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第四章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案《快乐宝贝》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案《快乐宝贝》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案《快乐宝贝》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材第四章《情绪管理》中的第三节《快乐宝贝》。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快乐,学会表达和分享快乐,了解快乐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快乐的含义,学会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快乐。

2. 培养幼儿调节情绪的能力,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 使幼儿认识到快乐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快乐,学会表达和分享快乐,了解快乐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心情卡片、快乐故事书、动画片、音乐CD、挂图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心情日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变化,引导幼儿关注情绪问题。

2. 讲解快乐的意义(5分钟)利用挂图和故事书,讲解快乐的含义,让幼儿认识到快乐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心情卡片上的例子,让幼儿学会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快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心情日记本的制作,让幼儿记录自己一周内的快乐时刻,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快乐的意义2. 表达和分享快乐的方法3. 快乐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4. 调节情绪的方法5.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内的快乐时刻,与家长分享。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一周的经历,记录下快乐时刻,与家长进行分享。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让家庭生活更加快乐?答案:幼儿与家长共同思考,提出一些增进家庭快乐氛围的建议,如多陪伴、多沟通、共同参与活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快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勇敢面对》,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勇气的概念,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勇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勇气的含义,知道勇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互相鼓励,共同成长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勇气的内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勇气。

重点: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勇气主题故事书、勇气小卡片、勇气之星贴纸。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勇气的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勇敢行为,讨论勇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勇气小卡片,讲解勇气的含义,让幼儿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勇气。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曾经展现勇气的经历,每组挑选一个最具有勇气的例子进行分享。

4. 小组讨论(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勇气之星贴纸,让幼儿在回家后,将贴纸贴在最能体现勇气的物品上,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勇气故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勇气》2. 板书内容:勇气的定义展现勇气的例子勇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展现勇气的具体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勇气之星答案:幼儿需要在家中找到最能体现勇气的物品,将勇气之星贴纸贴在上面,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勇气故事。

2.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勇气答案:幼儿需要用彩笔、画纸等学具,画出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勇气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勇气之旅”活动,带领幼儿参观消防队、警察局等地,让幼儿了解勇敢工作者的日常,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勇气。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4. 小组讨论的引导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教案中,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勇气的内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勇气。

幼儿心理学基础课本第四章到第九章总结

幼儿心理学基础课本第四章到第九章总结

幼儿心理学基础课本第四章到第九章总结第四章幼儿前期心理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1、幼儿前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影响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条件。

2. 幼儿前期思维发展的特点。

3.应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以发展儿童智力?第五章幼儿期心理发展概述(一)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1.游戏(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 幼儿期游戏的特点。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2. 幼儿期双手动作发展有什么特点?幼儿的教学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特点? 3. 幼教工作者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4.幼儿入园时常常发生什么行为问题?我们如何处理?第六章幼儿期注意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 什么是注意?为什么说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特征? 2. 注意有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

3.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什么区别?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这两种注意? 4. 幼儿期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5.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防止? 6. 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 7.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第七章幼儿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感觉2.知觉3.观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它们有些什么功能? 2. 人类有哪些感觉和知觉? 3. 说明幼儿观察发展情况。

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观察? 4. 依照感觉对比规律,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些什么? 5.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第八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1.记忆 2.表 3.识记4.保持5.遗忘(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对学习活动各有什么意义? 2. 如何和遗忘作斗争? 3. 表象和感知觉有什么区别?它在记忆、思维等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4. 试分析幼儿记忆的特点。

幼教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我勇敢了

幼教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我勇敢了

幼教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我勇敢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心理健康教材第四章《勇敢的小勇士》第三节《我勇敢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勇敢的含义,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故事、讨论、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勇敢的含义,能够表达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感受。

2. 学会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勇敢面对挑战。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互相鼓励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勇敢不仅仅是勇敢的行为,还包括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勇敢、自信的心理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PPT、勇敢勋章、情绪卡片。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故事角色,创设一个需要勇敢面对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2. 故事分享(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勇敢的小勇士》,引导幼儿理解勇敢的含义。

结合故事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勇敢面对的经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情绪卡片,讲解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幼儿学会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勇敢者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互相鼓励,共同克服困难。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勇敢品质。

