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复习内容
期末试复习内容
政治经济学
• • • • • • • • • •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2.商品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3.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4.物质资料生产的相关内容 5.社会再生产的内容 6.价值形式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8.货币流通规律 9.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0.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 • • • • • •
21、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22、资本的共性 23、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2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25、有形磨损 26、生产成本 27、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对价值规律的影 响 • 28、流通费用的构成 • 29、借贷资本的来源 • 30、金融资本的形成
• • • •
31、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3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 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34、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它们之间的 关系 • 35、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36、案例题:以下10个案例选1个。 • (1)P11 斯巴达克起义 (2)P35 江西奶农为何 宰杀奶牛 (3)P52 他们是资本家吗? (4)P66 企业并购并非灵丹妙药 (5)P89 海尔是“怎样 让石头漂起来”的 (6)P122 大公司的股份 (7) P140 微软垄断案 (8)P160过分强调平等会妨 碍效率 (9)P177 政府调控棉市 (10)P178 玻璃 行业如何走出亏损困境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重点回顾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在市场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的制度属性和经济交换提供了基础。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剥削现象的深刻剖析。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矛盾,以及这种剥削关系如何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通过购买和控制劳动力来实现剥削。
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问题。
四、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马克思将资本积累分为绝对积累和相对积累两个方面。
绝对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资本积累,而相对积累则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削减劳动力成本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积累方式。
资本循环是指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
五、资本主义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危机、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总结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
/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生产关系: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生产方式: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思考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
2)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之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的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2、如何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破坏生产力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有何异同?1)相同点:都具有客观性。
2)不同点:①经济规律与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②经济规律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具有阶级性第二章商品和货币概念: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它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互换劳动的相互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一、名词解释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P92、价值: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P143、交换价值:是指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14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 5价值规律: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P397、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资本,用v表示。
P39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用c表示。
P399、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110、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21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产生的差额。
P4312、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投放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P5313、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P5414、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运动。
P56 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P6016、利润:是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成本价格的价值。
P6717、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复习社经主要要点.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的根源,并且在牛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木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私冇制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杲。
2.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①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
②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群众基础。
③近代中国没有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力量。
3.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木途径:①没收官僚资木,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②和平赎买民族资木,壮人社会主义全民所冇制。
③改造个体私冇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冇制。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①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屮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屮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另一方面,由于屮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牛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住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2.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这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3.表现:第一、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状况。
第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冇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在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耍素分配结合起来。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这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经济学是考研政治的一个重要学科,掌握好经济学的知识对于备考考研政治至关重要。
在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关注和重点整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在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的前提下,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经济学知识。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基本问题包括什么生产、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
二、供给与需求1. 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收入、价格预期等。
2. 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和能够生产和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因素包括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
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在某一价格水平下达到平衡状态,价格形成是在市场作用下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三、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1.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多个卖方但彼此之间存在壁垒,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彼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壁垒。
2.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多卖方和买方,产品是同质化的,信息完全透明,进出市场自由;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产品是差异化的,进出市场受限制。
3. 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国家干预来修正市场不完全的情况。
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GDP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水平,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整理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整理——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研究经济关系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基本要素(构成劳动力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注:劳动对象:分为两类:未经人类劳动干预的自然物质,如:矿产,森林。
以及加工过的物质即原材料。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活动。
主要内容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5.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
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数量结构。
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科学的抽象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8. 1.经济规律的含义:即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A.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连。
B.大多数的经济规律随着经济条件的消失而消失。
C.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3.经济规律的客观意义:(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2)人们不能消灭和创造规律。
(3)经济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
政治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
对于政治经济学这样一门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
下面是一些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1. 价值观和利益观: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之一是价值观和利益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评价和认同程度,而利益观则是指一个人为了获得某种好处所做的行为。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如何影响和塑造经济和政治生活。
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学两大学派之一。
前者强调自由市场和产权,后者则更加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体,其特点是既有公有制又有私有制,既有计划经济又有自由市场。
3. 政治、经济制度和制度变迁: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政治、经济制度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政治经济学家通常会研究制度变迁、行为和决策制定的影响,以及政治和经济力量如何相互作用。
4. 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需求和供给是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政治经济学家通常会研究市场结构、垄断和价格歧视等问题。
5. 收入分配和产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收入分配和产权。
政治和经济力量对收入分配和产权有着深刻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家会研究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收入分配和产权的影响。
6. 经济增长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家会研究不同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以及政治和经济力量对其影响。
他们会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不同的发展途径所面临的挑战。
在复习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新问题,例如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政治经济学从未停止发展和演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政治经济学__复习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经济范畴:经济范畴就是对经济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使用价值:物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背后的本质内容。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货币:①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③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价值尺度:①是指以一定量的货币来衡量和表示商品的价值。
②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流通手段:①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③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2-1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v+m 。
3-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剩余价值率。
