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2 比一比:比长短、高矮 说课稿

合集下载

比较高矮和长短-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较高矮和长短-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较高矮和长短-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教师能够让学生掌握“高矮”和“长短”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视觉、比较等方式辨别物体的大小差异,进而学会使用“比较”这一数学方法。

3.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高矮”和“长短”的语言表达和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1. 高矮a. 概念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站成一排,然后让学生从中间选出最高的和最矮的同学的方式引入“高矮”的概念。

让学生感知、掌握“高矮”这一概念。

b. 比较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会区分物体的高矮差异。

例如,让学生站在旁边两个相同类型的物品,例如两个笔筒,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一个笔筒更高或更矮。

引导学生使用“比较”这一数学方法,学会准确的表达物体的高矮差异。

c. 语言表达和计量单位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表达物体的高矮,并且学会使用计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高矮。

例如,让学生举起手来比较手指哪个更长,然后用“长短”这个概念描述手指的差异,最后使用厘米这个计量单位来描述手指的长短。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高矮”和“厘米”这两个概念。

2. 长短a. 概念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和自己的手指,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一个更长或更短的方式引入“长短”这个概念。

b. 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物品,学会辨别和表达物体的长短差异。

例如,让学生比较两个笔杆或两条杆之类的物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这一数学方法学会辨别和表达物体的长短差异。

c. 语言表达和计量单位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物体的长短,并且用计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例如,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手指长度和铅笔长度,然后使用“短”和“长”的概念描述它们的差异,并使用厘米和毫米这两个计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教学活动1.教师带着学生观察不同高度、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用“高矮”和“长短”这两个概念来描述它们的差异,并且学会使用厘米这个计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2 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2 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2 比一比|苏教版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一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课,主要介绍比较大小的概念,通过比较大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比大小的概念,会用正确的方式比较大小。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比较大小,理解数字大小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主动思考,勇于发现数字背后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1. 比一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况,比如小学生身高的高低、两个数字的大小等。

比一比,就是用“比较”这种方式来判断大小关系。

2. 比一比的方法在比较大小时,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观察法:把要比较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大小。

•计算法:把要比较的两个数字相减,比较其差值的正负判断大小。

•标线法:把要比较的两个数字分别标线在同一根数轴上,比较其位置判断大小。

•表格法:把要比较的数字罗列在表格中,逐一比较其大小。

3. 数字的大小关系在比一比中,我们还需要学习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数字大小规律。

•个位数:数值越大,数字越大。

•十位数:十位相同时,个位数越大,数字越大;十位数不同时,十位数越大,数字越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说明比较大小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比较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比一比的方法介绍比一比的四种常用方法,并通过具体例子示范比较大小方法。

3. 数字的大小关系以十位数为例,通过大屏幕呈现数字,让学生逐一比较大小,引出十位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比一比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在比较大小中掌握了四种方法,并能够理解数字大小关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上认识比较大小,形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说课稿 二 比一比(6)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说课稿 二 比一比(6)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说课稿二比一比(6)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2.能够熟练比较具有相同单位的物品大小,并能够通过画图表示出比较的过程。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赛得分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画图表示比较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工具:计算器、白板、彩笔、图片。

3.课件:PPT课件。

4.器材:比赛得分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打开PPT,用图片展示儿童比赛的得分情况,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白板上用数字比较大小,诱发学生发现大小关系和规律。

2. 理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想象海豚和狼排球队进行了一场比赛,然后询问谁能写出海豚和狼排球队得分的数字。

然后将数字写在白板上,让学生比较得分大小。

引出“比的概念”,引导学生能够描述比的大小关系。

3.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方法一:比较规律法教师将白板分成两个区域,左边放数字1-5,右边放数字6-10。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找出规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数字之间的比例关系。

方法二:竖式比较法老师将两个数字写在竖式上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大、中、小、相等四种情况表示方法。

再用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方法三:画图比较法老师通过画图比较法,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再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和结果。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制作比赛得分表,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得出胜负情况。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比赛得分表,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比一比 《高矮长短》说课稿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比一比 《高矮长短》说课稿

《高矮长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高矮”、“长短”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节,是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教学活动。

它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矮、长、短的概念,二是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同时又为后面的“大小、轻重的认识”做铺垫。

