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径向转向架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
转向架结设计及动力学性能分析(精)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兴未艾。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保证拥有一个有效,快速,便捷的交通。
轨道交通作为主要的趋向已开始平凡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转向架为一个重要部件被用来承载车辆,提供牵引力(动力转向架)减震,其主要作用还是车辆的导向问题。
由于车辆过弯的作用力完全来自钢轨对于轮对的挤压,车辆具有固定轴距,所以转向架前一轮对的外侧轮缘和后一轮对的内侧轮缘,对钢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挤压力!转向架是机车车辆嘴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机车车辆的运行品质﹑动力性能和行车安全。
高速列车在全世界各地的疾速奔驰,现代城轨车辆的飞速发展,无一不与转向架技术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转向架技术是”靠轮轨接触驱动运行的现代机车车辆”得以生存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由于各国铁路发展的历史和背景的不同,以及技术条件上的差异,致使各国研制的高速转向架结构类型也相差较多。
然而在设计原则上的共识和实践经验却导致告诉转向架形式上的众多相同之处,如采用空气弹簧悬挂系统、无磨耗轴箱弹性定位、盘形制动为主的复合制动系统,等等。
根据国内高速转向架的设计经验,建议采用以下设计原则:1、采用高柔性的弹簧悬挂系统,以获得良好的振动性能。
这种高柔性空气弹簧在速度300km/h以下能表现出其优越性。
2、采用高强度、轻量化的转向架结构,以降低轮轨间动力作用。
3、采用能有效地抑制转向架蛇形运动,提高转向架蛇形运动临界速度的各种措施。
4、驱动装置采用简单、使用、可靠、成熟的结构,尽量减小簧下质量和簧间质量,以改善轮轨间的动作用力,提高告诉运行稳定性。
5、基础制动装置采用复合制动系统。
目录第1章转向架的概述 11.1 转向架的组成 11.2 转向架的分类 21.2.1 几种典型的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 1.3 转向架的历史 5第2章转向架的作用 8第3章转向架的检修 9 3.1 构架附件的检修 93.2 弹性悬挂装置检修 93.3 其余一系悬挂系统部件的检修 103.4 二系悬挂系统的检修 103.5 抗侧滚扭杆的检修 123.6 减振器的检修 123.7 轮对、轴箱装置的检修 133.8 轮对的检修 13第4章论文总结 15第5章致谢 16第1章转向架的概述1.1 转向架的组成转向架构架是转向架的主体,用以联系(安装)转向架组成部分和传递各方向的力。
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
Daisha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副教授须田义大1.前言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铁道,近年来以我国和欧洲为中心,从高速性、可靠性和节能等观点来说,完成了下一代交通系统的发展。
法国国铁的新干线TGV运行速度打破500km/h这一最新消息是其中代表性的事件。
另一方面,大深度地下开发、有效利用大都市内有限空间的交通系统也高度引人注目。
另外,激活原有系统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更进一步,考虑到今后的社会形势,可以说减少轨道维护也是左右铁道能否继续存在下去的课题。
因而,铁道作为一个系统,还应该做到车辆与轨道的协调。
这样考虑的话,就可以看到新的目标:(1)超过500km/h的超高速稳定性,(2)提高通过半径小于50m的急弯道的性能,(3)300km/h左右的高速性与通过小半径曲线性能的并存,(4)与轨道的协调。
相对于这种铁道系统的新进展,作为运行装置的转向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
但所要改进的不仅仅是转向架的结构学,改进转向架的运动特性即动力学特性尤为重要。
因此,在此我想以“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为题,谈谈有关转向架的动态特性。
最近最受注目的有关转向架的话题,有无枕梁转向架、操纵转向架以及偏摆减振器的实用化等。
虽然其背景自然是与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的改进有关,但我想人们自然也会关心它呈什么样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效果这类结构学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此文中,将进一步把焦点集中到动力学特性即转向架的运动特性上来。
因而,本文将不谈及最近各种提案的新的转向架,重点阐述以前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思考方法。
要了解动力学特性,我想首先说明转向架的运动本身、它有怎样的运动方式。
然后,从三个不同的视点来剖析其动力学特性。
即,对有关动力学特性的实际的问题、作为物理现象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转向架的动态现象的看法。
2.转向架的运动在考虑转向架、车体、甚至是一般被称为载体的汽车、船舶、飞机等的运动时,需要讨论下述六种运动方式。
即,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以及它们所拥有的轴的旋转运动:偏摆、纵向运动和横摇(图-1)。
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究进展
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究进展摘要径向转向架是国外发展高速重载机车车辆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不仅有利于降低轮轨磨损程度,而且能够增强轮轨动力作用性能。
我国铁路行业也正在研制开发径向转向架,本文简单介绍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究概况及其导向机构,通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径向机车转向架新技术的发展,总结概括主动控制机车径向转向架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它可以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降低轮对冲角、轮重减载率以及脱轨系数,降低整车的磨耗功指数,并能够很好地解决曲线通过和蛇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希望本文对国内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发起到启发、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车;径向转向架;新技术随着铁路运输逐渐向高速重载化发展,相应的理论原理与工程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目前,日趋发展成熟的径向转向架技术逐渐由理论走向应用,应用径向转向架可以有效降低轮轨间的最大横向力,有利于提高机车曲线通过能力,同时,其产生的低动力作用,将有利于降低轮轨间的磨耗。
1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究概况径向转向架技术最早成功运用在车辆转向架上,比较著名的有1976年投入运用的南非Shefel转向架等。
由于机车径向转向架技术难度较大,因而发展较晚,进入80年代各国才开始陆续进行研制开发。
