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入门知识

合集下载

普车实训教案

普车实训教案

课题一(入门知识) 安全文明生产教育普车实训车间应知应会安全文明生产规程。

掌握车床基本结构及安全操作技术。

安全文明生产规程及车床基本结构《车工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讲述、示范、指导、实操多媒体及现场一体化教学模式一.安全文明生产纪律教育安全第一质量致上遵章守纪严谨负责二. 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技术(一)、文明生产条例1、开车前,应检查车床各部分机构及手柄位置是否正确,以防开车时因突然撞击而损坏车床。

车床启动后,应使主轴低速空转1~2分钟(尤其冬天应适当延长时间),等润滑油散布到各处,车床运转正常后才能开始工作。

2、工作时所使用的工、量、刀具以及工件应合理放置,用后放回原处。

3、工作位置周围应经常保持清洁。

4、工作完毕,应清除车床上及车床周围的切屑及冷却液,擦净后按规定在加油部位加注润滑油。

5、下班后,将大拖板摇至车床尾端,各传动手柄放在空档位置,关闭电源。

(二)、车工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规范《车工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人身、设备的安全事故。

(详细规定分专题专项讲解)一:车床型号概念:机床型号是用来表示机床的类别,特征,组系和主要参数的代号;组成: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例: CA614040---主参数(最大加工直径400mm)1----型号代号(普通车床)6----组别代号(普通卧式车床)A----功能或改进代号C----机床类别代号(车床类)二:车床结构及安全操作技术1. 车床结构CA6140型车床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典型卧式车床,其外型结构如图所示它是由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床身、尾座等部分组成。

2. 安全操作技术各部分上机分别示范讲解三:车床的传动结合安全操作技术讲解注意事项1、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操作;2、做到安全、文明操作。

巡回指导1、检查学生是否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防止出现事故;2、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个别问题单独指导,普遍问题集中指导;3、检查学生实习任务掌握情况,及时指导;小结安全文明生产十六字诀?课题一:(入门知识) 车削工艺范围及手动操作练习普车实训车间应知应会安全文明生产规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①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如:冰融化为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碘升华,蜡烛融化等②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主要是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

④伴随现象: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①定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②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分子或粒子本身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粒子。

④伴随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4.特别提醒①爆炸有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如:火药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

瓦斯爆炸、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②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不是化学变化。

③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浑浊的泥浆水放置较长的时间会产生沉淀。

④有变色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红墨水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⑤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干冰升华、碘升华。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①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的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③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①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的确定:通过化学变化来确定。

③内容: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方法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4.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例如:因为铜有导电性所以铜可以做导线。

因为导线是用铜做的所以这个用途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生物选修一专题一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详尽知识点

生物选修一专题一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详尽知识点

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基础知识(一)发酵1、概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及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据氧气需求情况分为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据发酵生成产物分为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等。

(二).果酒的制作原理1、菌种:酵母菌1)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2)繁殖方式: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有性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3)生存环境: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4)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异化作用类型:兼性厌氧型。

5)菌种来源:主要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果酒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2、制作原理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C6H12O6 +6O2 6CO2+6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 + 2CO23、发酵条件1)温度:18--25 ℃,20℃左右是最适宜温度。

补充:温度对发酵的影响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

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

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

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

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2)PH值:4.0-5.8为最适PH,在最低PH为2.5,最高为8.0的条件下酵母菌尚能生存但是生长及其缓慢甚至容易死亡。

3)前期通氧,然后控制缺氧。

(三).果醋的制作原理1、菌种:醋酸菌1)形态、结构:醋酸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胞从椭圆到杆状,单生、成对或成链。

(完整版)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归纳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要点

