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西欧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1、西欧资本主义刚刚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2、工业革命的产生,造就了市民阶层3、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与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3.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一)法国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代表作家: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梅里美:《卡门》,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受到当时当权者指控小仲马:《茶花女》,赞美纯洁的爱情(二)英国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代表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上层阶级的虚伪关系讽刺资产阶级勃朗特姐妹:《简爱》,塑造冲破世俗观念的女性形象,采用自述与回忆的手法描写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控诉社会对人性摧残,表现强烈的反压迫、争自由的叛逆思想。

盖斯卡尔夫人:《马力巴顿》,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长篇小说(三)俄国形成于1830年,在七八十年代到达顶峰代表作家: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发展普希金现实主义的传统冈察洛夫:《奥伯洛摩夫》屠格涅夫:《贵族之家》《父与子》《处女地》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雷雨》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四)其他国家德国: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瑞士: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赛尔特维拉的人们》《苏黎世中篇小说集》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美国:“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44页]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44页]

第一节 概述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其突出特点是: 第一,强调客观真实地描写现实,且不满足于
表现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是力求表现复杂矛 盾的整个社会和时代。 第二,强调深刻地批判社会,且重在对社会制 度的黑暗和统治者灵魂的丑恶进行无情的批判 揭露。
第一节 概述
第三,不醉心伟大人物或非凡人物的业绩,而 是着力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命运;不把人物和环 境当做主观感情的外化或“时代精神的单纯的 传声筒”,而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 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三节 巴尔扎克及其《高老头》
一、生平与创作 二、《高老头》
、生平与创作
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 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 解,作品中有“了不起 的革命辩证法” 的奥诺 雷·德·巴尔扎克 (1799—1850)是法国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 要代表作家。
二、《高老头》
长篇小说《高老头》,无论在展现《人间喜剧》 的中心图画,还是表现作者的艺术特征方面, 都堪称巴尔扎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第四,惯用典型化手段和白描、讽刺、对比手 法,且在肖像刻画、讽刺艺术、人物语言、情 节结构、景物描写等诸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
一、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首先出现在法国。 在法国的影响下,德国和英国也很快掀起了批
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在英、法等国的影响下,尚处于推翻封建统治、
此外,串篇人物的广泛运用、肖像描写的精彩传 神,以及性格化的人物对话等,都鲜明体现了巴 尔扎克惯用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特征。
第四节 福楼拜及其《包法利夫人》
一、生平与创作 二、《包法利夫人》
一、生平与创作
居斯塔夫·福楼拜 (1821—1880)是比司 汤达、巴尔扎克稍晚的 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中) (《外国文学史》PPT)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中)  (《外国文学史》PPT)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中)
第一节 概述
一、19世纪中期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学思潮 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变革,它改变
了人的生存处境,带来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新旧 嬗变以及社会心态的变化。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 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 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车尔尼雪夫斯基还写了《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855)等一系列美学和文学评论文章,阐述了他 的唯物主义美学思想。
杜勃罗留波夫的著名论文 有《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 格》(1859)、《黑暗王 国中的一线光明》(1860) 以及《真正的白天何时到 来》(1860)等。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 •奥斯特洛夫斯基 (1823—1886)是俄国戏 剧家,被称为“俄罗斯 民族戏剧之父”。
使福楼拜取得重大成就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包法利 夫人》、《情感教育》,历史小说《萨朗波》、 《圣·安东的诱惑》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等。
《包法利夫人》(1856)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在平静的叙述中揭示人物的灵魂,强调人物性 格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福楼 拜主张客观的、科学的、冷静的现实主义创作 方法,表现在这部小说中,就是它没有尖锐的 戏剧冲突和紧张的斗争。
他的代表作《戈洛夫略夫一家》(1875—1880)通过 描写地主戈洛夫略夫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真实反映 了地主阶级的腐化堕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列夫•托尔斯泰则在这一时期把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思 潮推向了高峰。
契诃夫于80年代登上文坛,他在中短篇小说和戏剧 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是19世纪后期俄国现实主 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之一。
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达芒 戈》(1829)、《高龙巴》 (1840)和《嘉尔曼》 (《卡门》)(1845)。

