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式与两片式插肩袖衣片与袖身连接点位置的探讨

合集下载

简析插肩袖和衣身的适配方法

简析插肩袖和衣身的适配方法

简析插肩袖和衣身的适配方法作者:毛晓凛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11期摘要根据插肩袖的结构造型原理和穿着状态,对比分析角度结构设计法和衣袖拐点对位法的优劣,以找到更合理准确快捷的结构制图方法,为插肩袖结构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插肩袖;适配方法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11-115-02插肩袖是指袖子借了衣身肩部一部分并与衣身部分连为一体的一种袖型,是常见袖造型之一,具有随意、柔顺、优雅的特点,插肩袖的外观飘逸流畅,休闲意味浓。

以往主要是宽松休闲造型,现在亦流行合体插肩袖,插肩袖可宽松可合体,被广泛适配于各种时装和休闲装,对插肩袖结构造型的研究具有很深的意义。

而插肩袖的结构设计方法由原来的传统角度设计发演变到现在衣袖对位法。

下面就两种结构制图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插肩袖的结构制图方法一般分为在衣身上配袖子的角度法和在袖子上配衣身的对点法。

角度配袖法简单、直观,但造型快速把握的准确性差,后期返工调整率高,而且更适合宽松的袖型。

(如图1 为角度配袖法)衣袖对点法步骤稍复杂,但造型准确,后期造型基本不用另外调整,可一次到位,尤其对于合体袖型的结构制图尤为准确到位。

现在时尚外套的插肩袖多为合体造型,和以往的宽松造型袖子有很大改观。

(如图2 为衣袖对位点配袖法)插肩袖角度配袖法的角度一般为45 °左右合体袖袖中线与竖直线夹角小于45 °,夹角越小越合体,但袖肥和袖山高的控制把握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困难,要反复调试才能找到恰当的衣袖结合点才能适配出满意的合体款式来。

而插肩袖衣袖对点法是根据款式的要求,先依据衣身的袖窿弧长绘制相应的一片袖或两片袖的原型,袖原型直纱摆好后,再把做好的衣身适配到袖原型上,对合点为1/2 的袖山高处的拐点上,肩点距离袖子0.5 cm 的间隔量,削去的一部分袖弧长是袖山的吃势,因插肩袖没有袖窿结合线,不需要吃势,所以去点多余的吃量才能使衣身袖窿和袖山融合一体,达到袖子借肩的目的。

插肩袖立体造型的设计方法研究

插肩袖立体造型的设计方法研究

插肩袖立体造型的设计方法研究作者:房娟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12期[摘要] 以插肩袖立体造型为基点,结合立体造型的实例,分析影响插肩袖立体造型的结构设计各构成因素的变化与相互关系,探寻插肩袖舒适、美观与造型设计的合理方式相统一的插肩袖结构设计的方式,为插肩袖造型设计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 插肩袖;立体造型;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 F76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6-0187-01袖子是服装结构设计重要的组成部件。

插肩袖,是指袖子的一端插入肩部并与衣身相连的一类袖型,它是传统的袖型之一,具有圆顺、流畅大方的特点,插肩袖的外观线条感极强,尤其是近几年来服装廓形趋向于休闲、宽松的衣袖造型插肩袖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服装。

由此可见,对插肩袖立体造型与设计方法的研究对现今时装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对插肩袖造型的研究应从袖子的整体造型与衣身的组合关系、服装的宽松度关系出发,采用立体造型设计法,立体裁剪与平面制版相结合,优势互补,运用不同的服装造型设计方法,设计出各种衣袖结构,在不同角度、不同合体度状态下的插肩袖立体造型,并以此为依据分别做三个不同造型的插肩袖,做出坯样,通过160/84A中号体型模特试穿,进行主客观评价,得出相应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插肩袖的立体造型插肩袖就相当于把一般袖窿的上端上移,用一条弧线状的接缝把袖子和衣身、衣领连接在一起,衣身与衣袖的整体造型进行重新分割,这是插肩袖的典型形式。

根据插肩袖的造型特点以及风格可分为合体型、宽松型和宽大型。

首先根据前后袖窿造型确定袖山基型,根据袖长和肩线,确定袖山中线和袖筒基准线的偏角,在衣身袖笼上确定袖山斜线、袖筒基准线、袖山中线、袖肥线。

插肩袖立体造型设计关键是要把握肩斜线和袖子的倾斜角度的处理方法,结合参考线用白坯布捏出相应的袖窿造型,结合款式特征,进行调整,直到设计出合理的款式造型。

插肩袖服装样板图设计技巧

插肩袖服装样板图设计技巧

!!!!!!""""信息交流文章编号:!""#$%"!%(&""%)"%$"’"($"&插肩袖服装样板图设计技巧#王秀彦(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插肩袖服装常见于男女外套、夹克衫、防寒服等服装之中,在女士时装中更为多见。

其款式变化万千,丰富多彩。

所谓插肩袖,是一种袖子与衣身肩部相连的袖型结构形式,其结构有一片袖、两片袖、三片袖等多种。

通过袖山与袖窿的变化,加上对袖子不同的分割形式,可构成不同的造型效果,如插肩袖、半插肩袖、肩章袖、连育克袖、连袖等,如图!。

图!插肩袖的不同分割形式插肩袖服装的款式风格变化多端,其结构设计原理是一致的。

但在设计插肩袖服装样板时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要领加以运用,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袖山中线的确定袖山中线的位置选择,一般用袖山中线与水平线的角度来表示。

