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制度体系独具特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多种多样,但最为著名的是封建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是中国古代最长久、最为典型的政治制度,由君主、贵族和百姓构成。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享有特权,而百姓则从属于君主和贵族。
1. 朝廷制度:中国古代政权的核心机构是朝廷。
朝廷由君主领导,设立诸如丞相、大臣、御史等职位。
这些职位分工明确,负责管理国家的政务、司法和军事。
朝廷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基本框架相似。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于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殿试和乡试,殿试是在皇帝面前的考试,乡试则是在地方上进行的考试。
科举制度有效地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为官员选拔提供了公正的渠道。
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基于封建家族和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封建等级制度。
1. 家族制度:家族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家族是由同一血统的人组成的基本单位,具有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约束力。
在家族制度下,血脉关系和亲属关系非常重要。
2. 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等级制度,社会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
等级制度限制了不同阶层的交流和流动,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三、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体系。
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财富主要来源于土地和农业生产。
1. 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归属主要有皇权、官府、贵族和农民土地四种形式。
土地往往是由贵族和官府所有,而农民则以租佃的形式使用土地。
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阶层的发展,并为贵族和官府垄断了大量资源。
2. 募役制度:募役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征兵制度,在国家需要时,向农民征召士兵。
这一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评价科举制
•积极影响:
•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
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
;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
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影响:
• 考试的内容多不超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
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
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带有浓厚
的人治色彩)。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 • • • • • • • • • • • ——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1)夏启开始——世袭制 (2)战国秦——军功授爵制 (3)汉朝——察举制(重品行)。主要途径:孝廉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重门第)。 主要依据:门第高低 (5)隋唐宋元——科举制(重才学)。把读书、考试 与做官联系起来,打破门第特权垄断,扩大人才 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教育发展。是封 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 (6)明清——科举制逐步走向没落。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形成于秦 皇帝制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实行郡县制
说明: (1)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免; (2)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 (3)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封建 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来源:三皇五帝 皇位世袭 基本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本质: 君主专制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选官用官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中,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其中丞相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六部即吏、户、礼、兵、形、工六部,是尚书省的下设机构。
这种制度在唐初得到完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草拟政令和审核政令、封驳政令之权,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在秦朝实行郡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置令、长、君等职官。
此外还有乡、亭等基层行政单位。
选官用官制度方面,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在汉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如中书省和尚书台的设立等。
在唐代,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官僚制度为组织形式,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这些制度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了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以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君主与贵族的封建关系为特征。
在封建制度中,国家被分为多个封建诸侯国,每个诸侯国由一位诸侯统治。
君主通过任命贵族为诸侯,以土地和封号奖励他们,并期望他们效忠和服务。
这种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持续了几千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才结束。
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通过官员的任命、官员之间的等级和制度化的职责来管理国家。
在官僚制度中,政府官员通过考试选拔和晋升,按照官职的高低履行不同的职责。
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中的主要特征,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和官员的奉公守法。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选拔和任用官员的制度。
根据科举制度,政府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才来担任官职。
这个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但在宋朝达到了顶峰,并持续到清朝。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起到了选拔人才、保障官员素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除了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古代中国还有一些其他政治制度,比如都城制度、州县制度、监察制度等。
这些制度都对古代中国政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特色和制度体系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这些制度在
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简要介绍:
1. 君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君主制为核心。
在早期,
封建制度被建立起来,国家由一个君主统治。
君主有着至高无上的
权力,拥有治理国家和决策权。
2. 官僚制度: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僚系统由一系列的官员组成,这些官员在政府中担任不同的职位。
官员的职位和权力是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来划分的。
3. 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这个制度用来管理和统计人口,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和属性。
户籍制度在政府统治、税收征收和兵役征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封建制度扮演着重要角色。
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和贵族之间的特殊关系。
君主将土地赐予贵族,贵族则向君主效忠并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
5. 考试制度:考试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
科举考试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
这种考试制度通过选拔最有才能的官员,为政府提供了一种公正和公正的选拔方式。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君主制、官僚制、户籍制、封建制和考试制为核心。
这些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系列政治体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规范。
一、背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始于夏、商、周三代。