教材以几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人有高有矮,物体有长有短。

通过师生。

生生身高的比较,抽象出高矮两个概念;通过铅笔和粉笔、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

练一练的内容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 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与长短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因此,这堂课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也是孩子们尝试将学习方法用来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性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高矮”与“长短”的含义。

难点: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四.说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是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取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以及多种活动,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一方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总体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矮、长短;通过活动实践、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022年-2023年苏教版数学一年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2年-2023年苏教版数学一年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2年-2023年苏教版数学一年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三、说学情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学会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正确进行三个量的比较。

2.通过比较,学会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知道高矮、轻重、长短等是比较出来的。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会简单的推理,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寻找比较的对象。

让学生多次经历比较的过程,应用比较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比一比-苏教版(2021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比一比-苏教版(2021秋)

第一课时比一比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会跳绳吗?有两位小伙伴淘淘和兰兰也喜欢跳绳。

瞧,他们跳得多好!(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淘淘手中的跳绳是什么颜色?兰兰的跳绳呢?(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这是豆角先生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新知探索1、比长短(1)你认为哪根长,哪根短?学生兰兰的长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2)你是怎样比的?(拿出准备的跳绳)谁来比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比一比。

学生比的方法不一定准确,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比长短的时候,应该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长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引导:下朋友们用手指一指,书中画的两根拉直了的跳绳,哪端是对齐了的?(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指一指)引导:茄子先生还有一个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长的那根绳子后面的方框里画“√”小朋友们会画吗?试一试。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师”:白菜老师。

白菜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图中准备玩滑梯的两个小朋友,谁高一些,谁矮一些?引导学生用穿绿上衣的高一些,穿红上衣的矮一些。

怎样比较高矮?指名两人上台比一比。

一人站讲台上,一人站讲台下。

能这样比吗?引导:比高矮时,两人站的位置应该是同一高度,并且双脚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馈练习:同桌比一比,看谁高谁矮。

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比高矮?两棵树路灯的杆子和树比较桌子和凳子……3、比轻重。

引出第三位“老师”——茄子老师。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长短、比高矮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矮,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两枝不同长短、不同颜色的铅笔、两根长短不同的绳子、各种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动物乐园要举行化妆舞会,小动物们都急急忙忙赶来了,大家都到齐了。

熊猫主持宣布:要小动物们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入会场。

小动物们都你争我抢的要先进去。

小鸟要先进去,其他动物都反对说,你在空中飞,你最高;小猴子也要先进去,小熊说你比我高,现在你倦着身子呢……。

大家争执不休,这可急坏了熊猫。

小朋友,你能替熊猫想个办法吗?二、学习新知1、学生交流、汇报,找出比较高矮的方法。

(1)①小组讨论②汇报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让它们站在同一位置来比较,这样对小鸟很公平,其他动物也无可争辩;另外,在比较高低时,身体要站直,不能倦曲着,这样对小熊和小猴来说也比较公平。

③刚才咱们通过比一比(揭示课题)使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进入了会场。

(2)、现在咱们也来比谁高老师先和一名同学比,再和另一名同学比。

(两位同学个子差不多)师:通过老师和这两位小朋友比个子,你知道了什么?生:老师高,学生低。

师:对!这个我们通过观察也能知道。

生:我还知道刚才这两位小朋友赵清高,徐金低。

因为赵清到你脖子那儿,徐金到你衣服的第一个扣子处。

师:真了不起!你能借助老师来知道这两位小朋友的高低。

(3)、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四人比较高低,看哪一组比较的快,咱们让比较快的一组上前也来介绍他们的好方法。

A、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B、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生:两个同学把鞋脱掉,背靠背地站在一起就能比出谁高谁矮。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高矮和长短》研讨课教案_15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高矮和长短》研讨课教案_15
当学生学会了比长短、高矮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比比身边的事物,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发现,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的发现,又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能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节课我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在学生探索比的方法时安排了比长短的游戏,让学生“同桌比比,比手指,比铅笔。这使学生感到新奇,好像在玩。参与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并认真地比出长短来。在学会比高矮后,又安排了排队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会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动中,并体尝成功的快乐。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在排队的过程中,我也倍感欣喜,他们个个很投入,一会儿把这个排在前面,一会儿又把另一个调过去,我体会到了他们确实在运用所学的知识,真的感觉很欣慰。
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结合身边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2、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强化练习
加深理解
四、作业
和爸妈比高矮,搜集家里哪些可以比高矮?哪些事物可以比长短?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高矮和长短》优质课教案_22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高矮和长短》优质课教案_22

