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实验小学《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大纲一、课程开发背景有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调句话,就是要培育优秀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足见培育小学生优秀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了优秀习惯,优秀素质便如同本性同样坚如盘石。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给孩子们一个坚固的人生支点”,也就是力争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一世作好铺垫。
那么,可以影响学生一世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
为此编制《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这对增强改良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平时行为规范,促使学生优秀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踊跃影响。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经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育优秀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次序以及相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育关怀社会、尊敬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养成优秀的学习、行为、卫生习惯。
详细目标联合学校《习惯培育标准》(即学习习惯——“听、说、读、写、思”,行为习惯——“坐、立、行、谈、尊”,卫生习惯——“吃、穿、玩、洁、劳”,分年级、年段提出不一样的内容及要求)进行实实在在的深入仔细的教育。
三、课时设置及讲课对象课时设置:每学年课时量18课时,每个月间周1课时。
讲课对象:低、中、高段学生。
四、教课资料与课程内容依据多年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集全体班主任老师之智,收集各种资料,经过改编、创编教材,作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载体。
教材共3册,每个年级一学年18个主题,每个主题1课时。
课时内容包含:(1)前言(习惯重点、习惯要求),(2)阅读与思虑(故事带路“古代先贤故事”或“身旁故事”),(3)体验与感悟(情境训练),(4)我能做到(自我评估)。
7.各册详细内容安排以下:8.低段9.1.我爱国旗。
10.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1.3.主动向他人问好。
12.不做危险游戏。
13.5.会合快、静、齐。
14.6.不浪费食品。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计划方案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为了能够扎实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等文件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小学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容、方法和途径,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目标1.塑造学生良好习惯。
以学生行为规为研究重点,通过常规教育、行为示、教师引领和家校协作等方法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构建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影响家庭和社区。
学校在争取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的活动,力求这些良好习惯对家长起到影响效果,让每个学生家庭都成为“文明家庭”;学校定期到社区搞宣传,向居民宣扬礼仪规,使“好习惯”向社区辐射。
3.形成特色课程。
在研究过程中,培养8-10名校骨干班主任,1~2名在全县有一定影响的名班主任、师德标兵,逐步探索和开发一套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等,走出自己的特色,使我校养成教育的做法能辐射全县。
三、主要容(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在学校,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出操集会做到快、静、齐;上下楼梯自觉靠右走,不跨越、不奔跑;课间做文明游戏,不追逐,不打闹,不在楼梯及走廊玩耍;懂得礼让;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以下是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实施细则:
1. 建立规范的作息时间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吃饭、上学、做作业、休息等时间节点,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2. 培养独立自理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自己洗漱等,提高他们的独立自理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4.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推荐优秀的图书和读物,组织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培养阅读兴趣。
5. 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
6. 培养社交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7. 学习艺术和音乐:开展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能力。
8.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9.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康的心理教育体系,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0. 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定期沟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阶段制定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范本(2篇)
中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范本一、目的与背景学生养成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特制定本细则,旨在规范和指导学校的学生养成教育工作。
二、基本原则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2.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以个性发展为导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与特长。
4.以家校合作为基础,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三、教学计划1.制定学生养成教育年度计划,包括各类德育活动的时间、内容和目标。
2.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与主题教育活动。
3.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安排学生参加各类文化创作、科技竞赛和体育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四、课程设置1.将德育教育融入各门主干课程中,在授课过程中融汇德育元素。
2.设立学生养成教育课程,开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和品德修养。
3.推行“一周一课堂”活动,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师生互动1.注重师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2.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估。
4.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
2.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养成教育活动,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与能力。
3.学校与家长共同协商制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宣传推广1.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宣传推广工作,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政策和目标。
2.通过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宣传典型学生的优秀事迹和榜样作用。
3.开展学校德育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在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绩。
综上所述,中学的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道德品质。
学生开学学习习惯养成指导方案
学生开学学习习惯养成指导方案第一部分:建立规律的学习生活开学后,学生要养成规律的学习生活。
这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部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减少拖延行为。
第三部分: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任务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部分: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应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要持有积极的心态。
他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学习,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取得好成绩。
第五部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要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可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问,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第六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上课、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七部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学生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他们可以采取番茄钟或者25分钟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方法,以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学习。
第八部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九部分: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
课外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人潜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第十部分:与同学互助学习学生可以与同学互助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学生开学后,应该建立规律的学习生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培养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培养阅读习惯,参与课外活动,与同学互助学习。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范文(二篇)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范文一、培养兴趣1.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养成计划。