课题 1·金刚石、石墨和C·知识要点60【要点1】碳的单质1.金刚石和石墨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对比,更明确地看出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差异.(表6-1)思考: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会有很大的差异呢?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组成单质时原子的排列不同(见课本图6-1、图6-2),所以物理性质会有很大的差异.2.C60分子C60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见课本图6-4),有人因此称它为“足球烯”.说明:C是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克罗脱(Kroto, H. W.)和史沫莱60(Smalley, R. E.)等人在1985年发现的.我国北京大学化学系和物理系分子.研究小组也研制出了C60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碳的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六边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如图6-1),它的直径只有几个纳米.讨论: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否一定为单质?不是,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几种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如果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经检测,虽然只有碳元素,但金刚石和石墨不属于同种物质,所以应该是混合物.我们应该说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点2】木炭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与木炭类似的,还有焦炭、活性炭和炭黑.说明:木炭和活性炭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的还要强.在吸附的过程中,只是把物质的微小粒子吸附到疏松多孔的表面上,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要点3】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性)说明:碳受日光照射或跟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的字画,可以保存多年而不褪色(如图6-2);我们填写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碳素墨水写字不易褪色.讨论:木桩做电线杆埋入地下之前,通常将其表面部分微烤焦,为什么?烤焦的表面形成一层木炭,减慢电线杆的腐烂速度,使其经久耐用.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1)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这个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碳可以用作燃料.(2)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说明:这个反应过程中也放热.注意:反应的生成物一氧化碳有剧毒,对人体有害,室内用煤取暖时要注意安全.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分析:红色物质应该是铜,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气体应该是CO2讨论:在上面的反应中,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上述反应中,碳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说明:碳能够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碳的还原性可以用在冶金工业上.。

课题1机械图样基本知识

课题1机械图样基本知识
主视图:将物体由前向后向正投影面投影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将物体由上向下向水平投影面投影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将物体由左向右向侧投影面投影得到的视图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一、正投影法和三视图
三个投影面: 正投影面V 水平投影面H 侧投影面W 三根投影轴: 两个投影面 的交线OX、OY、 OZ 轴。 三视图的放置: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
相贯线的画法与识读
一、圆柱与圆柱正交
4.内外圆柱表面相交的情况
圆柱孔与圆 柱表面相交,在 孔口会形成相贯 线。两圆柱孔相 交时,表面也会 形成相贯线。这 两种情况相贯线 的画法,与两圆 柱相交时相同。
相贯线的画法与识读
二、圆柱与圆锥正交
圆柱与圆锥正交,相贯 线为封闭的空间曲线,且前 后、左右对称。 相贯线的侧投影在圆柱 有积聚性的圆周上。需求出 相贯线的正面投影、水平投 影。 作图方法: 1.求相贯线的最低点正面投 影和侧面投影。 2.求相贯线的最高点正面投 影和侧面投影。 3.光滑连接各点,即得相贯 线的正面、侧面投影。
1. 透视图 用中心投影法将物体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 特点:形象逼真,立体感强,但作图麻烦,度量性差。
二、投影的方法和分类
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交于一点的投影方法。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方法。 平行投影法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正投影: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平行投影。 斜投影: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
图样
一、图样的基本内容
图样:在工程界,准确地表达物体形状、尺寸及技术要求 的图称为图样。图样是工程界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 想的重要工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机械图样: 机械制造业中使用的图样。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新人教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知识点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知识点笔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鲜花飘香、水的蒸发、炒菜时闻到菜的香味、蔗糖溶解、酒香不怕巷子深。

】a 分子、原子质量、体积很小;b 分子原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c 分子原子有间隔,间隔的大小决定物质的三种状态;二、分子运动的探究预备实验1、把5-6滴酚酞溶液滴入到盛有20ml 蒸馏水的A 烧杯中搅拌均匀,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2、从烧杯A 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酚酞溶液变红色。

【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旧教材【实验操作】如下图(左)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面,观察现象。

思考:B 杯的作用:做对比实验,证明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氨气而不是空气。

浓氨水(拓展实验)1、实验现象并分析;2、浓氨水、酚酞溶液滴反现象;(旧教材) (新教材) 3、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 。

新教材【实验操作】如图烧杯A 中装的是无色酚酞溶液,烧杯B 里装的是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B 两个小烧杯几分钟以后,观察现象。

三、 分子和原子(1)水的蒸发 (物理变化)分子之间距离增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水的化学性质不变。

加热蒸发 (由液态变为气态)(2)水的电解(化学变化)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改变。

由此引出分子的定义: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但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也就是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但原子并不是最小粒子,在其他条件下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也有结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5)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三、基本概念1、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