按照人体工学原理,人体手臂最大的活动范围在!("*以内,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以内。

当人手叉腰站立时,袖山线大约在%#*角的斜度。

根据这个原理,在设计插肩袖时,袖山线大都在%#*左右。

%#*袖山线的服装结构就可以满足服装造型与服装功能两者关系的需要。

通过实验得知,可体袖的袖山角度最大极限是))*,最小极限是与肩线平行。

如果想设计活动量较大的衣袖结构,可以在%#*角的基础上,把袖山线向上抬高一个角度,这种袖型可以满足手臂活动需要,但手臂下垂时,腋下会出现一些褶皱,看上去不够美观。

如果想要服装可体美观,可把袖山线向下落一个角度,袖山线与水平角度越大,服装越可体,但手臂上抬时会受到限制。

技巧一:在实际做图时,测量角度比较麻烦,也容易出现误差,因而可用作三角形的方法解决,如图&(,)中所示。

在外肩点做一个!"-!"./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既是%#*袖山线。

合体两片式女装袖型配伍技术探讨

合体两片式女装袖型配伍技术探讨

合体两片式女装袖型配伍技术探讨作者:伍超泉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04期摘要:衣袖的美观与舒适是当前服装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分析意大利和日本两国的配袖方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女装配袖技术,使成衣穿着后袖型美观舒适、服帖,袖山工艺吃势量适中。

关键词:衣身袖笼;袖子结构;袖子配置技术中图分类号:TS941.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346(2017)04-1 袖子概述袖子按裁片片数通常分为一片袖、两片袖和多片袖。

女装的袖子,最初为一片袖;女装两片袖是从男装袖中演变过来的:16世纪路易时期,为追求有型、美观,在男子军服中首先出现了两片袖,当时被称之为男装袖。

由于两片袖更易塑造袖型,且符合人体手臂的自然形态,于是这种袖型渐渐在女装中流行。

两片袖的出现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至今仍然被广泛的运用到女装上。

2 两片袖结构处理与分析文化的不同,对袖山与袖笼的关系、美感、活动需求等关系理解也不同,所完成的袖型也会有所不同。

在服装结构制版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这些区别,那么对于每个制版师和设计师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使每个制版师和设计师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从而也大大拓宽了制版师和设计师在服装版型上的设计范围。

下面重点介绍意大利、日本这两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两片袖配袖法。

2.1 意大利两片式配袖法意大利科菲亚服装学院擅长用纸张来做立体裁剪,他们有独特的配置两片袖袖型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先在人台上完成前后片衣身;2)测量肩点至袖窿底部的垂直高度为h(见图1)。

与其它方法有所不同的是:先由袖筒造型开始,然后再去做袖山弧线和偏袖量等过程(见图2);3)计算袖山高和袖肥:袖山高OA=h-1cm左右,袖肥CD=EF=袖山高0A+1cm左右。

4)根据需要的造型作袖筒造型(见图3),延长AO至B点,使AB=袖长,如图3作G 点,由G点作袖口大GH,前袖肘内侧进1cm为C点,连接前袖中线GCD和后袖中线EH。

插肩袖毛衣前后片的缝合方法

插肩袖毛衣前后片的缝合方法

插肩袖毛衣前后片的缝合方法
插肩袖毛衣的前后片缝合方法如下:
1. 首先,将前后片的两个侧边按照图纸对齐,正面相对。

2. 使用平直的刺绣针或大针眼针将前后片的侧边并排针在一起,尽量保持针脚均匀。

3. 选择适当的线,一般使用同色线或与毛衣颜色相近的线,线针要细腻。

4. 从针脚两侧开始,使用包缝针的方法缝合前后片,将针脚隐藏在缝口内。

5. 缝合时要注意保持前后片的对齐,避免出现扭曲或绷紧的现象。

6. 缝合至袖子的肩部时,要先缝合袖子与前后片的缝合线,再继续缝合身体部分。

7. 完成缝合后,可将针脚剪短,用针织钩针将针脚隐藏在缝口内,以防止脱线。

8. 最后,用蒸汽熨斗轻轻熨平缝制部位,使缝口更加平整。

关于袖子设计的瓜点意见

关于袖子设计的瓜点意见

关于袖子设计的瓜点意见袖子结构变化复杂,款式多样,是服装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的袖子同衣领一样,也是视线比较敏感的区域,造型是否合理、是否实际至关重要。

下面谈谈设计中的一些做法。

一、袖子和袖窿的配合关系袖子有独块式、两块式、三块式、圆装袖及插肩袖、连袖、泡泡袖等多种形式。

袖子结构不是独立的,必须同衣身袖窿的结构变化相结合,一个袖窿匹配一个袖子,尽管它们的式样千变万化,但袖子和袖窿的配合关系都是一致的,即袖片的袖山弧线周长,必须大于衣片的袖窿弧线周长。