从1978年~1982年,DR-1型和DR-2型两种机车车辆转向架由加拿大成功研制。
在1980年前西德为挪威提供的5台Di4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上,Henschel柔性浮动式径向转向架就被正式应用了,进而得到了推广应用。
此后又应用高速径向转向架对DE2500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进行改造,命名为DE2500UmAn型机车,在试验台上试验成功并使速度达250km/h~350km/h,并最终移植到ICE高速列车上。
英国自1982年开始开发机车径向转向架,在1985年2台CP5型径向转向架装试安装于37型175号机车上,并成功地进行了试运行。
1985年瑞士ABB公司与SLM公司合作在Re4/4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上应用了径向转向架技术。
不同轮径转向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不同轮径转向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王晨;陈清;罗世辉;马卫华【摘要】为研究不同轮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差异,基于车辆动力学和赫兹非线性接触理论,在恶劣线路下,采用2种不同轮径转向架的机车模型进行分析.主要考察研究轮径由1 050 mm变为1 250 mm,车辆的簧下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时,对机车动力学性能以及轮轨接触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径增大后轮对、构架频响特性差异很小,通过赫兹非线性接触理论进行分析发现,轮径增大轮轨弹性变形增大,接触面积随之增大;黏着力与黏着系数同时变大,所传递的切向力升高,蠕滑力减小,轮对踏面磨耗功率降低,踏面磨耗得到一定改善.结果还表明,随着轮径增大车体质心的升高,在不同速度下车体平稳性指标发生一定的恶化,而一系簧下质量增大又降低了转向架临界速度.%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dynamic performance of bogies with different wheel diameters,based on the theory of vehicle dynamics and Hertz nonlinear contact theory,the locomotive model with bogies using 2 different kinds of wheel diameters under harsh railway conditions was analyzed.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of wheel diameter from 1 050 mm to 1 250 mm,which le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sprung mass,on wheel-rail contact wear and locomotive dynamic performanc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wheelset and frame between the two kind of bogies was small.The analysis of Hertz nonlinear contact theory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of wheel diameter led to wheel/rail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contact area.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increase of adhesion force and adhesion coefficient,the tangential force increased and creep force wasreduced,which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of wheel tread wear power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read wear.The results further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wheel diameter and elevation of center of vehicle mass,the vehicle stability index under different speeds deteriorated to some extent.The critical speed of the bogie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rung weight.【期刊名称】《铁道学报》【年(卷),期】2017(039)001【总页数】7页(P41-47)【关键词】内燃机车;转向架;轮径;簧下质量;动力学性能【作者】王晨;陈清;罗世辉;马卫华【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0.1目前我国通过大规模的线路改造,各主干线路基本实现了电气化,截至2015年全国电气化铁路里程已超过6 万km,但仍有约5万km的普通线路[1],其中包含支线线路、山区线路、高原线路等,受条件限制未能通行电力机车,仍然由内燃机车担当牵引任务[2-3]。
我国铁路货车径向转向架发展与运用现状
我国铁路货车径向转向架发展与运用现状转向架的蛇行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是一对矛盾,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自导向和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发展,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径向转向架技术的的研发历程。
并以目前我国铁路货车25t轴重的主型转向架之一—转K7型转向架为例,分析了我国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的导向结构的组成和作用。
标签:径向转向架;自导向;迫导向;U形副构架1 引言转向架的蛇行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是一对矛盾。
蛇行运行稳定性要求转向架的轮对与轮对之间、轮对与构架之间有较强的约束及较小的车轮踏面斜率,而曲线通过性能则要求轮对定位尽量柔软并具有较大的车轮踏面斜率,以保证转向架通过曲线时轮对处于纯滚动的状态。
采用径向转向架是解决二者矛盾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径向转向架能在保证足够的蛇行运动稳定性的同时减少轮缘及钢轨的磨耗,适应小半径曲线上高速重载车辆的运行要求。
2 径向转向架的类型径向转向架分为自导向转向架和迫导向转向架两大类。
自导向转向架是利用轮轨间的蠕滑力,通过转向架自导向机构的作用使轮对在进入曲线时自然地呈径向位置排列。
自导向转向架发展历史较久,早在1828年德国研究人员就在2轴马车上安装了交叉支撑机构,1883年Klose提出了径向转向架的设计思想。
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和瑞士人共同设计的径向转向架开始试验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70年代南非研制成功H?Scheffe自导向径向转向架,于1975年运用到Sishen—Saldanha的干线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掀起了各国径向转向架的研制热潮。
