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_381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武阳中学)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军事上)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事上)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事上)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政治上)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济财政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精要
第6课北宋的政治【内容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2)为了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经济上:(1)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2)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一)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三)影响:1.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重文轻武逐渐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1、 P30《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有哪些职权和作用?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的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材料三他是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
材料四见下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人物的共同点。
(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4)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时训练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秦桧B.寇准C.耶律阿保机D.岳飞3.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议()A.金B.西夏C.辽D.蒙古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北宋的灭亡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 官迅速;设置殿试。
宋代科举考试图
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反馈
1.“铁打的兵权,流水的皇帝。及至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宋, 这种局面已
展互市贸易。
影响
积极
消极
议和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 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
民族的交往与融和。
宋给辽、西夏、金岁币,加重了人 民的负担;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北“万宋夏北“万宋夏两夏宋澶和北“万宋夏两宋澶夏和。议初渊议两宋澶夏和。初渊议议西和年之以。初渊议议西年之和以夏,,盟后西年之和以夏,盟,后建宋”,宋夏,盟,后建宋”宋,立每辽。恢建宋”宋,立辽。每恢后年只宋复立辽。每恢后只宋年复,有每了赐后只宋年复,有每赐了多给征年经,有每赐了多征年给经次西战 给 济多征年给经次战给西济进。辽文夏次战给西济进。辽夏文政岁绢化1进。辽夏文政绢岁化10北币交2政绢岁化010北币交20004宋流。北币交02万04年宋。流万0年4。宋。宋。流匹万、年。宋。匹、1和。宋。。匹宋、1和0。宋辽01和4银。辽宋辽40银4辽、辽144银年辽、10年4、01,年,0,
① 南宋-金
人物:寇准、宋真宗;影响: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北宋灭亡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2018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天龙八部》剧照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之后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娶了哪里的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图片展示。
北宋时期形势图3.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答案提示:(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目标导学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史料解读。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材料二:2.提出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答案提示:(1)背景:辽军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地评价澶渊之盟?答案提示: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目标导学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史料解读。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的示意图是( C )
金辽 北宋
北宋
西 夏
辽
西 夏
辽
北宋
辽
西北 夏宋
A
B
C
D
8、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 D )
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 ③汉、契 丹、党项族矛盾不可调和④中原政权和少数 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
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 C ()
3、A.宋市与舶辽使、宋与B西.夏宣订政立院和议C后.,榷对场双方D产.生十的三主行要影 响是( A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4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 (B)
➢ 资料三:辽圣宗时萧太后(萧绰)倚重汉官韩德让 ,与北宋结好,”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元昊任 用汉人为官,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管制,兵制,法律 ,并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辽、西夏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
除此之外,辽和西夏还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重视儒学、铸造货币、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识图、材料题
1.(1)请你填出图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辽、北宋、西夏并立,契丹族、汉族、党项族) (2)图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
价一下这一途径。 (政权的并立是通过议和的途径实现的。对这种实现和
平途径的评价,注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对宋和对国 家、社会的发展来评价,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开封,宋军打退辽军之后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和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2.澶渊(州)之战
宋真宗
时间: 1004年(宋真宗)
交战双方:
攻方: 辽 守方: 北宋
澶州
交战地点: 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
关键人物: 宋真宗
东京
寇准
战争结果: 宋打退辽军,辽宋议和, 签订“澶渊之盟” (1005),辽撤军, 宋给辽岁币。
契丹货币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党项族的崛起 1.生活区域: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
2.民族历史:原属西羌族的一支 3.唐朝时期: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4.时间:11世纪前期(1038年)
5.建立者:元昊(拓跋氏)(大夏皇帝)
6.民族:党项族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 地理燕位云置十:六大州致,相即当今于北今京北、京天、津天全津境及,河以北及、河山北西北北部部地一区带、。山西北部地区。公元936年,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 瑭军约事为地父位子:。对石于敬北瑭宋按来照说契,丹是的重要要求的把天燕然云屏十障六,州对割于让契给丹契来丹说,,使占得领辽它国则的占疆据域了扩对展中到原长 城地沿区线的。战燕略云主十动六权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党项族的崛起
9.治国措施: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了西夏文字。
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 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 ,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独特之处。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赵构3.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李世民——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B.宋真宗C.宋高宗D.明太祖5.右图中的回銮碑又叫契丹出境碑,坐落于河南濮阳县城,是记载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
