科学整合现行教科书的资源,充 分挖掘其中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确 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按照现代诗歌鉴 赏的知识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系统 有序的编排和调整。
换句话,就是梳理现有现代诗歌 的教学内容。
直观
反观
从新诗的语言来看,隐喻、内指
性的特质,形成了陌生化的表达,这
能大大拓宽学生语言运用的视野,广
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它决定 了文学语言与科技语言的本质差异,即科 技语言追求透明性,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语 言的隐喻性,更追求“不著一字,尽得风 流”的境界。诗歌作为诸多文学样式中对 语词要求最严格的特殊形式,充满了原生 性的具有隐喻特质的语言。海德格尔将语 言的隐喻性干脆命名作诗性。
讲授、讨论……
完善有效的教学设计
现代诗歌教学设计的原则:回归 现代诗歌的本质,再现诗歌创作的心 路历程,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深处。 听蝈蝈的叫声——诗人的情感 ——词语的品味
确定相对集中的教学主题。
《蝈蝈与蛐蛐》——对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 力的赞颂;十四行诗 《华南虎》——诗人不屈的生命不羁的灵魂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指向教学主题, “不蔓不枝”。
科学整合 系统有效
——我看现代诗歌教学
龙港十中 吴世广
◆
需 要
◆
现 状
◆
出 路
学生需要诗歌,
尤其是现代诗歌!
从现代诗歌的本质来看,多阅读 现代诗歌能增强学生把握生命刹那的 能力,敏化内心的感觉,丰富生命的 韵致。
现代诗歌的本质---生命韵致的直写。
生命的韵致,是指人的一种区 别于日常生活状态的内在精神存在 方式,它是理想的、超功利的,带 有十分明显的模糊性和非理性。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
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 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 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 的地方。
教科书的单元教学目标是粗放的,零 散无序的。
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 像和联系,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 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 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
韵致——生命的某种原初状态, 在逻辑上先于意义的东西。 意义——现实的,功利的、理性的、
有明确的指向的。
我不知道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
唉,最近我觉得特别烦,真不
知道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像对
待恋人一般热烈地向往生活,可生
活却是太没劲;也只有呆在自己个
人的小世界里的时候,只有幻想的 时候,我才能体会到温暖和美丽。
阅读、欣赏这些诗歌,就是直观生
命的韵致。当欣赏主体与诗歌文本建立
直接联系的刹那,诗体对现实生命的这
种表达获得了最终的实现。 从欣赏主体来讲,在直观的过程中, 会达到“反观”自我生命形式的目的。
51.7%的学生对自己如何读诗只是偶尔关注; 55.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力一 般,有很多读不懂; 32.2%的学生在读现代诗歌时产生似懂非懂无法 用言语表达的阅读感受; 45.9%的学生能说出大概,能激起自己的想象; 21.8%的学生能与诗人产生共鸣,能较清晰地表 达出来。 当读诗遇到难题时,41.37%的学生“从不会” 向人请教,一般借助网络来查找相关资料。
赞颂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听叫声想像——给“叫声”换个说法——诗歌 中的称呼——朗读想像——写作背景介入—— 齐读感受——关键句情感品析——词语品味
诗歌语言陌生化的表达 找出诗中搭配让人感到意外的句 子——是不是“意外”得有道理? 小结:诗歌的语言有时不在于内在的
逻辑,而更在于传情达意
教学过程要呵护学生的“诗心”。
2009年温州市中考卷第5题 [美丽祖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年是新 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计向祖 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寄祖国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是我的心愿。 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
光辉烈烈
——《士师记》五31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欣赏的内容):
1、现代诗歌的本质 2、意象 3、情绪 4、智慧(理趣) 5、叙事、抒情
6、语言
7、节奏韵律 8、流派
篇
名
主要教学内容
现代诗歌的朗读;内在情感变化 哲理诗的特点 诗歌的画面
《在山的那边》 《理 想》 《秋 天》
《化石吟》
《天上的街市》 《静 夜》
科学抒情诗的信息性和节奏感
《春》 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 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 1 并细心品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 景。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 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 2 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主 要是加点字和修辞手法品析) ……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 3 象的什么特点?你还能用别的 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秋 天》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 诵全诗。
在教学形式上,70%的老师会把诗歌当 做欣赏的读本,课堂的形式以朗读为主,达 到欣赏的目的。 但有趣的是,7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 老师上现代诗歌是以精讲分析为主的。
70%的教师认为自己教授现代诗歌花的 课时要比其他的少一些。
结 论: 1、课外现代诗歌的阅读与写作只是“偶 尔”为之。 2、现代诗歌教学价值存在严重的边缘化现 象。 3、学生现代诗歌的学习状态较混沌,缺乏 必要的指导,以至于读诗有困难。
4、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估计不足,在教学 内容的确定上也存在诸多分歧。 5、现代诗歌的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缺乏个性的体验。
原因何在?
1、中考的“冷落”。
2、现行教材编写的不合理。
中考的“冷落”。
2003年温州市中考卷第6题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 使之与第一、三小节连贯。
小时候, 上学后, 母爱融在乳液里。 母爱 吮着它, 香甜甜。 长大后, 母爱藏在枕头里, 枕着它, 爱意绵绵。
样本容量:涉及学生264人,实收有效问卷240 份;涉及语文教师16人,实收有效 问卷32份(教师有2份问卷)。 调 查 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徐洪朵
关于现代诗歌的价值
选 项 学生 63.2% 26.4% 9.1% 教师 56.3% 18.8% 12.5%
能让语言表达更美,有 助于写作 认为可以让自己充满诗 意,拥有诗人气质 没有什么用
诗歌的联想与想像(定篇) 诗歌的联
哲理诗(定篇) 诗歌的比喻与象征 现代诗歌(歌词)的语言风格 诗歌是心灵触动的表达; 诗歌的象征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 《黄河颂》 《华南虎 》
篇
名
主要教学内容
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朦胧诗的特点(定篇) 浪漫主义诗派;十四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