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合集下载

评价近代留学教育

评价近代留学教育

评价近代留学教育近代留学教育是指从近代开始,特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留学教育模式和经验。

近代留学教育作为一种在国外接受学习和培训的方式,对人们的学术、职业和文化素质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特点、优点和问题、展望未来三个方面对近代留学教育进行评价。

首先,近代留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实施了列强侵略和殖民统治政策,中国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内外弱点和不足。

为了追赶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许多中国学子选择出国留学,以获取西方国家的学问和科技。

同时,东亚国家也开始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知识。

近代留学教育成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文化复兴的重要手段。

其次,近代留学教育拥有一系列的优点。

首先,通过近代留学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教育体系和学术资源。

他们可以通过与当地教授和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深入了解并学习当地的学术思想和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

其次,近代留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适应多样化环境的能力。

学生在留学期间需要适应不同的语言、文化、学习方法和社交规则,这些经历能够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近代留学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通过获得国外学历和经验,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国家或其他国家的高级学府和企事业单位找到更好的职业机会,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近代留学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留学费用高昂,经济负担重。

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支付留学费用,这对于那些希望出国留学的有才华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阻碍。

其次,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学生可能面临适应困难和身心压力。

有些学生可能无法融入当地社交圈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最后,留学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安全和安全隐患,如生活环境不良、歧视和暴力事件等。

展望未来,近代留学教育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浅析建国60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浅析建国60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使 我 国在社会 主 义 建设 中全 面 向苏联 老 大 哥 看齐 ,
在派遣 留学 生上 , 仅 以苏 联 和东 欧 社 会 主义 国家 不
为主 , 而且 大都要 求 留学 生 是共产 党员 。 第二 , 个 留学计划 与 国家工业建设计 划密 切结 整
合 在一起 。新 中国成 立后 中央政府根 据苏联 的经验 ,
期 , 论在建 国初 期 , 是 在 改革 开 放后 的 3 无 还 0年 , 一 直是 中国社会 向前 发展 的推动 力之一 , 它在改 变许 多 中国青年生活 和命运 的 同时 , 也深深地 记录着 每一 个
教育 之 先声 。从 1 5 年起 , 91 为了适 应 国家 经济 建设 的需 要 , 中国开 始 正式 较 大 规 模 地 向苏 联 派 出 留 新 学生 , 年 派 出 留 苏 学 生 3 5 名 ( 研 究 生 1 6 当 7 含 3 名 ) 用 以 发展 重 工 业 所 需 要 的 工 程 技 术 人 才 。到 , 16 9 6年 , 国共 派 出留学 人 员 1 6 我 06 8人 , 要 面 向 主
特点 :
第 一 , 中国 派遣 的 留学 生 限定在 社 会 主义 国 新 家 , 中主要是 苏 联 。 由于 国际政 治 形 势 以及 意 识 其 形 态 的分歧 , 中国政 府 表示 新 中 国在 国际事 务 中站 在苏联 和人 民民 主 国家 一 边 。 因此 , 国后 很 长 时 建
收稿 日期 :0 9l -8 2 0 一 2 O 作者 简介 : 张雪蓉( 9 6一) 女 , 16 ,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 院教授 , 研究方 向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改革开放 3 O年 中国教育变迁研究 ” 0 SD 8 0 3 ) (8 J 8 0 0 8 研究成果之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出国留学现状及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出国留学现状及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出国留学现状及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留学规模不断扩大,留学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出国留学不仅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国际交流平台,也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地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学术环境,吸引了大量中国学生前往深造。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重视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为我国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留学选择。

出国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留学费用高昂、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困难、语言沟通障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留学体验和学术成果。

对于我国出国留学现状及分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留学市场的动态和趋势,也能为我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推动我国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与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指的是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各国高等教育机构超越本土的界限,通过跨国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全球配置与共享,还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国际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师生互访、联合培养、共同研究等方式,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在知识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跨国教育项目不断涌现。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教育需求,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开展跨国教育项目,如合作办学、海外分校等。

这些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学习选择,也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与融合。

国际学生的流动性增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以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学习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留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在西方国家设立留学生,使得中国人有了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