袖山弧线周长应该比袖窿弧线周长大多少,因随款式不同而变化,一般情况下约大2―4cm。

呢毛料服装要比布料服装大得多一些,只有符合上述要求,通过袖山弧线收缩(俗称吃势)的方法,袖子装上以后才能形成圆滑的袖子外形弧线,使衣服造型美观。

二、袖山高和袖肥的关系为了有效地说明袖山高和袖肥的关系,这里只考虑其结构的演化规律,不涉及穿用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把袖山高理解为中性的话,即基本袖山,按照结构的要求袖山曲线和袖长不变,袖山越高,袖子越瘦,当袖山高与袖山线长度趋向一致时,袖肥接近零;当袖山越低,袖子越肥,袖山高为零时,袖肥成最大值。

因此,袖山高和袖肥的关系成反比,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山越低袖肥越大。

从该结构的立体角度看,袖山高制约着袖子和衣身的贴体程度。

袖山越高,形成接口的椭圆形越突出,成型后的内夹角就越小,外肩角越明显,相反,内夹角越大,外肩角越平直。

衣身和袖子的结构原理与此完全相同。

袖山越高,袖子便越瘦而贴体,腋下合身舒适,但不宜活动,肩角俏丽,个性鲜明;袖山越低,袖子便越肥而不贴体。

腋下也容易淤褶过多,但活动方便,肩角模糊而含蓄。

由此可见,使袖山增高的设计,更适合不宜作大活动量的礼服、公职人员的制服和较庄重的服装;袖山低的结构则更符合活动量较大的便装设计。

然而,使用这一原理不仅要考虑结构上的合理,还要考虑穿着的方便,否则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

基本袖山高是指日常服中较贴身的状态。

浅谈两片插肩袖结构设计与应用

浅谈两片插肩袖结构设计与应用

浅谈两片插肩袖结构设计与应用作者:吴贵叠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24期摘要:插肩袖在服装上的应用赋予袖子的丰富表现力,它的美观效果和舒适性是普通袖子无法比较的。

本文从插肩袖的袖中线的倾斜度、前后袖的侧缝、衣片和袖片的连接点、袖口、缝制工艺等几方面分析了两片插肩袖的结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可准确把握两片插肩袖的结构特点,这样既满足袖子的车缝工艺,又满足两片插肩袖的美观性和穿着舒适性。

关键词:插肩袖;前后袖的侧缝;袖中线的倾斜度;袖口;袖山高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4-0058-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款式的变化要求也越来越多。

普通的袖型已经不能够满足袖型的变化,插肩袖的应用开始卷土重来。

但是由于袖中线的角度、袖肥、衣片和袖片的交叉点等几个方面的因素都可以调节。

所以一直以来插肩袖结构设计的说法不一,纵观很多关于插肩袖的研究与实践,很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把插肩袖的美观性和穿着舒适性以及缝制工艺结合在一起,偏离了插肩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教学过程当中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作为中等职业的教育者,要从服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出发,让学生知道插肩袖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把人体穿着的舒适性和袖子外观的美观性以及缝制工艺结合在一起。

因此,本文结合插肩袖的侧缝,前后袖的侧缝,袖中线的倾斜度,袖山高,袖口等方面的结构,将两片插肩袖的主要结构设计给予科学合理的分析。

1 插肩袖的定义插肩袖,又叫牛角袖,顾名思义就是袖子插到服装衣身的肩上位置。

其与普通的袖子不同的地方是:袖子不是按照正常的袖窿弧线的位置与衣身相配合,而是沿着上臂延伸到衣身中去,并成为衣身的一部分[1]。

两片插肩袖的结构思路是将袖子连着衣身,从袖中线破开分成前后袖,分别与衣身的前后片相接,从而形成肩袖连体,完成插肩袖的造型。

2 袖中线倾斜度的确定袖中线倾斜度是指在肩端点处,袖子的中线与肩端点的水平线的夹角,如图1所示。

版师必读品牌插肩袖和连身袖制图步骤详解

版师必读品牌插肩袖和连身袖制图步骤详解

版师必读品牌插肩袖和连身袖制图步骤详解虽然宽松形式的连身袖结构理论已被大量的研究,而合体的连身袖结构却成为冷门。

原因是有些人认为,合体连身袖的塑型效果不装袖结构,因而凡是合体型的款式一般都采用了装袖结构,采用连身袖结构的范例极少。

那么,连身袖结构是否只适合用在宽松的造型中,如运动装、休闲服……,而不适合构成合体的造型?毋庸置疑,连身袖结构和装袖一样,不仅可以构成宽松的平面结构的造型,还可以塑造合体的立体结构的造型。

本论文比较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差异,借鉴装袖结构的造型原理,推导出合体的连身袖结构的造型原理。

1.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比较连身袖的肩部塑型的方式与装袖有着本质的区别。

深入了解他们塑型的方式与差别并将合体装袖的造型方式运用于合体的连身袖造型中是连身袖造型原理的关键,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1.1 袖窿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1)装袖结构的袖子与袖窿分离而单独进行裁剪,再进行缝合。

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一些余量,当手臂抬起和下落时,这些余量像褶裥一样折叠在肩部和腋下,以适应手臂活动所需要的长度变化。

在装袖结构中,有着袖片的“袖山高”与衣片“袖窿”两个因素共同塑造肩部造型及其转折关系。

袖子纸样的袖山高,随着腋窝位置的上下设定、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等要素的不同而变化。

绱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袖山高的增减是在袖肥线的上下进行,由于袖长没有变化,所以绱袖角度大的时候袖下会变长,袖子更加便于活动。

