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合集下载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精品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精品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城市》中的第7课《城市交通》。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了解交通工具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探讨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及其特点,认识到交通工具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

2.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了解交通工具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交通工具模型、城市交通图。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城市交通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交通工具,从而引入本课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城市交通设计师,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 例题讲解:出示城市交通图,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交通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交通工具模型,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最佳的城市交通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交通工具的分类及特点。

2. 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办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个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交通工具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提出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身边的城市交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精品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精品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学校、家乡、节日及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增强对学校、家乡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学校、家乡、节日及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调查报告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参观学校、采访家乡老人、讲述节日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体现本章知识点。

如:第一章:我们的学校1. 校园文化2. 校训解读3. 尊敬师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你的学校历史,谈谈你对校训的理解。

(2)调查家乡的一个名胜古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介绍一个你喜欢的节日,包括节日习俗、民间传说等。

(4)举例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到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 答案:(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校历史和校训,进行个性化回答。

(2)学生调查报告,要求内容详实、文字通顺。

(3)学生介绍节日,要求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

(4)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如开展学校、家乡、节日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的人际交往知识,培养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目标的品质培养3. 教学难点的针对性教学策略4. 教学过程的互动与讨论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个性化6. 课后反思的持续改进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认知体验的有效手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设施以及校训等,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

2. 探索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家乡、传统节日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爱校、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学校、家乡、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重点:培养学生爱校、爱国情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学校、家乡、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讲述学校的历史、文化、设施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特色。

(2)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等,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3)讲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讨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

(2)让学生采访家人、亲戚,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设计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例题讲解:(1)讲解学校、家乡、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2)分析人际交往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了解学校的布局。

(2)让学生制作家乡风光海报,展示家乡的美。

(3)设计传统节日活动方案,让学生积极参与。

(4)开展人际交往小游戏,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品德与社会2. 内容:(1)学校:历史、文化、设施、校训(2)家乡: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3)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习俗(4)人际交往:技巧、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一篇关于学校的短文,介绍学校的历史、文化、设施等。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概念,理解社区的功能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生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3.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社区中与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社区的功能和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如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生活,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社区地图、社区活动照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社区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社区活动照片,引发学生对社区生活的关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在社区里都参加过哪些活动?”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社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在社区地图上标出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讨论在社区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4. 例题讲解:讲解社区功能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社区的功能,并讨论如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定义2. 社区的功能3. 社区的重要性4. 参与社区建设的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11课内容,以“我的社区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描述在社区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感受。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社区调查表,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学生需要设计调查表,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社区敬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区生活,提高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社区的功能和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如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精品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精品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第三章《我们的社区》,具体内容包括社区的意义、社区的功能、我是社区小主人三个部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区的重要性,知道社区的基本功能,培养他们作为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解社区的意义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发展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为社区做贡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社区的功能和我是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社区的意义,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学习笔记、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社区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社区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社区的关注。

2. 讲解:讲解社区的意义、功能,以及作为社区小主人的责任。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设计一次社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社区活动的目的和步骤。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次社区活动,并在班级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意义2. 社区的功能3. 我是社区小主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次社区活动,包括活动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活动主题:美化社区环境目的: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营造美好家园时间:周末地点:社区公园参与人员:社区居民、学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社区功能的理解仍有待加强,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了解社区其他方面的知识,如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和实际操作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个性化指导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社区的功能和作为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感上。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
-学校:成员、功能
-社区:成员、功能
3.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描述一下你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谈谈你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答案:
(1)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功能有生活照顾、情感支持、教育引导等。
学校:成员包括老师、同学等;功能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等。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具备可衡量性。例如,了解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学生能够列举出家庭、学校、社区的主要成员和功能来衡量。同时,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层面,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识别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对于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难点,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案例、图表、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内容则应通过重复强调、实际操作等方式加强记忆和理解。
社区:成员包括邻居、社区工作人员等;功能有提供生活服务、组织活动、促进邻里和谐等。
(2)个体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认识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课后要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关爱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教案教育教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教案教育教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社教案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2. 《我会遵守规则》:学习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关心家人》: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学会与家人沟通、分担家务。

4. 《我们的地球》:认识地球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3. 增进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学会关心和尊重家人。

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学会关爱家人。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地球仪、地图、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调查表、实践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遵守规则的例子,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讨论如何改正。

6. 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关心家人的情景剧,培养关爱家人的意识。

7. 环保知识讲解: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8.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地球,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家乡: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2. 遵守规则:意义、例子、行为习惯。

3. 关心家人:情感、沟通、分担家务。

4. 我们的地球:基本知识、环保意识、保护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包括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