这些留学生在西方国家接受了高等教育,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思想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们也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先驱者和改革者,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早期的留学生主要是官员和富商的子弟,他们在完成学业后回国担任重要职务,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学生的身份逐渐多样化,包括知识分子、商人、工人等各个领域的人才。

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熏陶,他们不仅学习了西方的科技知识,还了解了西方的文化、教育、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留学教育的过程中,留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们通过翻译、出版、组织学会等形式,将西方文化和思想引入中国社会,并积极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的思想和成果在中国
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使得中国人有了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留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教育变迁的感悟

中国教育变迁的感悟

中国教育变迁的感悟中国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重要的社会系统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变迁历程,演进至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面貌。

在教育的发展中,我深深感到教育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历史、现状和展望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中国教育变迁的感悟。

一、教育变迁的历史轨迹中国的教育变迁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教育形式为家庭教育和师徒传授。

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形成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文人地位显赫,科举制度逐渐成型,成为培养文人士子的重要途径。

然而,近代以来的历史变革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进一步演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封建教育的束缚,倡导科学与民主,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新的时代。

在毛泽东时期,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普及教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的兴起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扩展,教育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的政策也为私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如今,中国教育体制正日益完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办学思路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二、中国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我国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幅提升,教育公平得到初步实现。

另一方面,中国教育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高等教育中一流大学的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

教育评价体系也存在问题,过于注重分数和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三、展望未来的中国教育为了应对当前挑战,未来的中国教育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应该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倾斜,实现优质教育的公平分配。

此外,应该加强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轨迹

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轨迹

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轨迹
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步期(1969-1992):中国国际教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69年,当时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学校的开办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国际学校正式诞生。

这一时期的国际学校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主,数量较少。

2. 探索期(1993-2000):1993年成为中国国际教育的重要分水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外交流的增加,公立学校国际部和私立国际学校开始出现,这一阶段主要引进国外教学课程和相关技术,开始探索国际教育的本土化。

3. 成长期(2001-200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际教育市场逐渐繁荣。

这一阶段中国国际学校数量迅速增长,办学模式也更加多元化。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开始涌现。

4. 快速扩张期(2008-2019):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国际教育市场迎来了快速扩张。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大量涌现,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人数也大幅增加。

中国国际教育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5. 缓步增长期(2020至今):受全球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速度放缓。

同时,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国际教育的规范和监管,推动国际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发展。

这一阶段中国国际教育将更
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

总的来说,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需求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未来,中国国际教育将继续朝着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述评 7 张 璐 7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述评 7 张 璐 7

第4期2005年12月 评 价 与 管 理Evaluation&ManagementVol.3No.4Dec.2005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述评张 璐(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南京 210024)【摘 要】 根据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发展演变的特点,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建设划分为三个时期,分析了这三个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并对各时期的政策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中图分类号】 G40-011.8AnalysisofPoliciesonInternationalEducationinChinaZHANGLu【Abstract】 TheinternationaleducationinChinahasexperiencedthreestages.Basedon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policiesoninternationaleducationdevelopedatthethreestages,thepaperassessesthepositiveandnegativeaspectsofthesepolicies.【Keywords】 internationaleducationinChina;policy 建国之初,我国非常重视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之间的交流,交换留学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1950年8月,我国外交部向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发出了“关于交换留学生问题备忘录”,记录了双方商谈的关于交换留学生计划的要点。

三个月后,即1950年11月30日,来自罗马尼亚的5名学生抵达清华大学报到。

这是我国建国后首次接收外国留学生,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由此拉开序幕,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也相继出台。

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援助时期(1950~1977)、对外开放时期(1978~1989)和规范化时期(1990年以后)。

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作为一个占据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一个令人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历史发展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传统上,中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官学教育和私塾教育。

官学教育是由政府官方设置的学校,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教育。

私塾教育是由私人或家庭提供的教育,主要是针对贵族阶层的。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的变革,这也影响到了教育制度的发展。

在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新兴的教育主义思想被引入到中国,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

1898年,清政府颁布了新式学制,规定了六年小学、三年初级中学和三年高级中学的课程设置。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改革,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

改革虽然开始,但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改革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波动和挫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免费、普及、优质的教育成为了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