这是装袖结构在处理袖子合体外观与活动机能性之矛盾的特性。

装袖结构在塑造合体的造型时,袖山高取值便会增大,衣身袖窿开深位置提高,接近人体腋下部位,衣身与袖子的肥度减小,肩点立体程度增强,整体呈合体内收状。

此时虽然服装松量不大,但袖下长度的增加,也可保证手臂的运动自如。

这种调和外部廓型与运动机能两者关系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体现出装袖结构本身的合理性。

(2)连身袖结构袖子与衣片连裁,既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窿结构,这就成为连身袖结构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成为影响连身袖合体问题的主要因素。

合体女时装两片插肩袖的结构处理

合体女时装两片插肩袖的结构处理
第 3期 第 4 2 页
浙 江 纺 织 服 装 职 业技 术 学 院学 报
2 0 1 4年 9月
合 体 女 时装 两 片插 肩 袖 的结 构 处 理
贺小红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基 于新 丈化 式原型和袖子的构成要素 ,研 究探 讨 了如何 进行合体 女时装两 片插 肩袖 的结构处理。采用在合
体 圆装袖 的基础上补 回前后片插肩袖分割 的量、在合体一 片袖基础上变化 成两片插肩袖 等方法,对合体 两片插肩袖结构 处理进行 了具体 的研 究。最后通过制作 和试 穿样 衣,比较 了不 同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及 不足 ,总结 出合体 两片插肩袖的
袖 山高 。如 在一片插 肩袖 中,一般将 前袖 山中线 的倾斜 角度通 常在 6 5~ 4 6度 之 间,后 袖 山中线 的倾 斜
角度通 常在 6 5~ 4 6 度 之 问,两者 的差值为 l 】 度 ,最大 极限为 6 6度 ;将肩 线在基 本型纸样 基础 上不变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0 8— 0 6 作 者 简 介 : 贺 小 红 , 女 ,广 州 市纺 织 服 装 职 业 学校 ,硕 士 ,高 级 技 ! J l f j 。( 广东 广州 5 1 0 3 1 0)
结构处理方法。
关键 词 : 女 时装 ; 两片 插 肩 袖 ; 结构
中图分类号:T S 9 4 1 .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6 7 4 — 2 3 4 6( 2 0 l 4 )0 3 — 0 0 4 2 — 0 5
袖 子是服 装结构 中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对 服装 的整体 造型影 响较大 。插肩袖 ,是 一种袖 子与 衣身肩 部
近 年来 服装流行 合身适 体 ,与此 匹配 的插肩 袖相 应 的也 是合体 的瘦 型,而在 现有 的合体插 肩袖 结构 处理 中 ,一 般都是根 据经验 先确 定袖 中心线 的倾斜度 ,再确 定袖 山高 ,然 后根据 袖窿 的造型 结构 ,确 定

插肩袖衣片和袖片连接点位置的探讨

插肩袖衣片和袖片连接点位置的探讨

移动 lm情 况下 的插 肩 袖 版 型 。 察后 得 出 : 山头 深浅 为 8m、 c 观 袖 c 前 袖 壮 2c 后 袖 壮 2 . m, 胸 宽 1c 后 背 宽 1. m, 片 和 袖 4m、 3c 前 5 6m、 6c 衣 7 片的连接点位置为 1 处后身高为 73m, / 3 . 前身约高为 7m、 c c 前衣 片 和袖 片重 叠 量 6m、 片 和袖 片重 叠 量 4r。 c 后衣 e a
摘 要: 病案 管 理是 医院 管理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病案 质 量也 直接 反 映 了医 院 医疗 水平 和 管 理 水平 。作 为病 案 管理 人 员, 工作 中 就 发现的问题 , 与大家交流 , 从而促进病案管理水平提 高。 关健 词 : 病案 质 量 ; 问题 ; 策 对
图 3
将上述三张 图进行 比较 , 可以发现在袖 山头深浅和倾斜角度不 变 的境 况 下 , 接点 越 是 向靠 近前 / 中心 线 平 移 , 胸 宽 及后 背 宽 连 后 前 减少 , 片 和 袖 片 的重叠 量 越 多 , 壮变 大 ; 衣 袖 反之 , 是远 离 前/ 中 越 后 心 线 , 胸 宽 及 后 背 宽 增 大 , 片 和 袖 片 的 重 叠 量 越 少 , 壮 减 小 前 衣 袖
图4
图2
图3 为前连接点向前中心线移动 0 c . m,后连接点向后 中心线 5
22 5
图 5


学 术 争 鸣
21 2 下 月 l 0 年1 半 刊 科技创新与应用 1 月
常见病案质量 问题及对策
杨 丽 英
( 嘉兴 市第一 医院病案 室, 浙江 嘉兴 3 40 ) 10 0
量 45m、 衣 片 和袖 片重 叠量 35m . c 后 . 。 c

