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语文12、袁隆平的“寻梦园”_教案3word版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理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事迹,理解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理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理想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明白理想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2. 《袁隆平的“寻梦园”》这篇课文介绍了袁隆平的事迹和他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了解这位杰出科学家的贡献和精神风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理想的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理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理想的重要性,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理想对一个人有什么意义?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理想》这篇文章,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并从文章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分析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收获,明确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理解《理想》这篇文章内容和观点方面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袁隆平的“寻梦园”》的阅读和思考,评价学生对袁隆平事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评价学生对理想的认识和追求。
六、教学练习1. 根据《理想》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个人理想的短文。
2. 结合《袁隆平的“寻梦园”》,讨论袁隆平如何实现他的理想,并从中得到启示。
七、扩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袁隆平的传记或其他相关文献,深入了解袁隆平的人生历程和科学贡献。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科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如何为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八、课堂活动1. 组织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以及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袁隆平的敬仰之情。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理解文章主题,感悟追求理想的意义,学习作者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 《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事迹,认识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学习他执着追求梦想、为人类福祉着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感悟追求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袁隆平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两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理想的看法,导入新课。
3. 文章讲解:分别对《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进行讲解,分析文章主题、作者观点和思想感情。
4. 案例分析:讲解袁隆平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感悟他追求梦想、为人类福祉着想的精神。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和袁隆平的事迹,探讨追求理想的意义和如何实现理想。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追求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能力。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袁隆平的寻梦园》一文主要介绍了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课文内容包括袁隆平的童年经历、他对农业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重要突破和创新。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是谁,他在农业科学领域有何成就。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袁隆平的了解,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3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对农业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检查他们是否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4.3 思考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分析。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袁隆平的寻梦园》5.2 图片:袁隆平的图片5.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如有需要)六、教学活动6.1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袁隆平的工作和成就。
教学设计1:袁隆平的“寻梦园”
第12课《袁隆平的“寻梦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培养对崇高理想的努力追求。
2.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4.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2.难点: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预习1.思考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新课的前半部分,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后半部分。
三、正课1.质疑:画出课文中点明袁隆平“梦”的句子,想一想,他的“梦”是什么?他的“寻梦园”又是指什么?讨论并归纳:(1)儿时的袁隆平的梦是园艺场里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2)古稀之年的袁隆平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袁隆平的“寻梦园”为着崇高的理想而执著追求,不懈努力。
2.质疑:袁隆平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讨论并归纳: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解决了我国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的吃饭问题。
3.质疑:袁隆平得到了哪些荣誉?讨论并归纳:(1)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2)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3)在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
(4)在风云市场上,以“袁隆平高科”为名的股票亮丽登场。
4.质疑:袁隆平在功成名就后,他是怎么做的?讨论并归纳: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
5.质疑:请看理解与探究第四题。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印证了“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的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绕杂交水稻而运转。
袁隆平的寻梦园 (2)
袁隆平的寻梦园引言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农业科学家。
他的名字与杂交水稻的成功种植紧密相连,并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除了他在水稻领域的杰出成就,袁隆平还有一个令人惊叹的项目,那就是袁隆平的寻梦园。
袁隆平的寻梦园是他从科研一线退休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建立的一座农业科技示范园。
背景袁隆平从一开始就对农业科技充满热情。
多年来,他不仅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还深入研究农业科技创新。
退休后,袁隆平决定建立一个寻梦园,以传承和推广自己的农业科技理念。
寻梦园的目标袁隆平的寻梦园旨在通过创新的农业科技展示和普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寻梦园将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创新并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
寻梦园的特点1.农业科技示范:寻梦园将展示各种农业科技创新,包括新型的农机设备、先进的种植技术、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等。
这些示范将帮助农民了解和学习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农业培训与教育:寻梦园将定期举办农业培训与教育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和培训课程等。
这些活动将吸引学生、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前来学习和交流经验。
3.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寻梦园将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企业家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
这里将鼓励各种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和合作。
4.农业科技博物馆:寻梦园还将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博物馆,展示袁隆平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历程。
这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历史。
寻梦园的影响袁隆平的寻梦园在农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寻梦园的农业科技示范和培训活动,更多的农民了解并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其次,寻梦园的建立鼓励了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最后,寻梦园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前来合作和交流,促进了国际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充沛(pèi) 睿智(ruì) 贫瘠(jí) 憧憬(chōng jǐng)] 蕴藏(yùn) 瞩目(zhǔ) 浩瀚(hàn) 淳美(chún) 2、解释下列列词语 (1) 精干:精明能干。 (2) 充沛:充足而旺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睿智:英明有远见。 (4) 贫瘠:(土地)不肥沃。 (5) 享誉:在社会上取得名誉。 (6) 神采奕奕: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7) 憧憬:向往。 (8) 瞩目:注目。 (9) 浩瀚:广大,繁多。 (10) 亮丽:美丽而引人注目。 (11) 淳美:纯朴美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卷点批注。 4、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二.导语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 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誉 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 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教授 为什幺能取得这幺大的成就呢?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的成功之路。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停顿的长短和感情的把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圈点批注,互相质疑。小组不能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3、质疑:袁隆平小时候的理想是什幺?怎幺产生这种理想的? 讨论并归纳:袁隆平大约 6 岁时一次郊游,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 场,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他觉得那一切 简直太美丽了,美得他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去学农。 4、质疑:袁隆平终生追求的是什幺?是什幺使他产生了这种追求?
