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一、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础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议论和抒情的文体。

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一篇记叙文中,并不是都清楚地交代出六要素,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其中的某个或几个要素也可以不交代。

3.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线索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记叙文的线索有多重形式,常见的有(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人物感情变化为线索;(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4)以空间为线索(6)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作用: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文的人称1记叙文的人称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以“你”或“你们”的口吻展开叙述,使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文章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5.记叙的方法(方式):记叙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来叙述叫顺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情的结局先交代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将事情的高潮提到前面叙述。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中考要点概述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 品味文章语言,鉴赏表达技巧4. 理解并运用记叙文写作方法二、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1. 选择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把握2. 简答题:侧重考查对文章主旨、情感的理解3. 作文题:侧重考查记叙文写作能力三、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策略1. 熟悉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明确复习目标3. 精练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模拟练习,提升应试技巧第二章:记叙文阅读核心概念解析一、记叙文的基本特点1. 真实性与虚构性的统一2. 时间、地点、人物的明确性3. 事件的完整性二、记叙文的写作手法1.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平叙2. 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3.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4. 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题三、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1. 抓住文章,预测文章内容2. 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3. 细读题目,明确考查要点4. 精读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第三章:记叙文阅读理解训练一、训练目标1.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内容的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记叙文结构的能力3. 锻炼学生品味记叙文语言的能力二、训练内容1. 选择题训练: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内容、结构的把握2. 简答题训练: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主旨、情感的理解3. 作文题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文写作方法的能力三、训练方法1. 精讲精练: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解题思路3. 模拟测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第四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策略一、答题技巧1. 选择题答题技巧:仔细审题,对照选项,找出正确答案2. 简答题答题技巧:抓住问题核心,简洁明了地回答3. 作文题答题技巧:突出记叙文特点,注重情节、情感的表达二、应试策略1. 分配时间:合理分配阅读和答题时间2. 审题:仔细审题,避免答题偏离题目要求3. 检查:答题后进行简要检查,确保答案准确、完整第五章:记叙文阅读中考模拟训练一、模拟训练目的1. 检验学生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效果2. 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二、模拟训练内容1. 中考真题:选取近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进行训练2. 模拟试题:根据中考考点编写模拟试题三、模拟训练步骤1. 发放试题:给学生发放模拟训练试题2. 答题:学生独立完成答题第六章:记叙文阅读中的细节理解与分析一、细节理解的重要性1.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2. 细节描写对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3. 细节描写对丰富文章情节的作用二、分析细节描写的方法1. 筛选关键信息,理解细节含义2. 联系上下文,推断细节作用3. 揣摩作者意图,感受细节表达效果三、细节理解与分析的训练策略1. 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细节感知能力2. 设计细节理解的练习题,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理解细节的水平第七章:记叙文中的情感与主旨分析一、情感分析的重要性1. 情感分析对理解人物形象的作用2. 情感分析对把握文章主旨的作用3. 情感分析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作用二、情感与主旨分析的方法1. 识别情感类型,理解情感内涵2. 分析情感变化,把握情感发展脉络3. 联系文章主旨,探讨情感与主旨的关联三、情感与主旨分析的训练策略1.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情感的能力2. 设计相关练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情感与主旨的关系3. 结合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情感与主旨分析技巧第八章:记叙文中的叙述手法与结构分析一、叙述手法分析的重要性1. 叙述手法对文章生动性的影响2. 叙述手法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3. 叙述手法对读者体验的影响二、叙述手法分析的方法1. 识别不同的叙述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2. 分析叙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和效果3. 探讨叙述手法对文章结构的影响三、叙述手法与结构分析的训练策略1. 通过阅读实例,让学生熟悉不同的叙述手法2. 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叙述手法3. 结合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多样的叙述手法第九章:记叙文中的描写手法与形象塑造一、描写手法分析的重要性1. 描写手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2. 描写手法对环境氛围营造的作用3. 描写手法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描写手法分析的方法1. 识别和分析不同的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2. 探讨描写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3. 评价描写手法对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的贡献三、描写手法与形象塑造的训练策略1.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描写手法的能力2. 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描写手法的作用3. 结合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描写手法塑造形象1. 系统复习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整理和归纳解题步骤和常见题型的应对方法1. 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的技巧2. 应对不同题型的策略和方法3. 考试中的时间管理和心理调节技巧三、复习和应试的心理准备1. 建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复习成果3. 调整作息,确保考试时的最佳状态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中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目标的明确,特别是对文章内容、结构、语言和写作方法的考查。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一、考纲解说1. 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局部精读的前提。