迫导向转向架出现的比较晚,1927年B?Scales提出了杠杆导向原理,美国研究人员与1973年在此基础上研制定型Devince—Scales迫导向转向架。
后来H?A?List提出了迫导向转向架的另一种设计模式,在车体和自导向转向架间加装导向杠杆形成迫导向转向架,在铁路工程界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综述_李芾
文章编号:1002-7602(2008)04-0005-05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综述李 芾,安 琪,付茂海,黄运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 要:概述了国内外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历程、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转向架结构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基本模式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动力学特性;发展;综述中图分类号:U270.331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07-07-27;修订日期:2008-01-08作者简介:李 芾(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工学博士。
1 国内外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发了第1代0系新干线动车组用DT200型动力转向架,其一系悬挂采用IS 拉板双圆簧模式,中央悬挂由空气弹簧、液压减振器等组成。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先后开发了300系动车组用DT203型、500系用WDT9101/9102/9103型等20余种转向架。
这些转向架结构不断简化,通过采用轻量化焊接构架、铝合金轴箱、铸铝齿轮箱和空心车轴等技术使转向架质量和簧下质量得到降低;驱动单元除采用常规的牵引电机架悬、通过齿式联轴节补偿相对位移的模式外,还在试验转向架上对牵引电机半体悬、平行万向轴驱动和牵引电机体悬、纵向万向轴-锥齿轮传动等模式进行了试验;对于轴箱定位方式,新干线动车组则通过多方案对比确定最优模式;500系、N700系等动车组分别采用了半主动控制横向减振器、主动控制空气弹簧等新技术,以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提高车辆运行速度。
欧洲早期高速动车组采用动力集中模式,其动力转向架模式与现代动力分散型动车组转向架有较大的区别,而其拖车转向架则由常规客车转向架演化而来。
近年来,欧洲国家开发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用动力转向架模式与日本新干线动车组转向架模式基本相同,一般采用无摇枕结构,构架为轻量化焊接构架;轴箱定位采用转臂定位或橡胶弹簧定位;中央悬挂装置由空气弹簧、横向减振器、抗蛇行减振器和抗侧滚扭杆等部件组成;驱动单元采用牵引电机架悬或体悬、齿轮箱抱轴悬挂的形式;采用轴装或轮装盘形制动;牵引机构则采用单拉杆或Z 形拉杆牵引。
[径向,转向架,及其,其他论文文档]径向转向架及其在地铁、轻轨车辆中的应用
径向转向架及其在地铁、轻轨车辆中的应用摘要:论述了径向转向架的原理及其在减轻轮轨表面磨耗方面的作用。
根据地铁、轻轨车辆走行部的结构及技术特点,探讨了径向转向架在我国地铁、轻轨车辆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由于安全、快捷、舒适等优点,城市轨道交通备受青睐,在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快速集散客流、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已经开通地铁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曲线上钢轨内侧面和轮缘磨耗过快,导致维修费用高居不下的问题。
同时,车轮轮缘切咬钢轨产生的尖啸声,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噪声污染。
采用径向转向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1径向转向架径向转向架是为了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而在常规转向架的基础上设计出的转向架,广泛应用于货车、准高速列车和摆式列车上。
近年来出于减轻轮轨磨耗,提高运行安全性的需要,径向转向架开始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并在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获得了成功。
径向转向架与普通转向架的区别在于曲线通过方式的不同,如图1所示。
图中左侧是普通转向架,右侧是径向转向架。
从图中可看出,径向转向架在通过曲线时的冲角比普通转向架要小,因此第一轮对的横向力可以降低,从而减轻轮轨磨耗[1]。
径向转向架的历史相当久远。
根据舍菲尔的报告,13世纪的马车时代就出现了十字交叉拉杆的车轮连接方式。
舍菲尔在博物馆发现了资料,受到启发,设计了舍菲尔型径向转向架。
而转向角连锁方式径向转向架的发明者称,其基本思路是出自18世纪后期已经在美国注册的专利。
早期设计的径向转向架由于未经过车辆动力学方面的优化设计,连接机构多带有多余结构,不仅增加了转向架制造成本,而且由于簧下重量的增加还影响了振动特性,因此多数难于推广普及。
可以说,这正是铁道机图1 径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方式车车辆及转向架动力学理论得以问世的缘由之一。
径向转向架设计的关键是在保证轮对按照预想的轨迹顺利回转而通过曲线的同时,还要保证转向架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
机车径向转向架技术综述
文 将对 径 向 转 向架 的有 关 技 术 进 行 论 述 和 分 析
以期对我国机车径向转向 架的研究和制造有所帮助
1 径 向转 向架 的发展 历史
径 向转 向架 首先是南 非 为货车 开发研 制 的,于
17 年 投 入运 用 、 后 , 许多 发 达 国家投 入 大 量 96 此
R da a i 1 l H
i 8 icv to o 妇 s . e J_ me d t 1  ̄ et h 1
t ag T e8 lti ad caa h t  ̄. h fl t n b r栅 e x c  ̄ o I
o ai 0 ,w i frd 1b豳 a hc h
ue oo t s o ou te aeitd e ii ti p pr ti wn b e fl 由 ad s i lomei fs dn  ̄ 0 o nrs l t u x hs a e, h i ehl u s i no n s p t n o n
A 嗽
h工 m诎 培 te efr n e f lo metc h p roma c o o o i  ̄
n g t f n _∞ s l s ed 劬 痂 te 嘲 eo/i , m ao g p e  ̄ h
r
h 种∞% te砌 ad w el。噼 a d p ln i e, e l fa b ae t a e r ou t o se . h n he d n r o g g st c i o o o n a f e l h t gta on ̄s t ek e r t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1期
2 0 年 3月 0 2
径向转向架
客车径向转向架发展相对于货车径向转向架较为落后,其主 要原因:
• 客车轴重较小和具有两系悬挂,其相应的磨耗要小于货车;
• 早期世界上客车的保有量不足货车的10%,故长时间未能引起
足够的重视;
• 早期列车速度普遍较低。
径向转向架的分类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Scheffel径向转向架) 迫导向径向转向架(Devine-Scala径向转向架)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Scheffel径向转向架)
