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_解放思想_实事求是
毛概关于实事求是的论文
题目: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姓名:学号:********专业: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摘要】: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条路线,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 毛泽东 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由来、发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注意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并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但1957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的偏离了。
致使我们经历了“大跃进”、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四人帮”。
经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这时的中国已经遍体鳞伤,此时的中国已处于最低谷。
这时的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意义。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讲 :“从国际经 验来看 ,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 ,都曾 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 , 或若干高速发 展阶段 。”“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 中 ,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 、效益 比效好的阶段 ,是必要的 ,也是能够办 到的 。”小平同志在《国际形势和经济 问题》中指出 : “如果经济发展老是停 留在低速度 ,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 。” “这不是经济问题 ,实际上是个政治问 题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也 不是社会主义 。”( 邓选三卷第 255 页) 这些论述不仅给 中国经济的发展注 入了活力 , 而且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 是的又一典范 。从一个地区来说 ,也要 根据地区的经济 基础确定自己的速 度 。对经济相对滞后 ,观念相对保守的
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 时对一些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 , 搞家
富 。这一理论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 。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以肯定 , 并在全
中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 国推广 , 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空前的
的精髓 。
解放和发展 , 广大农民因此得到了很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 大的实惠 。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
参加工商工作以来 , 储召生 不知付出了多少 , 但每年年终奖 金分配时 , 他一再坚持拿最低档 次 。同志们过意不去 ,他却笑呵呵 地说 : “工作是大家干的 , 你们奖 金拿的多 ,我脸上也光彩啊 ! ”
助人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_田克勤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本刊特稿·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田 克 勤【内容提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研究尚显不足。
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架构,进而揭示了该理论体系的特征,以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内容结构 体系特征 整体性作者田克勤(1945- ),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 1301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一经提出,马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而言,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等方面,其思考的视阈还限于对内容的基本描述和解读,而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未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从整体上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架构,从而进一步揭示该理论体系的特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基本范畴的前提,也是正确评价这一理论历史地位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体系。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及客观发展规律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中,通过不断反对“三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不断挑战自我的平衡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探析其客观规律性。所谓“三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第一种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第二种是对待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范例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第三种是我们自己主观思维方面存在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经验主义。
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亲自支持和领导了1978年思想战线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并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和会议之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赋予它以解放思想的新内容。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命题。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命题,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党的十四大前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胜利地领导了全党90年代初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思想大解放,使国家很快迈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按照十六大《党章》的解释,即“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逐步形成这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红四军某些党员中存在着浓厚的主观主义问题,深刻指出: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2]。1930年5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从1936年夏到1937年夏,毛泽东身体力行,带头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认真研读了24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撰写了6万多字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在写作过程中,毛泽东利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学阵地,就他这部哲学著作,曾作了110个学时的讲座。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崭新的诠释,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发掘出这一思想内容,从哲学高度给予新的科学解释,赋予新的含义,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党的七大以后,随着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逐渐成为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准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主题和主线
三、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世界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 主题展开的。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理解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 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 社会主义。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内涵随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思想内 涵和精神实质,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 的,两者是统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解放思想
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
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
1、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提出来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 拓展和丰富发展的。 (4)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展望未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本 动力仍然是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创造新局面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段时间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过后,我们党面临着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
但是这一进程中, 受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
由于“左”思想的长期影响和束缚, 许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 还不能正确区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和晚年错误,还不能从“文化大革命”的指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中摆脱出来。
这就使得思想路线条的拨乱反正异常艰难, 也使得解放思想成为当时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邓小平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他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以实事求是为指导精神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曾经说过,“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0.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正是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推倒“两个凡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精神财富,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邓小平纠正了以往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既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
他把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为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战略目标。
也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
可见,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不会有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就不会有邓小平理论。
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境界。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最重要和最有决定意义的就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实践“三个代表”,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状态。
我们绝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试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上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种不断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指,马克思主义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由此出发,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采取的态度是:①坚持基本原理;②反对教条主义;③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不断指导我们的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伟大的胜利。
这条思想路线曾一度被偏离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条思想路线不仅被重新确立并且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次思想路线的新贡献主要基于以下四点:其一,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其二,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丰富和深化了党的思想路线。
其三,科学揭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深刻地指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
其四,注重从制度上建设,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问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②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③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的必然结果,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在当代 中国,最大的“实事”就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判断是科学发展 观形成的根本依据。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精髓
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的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当代社会的反思 四、实事求是实现的路径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求真的科学理论
一、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的确
立
1.实事求是的提出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班固称汉景 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 是说,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能 客观的评价历史,然后从中找出真实的结论。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在《中国 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讲道: 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始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 路线。因为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 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甚至分新秒异。 如果思想不解放、不与时俱进,思想保守僵化 守旧,是绝对不可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还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从中国现阶段生产 力状况的实际出发。
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何关系
2、三者的关系:
首先,在前面对三者含义的分别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三者的侧重点都有不同,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三者的含义和作用都存在一些差异。但是,这三者又同时都是党思想路线里的重要内容。在把握三者关系时,我们要清楚其区别,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它们之前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球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关于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就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理论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很明显,把与时俱进融入党的思想路线,使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浑然一体,这进一步地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质和真谛,并且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更为丰满,逻辑愈益完善了。
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与时俱进,要发展,就必须创新。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
因此,坚持与时俱进,我们要做到理论创新。这要求我们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而且要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且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另外,包括其他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应用]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论十大关系》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对八大路线继续发展。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重大挫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刘少奇提出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从根本上讲,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
要想真正统一全党的认识,以便理直气壮地把改革开放向前推进,必须从理论上对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的正确性作出科学的说明。
这就产生了究竟应当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
从认识根源来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一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得体会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到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透彻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到十四大江泽民向全党宣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上透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的问题;再到科学发展观从理论上透彻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都贯彻了这一精髓。
同时,又使得这一精髓“内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在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通过解放思想,能够切实推进工作,真正解决问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是我们党总结30年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都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
从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001年江泽民发表“七一”讲话到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都无不闪耀着解放思想的光辉。
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并以思想解放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赢得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这一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体现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共同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当中。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9世纪40年代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综合人类认识史的优秀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而在这个基础中,实事求是则是贯穿其中的理论精髓。
它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的理论精华,是将这些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的一条主线。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贯穿其中的理论精髓,才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现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的理论精髓同样是实事求是。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于分析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创造性地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新的实践材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作者: 刘锋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 博士生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实践
页码: 13-15页
主题词: 邓小平文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起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国初期;
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
摘要: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
”他《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重申:“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部观点的精髓。
”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规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有科学的内在根据。
首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
50年代后期开始、延续20年之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