外国文学史:第七章 第一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第七章  第一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工业化的影响 19世纪是工业的世纪,欧洲几个主要国家都展开了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 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英国、法、德、俄、美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哈代关注普通的石匠、建筑师、打草工、挤奶工 等人物的命运。
莫伯桑描写下层被损害的女性(《羊脂球》、 《一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是普通的大学生、被侮辱 的女性、小职员、小知识分子等。 果戈理的《外套》,契诃夫的《万卡》、《第六 病室》等都表现的是小人物的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狄更斯的一系列作品描写了十九世纪前期的英国 生活,特别是伦敦风情。
哈代:复活了古老的威塞克斯王国
托尔斯泰:写人民的历史
马克•吐温:描绘密西西比河生活 叙写人情风俗史,突出的是文学的历史价值,而 非审美价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概括起来,工业化的影响、科学的影响、社会哲 学思潮的影响,为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广阔的现 实社会生活的内容,改变了作家的思维方式,提 供了创作的方法。他们面对现实,客观冷静地观 察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由此有了现实主义文 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4、现实主义的源流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艺术家阿尔贝蒂、达· 芬奇 等,坚持并发展了“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主 张艺术模仿自然,同时反对被动的模仿。 18世纪狄德罗和莱辛坚持文艺的现实基础,肯定 美与真的统一,强调艺术既要依据自然,又要超 越自然的辩证关系。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4.主题分析 (1)揭露了复辟时期社会
的黑暗,教会势力的猖獗, 和极端保王党妄图全面复辟 君主专制制度的阴谋。
(2)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 对复辟王朝的不满和反抗, 以及对拿破仑的怀念,反映 了19世纪20年代末法国紧张的 阶级革命斗争气氛和革命日 益迫切的形势。
(3)表现了复辟时期金 钱关系的作用无孔不入,贵 族也在迅速地资产级化。
5.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维立叶尔小城,贝尚松神 学院,巴黎木尔侯爵府;德·瑞那市长,木尔侯爵,彼拉神父, 老索黑尔,于连等);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的运用; (3)结构严谨而完整,故事情节紧凑而合乎逻辑;
●《红与黑》因此而成为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迎合主子。
心理描写
于连的心理刻画: 去当家庭教师前; 一天取得两个胜利后,站在山坡上; 决定去爬窗幽会前。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是显意识层的心理思维,只 限于头脑和感情的理性分析,没有涉及到弗洛伊德 潜意识层的生理状态的反映。因而,他的心理描写 都是非常冷静和理智的。
“他唯一的兴趣是在情绪和理智过程中;
开办印刷厂
为了不依赖家庭,他冒险做了投机商人,最初做出 版人,印出的书只卖出几十本。接着开办印刷厂和铅字 铸造厂,他没能发财,却背上了近6万法郎的债务,陷 入极度贫困之中。这6万债务中,有4万是欠他母亲的。 这笔钱迟迟未还,他母亲也从未勾销。
柏尔尼夫人
巴尔扎克最重要的女友是柏尔尼夫人,她比巴尔扎 克的母亲还大一岁,柏尔尼夫人既是情人又是母亲。她 在经济上给予巴尔扎克很大帮助,也是她向巴尔扎克提 供了许多大革命时代的写作材料,她鼓励起巴尔扎克的 自尊心,使他免遭堕落。巴尔扎克承认,“她是我的母 亲、朋友、家园、知己和顾问,她使我成为作家,她给 予我在青年时所需要的同情心……没有她,我无疑早已 死了。”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88页]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88页]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目录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大潮 第二节 斯丹达尔 第三节 巴尔扎克 第四节 狄更斯 第五节 福楼拜 第六节 波德莱尔 第七节 屠格涅夫 第八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2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大潮
一、社会转型与学术发展
19世30年代至60年代的40年间,在浪漫主义文学持续发展的同 时,现实主义文学以强劲的势头涌入文坛,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众 多杰出的作品,遍布欧美各国,形成壮阔的文学主潮。长篇小说 的丰收,尤为令人瞩目。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等欧洲先进国家陆续进入资本主义经 济稳定的发展期。金钱,正取代封建贵族的等级成为社会的主宰。 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和对劳动者的残酷盘剥,激化了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的矛盾。
2021/2/26
一、社会转型与学术发展
风云变幻的岁月,科学技术的成就,工业文明的进程,促使各种 学术思想活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审视,影响着作 家们的思考和创作。
❖ 达尔文的进化论,基佐等历史学家关于“阶级”、“等级”、 “阶级斗争”的历史观,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孔德强调现象和经验的实证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 社会主义,乃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
在文学史上,这段历史又常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因为这一代作家都自觉地肩负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把文 学固有的批判作用发挥得酣畅淋漓。
2021/2/26
二、直面社会的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以抒情性的诗歌见长,而现实主义文学则以叙事性 的小说取胜。 ✓ 作家们执意要“书写历史”,要表现“社会人”,小说,特别是 长篇小说,便成了最佳选择。 ✓ 与18世纪的小说相比,这时期的长篇进入了成熟期。从情节结构 到细节描写,从人物塑造到语言运用,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 中一些内涵丰富、历史感强、艺术完美的杰作,被人们称为“百 科全书式”的作品。