迫导向径向转向架(Devine-Scala径向转向架)
采用焊接刚性构架和迫导向的模式,通过导向杠杆系统将车 体和转向架间的回转角度传给轮对,使轮对在曲线上能趋于径向 位置。——外力
• 主动迫导向——计算机系统 (液压缸的杠杆长度) • 被动迫导向——导向机构 (车体与转向架的相对位移)
• 源自早期货车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Scheffel径向转向架)
相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
通过导向臂及限力装置将同一转向架的前后轮对相连,在提 高转向架抗菱刚度同时还增加了轮对自导向径向调节作用。
通过径向调节机构解除对 轮对的摇头约束 ,利用轮 轨间的蠕滑导向力矩带动 径向调节机构转动 ,使转 向架的轮对取得径向位置。
采用径向转向架,列车在通过曲线时,能够保证车轮与钢轨
紧密接触,为列车提供足够的黏着力,使得牵引力不会降低。
图1 普通转向架与径向转向架通过曲线的情况
普通转向架:钢轨和轮缘磨耗加剧,限制列车曲线通过速度,增加机车动 力消耗,线路和机车车辆的维修量增加,影响行车安全;轮轨间横向作用 力大。——不适于重载、高速发展
径向转向架
电力机车
概述
转向架——动
车辆动力学性能 主要取决于转向架的悬挂参数,其主要包括曲线通过性能和直线 上的横向稳定性,但二者对转向架悬挂参数的要求通常是相互矛盾的。
径向转向架机车动力学特性分析
轮对 在通 过 曲线 时如 能 占径 向位 置 , 那 么轮 轨 冲角将 明 显减 小 , 轮 缘 与钢 轨接 触 几率 变小 , 机 车 曲线通 过 性 能提 高 。 冈1 为 自导 向径 向转 向架机构 简 图及 曲线
通过受力 图 , 轮对通过 曲线 时 , 轮对在蠕滑力矩 M. 、 ,
起来 , 在前导 轮 对产生 摇 头角 . 时, 耦合 杆 给后导 向
( a ) 机 构简图
梁一 作用 力 , 作 用力 传 递到 后轮 对 产生摇 头 力矩 , 使后轮对产生 与前轮对 大小 相等方 向相反的摇头角 , , 如图 1 ( b) 所示 。 M 、 为前后轮对耦 合作用产生 的摇 头力矩 , M 、 M, 为前后 轮对蠕滑 导 向力 矩 ,
衡方 程 纵 向定位 剪切 力 , 所 以前 后轮对 的摇 头运 动平
2 1 a + M4 = M 1
一
2 k x g t 2 a + M3 = M2
( b)受 力 l 竺 I
其 中: . = , , M = M4 , k 为轮对纵 向定位刚度 。
功能 消失 而 是削 弱 。 通过 曲线 时轮对 内外 侧 车轮 通过 轮径 差 补 偿 内 外 车轮 走 过 的行 程 差 ,曲线 半径 越 大 , 纯滚 需 要 的半 径 差越 小 , 当 曲线 半径 很 小 时 , 一 侧 车 轮轮缘 与钢 轨接触 产生 非常 大 的几 何导 向力 向 曲线 内 侧推轮对 , 几何 力 需 要 被平 衡 只能 靠 很大 的摩 擦 力 , 而大摩 擦 力 只能从 大 冲角 产生 , 伴 随大 冲角 的是 力和 磨耗 且相 互影 响 。 大 冲角 造成 横 向蠕 滑力增 大 的同时 使得 轮轨 纵 向粘着 力减 低 , 导致转 向架 回转 力矩减 小 和车 轮粘着 性能 减低 ( 曲线粘 降现 象 ) , 因此 轮轨 冲角 的大 小是 衡量 转 向架 曲线通 过 性能 的重 要指 标 ¨ …。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综述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综述摘要:随着动车组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车辆的性能也相应地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速动车组转向架。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机电液一体化结构,转向架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对整个高速铁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分析研究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现状及其动力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发展;动力学特性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铁路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其中以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最为明显。
我国在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研究,从最初的CRH2型动车转向架,到后来的CRH2型动车组、CRH3型动车组以及CRH2C型动车组等。
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
为了适应我国高速铁路不断发展的需求,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发了多种类型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其中包括各种动力单元动力形式、传动方式、制动方式等。
一、我国动车组转向架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国铁路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研制的是复兴号CRH2型动车组,并于50年代末在北京—石家庄铁路上投入运行。
其后,我国又先后研制了CRH3A、CRH3、CRH5型动车组。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铁路运输提速的需要,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对高速铁路列车的研究、开发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了时速350公里的CRH6A型高速动车组、时速200公里的CRH380型高速动车组,并将于“十二五”期间投入运行。
二、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一)基于轮轨间滚动接触的动力学分析轮轨间的滚动接触是一种非线性滚动接触,是由于轮轨间的非线性滚动摩擦造成的,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多体动力学方法、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
摆式客车径向转向架结构及其动力学性能的研究
摆 式 列 车
文 章 绾 号 :0 27 0 (0 20 01 5 10 —6 2 2 0 ) ̄ 0 90
铁道车辆 第4 卷第3 2 2 月 O 期 0 其 动 力 学 性 能 的研 究
傅 茂 海 ,李 芾
用 力也将 随之 加大 。 如使 用 传统 的转 向 架 , 势必加剧 轮 1 2 中央悬 挂装置 . 中央悬 挂装置 位于 车体 和转 向架摆 枕之 间 。二 系 弹簧采 用空 气弹簧 并设 有节 流孔 以取代 中央 垂 向减 振 器。 空气 弹簧 采用 四点 支撑模 式 , 装有 高度 控制 阀和 并 差压 阀 。在 车体和摆 枕 之 间设有横 向液 压减 振器和横 向弹性 止挡 , 以保证 车体 的横 向动力 学性 能 。此外 , 还
轨 磨耗 和 降低 列 车 的运行 安 全性 , 故摆 式 客 车 应采 用
适 合线路 特 点的专 门转 向架 。本文 介 绍的摆 式客 车转 向架 采用模 块 化 的径 向转 向 架技 术 , 分 别 组 成迫 导 可 向、 自导 向和 一系柔性 定位转 向架 , 满足 我 国线路多 样 化 的特 . 董。
收 稿 日期 :0 1】 —9 2 0- 11 基金项 目; 铁道 部科 拄 研究 开 发 计 划 项 目( 9 5 8 9儿 作 者 简 介 : 茂 海 《 9 5) 男 , 级 工 程 师 傅 16 一 , 高
摆, 二者 各有 特点0 。 -我国研 制的摆 式 客车转 向架车 体
倾 摆机 构 采用 目前 国际 上 广泛 应 用 的 四 吊杆结 构 , 位
I 1 焊 接 构架 .