课题: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苏教版(2023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苏教版(2023秋)
(2)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对长短、高矮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具体事物抽象到一般规律。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高矮,总结出判断标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词汇运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长、短、高、矮”等词汇的用法。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加深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3)掌握使用“长、短、高、矮”等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举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铅笔、书本等物品,引导学生学习长短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比较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尚浅,难以把握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比较物体,逐步培养空间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为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认识长短、高矮概念,学会用直尺比较物体长短。
2.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体之间长短、高矮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4.掌握以下词汇:长、短、高、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比较以及如何描述物体长短高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比较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长短高矮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通过这个操作来演示长短比较的基本原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 2.2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2.2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新人教版

比长短、高矮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我的教学内容是“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第5页上的内容。

1.教材从生活实际动身,第一通过客厅里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观看、比较,熟悉长短和高矮;接着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体会比较的方式,进一步感受长短和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是明白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知道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是把握比较的标准和方式,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关键是体会比较的方式,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而且比较的结果都是相对的。

2.本课时是入学后的第二课时,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不熟悉,还不适应,容易“坐不住”。

因此,我尽力营造一种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通过小熊邀请大伙儿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觉客厅的数学秘密;用小故事来串联“想一想做做”的题目;通过“发觉奖”、“合作奖”“秩序奖”等奖项的颁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让课堂中始终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3.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会识别物体的长短、高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积存了比较丰硕的关于长短、高矮的感性熟悉,能够说学生对长短、高矮有了必然的初步熟悉。

因此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在观看客厅里有了些什么东西后,就直接让学生找东西来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书上的小图来巩固比较的方式,并指导学生用√或O来表示。

另外,我的教学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成心义的活动(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让学生探讨、体验比较的方式,培育认真观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找身旁的物体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排排队等活动,让学生取得用数学的体验;而“帮小熊解决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到厨房比大小、轻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看周围事物。

课后布置的调查实践作业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让学生的学习再也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指导者也再也不局限于教师;学习的内容也再也不局限于书本,能够是整个世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高矮和长短》说课稿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高矮和长短》说课稿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高矮和长短》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1.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比较高矮和长短》的第一课。

课程主要围绕孩子身边的事物,从高矮和长短的概念入手,让孩子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的高矮和长短,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比较词汇。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描述高矮和长短的词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爱思考、勇于发现和探索的精神。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高矮和长短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运用相关的词汇进行描述。

二、说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新课、讲解新知、巩固练习。

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课•引入问题:老师会把绳子分成两段,一段很长,一段很短,你们知道怎样比较长短吗?•学生参与:请学生用手比划或语言表达出比较长短的方式。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比较高矮和长短》。

2.2 讲解新知•定义高矮和长短:使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高矮和长短,并通过比较学生身高和绳子长度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

•展示物体进行比较:老师使用教具或班内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度。

•学生回答问题: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度并用相应的词汇进行表达。

2.3 巩固练习•练习一:给出两个物体,请学生在纸上画出其中一样物体的形状,并描述两者的高矮和长度。

•练习二:让学生站成一排,按照高低顺序排队,然后根据排队的顺序,提问学生谁高谁矮,谁长谁短。

•练习三:让学生找出教室内物体,根据高矮和长度进行分类,让学生描述分类的基本规则。

3. 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本节课的教学手段包括直观教学、情境教学、操练教学等,通过利用教具、实物等多种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2 比一比:比长短 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2 比一比:比长短 说课稿

2 比一比:比长短说课稿一.明确内容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长短》,《长短》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做了必要的准备。

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

做一做的内容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练习一中的5、6题,渗透出了比较的其它方法。

二、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感性经验。

而且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正确地运用“长”和“短”这类词来形容,并且在上一节课“比多少”的教学中,就已经让学生对“比”的方法有一些理解,因此这堂课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也是孩子们尝试将学习方法用来实践的过程。