2.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兴趣班,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3.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比赛和活动,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二、塑造品德1.重视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让学生学习先进事迹,树立榜样。
3.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
三、发展艺术1.加强音乐、美术和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开展文艺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2.邀请专业人士来校指导学生,举办艺术展览和演出,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艺竞赛,提升其艺术水平和自信心。
四、培养体质1.每天安排适量的体育课程,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2.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
五、提高学习能力1.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子资料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优秀学习习惯。
3.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教授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六、加强社交交往1.鼓励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等,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开展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组织亲子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家庭关系。
七、提倡健康生活方式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宣传营养知识,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
2.推广健康的休闲方式,如户外活动、运动等,减少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3.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以上是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的范文,旨在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希望通过这些细则的贯彻执行,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范文(二)第一章引言本教育实施细则旨在帮助学校和家长对小学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教《养成教育》
小学校本课程教科书养成教育YANCHENGJIAOYU低年级(1—2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目标(一)卫生习惯1.认真做值日,不让家长帮忙。
2.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自己整理书包。
3.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玩耍后自己洗手。
4.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等脏物。
不随地吐痰。
5.见到废纸、杂物主动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二)学习习惯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的习惯。
下课后先做好下堂课的准备工作,规范摆放,小组同学互相督促,铃声响保持安静,静等老师上课,做到抬头挺胸脚放平。
2.培养上课倾听的习惯。
做到虚心倾听,倾听要求做到“三到”:眼到、耳到、心到。
目标:做到进出学校办公室懂礼貌、讲礼仪。
正确的做法:1 进办公室前应喊“报告”,如果门关着,要轻轻敲门,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
2 进办公室时应先向老师问好,再走到要找的老师跟前讲话。
与老师说话时先叫“老师”再说事情。
3 离开办公室时,应向老师道声“再见”或“谢谢”然后离去,并随手关门。
4 办公室内如暂时没有人,应立即退出,不能随便乱动老师的东西。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
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
答题声音响,认真来听讲。
做一做,演一演进办公室时应该怎么办?上课前,我该做什么目标:明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你知道下课铃响和上课铃响,自己应该做什么吗?档案馆:课间十分钟看同学们多高兴啊!课间十分钟你们在干什么?活动区:请同学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他们做的对吗?我们班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同学是谁?情景游戏:请班里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下课铃和上课铃,下课铃响,同学们模拟课间准备,上课铃响同学们模拟上课前的准备。
老师的话:你知道上课前,该做什么了吗?讲究卫生篇清晨起床莫迟延,梳洗整洁用早餐;衣着洁净又大方,学习用品细查看;到校园,不慌张,走进教室先开窗;洒水扫地擦桌椅,墙面干净无尘网;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入池不乱放;保持校园洁净美,学习环境我们创。
【你能做到吗?】1.勤洗手2.使用小手绢3.早晚刷牙洗脸4.勤洗澡5.勤剪指甲小手牵大手,养成好习惯在现在的社会上,有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在我们的身边还是经常的会发生。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中学生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为了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制定个人目标计划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将通过个人目标计划活动引导他们设立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和可行的目标计划。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二:进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讲解校规校纪、社会公德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良好的行为规范。
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享违反校规的后果,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规范行为的重要性。
活动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工活动、参观博物馆、参加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将行为规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我们将组织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商和应变能力。
活动五:开展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教育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户外拓展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同时,进行健康生活教育,讲解饮食营养、作息规律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我们设计的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课间时间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或活动场所三、活动内容1. 晨间活动每天上学期间,在学校广播中播放晨间音乐,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晨读或朗读比赛。
旨在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并培养阅读习惯。
2. 午休活动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瑜伽或简单的伸展运动,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放松身心。
3. 课间活动每天的小课间,设置30分钟的活动时间,学校根据学生的年级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
如一年级的学生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等。
活动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4. 集会活动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会活动,通过学生演讲、小品表演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5. 家校互动通过家长会、学校网站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学校鼓励学生培养好习惯的信息,提供一些在家中进行的实践方法和活动建议,促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好习惯。
四、活动的评估与奖励学校将设立“好习惯之星”和“好习惯班级”的评选,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评价进行评选,并颁发奖状和证书。
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以养成好习惯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和绘画比赛,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展示和评奖。
五、活动的持续推进和改进学校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积极倡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建立长效机制。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效果评估,持续改进活动方案,使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活动的预期效果通过此活动的实施,希望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制力。
2. 提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3. 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实施方案
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实施方案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本校决定实施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课程,我们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品德风貌。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3.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育他们的品德素养。
二、活动内容:1.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 晨间礼仪:每天早晨集中进行晨间礼仪活动,学生需整齐划一地站队,进行正确认识国旗、礼貌问候等相关教育。
(2) 日常生活习惯养成:在每周一、三、五的早读课中,通过播放相关教育短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洗手、整理书包、整理座位等日常生活习惯。
(3) 生活技能训练:安排适龄学生参加生活技能训练课程,包括独立穿脱衣物、自行洗漱、收拾房间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2. 社交能力培养:(1) 小组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 同伴关系培养:开展同伴关系培养活动,例如小组合作游戏、同伴间互助激励活动等,加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意识。
(3) 社交礼仪教育:在生活技能课程中加入社交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正确的社交行为,包括尊重他人、用语文明等方面。