构架 由两侧 梁 、 中央横 梁和横 梁焊 接而 成 , 侧梁 和 中央 横 梁是 由 Q35 4 一B低合 金 高 强度 结 构 钢板 焊 接 而成 的箱形 结构 , 横梁 采 用无缝钢 管
三轴径向转向架机车的转向架性能研究
杆机构或左右侧反向水平扭杆等多种结构实现, 比较起来, H TRC 式的结构较为复杂, 重量
重。外侧水平扭杆的结构简单, 重量也轻。以下分别对各主要参数对转向架的直线稳定性和曲
线通过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最后 2. 3 节又给出了其它几种约束形式的径向转向架的主
要特点。
2. 1 横向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KYD (Y T + 7 T ·l1- YW 1- 7 W 1·ld ) ld
KYD (Y T + 7 T ·l1- YW 1- 7 W 1·ld ) +
·
CYD (Y T +
·
7T
·
l1-
·
YW 1-
·
7W
1·ld
)
轮轨系统的模型中计及轮轨几何接触特性的非线性、轮轨蠕滑关系的非线性、钢轨的横向 刚度和阻尼。非线性的轮轨几何接触特性曲线如图 3 所示, 这里所用的轮踏面型号为 S1002 踏 面, 钢轨轨头外形为具有 1 40 轨底坡的 60 kg m 未磨耗钢轨外形。 轮轨蠕滑模型采用 “H eu rist ic ”模型[4], 其中的线性蠕滑系数的修正曲线如图 4 所示。
1 计算模型及方法
三轴径向转向架统一物理模型简图如图
1 所示。与一般转向架不同的是: 在前后轮对
之间设有净摇头约束角刚度和角阻尼 PF
(KFW , CFW )。前后轮对之间还设有净横向
运动约束刚度和阻尼 PY (KYW , CYW )。 前
后轮对与构架间分别设有横向约束 QY
(KYD , CYD ) , 且与各轮对的摇头运动耦合。
图 6 不同 CFW 和 CFP 值时临界速度
2. 2 曲线通过性能模拟
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分析
保 持 相互 平行 , 造成 前 导轮 对 与钢 轨 之 间存 在较 大 的 冲角 , 而 产生 较 大 的 从
轮缘 力 。普通 转 向架 的 一 系悬挂 一 般 采 用 弹 性 定 位 , 对 与 构架 之 间存 在 轮 剪 切 刚度 和 弯 曲刚度 , 限制 了转 向架 的 曲线 通过 性 能 。 柔 性 转 向架 的一 系悬 挂 采用 柔 性 悬挂 , 定位 刚 度 比常 规转 向架 小 , 降 以 低 轮 对横 移 和摇 头 刚度 。 由于柔 性 转 向架 没 有 径 向装置 , 此柔 性 转 向架 因 不 是 真正 意 义上 的径 向转 向架 。广 州 地 铁 四 、 号 线 车 辆 采 用 的转 向架 就 五 属 于 柔性 转 向架 的范 畴 具 有 一定 的前 轮 导 向能 力 , 不具 备 前后 轮 对 的 它 但
向转 1 架 的 曲线 通过 能 力 强于普 通 转 向架 和柔 性 转 向架 , 不 能 完 全 实 现 句 但
径 向 通过 曲线 。
2 3 迫 导 向径 向转 向架 . 迫 导 向径 向转 向架 利 用车 辆通 过 曲线 时 车体 或 摇枕 与 转 向架 的相 对 回
转 位 移 , 过连 接 车体 和 轮对 的 导 向机 构 迫 使 前 后 轮 对 反 向 回转 而 趋 于 曲 通
与外 轨 车轮 转 速 相 同 , 外 轨 车 轮 走 而
的 距 离 大 于 内 轨 车 轮 走 的 距 离 。 为 了 使 车轮 在 曲 线 上 滚 动 , 轮 踏 面 一 般 车 需 设 计 成 一 定 的 锥 度 , 对 向 曲 线 外 轮
() a () b
பைடு நூலகம்
横 移 时 , 轨 车 轮 滚 动 半 径增 加 , 外 内轨 车轮滚 动 半 径 减 小 , 轨 问 作 纯 滚 动 轮
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研究
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研究高铁列车是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高效的运行速度使人们更加便捷地出行。
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部件——转向架,是实现高铁列车顺利转弯的关键之一。
因此,对于高铁列车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铁列车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共同了解高铁列车转向架的基本定义。
转向架是连接高铁列车车体和轮对的关键部件,它承担着传递转矩和转向力的作用。
在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转向架通过运用特定的力学原理,使列车能够平稳、稳定地转弯。
因此,对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对于确保高铁列车运行的顺利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对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借鉴并应用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其中,数学建模和仿真技术是得到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准确模拟转向架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和变形情况。
而仿真技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出真实场景中的各种运行情况,进一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可以获得关于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比如受力状况和振动特性等。
此外,实验研究也是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通过对实际高铁列车转向架进行测试和数据采集,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和准确的转向架动力学特性。