尚装|制版|特殊袖型的制版技巧

尚装|制版|特殊袖型的制版技巧

落肩袖一般在oversize廓型中比较常见,在 最近几年风头正盛,几乎大部分品牌都有 落肩袖款式,这种手法可应用在衬衫、夹 克外套、大衣和针织衫等几乎所有服类中, 应用面很广。
插肩袖(图示为基 础插肩袖制版方法, 可举一反三,原理 相同):插肩袖分 为一片袖插肩袖和 两片袖插肩袖,区 别在于与衣身进行 对接时的基础袖袖 型,还有的别的非 常规袖型比如泡泡 袖或者合,一起 用。
腋下插角袖一般随腋下重叠量取下的形状 不同而命名,有插菱形角,半菱形角,插 直条、插铅笔等,这个主要是根据具体款 式造型和结构而定,这类袖型做的比较好 的有Max Mara(插角类型比较全),Dior (一般都是合体插角袖,开点高,带有袖 弯),Giorgio Armani,Giada等。
特殊袖型是区别于正常圆装袖的其它类袖 型,总体来说,袖子的变化都是在其原理 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可分为两大类。即结 构线变化类和特殊造型变化类。
结构线的变化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和衣 身装配的结构线变化,比如插肩袖,插角 袖,落肩袖,蝙蝠袖,还有斗篷(袖子与 衣身连为一体)。另一个是袖子本身的结 构线发生变化,比如内外袖缝的互借变化、 肩袖互借等,可分为力量型,圆润型和特 异型。

衣袖款式造型设计要点

衣袖款式造型设计要点

合体袖
一片袖转化成两片袖得制图
两片袖得制图点数法绘制
袖山容位
第一节 装袖类纸样设计
衣袖受时装款式造型得影响而有着各式各样得变化,不论 是何种造型,都可以从衣袖原型中变化而成。下面介绍得是采用 衣袖原型制作得各种装袖款式。
紧袖口花瓣袖 加肩垫袖 装饰性喇叭袖 缩褶袖
灯笼袖
袖口宽松得灯笼袖 袖口相连得灯笼袖 主教袖
6、袖口宽松得灯笼袖
此图款式是一种外形与喇叭形短袖相似,为了使袖口缩褶 后有膨大效果,要在袖口位加出约为袖中间张开量二分之一份量 。
7、袖口相连得灯笼袖
此图款式是一种下端宽松并由于袖口不分开,衣袖更显 简洁、利索。制作时要注意分割得位置和放松量得大小。
8、主教袖
此图款式是一种袖口加有大量缩褶得长灯笼袖,为使衣袖美 观,后袖片张开得宽度要比前袖片大一借左右,同时袖口处向外加 出约2~4cm不等长放松量。在后袖片中间折痕线处画出长约 6cm得开口,两侧分别修入0、5cm,用滚条处理开口。袖口长是手 腕围加放松量2m和搭门1、5cm,宽度约4cm。
A、普通牛角袖制图
B、低袖窿得牛角袖
款式是一种低袖窿得牛角袖,由于款式线分割在袖窿下 面,当将前后衣片分割得部分放在对应得袖山时,要做剪开 张大处理。其制作步骤如下:
①做法如图中a所示相同,并修低袖窿2、5cm,且加宽衣身2cm。 ②标示出前后衣片从领口至袖窿下方得两条分割线,并保持前后衣 片侧腋下得分割距离(约2、5~4cm)相等。
2、插肩袖
A、普通牛角袖 款式是一种将肩直线分割转化为从领围至袖窿得斜
分割线,使衣身肩部与衣袖连在一起,形成手臂修长得 视觉效果,一些运动服和大衣等款式多采用这种袖款式。 由于外形像牛得角,又称牛角袖,在国外则称为拉格伦袖。其制作步 骤如下:

衣袖按结构可分为哪几类

衣袖按结构可分为哪几类

衣袖按结构可分为哪几类衣袖按结构可分为哪几类衣袖按结构可分为哪几类?我提示:按衣袖结构分.可分为装袖、连袖和装饰性袖3大类。

1.装袖是指衣袖与袖窿组合的袖型。

以装袖结构而言,可分为圆装袖、包缝袖、倒装袖和平缝袖。

其中。

西装袖是圆装袖的代表作。

由于该袖包裹袖窿的缘故.其袖山较高.袖山吃势量大;衬衫袖是包缝袖的代表作,有内包缝和外包缝两种.其袖山较浅.袖山吃势量较小;倒装袖是近年来流行的休闲装衣袖的代表作,由于该袖压在袖窿之内的缘故,其袖山应降低1厘米.袖山吃势量相应变小;落肩袖是平缝袖的代表作,其袖山浅,袖山吃势量少。

以袖窿形状而言,又可分为圆袖窿、尖袖窿和方袖窿。

圆袖窿合适一切形状的装袖;尖袖窿合适于袖窿较深的休闲装、针织类装袖;方袖窿仅合适于时装款式类装袖。

2.连袖是指原身连袖和衣身与衣袖相连的袖型。

其中.原身连袖中有无肩缝中式连袖、有肩缝蝙蝠袖和拼接式连袖。

凡无肩缝的中式连袖,穿着时腋下有较多的皱褶;而做肩缝的蝙蝠袖,穿着时腋下的皱褶相对较少。

在衣身袖窿与衣袖相连的袖型中.可分为一片式插肩连袖、二片式插肩连袖、三片式插肩连袖、盖肩式连袖和连肩袖等款式。

插角连袖是为了解决袖与大身间的堆叠问题.可分为三角形插角、四角形插角。

其中。

三角形插角一般在胸围线以下.四角形括角则被安排在胸围线以上。

脱胸连袖与脱袖底连袖均属于原身连袖中巧妙地运用分割方法的袖型,解决了袖与大身间的堆叠量.达到既美观合体.又便于活动的目的。

其中,脱胸连三角袖和脱袖底连三角袖.均属于近年来流行的新颖连袖款式。

3.装饰性袖是指在装袖或连袖的基础上.通过分割、展开、扩大、变形、堆叠等工艺方法,所形成特别造型的各种装饰性衣袖。

常见的有规则和不规则褶裥袖、双层波浪袖、灯笼袖、泡袖、郁金香袖、褶裥袖、蓬松袖、露肩袖、露背袖、双层袖和两节袖等。

它们属于装饰性衣袖的派生、变化形式。

以上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衣袖按结构可分为哪几类的全部内容。

两片式插肩袖的推档方法

两片式插肩袖的推档方法

两片式插肩袖的推档方法
插肩袖是一种常见的衣袖款式,特点是肩部有一片补片,与主袖连在
一起。

插肩袖的推档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准备工作
1.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纸样、面料、纸剪、缝纫机、针线等。