2. 明确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理清行文思路。

3. 理清文章的线索并理解其在组织内容、表达中心方面的作用。

4. 准确地摘取重要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5. 能找到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语句——把握思想感情的脉络(显性的关键词语,隐性的具体描述)。

二、考点要求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利用文中信息和日常积累对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写作手法、情感认识等,进行合理的解释。

知识精讲、易错指津:1立足于文章的重要词句,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作用、表达效果。

重要词句:1. 文章题目。

(上一讲内容,请同学们回顾)2. 与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上一讲内容,请同学们回顾)3. 文章中议论抒情句。

4. 结合文章中某一信息点,概括回答“为什么”。

示例:一、文章中议论抒情句①有助于揭示和概括文章段意或中心思想的句子。

②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且蕴含哲理的词语和句子。

③能够很好地照应文章的题目,点睛并升华主题的句子。

④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的领起句、总结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

例 1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宛如英雄》)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2例2 第⑥段中划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是什么?(《你遗失了感动吗?》)例3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送你一束花》)●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

(《古井》)◆答题技巧:这类题目有时只考含义理解,但有时还和作用一起考。

议论抒情句一般在文章中都有揭示主旨、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作用。

所以答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文章的主题和所表达的情感来组织语言。

先是分析句子中关键词的所指,再结合主旨回答。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篇一】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指导课题:品析语言课时:1课时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品析语言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叙文的有关知识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记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

包括: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访问记等。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又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

二、记叙文考点中的常考考点:1.把握中心。

2.品析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

三、出示目标:品析语言。

四、指导与训练(一)、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一种类型: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1、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语才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再举例,再让学生了解中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考题的常见类型。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课改实验区)记叙文阅读《水塘边的鸟窝》15小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

(2分)(1)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2)一个关于”寓”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湖南省长沙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母亲的贺卡》23小题: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4分)(1)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2)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2006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词典的故事》(阿来)17小题: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2、教师举例引导。

3、练习《母亲的贺卡》23小题。

(二)、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二种类型: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1、先举例眉山市2006年课改实验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坐在最后一排》(乔叶)18小题: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记叙文阅读获取信息、提炼观点、发表见解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阅读技巧,提升阅读速度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要素:主题、情节、人物、环境3. 记叙文阅读技巧:快速阅读、细致阅读、批判性阅读4. 记叙文阅读实践:短文分析、主旨提炼、观点发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要素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阅读方法。

3. 实践训练法:布置记叙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记叙文阅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第3-4课时:分析记叙文的要素3. 第5-6课时:教授记叙文阅读技巧4. 第7-8课时:进行记叙文阅读实践5. 第9-10课时:讲评记叙文阅读练习6. 第11-12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记叙文阅读交流与讨论7. 第13-14课时:总结回顾,查漏补缺8. 第15课时:布置课后记叙文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记叙文概念、要素和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记叙文阅读技巧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能力。

4. 课后任务: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记叙文要素的分析方法记叙文阅读技巧的运用记叙文阅读实践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记叙文深层含义的解读批判性思维在记叙文阅读中的应用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的平衡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初中生水平的记叙文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及主题的突出。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如抓取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等。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记叙文。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和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记叙文,并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记叙文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采用练习法,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和模拟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 收集一些典型的记叙文文章,用于分析和讲解。

3. 准备教学PPT,包括记叙文的特点、阅读方法等要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以及主题的突出。

3.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抓取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等阅读方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记叙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一篇记叙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6.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提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记叙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价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记叙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