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四、知识点归纳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装置图②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③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④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⑤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E、不能用木炭火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⑥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加入水。

3、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4、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课题1 金属材料知识点+练习

课题1 金属材料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1:金属材料的发展史(1)青铜器时代:青铜是人类社会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商朝开始出现青铜器。

(2)铁器时代:铁器是继青铜器之后使用的又一种金属材料,在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晚期开始使用。

(3)铝:由于铝的密度小且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4)新型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水磁合金等。

1、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由早到晚的顺序是()A.铝铜铁B.铜铁铝C.铁铜铝D.铜铝铁1、人类很久以前就能够使用铜材料,而铝材料是近一百多年才使用,原因是()A.铝材料性能不好B.铝材料价格太贵C.铝化学性质活泼,难冶炼D.铝的冶炼材料太少知识点2: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金属用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刀、剪等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2)纯金属和合金都具有金属特性,我们可以利用金属材料的特性来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纯金属是纯净物,合金是混合物。

(4)有些物质虽然含有金属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

如氧化铝、氢氧化铝等,它们不具有金属的物理特性,如不具有金属光泽、不导电、不导热、无延展性等。

1、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氧化铁B.金刚石C.铝D.碳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O2和Fe2O3都是氧化物B.青铜和铁都是合金C.空气和海水都是混合物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知识点3: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1)金属的物理通性:①具有金属光泽。

②密度较大。

③熔点、沸点较高。

④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能力。

⑤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某些金属的物理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固态,但汞呈液态。

注意:颜色和光泽一般指金属为块状时表现出来的外观特性,当金属为粉末状时,一般显黑色,纯净的铁片、银片都是银白色的,但铁粉、银粉是黑色的。

第十二单元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二单元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一般成人体内储存约占人体质量10%~20%的脂肪,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与健康 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
的关系 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而当人体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和
心脑血管疾病
温馨提示 脂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每况愈下,甚至“谈脂色变”,就连身上的脂肪都“恨不得 除之而后快”,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提供能量的物质,因此要适量 摄入一些含脂肪的物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思维导图
知识归纳
一、蛋白质 1.营养功能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构成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 万到几百万。 3.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
知识归纳
二、 糖类 1.组成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主要功能 提供能量。每克葡萄糖能放出约16 kJ的能量,在人类食物所供给总能量中,有60%~70%来 自糖类。 3.常见的糖类物质 (1)淀粉 ①存在: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玉米、马铃薯等,化学式为(C6H10O5)n。 ②转化: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维生素
1.维生素的存在与功能
种类:有20多种,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存在: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鱼类、鱼肝油、牛奶等
功能: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
健康的重要作用
2.几种常见的维生素
名称 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C 维生素D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作者肇东十一中艾华盈 2013.7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例如:1、不粘锅的材料应具有那些性质?
2、印染衣服的颜料应具有那些性质?
五、根据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如糖和盐(味道)、水和氧气(状态)、铁丝和铜丝(颜色)
六、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移开集气瓶上的玻璃片少许,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探究实验
(1)水的沸腾: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经过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液化形成液态的水,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呈蓝色,放在研钵内研磨,固体由块状变为粉末状,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将研磨后的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得到澄清的蓝色硫酸铜溶液,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3)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该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且石灰石固体逐渐溶解,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
名师点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别
唯一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或吸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反应是否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有的化学变化则无明显现象,如缓慢氧化。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车胎爆炸等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知识拓展
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在描述的语句中常有“会、可以、能”等词语;化学变化描述发生变化的过程,如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而木炭可以燃烧,则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说明①集气瓶底部细沙的作用:。

②橡胶塞上的导管下端能接触到红磷的目的:;上端套气球的作用:;。

③气球的变化,红磷燃烧时,因为;降温过程中逐渐变;冷却到室温时的情形是,因为。

④引燃红磷后,迅速的原因,塞紧的原因:。

⑤再次称量时,为什么要等到冷却:;。

2、现象:;;;。

3、结论:。

4、反思1)若不用玻璃管并且套气球可以直接用塞子塞紧锥形瓶吗?答:,。

2)若整个实验中,小气球无变化,可能原因是什么?答:。

3)文字表达式。

4)实验若要成功,关键因素是:。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的说明:本实验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是体现定量实验的严谨性,注意密闭性。

