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动态分析
经济统计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经济统计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科学,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经济统计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经济系统中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早由俄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完善。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一个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矩阵,来描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
投入产出关系矩阵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工具,它将经济系统中的各个产业按照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列。
矩阵的每一行表示一个产业的产出情况,每一列表示一个产业的投入情况。
通过矩阵的乘法运算,可以计算出每个产业的总产出和总投入,从而揭示出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计算产业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
直接经济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而间接经济效应是指其他产业对一个产业的增长的影响。
通过计算这些经济效应,可以评估一个产业的重要性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除了计算经济效应,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估算产业的就业效应和环境效应。
就业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就业人数的影响,而环境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影响。
通过计算这些效应,可以评估一个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的影响。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决策。
政府可以通过分析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然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基于静态的假设,没有考虑到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
其次,它只能提供总量的信息,无法提供详细的细节和个别的数据。
最后,它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计算资源。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的功能的认识夏升089114314 统计082摘要:投入产出分析是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原理和方法。
亦称产业部门间分析。
它的理论基础包括劳动价值论、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理论等等,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
投入产出分析的提出已经近半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它有很大的发展。
除上面所说的产品模型外,还有固定资产模型、生产能力模型、投资模型、劳动模型以及研究人口、环境保护等专门问题的模型。
除上面所说的静态模型外,还有动态模型、优化模型等。
关键词:实物表价值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
一列方向称为投入,反映某一部门的费用构成情况,即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支出的内容。
一行方向称为产出,反映某一部门生产的货物和服务销售给哪些需求部门,销售了多少。
正是由于投入产出表能够反映各个部门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和产出的构成情况,所以称为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领域投入产出分析是综合了理论、统计和应用三个方面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其理论的着眼点是经济体系的结构。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可以用于研究和分析各种经济问题,也可以进行各种经济政策的模拟。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包括:生产分析、经济结构分析、价格与成本分析、就业分析、进口需求分析、出口分析、能源分析、环境分析等。
(一) 生产分析生产分析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它通过投入产出表反映的国民经济各产品(或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分析最终使用与国民经济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生产水平(总产出)的数量关系,同样还可以构建最终需求变化与国民经济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生产水平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如通过生产分析方法,可以掌握为满足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最终消费支出的需求,国民经济各产品(或产业)部门需要生产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量。
投入产出分析第六章 动态投入产出表
投资品,资本系数
;第二类部门的产品不能用
作投资品,其对应的资本系数全为零。
因此B通常是奇异矩阵(不可逆)。
投入产出分析
2020/9/29
9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处理方法是通过行调整把B分成四块:
相应地,
由式(7)得: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由此得出: ❖ 解得:
❖
❖
根据上面两个公式可以逐年正向地推出所有规划年度的总产出向量。
➢ 此外,还可采用正向和反向同时推算,通过调整中间某个 年份的参数使之联结的办法进行求解。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动态逆及其经济解释
1.在各年度结构系数矩阵A和B不变情况下 一般的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令
,则:
(8)
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中,为了在第 m 年得到单位最终净产 品,不仅第 m 年有关部门的产量要有所增加,而且还会影
门产量的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为
,以及第1年最终
净产品对第1年各部门产量的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为Γ-1。 上述
结果可从矩阵求逆的角度得出。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若计划期的长度为m年,则式(8)可写成:
其中,
。矩阵形式为: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令
则
(11)
即为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动态逆: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二、多年时滞和多次性投资的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实际上,当一个工程项目开始建设时,首先进行建筑工程 ,然后再投入各种机器设备,最后进行设备等的安装和投 入流动资产。所以dij通常会随着投资提前期s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考虑投资的部门产品构成系数随投资提前期变化, 即将dij变为dij(s) ,则多年时滞和多次性投资的动态投入产 出模型可以进一步表示成: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百科名片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目录简介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method )投入产出法,就是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投入产出法入(购买)来源与产出(销售)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据此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这是由美国的WassilyW.Leontief 教授创立的。
严格地讲,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计量模型,它广泛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两大部类间、积累与消费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部门的投入量和产出量。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中国性、地方性、专业性、大型企业、一般企业等形式。
当预测中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或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关系,根据投入产出综合平衡关系,来推测预测目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常用投入产出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
学说创立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的。