2. 推荐一些优秀的记叙文阅读平台或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记叙文阅读的准确性和理解力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分类2.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3.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三、教学过程1. 引入记叙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分类2.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结构特点3. 讲解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4. 进行记叙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第二章:记叙文的人物描写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重要性2. 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人物描写的作用和意义2. 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3. 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人物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和意义2. 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3.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运用4. 进行人物描写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描写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含有人物描写的记叙文,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和技巧2. 写一段人物描写,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描写第三章:记叙文的场景描写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场景描写的重要性2. 掌握场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场景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场景描写的作用和意义2. 场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3. 场景描写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场景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和意义2. 讲解场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3.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场景描写在记叙文中的运用4. 进行场景描写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描写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含有场景描写的记叙文,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和技巧2. 写一段场景描写,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描写第四章:记叙文的情节安排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情节安排的重要性2. 掌握情节安排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情节安排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情节安排的作用和意义2. 情节安排的方法和技巧3. 情节安排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情节安排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情节安排的作用和意义2. 讲解情节安排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3.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情节安排在记叙文中的运用4. 进行情节安排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安排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含有情节安排的记叙文,分析其中的安排方法和技巧2. 写一篇小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情节安排第五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重要性2. 掌握表达方式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意义2. 表达方式的方法和技巧3. 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表达方式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意义2. 讲解表达方式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3.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运用4. 进行表达方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表达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含有表达方式的记叙文,分析其中的表达方法和技巧2. 写一段表达方式,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表达第六章:记叙文的分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作用和意义2. 掌握分析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作用和意义2. 分析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3. 记叙文在文章中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记叙文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分析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3.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在文章中的运用4. 进行记叙文分析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分析其的作用和意义2. 写一篇小记叙文,自拟一个,并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第七章:记叙文的线索梳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线索的作用和意义2. 掌握梳理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记叙文线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线索的作用和意义2. 梳理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和技巧3. 记叙文线索在文章中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记叙文线索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线索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梳理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3.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线索在文章中的运用4. 进行记叙文线索梳理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梳理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分析其线索的作用和意义2. 写一篇小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线索梳理第八章: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写作手法的作用和意义2. 掌握记叙文写作手法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写作手法的作用和意义2. 记叙文写作手法的方法和技巧3. 记叙文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记叙文写作手法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写作手法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记叙文写作手法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3.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4. 进行记叙文写作手法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分析其写作手法的作用和意义2. 写一篇小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第九章:记叙文的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2. 掌握记叙文修辞手法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记叙文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2. 记叙文修辞手法的方法和技巧3. 记叙文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2. 讲解记叙文修辞手法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例演示3. 通过具体文章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4. 进行记叙文修辞手法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修辞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分析其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2. 写一篇小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修辞第十章:记叙文的写作建议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写作的建议和技巧2. 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拓展方法3. 提高记叙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写作的建议和技巧2. 记叙文写作的拓展方法3. 记叙文写作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分类是学习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海潮**********************.cn张掖四中第七十六、七十七课时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第一课时. 复习方法及要点:(一)什么是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特点是以情感人。

(二)阅读记叙文的方法1. 通读全文了解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不同)提示:主要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意图(褒贬、赞成、反对……)、2. 把握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1)人称(2)顺序、3. 把握文章线索(常在散文中出现)线索、4. 体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5. 把握人物描写方法、6. 分辨表达方式分析其作用、五种表达方式7. 语言的形象、生动【模拟试题】一. 担子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

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

在这条道上,这两双脚曾有过无数次同行。

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

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人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

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二年才有的事。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

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

”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

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叭”担子变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进了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

但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能正确识别和分析记叙文。

2.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段落大意的方法快速理解记叙文。

3. 训练学生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和评价记叙文。

5. 培养学生在中考中应对记叙文阅读题目的信心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3. 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4. 记叙文的事件发展分析5. 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分析6.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7.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8.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记叙文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答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的各种特点。

3. 练习法:设计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介绍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5. 第五课时:进行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评答案。

6. 后续课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7. 结束语: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记叙文阅读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解释记叙文的特点,如时间顺序、事件发展等。

2. 记叙文的构成要素:讲解记叙文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介绍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如抓住主题、理解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等。

4. 记叙文的评价和分析:教授如何评价和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和内容,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5.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写作,包括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以及阅读和评价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练习法:设计阅读练习题和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设计记叙文阅读题目,评估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价:评估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绘等方面。

3.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五、教学计划1. 授课时间: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安排:第1-2课时: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第3-4课时:讲解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分析经典案例。

第5-6课时:教授评价和分析记叙文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

第7-8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第9-10课时: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和写作练习评价,总结复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或课外阅读材料。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记叙文实例分析4. 记叙文练习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讨论,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记叙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选取一篇记叙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以及对答案的准确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记叙文阅读教材或辅导书2. 记叙文练习题库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教案示例:【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散文、小说等文体的阅读方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文体——记叙文。

请大家回顾一下,记叙文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讲解】1. 时间性: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 情节性: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3. 人物描写:记叙文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状态。