实验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比如在不同的运行速度下,对转向架的受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同时,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测试设备对转向架进行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测试,以获取其承受荷载的能力。
通过比对实验数据和模型仿真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并得到更加全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
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不仅对于列车运行的顺利和安全至关重要,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列车设计和制造中,充分考虑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可大大提升列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同时,在高铁列车运营过程中,及时了解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也有助于预防和解决潜在的故障和问题,保证列车运行的持续稳定。
摆式客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及性能
摆式客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及性能楚 永 萍(南京浦镇车辆厂 产品开发处, 江苏 南京 210032)摘 要: 介绍了摆式客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结构及其性能, 对如何选择这种设计做了较详细的分析说明, 并对结 构进行了比较。
详细介绍了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参数优化及滚振动试验性能。
关键词: 摆式客车; 自导向; 径向转向架; 性能 中图分类号: U 270. 331文献标识码: B于实现较高的倾摆精度, 但转向架结构较复杂。
簧间摆 则相反, 转向架结构相对简单, 但为实现较高的倾摆精 度, 要求在车体倾摆时, 考虑空气弹簧的变形对倾摆控 制的影响。
2. 2 径向导向机构对摆式客车来说, 车体倾摆只能改善乘坐舒适性, 并不能减少轮轨力。
当摆式客车以高于普通列车 20% ~ 30% 的速度通过曲线时, 为了保证其通过曲线的安 全性, 必须设法降低一系摇头角刚度, 这将导致客车直 线上运行时蛇行运动临界速度的下降。
要解决这一矛 盾, 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不失为一理想途径。
它不仅在 曲线上有较好的导向性能, 而且在直线上, 由于有加装 在导向杆上的阻尼器提供较大的轮对定位刚度, 使转 向架又有良好的抗蛇行稳定性。
径向导向机构转向架分为自导向和迫导向 2 种, 二者不仅导向机构的连接方式不同, 而且导向机理也 不一样, 可适用于不同条件的线路曲线半径。
自导向机构转向架是利用前后轮对的同一侧导向 机构, 将前后轮对的摇头运动耦合起来, 利用左右轮的 纵向蠕滑力差, 将前轮对通过曲线时轮对趋于径向位 置的趋势反向传送给后轮对, 使前后轮对在通过曲线 时均趋于曲线径向位置, 以达到减小轮轨横向作用力, 减小轮对冲角及轮轨磨耗的目的。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 的导向机构仅与转向架轮对及构架相连, 不与车体连 接, 结构简单, 在半径大于 600 m 曲线上有较好的曲 线径向性能。
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构需直接或间接与车 体相连。
径向转向架介绍
径向转向架介绍
王璞
【期刊名称】《铁道车辆》
【年(卷),期】2002(040)004
【摘要】@@ 径向转向架在铁路曲线上运行时使轮对经常位于曲线的半径上,车轮与钢轨的冲角几乎为零,从而大大地减少轮轨之间的磨耗,消除了空载车辆车轮爬上钢轨而脱轨的可能;在直线上运行时使轮对经常沿轨道中心运行,提高了车辆蛇行运动的临界速度(即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同样减少了轮轨的磨耗.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王璞
【作者单位】眉山车辆厂,技术中心,四川,眉山,62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70.331;U272
【相关文献】
1.径向转向架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日本地铁新型半迫导向径向转向架技术 [J], 王丽秋;王蕾;范继斌
2.铁路货车径向转向架制造工艺难点分析 [J], 姚毅;邹建美
3.重载铁路货车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轮轨动力作用研究 [J], 罗汉江;李志强;吴畅;尹买云;李冬;张显锋
4.地铁车辆径向转向架导向原理及导向性能研究 [J], 刘东坡;穆晓军;肖权益
5.120km/h A型地铁车辆径向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J], 肖权益;池茂儒;梁树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轮对曲线通过示意图
21212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
对于任何结构形式的转向架 , 都可以按静力学 观点把它等效为两个相互弹性约束的轮对 。假设一 弹簧悬挂装置在水平面内的特性不变 , 该弹性约束 即可用等效剪切刚度 Ks 和等效弯曲刚度 Kb 来模 拟 , 二者的定义为 : 因一轮对横移作用于另一轮对的横向力 两轮对间的相对横移量 因一轮对摇头作用于另一轮对的摇头力矩 Kb = 两轮对间的相对摇头角 从提高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角度 , 要求 Kb