但若改为开放式(即容器口敞开)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现象:;;。

3、结论:①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实际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最后生成的铜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注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叙述为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②Fe+CuSO 4=FeSO 4+Cu4、拓展:①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因为反应后生成的Cu 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Fe 的质量,故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比起始溶液的质量(选填“大”、“小”,下同),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最后所得溶液的密度较反应前变。

③反应前CuSO 4溶液中存在Cu 2+、SO 42-、H 2O 三种粒子,反应后FeSO 4溶液中存在着Fe 2+、SO 42-、H 2O 三种粒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铁比铜活泼,在这个反应中转移2个电子给,结果生成了和,而在这整个变化过程中和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用“Cu 2+”、“Fe 2+”、“SO 42-”、“H 2O”、“Fe”、“Cu”填空)④凡是含(用“Cu 2+”或“Fe 2+”填空,下同)的溶液的颜色都是蓝色的,凡是含的溶液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点精讲(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点精讲(含解析)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标定位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4、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差异。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3.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4.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5.碳的化学性质:(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当碳不充分燃烧的时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当碳充分燃烧的时候,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3)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6.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木炭具有还原性,因此单质碳可用于冶金工业。

知识点一、碳单质的种类和物理性质知识在线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为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它无色、透明、不导电,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用于雕琢后作装饰品、钻探机的钻头、玻璃刀的刀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做固体润滑剂等(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4)C60(也叫“足球碳”):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至课题三)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至课题三)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至课题三)知识点总结: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水资源总量比较,但人均水量,水资源分布很不,呈现的局面,许多地区出现缺水状况。

2、我们实施的一项从长江流域引水供给北方地区,缓解北方水资源缺乏现状的大型水利工程叫做。

3、节约用水的含义主要有两层,它们是:①②,并且节约用水的措施有——①在工业上:,②在农业上:③在生活上:。

4、水体富含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含有的较多,从而出现的一种藻类猛增,溶解氧大量减少,导致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

并且在海水中主要称其为,在淡水中主要称其为。

5、关于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在工业上:,②在农业上:,③在生活上:。

6、根据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以及每一步的作用,填写下表:7、自来水净水过程中,只有,该流程进行的是化学变化。

8、沉淀的含义:,静置沉淀的含义是:,吸附沉淀的含义是:。

我们通常使用的絮凝剂叫做:。

9、请叙述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

请简述“一贴、二低、三靠”的含义:,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0、吸附操作主要是利用的结构,从而去除水中的一些。

蒸馏操作则主要是利用的不同,从而分离。

11、蒸馏操作要注意的几个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应该在,其主要的目的是用来测量的温度。

②加入碎瓷片(或沸石)的目的是③冷凝水是从(下口进上口出,上口进下口处)以使冷凝管充满冷水。

12、根据四种净水方法的对比完成下表:13、净水方法的比较(由低到高):14、硬水的概念:,软水的概念:,我们一般使用的是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若则为硬水,若则为软水。

生活中,我们一般用方法来将硬水软化,实验室中,我们一般用方法来将硬水软化。

使用硬水的危害有哪些?15、氢气的物理性质有:氢气是一种(颜色、气味、状态),它(水溶性),密度。

氢气的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故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但是在点燃前要先。

16、物质在燃烧时火焰的颜色:17、请写出电解水实验的化学方程式:电解水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首先,电源的选用必须是,并且在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为,在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为;并且它们的体积比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和课题二知识点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和课题二知识点笔记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地球是水球,总水量1.39×1018 m3,分为海洋、湖泊、江河、大气、地下、生物水等。

2.海洋水占总水量的96.5%,繁衍着水生生物,蕴藏着化学资源。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陆地水3.5%【陆地咸水占0.97%,陆地淡水2.53%】3.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占其中的30.4%(1.07×1016m3)还不到1%。