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
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按照列昂惕夫的说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
因此,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简介以及投入产出表
投⼊产出分析⽅法简介以及投⼊产出表⼀、投⼊产出分析⽅法(⼀)投⼊产出分析⽅法的产⽣与发展P76-771、产⽣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经济现象原有的经济理论解释不了。
美国经济学家沃西⾥•列昂节夫在前⼈(主要是弗朗索⽡•魁奈)的启发和⼯作基础上,提出了投⼊产出分析⽅法。
2、产⽣及发展该⽅法产⽣于20世纪30年,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列昂节夫提出来的。
他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产出分析⽅法,并⽤此⽅法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8⽉,第⼀篇论⽂——美国经济体系中的定量的投⼊产出关系(《经济与统计评论》发表;1941年,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53年,与他⼈合作出版——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在这些著作中,利⽤美国公布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经济的1919、1929、1939年的投⼊产出表。
1968年,在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斯通等⼈的⼯作之后,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和运⽤。
(⼆)投⼊产出分析⽅法的基本思路P78⾸先,把各部门的投⼊来源和产出去向纵横交叉地编制成投⼊产出表;然后,根据投⼊产出表的饿平衡关系,建⽴投⼊产出模型;最后,借助于投⼊产出表和投⼊产出模型进⾏各种经济分析。
(三)投⼊产出分析⽅法的特点P781、投⼊产出表是投⼊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2、投⼊产出分析能够深⼊分析各部门之间(或各种产品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主要⽐例关系,揭⽰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分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3、投⼊产出分析是在投⼊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线性代数等数学⽅法建⽴数学模型,据此进⾏各种经济数量分析;4、投⼊产出分析的应⽤有很⼤的灵活性。
既可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也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国际贸易问题、⼈⼝问题、教育问题;5、投⼊产出分析的局限性。
如编表的技术性很强;同质性假定的满⾜;⽐例性假定等。
⼆、投⼊产出核算(⼀)涵义P88(钱书)1968年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和运⽤后,投⼊产出分析⽅法就成为了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投⼊产出分析⽅法称为投⼊产出核算,是在GDP核算基础上的扩展。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1. 简介投入产出分析是一个用于评估经济活动影响的方法。
它用于衡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资资源如何在一个经济系统中被配置和分配。
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其他机构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开展可行的项目,并评估各种决策的经济效益。
2. 概念和原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投入、产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投入:指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资金、劳动力和资源。
•产出:指在一个经济系统中生产的物品和服务。
产出可以分为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
直接产出是指生产者直接生产出的物品和服务,而间接产出是指通过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引发的其他行业的产出。
•中间需求:指一个行业为了生产其最终产出而需要购买的来自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
•最终需求:指最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个人消费、政府采购、出口和固定资本投资等。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构建一个投入产出模型来描述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投入产出模型采用一个矩阵来表示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矩阵运算可以得到各个产业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系数,如产出弹性、投入密度和技术变迁指数等。
3.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领域3.1 经济政策制定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通过该分析,政府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度,以及对外依赖度。
政府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调整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
3.2 项目可行性评估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于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通过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潜在风险。
这有助于企业和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选择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的项目。
3.3 决策支持投入产出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分析不同决策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经济的影响。
这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3.4 区域经济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于区域经济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
投入产出表与模型投入产出分析知识介绍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调查、财务报告、行业协会等渠道。
数据质量审核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筛选、整理、计算等。
编制结果展示
表格形式展示
将编制结果以表格形式展示,包 括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表、 完全消耗系数表、最终使用表和 初次投入表等。
收集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数据,编制直接消耗系数表,反映各部门 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消耗关系。
编制完全消耗系数表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表,推算出完全消耗系数表,反映各部门之间的间 接消耗关系。
编制最终使用表和初次投入表
根据完全消耗系数表,编制最终使用表和初次投入表,反映最终使用 和初次投入情况。
数据收集与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帮 助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经济政策。
决策支持
投入产出表与模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经济分析 和预测,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明智和前瞻性的决策。
THANKS
感谢观看
智能化
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投入产出表 与模型将实现智能化分析,自动识别数据规 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跨行业与跨区域的应用
跨行业
随着产业融合和跨界合作的发展,投入产出表与模型将应用于更多行业,帮助不同行业 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跨区域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投入产出表与模型将应用于更广泛的区域,促进地区 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可以预测经 济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提 供支持。
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可以评估经 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 供依据。
03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运用投入产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投入、产出、产业、部门等。
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静态投入产出表、动态投入产出表。
