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水到哪里去了【学习目标】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进一步认识水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习难点】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1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黑板会变干,水到哪里去了?3我们用水洗手,手会变干,水到哪里去了?45二、活动探究1.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水变成__________进入到空气中。
2.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_________可以变成_________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水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是水蒸气。
2.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3.探究水分子运动的特性并初步感知水的重要性。
4.在了解衣服上的水转化为水蒸气后去了哪儿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了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探究水分子运动的特性并初步感知水的重要性。
2.在了解衣服上的水转化为水蒸气后去了哪儿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了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在探究水分子运动的特性过程中,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分子是非常抽象的概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形象感知到水分子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一桶水、一个塑料瓶、一个透明杯子、一个水龙头和盆子。
3.利用图画形象化地描述水分子的动作和状态,方便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 (10分钟)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水和水循环相关的事物引出教学内容。
2.导入示例:“小明和小红都是用的同一桶水洗澡,为什么洗完澡后小红感觉比小明潮湿?”5.2 观察实验环节(25分钟)1.向全班发放一个透明杯子,并增加足够的水。
2.学生悄悄地贴上一个三叶草标签。
3.请学生将杯子外面裹上一张白纸,然后观察三叶草标签显示的情况。
4.学生们发现有雾气在杯子外面,但水很鲜明地可以看到。
5.饮用碾磨完的塑料瓶(小口)的水,然后鼓励学生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以示出“空气”在杯子里。
6.再次观察商是否有水气凝结在杯子外面。
7.介绍水蒸气和空气当中的水分子。
5.3 PPT课件学习(15分钟)1.通过京剧《狍子连环》的剧情图展示《郎“花田错”》为主题的PPT课件进行,展示水循环、水分子运动、水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2.让学生在PPT课件中更直观地感受水分子运动变化。
5.4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3.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环保的重要性。
六、教学作业1.预习下一次的水循环的主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实验展示水分子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形象化地感知到水分子的特性。
小学科学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能够描述水的不同形态。
2. 知道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消失,而是转化到其他地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以及相应的绘图工具。
2. 水的实验材料:水杯、水、冰块。
3. 与水循环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发学生思考:请学生想想,当我们用水洗手、喝水或者下雨时,水去了哪里?2. 让学生讨论并出声回答。
步骤二:学习水的特性(20分钟)1.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介绍水的三种形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2. 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形态的水。
3.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比如放水在太阳下会慢慢变成蒸汽等。
4.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水的特性。
步骤三:了解水的循环过程(30分钟)1. 介绍水的循环过程,从水蒸发到云中变成水滴,再从云中降下来。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是如何转化到其他地方的。
3. 练习阅读和理解相关的文本材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步骤四:实验验证水的消失并非消失(30分钟)1. 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填满一个杯子的水,然后放在太阳下。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杯子里的水会慢慢消失。
3. 引导学生思考,问他们这些水去了哪里。
4. 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水是如何通过蒸发转化到空气中的。
步骤五:让学生尝试回答水去了哪里(20分钟)1. 提醒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思考水去了哪里这个问题。
2. 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回答,并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他们的观点。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水的三种形态、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的转化。
2.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水的特性和循环过程的兴趣,鼓励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水的知识。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水的特性和运动规律,了解水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方向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1.以趣味性为主,尽可能活泼自然地进行教学;2.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表达观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3.借助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4.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两件相同的衣服,一个是干的衣服,一个是湿的衣服,用一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想:•两件衣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湿的衣服要放到阳光下晒?•湿的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2. 实验环节(3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小组内拿两个相同的小毛巾放在桌上,一块干的,一块湿的,让学生用另外一块湿毛巾去擦拭湿毛巾,观察并记录他们发现的规律。
2.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究“水会不会跑到更高的位置?”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讨论环节(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新的问题,比如:“水会不会自己变成气体?”等等,以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4. 练习环节(20分钟)学生在练习环节中进行知识的巩固,老师出示课堂练习题或者实例,鼓励学生在练习中紧密联系所学知识和课堂实践。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老师注重以趣味性为主,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B实验 电吹风吹湿盘子 盘子里的水有什 么变化(现象) 水越来越少。水变干了
水跑到哪里去了
水被蒸发掉了
水被蒸发掉了
蒸发的特点:
1、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2、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1.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 上吸热
实验器材:电吹风、湿盘子、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1 把准备好的器材摆放在实验 桌上 2 在盘子里装上少量水,用电吹风对着湿盘子吹风。 3 边吹边观察,盘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4 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抹过的桌面上 的水迹有什么 变化(面
水越来越少,水变干了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猜一猜
• 蘸水写的这个“水”字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猜一猜:湿衣服晾晒在太阳底下,一 段时间后就干了! 衣服上的水跑那里去了呢?