这也是我的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四、联系实际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是一年级的教学,针对孩子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烈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趣味式教学,新课伊始,我创设猜一猜的游戏,一下子勾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让孩子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册《2 比一比:比高矮(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册《2 比一比:比高矮(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2 比一比:比高矮》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比高矮》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多少、比长短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为以后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学生经历的是对实际量的比较活动,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数学活动经验。

比高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难在比高矮的方法。

对于做一做与练一练的某些习题,不能只靠直观得出答案,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有的用直观教具加以演示才能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在情境中学习。

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课标中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的魅力。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比高矮、长短-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比高矮、长短-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比高矮、长短-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矮”、“长短”的概念;2.能根据生活实际,通过比较确定大小关系;3.能够两两比较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正确地表达大小关系;2.积极享受数学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 (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物品,比如一个铅笔和一本书,询问学生:“这两个东西哪个长?哪个短?”“这两个东西哪个高?哪个矮?”要求学生把相应的概念说出来,并拿出实物进行比较说明。

2. 概念讲解 (10分钟)教师使用相应的教具讲解“高矮”、“长短”的概念,要求学生注意听、仔细感受,明确概念。

3. 练习 (25分钟)1.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小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两两组合,通过比较发现大小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判断与说明。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球,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问学生:哪个球大?哪个球小?2.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更加深入地理解大小关系。

例如:教师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球,学生拿出自己手中最小的球进行比较,然后选出最小的球进行比较,一直比较下去,最终循环比较出最大的球。

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比较”的含义,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4. 总结 (5分钟)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逐层深入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高矮”、“长短”概念通过具体的实物、游戏进行了生动的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逐渐理解,在学习中获得了愉悦,达到了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长短》比一比说课教学课件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长短》比一比说课教学课件
比一比
第1课时 高矮、长短
冀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1.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 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2.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朋友们,你们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 为什么骆驼可以吃到树叶,而羊却不能呢?
你能很快比较出老师与小朋友们的高矮吗?
老师高,小朋友矮。
小朋友们的个子差不多,你能想出 办法比较他们的高矮吗?
男孩高,女孩矮。
小组同学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个子矮的站在前面,个子高的站在后面。
哪个长?哪个短?
长 短
哪个长?哪个短?
可以怎样比较呢?


1 哪座房高?哪座房矮? 高

2 比长短。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 的,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 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作业
请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 练”第3题。
(1)将军在马的(上 下)面,马在将军的(上 下)面。
(2)球在女孩手的(上 下)面,女孩的手在球的(上 下)面。
2.填一填。
(1)

(2)

(3)

的___上_____面。 的___下_____面。 的___上_____面。
3.认真看图,填一填。
(1)蘑菇在小鸟的( 下 )面,小鸟在蘑菇的( 上 )面。 (2)云在树的( 上 )面,树在太阳的( 下 )面。 (3)( 鸟 )和( 树 )在太阳的下面。 (答案不唯一) (4)蘑菇的上面有( 鸟 )、( 云 )和( 太阳 )。 (5)树的( 左 )边有3个蘑菇,( 右 )边有2个蘑菇。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高矮和长短》研讨课教案_20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高矮和长短》研讨课教案_20

《比较高矮和长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与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老师想知道下课时你们都玩什么游戏了?那么热闹。

2.这么多种游戏呀,一定很好玩!小朋友们,淘气和他的同学在下课时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3、揭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到数学课上。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比高矮(1)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2)学生汇报: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出示比个子情境图)看!他们在比个子,你们想不想也比一比?(学生:想)(4)教师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提问:谁能说说他是高还是矮?(学生说法不一,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比较事物要两个或两个以上才可以比较。

)(5)再分别找比他高和比他矮的同学到前面和他比,学生说出比的结果。

(指导学生说清:谁和谁比,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6)根据学生回答问:咦?怎么回事是呢?为什么这个同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7)师:看来呀高和矮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怎样。