4. 环境描写:记叙文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氛围,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实例分析】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这篇记叙文《难忘的一件事》,大家边阅读边思考,这篇文章符合记叙文的哪些特点呢?【练习】师:请大家完成这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题目是:这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文章通过哪些人物和情节来展现这个事件?【教学评价】师: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篇记叙文的看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2. 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形式和常见特点。

2. 记叙文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题、理解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等方法。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起承转合,理解记叙文的情节结构和作用。

4. 人物分析:教授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5. 环境分析:指导学生识别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应用。

2. 难点: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练习法:提供中考真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记叙文阅读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情节,理解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记叙文的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课时: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演示:通过分析具体的记叙文例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练习反馈:定期进行阅读练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阅读中的误区。

4. 策略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记叙文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记叙文,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准确判断记叙文。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a. 记叙文的定义b. 记叙文的特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叙述2.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a. 快速浏览,把握文章大意b. 细读重要段落,理解人物、事件、地点等关键信息c. 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d. 关注文章、开头、结尾,寻找答题线索3.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a. 人物描写题b. 事件概括题c. 观点态度题d. 细节理解题e. 推理判断题4. 记叙文阅读训练实例分析a. 选取中考真题,进行实例分析b.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解题步骤展示c. 分析错误选项,总结答题规律5. 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a.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进行讲解和解答c. 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针对性辅导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记叙文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3. 中考真题模拟,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内容6. 记叙文中的重要概念与术语理解a.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b. 叙述手法:顺叙、倒叙、插叙、平叙c. 描写手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7. 记叙文中的人物分析a. 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区分b. 人物性格的分析与归纳c. 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与评价8. 记叙文中的事件与情节分析a. 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理解b. 情节的转折点及其作用c. 事件与情节的内在联系和主题的体现9. 记叙文的背景与主题分析a. 社会背景与时代背景对记叙文的影响b. 记叙文中的隐含主题与显性主题c. 主题的深化与延伸十、教学评价10.1 课堂讨论与问答,评估学生对记叙文概念与术语的理解程度。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2)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记叙文信息的能力;(3)采用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作者,珍惜文字的价值观;(3)通过记叙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好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记叙文的定义;(2)分析记叙文的特点:真实性、生动性、完整性等。

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叙事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等;(2)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4)情感表达: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在实际文本中的运用;(2)学生独立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堂讲解:(1)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3)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记叙文信息的能力。

3. 课堂练习:(1)学生阅读指定记叙文,理解文意;(2)学生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学生评价记叙文的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锻炼写作能力。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刘宏艳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1、四大意识: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2、六大步骤: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三、知识清单(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

(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记叙文教案(优秀8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8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8篇)记叙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篇一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复习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了解常见题型,能够运用解题方法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一、导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类问题。

二、明确复习依据(一)中考回放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作简要赏析。

(3分)——2014《五猖会》第21题2、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3分)——2015《寒冷的冬夜》第20题3、从选文第⑤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2016《骆驼祥子节选》第20题4、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3分)——2017《至深至纯师生情》第19题5、从选文第④ ⑤ 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018《回忆齐白石先生》第18题从这五年的中考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人物形象分析类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分值相当大。

(二)《语文课程标准》、河北省初中语文考试说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1 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明确复习目标四、方法探究:首先我们结合学过的课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说出选段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以及判断依据。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回忆我的母亲》母亲:勤劳能干依据:母亲每天早晨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具体事件。

⑴(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一)复习目标1、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很多同学都有两个困惑:一是为什么记叙文阅读题得高分就这么难?二是为什么答了很多可能得分很少?简单几个词却占尽高分?二、明确目标三、中考要求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四、记叙文知识储备(常用术语)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3.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15.文章的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五、记叙文解题指导:(一)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特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

(二)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文本意识----以文解文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六、考点精讲考点一:概括题概括能力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常考题型有:❖1、概括一件事型❖2、概括几件事型❖3、分阶段梳理型:❖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作品的内容❖4、梳理人物情感或心理变化过程型分类讲解1、概括一件事型22010年金华卷《烧炭工和绅士》第6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30字左右)(3分)参考答案: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4. 通过对记叙文的阅读复习,提高学生中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定义: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说明、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特点:真实性强、情节生动、人物鲜活、情感丰富。