3. 行为习惯培养:(1) 课堂纪律引导:在各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包括按时进出教室、尊重教师、不打闹等,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 课间活动规范:加强对课间活动的规范管理,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秩序、礼貌和协作习惯。
(3) 家庭作业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认真做好作业,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责任心。
三、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将教育月安排在下个学期的第二个月,持续4周。
2. 活动计划:(1) 第一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匡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实施细则。
本文将详细阐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五个方面,并提供具体的实施细则。
一、培养自律能力1.1 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的行为规范、纪律要求等,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
1.2 建立奖惩机制:学校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赋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规则。
1.3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开展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二、促进社交能力2.1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开展社交技巧培训:学校可以开设社交技巧培训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处理冲突等,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2.3 提供社交实践机会: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等,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三、塑造健康生活方式3.1 定期开展体育锻炼: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参预各类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3.2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学校餐厅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垃圾食品的摄入。
3.3 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提升学习能力4.1 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预学习。
4.2 教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学校应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技巧、记忆方法等,匡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4.3 提供学习资源支持: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子资源等,匡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2)
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明确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如培
养学生良好的自律、合作、责任等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素质。
2. 定期进行行为习惯评估:制定行为习惯评估标准,并定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估,以发现和引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并及时进行奖惩。
3. 建立行为习惯引导机制:设立专门的行为习惯引导小组或兴趣小组,由班主任、辅
导员、家长和学生组成,共同制定并推行行为习惯引导方案,监督和指导学生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
4. 开展行为习惯培训课程:在课程中增加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开展相关的主题讨论、角色扮演、讲座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加强与家长的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家校合作、家
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合力。
6.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行为习惯改进奖励制度,对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
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 持续跟踪和评估:定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跟踪和评估,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
调整和优化实施方案。
总之,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需要多方合作,从学校、家庭、
社会等多个层面共同参与,形成共同努力的育人格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4年中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2024年中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学生养成教育是指通过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心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第三条学生养成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与学科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责任主体,教师是学生养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应共同参与学生养成教育。
第二章学生养成教育目标第五条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
通过体育课程、兴趣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六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道德教育课程、班主任工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倡诚实、守信、友爱等价值观念。
第七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创新实践课程、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八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技能课程、学科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章学校的责任第九条学校应根据学生养成教育的要求,合理规划、安排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养成教育资源。
第十条学校应设立养成教育课程,包括道德教育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学习技能课程等。
并在校本课程中融入养成教育内容。
第十一条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十二条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每周组织固定的体育活动,如晨跑、体育课等,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兴趣。
第四章教师的责任第十三条教师是学生养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积极参与学生养成教育工作。
第十四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并开展养成教育课程,确保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性。
学生品德与生活习惯培养方案
学生品德与生活习惯培养方案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的营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首先,课程设置中应加强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通过讲述经典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应设置公益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善意和快乐,从而培养出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开展主题座谈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等方式,营造积极、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可以借助学生会、团委等组织的力量,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三、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学生的品德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来说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教育,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如军训、夏令营等,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四、注重思维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思维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是学生品德和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思维训练活动、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思维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可以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乐于尝试的态度,从而培养出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品质。
五、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品德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组织集体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学生习惯养成实施方案学生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律能力,提升学习成绩。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习惯养成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习惯养成的实施方案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
学生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等方面都需要合理安排。
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为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学生习惯养成的实施方案需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高效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习惯养成的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培养自律的学习习惯。