实验器材: 湿抹布、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1把准备好的器材摆放在实验 桌上 。 2用湿抹布抹桌面。 3观察抹过的桌面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 水跑到哪 里去了? 4 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2.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 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以上都不对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2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推 测湿衣服晾(liàng)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
到哪去了呢?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实
验
用湿抹布抹桌面,观察抹过
的桌面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水跑
到哪里去了?
在碗里装上少量水,做好水 们位标记,放到通风的地方,过一 段时间观察一次,看看碗里的水有 什么变化?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2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1. 衣服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2. 各种衣料有什么特点? 3. 晾晒衣服时,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推 测
蘸水在桌面上写个“水” 字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湿衣服在房间里面慢慢变干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说 一说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
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
晒盐
用护肤品脸 用保鲜?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实 验水跑到哪儿去了?
水变成了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
水为什么慢慢变少了?
因为水蒸发了。
蒸发有什么特点?
1、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找 一找找一找生活中水蒸发现象:
屋顶水盆的水在晴天慢慢变浅;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鄂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鄂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水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明白衣服上的水并没有消失,只是变成了水蒸气或被吸收了。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存在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2.了解水的运动规律:水分子不停地运动,可以升华、沉淀、蒸发和凝结。
3.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水的存在形态。
2.水的运动规律。
3.实验观察:衣服上的水蒸发与吸收。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水的存在形态。
2.学生能够正确解释水的运动规律。
3.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和探究衣服上的水的变化。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水的运动规律,尤其是蒸发和吸收。
2.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探究实验现象,有条理地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课堂前的知识,让学生回忆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定义及它们的特点。
第二步:讲授(25分钟)1.介绍水的运动规律:水分子不停地运动,可以升华、沉淀、蒸发和凝结,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2.带领学生讨论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消失,并引导学生分析水的运动规律的原理。
3.点名介绍实验器材:玻璃杯、暖气片、衣服。
4.进行实验观察:将一块湿了的布放于暖气片上,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及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5.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水所在的衣服,水分子被热量激发,蒸发成为水蒸气并飘散在空气中。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下列问题:1.衣服上的水都变成了水蒸气吗?2.还有其他的变化方式吗?3.如何证明水分子在空气中飘散?第四步:总结(5分钟)通过简短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课后作业请学生按照实际情形,考虑衣服上的水可能还有哪些变化方式,并自己找一件湿衣服进行观察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考中小学化学知识的历年真题解读》•《实验100例》。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到哪里去了。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学会从观察现象中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1.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会从观察现象中得出结论。
四、教具准备:1.彩色PPT课件2.讲台3.海报素材:水循环图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平时用水的情景,看看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水,让学生提出来并写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水到哪里去了?Step 2:学习(15分钟)1.出示彩色PPT,展示水的循环过程,并简单解释其中的关键词。
如:蒸发、云、降水、河流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按照水的循环过程,小组内自由讨论并写出一个故事,描述水从地面蒸发到变成云,再从云中的水滴下来成为降水、流入地面的流动的水体等过程。
3.随机抽取一组的代表,让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编写的故事。
Step 3:实践(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测量杯和一个透明塑料袋。
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观察和验证水的循环过程。
让学生向测量杯中倒入一些水,并将透明塑料袋套在上面,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
3.学生观察一段时间,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讨论:透明塑料袋里出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和讨论来得出结论:水沸腾后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凉爽的塑料袋后凝结成小水滴,然后滴下来,就形成了“雨水”。
Step 4:总结(10分钟)1.展示海报素材:水循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画出自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2.分组交流: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水循环图,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改进。
3.抽取一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水循环图,并讲解自己的理解。
Step 5: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水到哪里去了之后又会发生什么?2.让学生在家里或学校附近寻找水的踪迹:如水龙头的水流去哪了?下雨后水流到哪里去了?冬天的雪融化之后水流到哪里去了?并写成观察报告。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导学案-鄂教版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2.愿意采集并尊重证据,乐意合作与交流。
【学习重难点】
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进行猜想。
2.会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分析。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请大家说说把一件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2.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干了,推测一下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3.根据自己的推测,你能设计实验研究方法吗?