海水淡化成本高,目前尚难推广。

4.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等造成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当今世界上8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26个国家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我国水资源总量2.7×1012 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有2048m3 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 。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c)“一水多用”,例如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用来洗车、淘米水浇花等。

d)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刷牙洗脸洗衣间断性用水。

e)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

2.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危害: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3、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严禁向江河湖海中排放污水。

中职车工实习实训(机工版)教案:课题一 车工入门知识

中职车工实习实训(机工版)教案:课题一 车工入门知识

课题一、车工入门知识一、实习教学要求1、文明生产和安全技术的知识2、车床简介及保养二、相关工艺知识1、安全文明生产坚持安全、文明生产是保障生产工人和设备的安全,防止工伤和设备事故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工厂科学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它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设备和工、夹、量具的使用寿命和操作工人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安全、文明生产的一些具体要求是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和血的教训的总结,要求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

2、文明生产要求:十不准原则:一、不准闲谈打闹;二、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三、不准干私活;四、不准私自带走具出车间;五、不准乱丢乱放材料与工件;六、不准生火玩火;七、不准使设备带病运行;八、不准擅自拆修设备;九、不准乱拿别人的工具材料;十、不准顶撞指导教师和师傅。

3、车床操纵练习1.车床各部分名称:(1)主轴部分(2)挂轮箱部分(3)进给部分(4)溜板部分(5)尾座2.车床各部分传动关系电动机输出的动力,经皮带传给主轴箱带动主轴、卡盘和工件作旋转运动。

此外,主轴的旋转还通过挂轮箱、进给箱、光杠或丝杠到溜板箱,带动床鞍、刀架沿导轨作直线运动。

三、操纵练习步骤1.床鞍、中滑板和小滑板摇动练习(1)中滑板和小滑板慢速均匀移动,要求双手交替动作自如。

(2)分清中滑板的进退刀方向,要求反应灵活,动作准确。

2.车床的启动和停止练习主轴箱和进给箱的变速,变换溜板箱的手柄位置,进行纵横机动进给练习。

四、注意事项1.倒顺电气开关不准连接,确保安全。

2.变换车速时,应停车进行。

3.车床运转操作时,转速要略慢,以免发生事故。

数控车床安全教育操作入门知识

数控车床安全教育操作入门知识

课题一数控车床操作入门知识1。

数控车床工作范围:数控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类、盘类等回转体零件。

通过数控加工程序的运行,可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成形表面、螺纹和端面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车槽、钻孔、扩孔、铰孔等工作。

车削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更多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特别适合于复杂形状回转类零件的加工。

2。

实习车间情况及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一.安全操作基本注意事项:1.工作时请穿好工作服、安全鞋,戴好工作帽及防护镜,注意: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床。

2.注意不要移动或损坏安装在机床上的警告标牌。

3.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4、请同学们一定注意决不允许两个同学同时操作机床以及机床数控系统的操作界面。

二.工作前的准备工作:L.机床工作开始工作前要有预热,认真检查润滑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如机床长时间未开动,可先采用手动方式向各部分供油润滑。

2.使用的刀具应与机床允许的规格相符,有严重破损的刀具要及时更换。

3.调整刀具所用工具不要遗忘在机床内。

4.检查卡盘夹紧工作的状态.5.机床开动前,必须关好机床防护门。

6、工件装夹好后一定要检查卡盘扳手是否拿出卡盘外.三.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来清理。

2.禁止用手或其它任何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主轴、工件或其它运动部位.3.禁止加工过程中量活、变速,更不能用棉丝擦拭工件、也不能清扫机床。

4.车床运转中,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机床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车。

5.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打开机床防护门。

6.工件伸出车床100mm以外时,须在伸出位置设防护物。

7.学生必须在操作步骤完全清楚时进行操作,遇到问题立即向教师询问,禁止在不知道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进行尝试性操作,操作中如机床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8.手动原点回归时,注意机床各轴位置要距离原点—100mm 以上,机床原点回归顺序为:首先+X轴,其次+Z轴。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能量变化规律。

在九年级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物质和化学变化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和掌握。

一、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态、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等;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淡盐水等。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符号表示法。

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例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三、离子式和离子反应1. 离子式:离子式是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离子的符号表示法。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根据其带电情况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例如,氯离子的离子式为Cl-,氧离子的离子式为O2-。

