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南省许平汝联盟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40个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很多地理分界线是占有一定宽度、逐渐过渡的。

下图为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段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理分界线最有可能是A.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落叶林与常绿林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2.影响该线各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 D.海陆分布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B.②③C. ③④ D. ①④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出绿洲区D.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9.“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应该()A .在荒漠区保护自然植被B .在交错带发展耐旱农作物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河南省许平联盟2019-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地理】河南省许平汝漯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地理】河南省许平汝漯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许平汝漯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毎小题2分,共22题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淮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淮线将我国东部季风区划为南方和北方。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穿江苏入海;后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下图1为秦淮线在江苏的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江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B.区域内部自然环境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D.区域独立存在发展,与其他区域无联系
2.图2中①—②—③反映区域间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19-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河南省高三地理第二次联考试卷(文)

河南省高三地理第二次联考试卷(文)

河南省高三地理第二次联考试卷(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44分)1. (8分) (2019高三上·陆良月考)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

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

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

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A . 水质较好B . 土壤肥沃C . 人口迁移D . 地缘优势(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 光照B . 气温C . 市场D . 技术(3)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A . 甲、戊B . 乙、甲C . 丁、乙D . 戊、丙2. (12分) (2020高一下·临泽期中) 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

下图示意来自某发达国家的外籍人士日常的生活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外籍人士迁移到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 . 收入B . 家庭C . 就业D . 文化(2)该外籍人士在广州选择居住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可能是()A . 配套设施完善B . 上班交通便利C . 房屋价格低廉D . 居住环境优美(3)推测该外籍人士在广州生活遇到的最大困难是()A . 政策变化B . 收入较低C . 饮食习惯D . 语言障碍3. (12分) (2020高二下·驻马店期末) 近年来,日本各地掀起一股“植物工厂热”,即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环境中,借助人工光照,是配育绿叶蔬菜的场所。

日本幕张地下植物工厂利用靠近东京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种植蔬菜,该地下综合管廊闲置已久,温度常年保持在18~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19-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