7. 表扬勇敢者(5分钟)教师为表现出勇敢品质的幼儿颁发勇敢勋章,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展现勇敢的一面。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主题:《勇敢的小勇士》2. 关键词:勇敢、情绪、面对、合作、鼓励3. 结构图:故事情节→勇敢含义→ 情绪表达→ 勇敢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在生活中展现勇敢品质的情景。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创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勇敢品质。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勇气》。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勇气的含义,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学会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勇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勇气的概念,知道勇气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2. 培养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克服恐惧、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学会互相鼓励、支持,共同面对挑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勇气的含义,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时的勇气。

难点:如何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勇气,以及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互相鼓励、支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勇敢的小刺猬》、勇气卡片、勇气勋章。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勇敢的小刺猬》,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刺猬的勇敢行为,讨论勇气是什么,让幼儿初步理解勇气的含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勇气卡片,讲解卡片上的例子,如: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滑冰等,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情境下如何展现勇气。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鼓励、支持,模拟展现勇气的场景。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发放勇气勋章,鼓励幼儿在小组内互相表彰,分享彼此展现勇气的经历。

5. 创意表达(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在生活中展现勇气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勇气》2. 板书内容:勇气的含义展现勇气的例子互相鼓励、支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自己在生活中展现勇气的场景,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勇气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团队合作中展现的勇气。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多关注他人的勇敢行为,学会互相鼓励、支持,共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情感与行为》第三节《勇气的培养》。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勇气的概念,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学会鼓励和赞美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勇气的含义,认识到勇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敢于尝试、勇往直前的精神。

3. 培养幼儿学会关爱他人,懂得鼓励和赞美,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勇气的内涵,学会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勇气。

重点: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书、勇气勋章、贴纸。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小朋友在公园勇敢尝试滑滑梯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朋友表现出的勇气,讨论勇气是什么。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幼儿理解勇气不仅是勇敢尝试,还包括面对困难不退缩、关爱他人等方面。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曾经表现出的勇气,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帮助他人。

表演展示:每组挑选一个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勇气的故事。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勇气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5. 课堂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勇气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勇气的力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勇气2. 内容:勇气的含义勇气的表现勇气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勇气请幼儿用画纸、彩笔,画出自己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勇气,或者想象中的勇气场景。

2. 答案:幼儿作品,教师根据作品内容进行点评,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勇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外部世界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外部世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够分辨不同的颜色和色调。
04
感知外部世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语言环境
幼儿通过感知外部世界中的语言环境,逐渐学会发音、词汇和语法 结构,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模仿能力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和口音,逐渐习得 正确的发音和表达方式。
社交互动
幼儿在与其他人的社交互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使用恰当的语 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
阅读绘本和故事书
与幼儿交流时使用清晰、简单的语言,并 鼓励他们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和故事书,培养他们 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
鼓励创造性和想象力
与幼儿进行对话和交流,让他们在互动中 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 他们的语言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能够逐渐感知到时间的周期性,如日夜、季节等,并能够根据 这些周期性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活动。
运动知觉
1 2 3
主动运动知觉
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的动作和运动,逐渐建 立起对自己动作和运动的感知,能够感知到自己 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
被动运动知觉
幼儿能够感知到自己被动的运动状态,如被抱起、 被推拉等,并能够根据这种被动运动来调整自己 的姿势和动作。
不同味道。
鼓励探索和发现
提供安全的环境
确保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让他 们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鼓励尝试和实验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让他们通 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理学》第四章幼⼉的社会化第四章幼⼉的社会化什么是幼⼉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童在⼀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际关系,妥善⾃治,从⽽客观的适应社会⽣活的⼼理发展过程。

第⼀节幼⼉语⾔的发展3-4岁时幼⼉词汇量快速⼤战的时期。

词从语法上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幼⼉⼀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实词中上最先掌握名词。