包括中小学、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机构不断壮大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也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2014年开始,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再创辉煌”的发展战略,教育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现代教育中,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公平。

这两个问题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方面,目前中国的教育质量整体上还不够高,需要增加教育的特色、创新和含金量,推动教育从凭空灌输向自主学习转变。

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公平存在各种问题。

贫富不均、城乡差异、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使得有一部分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中国的教育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包括教育思想、体制、内容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以期全面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教育以“四大件”(即政治思想、政务、科技和文化)为核心,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劳动者和军人。

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教育的目标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

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种转变体现了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朝着更为灵活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一方面,教育体制发生了分层次的变化,从原来的单一的教育体制发展为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个层次。

另一方面,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调整,逐渐实行了分级管理、责任制和市场化的机制。

这些改革促使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内容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科书体系被逐渐改革,包括教材的编写、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新的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外语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成为必修科目,这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趋紧密有关。

与此同时,科技教育也蓬勃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育资源的优化改革开放后,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和配置。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中国的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学校的建设规模扩大,教育设施和设备不断提高。

来华留学生教育最新进展及政策分析

来华留学生教育最新进展及政策分析

来华留学生教育最新进展及政策分析作者:赵鑫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21年第09期摘要:來华留学生教育正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

梳理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发展脉络与演变特征,对把握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研究发现,201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突破49万人,生源、学科、学历结构正逐步优化。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具有前瞻性,但也存在制度依赖、可持续性不足等局限,正处于由外交本位向教育本位转变、由零散向体系化转变的阶段。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教育政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予以支持,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迅速发展。

从2010年的《留学中国计划》到2018年颁布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标志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由强调数量转向重视质量。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是指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为推动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直接或间接制定的制度与规范,表现为法律法规、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1]。

文章基于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相关统计数据,结合有关政策文本,探寻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发展路径、成效与问题,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概况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深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来华留学生教育开始起步,但招生仅限于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和极少数未建交国家,所设专业多集中在汉语、历史等人文专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来华留学教育获得稳步发展,2012年后,我国成为全球三大留学目的国之一。

[2]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3]。

同年9月,教育部印发《留学中国计划》作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首个战略性指导计划,提出“到2020年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的主要任务[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变化及其对中国教育系统的影响。

第一,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不断采纳国际教育理念,发展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今天,中国的教育系统包括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教育。

这些教育机构提供不同的课程,帮助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使得他们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有些学生想要专注于科学或技术领域,他们可以选择就读重点中学或技术学院。

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则更喜欢学习人文或艺术课程,那么他们可以选择就读文艺学校或学院。

尽管这种多元化的教育体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它仍然是一个积极的变化,使得中国的教育系统更加包容和多样化。

第二,改革教育体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尝试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改革着眼于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师培训,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并扩大普及率。

尽管这些努力在某些方面比其他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果,但中国的教育系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

一项成功的改革是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推广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使得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从改革前的50%上升到现在的100%。

教育体制改革也包括了全民教育计划,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旨在推广和支持成人教育。

这个计划提供了财政支持,帮助成年人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以支持他们在职业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第三,追求创新近年来,中国的教育趋向于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技能和竞争力,学校已经开始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实践课程,例如实习和社区服务项目。

同时,政府还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创新项目和科研活动。

例如,政府已经资助了很多大学实验室的建设,以支持学术研究和创新项目。

这种追求创新的转变,将有助于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进步 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进步 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进步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变革,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教育领域也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和引导。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国际交流三个方面来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人才培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才培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专业进行学习。

此外,开放政策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国内的范围,而是与国际接轨,提高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二、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高考制度改革为例,改革开放后取消了文科和理科的分科考试,实行了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也被授权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也使得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激励和评价,提高了整体的教育质量。

三、教育国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获得海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经验,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理念。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和教育项目,与外国学校和机构建立起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外教育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改革了教育体制,提高了教育质量,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4)

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4)

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实行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尝试性的制定了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这期间虽然出现了“文革”时期出国留学政策相对停滞的情况,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摸索性的工作还是为改革开放后的出国留学管理奠定了基础,为留学活动的繁荣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全方位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为中国当代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