(2)举例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谈谈你是如何关心家人的,举例说明。

(4)请提出三个保护地球的建议。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优质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优质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走进我们社区》第九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社区,解社区基本构成和功能;探讨社区重要性,理解社区对个人和社会意义;培养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社区基本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对个人和社会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社区基本构成和功能,理解社区对个人和社会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社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社区场景,引发学生对社区兴趣。

2. 讲解新课:(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解社区构成和功能。

(2)组织学生讨论:社区对个人和社会意义。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为社区做贡献。

(2)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区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社区构成2. 社区功能3. 社区重要性4. 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写一篇关于社区短文。

答案提示:(1)社区构成:人口、地域、设施、组织等。

(2)社区功能:提供生活服务、促进人际交往、传承文化等。

(3)社区重要性: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4)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从小事做起,如爱护环境、帮助他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社区活动,解社区动态,为社区建设提供建议。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基础,我必须确保所选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同时要有序地组织这些内容,使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024年【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精彩教案

2024年【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精彩教案

2024年【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章“我们的社区”,具体内容为第一、二节“社区的构成”和“社区里的角色”。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要素,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培养小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社区的构成要素,了解社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使学生认识到社区中不同角色的职责和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社区的构成要素和社区角色的认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社区的重要性,培养社区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社区图片、角色扮演道具。

学生准备:画笔、彩纸、剪刀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社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觉得社区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翻开教材,了解社区的构成和角色。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社区的构成要素和社区角色,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画一幅社区的画,要求包括社区的构成要素和角色。

5. 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角色进行扮演,讨论并展示该角色的职责和作用。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构成a. 地理环境b. 人口c. 组织结构d. 文化活动2. 社区角色a. 居民b. 社区工作者c. 志愿者d. 企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社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要求:包括社区的构成要素、角色以及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社区活动,了解社区的实际运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材,主要涉及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课“物质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物质的三态变化;2. 物质的溶解与分离;3. 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溶解与分离、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

难点: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分子运动原理、结晶现象的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酒精灯等)、教学课件。

学具:实验记录本、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教师运用PPT和教学课件,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溶解与分离、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等知识点。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生动的例子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水的沸腾、盐的溶解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变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教师针对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溶解与分离、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等关键知识点,以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和文字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

2. 举例说明物质的溶解与分离现象。

3. 解释一下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1)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1)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与同学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与同学交往的方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重点:掌握与同学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讲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介绍与同学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尊重、倾听、关心、帮助等。

(3)案例分析:呈现几个与同学交往的情境,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与同学交往的方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与同学交往中发挥团队精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 与同学交往的原则与方法尊重倾听关心帮助3. 团队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9课内容,请你谈谈在与同学交往中,如何做到尊重、倾听、关心和帮助?2. 答案:学生在回答时,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与同学交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中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交往方法的实践。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优质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优质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社会》,具体涉及第七章《生活中的规则》。

本章详细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意识、规则的种类与意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规则,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社会生活中规则的意义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将规则意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短片、规则标识牌。

2. 学具:学生分组讨论时所需的纸张、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规则标识牌,引发学生对规则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七章《生活中的规则》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种类与意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遵守规则的情景,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遵守规则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生活中的规则》2. 内容:规则的种类与意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如何自觉遵守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遵守规则的好处。

2. 答案示例:遵守规则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我们的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生活中的规则,但如何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仍需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场合,积极宣传和践行规则,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其他与规则相关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是谁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

课文主题:认识自我,提升自信。

2. 时间的珍贵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课文主题:珍惜时间,提高效率。

3. 与人相处课文内容:教授人际交往技巧,培养良好人际关系。

课文主题:学会交往,和谐相处。

4. 爱护环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课文主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的习惯。

3. 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4.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如何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2. 教学重点: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环保意识的树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践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我是谁”一课中,教师可以展示不同职业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自己未来想成为哪种职业的人。

2. 新课内容展示:(1)课文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2)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展示每个章节的主题、重点知识。

2. 板书要求:条理清晰,字体规范,颜色搭配合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我是谁:请你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介绍,包括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时间的珍贵: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

(3)与人相处: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并分享你的解决方法。

(4)爱护环境:设计一个环保标语,并解释其含义。

2024年【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精彩教案

2024年【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精彩教案

2024年【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一单元《我们的家乡》第1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感受家乡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张地图,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自主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4页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美好。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家乡2. 内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家乡。

你认为家乡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答案:描述家乡的题目答案不唯一,要求语言流畅,能体现家乡的特点。