只有通过自律,学生才能更好地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另外,学生习惯养成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需要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最后,学生习惯养成的实施方案需要家校合作共同推进。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生习惯养成实施方案需要从日常生活、学习方法、自律能力、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校和家庭能够共同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标题: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其成长发展至关重要,而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
因此,制定并实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教育目标1.1 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核心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1.2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方面的行为准则。
1.3 强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系统性,注重持之以恒地进行。
二、建立有效的教育体系2.1 设立专门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机构或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
2.2 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和课程,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2.3 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三、加强师生互动3.1 培训教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意识和方法,提高其指导学生的能力。
3.2 鼓励学生参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如学生自治组织和志愿服务等。
3.3 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强化家校合作4.1 向家长普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
4.2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行为习惯情况,并共同制定改进方案。
4.3 鼓励家长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计划,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持续改进和完善5.1 定期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2 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和机构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教育实施细则。
5.3 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改进和完善工作,形成全校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结语:通过制定并实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学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所谓“习惯” 是指一个人后天养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
”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受益无穷。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为一生储存资本使之不断地增值。
这正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开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课程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六年铺展一生” 也就是力求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一生作好铺垫。
那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
二、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对他们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良好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知识如果有不足还有时间再进行学习和弥补而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所谓“积习难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由于文化素质、家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不足许多农村的家长不重视也不懂得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不但不重视形成好的习惯甚至还有不少陋习习惯养成教育亟需加强。
四、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部分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感知差距适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很少。
为此我校根据多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聚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制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这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方案
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
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基础。
为了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学校可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第一,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学校应该提倡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营造亲和的教育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师生之间的亲密活动,如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家访制度,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帮助和引导。
第二,建立健全的行为规范制度。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制度,对学生进行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制度的建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将规范与奖励相结合。
例如,在校园中禁止打闹、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
同时,制度的执行也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由班级管理者、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力,确保规范的落实。
第三,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道德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引导到文化活动中去,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对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建立民主管理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制,让学生在学校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可以选举出学生代表组成学生委员会,并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讨论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精神,进而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学校行为规范。
第五,设置个别辅导与关爱机制。
对于一些行为规范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学校应该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学校还需要营造关怀之环境,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等多方参与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关心和支持。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第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1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福田小学课题组(2002、12)一、问题的提出:良好习惯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基础,是学生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内心情感等的外在表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最应具备的人格品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谈到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时明确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
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均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习惯作为课程目标鲜明地提了出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字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在“阶段目标”中,还分别提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默读习惯”、“勤观察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凝问难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抓住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根本,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良好习惯是学生科学、规范并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要使学生形成科学、规范并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必须加强养成教育。
我们认为,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课程校本化的视野,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加以研究,加以凸显,运用课程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潜在的资源优势,探索学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如何落实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形式、方法和规律,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顺应时代要求、开展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课程实施目标:1、通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具备自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运用课程理论,探索在小学阶段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途径、形式、方法和规律,通过探索、总结、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3、积累和汇集实施课程的精典案例、课例、学例、范本以及各种多媒体课件、录像、录音、图片等信息资料,物化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形成学校系统规范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可供借鉴和运用的资料系列,并产生经验性思考的理论文章、评价体系和经验总结系列文章。