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的特点是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原有的离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离子。

例如,铁离子(Fe2+)和硫酸根离子(SO4(2-))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铁。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导致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的化学反应。

其中,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原子得到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一入门知识
§1.1 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及数控车床操作规程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车间管理制度及数控车床操作规程,树立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良好作风,重点掌握数控车床操作规程及其工作特点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
1、参观车间,了解数控车床工作过程及常见加工内容
2、学习微机室守则、实习守则、数控车床操作规程
三、教学检查
1、要求学生熟记数控车床操作规程之内容,基本能背诵
2、要求学生每人写一份总结,谈谈对数控加工特点的认识
四、数控车床操作规程
1.进入车间者须着装规范。

(具体要求见生产实习规则);
2.开机前应全面检查机床各开关按钮手柄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操作;3.检查润滑是否正常,有手动润滑处应进行手动润滑;
4.程序输入后应仔细核对;
5.正确对刀并建立坐标系,并进行校验;
6.未装工件前,先空运行一次程序看运行是否合理,刀具夹具安装是否合理,有无超程现象;
7.首件初试时,倍率应打在较低档位;
8.每把刀首次使用时,必须先试验实际长度与所给刀补长度是否相符;9.试切时,在刀具距工件30~~~50mm处用进给保持功能验证各轴剩余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
10.更换刀具后要重新对刀;
11.程序更改后,要对修改部分仔细检查校对;
12.手动操作时,必须检查各个开关所选位置是否正确.运动方向速度是否合适后方可操作。

13.必须确认工件夹紧后方可启动机床,严禁工件转动时测量触摸工件。

14.加工过程中不得擅离岗位或托人代管,工作中不得随意打开机床柜门,严禁
随意拉闸断电。

15.导轨面严禁堆放零件和无关物件。

16.加工铸铁青铜等材料时应将润滑油擦干净,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

17.设备运转中注意异常现象,发生故障或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停车断电等,
并注意记录显示内容保护现场,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18.下班后及时清理设备上杂物,作好保养工作,按规定顺序切断电源,如倒班
则应作好交班记录
§1.2程序的编辑
一、教学目的
通过在仿真系统上模拟操作及机床上实践掌握程序的建立、修改删除等操作
二、教学内容
1、仿真系统上模拟操作
(1)打开或新建一个程序操作步骤
①打开系统电源
②选择编辑(EDIT)方式
如何合理使用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是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典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

它与普通机床相比,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零件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且自动化程度极高,可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控机床可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曲面的零件加工,因而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能否达到数控机床以上所述的优点,还要看操作者在生产中能不能恰当、正确地使用。

下面从操作者的角度来谈一下数控机床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数控机床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

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数控机床的使用比使用普通机床的难度要大,因为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牵涉的知识面较宽,即操作者应具有机、电、液、气等更宽广的专业知识,因此对操作人员提出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目前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数控机床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机床的利用率却不高,当然有时是生产任务不饱满,但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数控操作人员素质不够高,碰到一些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特别是新购机床,由于电子元器件的质量问题,以及运输中受到的振动等因素影响,在正式投产 3 ~6个月内数控系统出现一些故障现象,往往在维修手册中是查不到的,也可能以前从未遇到过,这就要求使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冷静对待问题,头脑清醒,现场判断能力强,当然还应具有较扎实的数控基础等。

一般情况下,新购机床时机床厂家会为用户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的针对性很强,用户应予以重视,所送人员应包括以后的机床操作者。

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时二时的事,而要抓长久,在日后的使用中应不断积累,还有一个值得一试的办法是走访一些同类机床的老用户,他们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最有发言权,可请求他们的帮助,让他们为操作者进行一定的培训,这是短时间内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最有效的办法。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不管什么机床,它都有一套自己的操作规程。

它既是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证设备安全、产品质量等的重要措施。

使用者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如果机床在第一次使用或长期没有使用时,先使其空转几分钟,使用中注意开机、关机的顺序和注意事项(如开机后首先要用手动或用程序指令自动回参考点),这些对初学者尤其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操作培训,往往在这方面容易犯错。