第七章_十九世纪中期文学

第七章_十九世纪中期文学

《红与白》(《吕西安· 娄凡》)
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写于 1836年前后,以七月王朝时期生活为 题材。作者逝世后,1894年出版。 主人公吕西安是巴黎大银行家的 儿子,青年时代曾因共和主义倾向被 学校开除,在父亲安排下进了外省军 队。不久,离开军队返回巴黎,又根 据父亲的意见,当上内政部长秘书。 吕西安厌恶政界的腐败,最后远离法 国,到卡佩尔大使馆担任二等秘书。
奥诺瑞· 巴尔扎克
Honore Balzac 1799-1850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巴尔扎克故居
巴尔扎克书房
少年巴尔扎克
青年巴尔扎克壮年巴尔扎克源自壮年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墓
回顾生平
出身农民却要伪造名门 始作“文学垃圾”却立志“要当文坛国王” 立场虽然反动笔头却也无情
恩格斯论巴尔扎克
义的,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动摇和妥协也
是必然的。他虽然具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但 并不是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他身上兼具反抗性、 动摇性和妥协性。然而他最终还是一个为统治 阶级所不容的平民青年。
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
于连的悲剧概括了王政复辟时期一代青 年的苦闷与追求,反抗与妥协,探索与失败, 具有极大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于连的生活 道路:给人们所展示的并不是一幅资产阶级 反封建斗争的瑰丽画卷,而只是一页复辟时 期青年人个人奋斗惨遭失败的痛苦记录,具 有不容忽视的认识价值。 司汤达说:“在法国,有20万个于连· 索黑 尔。”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外国文学史 第七章

外国文学史 第七章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背景:⑴尖锐复杂的矛盾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⑵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基础)●三大学说:细胞学说(遗传学),能量转换学说(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进化论。

⑶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增加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⑷文艺复兴以来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丰富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方法2.各国情况⑴英国:大工业文明,社会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科技走在世界前列⑵法国:共和国和封建王朝不断夺权,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激烈。

⑶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关键时期,尼古拉一世的白色恐怖,农奴和地主的矛盾⑷德国:工人作家开始出现⑸东欧:拿破仑入侵后,民族解放兴起,作家开始登上世界文坛⑹美国:独立战争后,南北差距教大。

大种植园与大工业发展,是否废出奴隶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1.真实广阔的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真实性),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批判性)。

●较之以前的文艺,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广阔真实的展示了社会生活,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

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怵目惊心的悲惨画面,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

2.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选择典型的事件,透过集中的情节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同时以严肃的态度力求精确地表现细节的艺术真实。