2.按照纸样在面料上切割出所需的插肩袖主袖和插肩袖补片。

第二步:缝制插肩袖主袖
1.将插肩袖主袖的前、后袖缝口对准,右面相接将缝口钉好。

2.将插肩袖主袖的补片与主袖相对的袖缝口,也就是与右面相接的袖
缝口对准,缝上一段距离。

3.将剪开的袖缝口翻过来,与补片平行,按需要将剩下的袖缝口缝上。

第三步:推档插肩袖
1.将插肩袖主袖与插肩袖补片沿右面相接缝好,在缝口两侧缝条蒙住
并压平。

2.将两端相接的缝口裁掉多余的布料,并将缝口两侧的蒙住补丁用适
合颜色的线返工打理。

3.将右面对接缝口发起一段平行针线,作为推档的基准线,并将它们
用线锁住。

第四步:补强插肩袖
1.将插肩袖主袖与插肩袖补片的缝口以15度角度交错缝上,补强插肩袖的结构。

2.在插肩袖主袖与插肩袖补片连接处的上方和下方各缝几针,增强插肩袖的耐用性和美观度。

第五步:处理插肩袖内侧
1.将插肩袖主袖与插肩袖补片的缝口两翻起,用线固定住。

2.将插肩袖主袖与插肩袖补片的缝口两翻起后,使用缝纫机的扣压脚纵向固定住。

第六步:检查插肩袖
1.检查插肩袖的缝线是否整齐、牢固。

2.查看插肩袖的外观是否符合需求,如有需要可修整线头。

以上是两片式插肩袖的推档方法的步骤。

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制作出坚实而美观的插肩袖。

喜欢分片织的一定要会缝合,学习如何缝出插肩袖,再也不怕片织了

喜欢分片织的一定要会缝合,学习如何缝出插肩袖,再也不怕片织了

喜欢分片织的一定要会缝合,学习如何缝出插肩袖,再也不怕
片织了
大家好,我们织插肩袖,可以是直接圈织分出插肩位置,也可以是片织,织完后再将袖片与插肩进行缝合。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就是插肩袖的缝合方法。

首先,我们将插肩与袖片对齐,并用别针别好(它们的长度应该是相当的),接着我们从肩部一边开始缝合。

右边挑最左侧边上一排辫子针右边的渡线拉出缝线(这个辫子针就是你织的时候第1针挑下不织形成的,渡线在两排辫子针中间的位置),然后挑左边对应处最外侧辫子针左边的渡线拉出缝线。

想要每天学习编织小知识,编织技巧,与编织达人一起探讨编织心得;想要有一个随时帮你解疑答惑的编织私教并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编织从业者,请加入下方圈子(首月9.8,次月开始仅需1元)!
然后再到右边挑下1针,再回到左边挑对应的1针。

我们按这样方法一直缝合到临近腋下的位置,后面部分我们挑针的方式要做改变,因为侧边没有辫子针,具体挑针位置请看下方图示。

这样,两个织片就缝合完了,上面部分用的床垫针缝合法,比较简单,最后部分是需要大家重点学习的地方哦~!
更多编织进阶教程,请来我的专栏观看学习(专栏还有其它课程哦)~,凡者,自动解锁付费圈子功能~。

一片式插肩袖板型注意事项

一片式插肩袖板型注意事项

一片式插肩袖板型注意事项一片式插肩袖板型是制作衣服时常用的袖子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整个袖子只有一片布料,且肩部与袖子是连续的。

这种袖子不仅外观简洁,而且缝制起来也较为容易。

不过,如果想要制作出完美的一片式插肩袖衣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测量身体和袖子尺寸。