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幼⼉运⽤词汇的能⼒了,收到认知发展⽔平的制约。

凡是幼⼉能理解也⽤对了的词,我们城市为积极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词汇。

反之,幼⼉,虽然能理解却不能争取使⽤的词,我们称之为消极词汇。

四、幼⼉语⾔能⼒的发展语⾔能⼒是指幼⼉如何运⽤语⾔进⾏⼈际交往的能⼒,这是反映⼉童语⾔⽔平的重要标志。

(4种)(⼀)适合的表达⽅式(⼆)连贯的复述能⼒(三)⾏动的调节能⼒⾃我中⼼语⾔有三种表现形式。

⾃我中⼼语⾔有三种表现形式1. 重复。

⼉童重复或⼩声说出他听到的话,他重复这些句⼦仅仅是因为他⾼兴这样做。

2. 独⽩。

⼉童⼤声的对⾃⼰讲话,似乎在思考着问题。

3. 集体独⽩。

当其他⼉童在场时,⼉童⼤声的⾃说⾃话,但其他⼉童并不听他讲的话,说话者也不需要别⼈对他的话作出反应。

⼉童逐渐出现了社会化语⾔,其表现形式有四种:⼉童逐渐出现了社会化语⾔,其表现形式有四种1. 适应性告知。

⼉童⼒求把某些事情告诉他的听众⽽不是讲给⾃⼰听,也就是传递⾃⼰的意思。

如“这边不能过去的”2. 批评和嘲笑。

⼉童有时在强烈的情感因素下,会肯定⾃⼰⽽贬低别⼈。

如“我的这本书⽐你的好看”3. 命令、请求和威胁。

这类语⾔在⼉童中有明显的相互作⽤。

如“过去点,这边要放玩具的”4. 问题与回答。

⼉童会提出很多问题,同时⼤多要别⼈答复,⼉童的回答往往是有关命令和请求的答复。

如“你把玩具还给我好吗?”“不要,我还没玩好呢”⼤约到6 、7岁,⼉童的⾃我中⼼语⾔逐渐向社会化语⾔过度(四)语⾔发展中的个别差异从1~2岁⼉童语⾔的习惯策略上看,有指物质策略和表现策略两类。

幼儿卫生与保健 第四章 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卫生与保健 第四章 幼儿心理健康

♣常用方法: 1、游戏疗法 2、放松疗法 3、系统脱敏疗法 4、行为疗法 5、自控训练
案例
(1)女,3岁2个月,孩子的父亲为军人, 长年在外,不能顾家,母亲是工人,且为 独女,家中另有两位长辈,孩子一出生就 由外公外婆抚养。由于父母和家中老人对 孩子过于宠爱,使孩子较任性,独立性差, 依赖性强。在幼儿园,对进餐不感兴趣, 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
一种减少或消除恐惧行为的行为改 变技术。指在舒服的环境中让患者 充分放松自己,然后让患者逐渐接 触所恐惧的事物,或是逐渐提高患 者所恐惧的刺激的强度,从而让 患者对于恐惧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 轻,直至消失。
(二)睡眠障碍
指睡眠-觉醒过程中的功能障碍 或节律交替性障碍。
调研结果显示:高达27.11%的 中国儿童患有睡眠障碍症并由 此导致睡眠时间的大量减少。
☺矫正
• 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 增加与孩子亲密接触和多加关注的时
间与机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树立自信心,得到他人尊重。 • 创设一定的交往情景,使孩子感受与
他人交往的快乐。 • 提高家长的认识,拓展生活的空间。
(三)不良习惯(品行障碍) 1、吮吸手指、咬指甲 2、习惯性阴部摩擦 3、攻击性行为 4、说谎 5、任性、依赖
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 不咽下去,咀爵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 菜呕吐在碗内。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 家中是点菜吃饭,每天都是外公外婆喂吃, 遇到孩子不开心而不肯进餐时,就会将饭 菜吐在桌上,家长束手无策,但又舍不得 批评孩子,一味地迁就。
(2)男,3岁6个月,孩子的父亲为个体经 营者,平时忙于生意,把家事全交由孩子的 妈妈照管;母亲无业,在家整天与邻居搓麻 将打牌,孩子的接送和照顾全委托给了保姆。 虽然妈妈平时不顾孩子,但对孩子提出的要 求总是不加思考就一口应承充分满足,久而 久之,孩子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耍赖打滚、 大声哭闹,不满足要求就扒在地上不起来, 有时甚至拒绝进食,乱掷玩具发泄不满。

2024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2024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2024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情感教育与表达”展开,具体内容涉及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情感调节能力。

还包括第五章节“社交技能培养”中的合作与分享部分,以促进幼儿的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情感表达的适当方式。

2. 培养幼儿在集体中合作与分享的能力,提升社交技能。

3. 引导幼儿学会基本的情感调节技巧,增强心理韧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情感调节能力的培养;合作与分享的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情感的认识与表达;社交技能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情感卡片、情景剧道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情感卡片和情景剧,展示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绪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感受。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情感表达的适当方式,结合情景剧中的例子,解释不同情感表达的社会效果。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情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合适地表达这种情感。

