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语文

合集下载

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

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

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摘要:情感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观点,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内心的感觉,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它具有多种功能和奠基作用。

”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是将“小语文”和“大语文”进行整合,使二者达到互为补充的目的,才能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育;大语文;小语文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推进,"大语文"逐步取代了"小语文",然而,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人们对新课改的误解还很多,严重地影响了新课改的成效。

在"大语文"的传统概念中,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这一目的不符合我国目前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未来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学生的情感素养的培养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何为情感修养?情感素质(又称情感教育)是指人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所具有的一种态度和认知。

这种心态和意识,会影响到个体对社会生活的判断和反应,甚至是对国际事务的反应,还会影响到一个人自身的人格特质、与他人的互动方式、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等。

一.什么是大小语文什么是“小语文”?什么是“大语文”?谁也说不清楚。

笔者认为,对“小语文”的理解,就是对“小语文”这一最基本的语言体系的理解。

即音、字、词、句、段、篇等。

而“大语文”围绕着课堂,面向各个城市的“老师”,拥有各自的“网”。

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

它的内容不仅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史,文学密切相关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还涉及到了与语文密不可分的哲学、社会等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知识,甚至还有可以说是与语文并列的数学。

(完整版)什么是大语文

(完整版)什么是大语文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语文是情智双修的学科。

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老先生认为: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

“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

”小学阶段大语文教育包含哪些内容编辑小学一、二年综述: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浪费在试图让孩子理解文意、欣赏经典上去。

小学一、二年级大语文提高重点:小学一年级记(背):★★★★听与说:★★★读:★☆写:☆小学二年级记(背):★★★★听与说:★★读:★★写:★☆1、识字与写字如果您想让孩子比同龄人多识字,那么就让孩子在幼儿园时代去完成这个工作,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孩子已经进了小学,我们只说孩子在这方面没有特别优势,但不会影响此后的语文或其它学科的学习。

2、阅读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方面有两项基本功是必须得到解决的:一是教会孩子进行正确的朗读,用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感。

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孩子写作文时存在语句不通、病句、语序颠倒等问题,误以为是孩子语言逻辑、组词造句方面的原因,而实质问题并不在写作本身,而在阅读上,问题孩子语感没有培养起来,语感弱的原因,通过合理的朗读训练可得到解决。

什么是大语文教育观

什么是大语文教育观

什么是大语文教育观
张孝纯提出的“大语文教育”,其指导思想是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

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着眼整体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知识、智力、能力是个统一体,不容割裂”,“建立敬爱型的师生关系”;坚持完整结构,就是要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而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就是“强调不能只依靠训练的数量换取了成绩,而应以较少的课内读写量和课外作业量,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水平的目标,力求事半功倍”。

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内涵(基本框架)是什么?
内涵:在系统论和大语文观指导下,识字教学为根,阅读教学为源,习作教学为本,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为魂,实现课内外阅读一体化,阅读和作文一体化,从读一篇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一体化,书本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体化。

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大语文教育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大语文教育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大语文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1.减弱教材必要性语文课不可以只是紧紧围绕着教材,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知识的课程。

这对老师就明确提出了更高的规定,她们要可以融会贯通、专业知识转移,借此机会给学员们整理语文课的脉络、塑造学习语文的爱好。

2.与真正衣食住行的融合大语文跳出来了教材的拘束,更加重视跟真正的社会发展、实际上衣食住行实际的融合,许多的小孩在真正日常生活触碰到的事儿比较少,假如老师能够把衣食住行之中的场景融进到和小朋友们的互动交流之中去,把语文课内化为衣食住行的一部分,也可以启发小朋友们的思索。

3.大语文并不是阅读题+写作许多小孩在学习语文的那时候会把语文课分拆起来提升,实际上这种行为是不符大语文的核心理念的。

语文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并不是割裂的,大语文期待小朋友们看到一个字、一句话就能想到到其写作背景。

4.怎样累积语文重在累积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但大语文觉得累积不仅是知识结构图和方法的累积,只是一种不断的累积情况。