4.你能列举几个生产生活中水分蒸发的例子吗?
5.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
二、达标检测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干了,是因为衣服上的水________了。
2.蒸发一般发生在_______的表面,且在_______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用保湿霜是为了______皮肤水分蒸发。
4.晒盐是_____(利用/防止)水分的蒸发。
5.用保鲜袋装水果,是为了_____(利用/防止)水分的蒸发。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PPT课件3【优质课件】
3、说一说 生产和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
蒸发的例子
在没找到重新开始的理由前,别给自己太多退却的借口。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因为穷人很多,并且穷人没有钱,所以,他们才会在网络上聊 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只好成了最 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才有资格被仰望。渐渐淡忘那些过去,不要把自己弄的那么压抑。往往原谅的人比道歉的人还需要勇气。因为爱,割舍爱,这种静默才是最深情的告 时光已成过往,是我再也回不去的远方。不要把自己的伤口揭开给别人看,世界上多的不是医师,多的是撒盐的人。这世界,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路要 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一个人害怕的事,往往 都会有乐观的心态,每个人也会有悲观的现状,可事实往往我们只能看到乐观的一面,却又无视于悲观的真实。从来没有人喜欢过悲观,也没有人能够忍受悲观,这就是 就会缅怀过去,无论是幸福或是悲伤,苍白或是绚烂,都会咀嚼出新的滋味。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当日子成为照片当 背对背行走的路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固执的一步步远离,再也没有回去的路。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别人。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 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生命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 千万条,成功的人生也有千万种,选对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走好自己的每段人生路,你一定会是下一个幸福宠儿。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每一次轻易的 笔。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要燃起希望的意志。现实会告诉你,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的不要故地重游。有些记忆就算是忘不掉,也 满,现实很骨感。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舞台上要尽情表演,赛场上要尽力拼搏,工作中要任劳任怨,事业上要尽职尽责。 乐,今天的抗争为了明天的收获!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爱情永远比婚姻圣洁,婚姻永远比爱情实惠。爱有两种,一种是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拖 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他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原来爱情不是看见才相信,而是相信才看得见。磨难是化了妆的幸福。如果你明明知 者选择说出来,或者装作不知道,万不要欲言又止。有时候留给别人的伤害,选择沉默比选择坦白要痛多了。我爱自己的内心,慢慢通过它,慢慢抵达世界,或者,抵达 我忘记一切,时间不会改变痛,只会让我适应痛。人生不容许你任性,接受现实,好好努力。曾经以为爱情是甜蜜,幸福的,不知道它也会伤人,而且伤的很痛,很痛。 出的代价却是好些年的失败。时间几乎会愈合所有事情,请给时间一点时间。蚁穴虽小,溃之千里。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 孵出来的却是失败。太完美的爱情,我不相信,途中聚聚散散难舍难分,终有一天会雨过天晴。我分不清东南西北,却依然固执的喜欢乱走。若是得手,便是随手可丢; 爱情不是寻找共同点,而是学会尊重不同点。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狠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3、戏路如流水,从始至终,点滴不 未变,终归大海。一步一戏,一转身一变脸,扑朔迷离。真心自然流露,举手投足都是风流戏。一旦天幕拉开,地上再无演员。 相信自己有福气,但不要刻意拥有;相信 绝眼泪;相信世上有好人,但一定要防范坏人;相信金钱能带来幸福,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真诚,但不要指责所有虚伪;相信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缘分,但不 但不要求全责备;相信上帝,但别忘了锁上门。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最后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明 每次却总是不自觉的想起那个给与温暖的人;每每又总是在微笑沉醉时看到了现实,想到了伤痛,然后,冷的感觉再也暖和不起来了,如此反复,心,终于累了,现实就 又最终醒来,我正在行走,却找不到方向。 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注定是被人等的。一件事,再美好,你做不到,也要放弃;一个人,再留恋,不属于你 生命都免不了缺憾,最真的幸福,莫过于一杯水、一块面包、一张床,还有一双无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运动及其表现现象;2.了解水的自然过程及其部分过程;3.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形式,探究水在不同的物体上运动时的现象及运动规律;4.通过生活实例理解科学原理;5.培养学生探究、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的自然过程及其部分过程;2.水在不同物体上运动时的现象及运动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的自然过程及其部分过程;•了解水在不同物体上运动时的现象及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通过生活实例理解科学原理;•学生探究、观察和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请学生回忆一些他们所见过的水运动的场景,例如:水流、水滴、湖泊、海洋等等。
通过这些场景,让学生对于水的运动有一个简单的理解,然后发问:在我们穿干净的衣服时,会不会有水?如果有,水跑到哪里去了呢?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穿过雨衣、被雨淋的衣服,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区别。