自制衣服时,需要仔细测量自己的身体尺寸和袖子长度。

袖子长度应该从肩膀起点到手腕处。

保持身体直立,手臂放松自然,用尺寸从肩部到肘部,和肘部到手腕,最后把这两个尺寸加在一起,便是袖子长度。

同时,需要注意肩部的尺寸,以保证袖子能够顺利地穿过肩膀连接到衣服上。

第二,要准确绘制袖子的形状。

在制作一片式插肩袖时,需要绘制一个正确的袖子形状,以确保袖子能够与身体贴合。

袖子的形状应该与肩部相同,并在肩部有一个小的凸起,以便袖子更好地连接到衣服上。

此外,袖子的下摆形状也需要符合个人要求,可以选择宽松或贴身的下摆形状。

第三,要注意肩部和袖子的连接处。

袖子和肩部连接处是制作一片式插肩袖的关键部分。

这个地方应该缝合得牢固,使袖子与肩部衣服连接紧密而不会失去属性。

肩部缝合的位置需要做得非常准确,以确保袖子合适地贴合肩膀,缝合位置不应该太低或太高。

此外,袖子的接缝处也需要尽可能地平整和牢固,否则会影响整个衣服的外观和舒适性。

第四,要合理选择布料。

从可用的各种材料中选择适当的布料对于制作一片式插肩袖非常重要。

材料选择会影响到此款款式衣服的外观,质感和舒适度。

通常需要选择较柔软和耐用的布料,以保证这种袖子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形状。

鉴于肩部连续的特点,建议适当选择柔韧性强,在肩部不容易产生起泡或者究顶效果的材质。

此外,一些弹性材质,如弹力棉和弹力丝绸,可在前面和后面添加,以便让袖子与身体更好地贴合。

总体来说,要制作出完美的一片式插肩袖,需要注意以上几点,精心测量身体和袖子尺寸,绘制合理的袖子形状,缝合牢固的连接处,以及选择合适的布料。

只有这些细节得到妥善处理,才能制作出舒适贴身而又漂亮的一片式插肩袖衣服。

两片式插肩袖的推档方法

两片式插肩袖的推档方法

两片式插肩袖的推档方法服装的工业化批量生产可以满足同款服装适应不同体型的人体穿着,而服装与人体的合体、适应的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在标准基型样版上的推档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

推档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针对不同的结构和款式既有共性的部分,都需要依照国家标准来设定规格档差来收放各部位的尺寸;又因为结构、款式的不同而存在方法上的差异,插肩袖的推档和多分割线段的推档更是其中的难点。

笔者总结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结合相关的理论提出了新的推档方法,以供读者学习参考.一. 插肩袖的推档技术插肩袖是指袖子与大身肩部的部分或全部相连接而形成的袖型,按照插肩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半插肩袖和全插肩袖。

全插肩袖的推档尤为特殊,因其在一个样板中同时涉及到领围、肩宽、袖长等部位,各部位的尺寸变化又相互紧密关联,如何做到服装款式造型、结构比例的变化与标准基型样板保持一致,做到各关联部位推档的科学性、合理性就是插肩袖推档的关键点.下面我们从样板的制图入手,全面分析全插肩袖的推档过程(本文只以前片为例,后片的推档与前片基本相同,在此不再累赘)。

1. 按照设计平面款式图(图1)做出结构样板图(图2),A点是袖子与大身的结合点,其位置在胸宽点附近。

B点是插肩袖与领口线的交点。

C点是肩端点的位置,是袖子弧线的转折点,是插肩袖推档时控制肩宽尺寸变化的关键点。

2. 推档规格设定(表1)表1 单位:cm号型部位 155/80A 160/84A 165/88A 规格档差衣长 54 56 58 2肩宽 37.8 39 40.2 1.2胸围 88 92 96 4腰围 74 78 82 4摆围 90 94 98 4袖长 57.5 59 60.5 1.5袖口 12.5 13 13.5 0.5袖肥 16 17 18 13. 推档公共线的设定推档公共线是指在服装样板的推档中,各档规格的重叠线。

它的确定的原则是利于服装款式造型、结构比例的变化与标准基型样板保持一致,它是两条互相垂直的线。

一片式插肩袖推档解难

一片式插肩袖推档解难

一片式插肩袖推档解难
乔永辉
【期刊名称】《中国制衣》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一片式的插肩袖因其结构的特点,推档方法与两片袖有较大的差异。

一片式的插肩袖是在一块袖片的样板上同时汇集了前后片领部,肩部,袖笼三个部位的推档值,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计算推档值,如何设定合适的推档公共线,就成为一片式插肩袖的推档关键。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乔永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6
【相关文献】
1.插肩袖和多分割线段的推档难点解析 [J], 乔永辉;
2.一片式与两片式插肩袖衣片与袖身连接点位置的探讨 [J], 黄英
3.电弧防护服插肩袖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J], 杨子田;徐彩燕;文雯
4.袖山高与袖中线倾斜角度对插肩袖的影响 [J], 张丹;常婷;王沁心
5.童装插肩袖结构舒适性分析 [J], 黄珍珍;左洪芬;杨雅莉;王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左移 1 c . m。 0
图 2所示 的是两 片式插肩袖 的基础 版型 ( 胸围 B 10m,肩 宽 S 4c = 0c = 1m,袖 长 S = 4m,袖 口 C - 0m) L 5c F- c ,前倾斜 3 角取 4。 5,后倾斜 角取 4 ,前后袖笼按 O。 原 型分别开落 5m 和 3 m,连接 点按有 c c
11 一 片式插肩袖样板设 计与分析 .
为研 究连接 点位置变化对一片式插肩 袖 的影响 ,确 定实验对 象 A、B、C,其 中 A为一片 式插肩袖 的基 础板型 , 图 1 如 所 示;B为在基 础板型 A 上 ,使 s点右
移 05m,S . c ’点左移 05m;C为在基础 .c
图 I 一片式插肩袖基础板型
插 肩袖 的结构 原理来源 于袖 与身的互借关 系 ,其结 构形式 多样 ,一 般分为 :一 片式 ( 动服装 、休 运 闲服装 ) 、两 片式 ( 茄克 、时装 、风 衣、大衣) 、三片式 ( 常运用于 男装的风衣和 大衣中) 、半插 式 ( 一种 前装袖 后插肩款 式 ,主 要用于 男装风衣 和大衣 中)11 10插肩 袖 的分割线条亦 可随意变 化 :直 线分割 、斜 - 2
分别将表 1 A、B、C与表 2的 D、E 的 、F做一一对应 比较 ,可发现 :在连接 点位移相 同的条件 下,
根据实验要求分别制定各实验对象样板并作比较, 结果见表 1 其中H1 。 为前衣片和前袖片的连接点位置 距 胸围线 的高度 , H2为后衣 片和后袖片 的连 接点位置距 胸围线 的高度 , 1 △ 为前衣片和 袖片 的重 叠量 , △2
为后衣片和袖 片的重叠量 。
表 l 一片式插肩袖 3个实验对象板型 比较结 果 ( 单位 : m) c
收稿 日期:2 l 0 0 l一 8— 2 7
作者简介:黄
英 ,女,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服装结构设计 ( 上海 2 0 5 ) 0 0 1
第 4期第 2 2页