夏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权和繁重的行政管理机构,商代则开创了贵族统治的特殊政治制度。
周代的封建君主制度,则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封建君主制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主要包括封爵制和宗法制。
封爵制是君主将土地和爵位分封给亲信的贵族,以建立政治联盟和维护统治。
宗法制则是一种以家族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制度,具有相对的封建特色。
三、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秦代实行了相对集权的政治制度,也是封建制度中最为严格的一种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封爵制,建立郡县制和郡县一体化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集权制的实施,使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朝着更加集中的方向发展。
四、科举制度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不分贵贱,所有有才德之士皆有机会做官。
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历史上人才选拔提供了一种相对公正的途径。
五、地方自治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地方自治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的州县制度和宋代的路县制度,给予地方官员一定的自治权力,使得地方政治生活得以规范化和有序化。
地方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改善民生。
六、吏治制度与政治制度并行发展的还有中国古代的吏治制度。
吏治制度是指官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的吏治制度始终强调以德治国,选拔优秀的官员来管理政务。
这种制度注重廉政,推崇忠诚和勤政。
七、衰落与革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落。
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改革,尤其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逐步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制度体系,包括封建君主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地方自治制和吏治制等,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特点
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政治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帝王统治者掌握中央权力,通过封建制度将地方的权力分配给贵族、地方官员等。
国家政权的运作以封建贵族为核心,以依附和服从封建君主为原则。
2. 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之一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至上、礼仪规范、忠义孝悌等传统价值观。
这种思想影响下,政府采取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建立了官僚体制,重视礼仪规范和传统的家族道德。
3. 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中,君主的权力最高。
君主通过各种方式确立自己的地位,如通过世袭来延续统治,通过官员选拔来巩固权威等。
统治者通过设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来控制整个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确保自己的权威。
4. 官僚体制:中国古代政治建立了官僚体制,以官员为中心。
地方官员是负责管理和统治人民的代表,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实行层层选拔和考核制度。
官员的选拔和表现与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密切关系。
5. 权力分散的地方政权:中国古代政治中,地方政权相对独立,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
地方官员统治地方并管理公共事务,封建贵族也管理着一定范围的领地。
地方政权的相对独立性使得整个政治体系相对灵活,并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性。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且地方政权较为独立。
这些特点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来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政治
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 2、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 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 终弟及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4、“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可知也。 这里的“ 益,可知也。”这里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
建立建立-秦朝
封建中央 集权制度
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 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 地方建制 郡- 县 制 加强-北宋:二府三司制;/地方设通判 加强-北宋:二府三司制;/地方设通判, 地方设通判, 转运使, 转运使,废除节度使兵权 顶峰-君主专制-明清: 顶峰-君主专制-明清: 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军机处
周王成共主,西周后期始破坏) 结果 (周王成共主,西周后期始破坏)
1、分封制
直接、 直接 根本) 目的 (直接、根本
2、宗法制
大宗、小宗) 内容(大宗、小宗) 最大特点(核心) 最大特点(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以宗法制为核心, 封制为表现——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 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 封制为表现 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 最终在中国造成特殊的政治现象“家国同构” 最终在中国造成特殊的政治现象“家国同构”。
(1271—1368—1636—1840)
专题一
1.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中国古代政治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总结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都城阳城(河南登封)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家天下”局面形成,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2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汤建立,起初都城为亳,中期盘庚迁到殷,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目的巩固君主统治。
3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镐京;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1)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的义务:朝觐述职、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亲疏,通过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降一级。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对传统社会的影响: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对当今社会作用: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3)礼乐制度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准则,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礼是适用于西周贵族范围的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规范体系。
礼包括宗法分封制、井田制等涉及政治经济、家庭伦理等方面的一套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周礼既有道德规范,又有法律规范,是一种德和法统一体,周礼有利于维护宗法分封制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后演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具体如下:中央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 秦朝: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管理国家政治事务。
3. 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以藩镇管理方式控制地方。
5. 宋朝:实行收精兵、文官制,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6. 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7.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等机构,加强皇帝对中央官僚的控制。
8. 清朝:设立南书房、军机处等机构,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统治。
2.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3. 汉朝:实行州郡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州郡,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4. 唐朝:实行道府州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道府州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5. 元朝:实行行省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行省,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6. 明朝:实行三司分权制,将地方划分为若干个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负责行政、司法和军事管理。