改进家乡的题目答案不唯一,要求有针对性,合理可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开放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主要内容涵盖第九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重点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水的沸腾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如冰的融化,讲解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记录实验数据,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心得体会。

7. 板书设计:板书重点内容,如水的沸腾原理,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六、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的一种科学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案:如汽车的运行原理,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力学和化学中的燃烧原理。

2.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下节课分享你们的发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二: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主要内容涵盖第十章“我们周围的环境”,重点讲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24年【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2024年【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2024年【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中的第8课《社区生活》。

内容详细包括:了解社区的定义与功能,探讨社区生活的多样性,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及其职责,以及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社区的概念,掌握社区的基本功能,了解社区中不同角色的职责。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区现象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参与社区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社区的功能,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及其职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心社区发展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学生分组讨论时所需的纸张、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社区生活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社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社区的概念。

3. 社区功能:分析社区的功能,以实例说明社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4. 社区角色:介绍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如居委会成员、志愿者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职责。

5.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6.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观察、分析社区现象。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社区环境,分析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定义2. 社区的功能3. 社区中的角色4. 参与社区活动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所在的社区,发现一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需具备可行性、创新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了解其他社区的成功案例,为改进自己所在社区提供借鉴。

同时,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园”,具体涉及第三章“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的第13节内容。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增强对家乡的认知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家乡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学习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3)学习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美食、方言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并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以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特点为例,进行题目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自然景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2. 家乡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传统节日民间艺术3. 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美食方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你的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家乡我的家乡位于……,这里有着……的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以及……的风土人情。

我热爱我的家乡,希望将来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

【配套K12】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品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开展体验活动,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活动准备写有活动内容的卡片等。

活动过程一、开展我来做一回的社会体验活动。

1、布置任务。

2、根据所抽任务结组。

3、小组讨论:在公共场所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分小组课处开展体验活动。

4、活动汇报分组准备汇报内容和形式。

二、班级汇报,全班评价。

评选文明使者的经验。

三、举办文明使者经验墙报总结文明使者的经验。

选取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品刊登出来,并组织学生学习、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课外活动。

1、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文明小天使;2、写一写,夸一夸。

[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大自然在发怒的时候主题一天有不测风云26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

2、知道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3、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可怕的自然灾害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

2、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破坏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活动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及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剪报。

2、磁带、录音机、投影仪、展示报。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灾害1、播放台风袭卷大地时的各种声音:狂风呼啸声、大雨倾盆声、电闪雷鸣声、树枝断裂声、房屋倒塌声、人们的呼救声等等,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2、老师提问:听了录音,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发挥想像,有可能出现怎样的情景呢?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描绘出来吧。

3、学生汇报:台风过后会是一种什么情景,老师可出示教材中台风过后的情景照片。

4、教师小结:多么可怕的台风,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灾难一量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一瞬间就被毁灭,人的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5、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家乡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损失?6、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把自己了解的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表达出来,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也可以把它写下来或是画出来。

【K12学习】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

【K12学习】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教学内容:1、困难是什么;2、我也失败过。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诱导和便是价值观的渗透。

让学生懂得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教学准备:类似战胜困难的故事,写有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困难是什么一、谈话导入。

二、看图讲故事,认识困难1、学生自学: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每图讲什么2、和同桌讲讲图片,互相补充。

- 1 -3、全班交流每幅图片,说说困难是什么。

4、引发学生思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的含义。

5、教师小结。

三、讲故事,悟道理1、请学生观看第二组图片,并讲故事。

2、学生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对于“勇士”战胜“困难”的办法很简单的看法。

3、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交流看法。

5、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

6、学生填写课文的空白框。

7、教师讲类似的故事,进一步帮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开展活动,启发学生1、观看课文的最下面的图片。