1 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运用概况
早在 1883 年 , 德国人 K LOSE 就提出了 “如果 轮对在曲线上沿切线方向作纯滚动 , 则轮轨间的磨 耗将为最小”的理论 [1 ] , 并基于此理论提出了径向 转向架的基本设想 。上世纪初 , 德国人和瑞士人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径向转向架的设计理念 , 按此理念 设计的径向转向架于 30 年代开始装车试验 , 并取 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鉴于当时材料和制造水平的限 制 , 以及人们对轮轨蠕滑理论的有限认识 , 径向转 向架的发展较为缓慢 。直到 1967 年荷兰现代轮轨 粘着理论的开拓人 J 1J 1 Kalker 的博士论文发表后 , 人们 才 真 正 对 轮 轨 之 间 蠕 滑 的 相 互 作 用 有 了 认 识 [2 ]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 , 随着工业制造水平及理 论水平的提高 , 对径向转向架的系统性研究开始得 到发展 。 最先 投 入 广 泛 运 用 的 是 德 籍 南 非 人 Herbert Scheffel 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发明的货车径向转向架 。 这种以其名字命名的径向转向架基于传统的货车三 大件转向架 , 采用对角斜支撑将两个 U 形副构架相 连接 , U 形副构架将同一轮对上的两轴箱连接在一 起 , 其目的是确保直线运行时两轮对的横向和纵向 的可靠定位 , 以及曲线上轮对沿曲线半径方向的相
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原理[7 ] 。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是在同一转向架前后轮对间 加装导向机构 , 将前后轮对的摇头运动耦合起来 , 这样转向架通过曲线时 , 导向机构可以将前轮对趋 于曲线径向位置的趋势反向传递给后轮对 , 使前后 轮对在通过曲线时均有趋于曲线径向位置的作用 。 因此 , 自导向转向架的导向依然是靠轮轨间的蠕滑 力导向 。自导向转向架的自导向机构由于不与车体 相连 , 故结构相对简单 , 在半径较大的曲线上有较 好的径向调节作用 , 在半径较小的曲线上径向作用 相对较弱 , 其改善程度仍受横向稳定性的制约 。故 自导向转向架只能在一定程度内解决曲线通过与横 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 并不能完全实现径向通过曲 线 [8 ] 。 21213 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与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相比 , 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是能够主动控制曲线通过时轮轨间的冲角 。其基本 设计思想是 : 利用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车体与转向 架之间的相对回转位移 , 通过连接车体和轮对的导 向机构迫使前后轮对反向回转而趋于曲线的径向位 置。 如图 2 所示为杠杆式迫导向机构的导向原理 图。
收稿日期 : 2002205227
对自由转动 。为提高其导向能力 , 轮对采用等效斜 率相对较高的磨耗形踏面 , 转向架的侧架通过橡胶 垫支承于轴箱上 , 以保证轮对与侧架的弹性定位 。 试验和运用表明 , 该转向架同传统的三大件转向架 相比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和较小的轮缘磨耗 。 由于增加了一系悬挂 , 有效地降低了簧下质量 , 其 运行品质得到显著的改善 , 最高运行速度由原来的 80 km・ h - 1 左右提高到 120 km・ h - 1 , 并于 1976 年开 始批量生产并大量投入运用 。上世纪 90 年代末 ,
) , 男 , 云南昆明人 , 国家特聘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德国工学博士 。 作者简介 : 李 芾 (1956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第 5 期 径向转向架机理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 Nhomakorabea47
美国 Devine 公司联合研制的 Devine2Scalas 径向转向 架采用焊接刚性构架和迫导向的模式 , 通过导向杠 杆系统将车体和转向架间的回转角度传给轮对 , 使 轮对在曲线上能趋于径向位置 。除上述的货车径向 转向架外 , 还有英国的 Cross2braced 、德国的 DRRS2
2 基本原理及导向机理
211 径向转向架的基本原理
常规转向架在通过曲线时 , 由于轮对相对于构 架间的水平定位刚度较大 , 两轮对的轴线在构架中 几乎保持相互平行 , 故轮对与轨道间形成较大冲 角 。轮轨接触关系和蠕滑理论研究表明 , 冲角的增 大将导致轮对的横向蠕滑增加 , 从而使轮轨间的横 向蠕滑力增大 , 其结果是轨道易出现横移 、轮轨磨 耗严重 。与此同时 , 横向蠕滑的增加将使车轮的纵 向粘着下降 , 导致转向架回转力矩减小及粘着性能 降低 , 故冲角的大小成为衡量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 的重要指标 [3 ,4 ] 。降低轮对轴箱的水平定位刚度有 利于减小冲角 , 但转向架的横向稳定性将降低 。解
48
中 国 铁 道 科 学 第 23 卷
轮对与构架之间的剪切刚度和弯曲刚度对此径向趋 势存在限制作用 , 使得常规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 存在导向不足这一缺陷 , 于是就出现了柔性定位转 向架 。柔性定位转向架是指在运行速度低 , 横向稳 定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 一系采用柔性悬挂 ( 定位 刚度比常规转向架小 ) , 以降低轮对横移和摇头刚 度 ( 即剪切刚度和弯曲刚度 ) , 由于踏面锥度的存 在 , 减轻了约束的轮对就能够趋于径向位置 。但由 于一系柔性定位转向架无径向装置 , 故在通过曲线 时不能使前后轮对同时趋于径向位置 , 因而 , 柔性 定位转向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径向转向架 。