7. 清朝:实行府州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府州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选官用官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以血缘关系为依据选拔官员。
2. 秦朝:实行军功爵制,以军功为依据选拔官员。
3. 汉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地方官员推荐有才能的人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依据选拔官员。
5.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唐朝武则天时期首创武举和殿试。
6. 宋朝:实行糊名和誊录法,防止科举考试作弊。
7. 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不同族群官员的选拔有不同要求。
中国古代政治
一、政治制度(一)奴隶社会时期1.夏朝:前2070年夏朝建立。
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国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西周:(1)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对象:同姓亲族(晋卫鲁燕)、功臣(齐)、姻亲、先代贵族(宋);<3>作用:范围不断扩大,疆域广大的国家;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2)宗法制:<1>目的:解决矛盾;<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礼乐制(4)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二)春秋战国:奴隶制瓦解(宗法分封制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选官:军功爵。
(三)封建社会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前221年秦朝建立确立)特点:皇权高度集中(1)中央: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a.职能: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1.秦朝内容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集,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b.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第 1 页共4 页(2)地方:郡县制:特点,官员有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中央:中外朝(中朝为亲臣近臣—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2.西汉:汉初施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威胁中央,并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地方: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设置刺史,监察地方中央: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2)评价: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3.唐代: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地方:设置节度使,结果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亡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1)职能:中书门下:宰相的办事机构,行政(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中央:二府三司相权);枢密院:军政,调兵权;三司:财政4.北宋(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政治:文臣出任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地方经济:地方转运使(各州除自留小部分财赋其余由转运使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方)军事:设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掌管统兵权5.元代:中央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省:6.明朝: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第 2 页共4 页第 3 页 共 4 页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清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事)7.清朝专制皇权顶峰8.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作用:积极: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②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③有利于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
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都结束了分裂,开启了一统。 有许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两个王朝都短命,历二世而亡。 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 唐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繁荣 局面。
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 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 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 国家。
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包括六个时期:
先秦(包括春秋战国)、 ① 中华文明的的起源
秦汉、 ②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③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④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⑤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 的发展 ⑥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 会的危机
一、朝代更替:
掌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朝代的起止 时间、沿革、都城、疆域和阶段特征。
中国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东周的春 秋时期。其中应重点掌握奴隶制鼎盛时期的西 周(分封制 〈目的、办法、作用〉) ;春秋 时期是奴隶制度衰落的时期。
中国古代疆域:
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 海,北到长城一带
三、封建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我国古代的分裂和统一主要包括:春秋战 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秦汉时期形成封建 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国家走向分裂;隋唐时期封建国家再 次走向大统一;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封 建国家重新陷入分裂状态。元明清时期封 建国家最终走向统一。
三、封建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4、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例
巨鹿之战(前207年,项军与秦军) 官渡之战(200年,袁军和曹军)、 赤壁之战(208年,曹军和孙刘联军)、 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军与东晋军)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异: 在中央上,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 财权和行政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通过推恩令、设刺史等来削弱王国势
力;宋太祖则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将地方精兵、财权、 行政权收归中央。
6、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 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BC2070年— BC476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BC221年 — AD1912年)
夏、商、周
秦
清朝
能大致说出古代中国有那些政治制度?
先秦
西周建立 分封制 宗法制 早期政治制度 特点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 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 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 加强民族交流等。 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 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 原因。 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占主导,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因素占主导。
重点与热点
学案1
题点 4
“封建制度”≠“封邦建国”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 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 的社会制度; 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 是周王在保证周 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亲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等分派到各地, 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战国时期起源(1)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