秋语文七上第12课《袁隆平的寻梦园》教学课件
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 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请同学们从文 中找出能够体现他的痴的事例。并谈 谈我们大家对他的痴的理解。
这种“痴”,是科学家对理 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
认真阅读课文,读了文章以后,你认 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 什么?(能迅速提取相关信息)
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谷物 3500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 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40年来 他在此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 位。
袁隆平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 人。他出生在北京,却放弃了优 越的生活,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 母命,选择了艰苦陌生的农学。
梦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 美好的梦想往往能使人们为之付出终身的 努力,并且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荣。一个 中学生要以什么为光荣,该如何为自己的 梦想而努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 实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态 度和价值观。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
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 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基 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 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 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 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 月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 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 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 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 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 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 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首席顾问。
12、袁隆平的“寻梦园”
表达了。
五、走出文本、创作展示
1、请用最简短的方式表达自己在本节课最大的收获,越简单越好。
2、袁隆平被评为“2004感到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课后导学
六、课堂检测、巩固落实
1、听写生词
2、的梦想是怎样形成的,可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他又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3、我认为: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精妙的裁剪所突出的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导学案设计
激趣明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袁隆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丽”和他的“寻梦园”。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文本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3.学习文章精妙的裁剪所突出的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课前导学
一、课前须知、积累知识
1、文体知识介绍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生动的报道人物和事件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评论性等特点.按照报道的内容来分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小故事等几种
1991年5月,湖南省政府郑重推荐袁隆平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候选人,但这年新增的34位生物学部委员中,却没有袁隆平的名字。次年,湖南省政府再次申报推荐,袁隆平依然名落孙山。1995年,经湖南省政府再次推荐,袁隆平终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为袁隆平抱不平。处在漩涡中的袁隆平却神情淡定:“我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
二、自学思考、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请在书中将值得留心的重点词语划下,查阅工具书,并认真规范地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睿智()憧憬()淳美()蕴藏()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教学目标]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阅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国际上称中国出现了第五大发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体感知:⑴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读了文章以后,你认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谷物3500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40年来他在此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是个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他为了寻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顶着烈日,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袁隆平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命,选择了艰苦陌生的农学。
研读与赏析:梦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往往能使人们为之付出终身的努力,并且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荣。
一个中学生要以什么为光荣,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是一次梦想与荣誉的美好展示,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笔者的口提出了一个读者们关注的问题:“像袁隆平这样一个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拥有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学研究之路?”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带着它去研读课文,才能够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袁隆平和他的寻梦园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和对农业的贡献。
引入寻梦园的概念和它在袁隆平心中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播放袁隆平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他的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寻梦园对袁隆平的意义。
第二章:袁隆平生平简介2.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
认识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
讲述袁隆平先生如何开始杂交水稻研究。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查找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资料,并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讨论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和影响。