现阶段,在国家出国留学政策的总体框架内,出国留学政策已经逐渐演变和发展成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单位公派出国留学、自费出国留学以及留学回国发展四个方面的二级政策。

可以说是这四个系列的二级政策共同或交叉构成了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总体框架。

这四个系列的二级政策又是由若干具体的三级制度和规定(常以《通知》、《意见》、《办法》等形式呈现)分别或交叉组合构建而成。

如果某项二级或三级政策不切实际地过于狭窄或滞后,将无助于支持业已成熟的我国总体出国留学政策的正常运行。

因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各个层面的出国留学政策是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从留学活动发展和留学政策演变的轨迹来看,中国的出国留学活动大致从21世纪以来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发展期”。

留学活动的空间和规模越发宽广,其流动性已经发展为留学政策变迁的新常态,并逐渐成为人类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融和和双向互赢的重要载体。

本研究将从政策变迁的视角探讨了66年来中国出国留学政策从起步阶段到尝试性恢复阶段,从艰难曲折阶段到改革开放后的大力提升阶段,从粗放式政策阶段到精益化规范阶段的发展历程。

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对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国留学政策的曲折演进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留学活动66年来的变迁趋势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给当代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优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SWOT-PEST分析

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SWOT-PEST分析

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SWOT-PEST分析严新锋宋玮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留学生教育日渐成为各国政治和经济往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场争夺全世界留学市场的战争悄然兴起。

近几年,在政府各项政策环境的支持下,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每年也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文章基于来华留学生规模快速扩张的现实情况与未来发展远景目标,利用管理学的思想理论和工具方法,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宏观环境优势与劣势,并据此提出了改善我国教育出口规模和质量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SWOT;PEST据最新统计,2008年度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在中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该数字比2007年增长了14.32%,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4倍。

留学生学习的专业已覆盖我国几乎全部学科。

一系列的数字,显示了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

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更宽广领域发展。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在教育部2009年第6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迄今,我国已与世界上18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3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的协议。

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由此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华留学。

不断升温的来华留学热预示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得益于我国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与科技和文化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将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这反过来又要求我国对留学生管理政策和措施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并引导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虽然始于美国次债危机的金融风暴的影响还在继续,但我国的宏观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依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SWOT-PEST模型介绍SWOT分析是在战略管理领域广泛运用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自身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的详细分析,为战略规划和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元、 大众 化 的特 色 。
改 革 开 放后 派 出 的第 一 批 留学 生 , 许 多方 面呈 现 出 十 在
分 显 著 的 时 代 特 点 : 先 , 龄 较 大 。这 一 时 期 的 留 学 生 的 首 年
年龄主要集 中在 3 ~4 6 5岁 之 间 , 大 的 4 最 9岁 , 小 的 3 最 2 岁 , 均 年 龄 4 岁 。其 次 , 平 1 以精 英 教 育 为 特 色 。对 留学 生 的
资 格 作 了 严格 的 规 定 , 选 拔 程 序 上 则 需 经 派 出单 位 初 选 、 在 全 国外 语 统 考 、 级 高 教 行 政 部 门 复 审 、 育 部 监 察 等 四 道 省 教 关 。从 实 际 选 出 的 人 员 看 , 中 可 查 到 材 料 的 4 其 5名 留学 生 中 , o 毕 业 于 北 京 大学 、 华 大 学 、 国科 技 大 学 、 和 医 3名 清 中 协
与 生 存 相互 结 合 , 人们 的 留学 观 从 狭 义 的地 域 观 变 成 世 界 全 球 意识 。 中 国 的人 才 通 过 留学 教 育 参 与 了世 界 人 才 的竞 争 ,
是 苏联 ; 二 , 个 留学 计 划 与 国 家 工 业 建 设 计 划 密 切 结 合 第 整
在 一 起 。在 计 划 经济 体 制 下 , 留学 教 育 被 纳 入 计 划 经 济 管 理 的框 架 中 , 现 出这 个 时 期 留 学教 育 的 特 色 ; 三 , 国 初 期 呈 第 建 的 留苏 学 生 , 是 国家 有 计 划 派 出 的公 费 学 生 。 都 建 国初 期 留苏 学 生 的 派 遣 为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事 业 培 养 了大 批 人 才 , 们 中 的 许 多人 归 国后 成 为 了 我 国 全 面 发 展 他 工 业 和 全 面 建立 科 研 体 系 的骨 干 力 量 , 为新 中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做 出了 贡 献 。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社会上流行的留学生“五代”说和严复、孙中山、秋瑾等为“第一代”的说法,成为本文“问题的提出”之背景。