(2)商鞅变法时,秦国采取废分封、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措施:①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②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
③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秦朝的地主阶级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3.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1)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2)创立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1)措施:①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削减地方节度使的实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枢密院有调兵权而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无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各地军队的精壮之士都选人禁军。
②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派遣文官担任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两者互相牵制。
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规定地方税收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规定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中央。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的一些基本介绍:
1.君主制
中国的君主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在这个制度下,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不仅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还拥有军事指挥权、司法权和人事任免权等。
2.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是中国的中央官制之一,最早出现在秦朝。
三公指的是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分别负责军事、行政和监察。
九卿则包括廷尉、治粟内史、奉常、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和宗正,分别负责不同的行政职能。
3.郡县制
郡县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和县,每个郡和县都有自己的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
4.科举制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个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历史、法律和行政能力等。
科举制的出现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使得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提高了政治效能。
5.官品制度
官品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一种等级制度,根据官员的职位、年资和表现等因素将官员分为不同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官员享有不同的待遇和权力,这种制度有利于维护政治秩序和稳定。
总之,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包括多种制度和规定。
这些制度和规定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延续了两千多年,其影响十分深远。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生产力,这表明封建专制主义中
四.消亡的原因
1.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
3.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的制度提供了模式。
五.分化小专题:
兴起原因
1.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得以增强,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2.政治条件:士族势力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隋唐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所以要抑制和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必然要改变选官制度,让庶族参与政权,以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中国古代的国家有很多,要把这部分知识记住很难,但是虽然难,在考试当中会出现的题目大家还是需要努力记下来。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汉代一、汉代政府组织(一)皇室与政府皇帝是国家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汉代一切实际是事权,照法理,该在相府,不在皇室。
汉皇帝六尚: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宰相十三曹:西曹、东曹、户曹、奏曹、法曹、词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皇阁(二)中央政府的组织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九卿:太常(掌祭祀)、光禄勋(掌宫廷门户)、卫尉(掌宫门禁卫)、太仆(掌车驾)、廷尉(掌司法)、大鸿胪(掌外交)、宗正(掌皇室皇族)、大司农(掌政府财政、农业税收)、少府(掌皇室用度、工商业税收)。
(三)汉代地方政府郡(长官为太守)县(长官为县令)(四)中央与地方之关系地方郡向中央上计簿(账目)中央特派专员(刺史)到地方调查二、汉代选举制度太常网罗人才+察举考试(以孝廉为重)选入太学→太学教育→地方行政实习→地方长官根据个人成绩察选→中央统一考试三、汉代经济制度大司农管农业税(三十税一)、少府管工商税(盐铁专营)、人头税问题:土地私有化、土地买卖、土地兼并。
四、汉代兵役制度中央卫兵:南军(皇宫卫队)+北军(首都卫戍部队),壮丁一年边郡戍卒:以钱代役(兵役),三天为限地方国民军:一月会操,以钱代役(劳役)义务兵:自由报名、立功封侯。
唐代一、唐代政府组织(一)中央制度三省六部一台:中书省(中书令):拟制诏书、发敕行令、定旨出命。
下设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决策】门下省(侍中):审核诏命,经审议不合格者打回中书省重拟。
下设侍郎、给事中【复核审查】尚书省(尚书令):执行决策命令。
下设左仆射、右仆射【执行】皇帝敕令需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由尚书省执行,否则无效,从而进一步约束限制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人事任命;户部:民政户口;礼部:宗教教育;兵部:军事作战;刑部:司法刑狱;工部:建设施工一台: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六部内各设御史监察谏官:监督皇帝,如谏议大夫、拾遗、补缺(二)唐代地方政府道:地方最高级别行政建制。
中国古代政治的理解
中国古代政治的理解
中国古代政治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和政治制度。
在中
国古代,政治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制度,主要特点包括尊奉君权、
重视礼制、倡导忠臣孝子、尊崇贤能。
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在于皇帝的权威。
皇帝被视为天下之主,享
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
君权神授的理念使得皇帝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国家和社会的一切决策都由皇帝亲自或通过其指派的官员执行。
礼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体现。
礼制包括一系列繁复的仪式和
礼仪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传承传统。
在政治领域,君臣之间的
礼仪是极其重要的,它体现了君子之间的互助互利和尊卑有序的关系。
中国古代政治非常看重忠臣孝子的道德观念。
忠臣为了国家和君
主的利益,表现出对君主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而孝子则以孝敬父母为
中心,将家庭道德纳入整个社会伦理体系,对家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还高度重视贤能,尊崇才德兼备的人物。
担任官职
的人必须经过科举考试,这种选拔制度能够发掘优秀人才。
贤能的选
拔和任用不仅在政治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
阶层的稳定。
总之,中国古代政治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皇帝的权威、礼制的重
要性、忠臣孝子的理念和贤能选拔制度是其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一定
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面貌,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
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春秋时即称王:前879;前704 ◆齐威王、魏惠王“徐州相王”:前334年 ◆秦惠文王称王:前325年 ◆韩宣惠王、赵武灵王、燕易王称王:前323年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
●经 济:土地公有(井田制)→土地私有 ●政治格局:诸侯分封→争霸·兼并·县制 ●政治制度:宗法分封→专职官僚 ●社 会:世袭→流动 ●学 术:贵族→民间(私学,百家争鸣)
令
内
史 九卿
秦地方郡县制
中央 三公九卿制
郡 (郡守) 郡
郡
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
(县令)
乡
里
秦朝中央集权示意图
皇帝
最高 统治者
御
太丞 史 尉相 大
夫
郡(守)
县(令或长)
君
主
专
中央 政府
制
中
央
集
地方
权
政府
秦朝的郡
●初设郡 ●后置郡
分封制和郡县制之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依据 血缘
地域
授土授民 权力 权力世袭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镐
受封诸侯中,哪类人居多呢?