这必须教师对学员们的语文教学现况开展深层次的分析,随后在让她们把握学习的方法以后有目的性的制订提高整体规划。

5.学习的目的大语文学习培训的目的不仅是提升语文课考试成绩,更多的是扩宽小朋友们的知识层面、塑造学习语文的爱好、提高史学素质。

而童心圆恰巧就能做到这点。

童心圆作文的初心也是目前的作文口号:让语文、作文成为爱好,让爱好帮助成长,而且不厌其烦的在教学中融贯观察、创新、修改、阅读、思维等作文习惯的养成,。

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

“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所谓“三中心”的旧教育观念,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被人从理论上予以否定。

然而它的阴影,在语文教育领域却至今未能在实践上完全消除。

尽管叶圣陶早在50年代就意识到语言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性,要求人们把语言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然而他的话并未能引起学校中语文教师的深层次思索。

尽管吕叔湘早在60年代就曾经“代语文教师呼吁”,请求学校中其他各科教师,包括学校的行政人员,都要和语文教师合作,都来关心学生的语文,指出:“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文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同时,推而广之,说:“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里,也生活在社会里。

整个社会对于语文的使用是否严肃认真,对学生也有极大的影响。

”②然而这些话也似乎并未引起学校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观念上的触动。

到了80年代,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随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的提出,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等时代新观念的形成并在实践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人们开始从宏观的角度、从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角度,来审视语言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于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大语文教育”的整体构思和改革方案出现了。

较早提出“大语文教育”这个概念并以此设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方案的,是河北省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

他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说:“根据36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特别是1980年以来进行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的实践,我认为:应当施行‘大语文教育’。

因为只有这样,中学语文课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在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张孝纯提出的“大语文教育”,其指导思想是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

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着眼整体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知识、智力、能力是个统一体,不容割裂”,“建立敬爱型的师生关系”;坚持完整结构,就是要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而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就是“强调不能只依靠训练的数量换取了成绩,而应以较少的课内读写量和课外作业量,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水平的目标,力求事半功倍”。

高考语文:课改深化,“大语文”大在何处

高考语文:课改深化,“大语文”大在何处

高考语文:课改深化,“大语文”大在何处“大语文”在课程教学界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已经有近40年。

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大语文”实验就此推行开来。

但其实,“大语文”的观念一直伴随着语文教育的发生发展。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无所不包,而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就是不断厘清“大语文”的过程。

文白之争、文道之争,语言与文学的此消彼长、相谐相生,以及语文与“百科”内容的边界之争,这些语文课程教学论争的背后都有对“大语文”的理解。

如何解决语文课程内部的多元矛盾,一直是语文课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1.“大语文”是什么国家课程方案是教学的“法定”文件。

理解“大语文”,首先要回到课程标准。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所谓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从教育的目标来讲,既有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素养本位的语文观,改变了以往以知识、篇目、行为技能训练为纲的语文形态,而是通过知识、经典文章、典型语用现象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课程标准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提示,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精选学习内容。

例如新增加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大语文教育内涵及提出背景

大语文教育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语文教育概念的提出及其背景大语文教育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所提出,这是一种有别于我们的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教育思想,就是打破原有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拓展语文学科的外延性,形成以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为一体的语文教育体系,以语文课堂和课本为依托,但又不是单纯的依赖课堂教学和课本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就形成了一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多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即大语文教学体系,或者说是大语文观念。

那么,我们看,大语文教育观念的提出是有它的时代背景的,首先,在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或是所谓的体系中,被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程序化、格式化的东西,我们可以列举一个最为直观的例子:我们的学生,包括学生时代的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通常都会被老师要求或是要求自己的学生去阅读文章,然后概括文章大意,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旨或是中心思想之类的,而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已经了有了一套所谓的公式来应对老师的上述要求,似乎还是屡试不爽的,这样恰恰违背了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初衷,学生没有去体会文章之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而是出于一种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活动,这显然不是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或是准教师希望看到的,毕竟,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或是理化一类的自然科学课程,可以用公式或是有一套固定的方式方法,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不仅仅是要教会人们如何同其他人进行交流,还要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这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所肩负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所以,用一种程式化的方法来教授语文课程,在我看来是极不可取的。