然后,教师倒入适量的清水,问学生是否愿意把衣服放到水里,并请学生说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接着,教师倒掉水,让学生感受衣服的湿度,并让学生说出水离开了衣服以后去了哪里。
3. 实验(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几件衣服。
教师先用吸水纸巾试与衣服表面接触,然后浸入水中,再与吸水纸巾对比。
让学生观察、比较,理解水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
之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不同材质的物品(例如毛巾、纸巾、衣服、塑料袋、鞋子等),并在这些物品上倒水进行观察和实验。
4. 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 对于水在不同物质上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衣服上的水去了哪里,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
5.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水在运动中的特点,并认识到水不仅出现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之中,同时也形成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习惯。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教学设计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蒸发的概念,知道衣服上的水是通过蒸发的方式消失的。
能够描述蒸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蒸发的概念和条件。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蒸发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湿布、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温度计、扇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块湿抹布,提出问题:“同学们,我把这块湿布放在这里,过一段时间,你们觉得它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讲授1、蒸发的概念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蒸发的概念:“像这样,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的现象叫做蒸发。
”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蒸发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蒸发现象。
2、蒸发的条件实验一:将湿布分别放在常温下和加热的铁板上,观察湿布变干的快慢。
实验二:将同样大小的湿布,一块展开,一块折叠,放在同一环境中,观察哪块湿布先干。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蒸发的条件: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3、蒸发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教师提问:“在蒸发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吗?”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刚刚进行过蒸发实验的铁板,感受温度的变化。
教师讲解:“在蒸发过程中,液体需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三)课堂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蒸发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蒸发的概念、条件和能量转化。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学ppt课件(优选)
•
9.特别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常常迸 射智慧 的火花 ,出现 精彩的 对答。 在这一 环节中 ,教者 的点拨 、引导 ,学生 的质疑 与解疑 ,师生 之间思 想的碰 撞,语 言的交 流,课 文内容 与表达 形式的 交融无 不令人 赏心悦 目。
•
10教者在其中并没有越俎代庖,而是 让学生 当主角 ,根据 课文脉 络层层 推进, 剥茧式 的教学 提升了 学生要 洞悉底 细的情 绪。在 不断探 究研讨 的过程 中,学 生充分 享受了 学习的 乐趣和 成功的 喜悦。
•
2.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学贯 中西: 形容学 问贯通 了中国 和西方 的种种 知识。 语段中 所举的 钱钟书 、林语 堂和胡 适的事 例都是 说明“他 们的国 学功底 异常深 厚,他 们的英 语水准 堪称世 界一流 ”,而 非单纯 指他们 的学问 大,故 选“学贯 中西” 更合适 。
•
3.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指自身 的行动 与自己 的目的 相反。 背道而 驰:比 喻彼此 的方向 和目标 完全相 反,是 指某人 的做法 和应遵 循的大 众化的 目标相 反。语 境是“与 时代的 发展” 相反, 据此应 该选“背 道而驰 ”。
•
4、合作学习的培养。合作学习既是一 种方法 也是一 种能力 ,未来 社会的 人没有 合作的 态度是 不行的 。这节 课我要 求学生 合作学 习,培 养学生 的合作 意识。
水跑到哪里去了
水被蒸发掉了
实验结论
水被蒸发掉了
蒸发的特点:
1、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2、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1.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 上吸热
人教部编版 科学 三年级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学案02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1.出示一件湿衣服,问:把这件衣服晾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
2.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我会自学】
【点拨导思】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导学案
学习内容
第十二课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课时
1
课型
研究课
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两部分:探究水的蒸发;找、说生活中的水分蒸发的例子
学习目标
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反馈测评】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我会探究】
1.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2.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水跑到哪儿去了?