架等几种货车径向转向架均进行了试验 , 并积累了 大量的经验 。 同货车径向转向架相比 , 客车径向转向架发展 则较为滞后 。其主要原因是客车轴重较小 , 其相应 的磨耗要小于货车 , 加之客车的数量远远小于货 车 , 故多年来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列车速度 的提高和近年来各国在既有线上提速的欲望增加 , 特别是摆式列车的研制 , 使客车径向转向架得到了 相应的发展 。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 , 瑞士的 SIG 公司 研制出了客车径向转向架 SIG 2Navigator , 该转向架 采用迫导向模式 , 并用于为瑞士联邦铁路 ( SBB ) 生产的摆式列车上 。西班牙 Talgo 公司为欧洲生产 的旅馆列车和摆式列车也采用了迫导向径向转向 架 , 并采用了独立旋转车轮技术 。上世纪 80 年代 中期德国 AEG 公司为德国联邦铁路生产的新型内 燃摆式动车组 VT611 , 也应用了径向转向架 , 但采 用的是自导向模式 。除此以外 , 日本的 381 摆式列 车 , 也采用了迫导向模式的径向转向架 。1999 年铁 道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技术攻关 , 研制我国第一列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摆式列车 , 其转向架分别采用 迫导向和自导向模式 , 2001 年进行了线路动力学试 验 , 并于 2002 年 4 月完成了在成都铁路局进行的线 路考核试验 。
V 及国内有关单位为我国米轨铁路研制的货车转向
决此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在不降低转向架横向稳定性 的前提下 , 降低轮对的摇头刚度 , 使轮对在曲线上 具有趋于曲线径向的功能 。径向转向架就是基于上 述设计理念 , 将转向架上的前后轮对通过一定的方 式连接起来 , 使其摇头运动相互耦合 , 从而使轮对 轴线指向轨道曲线半径的方向 , 达到径向调节的目 的 [5 ,6 ] 。 径向转向架一般可分为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迫 导向径向转向架两种 。两种径向转向架的结构不 同 , 导向机理也不一样 , 对适用的线路也有所不 同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是通过解除对轮对的摇头约 束 , 依靠轮轨之间的蠕滑力导向 。迫导向径向转向 架是利用车辆通过曲线时车体相对构架的转角来迫 使轮对趋于曲线的径向位置 。 另一类介于常规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之间的是 柔性定位的转向架 , 其一系纵向定位刚度比常规转 向架小 , 以减小轮对在曲线上的冲角 。 212 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 21211 柔性定位转向架 在曲线上 , 外轨上的车轮所需走行的距离大于 内轨上的车轮 。对于常规轮对而言 , 由于其左右车 轮转速相同 , 为使车轮在曲线上作纯滚动 , 车轮踏 面一般设计成具有一定的锥度 。转向架在通过曲线 时 , 尽管轮对向曲线外横移 , 外侧车轮滚动圆半径 增加 , 内侧车轮滚动圆半径减小 , 但使轮对作纯滚 动的条件一般不能满足 , 即轮轨间将不可避免地产 生蠕滑 , 而轮对也正是依靠轮轨间的纵向蠕滑产生 的纵向蠕滑力来导向的 。如图 1 为轮对通过曲线时 的示意图 。通过速度矢量合成 , 可得左右车轮的蠕 滑速度分别为 w l 和 w r , 将其分解即得左右车轮的 纵、 横向蠕滑速度 w xl , w yl 和 w xr , w yr , 正是这些蠕滑 速度 , 产生了左右车轮的纵 、横向蠕滑力 。由图可 见 , 左右车轮的纵向蠕滑力形成一蠕滑力矩 , 在其 作用下 , 轮对有趋于径向位置的趋势 , 这就是轮对 的蠕滑力导向原理 。但当通过曲线的速度较高且曲 线半径较小时 , 蠕滑力不能满足导向的要求 , 此时 势必发生轮缘贴靠钢轨 , 以产生较大的轮缘力来导 向 。轮缘力的大小与轮轨间的冲角直接相关 。 当刚性定位的转向架通过曲线时 , 轮对的刚性 悬挂要求两轮对保持相互平行 , 造成前导轮对与钢 轨之间存在较大的冲角 , 以致产生很大的轮缘力 。 对于常规转向架 , 轮对轴箱一般采用弹性定位 , 其 轮对与构架之间存在剪切刚度和弯曲刚度 。这样 , 虽然蠕滑力有使轮对趋于径向位置的趋势 , 但正是
李 芾 , 傅茂海 , 黄运华
( 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研究中心 ,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 要 : 改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是研究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一直追求的目标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客货车径向 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 , 并阐述了迫导向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 。建立了迫导向转 向架 、自导向转向架和一系柔性定位转向架的统一横向动力学模型 , 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一系柔性转向架和径 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和直线稳定性 , 并进行了分析 、比较 。结果表明 , 采用径向转向架是降低曲线上轮轨 磨耗和提高直线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 适合运用在摆式列车及曲线较多的既有线提速客车上 。 关键词 : 径向转向架 ; 机理 ; 动力学 ; 研究 中图分类号 : U2601331 文献标识码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