笔者的论证是共7代,分别为:1840~1870年,这第一代的人数多,且皆为私人途径,然正是其中的容闳成为中国政府成批官派留学生的第一个倡导者和推动者;1871~1889年,官派留学欧美者230余名,自费留学的伍廷芳、孙中山等亦在这第二代;1890~1911年,这第3代公私费留学生以数万计,许多留学生加入同盟会;1912~1930年,总计2万人,其中如赴欧勤工俭学,特别是形成一次留学苏俄热潮;1931~1949年,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公私费留学生只万人左右,但留学范围大为扩展;1950~1978年,一万又数千人;1978年至今,公私留学生达27万人,遍及10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代留学生都同中国和世界形势相应,引起不同方面的巨大变革,规模越大伴随的变革深度和广度越大。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与执行,出国留学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关于出国留学的新闻报道和探讨留学史的文章渐渐多了。

为了追溯往事,曾有人将当今的中国留学生称之为“第五代”,而对中国的“五代”留学生加以表述,认为“东瀛”(指日本国)是“曾经接纳过我国第一代留学生的国度”,而且还将19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留学西欧的严复、留学檀香山(今属美国)的孙中山与20世纪初留学日本的秋瑾同作为“第一代”留学生的代表放在一起,认为他们都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②]。

姑不论日本并非接纳“我国第一代留学生的国度”,即以留学年代而言,严复(1877—1879年留英)、孙中山(1878—1883年在檀香山求学)与秋瑾(1904.6—1905.12留日)出国留学年代时间相差将近30年,也无法列为同一代。

况且,在严复以前,中国还有近代最早的容闳、黄威、颜永京等整整一代的自费留学生和后来成为著名的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120名留美官费生呢?但是,这“第五代”的说法却不胫而走,流行甚广。

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与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与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与教育体制改革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富有传统和独特的文化。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教育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本文将梳理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并分析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挑战。

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朝廷教育”两种形式。

在社会、家庭中,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无论男女,都需要学习经典、礼制、文学、诗词等内容。

从夏朝到明朝,朝廷都设立了官学来培养政治精英,这些官学主要以经学为核心内容,强调礼仪、文学等人文素养,对塑造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近代教育近代以后,中国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署不平等条约,学洋务、强国之策被提上议程。

1905年,甲午教案后,清政府提出了“改造教育”和“兴办工业”两项举措。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先后经历了“翻译洋书”、“洋务派”的兴起、“戊戌维新”及“白话文运动”,不断吸取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并融合了中国国情,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

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实行了“取消文盲”的教育政策,强调普通教育。

在此基础上,1952年,中国开始实行了党管教育、全民教育的方针,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随之出现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十年一贯制”、“素质教育”、“开放办学”等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措施。

1990年代,为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中国教育又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高等教育的志愿制和经费治校等教育改革措施。

同时,近年来各地也在探索更为深刻的教育改革。

全面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在逐步实行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制度。

教育资源的各种约束和局限正在逐步改变。

例如,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比例改革、学生评估改革等等。

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洛阳市2023年中招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开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

4.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河南新郑轩辕故里湖南炎陵炎帝陵庙陕西黄陵黄帝陵A.炎黄子孙,华夏一家B.远古传说,考古佐证C.天地之中,老家河南D.殷墟甲骨,汉字之源2.学者张帆指出,商朝青铜文化不仅出现于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多距离较远的方国也都有青铜器出土。

这些青铜器程度不一地表现出一些地域特色,但就主体而言与中原青铜文化存在联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B.华夏文明逐渐四向延伸C.分封制得以普遍推行D.诸侯征战推动文化交流3.吕思勉先生认为,西域是西洋文明传布之地,西洋文明的中心希腊、罗马等,距离中国很远,在古代只有海道的交通,交流不甚密切,西城则与中国陆地相接。