他们以典型的社会画面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是生活的集中概括,大都是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典型。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有别于其他文学贡献给文学史的特点。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章教学内容:1.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3、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本章教学重点: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赏析本章教学难点: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一节概述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那脱离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所以,人们的头脑清醒多了,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的问题,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第七章 19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经典作家(二)
•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以宪章运动为背景, 宣言“仁爱”精神,企图以此化解劳资矛盾,解 决社会问题。
• “勃朗特”三姐妹几乎同时横空出世,被称作 “勃朗特峭壁”现象。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描述平民女子追求平等自由生活的奋斗史。艾 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表现人的自然情欲中 善与恶的斗争。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 描写一个女家庭教师受尽磨难而终于如愿以偿的 故事。
• 5、北欧文学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为北欧文学赢 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 丹麦文学理论家勃兰兑斯,法国《大百科 全书》称他为“比较文学之父”。他的《 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系统研究了19世纪 欧洲文学,对后世文学史研究和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
• 挪威易卜生以“社会问题剧”享誉欧洲文 坛,《玩偶之家》是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普柳什金形象
• (1)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农奴主的典型,是 一个完全失去了人性的吝啬鬼、守财奴, 在他身上集中了守财奴最特出的特征:贪 婪、吝啬、保守、没落和腐败。
• (2)是俄罗斯民族的一个毒瘤。
• 自然派 是19世界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 别。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为忠 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 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呼吁妇女解放。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 “小人物”为主。在体裁上,多以散文为 主。自然派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主要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6、俄国文学
• 后起之秀俄国文学在十九世纪呈现出群星灿烂的壮观 景象。

特征
• A、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主要批判沙皇专 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黑暗腐朽。
• B、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 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 思想。

自考《外国文学史》第七章笔记

自考《外国文学史》第七章笔记

第七章 19世纪⽂学(⼆)(批判现实主义⽂学) 19世纪⽂学是指法国“七⽉⾰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命”(1871)。

这⼀时期⽂学包括:浪漫主义⽂学、批判现实主义⽂学(主流)、早期⽆产阶级⽂学。

理解后简答题19世纪⽂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活。

注重反映现实⽣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学发展状况:⽆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学和德国⼯⼈⾰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宪章派⽂学:1是世界⽂学第⼀次出现的⽆产阶级性质的⽂学,19世纪三四⼗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性、⼴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琼斯和林顿。

德国⼯⼈诗歌(19世纪40年代):维尔特(最的⽆产阶级诗⼈):加⼊“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个出⾊的⽆产阶级歌⼿。

恩格斯称他“德国⽆产阶级第⼀个和最重要的诗⼈”。

批判现实主义: ⼀、法国⽂学代表⼈物及作品:梅⾥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的作家。

常常从道德的⾓度“研究⼈的⼼灵”发掘未经现代⽂明“洗礼”的⾃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彩的爱情悲剧)主⼈公卡门是⼀个“拥有娇⼩⽽出⾊的姿态,热情如⽕的⼤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浪荡的、吉⼘塞⼥郎。

福楼拜:19世纪法国⼀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中的主⼈公爱玛是⼀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形象。

9.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斯丹达尔 巴尔扎克

9.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斯丹达尔 巴尔扎克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文化与文学一、十九世纪中期文化1、工业化影响◆贫富两极分化◆社会走向机械化和一律化◆城市兴起,旧的伦理关系瓦解◆金钱成为社会的杠杆◆工业无产阶级反对资本的斗争现实主义文学(The literary of realism ):19世纪30年代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首先兴起,以后波及到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高尔基又将之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19世纪现实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背景之一:19世纪工业革命在整个欧洲的扩散“工业革命”兴盛于18世纪的英国;1804-1815年,拿破仑征服欧洲,将英国机器文明推向了整个欧洲;能源、交通、贸易、殖民地、劳动力、科学技术大量运用于生产中,机器技术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近百年所产生的物质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所有物质的总和”。

1、工业革命影响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风雨欲来:资产阶级形象在西方文学史上很早就已出现;血雨腥风: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于“自由”观念的普及;大局已定: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的普及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真正确立;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的主角。

——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2月,法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进一步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工业革命影响之二:无产阶级的诞生工业革命之前,农民的生活与农村相联系,在人身和经济上相对独立;但机器文明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将他们驱赶到了工厂中,使他们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

于是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整个社会日益分成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在两大阶级对立的格局中如何选择?一方面,现实主义作家属于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又属于资产阶级。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是以揭露现实真相的方式发起了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检讨。