角色扮演,模拟合作与分享的场景,练习社交技能。

4. 情感调节技巧学习(10分钟):介绍简单的深呼吸、情绪日记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情感调节。

5. 小组活动(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情感表达小册子,巩固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情感表达的分类及方法。

2. 合作与分享的场景示例。

3. 情感调节技巧简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自己的情感小册子,至少包括四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答案:情感小册子应包含快乐、伤心、生气和害怕四种情感,以及对应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表达。

2.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一天中的情感变化,讨论情感调节的体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心理健康幼儿园课件

2024年心理健康幼儿园课件

2024年心理健康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第四章“情绪的认识与管理”作为教学内容,详细内容涉及情绪的定义、种类,以及如何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旨在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情绪的类型,认识到不同情绪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2. 培养幼儿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

3. 增进幼儿之间的相互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正确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情绪的类型及其对个人和他人影响的认识,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情绪卡片、情绪脸谱、故事书、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情绪相关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变化,让幼儿初步感知情绪的存在。

2. 情绪的认识(10分钟)教师展示情绪卡片,让幼儿识别不同的情绪,并说出情绪的名称。

教师通过情绪脸谱,讲解不同情绪的表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情绪的类型。

3. 情绪的表达与管理(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参与“情绪猜猜看”游戏,让幼儿学会观察他人情绪,提高同理心。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进行角色扮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情绪,用画笔和彩纸制作情绪脸谱。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每组展示制作的情绪脸谱,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情绪类型:快乐、生气、害怕、悲伤2. 情绪表达与管理方法:说、画、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情绪,并简单描述为什么喜欢这种情绪。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快乐的情绪,因为快乐让我觉得生活很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同关注幼儿的情绪管理,帮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更好地实践情绪管理方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学会合作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学会合作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学会合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学会合作”。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合作的意义,培养合作意识,学习合作技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合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在集体生活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2. 培养幼儿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作技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重点: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理解合作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合作游戏道具。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合作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人物的合作行为,讨论合作的意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合作技巧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合作技巧,如沟通、分工、协商等,让幼儿模仿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合作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合作技巧,培养合作意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个合作任务,如共同制作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会合作2. 内容:合作的意义合作技巧合作的好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人共同制作一幅画,主题为“我们的合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的实际操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人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可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合作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合作技巧的学习与练习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操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次教学中,难点与重点均聚焦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中的合作技巧。

幼儿园教案《不要打我》

幼儿园教案《不要打我》

幼儿园教案《不要打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教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学会交往》中的第二节《不要打我》。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暴力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危害;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掌握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暴力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不良影响,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

3. 教会幼儿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掌握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让幼儿认识到暴力行为的危害,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故事书、情景剧道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情绪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表演情景剧,展示一个小朋友因为情绪失控而打人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a. 提问:为什么小华会打人?他这样做对不对?b. 分析: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认识到暴力行为的危害。

c. 方法:介绍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语言表达、寻求帮助等。

3. 随堂练习:a.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表达情绪,解决问题。

b. 情景模拟: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矛盾情景,让幼儿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a.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不要打我》2. 内容:a.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b. 暴力行为的危害c. 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一幅表达自己情绪的画。

b. 编写一个关于和平解决问题的故事。

2. 答案:a. 画中可以包含自己的表情、心情描述等。

b. 故事要包含一个矛盾冲突,以及和平解决问题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交往能力。

b. 环境创设:在教室布置相关主题墙饰,提醒幼儿注意情绪管理和和平解决问题。

c. 活动延伸: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情绪管理讲座、和平解决问题分享会等。

2024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2024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2024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设计,涉及教材第四章“情绪的认识与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情绪的类型;2. 情绪的表达与识别;3. 学会情绪调节方法;4. 培养积极情绪。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情绪的类型,学会表达和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2. 培养幼儿遇到问题能主动寻求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3. 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情绪调节方法的掌握;2. 积极情绪的培养。

重点:1. 情绪类型的认识;2. 情绪的表达与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情绪卡片、情景剧道具;2. 学具:画笔、画纸、情绪脸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情景剧表演,展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绪问题,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结合PPT课件,讲解情绪的类型、表达与识别方法。