三、课程内容: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文件所提出的要求,根据素质教育关于人才培养以及国家课程目标所提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按低、中、高年级及各学科教学的内容,分别列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以下具体内容:(一)低年段(一二年级):1、按时作息2、见到老师行礼问好3、上课认真听讲4、积极举手发言5、遵守课堂纪律6、作业按时完成7、课间玩正当游戏8、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9、轻声慢步过走廊10、不乱丢果皮纸屑11、养成用眼“三个一”习惯12、养成爱卫生“六勤”习惯(二)、中年段(三四年级):1、认真有礼貌地听人讲话;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3、课堂内主动学习、自觉钻研;4、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5、自觉预习功课;6、认真完成作业;7、主动进行课外阅读;8、学会谦让;9、爱护桌椅;10、积极锻炼身体;11、不打人,不骂人;12、自己的事自己做(三)、高年段(五六年级)1、严于责已,宽于待人2、团结同学,珍惜友谊3、珍惜时间4、刻苦学习5、学会思考,大胆质疑6、自觉预习、及时复习功课7、学会和小组同学共同探究8、今日事今日毕9、做班集体的小主人10、孝敬父母11、遵守社会公德12、发挥特长,成功自我(四)、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内容。
四、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原则:1、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原则:课程实施应遵循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惟特点,注重内容的形象具体,形式的富于变化,表述语言的通俗生动、避免空洞说教。
2、以事明理的原则:课程实施过程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精选具体生动的事例、图片、学生生活中的故事等,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道理。
3、行为训练原则:良好习惯是一种科学、规范、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要使学生具备良好习惯,就必须反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4、行为规范提示原则:每一种良好习惯都有其相应的行为规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习惯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提示行为的规范以指导学生按规范去进行行为实践活动。
5、综合训练原则:除利用班会、队会、开设专门的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外,思品、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教学都要渗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大队部及行政值日检查、德育活动等也要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给予落实,形成全校对学生开展良好习惯综合训练的良好氛围,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及形式1、开设专门的习惯养成教育训练课,每周一次。
利用班会、队会或早读、自习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2、各学科渗透习惯的养成教育。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翠的教育教学任务,落实至怕己的教学过程中。
每个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备课、教学、检查和考评学生时,应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安排和落实,使学科教学成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3、专题教育活动。
班级或全校根据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实际,开展良好习惯的专题教育活动。
活动前拟定计划,确立目标,安排一段时间,有始有终地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务必取得良好效果。
4、良好良惯的养成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和辅导员根据学校要求具体在班集中组织实施。
要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班会、队会活动的主要内容落实。
班主任要制定相应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在班级管理中,采取多种形式,举行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学生榜样、开展“良好习惯之星”的评比活动、举办良好习惯养成的经验交流会等等,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落实。
5、学校教导处对全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进行全面的管理。
在校长领导下,要切实拟定好每学期的课程计划,选定课程内容、安排课时,开尽检查,组织考评,进行总结,搜集和整理好相关资料、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考评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进入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业水平的期未和年度的成绩记载册,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6、学校大队部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发挥少先队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种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墙报、学生值日检查、国旗下讲话,纪律卫生红旗评比、中队、小队主题队会等对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宣传、检查、评比、表彰,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落实,也形成学校少先队工作的特色。
7、学校成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信息技术制作小组”,自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负责人和电教教师为组员,负责制作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所需要的Ⅲ象生动的课件、照片、图片、录音、录像等信息读物。
形成学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生动载体,以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展。
8、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艺术教育有机结合,采用歌曲演唱、舞蹈、小品、话剧表演、器乐演奏以及绘画、书法等形式,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形象化,使学生受到生动具体的养成教育。
9、每位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试评价学生、开展教学总结的过程中,都要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予以落实,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三)、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1、学校成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黎敏成校长为组长,苏慧贤、李志刚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大队部负责人及学科组长为组员,加强对学校校本课程的领导,及时研究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困难,保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2、建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教研制度。
每周二下午第二书课后为教研活动时间。
学校每周工作安排、每学期工作计划,都要安排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内容,安排负责研究的人员,确立研究的重点,提出研究的要求,进行研究记载,开展研究情况的总结,以形成研究制度,提高研究水平。
3、定期召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交流会、通报会、专家评议会、现场会、总结会,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不断深化。
4、认真选择和确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实施样本班。
加强样本班的课程实施的研究探索工作,力争产生出良好的效果和经验,充分发挥样本班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5、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指导。
聘请有关的专家为指导教师和学术顾问,经常请导师和学术顾问来校指导校本课程的试验研究工作,确保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沿着健康道路发展。
6、组织好样本班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确保样本班教师的时间,为样本班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让样本班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校本课程的研究之中,促使样本班教师多出成果。
7、及时搜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各种资料,开展各种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收集对比数据,建立起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的系列档案资料。
8、加强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工作,认真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开展日常的检查、记载、评价、公布、总结和表彰工作,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到学校每日工作的常规管理之中,使校本课程实施工作具体化。
9、注意发动家长参与到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之中来,努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情况,使家长和家庭成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
10、确保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经费、购置必备的资料与设备、以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深入实施。
(四)、课程实施阶段与工作进程:1、准备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1)搜集并学习有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与信息资料。
(2)严查和分析学校校情、根据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3)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会。
(4)编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重点实施阶段(2003年4月至2003年11月)(1)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宣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宣传动员;(2)选择和确立样本班。
每个年级一个,在样本班,按实施方案重点开展研究探讨工作;(3)编拟低、中、高年级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提出各年段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5)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和年段实施要求,结合教材编拟“学期学科渗透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