【我能达标】
把同样多的水分别装入三个口面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几天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两张一样的纸上,分别滴上少许同样多的水,再把它们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阴凉处,过一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3《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导学案
小学科学学科《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导学案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赵俊凤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班级三年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技能目标: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进行猜想,会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采集并尊重证据,乐意合作与交流。
重、难点预测重点: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难点: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分析。
课前准备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
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导学:情境激趣。
1、请大家说说把一件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2、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二、独学:1、请你推测一下: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2、根据自己的推测,你能设计实验研究方法吗?三、互学:1、小组内讨论、交流实验研究方案。
2、小组进行实验研究,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记录下来。
3、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水跑到哪儿去了?请把讨论结果记下来。
文本解读: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
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
环节设置:一、导学:先回顾把一件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再思考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用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二、独学:独立思考,推测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三、互学:小组为单位组织实验探究活动,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讨论、分析水为什么会慢4、你能列举几个生产生活中水分蒸发的例子吗?(对子交流。
)5、分析课文中的三幅图,哪些现象是利用水分蒸发,哪些现象是防止水分蒸发?(对子交流。
)6、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对子交流。
)四、评学:1、交流疑惑,展示提升。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最新)ppt3
实验一
1、实验准备:水、抹布、课桌 、笔、本子 2、实验步骤 (1)、先观察课桌在被擦干净之前是否有水? 做好记录。 (2)、用打湿的抹布将课桌擦干净,观察这时桌子有什么变化? 做好记录。 (3)、过一会,桌子又有什么变化?做好记录 3、实验发现:小组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实验二
1、实验准备:碗、水、笔、本子 2、实验步骤: (1)、将碗里装上少量的水,做好水位标记。 (2)、将装上水的碗放置通风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一次, 看看碗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3、实验发现:小组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白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 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 例子。
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 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问题导入、引发猜想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 务是让学生理解蒸发的含义,和亲身体验水分蒸发的过 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对蒸发的 认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精神。
本节课我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 情境 ,使得 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我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
一、说教材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是湖北教育出 版社的2015年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节课通过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 行科学探究活动 ,理解蒸发的含义,并能联系 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 蒸发的例子。
二、说学情
第12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探究水跑到哪儿去了 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呢?
任务一:探究水跑到哪儿去了
根据自己的推测,想办法研究。 方案一
方案二
用湿抹布抹桌面,观察抹 过的桌面上的水迹有什么变 化?水跑到哪里去了?
在碗里装上少量水,做好水位 标记,放到通风的地方,过一 段时间观察一次,看看碗里的 水有什么变化。注意做好观察 记录。
海水晒盐
保鲜袋保鲜水果
用保湿霜减少 水分蒸发
水蒸发冷气机
蒸发冷风机(又称节能环保空调,冷风机,冷气机,水 冷空调,高效节能空调,蒸发型冷风机,通风降温)是一 种集降温、换气、防尘、除味于一身的蒸发式降温换气 机组。环保空调除了可以让企业车间、公共场所、商业 娱乐场合带来新鲜空气和降低温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 特点:节能、环保!它是一款全新无压缩机、无冷媒、无铜 管的环保产品.