其次,迫于考试升学率等因素的压力,语文教学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极大地背离了其初衷,或许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实现很好的对接,但是,对于其身心长远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大语文教育观念的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的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极大地忧虑。

“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

“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

“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要求提了一年又一年,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还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施行,语文教育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突破传统观念,走大语文教学之路。

即使在一直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科举取士时代,我国传统教育也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

作为科举取士的经典著作《论语》,其中的很多章节都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要渗透在其他各种活动中。

这或许就是大语文教学理念所说的“渗透性”“隐含性”。

一、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素养不单是过去的“听说读写”,而应是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内涵的综合素质。

如此,只有运用大语文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样活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大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大化、广泛化,语文课堂结构的生活化、社会化。

教学内容的扩大化、广泛化就是以教材为范文,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其他文字材料,包括报刊、杂志、影视作品,可以是古典名著,可以是中外佳作,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精品美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课堂结构的生活化、社会化就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跳出课堂教语文”,将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同时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提问、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还原阅读材料所创设的独特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

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和运用是无处不在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去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的知识都是彼此相关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上在一节数学课之后,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数学中的语文美——一幅几何图、一道应用题,甚至解题过程的逻辑关系。

运用语文知识学好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其他学科的知识就会反过来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大语文之“大”

大语文之“大”

大语文之“大”作者:成尚荣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48期走进大语文时代”,这是个极富内涵、极富想象、极富张力的命题。

是一个召唤,又是一种指引。

它会撞击你的理念,也会撞击已有的框架,召唤并引导我们重新思考,重新建构。

说到“大”,自然会想到智慧。

智慧有大小之分。

庄子在《齐物篇》里这么论述大智与小智:“大智闲闲,小智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澹澹。

”闲,空也;空也,大也。

大智者总是关注、思考大的方面,世界的、宇宙的、宏观的、战略的、全局的、关键的;间,隔也;隔也,小也。

所谓的小智,只是关注思考微小的、琐碎的、局部的、片段的。

因而,大智者说话,具有穿透力,具有鼓舞性;相反,小智的人,说话、表达啰唆、重复,甚至颠三倒四。

大语文,应是具有大智慧的语文,它要让世界、宇宙进入语文,它会让学生的心灵纯洁起来,高尚起来,辽阔起来;它让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思想充盈,精神饱满,理想崇高。

否则,它是“小”语文。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小学语文也应该是大语文,而不能一味地说“小语姓小”。

说到大,自然会想到大成。

比如说,钱学森晚年所提倡的大成智慧。

他认为,智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量智,一是性智。

量智主要指自然科学,性智主要是指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化艺术活动。

这两部分的结合就是真正的智慧,是大成智慧。

显然,这里含着一个理念和方式,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通以至融合,让不同的学科间产生联系,发生关系,诞生意义。

其实,这就是课程的综合以及跨界学习。

这就是大语文。

大语文之“大”,大就大在走向综合,走向融合,这是以整合的方式进行的。

这样的“大”,才会让语文在课程的交叉地带,在知识的交融状态中,培植学生的创新精神。

倘若,语文只是固守自己的边界,不打开,不开放,语文只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窄。

走进大语文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克服这一现象。

说到底,还会想到生活。

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文的内涵外延与生活相等。

语文原本就是一种生活,更为深层的意思是,语文应当走向生活,融入生活,把生活的资源开发成语文学习的资源;观察生活,投入生活,发现生活,让生活滋养语文,让语文引领生活。

幼小衔接大语文

幼小衔接大语文

关于大语文的一点感悟
一、小低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
1.认知发展计划
刺激大脑发育,激发注意力发展,铺垫记忆力发展,指导语言能力发展,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初形态,初步树立正确的事非观。