3.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投入产出比值等。
4.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产业关联、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评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投入产出分析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和数据分析。
3. 第三课时:完全消耗系数和投入产出比值的计算。
4. 第四课时:投入产出分析在产业关联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投入产出分析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其对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知识点掌握。
七、拓展与延伸1. 国际投入产出分析:介绍国际间的投入产出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关联。
2. 绿色投入产出分析:探讨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投入产出分析评估环境影响。
3. 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改进投入产出分析。
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解。
财务投入产出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财务投入产出分析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报告以某公司为例,对其财务投入产出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公司财务状况,为决策层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公司概况某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行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现有员工XXX人,资产总额为XXX万元,年销售收入为XXX万元。
近年来,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三、财务投入分析1. 研发投入公司近年来逐年增加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以下是公司近三年的研发投入情况:年份研发投入(万元)20XX年 10020XX年 15020XX年 200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然而,与同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公司研发投入仍有较大差距。
2. 人力资源投入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了人力资源投入。
以下是公司近三年的员工薪酬及福利支出情况:年份员工薪酬及福利支出(万元)20XX年 30020XX年 40020XX年 500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员工薪酬及福利支出逐年增加,体现了公司对人才的重视。
然而,随着薪酬福利支出的增加,公司人力资源成本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3. 营销投入公司加大了营销投入,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以下是公司近三年的营销费用支出情况:年份营销费用支出(万元)20XX年 10020XX年 15020XX年 200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公司营销费用支出逐年增加,表明公司注重市场开拓。
然而,与同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公司营销投入仍有较大差距。
四、财务产出分析1. 销售收入公司近年来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以下是公司近三年的销售收入情况:年份销售收入(万元)20XX年 50020XX年 60020XX年 700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公司销售收入逐年增长,表明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然而,与同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公司销售收入仍有较大差距。
投入产出分析
首先,收集某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果 。通过计算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评估该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次,分 析该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案例四: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较分析
总结词
该案例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投入产出进行了 比较分析,揭示了各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差 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总结词
衡量某一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程度和感应程度。
详细描述
影响力系数用于衡量某一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感应度系数则衡量某一 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两者结合可以反映各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 作用。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总结词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编制投入产出表。
详细描述
投入产出分析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录
• 投入产出分析概述 •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 投入产出分析的局限性与改进 • 投入产出分析案例研究
01
投入产出分析概述
投入产出分析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直接消耗系数
总结词
衡量生产单位产出的产品对其他产品 的直接消耗量。
详细描述
选取某特定行业,收集其投入产出表,利用 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该行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 程度。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 数等指标,评估该行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 用和依赖程度。最后,提出促进该行业发展 的政策建议,以推动经济增长。
案例三:某产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总结词
该案例对某产业的波及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评估了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影响和产 生的经济效益。
第十章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十章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第一节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简化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第三节 不同时滞方法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一节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由于所用的数学方法、研究对象和 模型任务的差异,动态模型具有很 多形式,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是重点 研究经济部门结构变动的经济动态 模型,是将时间变化因素包含在内 的投入产出模型,它着重研究和分 析国民经济前行时期投资总量和构 成与后续时期各经济部门产品生产 的规模和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 内在联系,它是一种既包括总量变 化又包括结构变动的经济动态模型 。
该模型在考察经济动态发展的同时,注意到了经济部门基金 占用情况的变化。基金占用系数反映出部门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 生产工艺、基金装备程度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这确实是动态模 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将这一问题与投资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建 立它们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就形成了这一形式简单、经济数量关 系清楚、便于应用的数学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时滞为一年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时滞均为s年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四、其他形式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思考题
1.比较动态和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异同。 2.为什么构造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时要重点考虑 固定资本形成的数量、结构和效果? 3.试推导简化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数学 表达式。 4.试分析不同时滞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扩展分析