(1)介绍情绪类型,让幼儿了解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2)讲解情绪表达与识别,让幼儿学会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和识别情绪;(3)讲解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倾诉、转移注意力等。

(1)情绪卡片游戏:让幼儿抽取情绪卡片,模仿卡片上的表情,其他幼儿猜测情绪类型;(2)画情绪脸谱: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情绪脸谱,并分享给其他幼儿;(3)情景剧表演:让幼儿分组表演情景剧,展示情绪调节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情绪类型:喜、怒、哀、惧;2. 情绪表达与识别:表情、动作、语言;3. 情绪调节方法:深呼吸、倾诉、转移注意力等;4. 积极情绪:乐观、自信、友善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情绪脸谱,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情绪。

2. 答案示例:最喜欢的情绪是“喜”,因为这种情绪让我感到快乐、轻松,可以更好地与朋友们相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情绪认识与管理方面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小班心里健康教案《情绪小怪兽》

小班心里健康教案《情绪小怪兽》

小班心里健康教案《情绪小怪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情绪的认识与管理》,详细内容围绕“情绪小怪兽”主题,通过故事、游戏和互动,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基本情绪管理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基本的情绪类型,如快乐、生气、害怕、悲伤。

2. 培养幼儿在遇到不同情绪时,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 增进幼儿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在不同情绪下采取合适的调节方法。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情绪,理解情绪无好坏之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情绪小怪兽玩偶、情绪卡片、故事书《情绪小怪兽》。

2. 学具:彩笔、画纸、情绪表达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情绪小怪兽,展示不同情绪状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情绪名称。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情绪小怪兽》,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怪兽的情绪变化,以及它是如何应对这些情绪的。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情绪卡片,讲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如笑脸代表快乐,皱眉代表生气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情绪表达贴纸在画纸上创作情绪画,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

5. 情绪管理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情绪猜猜看”游戏,帮助幼儿学会理解和猜测他人情绪,培养同理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情绪小怪兽2. 内容:情绪类型:快乐、生气、害怕、悲伤情绪表达:笑脸、皱眉、哭脸、害怕脸情绪管理:深呼吸、倾诉、画画、放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情绪小怪兽,并分享给家人。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创作情绪小怪兽,用画笔表达不同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情绪主题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情绪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在不同情绪下采取合适的调节方法。

2024年幼儿园心理健康课件

2024年幼儿园心理健康课件

2024年幼儿园心理健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设计,涉及教材第四章节“情感管理与表达”。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管理的策略,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情感的概念,认识到情感管理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学会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其情感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感管理策略的运用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情感表达方式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情感卡片、故事书、动画片片段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动画片片段,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引导幼儿关注情感表达。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课件,讲解情感的概念、情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情感卡片,让幼儿识别不同的情感,并引导他们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情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进行情感管理,并展示情感表达的技巧。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情感表达,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共同讨论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园心理健康——情感管理与表达2. 内容:情感概念情感管理策略情感表达方式自我调节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情感日记要求:幼儿记录一天中的情感变化,用画图或文字的方式表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情感管理策略的运用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情感表达方式的掌握与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动画片片段引导幼儿关注情感表达。

4. 互动环节:演示情感表达,进行评价和讨论。

5. 作业设计:我的情感日记,记录和表达情感变化。

2024版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精品课件第04章

2024版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精品课件第04章

03阐述感知觉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知觉的定义与分类分析幼儿注意力的特点,如短暂性、易分散性等,并探讨如何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注意力的概念与特点探讨感知觉与注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训练促进二者的发展。

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感知觉与注意介绍记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并分析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记忆的概念与类型阐述思维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如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等,并分析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

思维的概念与特点探讨记忆与思维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记忆与思维的关系记忆与思维语言与沟通语言的概念与作用介绍语言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包括语言的理解、表达和交流等方面。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分析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如单词句阶段、电报句阶段和完整句阶段等。

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探讨语言与沟通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训练促进幼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1 2 3阐述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并分析二者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概念探讨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如象征性游戏、建构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等。

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介绍如何通过教育、训练和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提供具体的实践案例和建议。

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方法创造力与想象力01情感表达的方式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声音语调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02情感理解的能力幼儿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尝试回应他人的情感需求。