2.个人品质养成计划
独立性、坚持性、责任心、抗逆力、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
3.学科学习基础
方法基础、习惯基础、兴趣激发
二、什么是大语文
知人论事,人生厚度,文化感知培养学习兴趣
三:表达
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四、学习如何学会学习
五、书单
关注凯迪克大奖暖暖心绘本聪明豆系列
六:2020年计划
1.听完西游记,凯叔讲历史这几个长篇故事
2.每周三首古诗词(唐诗宋词)要求:历史背景,人物简介
3.读完《大中华寻宝记》,会看中国地图,知道有多少个行政区,每个省的特点
4.引导孩子记日记,注意修辞,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悟
5.学习生字,形近字,组词,近义词,反义词,造句,在什么情境下应用
6.每天早上听新闻,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

知道世界分布,一些大国的首都
7.小学的时候,可以指导阅读沈石溪动物小说、激发想象力。

总体来说,还是以桥梁书过渡为主,逐步实现独立阅读。

8.继续阅读科普漫画,引导孩子塑造科教兴国的理念。

9.名人传记慢慢渗透,这个比较枯燥,适合三四年级。

大语文包含历史地理政治

大语文包含历史地理政治

大语文包含历史地理政治大语文是指在语文学科中,除了传统的语文知识外,还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通过学习大语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增加对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的了解。

首先,大语文中的历史知识是指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等内容来丰富语文学科的学习。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深入了解到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

例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来理解作品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同时,通过学习历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发展。

其次,大语文中的地理知识是指通过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地貌和地理现象等内容来丰富语文学科的学习。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中描述地理环境和地域特点的内容。

同时,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地理的关系。

最后,大语文中的政治知识是指通过学习政治制度、政府机构和政治事件等内容来丰富语文学科的学习。

政治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中涉及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的内容。

同时,通过学习政治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总之,大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语文知识,还涵盖了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通过学习大语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加对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的了解。

这种综合性的学科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所以,学习大语文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大语文教学观

大语文教学观

大语文教学观何为大语文观?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

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强调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强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几十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课标》又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首次做出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

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的具体量化规定。

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至关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讲讲吧: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

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

一位教师连着给三届一年级小朋友读王尔德的童话《星孩》,都有不少学生潸然落泪;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高风亮节,郁达夫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真知灼见,钱三强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的深情呐喊……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

何谓大语文?

何谓大语文?
大语文学习法
何谓大语文? 何谓大语文?
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内外的 语文学习资源,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学 语文学习资源, 习母语,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习母语,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首次提出“大语文教育”概念的是: 首次提出“大语文教育”概念的是:河北 省邢台市教师张孝纯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刍议》 大语文教育 刍议》 “语文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 语文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 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 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 们的学校生活、 地结合起来。 地结合起来。”
初高中各70篇。 初高中各70篇 70
一、扩大语文的学习范围,语文课本要 扩大语文的学习范围, 变大 二、语文学习中的研究性学习,也是大 语文学习中的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 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 三、大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 语文的观念。 语文的观念。
一、扩大语文的学习范围,语文课本 扩大语文的学习范围, 要变大
第一,课外阅读中学语文。 第一,课外阅读中学语文。 第二,看电视学语文。 第二,看电视学语文。 第三,网络上学语文。 第三,网络上学语文。 学语文
(一)从新闻中提高我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从新闻中提高我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从广告中拓宽我们语文学习的新空间 从广告中拓宽我们语文学习的新 (三)从电视散文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从电视散文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文学 (四)从影视剧中了解经典名著,激起阅读 从影视剧中了解经典名著, 名著的兴趣。 名著的兴趣。 (五)从文艺类电视节目中陶冶我们的情操 从文艺类电视节目中陶冶我们的情操 陶冶 (六)从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增加我们的思想 从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增加我们的思想 增加 厚度。 厚度。

什么是大语文

什么是大语文

什么是大语文什么是大语文?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大语文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全面的语文素养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

在大语文的教学中,语言文字只是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在今天,大语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式,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受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欢迎和认同。

大语文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重点是对语言文字进行教授和讲解,而大语文则将学科的认识范围扩大到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通过历史故事、文学名著、科学实验、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大语文的教学方式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核,以课本为中心,老师为主导。

而大语文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重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在课堂上,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尽可能全面的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大语文也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将语文与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他学科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大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许多学生在大语文学习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而且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许多教师也认为大语文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总之,大语文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世界观,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新理念。

大语文概念

大语文概念

大语文概念
大语文,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应试语文,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语文教育。