这形成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特征:再现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试简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2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人物刻画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一、法国文学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1830年纪事》,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梅里美——《卡门》(小说特点:简介、含蓄、浪漫激情)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中短篇)《羊脂球》(长篇)《漂亮朋友》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1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于连的形象分析: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意思。

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9第七章19世纪中期文学斯丹达尔巴尔扎克15页word文档

9第七章19世纪中期文学斯丹达尔巴尔扎克15页word文档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文化与文学一、十九世纪中期文化1、工业化影响◆贫富两极分化◆社会走向机械化和一律化◆城市兴起,旧的伦理关系瓦解◆金钱成为社会的杠杆◆工业无产阶级反对资本的斗争现实主义文学(The literary of realism ):19世纪30年代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首先兴起,以后波及到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高尔基又将之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19世纪现实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背景之一: 19世纪工业革命在整个欧洲的扩散“工业革命”兴盛于18世纪的英国;1804-1815年,拿破仑征服欧洲,将英国机器文明推向了整个欧洲;能源、交通、贸易、殖民地、劳动力、科学技术大量运用于生产中,机器技术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近百年所产生的物质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所有物质的总和”。

1、工业革命影响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风雨欲来:资产阶级形象在西方文学史上很早就已出现;血雨腥风: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于“自由”观念的普及;大局已定: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的普及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真正确立;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的主角。

——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2月,法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进一步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工业革命影响之二:无产阶级的诞生工业革命之前,农民的生活与农村相联系,在人身和经济上相对独立;但机器文明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将他们驱赶到了工厂中,使他们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

于是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整个社会日益分成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在两大阶级对立的格局中如何选择?一方面,现实主义作家属于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又属于资产阶级。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是以揭露现实真相的方式发起了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检讨。

这形成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特征:再现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

西方文学——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

西方文学——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

西方文学——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第01讲19世纪文学(二)(1)全书框架课程回顾今日学习内容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浪漫主义(前期)现实主义(中期)多元文学(后期)特征主观想象自然夸张客观细节真实塑造典型多种思想并存派别英国:湖畔派英国:撒旦派俄国:自然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前期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巴黎公社文学外国文学史÷∙fttαtτ-e⅞ιυtτ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简答1.思想特征:(I)把文学作为分析、研究社会的手段,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

2.艺术特征:(1)强调客观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真实。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简答1.法国文学简答2.(英国)宪章派文学:(1)产生:1838年至1848年爆发“宪章运动”。

出现“宪章派文学”。

(2)地位: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主要成就是诗歌。

(3)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3.俄国文学简答自然派:(1)概述: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

领袖:果戈理。

(2)思想: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题材: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简答(1)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者的典型。

(2)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多余人:简答(2)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

(2)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

(3)既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原创】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1

【原创】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1

二、文学特征
1、批判性和改良性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
热情关注人的生存现状,愤怒谴责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鞭笞拜金观念下人性的丑恶, 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深切的同 情,表现出强烈的道义感和使命感。 同时, 否定暴力革命,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部 分作家对贵族阶级消亡的命运表示惋惜, 暴露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每个时代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化,可以 说,自有人类以来,人就走上了异化之路。 可是,没有哪个时代的人象19世纪以来的 西方人这样利欲熏心,这样狂热地追逐名 利、金钱和权力,这种狂热到了20世纪就 到了丧心病狂、失去理性的地步,人的异 化终于导致了触目惊心的“变形”,人从 内在到外在都变成了可怜的“甲虫”。从 这个意义上说,人变甲虫的故事,在19世 纪的西方社会已经进行了反复的预演。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一定影响。英国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主要表现劳资矛盾、小资情 调和小人物命运,同时,女性文学引人注 目。 狄更斯的创作代表最高成就。 萨克雷《名利场》通过女野心家蓓基·夏泼 的形象,揭示名利场真正的主人公——金 钱对人心灵的损害。
经典作家(二)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以宪章运动为 背景,宣言“仁爱”精神,企图以此化解 劳资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4 、意大利文学
19世纪意大利文学丧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领先地位。 乔万里奥尼长篇历史小说《斯 巴达克斯》,是意大利第一部描写人民解 放斗争的长篇小说。 卡尔杜奇的诗歌《撒 旦颂》,颂扬反叛精神和不屈意志。
5、东欧文学
波兰浪漫主义文学奠基者、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开创者亚当·密茨凯维支叙事诗《塔杜 施先生》,表现为解放而斗争的主题。
科幻小说家威尔斯《隐身人》表现现代人 对现实的失望情绪;《星际战争》表现 “杞人忧天”的灾难感、恐惧感。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外国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外国文学