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结构:引子、主体、结尾要素:人物、事件、环境、情感3.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抓住,预测内容细读开头,掌握主题分析人物,理解事件关注环境,感受情感提炼要点,概括总结4.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词语理解题句子理解题段落理解题文章主旨题人物分析题事件分析题环境描写题情感把握题5. 记叙文阅读练习与反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记叙文进行阅读练习对照答案,分析错误原因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习效果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结构、要素等基本知识。

2. 实例分析: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策略。

3. 练习讲解:针对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解答案及解题技巧。

4. 针对性训练: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5. 测试反馈: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 学生在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部分取得优异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记叙文的学习内容。

2. 教辅: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

3. 网络资源:有关记叙文阅读的优质教学视频、文章等。

4. 参考书籍: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策略指导等书籍。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记叙文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记叙文阅读的思考。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复习概述1.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1.2 记叙文的主要类型1.3 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与中考要求1.4 记叙文阅读复习策略与方法第二章:记叙文的人物描写2.1 人物描写的方法与作用2.2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性格2.3 关注人物描写中的细节2.4 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三章:记叙文的场景描写3.1 场景描写的方法与作用3.2 分析场景描写中的氛围与情感3.3 关注场景描写中的细节3.4 场景描写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四章:记叙文的情感表达4.1 情感表达的方法与作用4.2 分析情感表达的真挚与细腻4.3 关注情感表达与人物形象的关系4.4 情感表达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记叙文的结构与线索5.1 记叙文的结构类型与特点5.2 分析记叙文线索的运用与作用5.3 关注记叙文结构的紧凑与连贯5.4 记叙文结构与线索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第六章:记叙文的与开头6.1 的作用与类型6.2 分析的暗示与引导6.3 关注开头的吸引力与导入作用6.4 与开头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七章:记叙文的语言与风格7.1 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与要求7.2 分析语言风格的表现与效果7.3 关注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的结合7.4 语言与风格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八章:记叙文的细节描写8.1 细节描写的方法与作用8.2 分析细节描写对情节的丰富与深化8.3 关注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8.4 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记叙文的象征与隐喻9.1 象征与隐喻的定义与作用9.2 分析象征与隐喻的寓意与表达效果9.3 关注象征与隐喻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与意义9.4 象征与隐喻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十章:记叙文的转折与高潮10.1 转折与高潮的作用与类型10.2 分析转折与高潮对情节的推动与影响10.3 关注转折与高潮在记叙文中的安排与效果10.4 转折与高潮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十一章:记叙文的结尾与总结11.1 结尾的作用与类型11.2 分析结尾的呼应与总结效果11.3 关注结尾在记叙文中的情感与主题的强化11.4 结尾与总结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记叙文的修辞手法12.1 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作用12.2 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与美感12.3 关注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创意与生动12.4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记叙文的逻辑与条理13.1 逻辑与条理在记叙文中的体现13.2 分析记叙文的时空顺序与事件发展13.3 关注记叙文的清晰与连贯13.4 逻辑与条理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记叙文的情感共鸣与启示14.1 情感共鸣的产生与作用14.2 分析记叙文中的情感启示与思考14.3 关注记叙文对读者的情感影响与启发14.4 情感共鸣与启示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记叙文阅读的实战训练与评估15.1 实战训练的方法与步骤15.2 分析实战训练的效果与反馈15.3 关注评估的标准与提升策略15.4 实战训练与评估在记叙文阅读复习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针对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进行教案设计,涵盖了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类型,以及人物描写、场景描写、情感表达、结构与线索、与开头、语言与风格、细节描写、象征与隐喻、转折与高潮、结尾与总结、修辞手法、逻辑与条理、情感共鸣与启示等多个方面。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第一章节: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1.1 记叙文的定义1.2 记叙文的分类1.3 记叙文的特点1.4 记叙文的结构第二章节:记叙文的写作技巧2.1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2.2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2.3 记叙文的描写手法2.4 记叙文的抒情手法第三章节:记叙文的人物描写3.1 人物描写的方法3.2 人物描写的作用3.3 人物描写举例分析3.4 学生练习人物描写第四章节:记叙文的场景描写4.1 场景描写的方法4.2 场景描写的作用4.3 场景描写举例分析4.4 学生练习场景描写第五章节:记叙文的情节安排5.1 情节安排的原则5.2 情节安排的方法5.3 情节安排的作用5.4 学生练习情节安排第六章节:记叙文的与开头6.1 记叙文的作用与拟定方法6.2 记叙文开头的写作技巧6.3 吸引读者的开头案例分析6.4 学生练习编写和开头第七章节:记叙文的细节描写7.1 细节描写的重要性7.2 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7.3 细节描写的案例分析7.4 学生练习细节描写第八章节:记叙文的过渡与照应8.1 过渡的作用与写作技巧8.2 照应的类型与写作技巧8.3 过渡与照应的案例分析8.4 学生练习过渡与照应的运用第九章节:记叙文的抒情与议论9.1 抒情与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9.2 抒情与议论的写作技巧9.3 抒情与议论的案例分析9.4 学生练习抒情与议论的运用第十章节:记叙文的语言风格与修辞10.1 记叙文的语言风格类型与特点10.2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10.3 语言风格与修辞的案例分析10.4 学生练习语言风格与修辞的运用第十一章节:记叙文的阅读理解技巧11.1 理解记叙文的主题与写作目的11.2 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关系与性格特点11.3 把握记叙文的情节发展线索11.4 学生练习阅读理解记叙文第十二章节:记叙文的鉴赏与评价12.1 鉴赏记叙文的结构与组织12.2 评价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效果12.3 分析记叙文的情感与价值内涵12.4 学生练习鉴赏与评价记叙文第十三章节:记叙文的改写与创作13.1 改写记叙文的目的与方法13.2 创作记叙文的步骤与技巧13.3 学生练习改写与创作记叙文第十四章节:记叙文阅读的综合练习14.1 设计记叙文阅读理解练习题14.2 分析记叙文练习题的解答过程14.3 学生练习解答记叙文阅读理解题第十五章节:记叙文阅读的拓展与延伸15.1 推荐优秀的记叙文作品进行阅读15.2 分析记叙文作品的特色与价值15.3 开展记叙文阅读的交流与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分类和结构,掌握记叙文的特点,如时间顺序、事件发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语:“结构分析法”和“标识识别法”是诊断病句疑难杂症的两道良方。