英: 一片式与两 片式插肩袖衣 片与袖身连接点位置的探讨

21 年 l 0 1 2月
板型 A 上 ,使 S点右移 O5m,S .c ’点左移 1 c . m。 0
21 年 1 01 2月
d i 1 . 6 /i n 6 42 4 .0 1 40 5 o: 03 9 .s.1 7-3 6 1. . 9 js 2 0 0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Biblioteka 技术 学院学报 第 4期第 2 l页

片式与两片式插肩袖衣片与袖身连接点位置的探讨
黄 英

要 :插肩袖是 衣袖结构 中的重要形 式,具有 众多造型 因素。本文以一片式插肩袖和 两片式插肩袖为例 ,从样板
图2 两片式插肩袖基础板型
效袖 笼深 的 1 / 3左右取 定 。根据 实验 要求分别制定各 实验对 象板 型并作 比较 ,结果见表 2 。
表 2 两 片式 插 肩 袖 3个 实 验 对 象板 型 比较 结 果 ( 位 : m) 单 c
根据表 2 可得:在袖山头深浅和倾斜角度不变的情况下,连接点越是 向靠近前后中心线平移 ,前胸 宽及 后背宽越 小,衣片和 袖片 的重 叠量越多 ,袖壮 越大 ;反之 ,越 是远离前 后中心线 ,前胸 宽及 后背 宽 越大,衣片和袖片的重叠量越小,袖壮越小。
线分割 、弧线分割 、直 线和弧 线组合分割 。
据 研究资料 显示 :影 响插肩袖造 型 的因素 有袖子倾 斜角 、袖 山头深 浅、袖壮 大小、袖 笼深浅 、衣 片 和袖 片的连接 点位置 、衣 片和袖 片重叠量 的大 小等 ;研 究者 的聚焦 点多在袖子倾斜 角、袖 山头深 浅和 袖 壮大 小上 ,而 对衣片与 袖片连接 点位 置的研究较少 [1 1o本研 究 以一 片式和两片式插肩袖 为对象 ,从插 肩 - 5 袖样板 和实物样衣 2个角度来 观察连接 点的位 置对插肩袖 造型 结构的影 响。 1 插 肩袖样板设 计和分析
分析表 1 可得 :插肩袖 在其他条件 不变 的境况 下 ,连接 点越 是 向前后 中心 线平移 ,前 胸宽及 后背 宽
越小 ,衣片和袖 片的重叠量越 多 ,袖壮越 大 ;反之 ,连接 点越 是远离前后 中心线 ,前 胸宽及后 背宽越大 ,
衣片和袖 片的重叠量越 少 ,袖壮越 小。 1 两 片式插肩袖 样板设 计 与分析 . 2 同理 ,确定实验对 象 D、E ,其 、F 中 D 为两 片式插肩袖 的基 础板型 ,如图 2所示 ;E为在基 础板型 D 上 ,使 S点 右 移 05m,S . c ’点左移 05 m;F 为在 . c 基础板型 D 上 ,使 S点右移 05m,S . c ’
和实物样衣 2个角度 来观察连接点的位 移对插肩袖造 型结构的影响。研 究表 明:连接点向前后 中心线的位 移与衣袖的重
叠量、袖壮、腋下浮余量 、贴体程度等正向相关。 关键词:插肩袖 ;衣袖 片连接 点;造型 因素;样板 中图分类号: T 9 1 5 S4 .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 7.3 6(0 1 40 2.4 6 42 4 2 1)0 .0 1 0
图 1 示为一片 式插肩袖 的基础版型 ( 所 胸围 B 10m, 宽 S 4 c 袖长 S = 4m, 口 C = 0m) = 0c 肩 = 1m, L 5c 袖 F3c , 前后 倾斜角与前后肩 斜度相 同 , 后袖笼按原型依 次开落 5m 和 3m, 前 c c 连接 点按有 效袖笼深 的 13 定 。 /取

片式插肩 袖和两 片式插肩 袖虽然 同为插 肩袖 ,但 无论在 风格上 的 ,还是在运 动功 能性方面 都有很
大 的不同 。 与一 片式插肩袖相 比, 两片式
插肩 袖更贴合人 体 , 造型更 美观 , 但其运 动量 及舒适度却相 对较小 。 本研 究设定前 衣 身与袖片 的连接 点为 S ,后衣身与袖片 的连 接点为 s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