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1868)半
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 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 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 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部小说是都德 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 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 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 国的狄更斯之称。
代表作:嘉尔曼》(1845) ,又名 《卡门》
卡门:传统观念中的”妖 妇”,坦率真诚而又豪放 不羁;反叛传统道德,追 求个性绝对自由——狂 放的恶之花,又有非凡的 野性美. 唐何塞:贵族意识;奴性 思想;自私狭隘;男权 思想
思想:
揭露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和自由的虚伪
艺术:
1、强烈的现实性

2、浓郁的浪漫色彩
都德 阿尔封斯· 都德 (Alphonse
2.
Daudet,1840-1897)
是法国19世纪后期 的一位带有自然主 义倾向的现实主义 小说家。 《柏林之围》 《最后一课》

他出身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 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 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 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 (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 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的出版给他带来小 说家的声誉。
一、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法国的两个省,而
不是两个州。依照我国翻译外国地名通例, 凡是共和制国家的第一级行政区划,一般 译成省;联邦制国家的第一级行政区划才 译成州。我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法兰西共 和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均译为省而不译成州。



二、当时法国割让出的是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的东 部,而不是阿尔萨斯和整个洛林。《辞海》“普法战 争”条,法国于五月十日同德国缔结《法兰克福和 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赔款五十亿法郎。 《法兰克福和约》条:依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全省 和洛林东部给德国,并赔款五十亿法郎。 三、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是割让给了德国,而不是 普鲁士。《世界近代史》说:一八七零年底,南德 四邦加入德意志联邦,成立德意志帝国。一八七一 年一月,普王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布为德意志皇帝。 法兰克福和约签订时,德国已经成立,阿尔萨斯省 和洛林东部割让给了德国,并不是割让给了普鲁士。 四、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法国的旧省名,现在大部分 地图上已经不再标示,使用这种已经废止使用的地 名应该加上注释。依《世界地图集》,阿尔萨斯大 致相当上莱茵省、下莱茵省;洛林大致相当于默兹 省、摩泽尔省、默尔特-摩泽尔省。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特征: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 首先,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四,现实主义以虚实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法国: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司汤达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梅里美: 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高龙巴》、《嘉尔曼》(《卡门》)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都德: 19世纪后期一位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月曜日的故事》(《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福楼拜: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艺术主张:1追求真实性2追求客观态度3追求艺术美。

《包法利夫人》这部残酷的写实主义名著,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消极浪漫主义的清算。

它熄灭了让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光环,令人看见底下黯然的真相。

没有一点让人做梦的企图,让你领受到的是更为真实和残酷的现实。

英国文学: 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色彩较强。

“一派出色的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夏绿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

萨克雷: 著名的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名利场》---没有主人公的小说重点塑造了女冒险家蓓基·夏泼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胜利的是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和1832年的 英国议会改革。 其次,自然科学和哲学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为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

再次,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自古希腊、
罗马文学以来,作家们一直遵循的一种创作方法。
二、阶段划分

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其突出标 志是法国作家司汤达于1830年发表的《红与黑》。一般而言, 人们将这一时期的文学分为两个阶段,即19世纪30到60年代为 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以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果戈理 为代表的既猛烈抨击社会黑暗,同时又怀有深厚人道主义和改 良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家。19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末为第二个阶
的现实生活中来,这之中尤为突出的是表现出对社会弊端
的批判和对人性卑劣的针砭。于是一种既继承文学真实地 反映社会现象的写实传统、又偏重于批判和暴露社会黑暗 的文学思潮应运而生了。高尔基将这一文学思潮称之为资 产阶级的“浪子文学”、“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
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出现的原因

首先,是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全面胜利,标志
(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文学传统的继承