看变化
商、周形势对比图
商朝 西周
找特点
找特点 燕
克盉 (酒器或盥洗器)
克盉内铭文拓片
文物介绍:1986年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商 周遗址。克盉内部有43字铭文。
【克盉铭文译文】 (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
(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 到驭族、微族的地方。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西藏成为元 朝的正式行
政区
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
琉球
琉 球
澎湖
三、专制主义的强化(明清)
(1)明朝的内阁制度 (2)清朝的军机处
皇帝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内凌迟阁,全左家右处丞死。相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吏户礼兵刑工
●稍夺其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同时派通判进行监督。 ●制其钱谷: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 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
掌控军权的措施 剥夺禁军将领和节度使军权
调兵权:枢密院
军 分散军权 统领权
事
措
指挥权:临时委任
施
更戍法
削弱地方军队
■■■
侍侍殿 卫卫前 亲亲都
曾经在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 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贾祸。
——叶向高《纶扉奏稿》
归纳中央、地方、监察(锦衣卫)、八股取士
废丞相
加
强
君
权
廷杖 分 封 藩 王
诛功臣
锦衣卫 八 股 取 士
明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康熙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内阁
很大独立性 后果 演变成割据
无封地,只给俸禄 权利不可世袭 皇帝任命,听命中央 中央集权下对地方的 有效管辖
唐朝后期藩镇节度使的权力
行政
财政
军政
任免官吏和选 独立掌握本地 节度使即军队
择继承人
税收
统帅
时代特点:民族政权并立
名称 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开封(东京)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 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 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稍夺其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同时派通判进行监督。
●稍夺其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同时派通判进行监督。
●制其钱谷: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 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秦以来地方管理的演变
周 分封制
秦
郡县制
西汉初年 郡国并行
唐
节度使
元
行省制
中央与地方不断争权。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划于其 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 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 1256年为57.9%。
明 清 合计
三代无任何 功名者 47.5% 19.1% 30.2%
五代建立者的起家
后梁:朱 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 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 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 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
社会:世袭→流动
天子 诸侯 不
╳可流
卿大夫 动 士
没落的旧贵族
流动
战国士阶层
流动
平民之有 平民之有 文化才艺者 军功者
西周春秋等级秩序
战国的新兴士阶层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 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 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保和殿
乾清门 军机处
南书房 军机处
秦以来中央机构的演变
隋唐 北宋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草拟
、尚书省
执 行
、门下省审核 )
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省:最高行政 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枢密院:军权 三司使:财政
元
中书省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 议
内 南 军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相权逐渐被削弱、分割,到明朝被废除;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 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 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 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 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它的存在。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
卡片一:商朝的建立
商朝形势图 殷
时间: 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 汤 都城: 殷(河南安阳)
卡片二:西周建立
周朝形势图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武王 都城: 镐京(陕西西安)
都城
就地安置,加以监视
殷
镐
吕匽
周武王分封诸侯国示意图(部分)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原始社会——秦统一中国)
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 2. 分封制(西周) 3. 社会变革和变法运动(春秋战国) 4. 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的建立(秦的统一)
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
根据史书的记载,最早的“朝代”为夏……关
于“夏朝”的传说虽多,也仍没有考古的实证确断
。
(5)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确保帝国繁荣)。
阶段
关键人物
形成 (隋朝)
完善 (唐朝)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主要贡献
开始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首创殿试和武举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 息了动乱。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姓诸侯 (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
分 封
略要地)
对
象
功臣、姻亲
异姓诸侯
先代贵族(旧属国,殷商旧族等)
◇对象:宗室,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义务:政治上:朝觐述职
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经济上:交纳贡赋 ◇权利: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军军指 步马挥 军军使 都都司
指指 挥挥 使使 司司
削实权的措施 (1) 中央:分割宰相权力
中书门下 行政
枢密院 军事
三司 财政
(2)地方:废节度使,文臣知州,设通判。
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元史》卷91)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独 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 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 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三代获一个以上 生员(秀才)者
2.5% 18.1% 12.1%
三代获一个以 上更高功名者
50% 62.8% 57.7%
据何炳棣《中华帝国的进身之阶》
选官制度
(1)西周:贵族世袭的“世禄世卿”制度。
(2)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度。
(3)汉武帝时期: 察举制(郡国推荐)
(4)魏晋南北朝:按照门第高低选官的 九品中正制
二、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 (秦统一中国——元)
1. 秦朝: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2. 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3. 魏晋南北朝:大分裂 4. 隋唐:大一统和军阀割据 5. 宋:地方割据问题的基本解决 6. 元朝:行省制
秦中央三公九卿制
皇帝
三公
御史大夫
(监察)
丞相
(行政)
太尉
(军事)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天 子
天
嫡长子
子
嫡系余子、
庶子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嫡 长 子 继 天子 承 制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