3-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3-6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7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3-8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3-9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3-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1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3-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随着资本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B.社会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2. 生产资料是指()A. 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B.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 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3.发生通货膨胀的深刻原因是()A.纸币发行过多 B.信用膨胀C.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 D.货币流通速度过慢。
4.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A. 经济规律B. 生产力基本要素内在联系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社会发展趋势5.商品生产是()A. 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B. 以供自己使用而进行的生产C. 无偿供给他人而进行的生产D.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6.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D.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7.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 商品价格总是等于价值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不变资本B. 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固定资本9. 利息率的界限是()A.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B.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C.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D.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10.商品生产是()A. 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B. 以供自己使用而进行的生产C. 无偿供给他人而进行的生产D.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11.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里()A. 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 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 生产的商品数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 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2. 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E.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企业追逐( )A.剩余价值率的结果而实现的B.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C.绝对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D.平均利润率的结果而实现的14.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5.工资的本质是()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固定资本17.反映企业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第一章商品交换价值与两要素的关系: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量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统称为商品经济,它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为什么商品价值不能由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因为决定价值量的社会标准是商品生产者共同拥有的社会行为的结果,标准必须有一定范围,主要包含三个因素:a.生产条件。
b,劳动熟练程度。
c,劳动强度。
价值量的变化规律: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章货币货币起源: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般的价值形式——货币的形成。
一般等价物:是在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地位,表现其它商品价值,充当其它商品的交换媒介的商品。
通货膨胀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价值规律(什么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格背离价值是否说明价值规律不起作用?答:不是,因为(1)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它的涨落,总是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进行的,变动幅度一般不会离价值太远。
(2)从短暂的,个别的交换过程来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价高者所得,正是价低者所失,就整个社会来说,总价格与总价值仍基本一致。
如果从较长时间看,商品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都是不能持久的。
(3)供应关系的变化引起价格相应发生变化,使价格和价值趋于一致。
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3,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消极:1自发调节具有邂逅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2包含着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的消极因素。
3加速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三章为什么说价值的增值和资本的产生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答:因为流通过程是价值增值和资本产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离开了流通过程就无法增值。
在流通之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
他能过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但却不能够创造出会使自己增值的价值,纯粹的交换——等价的或非等价的——都无法增大价值的总量。
为什么劳动力具有商品的属性?答:因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并通过市场型按劳分配等来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合同的形式与其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定期限内将自己的劳动力的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换分依据:二者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不同,还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来自于工人的剩余劳动。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超额剩余价值的定义:单个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照社会价值出售,从而得到的剩余价值,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都与劳动生产力有关。
区别:相对剩余价值与一般劳动力有关—一般的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价值的变化,从而导致相对剩余价值的变化,超额剩余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力有关—个别的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导致产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别变化从而导致超额剩余价值的变化。
剩余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投资者生产的直接目的都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个目的手段的也都是以扩大和增加对剩余劳动的占有。
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出卖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资本增值的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1,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有性。
2,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资本周转的含义: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资本的周转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不变资本除包括固定资本所包含的厂房和其他建筑、机器设备工具外,还包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上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除了包括可变资本包含的劳动力上的生产资本外,还包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上的生产资本。
年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例。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剩余价值率是一定时期内剩余价值和实际可变资本的比例,它表示资本主义企业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程度。
年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2,年剩余价值率大于剩余价值率,只有在预付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为一次,预付可变资本的数量等于实际发生作用的可变的资本的数量,年剩余价值率才等于剩余价值率。
第五章,资本积累再生产的内容: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的含义:企业把积累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最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的含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也就是(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答:因为1,相对过剩人口和可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以适应资本主义在生产周期性发展的需要。
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资本积累: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直奔积累及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量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集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资本积累的特点:以资本积累为特点。
资本集中的特点:它即可以通过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来实现,也可以由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成为新的更大资本。
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积累包括着两种截然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积累:在一极上,是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里的积累。
在另一极上,是创造这些财富的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
无产阶级的贫困类型:1,相对贫困2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日益下降。
表现: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大。
绝对贫困: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表现:1,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2,实际工资下降3,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社会总资本和个别资本的区别:1,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工人和投资者的个人消费,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消费。
2,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流通,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流通。
3,社会资本的运动不仅考察价值补偿,而且考察实物补偿,个人资本只考察价值补偿,不考察实物补偿。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时如何实现的,以及他们是如何让补偿的。
第七章,社会总资本运行中的市场市场机制的含义:是通过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主体对各自利益的竞争,供求关系的变化调价经济运行的机制。
市场经济的含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和调节人们关系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
性质:市场经济师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即可以与私有制相联系并为其服务,也可以与公有制相联系,并为其服务。
市场机制的功能强点:1微观经济均衡功能2资源短期配置功能3市场信号传递功能4科学技术创新功能5局部利益驱动功能市场机制的功能弱点:1市场调节目标偏差2市场调节程度有限3市场调节速度缓慢4市场调节成本昂贵市场规则的内容:1市场进出规则2市场竞争规则3市场交易规则4市场仲裁规则第八章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联系:1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量对比得出的不同比率2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本质,利润律师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3利润率通剩余价值率是按相同方向变化的,剩余价值率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区别:1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所表示或体现的关系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利润率造成了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总资本产生的假象,因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实质,而剩余价值率作为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说明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表明其真正来源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示剥削程度。
2在量上,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的影响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正比)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正比)3资本周转速度快慢(正比)4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正比)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除以全部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率的含义:等于社会总剩余价值除以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答:它是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下充分竞争的结果(形成过程:高(低)利润部门—新(原)资本进入(退出)—供给增加(减小)—价格下降(上升)—利润减少(增加)—利润率下降(上升))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从商品经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来看,程下降趋势。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提高2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3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4对外贸易的发展生产价格的含义:产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商业资本的含义:又叫商人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商业利润的来源:真正来源是由产业工人创造剩余价值剩余利润的获取途径:1自己投资商品经营2依靠商业店员的劳动,完成商品的推销活动3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第九章生息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的含义: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特点:1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2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3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它是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
利息的本质(来源):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