法国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承继了自文艺复兴以来 充溢着人文精神的批判意识传统。从拉伯雷的《巨人传》 中,人们会清楚地体认到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对宗教愚昧 的批判,以及对社会弊病的针砭。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直接思想渊源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对现实的思考与认识, 从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到伏尔泰的《老实人》,从 狄德罗的《修女》到卢梭的《新爱洛伊斯》,我们都可以 看出启蒙思想家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指责和控诉。法国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们要做的工作是将这种批判建立在更广泛 的领域中,表现得更为激烈,观察得更为细微。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诸侯割据为主要内容,30年代后的文学主 题则多为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声讨资本主义的剥削,即便是 反封建的主题也变得带有更鲜明的政治色彩,而进步作家的创 作中一般都有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内容。这一时期德国 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是毕希纳、海涅和维尔特。
4.俄国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当时极其腐朽的社 会状况使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透析出一种拯救祖国的神圣使命感, 作品锋芒直指俄国沙皇政权政治上的专制制度和经济上的农奴制 度,主要作家有果戈理,他创作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尽 情嘲笑了俄罗斯社会的丑恶,塑造了俄罗斯乃至人类社会弊端的 不朽的典型形象。随着文学对社会批判的不断深入,俄国批判现 实主义又将文学引向寻求正面人物的领域,即完成了从塑造“多 余人”到“新人”形象的任务,在这方面屠格涅夫是最发人深省
段,在这个阶段则出现了福楼拜、哈代、列夫· 托尔斯泰和马
克· 吐温为代表的既发扬第一阶段作家们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 判精神,又力图在更深层次反映生活真实的伟大作家。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十分关注所处的现实生活,力图在 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中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按照事物的本来面 目进行描绘。 2.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方面致力于 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罪恶 。 3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19世纪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影响下, 普遍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自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把现实主义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道主义 传统,要求尊重人的尊严,抨击现行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和肢解。
返回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二节 法国文学与巴尔扎克
一、 概述


19世纪中期,特别是30和40年代,法国文学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 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互都取得了重大的成 果。1830年雨果所写的戏剧《欧那尼》演出成功,盘踞在法国舞 台上达200多年之久的古典主义戏剧从此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 是表现人的正常激情和对生活真实渴望的浪漫主义戏剧,受到了 极大的欢迎。同年,司汤达的《红与黑》正式出版,标志着 第二,这一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都经历过浪漫主义的创作 阶段,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浪漫主义文学所特有 的激情;而浪漫主义作家因受到批判现实主义日益彰显的影响, 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加入了对现实黑暗不满的批判意味。两者的交 相呼应,使法国这一时期文学成为了世界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 不过,就时代的先锋意识而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无疑是这一 时期的主流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论 第二节 法国文学与巴尔扎克 第三节 英国文学与狄更斯 第四节 俄国文学与果戈理、屠格涅夫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论

经历了19世纪初期席卷全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的激情荡涤后,欧洲文坛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对社会诸方面 的冷静思虑,作家们又一次将目光注视到他们先前所熟悉
2.司汤达的创作

在意大利期间,司汤达开始了他
的创作生涯,这一时期主要创作 游记和传记 。重要作品有:

《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1817)

《论爱情》(1822) 《罗西尼的一生》(1823)
文艺论著

《拉辛与莎士比亚》(1825)
在书中他以假设古典主义者 和浪漫主义者通信的形式,
倾向。狄更斯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3. 德国

德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到了19世纪30年代,德
国的工业开始加快了发展步伐,使长期落后的德国社会发生了
急剧变化,加之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的影响,德国人民开始觉 醒,不断地掀起反抗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德国文
学在30年代后有了很大的变化,此前的现实主义文学主要是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29年,司汤达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瓦尼娜· 瓦尼尼》,这部
小说是以作者当年在意大利的生活为题材,以一对青年人的爱情 为线索,反映了意大利烧炭党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运动。小说
描写青年烧炭党人彼德罗在一次越狱时,遇到了贵族小姐瓦尼
娜· 瓦尼尼,瓦尼娜愿意抛弃自己的门第、财产和彼德罗结合,但 彼德罗为了民族解放斗争而毅然离开了这位富有激情的富家女子。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关注的题材多为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处
境和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劳资矛盾,作家笔下的人物也多为 小市民、贫苦的家庭教师、破落人家的子弟、小手工业者和小商
人等等。由于这些人物多是为争取个人独立地位和生活权利而抗
争,并不思考如何推翻不合理的现存制度,因此英国批判现实主 义文学呈现出一种改良主义和带有感伤主义气息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现实主义”称谓的由来