由此可知张骞通西域()A.促进了中西文明交流B.拓展了西汉帝国疆域C.强化了西域地方管理D.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4.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是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以下诗句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5.下面表格中皇帝名的变化反映了当时()朝代皇帝名及尊号在位期间年号公元纪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天安466-467皇兴467-471 孝文帝元宏延兴471-476承名476C.北方战乱,政权并立D.江南开发,经济发展6.据学者研究,尽管宋朝对图书交易限制很严,但因汉文书籍在北方获利丰厚,所以三令五申仍挡不住各类汉籍的源源北流。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点与发展机遇分析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点与发展机遇分析

b i r n g s n e w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or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or f 0 一
v r s e a s s t ud e n t s i n Ch i na
教 改教 法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点与发展机遇分析
王 葆 莉
( 天 津师 范大 学国际 交流处 天津
中图分类号 : G6 4 8 . 9 文献标识码 : A
3 0 0 0 7 4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1 0 - 0 0 3 4 — 0 2
Wa n g Ba o C u r r e n t l y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 i n C h i n a s h o w s s u c h n e w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s d i v e r s i f i e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f u n c —
Ke y wo r d s e d u c a t i o n or f 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 ;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 d e —
v e l o p me n t o pp o tun r i t y
1来 华 留学生教 育发展 的特 点
越来越多 的学者开始关注 留学生对 国家经济 、 社会 、 政 治以及 教育所具有 的重要意义 , 相关的文献也显示 , 伴随着 全球 经济一体化发展 ,留学生教育事业也越来越 受国际化 趋势发展和政府经济实力 以及教育体制的影响 。 我 国 留学生 教育从 1 9 5 0年开始 接受捷克 斯洛伐 克和 波兰第 一批 留学 生到清华 大学进修 中国语 言学开始 ,到今 天 已经 有 6 3年 的历 史 , 这 6 3年 中我 国经 历 了政 治 、 经 济 以 及教育事业 的变迁 , 我 国留学教育也经历 了创始初期 、 恢复 阶 段 、改革 开放 起 步 阶段 以及 快 速 发 展 阶段 。 发 展 到 现 阶 段, 由于经济繁荣发展 , 政府 的重视 以及科教 兴国战略的实 施, 我 国的留学教育事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 1 . 1留学生教育功能的多元化 以往来 华学 习的留学 生教育我们看到的只是外 国人来 学 习我 国传统的文化 ,忽视了 留学生来华本身带来 的国外 文化 , 注重 了“ 给予” , 忽视 了“ 获取 ” ; 没有真正理 解 留学生 教育具有的文化传播 以外的功能。随着全球经济 、 政治 以及 教 育事业 的发展 ,越来越多 的国际事务 显示 出留学生教育 呈现 出的多元 化功能 : 育人 、 文化传播 、 政治 外交 以及 经济

古代的留学发展史

古代的留学发展史

古代的留学发展史
一、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尽管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留学,但是已经有了“游学”的概念。

例如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孙武远赴吴国,著述《孙子兵法》。

这些游学活动可以看作是古代留学的雏形。

二、汉唐时期
在汉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时期,中国开始有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记录。

最有名的是唐朝的玄奘法师,他前往印度取经,历时数年,带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宋元时期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时期,中国不仅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也开始接受外国学生来华留学。

最有名的是宋朝的朱熹,他创立了理学,影响了后世数百年。

同时,也有许多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如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学生。

四、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衰落,但文化教育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这个时期,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许多学生被派往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学习。

同时,也有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华留学,如利玛窦、汤若望等,他们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近代以来
到了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开始大规模地前往西方国家留学,学习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知识。

最有名的是清朝的容闳,他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他的留美经历为中国留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励了更多的学生赴海外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留学苏联热、文革期间留学教育的中断、改革开放之初的公派留学到80年代末以来大众留学和新时期回国热的变迁历程.留学教育在充实留学生的生活和改变其命运的同时,也深深地记录着新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脚步.建国60年来,留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变革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之一.一.近代留学教育(1840——1949年)1.最初的民间留学。