创造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般来说,数控机床的使用环境没有什么苛刻要求,可放置于普通机床一样的生产车间。

话虽然这么说,但由于数控机床中含有大量的电子元件,它们最怕阳光直接照射,也怕潮湿和粉尘、振动等,这些匀可使电子元件受到腐蚀变坏或造成元件间的短路,引起机床运行不正常,这些一般在安装机床时就已经注意了。

对于使用者而言,主要是注意周围环境的保护,比如说下雨天,就要注意不要将雨伞带到生产现场,更换鞋子等。

尽可能提高机床的开动率
数控机床购进后,如果它的开动率不高,这不但使用户投入的资金不能起到再生产的作用,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很可能因过保修期,设备发生故障需支付额外的维修费用,因为新购进的设备都有一定时间的保修期限,从以往的经验来看,CNC设备在使用初期故障率相对来说往往大一些,用户就应在这期间充分利用机床,使其薄弱环节尽早暴露出来,在保修期内得以解决。

平常缺少生产任务,也不能空闲不用,这不是对设备的
爱护,反而由于长期不用,可能由于受潮等原因加快电子元器件的变质或损坏。

使用者要定期通电每次空运行1小时左右,利用机床运行时的发热量来去除或降低机内的湿度。

FANUC-0系统编程的有关规定和部分指令说明
对于数控车床来说,采用不同的数控系统其编程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里以国内市场上影响力较大的日本发那克公司的F ANUC-0系统编程语言为例介绍数控车的加工程序编制。

F ANUC-0系统编程的有关规定和部分指令说明
1)绝对值编程与增量值编程。

不用G90和G91指令。

绝对值编程时用X-Z-表示X轴与Z轴的坐标值;增量值编程时用U-W-表示X轴和Z轴上的相对移动量。

绝对值编程和增量值编程可在零件加工程序中混用。

2)直径与半径编程。

X轴方向绝对值编程与增量值编程均采用直径编程。

3)小数点编程。

该系统允许使用小数点编程。

如X50.0或写成X50.。

4)工件坐标系的设定。

该系统用G50指令设定工件坐标系,而不用G92。

编程格式为:G50X-Z-。

该指令一般作为第一条指令放在整个程序的最前面。

5)刀具补偿功能。

具有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功能,其指令为G41,G42,G40。

还具有刀具长度补偿功能,其编程格式为:T××××,前两位数字表示刀具位置号,后两位数字表示刀具补偿号。

刀具补偿号从01开始,00表示取消刀补。

如T0100取消1号刀刀补。

6)固定循环功能。

可以用G90、G92、G94代码分别进行外圆切削循环、螺纹切削循环和端面切削循环。

①外圆车削循环
编程格式:G90 X(U)-Z(W)-F-;
如图2-38(a)所示,刀尖从起始点A开始,按矩形循环,最后又回到起始点。

图中虚线表示刀具快速移动,实线表示按F指令的工进速度移动。

图2-38(b)所示为车圆锥面循环,起程序段为:G90 X(U)-Z(W)-R-F-;刀尖从起始点A开始按梯形循环,最后又回到起始点。

R为圆锥体大小端的半径差值。

a)b)
图2-38 外圆切削循环
②螺纹切削循环
编程格式:G92 X(U)-Z(W)-F-;如图2-39(a)所示,刀尖从起始点A开始,按矩形循环。

F为工件螺距。

G92 X(U)-Z(W)-R-F-;为车圆锥螺纹的指令。

如图2-39(b)所示,刀尖从起始点A开始,按梯形循环。

F为工件螺距,R为圆锥螺纹大小端的半径差值。

a)b)
图2-39 螺纹切削循环
③端面切削循环
编程格式:G94 X(U)-Z(W)-R-F;
图2-40为切削带有锥度的端面循环。

刀尖从起始点A开始按1、2、3、4顺序循环,2(F)、3(F)表示F代码
指令的工进速度,1(R)、4(R)的虚线表示刀具快速移动。

R为锥面的长度。

当去掉格式中的R时,即为切削不带锥度的端面循环。

图2-40 车带有锥度的端面循环
③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