数量经济学前沿投入产出及其扩展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1.有关概念(1)投入: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和服务)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增加值)。
(2)产出: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和服务)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包括中间产品(使用)和最终产品(使用)。
(3)投入产出分析:同时将“投入”和“产出”放在一起研究部门(产品)间经济技术联系和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内在联系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其创始人为列昂节夫(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基本原理(1)利用复式记账建立投入产出表;(2)利用矩阵数学方法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二)投入产出表1.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是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是当期提供的最终产品之和。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12()C V M X C ++=-(2)收入法(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损耗(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增加值) (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11()C V M C V M ++=++(3)支出法(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出口-进口) 2.投入产出表的表式与包含的内容(1)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细化投入产出表是将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的数据放在一张表上,并按产品部门细分。
前苏联称其为部门联系平衡表。
(2)投入产出表(价值表)的表式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千元(3)投入产出表的具体内容投入产出表一共分为四个象限。
第Ⅰ象限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产品,即中间产出,如果用ij x 表示其元素,纵向表示j 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i 部门产品的数量;横向表示i 部门产品分配给j 部门作为生产消耗的数量。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水平方向的延长,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最终产品,反映最终产品的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第四章 投入产出核算
…
xn1 xn2 …
xnn
yn
1 2
…
n
X1 X2 …
Xn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X1 X2
…
Xn
18
第Ⅰ象限
第Ⅰ象限(表4.1中左上角的双线框内)是中间产品象限 由名称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业(产品)部门纵横交叉形成的棋盘
式表格,其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产品,也即中间使用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品)部
合计
11948
1731
21538 … 19157 71691
2
43632 1933 4002 121258 601
313431
固定资产折旧 765
12
702 … 1874
0
最 劳动者报酬 初 投 生产税净额 入
13316 545
1420 32
3899 285
… 5895 0
… 1746 2
营业盈余
2005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第四章 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1
由于有了投入产出表,我们在经济学中有了理论和事实之 间的桥梁,一座名副其实的桥梁。经济学中的远距离作用 一点也不比物理学中的少。在任何一点上,一个事件的影 响都是通过把整个体系联结在一起的那种交易链条,而一 步一步地送到其他经济部门的。一个有关整个经济的比率 表,可以使我们尽量详细地从数量关系方面了解整个经济 体系的内部结构。这样就有可能详细地预测受理论问题或 眼前的实际问题启发而改革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后果。
“产品部门”或“纯部门” 将性质相同的产品组合成部门,即把部门理解成同类产品的整体
同类产品,无论在哪个企业生产都作为一个部门 产品部门的分类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内容简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走向高度专业化和社会化,社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之间普遍存在高度关联、相互依存的客观现象,这种关联和依存关系越来越复杂。
投入产出分析从经济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输入(投入)与输出(产出)的产品的数量关系,及企业经济系统,成为对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重点难点:投入产出表的构成及各部分经济含义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然后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授课时数:12学时本章阅读书目1.谭跃进,陈英武等。
系统工程原理。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钟契夫,陈锡康。
投入产出分析。
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87><7主要内容5.1 产业关联关系——投入产出分析方法5.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5.1 产业关联关系5.1.1 产业关联的含义5.1.2 产业关联方式5.1.3 产业关联类型5.1.4 产业关联效应5.1.1 产业关联的含义A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B产业关联分析就是对细分的产业之间投入和产出上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
B1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它是任何产业从事某种经济活动都必须耗用的物质资料和必须使用的劳动力。
B2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如用于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投资)和净出口等(后三者总称为最终产品)。
B3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产出品;B4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2.直接折旧系数 直接折旧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接折旧费用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第7页/共11页
3.国民收入系数 亦称净产值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
收入或净产值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4.劳动报酬系数 该系数是指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需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量。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就是表述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的线性代数方程 组
第4页/共11页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第5页/共11页
二、投入产出模型
由于投入与产出分别按产品部门排列形成矩阵形式,可以运用矩阵 代数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也可以看成投入产出表的数学表达式。
从不同的方面去分类,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1)按经济内容,分为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模型,
第6页/共11页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计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依
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 越大, 表明国民经济中有直接联系各个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越密切。 其计算公式为:
通过简化,里昂惕夫的模型和瓦尔拉斯的模型出现了两点较大的区 别: (1)在瓦尔拉斯的模型中生产要素间存在可替代性,而在里昂惕夫 的模型中生产要素失去了可替代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系数,因此 生产系统就能以线形关系来表示了。 (2)里昂惕夫模型中省略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的一个核心 思想,即价格对主体在追求最佳化时必然发生影响的思想。
理论的发展: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