大语文不仅局限在语言和文字的学习上,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中,重点在于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育目的是阅读、理解及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及口语表达。

而语文的基础,归根结底落在字、词、句的理解与应用,核心是对文字的理解与应用。

大语文体系就是通过对“文字”所承载的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以达到对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的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是学校教学辅助教育。

大语文是什么意思

大语文是什么意思

大语文是什么意思
"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思五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也就是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应该是对等的。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大语文教育正是迎合这一时代需求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大语文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秉持着培养综合能力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大语文教育的定义、发展背景、核心价值以及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推广大语文教育。

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育,而是一种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全方位教育模式。

其中,“大”意味着广阔和多元,涵盖了语文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

“语文”则指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重要工具。

因此,大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大语文教育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中找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更加注重表达的速度和直观性,往往更关注内容的形式和表面,而忽略了思维的深度和逻辑性。

这就导致了大量肤浅的信息泛滥,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而大语文教育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生,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内容。

大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智力活动之一,而大语文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思维模式。

其次,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信息时代,创造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能力,大语文教育通过阅读、写作和思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大语文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感和语言修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刘安妮博士大语文怎么样

刘安妮博士大语文怎么样

刘安妮博士大语文怎么样标题:刘安妮博士与她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在教育领域,刘安妮博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她以其对“大语文”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认可。

本文将详细探讨刘安妮博士的大语文教学理念以及她在该领域的贡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大语文”。

所谓“大语文”,是指一种超越传统语文教学框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模式。

刘安妮博士是大语文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认为,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情感、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刘安妮博士的大语文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因此,教学不应该是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

同时,她强调,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引导者和激发者,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刘安妮博士主张以生活为教材,以活动为载体。

她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社会中汲取营养。

例如,她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同时,她也会设计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语文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刘安妮博士还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她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传递。

因此,她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许多情感元素,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播放感人的影片,引导学生感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总的来说,刘安妮博士的大语文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生活为教材,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未来,我们期待刘安妮博士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语文读后感五百字优秀范文6篇

大语文读后感五百字优秀范文6篇

大语文读后感五百字优秀范文6篇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大语文读后感五百字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语文读后感五百字优秀范文1大家一看题目就知道这是一本兵书。

的确,这本书在我国的历史是是赫赫有名的。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时期的军事家孙武为中华文化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刀光剑影的历,他用最为精彩的语言记录下来那些令人惊叹不已的军事事迹和个人智慧,这本兵书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和高度的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典。

我觉得这本书中所采用的语言都是非常精彩,也非常深奥的。

初读的时候,像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借助于注解,才能一一看懂。

其中的《计篇》是我比较喜欢的。

原文是这样的:“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段话中的第二部分的意思是说:开战之前,反思“庙算”获胜的,是由于谋算筹划得比较周密,得胜的条件就多,“庙算”不胜的,则由于谋算筹划得不够多,得胜条件就少。

事先谋划得多的就胜利,少的就不能胜利,何况不加谋划呢?《孙子兵法》不单单是用在战争上的,在生活中也是有用的。

比如说下棋。

也需要动用策略。

就像上面说的那样,需要多谋划,并且要谋划周密。

不然容易失败。

最近和爸爸下棋的时候,我经常采用《孙子兵法》上教我的有效方法去攻击或者防守,在下每一步棋之前先好好想想,算算我这样走之后爸爸会怎样应对,然后我又怎样回击……使用了这个方法,我连赢了爸爸好几局呢!《孙子兵法》是我国的文学巨著,它让我知道了古人在军事方面的伟大成就,在这本书中,同时还让我体会到了孙子的写作的笔调风格和豪情壮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语文是情智双修的学科。

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老先生认为: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

“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

”小学阶段大语文教育包含哪些内容编辑小学一、二年综述: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浪费在试图让孩子理解文意、欣赏经典上去。

小学一、二年级大语文提高重点:小学一年级记(背):★★★★听与说:★★★读:★☆写:☆小学二年级记(背):★★★★听与说:★★读:★★写:★☆1、识字与写字如果您想让孩子比同龄人多识字,那么就让孩子在幼儿园时代去完成这个工作,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孩子已经进了小学,我们只说孩子在这方面没有特别优势,但不会影响此后的语文或其它学科的学习。