与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水为什么慢慢变少了呢?
是因为水__蒸__发___了。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_表___面__,而且在
_任__何__温__度____下都可以发生。 任务二: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找一找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并结合我们的经验,说一说生 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看谁说得又对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科 学就在我们身边 。
提出问题
围绕“水”字不见了及衣服变干了 这些现象,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师选出一个问题作为探究教师引导激 发探究欲望。主 动进行探究。
1、 大胆猜想 水到哪儿去了呢?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猜想。
①课件投影:猜一猜 ②板书学生的猜想。
2、实验探究 实验一: ①生认识材料:玻璃板、湿棉布等 ②各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及步骤。 ③小组实验,填写(实验一)记录 单。 ④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①师出示材料。 ②总结出最佳方案及实验步骤。并 课件出示 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并板书
探究问题
实验二: ①生认识材料:烧杯和水、试管和 试管夹、试管架、记号笔、酒精灯 、火柴等 ②各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及步骤。 ③小组实验,填写(实验二)记录 单。 ④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师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并板书。
教学版块
学生学习活动
①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交流水到哪 里去了?得出实验结论。 ②倾听老师讲解蒸发现象。 ③回答: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 了? ④熟记蒸发特点。 ⑤去掉不合理的猜想。
教师指导活动
①点评、分析实验现象 ②讲解蒸发现象 ③课件出示并板书(什么是蒸发现 象) ④讲解蒸发的特点,课件出示。 ⑤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⑥验证猜想。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 流。 2.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 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现象及其特点。 难点: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进 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
学具准备
课件、烧杯和水、湿棉布、玻璃板、试管和试管夹、酒精灯 、火柴、记号笔等。
教学版块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
1.在黑板上用湿抹布写一个“水” 字,引导学生观察“水”字有什么 1、生观察黑板上用水书写的“水” 变化? 字有什么变化。 2.出示晾晒衣服的图片并提问: 2、生观察课件出示的小朋友晒衣服 ①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的图片。回答提问。 ②衣服为什么要晒? ③衣服晒了一段时间有什么变 化?
板书设计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是基础。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和探究欲望,我们科学教师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 我先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学生就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衣 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第二,高效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是关键。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 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堂课以探究为主线,我设计了:发现问题——提出 教学反思 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等五个教学板块。给学生充足 的探究时间和探究材料,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进一步认识蒸发现象及其特点。 利用自主探究实验等教学手段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既学习了 科学知识,又培养了的科学素养,各方面的能力都进一步提高。 第三,高效课堂,交流合作是重要手段。这堂课上,我充分调动学生交流合 作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小组交流、合作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 在合作中掌握知识,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
通过交流、倾听 解决探究问题, 获取科学知识
拓展应用
生举手回答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生看利用和防止蒸发现象的图片生 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①点评学生说的蒸发现象。 ②课件出示图片并点评。 ③小结全课,对小组进行评估。 ④出示课外探究问题。
把学到的科学知 识在生活中应用
12、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玻璃板上的水———干了 试管内的水———少了 } 蒸发现象 变成 飞散到 水———→水蒸气—————→空中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导学案
学 科 课 题 小学科学 年 级 三年级 备课人 课 时 程 勇 一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是本单元的第三 教材分析 课,本课进一步学习了衣服面料的相关知识,又衔接了上册与水 有关的知识。
知识目标
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现象是怎么回事。 了解蒸发的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且在任何温度 下都可以发生。 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想,并能设计实 验进行验证。
①师出示材料。 ②总结出最佳方案及实验步骤。并 课件出示 ③演示实验方法,强调实验安全。
通过出示材料, 让学生根据材料 设计实验,进行 探究。体会到科 学探究就在我们 身边,树立生活 中处处有科学的 意识。同时给学 生提供操作与表 现的机会,用小 组合作,共同探 究的形式使学生 的探索积极性更 高,探索的欲望 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