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 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 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投入产出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费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
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
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上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1941年他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
1951年该书在增加了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础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了方法在西方产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929年爆发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一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第七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业际预测”研究。在15个私人公司和一些 政府机构和外国组织的资助下,从60年代开始,利用投入产出 模型进行美国经济的长期预测的研究。这个模型将美国经济分为 185个部门,对美国15年(1971—1985年)的经济发展作了长 期预测。此时及以后,该法在意大利、阿根廷、哥伦比亚、苏联、 东欧等国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即
n
xijyi xi (i1, 2, , n)
j1
记直接消耗系数为
aij
xij xj
(i,j1, 2, ,n)
则方程变为
n
aijxjyi xi (i1, 2, , n)
j1
上式叫做产品分配方程组,表明,对于每一 个部门,其总产品等于从该部门流向其他部门的 产品及最终产品之和。
若记
X x 1 , x 2 , , x n T , Y y 1 , y 2 , , y n T
a11 a12 a1n
A
a21
a22
a2
n
an1
an2
ann
则方程组可以写成矩阵形式
A X YX (IA)XY 若假设 I A 0 ,则有 X(IA)1Y 。
按列建立模型
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生产与消耗之间 的平衡关系
x11x21xn1 v1 m1 x1
x12x22xn2 v2 m2 x2
主要研究某一个时期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 相互联系问题;按照不同的计量单位,可以分 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
实物型——按实物单位计量; 价值型——按货币单位计量。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针对若干时期,研究再生产过程中
陈正伟-人类系统分析技术结晶-IOA
人类系统分析技术结晶-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投入产出技术及应用》代前言陈正伟《投入产出技术》与各位读者见面了,这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学习和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的成果记录,也是作者近三十年来从事投入产出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总结。
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简称IOA)技术自1936年正式问世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八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投入产出分析,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发展到企业投入产出分析、资源投入产出分析、人口投入产出分析、婚配投入产出分析等等,使得投入产出技术、方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他是人类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晶。
我们有理由对其进行如下的评价:一、投入产出分析是现代管理方法之一。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
从宏观上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可以分析各种经济杠杆引起的各个产业(行业),各个环节的变化和效应,进行政策模拟,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决策能力;从微观上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可以将企业或者生产经营单元的人财物、产供销、量本利融为一体进行分析、管理,提高企业或者生产经营单元对于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各个产品和物资的精确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投入产出分析是多用途的分析仪器。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能够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分析研究。
她是显微镜,可以展示和分析几百上千的产品和部门的细小的、精确的技术经济联系;她是望远镜,可以预测分析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状况和效果;她是手术刀,可以解剖国民经济的截面,分析研究国民经济的结构变化。
可以从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等等各个环节分析研究国民经济的有机联系;可以分析各种经济活动引起的系统变化等等。
三、投入产出分析是一部丰富的工具书。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国民经济部门间依存关系动态分析学院、系:统计学院、统计系专业 (方向):统计学(经济与社会统计)年级、班:2005级1班学生姓名:王燕指导教师:王永瑜2009 年 5月 25 日国民经济依存关系动态分析摘要动态分析我国1995-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中的时序数据,计算其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综合直接消耗系数、综合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根据国民经济17部门系数的变化来分析国民经济内部的依存关系,总结这些年来我国经济部门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的系统性变化特征。
并依据1995-2005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确定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分析1995-2005年我国的关键部门是否有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并分析所谓的关键产业是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关键词]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ABSTRACTDynamic analysis of the 1995-2005 input-output table of time-series data to calculate the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coefficient of total consumption, integrated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the integrated total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and 17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sector changes in factor analysis of the interdependence within the national economy, summed up the years,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China's economic sectors and economic structural features of systemic change. 1995-2005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fluence of coefficient of sensitivit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key industri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1995-2005 Analysis of the key sectors in our country whether there are changes and the reasons for change and an analysis of the so-called key industries are not the constraint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ottleneck" industries.[Key Words]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Influence coefficient; Sensitivity coefficient目录一、引言 (1)二、投入产出表中各系数的介绍 (1)(一)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的计算 (1)(二)综合直接消耗系数 (2)(三)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的计算 (2)(四)综合完全消耗系数 (2)(五)影响力系数F的计算 (3)j的计算 (3)(六)感应度系数Ei三、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经济依存关系动态分析 (3)(一)直接消耗系数动态分析 (3)(二)综合直接消耗系数动态分析 (7)四、国民经济完全依存关系动态分析 (10)(一)完全消耗系数动态分析 (10)(二)综合完全消耗系数动态分析 (11)五、关键部门的确定与分析 (12)(一)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确定关键部门 (12)1、确定关键部门的标准 (12)2、1995-2005年关键部门的确定 (12)(二)关键部门的动态性分析 (14)1、关键部门的变化 (14)2、关键部门变化的原因 (14)六、结论 (15)参考文献 (15)国民经济依存关系动态分析一、引言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产业部门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