2、阅读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方面有两项基本功是必须得到解决的:一是教会孩子进行正确的朗读,用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感。

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孩子写作文时存在语句不通、病句、语序颠倒等问题,误以为是孩子语言逻辑、组词造句方面的原因,而实质问题并不在写作本身,而在阅读上,问题孩子语感没有培养起来,语感弱的原因,通过合理的朗读训练可得到解决。

二是学会默读,默读将有助提升孩子的快速阅读能力和身心感知能力。

3-7岁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和表现欲最强也是最直接的年龄,是孩子本能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年龄,是被爸妈戏称“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年龄,是常被老人斥为“吃的不多管的事挺多”的年龄。

因此,这个年龄段自然就是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通过阅读培养定性和注意力的最好时机,错过这个时期就很难弥补。

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和开发,孩子的注意力、求知欲和表现欲此后逐渐衰减,而且小学作业繁重,孩子根本没有培养阅读兴趣的心境。

7岁前是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而9岁前阅读的量和质正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建设的唯一路径,是为数学奠定逻辑思维基础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三观”建设的基础阶段。

3、记忆(背诵)背诵诗文累积不低于100篇(段),熟练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不低于200篇,现代小说、文章阅读不低于10万字。

这个时候会背诵熟的很多篇目,往往一生都会记得,高中学生,平均能成功背诵的诗文不到四十篇,无论从中高考的答题优势还是孩子一生发展来看,这两年,我们都将为孩子留下了一大笔财富。

4、听与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传统意义的看图说话教育,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听、说能力,我们建议孩子在课外培训提高时,更多地选择富有互动性、故事接龙性质的课堂,而不是大量的“看图说话”式课堂。

社会上很多培训机构的“看图说话”课堂中的图片存在说教过多,远离学生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更大的参与热情。

只有在老师不停的引导下学生才恍然大悟,勉强“理解”。

学生没有强烈的表达、倾听和参与愿望的课堂,很难达到“听与说”能力培养的应有效果。

5、写作为语言运用能力基础的学习,小学课堂上已安排了足够量的组词、造句、词语运用练习。

因此,单纯的组词、造句、词语运用训练,在学校已是得到基本保证了的,课外再安排孩子学这些内容,往往会错过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最佳机会。

这个阶段,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应让孩子接受专业的说话写话能力的衔接训练,使得说和写的能力协调发展,而不是把大量时间花在雷同的组词、造句上面,错过这个时机,更多孩子将来要付出两倍三件的精力,也不见得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的同学,经过说话写话训练,应能根据要求在四十分钟内写出三百字左右的文章,很多家长会觉得很难,那时因为我们让孩子学错了方向,低估了孩子的潜力,没能做好说话写话能力的衔接训练。

小学三至四年级综述: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整个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这一时期孩子对自身写作、阅读能力的看法,往往会决定一个孩子对自身阅读写作能力的持肯定或否定态度,这一态度将直接决定,孩子将会更加亲近或远离这一学科,我们发现,凡是初中语文成绩好、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他们小学三、四年级时便觉得自己作文不错,从而愿意一直亲近这一学科,影响今后整个语文科目的学习。

因此,这一段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不怕写作文,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甚至是喜欢写作文,这将对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次,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一定原则下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同时在四年级时适当培养孩子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

小学三、四年级大语文提高重点:小学三年级写:★★★☆读:★★情感与人格:★☆记(背):★★听与说:★☆小学四年级写:★★★★读:★★☆情感与人格:★★记(背):★★听与说:★1、阅读在语文阅读方面,很多家长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考阅读时丢分较多,便盲目要求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认为只要阅读量上去了,考试时自然没有问题,结果下次仍然丢分,家长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考试时阅读丢分很少,便认为孩子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不错,而忽略了课外阅读。

小学中年级以后,我们说语文阅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外阅读量,二是阅读应试能力,要分别对待。