2、帮那个小姑娘想想其它的办法。

3、联系自己,启发学生找出自己“可以做又最怕做的事”来尝试。

4、小组讨论怎样克服困难。

五、布置作业回家去尝试找一件自己可以做又怕做的事来尝试。

[教学后记]:第二课我也失败过一、谈话导入二、结合名人档案理解第一段主题文字。

- 2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配套K12】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配套K12】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道德法制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柳树镇王家台小学刘学花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道德法治教学进度表教者:刘学花科目上课日期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道德与法制 8月25日时间起讫 8月月 25日 26日月 9月 29日 2日月 5日月 12日月 19日月 26日 10月 3日月 10日月 17日月 9日月 16日月 23日月 30日月 7日月 14日月 21日教学班级每周节数教科书四年级名称及册数 2节总授课节数页数起 3 7 14 17 23 26 31 34 39 47 52 60 74 讫 6 13 16 22 25 30 33 38 46 51 59 73 7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道德与法制四年级上册 28节实际进度考试次数出入原因 0次主备人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刘学花预定进度 1课 2课 3课4、5课 6课 7课国庆放假 8课 9课 10课 11课 12、13课 14课 15课月月 24日 28日月 11月 31日 4日月月 7日 11日月 14日月 21日月 28日月 5日月12日月 19日月 26日 1月 2日月 18日月 25日 12月 2日月 9日月 16日月 23日月 30日月 6日 20XX —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道德法治科授课计划总的教学目标教育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促进自己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乐观态度,消除畏难情绪。

5、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教养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教学内容: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 1、困难是什么; 2、我也失败过。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诱导和便是价值观的渗透。

让学生懂得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教学准备:类似战胜困难的故事,写有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困难是什么主备人:执教人:课型:新授课课时编号: 01 一、谈话导入。

二、看图讲故事,认识困难 1、学生自学: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每图讲什么 2、和同桌讲讲图片,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每幅图片,说说困难是什么。

4、引发学生思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的含义。

5、教师小结。

三、讲故事,悟道理 1、请学生观看第二组图片,并讲故事。

1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2、学生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对于“勇士”战胜“困难”的办法很简单的看法。

3、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4、交流看法。

5、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

6、学生填写课文的空白框。

7、教师讲类似的故事,进一步帮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开展活动,启发学生 1、观看课文的最下面的图片。

2、帮那个小姑娘想想其它的办法。

3、联系自己,启发学生找出自己“可以做又最怕做的事”来尝试。

4、小组讨论怎样克服困难。

五、布置作业回家去尝试找一件自己可以做又怕做的事来尝试。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我也失败过主备人:执教人:课型:新授课课时编号:02 一、谈话导入二、结合名人档案理解第一段主题文字。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三、看图听故事,探讨问题 1、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学生分析小雪的心理,探讨她该如何面对一进的失意。

3、学生续编故事:小雪会成功吗?4、教师小结。

2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四、读名人名言,学道理 1、读爱迪生的名言,想爱迪生的故事,并交流。

2、学生在讲其他名人类似的故事 3、交流: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失败了无所谓,根本不要放在心上。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4、教师小结主题二成功一定有方法主备人:执教人:课型:新授课课时编号: 03 教学内容: 1、为自己喝彩; 2、我坚持,我成功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自信,从而通过积极的努力,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勇敢地追求理想。

通过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锻炼意志、培养毅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指导孩子们从自信做起,寻找成功的正确方法。

帮助孩子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始终坚持自己的努力方向;相信自己能成功,充满信心地去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努力做一个自信的、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准备: 1、两套活动表格、书法条幅、学生照片。

2、搜集有关坚持不懈的成功的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为自己喝彩一、谈话导入 3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1、师:如果别人现在碰到困难,最需要你的鼓励,你对他说什么? 2、假设你碰到了同样的情况,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

3、谈谈听了自我鼓励的话之后的感受。

4、师小结:经常鼓励自己能使自己变得自信。

二、引导寻找自信的方法方法一: 1、提问:我们还有什么方法使自己变得自信,不怕困难了? 2、出示男孩想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的图片,问:他是想什么办法改掉自己粗心的毛病的? 3、总结方法一,自信从点滴做起。

4、出示表格范例,指名读一读。

5、提要求:孩子们,你们能像男孩一样定下自己改掉缺点的目标吗?做得怎样呢? 6、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7、学生汇报。

8、老师的奖励:把有进步的同学的名字照片贴在“队角”的“我进步了”栏目中。

三、教师小结:出示结语:为自己喝彩吧!成功就在我们的身边!四、实践拓展继续按照三个表格的内容完成对自己的反省、总结,把它们收集到自己的“成长档案”里面去。

第二课时我坚持,我成功主备人:执教人:课型:新授课课时编号: 04 一、故事导入出示《王献之练书法》的故事。

1、提问:王献之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王献之父亲的诀窍是什么吗? 2、小结:坚持就是成功。

二、找榜样 4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1、师出示资料,包括曹雪芹、李时珍、徐霞客、司马迁等著名人士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背景故事。

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生补充资料。

2、说说我们身边坚持做事的榜样师采访学生:你在坚持做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过因为太苦了,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出示一组记者采访运动员、杂技演员的谈话。