2.第一个官费留学时期。

3.中国近代的留日活动。

4.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

5.留法勤工俭学活动。

6.革命留苏运动。

二.改革开放之初的留学教育及其特点(“理想型”精英留学)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祖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向国外派遣留学成员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留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留学教育,前后有较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的留学教育主要是公派额精英教育,而从80年代末开始在自费留学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一波高过一波的自费留学大潮,我国的留学教育呈现出多元、大众化的特色。

自1978年开始,我国先后与美国(1978)、英国(1979)、埃及(1979)、加拿大(1979)、荷兰(1979)、意大利(1980)、日本(1981)、联邦德国(1981)、法国(1981)、比利时(1981)、澳大利亚(1986)等国政府达成交换留学生协议。

可以说,打开出国留学之门,才真正意味着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

这一划时代举措的影响并不亚于1872年容闳率领第一批留学幼童到达美国,因为容闳是在冲破封闭隔绝的清王朝候第一次掀开了中国留学的历史,而1978年打开的也是一个封闭、隔绝多年的中国大门,同样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候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十分显著的时代特点:首先,年龄较大。

这一时期的留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之间,最大的49岁,最小的32岁,平均年龄41岁。

这种状况与文革十年人才培养的荒废有关,当然还有一层考虑是年龄大,心智成熟,能够稳重地应对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涉及政治外交的敏感复杂问题。

其次,以精英教育为特色。

这批留学生在派出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关于增选出国留学生的通知》对留学生的资格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并具有二年以上专业的工作经验,在选拔程序上则需经派出单位初选、全国外语统考、省级高教行政部门复审、教育部监察等四道关。

从实际选出的人员看,其中可查到资料的45名留学生中,30名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协和医药学院等5所国内一流学府,有33人具有本科学位,11人具有硕士学位,副博士学位1人。

最后,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

这种情况与改革开放后我国急需大量科技人才有关。

在首批留学生中,理科29人,工科18人,医科2人,农科1人,占全部留学人数的94%。

除此之外,新时期的留学教育也与建国初期的留学教育有所不同。

在国别选择上,摈弃了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为依据的选择原则,而表现出更加开阔的世界意识。

改革开放候首批派出的留学生是派向一直以来被我们视作敌人的资本主义大国美国,以后又派出道欧洲的留学人员。

在人员选拔上,相比于五六十年代的流苏学生过分强调家庭出身的红色背景不同的是,改革开放候的留学生派出明显淡化了对家庭出身的严格要求,考察出国条件主要以本人政治表现和业务水平为主的较为温和的做法。

三.八九十年代“谋生型”跟风留学(自费留学)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等七个部门“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请示”,首次明确提出“自费出国留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自费留学人员是我国留学人员的组成部分”,这一自费留学政策很快就把国人的心搅动起来。

继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1985年,国务院规定,个人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国外资助或国外奖学金的,办好入学许可证的,均可申请到国外自费留学,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一下子使“出国热”在80年代快速形成。

之后,1990年、1993年,国家两次调整自费留学政策,逐渐理顺自费留学的工作,特别是到1993年,国家颁布《关于自费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自费留学实行“坚决放开”、“来去自由”的政策,中国在对外开放上迈出了最大胆的一步,自费出国几乎没有了限制。

随着自费留学的开放,改革开放候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

据教育部门统计,从1978年到1999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2万人,出国留学规模有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1999年的14.45万人,20多年间扩大了168倍。

以留学生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89.2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蔓延的留学热中,托福考试、CET考试、雅思掀起了全民学习外语的热情。

《英语900句》、《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几乎成了那个时代最熟悉的符号。

外语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而步步攀升,至今我们仍然感受到外语在中小学升学、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八九十年代时由于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人们开始想方设法的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实这个阶段出国留学的学生的家庭条件有很多都是不怎么好的,但是为了面子,或者抱着美好的希望,家长们砸锅卖铁地让孩子们出了国。

就算出了国,学生在外面没有生活费,养不起自己,只能去各种劳作的地方做廉价劳动力,其中以在餐饮业做服务员的学生居多,可以说当时出去留学的没有几个是没有洗过盘子的。

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你说道某某是出国留学的,很多人是仰望的,都觉得能出国留学的人是了不起的,未来一片光明,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个时期很多留学生都属于跟风留学,盲目地出国留学,在国外为了生存,打工成了重要任务,工作的时间远远多于学习的时间。

