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触觉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下电子阅读对纸质书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也对书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本好书需要带给读者“五感”的体验,文章主要对书籍的触觉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触觉;工艺;材料
书籍是文字的载体,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前进。
从最开始的甲骨到简册,从卷轴装到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精装,每一种书籍形态都饱含着无数人的智慧。
在当下信息时代,平面设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二维层面上,印刷也不再是唯一的传播手段。
电子书籍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的纸质书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关于“平面设计已死”、“纸质书会消亡吗?”等诸如此类的论调已经屡见不鲜,正因为如此,才对当下的书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从视觉到触觉
阅读有翻阅的过程,从封面、环衬、扉页、内文、封底,由静态到动态,这个过程包含了时空变化,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着书籍整体之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只凭借视觉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吕敬人在《书艺问道》中写道“完美的书籍形态应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
这五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使读者完成了阅读的心灵体验,形成了对书籍的总体印象,因此,可以说五感设计是书籍设计思考的起点。
”
书籍本身作为信息的载体,就需要材料来承载和表现。
“器物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之美。
”材质能够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光滑的、粗糙的、柔软的、坚硬的等等,这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带给读者文字以外的感受和联想。
2 触觉设计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和探索
触觉是指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疼痛、湿度、压力、等方面的感觉。
触觉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成分,很多书籍设计师都将触觉体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手段,能够强化书籍的触觉体验,调动读者的情感,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这也是当下电子阅读所缺失的。
2.1 书籍材料的选择
材料根据质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树皮纤维制造的纸,以动物毛皮做成的皮质,以矿物质提炼的金属、聚乙烯、pvc等。
每种材质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将书籍的内容和材质巧妙的结合起来,能够提升书籍的品质,更好的传递书籍的精神内涵。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写到:“如果电子媒介被认定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实用工具,则书便是信息的雕塑。
因为要造好一本书完全是基于对作为媒介的纸的确切选择。
”大部分书籍还是以纸材为主,纸之美在于其自然的痕迹、触感机理、色泽气味。
纸张的柔软度、厚薄度、光滑度等都影响着整本书的气质。
例如吕敬人设计的《怀珠雅集》,封面运用了柔软的褶皱纸张及纯白的毛质材料,呈现出素雅、古朴的质感。
除了选用各种特质的纸张以外,设计师将目光投向一切可以用来传达信息的材料上。
例如又一山人设计的《无处不在红白蓝》,封面和封套直接采用编织袋材料,强化了主题的表达。
朱赢椿设计的《元气糖》,封面采用绿色柔软的海绵材料,这种材料加之圆角切口的做法,大多用在儿童读物中,可以防止儿童阅读的时候不小心伤到自己。
整本书的气质非常的柔和,就像刚出炉的茶点一样美好。
一些特别纪念版或者有珍藏意义的书籍,会采用比较贵重的材料,例如木材、金属材料等,来体现尊贵感。
2.2 书籍的印刷工艺
20世纪以来,书籍设计的印刷工艺手段可谓是无奇不有,例如凹凸压印、覆膜、uv、植绒烫印、激光雕刻等等。
印刷工艺所呈现的效果有其自身的机理,能够给人的感官带来不同的体验,从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书籍的形式美,下面列举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印刷工艺进行分析。
传统精装书的书口一般被打磨得很光滑,再涂上红色或金色。
切口被这样处理之后,除了修饰作用以外,还能起到防止灰尘、手上的汗渍让纸张变色。
现代大家会认为,书口涂金边是俗气的做法,但是也有设计师正好利用这一点来做设计。
例如刘治治为一位艺术家设计的画册《璀璨》,书口刷上大红色配合封面上大大的钻石,正好符合他想传达的“俗”的效果。
何见平设计的《small studio》,切口用机器打磨出不规律的形态,如同沟壑一般的质感。
朱赢椿设计的《不裁》,书的页码没有裁开,他在书籍的扉页放了一个具有裁纸功能的书签,供读者边阅读边裁开,这本书完全裁开之后留下了自然形成的毛边,传递给读者质朴的感觉。
凹凸压印是利用模具和压印机,在印刷品表面形成具有立体效果的图像和文字。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为了使读者感受到“冰和雪”的感觉,为此研发了一种柔软的特种纸,采用压凹和烫透明的表现技法,没有任何多余的颜色,整本册子就像雪一样洁净,带给人别样的触感,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吴勇设计的《中国印》,采用模切工艺,以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场馆的造型特点完成奥运画册的外封结构,其结构和表现形态都非常的新颖独特。
日本设计师南部俊安设计的书籍(见图3),整本书的文字和图案全部采用激光雕刻,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一本书从最开始的构想、印刷,最后还需要装订。
书籍的装订就是将印刷好的单页进行整合处理,主要的环节有折页、粘合、包封、裁切,最后形成书。
书籍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书籍装订是书籍形态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书籍的质量和美观。
3 书籍设计需要合理的触觉设计
从20世纪30年代的“装帧”到现代的“书籍设计”,两个名词之间的转换,是设计思维方式的提升,也是设计师责任感的提升。
书籍是提供给人阅读的,设计者需要摆正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位置,在做到融入自身情感去设计的同时保持理性的态度,使每一本书籍具有自身的特性。
《考工记》中写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功有巧,合此四者才能为良。
”工艺也有其自身的属性,蕴含着自身的质感和文化。
在选择印刷工艺的时候,需要根据书的内容来选择相应的印刷工艺,不能盲目堆砌工艺,流于表面,这样才能创造出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书籍。
吕敬人在《书艺问道》中写道“书籍美学要追求文化神韵,但不空谈形而上大美,更不得小觑形而下小计。
”书籍设计稿都要通过印刷转变成物质形态的书,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要了解材料、工艺、印刷流程,才能保证优秀设计作品的完成。
4 小结
在信息时代,人们在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之时,同时也渴望真情实感的回归,设计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书籍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多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让书读起来更有趣、易读、物有所值等等。
从重视视觉到触觉体验,这无疑将书籍设计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