而投入产出分析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各产业以及各产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重要模型,可以定量的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投入产出表中将国民经济分成以下17个部门:(1)农业(2)采掘业(3)食品制造业(4)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5)其他制造业(6)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8)化学工业(9)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金属产品制造业(11)机械设备制造业(12)建筑业(13)运输邮电业(14)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15)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金融保险业(17)其他服务业。
二、投入产出表中各系数的介绍(一)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的计算直接消耗系数a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j单位产品所ij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取出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
其计算公式为:)2,1,(n j i x x a j ijij ⋯⋯==其矩阵表达式为:A=(二)综合直接消耗系数综合直接消耗系数:∑∑⋯⋯===jij j i ijcj n i a x x a )2,1( 又叫做中间消耗系数,反映了j 部门与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
(三)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 的计算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2,1,(1n j i a b a b ki nk ik ij ij ,⋯=+=∑=用矩阵表示就是B=A+BA ,因此得到I A I B --=-1)(。
其中)(ij b B =称为完全消耗矩阵,I 为单位阵。
B 的经济意义是:B 行的方向表示第i (i=1,2,…,n )种产品为列各种产品生产单位最终产品的完全投入量,B 列的方向表示,生产单位第j (j=1,2,……,n )种最终产品对行各种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四)综合完全消耗系数综合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ni ij cj n j b b 1),2,1(表示第j 部门生产1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需求的波及程度/影响程度(拉动作用)。
(五)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影响力系数:),2,1(1111n j b n b F n i n j ij n i ij j ⋯⋯==∑∑∑===又称为拉动力系数,反映了j 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各个部门产品的需求所波及的程度。
某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或小于1,表明该部门的影响力在全部部门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影响力系数越大,表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需求带动作用越大。
(六)感应度系数的计算感应度系数:)2,1(1111n i b n bE n i n j ij n j ij i ,⋯⋯==∑∑∑===又称为推动力系数,反映了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i 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i 部门对各部门生产的供给推动作用。
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或小于1,表明该部门的感应度在全部部门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三、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经济依存关系动态分析(一)直接消耗系数动态分析根据定义,直接消耗系数a反映了任何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经济ij联系,即j产品的生产与i产品(流动资产)生产之间的求与供的关系,因此,由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可以清楚地从列向看出该部门消耗的各种产品、消耗比例。
由1995、1997、2000、2002、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附表1-5)直接消耗系数来看,部门间的消耗系数有以下变化:1、农业部门对大多数部门的使用水平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建筑业、电力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但对自身部门的使用有下降的趋势。
2、采掘业对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使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直接消耗系数11.92%下降到2005年的5.45%,对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和电力、热力和水生产供应业的比重大幅上升,以对热力和水生产供应业的比重为例,由1995年4.97%的直接消耗系数上升到2005年的10.29%,在10年间上升了5.32个百分点。
3、食品制造业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1995年40.23%的直接消耗比重到2005年35.69%的直接消耗比重,下降了接近4.5个百分点;对自身行业的使用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1995年的11.63%到2005年的15.72%,也上升了接近于4.5个百分点,多半是由于深加工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促成了对其自身行业的依赖程度加深。
4、其他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只对其自身的依赖较大,前者保持22%左右的直接消耗系数,后者保持38%左右的直接消耗系数,而且在10间的变化不大。
5、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这两个产业都对采掘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依赖程度较大。
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对采掘业的直接消耗系数10年来在22%左右波动,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对采掘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由1995年的39.47%快速增长到2005年的61.61%。
6、建筑业对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产品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在10来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不大。
7、邮电运输业对机械设备、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及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变化不是很明显。
其余的没有很明显的趋势变化,在此不予以分析。
在1995年的投入产出表中,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对其自身的消耗系数最高(44.91%),其次是食品制造业对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40.23%),到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中,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对采掘业的消耗系数最大,达到61.61%,其次是化学工业对其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达到38.67%。
从这可以看出,我国在1995年是以发展物质基础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到2005年是以工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1995至2005年间投入产出表中消耗系数的变化,同样可以反映出我国经济内发生的系统性变化:第一、我国各部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工业化进程有了较大的进步。
比如,我国三次产业普遍对第二产业使用率的大幅增加,就反映部门生产倾向于投入更多的制造业和其他使用较多中间投入的工业类产品,制成品投入增加必然伴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同时间接导致全社会对公用事业(电力)和石油等基础能源行业消耗系数的增加,而这些都是工业化进程和部门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