“潮流性留学”概括这段时期的留学特点,出国成风,很多人为了出去而出去。

这一代留学生最辛苦,打工成了重要任务,很多人出去只是读语言学校,还要打黑工打苦工。

由于盲目赶潮流,只要去国外就行,认为只要留在国外就是成功,很盲目也很辛苦,电影《北京人在纽约》正是对这一代留学生状态的反映。

这一代留学生称为“洗盘子换读生”的一代。

1991年至1997年,很多人去留学并不能拿到全额奖学金,大部分靠打工给人洗盘子,当时国内还掀起应该留在国内为祖国作贡献还是到国外洗盘子的争论。

四.改革开放30年留学教育从精英转向到大众(“镀金+竞争型”大众化留学)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悄然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令世界瞩目,全球的目光集中在中国这块热土上。

“80后”一代逐渐长大,2003年以后,直接出国读本科的留学生多了起来,因为不少中国人有钱了,能够解决学费问题。

2006年至2010年,中国留学人数连续高速增长,绝大部分是自费留学,2009年很多人甚至放弃高考,直接去国外读本科。

现在的出国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一些家长直接把孩子送到国外读高中,如今每年去美国留学的人数基本上以20%至40%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人前往留学的国家已经遍布全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成了选择的目的地;所学专业不再有局限性,留学对于很多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改革开放的成绩使中国悄悄地改变着世界,更多的留学生愿意出国镀金后归国创业,或管理家族产业。

多数留学生选择商科、金融类的课程,还有的选择需要高学术背景的医学、法律等专业,近几年出现归国潮,主力便是这批留学生。

很多人把当代留学生出国的动机归结为“镀金”的需求,当代留学生已经不仅是“镀金型”的一代,而是激烈竞争下寻求胜出的一代。

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太高了,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跨区域、跨语言、跨文化的真正国际性的人才。

这一代留学生出国前已经对西方文化有了很好的了解,根本不存在老一辈留学生所说的“文化冲击波”,很多年轻人语言交流根本不成问题,而且目标和针对性十分明确。

中国留学生眼界越来越开阔,留学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相比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留学热潮,改革开放候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历史特点:首先,人数最多,范围遍及全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赴海外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和国外有意吸纳中国留学生,留学人员对留学国别的选择呈多元化的选择趋向。

今天,我国留学生从建国初期到前苏联、东欧等少数国家或地区学习。

来自教育部的官方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6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7.5万人。

2006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5580人,单位公派7542人,自费留学12.1万人。

2006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2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716人,单位公派5267人,自费留学3.3万人。

以留学生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79.2万人,其中58.3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

其次,人们的留学热情空前高涨,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

80年代初,中国的国门是狭小的,而且谈论出国也只是在少数知识精英之间,但如今送女子到国外留学,已变为“街谈巷议,成为日常生活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留学作为一种教育投资,深入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选择,人们可以通过取得国外文凭,获得高职、高薪甚至社会地位,还可以在国外移民定居。

留学作为教育投资的新观念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是对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最好注脚,投射出了时代的变迁。

第三,留学的动机不是求学为第一,而有了更多个人功利的考虑。

过去留学的理念是为国家而留学,动机比较单一,在80年代自费留学政策开放以前,绝大多数留学生回国报效祖国的信念十分突出。

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国力和人们全球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留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留学时个人自我的选择,留学动机有了更多私人的功利性,诸如移民,到国外镀镀金,回国后有一个更好的机遇等,着反映了当今社会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

把留学与生存相互结合,人们的留学观从狭义的地域观变成世界全球意识。

中国的人才通过留学教育参与了世界人才的竞争,进入更广阔的世界竞争舞台。

2012留学规划201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于2011年9月28日在长沙召开,会议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

2012年计划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拔各类留学人员16,000人,其中研究生6,000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本科生等类别10,000人。

选派工作将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推出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措施,比如将面向全国高校和各行业选拔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并允许在外优秀自费留学生申请;对部分项目推行以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为依托的新的选拔办法;新设立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出国交流项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