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7.在探究宋辽、宋夏的和战关系后,小明同学列出了四个提纲,其中不正确...的是( )A.北宋送辽岁币B.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C.北宋送西夏岁币D.北宋向西夏称臣8.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9.为了写一篇论文,刘刚查找了与“契丹的兴起”“陈桥驿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有关的书籍。
他的论文题目可能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习目标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学习重点契丹与西夏的兴起;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夏间的战与和。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他们之间有时难免发生战争,但扭不断的中华魂会将他们永远地凝合成一家人。
那么,在北宋时期,祖国的历史舞台上又有哪些兄弟民族政权活动呢?带着对历史真实的探询,随同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空间。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1分)1.完成下列表格:北宋2.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多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政策。
3. “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的签订,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二)质疑问难: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2.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3.(2017·山东聊城·6)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5.(2017·湖南怀化·7)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四、学习感悟:同学们,通过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使我们认识到他们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凡市,以日 中击鼓三百声而 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 二十
唐朝:政府对商业严格管理
太祖乾德三年 (公元965年)4月 13日,召开封府, 令 “京城夜市至 三鼓已来,不得禁 止。”
——《宋会要 辑稿·食货六七》
北宋开封城
两宋: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考点12 蒙古族的兴起
③ 北宋-金 靖康之变 宋徽宗、宋钦宗无力抵抗,1127年,北宋灭亡
岳飞抗金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宋高宗、秦桧):标志着 ① 南宋-金 宋金议和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1276年,南宋灭亡(肯定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
考点8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 极 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北宋政治的特点: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 家统治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 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造成边防 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 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心考点13 元朝的统治
中 ①中书省——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央 ②枢密院——军事事务和调度军队
③御史台——监察事务
秦朝-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制度 元朝-御史台
地 行省制度 方 行(中书)省:从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重 表现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
文
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A
A
【2022】版课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通过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思维导学】
统一:扩张:
概况
背景:人物:统一:
12世纪,蒙古部落之间战争频繁,人们盼望草原统一
铁木真(成吉思汗)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灭西夏:灭金朝:攻南宋: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②南宋时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先进的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多。
①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③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港口:范围:管理:
商业: 贸易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原因
方向
过程
表现
影响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①趋势(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②开始: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创制文字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渊之盟)
背景:概况: 盟约: 影响:
概况
①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②宋太宗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③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专题概述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契丹族B.女真族C.汉族D.匈奴族【解析】选A。
“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说明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
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绘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松赞干布B.元昊C.阿保机D.阿骨打【解析】选C。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太祖,把国都建在上京。
3.以下列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好的帝王陵园之一。
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领袖()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HY项族【解析】选D。
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西夏政权,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才能。
11世纪前期,HY项族领袖建立了西夏。
年少数民族领袖元昊建立的政权在以下列图A、B、C、D中的哪一处() 【解析】选C。
此题考察学生的识图分析才能。
根据图中位置及都城,可判断A、B、C、D分别代表北宋、契丹(辽)、西夏和吐蕃。
5.“自从契丹夺取幽云十六州,HY项族占领宁夏一带后,他们重用所有的人才。
他们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契丹、HY项两个民族的作为都和中原一样。
〞以上材料说明()A.契丹、HY项族变成了汉族B.民族之间一直和睦相处C.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D.岳飞抗金获得重大成功【解析】选C。
此题考察学生的史料分析才能。
由材料中契丹、HY项“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可见是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6.(2021·宁育新月考)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恳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HY的宋朝大臣是()A.赵普B.寇准C.岳飞D.石守信【解析】选B。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 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这是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墓主下葬的时间为923年(展示唐至宋更替图那个时期,为什么距离长安、洛阳等中展示《契丹鸡冠壶》《契丹货币》《契丹文字》,提出问题:从上述图片看,阿保机建国后,契丹族又有哪些发展?(2)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买牛契约西夏货币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但是在1044年与西夏签订了宋夏和约。
提出问题:西夏节节胜利,[板书设计]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西夏攻宋2.宋夏和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这是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墓主下葬的时间为923年(展示唐至宋更替图那个时期,为什么距离长安、洛阳等中
展示《契丹鸡冠壶》《契丹货币》《契丹文字》,提出问题:从上述图片看,阿保机建国后,契丹族又有哪些发展?
(2)辽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买牛契约西夏铜牌
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但是在1044年与西夏签订了宋夏和约。
提出问题:西夏节节胜利,
[板书设计]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
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
2.宋夏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