课外阅读方面,孩子应保证每年不低于80万字的课外阅读,不建议孩子去报以“美文赏析”、“名著概述”为主的阅读课程,如果孩子在此前已掌握了默读和适当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能更好地保证他阅读的效率(同时,不建议孩子在三、四年级时过多地学习和运用专业的速读速记方法,那样对他们阅读识记、理解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并无益处),阅读积量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应试考试,不需要急着去拔高,就像孩子正长身体时,不要让他多吃快餐,否则看上去身材很壮,其实很弱很虚。

阅读应试能力的提高,是无法通过大量的阅读量便可以解决的,需要参加专门的培训,这一阶段的阅读培训重点宜放在概括和初步理解能力方面,这时的阅读训练题中不应有大量的组词、造句、拼音训练,是对孩子的学习时间的一种重复性、无太大实效性的浪费,建议家长选择以概括、理解能力题型为主的教材或培训内容。

从很多培训机构的本意来说,孩子参加阅读学习越早越好,报的班越多越好,学校也会有更好的收益,因此在社会上存在语文阅读班越来越低龄化的特点。

然而作为一名专业从语文阅读写作教育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建议家长在孩子四年级之前,不用报专门的语文阅读班。

报了虽然也有一的进步,但我们认为,成功的教育,是要抓住学生不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并让其取得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成果。

过早的参加阅读培训,意义不大,四年级开始,刚刚好。

2、作文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认知习惯上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直观的、生活的、形象的、立体的事物极其敏感,那些抽象、空洞、间接的事物无法引起他们真正的感官兴趣与心理共鸣。

而三、四年级整个语文的学习,重点在于提高写作表达能力,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是要必须符合这一特定认知规律的。

人类认识世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感知,另一种是对已有经验的理解和共鸣,传统写作教学侧重于老师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性分析,对写作技巧与方法的进行理解性解说,无法产生直接的印象,往往只能跟着老师附会式的进行理解。

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进行直接的整体感知的,而不是去拆解研究的。

四五岁的孩子不懂语法和句子排序,却仍可以将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得很生动很具体;一个小孩在中国学三年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上不如在美国呆三个月。

因此,家长在选择老师时,要注意选择那些可以通过直观的、生活化的、形象的语言和事例来将写作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师,这将有助于从一开始便培养学生的对写作的兴趣。

不建议家长选择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大量的字词讲解、片断训练、文章赏析理解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课堂。

这些训练孩子是需要的,但选错了时间和方式。

如果在孩子四年级结束时,不怕写作文,能够根据题目轻松写出500字左右的优秀文章,这将对孩子今后、甚至是中学语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也是这个阶段孩子在语文上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3、情感与人格三、四年级,是一个学生情感与人格的重要形成期,因此我们将这方面的发展建议也安排了进来,并将这方面教育内容安排进了教学环节,在作文课堂上,每节课设置与教学内容可有机结合的情感与人格教育内容,通过互动游戏、答题竞赛、团队互助等环节加以落实。

这些情感与人格培养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尊重他人、分享精神、理解他人、宽容理解等等。

这个阶段,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孩子在情感上的引导和人格上的完善,等一种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不利的性格习惯成为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后,再要纠正时,都将走更多的弯路,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作为情智双修载体的语文学科,必须将这一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也建议家长在让孩子参加写作培训时,选择能在这些方给孩子提供更多帮助的机构和老师。

4、记(背)三、四年级,仍是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趁这个时机,仍坚持让孩子每周至少熟记一首(篇)古诗文或名家名篇,一年50篇左右便可,可适当增加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识记。

5、听与说在听写说方面,这个阶段需要让孩子在读完一篇文章或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和概括主要故事内容,能够条理清晰地进行讲述,并能较好的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同时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发表自身的看法。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自己或他人身边发生的故事,最好能引起他人倾听的兴趣或感染他人,可以结合这些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上面的两点,一方面,在写作课上,通过课堂发言与交流来加强,另一方面,家长也可在生活中创造相应的机会,便于学生更快的提高。

五至六年级综述:这个年纪,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不该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无法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并不是真的存在多大代沟,如果真要说有,那就是家长还把他们当成孩子,而他们并不这样认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