第三章: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开发3.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开发技术。
认识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点。
讲述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开发过程。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杂交水稻实验,观察其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优势和对农业的贡献。
第四章:寻梦园的建立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寻梦园的建立背景和发展历程。
认识寻梦园在袁隆平心中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寻梦园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讲述寻梦园对袁隆平的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查找寻梦园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讨论寻梦园对袁隆平的启示和影响。
第五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5.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优秀品质。
5.2 教学内容:讲述袁隆平先生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袁隆平先生的品质。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分享学习袁隆平先生品质的心得。
第六章: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要求。
掌握杂交水稻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6.2 教学内容:讲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等。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理想》:本文讲述了袁隆平爷爷追求杂交水稻理想的过程,以及他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 《袁隆平的“寻梦园”》:本文介绍了袁隆平爷爷创建的“寻梦园”,以及他在园区内开展的各种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爷爷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袁隆平爷爷追求杂交水稻理想的过程,以及他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追求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等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为例,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想,并讨论如何实现理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追求理想的意义。
3. 教师讲解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想并讨论如何实现理想。
5.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7.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2020秋鄂教版语文七上第12课袁隆平的寻梦园word导学案
青年: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老年:培养超级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
(2)文中“美丽”一词与袁隆平结下不解之缘,文中多次出现,请找出来分析其含义。
文中“美丽”一词,在不同地方出现表达出多个意思:既指园艺场的美丽,更指袁隆平梦想的美好,内心的美好,成就的辉煌。
(3)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请从课文中找出表现袁隆平“痴”的事例,谈谈你对“痴”的理解。
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保。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淳美:深厚完美;纯朴美好。
2.对下面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2分)
A. 他荣获最高科学技术奖。(“最”表程度,表明这个科学技术奖在国内的地位 )
B.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仍”表示袁隆平从来不曾停止努力 )
三、阅读过程
1.走近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记叙文信息筛选和确认的一般方法
(1)记叙文筛选信息的步骤
①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2. 《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为实现“禾下乘凉梦”的努力和奉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悟追求理想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袁隆平的事迹为例,启发学生思考。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理想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想》,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3. 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 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为实现理想的努力和奉献。
5. 案例分析:以袁隆平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创新精神。
9.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
10.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科学创新的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能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汲取灵感。
3. 评估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是否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提出实现理想的计划。
七、教学资源:1. 《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的文本材料。
2. 关于袁隆平生平的影像资料或传记。
3. 作文纸和评分标准。
4. 小组讨论指南和问题。
寻梦园
年级( 七 ) 教学案系列 编号:07-16-12 班级 ( )班 姓名:课题:袁隆平的“寻梦园”教学案主备人:隗岿然 审核: 七年级 语文组 课型:讲授课 时间:2016年 11 月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袁隆平的“美丽”和他的“寻梦园”2.体会文章独到的构思及精巧的取材;体会人物语言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袁隆平为造福祖国人民乃至全人类而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阅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关于作者:曲志红,《中国青年报》记者。
(二)相关知识: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基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我的两个梦 袁隆平 语文第三版教案
我的两个梦袁隆平语文第三版教案教案标题:了解袁隆平先生与其两个梦想教学目标:1.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了解袁隆平先生的两个梦想,并理解其对中国农业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2.理解袁隆平先生的两个梦想;3.分析袁隆平先生的梦想与中国农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2.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袁隆平先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反思:你们听说过袁隆平这个人吗?你们对袁隆平有什么了解?二、呈现(1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学术成就和对水稻育种的贡献。
2.介绍袁隆平先生的两个梦想:普及科技精神,振兴农业中国。
并解释这两个梦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梦想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袁隆平对这个梦想的追求和实践,以及它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并整理相关信息,准备进行汇报。