用现实主义一词来指称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的小说美学观和创作 方法,是日后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的任务,而在当时要承认 自己为现实主义作家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不管是司汤达还是巴 尔扎克当时都没有做到这一点。第一次明确用“现实主义”来 指称自己创作主张的,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他声称: “绘画艺术只包括画家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事物。” 由于他的 艺术观点是向官方学院艺术挑战,因此他声称“现实主义流派” 的画展遭到了官方的封杀,他的优秀绘画作品也受到了嘲弄和 诋毁。随后,库尔贝有关现实主义的概念被移植到文学领域中, 人们把那些努力准确地再现生活的作品定义为现实主义文学。 从此“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在文化界开始盛行起来。



四、各国发展概况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然而却
呈现出一种由点到面的辐射趋势,即由法、英等西欧先进资 产阶级国家兴起,逐步向东欧、俄罗斯和美洲国家扩展的发 展态势。
1.法国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发表了长篇小说《红与黑》,
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巴尔扎克的创作
瓦尼娜为了达到让彼德罗重新回到自己身边的目的,出卖了彼德
罗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当彼德罗得知真相后,毅然同瓦尼娜决 裂了。
《红与黑》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 也被看作是法国乃至欧洲现实主 义的奠基作。小说根据一则新闻 报道改编。1827年,司汤达在 《法院公报》上看到他的家乡发 生的一件谋杀案。一个名叫贝尔 德的青年家庭教师,成了这个家 庭主妇的情人,事情败露后,由 于怨恨和绝望,家庭教师杀死了 那个主妇。司汤达根据这则报道, 写成了长篇小说《红与黑》。
(四)司汤达

司汤达(Stendhal, 1783—1842)是欧洲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 一,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 小说家。原名亨利· 贝尔, 司汤达是他的笔名。
1.司汤达的生平

1789年1月23日,司汤达出生在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城,父亲是 个思想保守的律师,母亲虽性格开朗,喜爱文学作品,但不幸在司 汤达七岁时就病逝了。司汤达在一个天主教神父的管理下过着阴暗 而寂寞的生活。少年时代司汤达惟一感到可亲近的人是他的外祖父, 外祖父思想活跃,信奉启蒙运动思想。在外祖父的影响下,小贝尔 从小就培养了对启蒙思想的爱好以及对启蒙思想家的崇敬。1799年 至1814 ,他跟随拿破仑的军队转战欧洲,终生崇拜拿破仑。1814年 波旁王朝复辟后,由于和拿破仑有牵连,司汤达被“扫地出门”。 前往意大利的米兰,在那里生活了七年之久。司汤达很珍惜意大利 的这段生活,经常以米兰人自居,甚至在他的墓碑上叫人刻上“米 兰人”的字样。
的伟大作家。一般而言,19世纪的俄国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即60年代前剖析俄罗斯社会要害的“谁之罪”文学,60年代
后探讨俄罗斯社会出路的“怎么办”文学。在第一阶段里,俄国 出现了果戈理、屠格涅夫等一大批称誉世界的作家。
五、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交错发展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中期虽然占主要地位,但在西欧许 多国家内浪漫主义文学还在继续发展。在法国,以雨果、乔 治· 桑,大仲马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仍然取得了较大成就;在 英国,夏洛蒂· 勃朗特的作品中渗透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在 德国,海涅的不少诗歌中浪漫主义的幻想因素是同深刻的现实 主义描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俄国,以普希金为代表的浪漫 主义诗歌传统在莱蒙托夫那里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不过,这一 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都受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浪漫主义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渗透了批判黑暗现实的因素, 这之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法国的雨果。此外,无产阶级文学 也开始萌芽,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被人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