还想再比比吗?(8)再指两名同学比高矮,故意让其中一名同学踮起脚尖。

学生指出不公平,并让其说明为什么不公平?(9)通过这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什么想法?(怎样比较高矮?)小结:比高矮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判断,比较时必须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公平。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比较高矮和长短》优质课教案_26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比较高矮和长短》优质课教案_26
师:两条绳子进行比较,哪条绳长,哪条绳短?说一说你
生看图直接回答,并说
是怎样知道的。
一说为什么?
生:下面的一条绳子长。因为左边是对齐的。下面的一条
长了很多。
第2(2)题,让学
师:再看第(2)题,有3条绳子,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
生观察图,说一说发现
么?
了什么,再比较。最后
学生可能会说:
实际演示一下。
•有一条直,两条不直。
流时,说一说师怎样比 的。
边说边操作。
4、选择教室内、校
师:看一看,我们的教室里、校园里,哪些还可以进行长
园内的事物进行比较。
短的比较。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行。
三、课堂练习
第1题,观察情境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图片,你们看图中都有什么?
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出图中的事物。
再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两头都齐着。
师:哪条最长,哪条最短?
学生判断第3题中的两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观察图,再交流 谁高谁矮,并说一说是 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
•女孩站在两块砖上,才和男孩一样咼。
•女孩站的地方咼,但个子不如男孩咼。
•男孩个子高,女孩个子矮。
各组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对排得好的给予表扬,排得不对, 请大家帮助进行调整。
(3)感受高矮的相 对性。请队内的某名同 学说一说,谁比自己高, 谁比自己矮。
师:好!现在各组都排好了同学,请你说一说在这 一队中,谁比你高,谁比你矮?
指名发言,多请几个人说。
请其他同学说一 说,看到的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师:谁还能指出其他队中的一名同学,说一说谁比他高, 谁比他矮?
师:怎么比呢?谁来示范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比一比:比长短、高矮说课稿
一、说教材:“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能力目标: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情感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游戏引入,教学长短(二)创设情境,教学高矮(三)拓展思维,总结全课
(一)游戏引入,教学长短
这个环节,我分三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游戏引入
课一开始,我先出示2支铅笔,用手捏住一端,这样让学生产生一个错觉,再放开手,让学生重新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比较2个物体的长短要一端对齐的方法。

从游戏引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由学生轻松得出比较长短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知识铺垫,既有趣,又有效。

第二步骤是:比长短活动
有了刚才比的方法的铺垫,再让学生找找自己想比长短的东西,然后进行自由比较。

在这里,主要要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但由于学生年龄太小,这里教师要加强引导,所以在让学生自己比之前,我让学生先说说想到了可以比什么。

在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我也深入其中,加强指导。

在反馈时,还让学生演示一下,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这个环节中,还要解决一个难点问题:如何比较2个无法直接比较的物体长短?如果学生没提到,则老师问:我们的教室里有两块黑板,哪块黑板长一些呢?陈老师一直很想知道,可黑板不能搬过去比,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请学生想办法,方法可能有A.可以拿根足够长的绳子,看黑板的长度到绳子的哪里,再比较出长度。

B.可以拿长的卷尺量。

C.可以拿把米尺一段一段量过去……只要合理,都可以肯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白,有些东西不是直接可以比的,在不能直接比的时候,就要借助中介物来比。

并且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的优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步骤是:反馈练习
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让学生为蛇和鳄鱼当裁判,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同时,我拿出特制的实物图中的蛇,将蛇卷曲的部分拉直,请学生看,这样做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教学高矮
这个环节,我分三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高矮的存在
我通过表扬小朋友刚才的表现很棒,请个小老师给每个组来画☆,先请个稍矮些的小朋友,发现够不着,请下面的小朋友帮助,再请个高一点的学生。

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人有高矮。

从选小老师画☆,发现人有高矮,自然有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骤是:引导点拔,探索比较的方法
这个环节中,要请2个长得差不多高的小朋友比一比高矮,通过集体交流指正,逐渐得出比高矮的方法,再通过辨析:能不能把脚垫起来,一个站得高些,得出: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的结论。

第三步骤是:小组合作,体会比较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向全班演示汇报。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获得体验。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拓展思维,总结全课
最后,在柔和的音乐声中,我引导:今天我们学了比长短、比高矮(出示课题),其实,在生活中能比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演示图片:2本书可以比厚薄,2根水管可以比粗细比长短,跑步可以比快慢,2只碗可以比大小,东西还能比轻重……这些将等着我们以后去学习。

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以此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比长短、高矮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