四、汇报(20分钟)1.学生小组轮流汇报各自研究的梦想,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2.全班一起讨论袁隆平两个梦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五、展示(10分钟)1.展示袁隆平先生的两个梦想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关系图。
2.提醒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们应该发扬袁隆平先生的科技精神,为实现中国农业振兴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总结(5分钟)1.概括袁隆平的两个梦想及其对中国农业的意义。
2.反思:你们通过这堂课,对袁隆平的贡献和他的梦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们有什么感想和收获?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袁隆平奖学金”活动,并通过向老师汇报自己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来申请奖学金;2.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袁隆平先生和农业发展的书籍,进一步了解中国农业的挑战和机遇。
黑夜首版完成时间:2022年11月1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袁隆平的“寻梦园”
一、展——课堂交流、小组展示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国际上称中国出现了第五大发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二)明确目标:
1. 理解文中袁隆平的“美丽”和他的“寻梦园”。
2. 体会文章独到的构思及精巧的取材。
3. 体会人物语言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袁隆平为造福祖国人民乃至全人类而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基础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睿.智(ruì)憧憧
..(chōngjǐng )淳.美(chún )蕴.(yùn )藏贫瘠.(jí)稻穗.(suì)浩瀚.(hàn )翱.翔(áo )
伊.始(yī)功勋.(xūn ) zhǔn (瞩)目神采huàn(焕)发
jīng(精)干 liàng(亮)丽不懈(xiè)卓.著(zhuó)闪shuò(烁)
2、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词语填充完整
(睿)智(幽)默活力充(沛) 功(勋)卓(著) 风华正(茂)
神(采) (焕)发(义)无反(顾) (功)成名就如(幻)如真
(四)学习交流:
整体把握
1、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报道科学家先进事迹和科学成就的人物通讯。
文章由“美丽”一词作为引子以“寻梦”作为线索,写出“当代神农氏”袁隆平的童年憧憬、科研实践、辉煌成果、崇高声誉和美好心愿。
全文16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写袁隆平学农的缘起。
可分两层。
第1层(第1—3):指出袁隆平与“美丽”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2层(第4-6):倒叙出袁隆平的郊游感受和学农缘由。
第二部分(第7—12):写袁隆平献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功勋卓著,享誉世界。
可分三层。
第1层(第7、8):写袁隆平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第2层(第9—11):写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取得丰硕成果,作出巨大贡献。
第3层(12):写袁隆平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认可。
第三部分(第13—16):写袁隆平还要实现两大心愿。
二、点——探究交流、拓展延伸
(一)问题探究
1、画出课文中与袁隆平的“梦”有关的语句,说一说,袁隆平的梦想是怎样形成的,可分成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他又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幼年:对园艺场美丽的憧憬,梦的产生。
青年:让“所有人不再挨饿”,艰苦寻梦。
老年:培养超级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更美的梦。
袁隆平的“梦”就是要解决全世界人民吃饭的问题,造福全人类。
2、袁隆平的“寻梦园”指的是什么?
袁隆平的“寻梦园”可理解为袁隆平所追求的有着“淳美境界”的伟大事业以及为完成这个事业而奋斗终生的精神。
3、读了文章以后,你认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谷物3500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40年来他在此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是个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
他为了寻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顶着烈日,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袁隆平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
他出生在北京,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命,选择了艰苦陌生的农学。
(二)语言赏析:
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⑴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表示程度,表明这个科学技术奖在国内的地位。
⑵难道
......,40年间,他在这..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向往的美丽?⑶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
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反映当时农村的落后、贫瘠出乎意料。
⑶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40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一个接着一个”表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之多,对世界的贡献之大。
1、拓展延伸:
⑴模拟一次新闻发布会,采访一下刚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八项大奖的袁隆平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情境设置,口语交流:袁隆平先生将要参加母校——武汉四中的校庆,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在欢迎会上致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当堂训练
⑴文中“美丽”一词多次出现,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文中“美丽”一词的意思是不尽相同的。
①“从没想过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似乎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和“我忽然听到了‘美丽’这个词”以及“我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这几句中的“美丽”用的都是词的本义,均指外表好看。
②“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著的‘杂交水稻之父’,竟然和‘美丽’有那么多直接的关系”句中的“美丽”一词,语意双关,既指袁隆平所说园艺场的美丽,更指袁隆平梦想的“美好”、内心的“美好”和成就的辉煌。
③“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难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向往的美丽?”以及“现实中的落后和贫瘠,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这三句话中的“美丽”均指袁隆平幼时天真浪漫的梦想和憧憬。
④文章最后一句“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中的“淳美的境界”指“造福全人类”这一纯正美好的思想境界。
⑵. 袁隆平称自己有点“痴”,你是否赞同他的自我评价?
赞同。
“痴”的本义是“极度迷恋”的意思。
袁隆平称自己有点“痴”,表明自己对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迷恋程度之深,纵有千难万苦,也在所不辞。
正是有了这股“痴”劲,他才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⑶. 袁隆平的“寻梦”过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小就树立了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并且在40多年来不断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要学习他这种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