03情感教育的意义帮助幼儿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感,促进情感健康发展。

情感表达与理解03自我意识与自尊的关系自我意识是自尊的前提,自尊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01自我意识的形成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特点,能够区分自我与他人。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概念:1、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一)语音的发展特点: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第二阶段:(4-10个月)多音节阶段第三阶段:(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二、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合适的表达方式幼儿可以根据所处的情景以及听着的特点决定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欲望。幼儿园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应有的场地,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出发,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室内外可利用的环境,灵活的安排幼儿的活动场地。其次,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安排充裕的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确保幼儿的游戏得以顺利的开展,使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体验游戏的愉快,使幼儿的想象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最后,教师应交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等都需要一定的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相互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节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学前教பைடு நூலகம்事业的热爱、具有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观念、以丰富的知识点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五年高职学生,先前学业水平为初中毕业,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偏低,已在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习3年时间,这阶段中学生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
2.幼儿游戏指导要在观察的前提下进行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之前,应首先制定好计划。使幼儿游戏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从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减少指导的盲目性。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首先应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运用观察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做出适当的指导,避免盲目的指导。其次,设计严密的观察计划。教师应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观察计划。最后,要注意观察与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行,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教师从幼儿的外显行为理解其心理状况和游戏水平,有助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更好的指导,但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能盲目,不能想当然,应制定明确的观察目的。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选择一定的观察角度,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从而为进一步提供指导提供依据。
三、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并不可以盲目进行,应该深入地认知幼儿游戏的特点,理解游戏的实质,进而科学有规律的指导游戏,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顺利开展幼儿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操作
训练
设计一个游戏案例,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知识
深化
进一步搜集好的游戏案例
归纳
总结
优秀的游戏拥有哪些要素
作业
布置

课后
体会
二、幼儿园游戏组织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功能已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努力在实践中尽可能为幼儿的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过于功利性
有些教师为了实现课程安排或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根据游戏计划和目标层层推进,认为在这样的推动下幼儿就会得到发展,却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以及幼儿是否喜欢自己的游戏安排和方式。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很少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是否对该游戏感兴趣。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教师应认识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仅对幼儿有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3]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各种社会性能力得到锻炼为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游戏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开展组织幼儿游戏而不应该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教育大纲安排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3.针对不同的年龄特征指导游戏
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指导幼儿游戏。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游戏水平是不同的,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意注意的时间段,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平行游戏法”特别适用于小班,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合作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过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
课程名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项目名称
第四章幼儿游戏发展与指导
第1节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2节幼儿游戏疗法
本项目学时数
2学时
课程教学团队
柴学勤、热那、蒲炜、杨华丽、马若蕾、李婧
学习目标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幼儿游戏发展与指导,了解幼儿是需要再游戏中成长的,进一步运用科学的手段教育孩子。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了解合理游戏的要素,让学生从一个科学的角度看待幼儿工作。
2
项目
引导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怎么运用游戏来教育幼儿呢?
知识
讲解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有游戏,才能使儿童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1]幼儿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一片大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教育心里专家们经过不断试验,表明游戏是含有许多认知成分的复杂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人的各种能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是游戏铸造出来的。维果茨基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充分肯定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既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使得幼儿的动作灵活性、手眼协调、平衡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2]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可见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学习内容分析
需要掌握的理论性知识点:
教学策略
第四章主要采用讲授方法来进行授课,在开放性的课堂中有部分学生会不积极参与,对于这样的学生,要采用奖励分数的机制,不断鼓励学生创新。
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
例: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按照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任务编写)
步骤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明确
任务
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二节幼儿游戏疗法
2.重上课轻游戏,小学化倾向严重
《纲要》中明确规定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及家长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有的教师觉得玩游戏太麻烦费时费力,就很少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即使开展游戏活动也经常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的考虑教学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为使孩子出人头地考上名牌大学,他们更看重孩子在幼儿园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有家长不赞同幼儿园组织开展大型游戏活动,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从中班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开展了名目繁多的课程;英语、奥数、艺术等,很早的把小学的课程办到幼儿园课堂上去。这样的“小学化”的课堂屡见不鲜,要纠正家长的心里不是一时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对幼儿游戏过多干预,使幼儿游戏缺乏足够自由
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自愿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所以成人应当把对幼儿游戏的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因为成人的干预会不仅阻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而且会使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但是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经常处于支配着的地位,严格的控制幼儿活动的内容、时间及游戏的规则、制度。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过多的干预,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到挤压。使幼儿失去了自由选择和适合自己水平的游戏机会,严重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的建构的机会,影响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及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