画外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坚持就是胜利。

3、总结:有时候,成功就是再坚持一下,你有这样的体会吗?4、4、学生谈体会,师出示有关图片。

有时候,朋友、老师家长的鼓励也很重要,对不对?说说在你坚持做事的时候得到过谁的鼓励?三、立刻动起来 1、参加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如体育锻炼、写日记、参加公益劳动等,锻炼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

2、邀请几个同学,大家一起去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3、请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伙伴,大家一起制订好计划。

4、分组写活动计划,读给大家听。

5、出示学校四班“爱心小队”四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奶奶的录像带,发出向他们学习的号召。

四、总结活动 1、给自己建立个“成功档案”,出示表格式样。

2、要求每实现一个目标,就把它记下来,把我们的成功积累起来,这样,我们可克服做事“三分钟热”的毛病。

五、思考:如果我们尽力去做了一件事,仍然没有成功,那该怎么办主题三每天都有好心情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昼避免产生不良情绪。

5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一、认识公用设施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公用设施? 2、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要求每位学生画出一种公用设施的简笔车,并写写它的用途。

3、把自己画的公用设施简笔画贴到黑板上,使同学们认识更多的公用设施。

4、你感受到了这些设施的方便吗?二、听听它们的诉说 1、出示课件。

2、看了这些公用设施的诉说,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课件,展示公用设施的重要意义以及破坏公用设施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4、小品表演:让一位学生扮演“电话亭”,让几位学生在他身上乱涂乱画,还使劲地摇动,“电话亭”痛苦地呻吟着:“哎呀,我受不了啦,我疼死了”让学生参与其中,从情感上对电话亭的遭遇产生共鸣,加深体验。

5、讨论:在你的身边,有破坏公用设施的现象吗?你做过这样的事吗?现在有什么感想?三、拓展活动讨论:如果大家都不爱护公用设施,社会变成什么样?试想一下,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教学后记]:关注身边的公用设施活动目标 1、对身边公用设施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学会正确使用公用设施和自觉爱护公用设施。

2、提出改进建议,开展力所能及的保护公用设施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活动重难点关注身边的公用设施,爱护公物。

活动准备 16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调查表,劳动工具或修理工具。

活动过程一、活动动员 1、讨论: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公用设施提供的各种方便。

我们应该感谢它们,爱护它们,同时也要认真想想,它们现在怎么样了? 2、动员:我们首先要了解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然后再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公用设施的活动。

二、看看周围的公用设施 1、布置活动任务:观察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公用设施了解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看看有没有被损坏。

2、分小组讨论调查路线,制订调查计划,填写调查记录表。

3、分组调查。

4、班级交流调查结果。

讨论:看了结果,你们有什么感想?三、说说我们的好点子 1、读读书上的小组建议的范例:我们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提建议。

2、分组讨论:通过对公用设施的调查,你有什么好建议? 3、全班交流。

评评最佳点子,总结好点子并投递给有关部门。

四、我给公用设施“洗洗澡”1、分组讨论:除了提建议,我们还能开展些什么具体活动吗?2、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并做好活动准备。

3、分小组活动。

4、活动总结,写活动日记。

五、拓展活动组织“督察小队”,开展一些假日活动,比如双休日上街作宣传,检查公共设施的情况,发现问题可向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反映。

主题二大家生活在一起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公共秩序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维持政党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

17 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2、激发共同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愿望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共同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自觉性。

3、懂得在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讲文明、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以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政党进行的需要。

以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遵守社会秩序是社会公告的基本要求。

活动准备收集伟人、名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细绳”学习主题故事《在一根细绳面前》 1、讨论:警卫员为什么想和任老从小门进公园?任弼时为什么不肯从小门进公园?说明了什么? 2、交流讲伟人、名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故事。

听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有什么收获? 3、讨论在生活中的许多“细绳”面前,我们将如何面对二、寻找身边的“细绳” 1、观察教科书中的图思考:这三幅图中的“细绳”指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2、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细绳”吗?把你收集的公共秩序记录焉,贴在班上的宣传栏中。

三、社会调查活动 1、明确调查内容:去附近的广场、路中、集市看看哪里秩序好,哪里秩序不好,对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维护公共场所的良好秩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注意事项: 18 品社四年级上册教案分组选择不同的调查路线和地点,并提醒学生要做好记录。

在调查活动中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懂礼貌。

注意安全。

3、开展调查活动 4、调查结束,交流调查结果。

5、讨论:对于维护公共秩序,你有什么好想法?四、拓展活动 1、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是怎样看待公共秩序的,并把所学的道理和他们共同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些倡议人们遵守公共秩序的宣传卡,号召大家都来遵守公共秩序。

主题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知道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注意公共安全,不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