】一.发现介宾短语:1.看句中是否缺主语。

例: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步不小。

B、从这件小事,告诉了人们一个大道理。

C、由于《古文观止》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看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D、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G.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另外,以“根据”“关于”“对于”“对”开头的句子,也要引起注意)2.看句中是否缺谓语例:参加春节联欢会的小品,目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3.看该介词是否缺宾语。

例:日前,布什迫于压力决定成立独立调查小组对关于伊拉克违禁武器的情报(事件)进行调查,妄图将调查的范围局限在情报部门。

4、发现了一个介宾短语,看句中是否还漏掉另一个介宾短语的介词。

例A、我实在不忍心(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友分手B、在综合科技实力及科技人才方面,我国与(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

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就)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用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门研讨。

二、发现动词:1. 看是否缺宾语例﹙1﹚.对待因下岗而构成生存危机的弱势群体,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会也不可能置之不顾,但是如何解决这一人群的生存(问题)并非易事。

例﹙2﹚. 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条件)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2.看动宾搭配是否得当例A.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B.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三、发现句中有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1、看它们是否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2.看各项是否与前后成分搭配得当。

例、今年春节,这个市里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了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执勤岗位上。

3.看语序是否错位。

例、我们要善于处理,存储和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四、发现“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词语,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A、武器质量的好坏,也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B、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完全取决于日方能够正确处理台湾问题。

C. 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 下列例句是正确的:A、发展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于美方能否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不支持台独势力。

B、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实质是,日方能否真正正确认识和对待那段侵略历史。

五、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例:A、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谁还会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的呢?B、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怀疑深圳地铁开通已成为现实吗?C、杨振宁教授无时无刻不忘对爱妻翁帆的呵护。

D、从前线回来的人,提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不感动的。

E、厂长一再强调,务必增强安全意识,防止不再发生事故。

F、这些成果,无疑不是老王心血的结晶。

G.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不当。

H.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提示:① 在双重否定的情况下,否定词“不”“无”“没有”不能同“忘”“怀疑”等词搭配;②“防止”“避免”“杜绝”“提防”等词不能同否定词“不”搭配;③ 双重否定表肯定,一般不用三重否定;但“无时无刻不”不是三重否定,是“凝固格式“,意即“每时每刻都”之意;但它不能和“忘”搭配。

常见的双重否定形式:①没有……,不…… ②无不③非……不可④难道不……吗⑤不会否认六、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1 看它们是否混用例 A、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B、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地铁起火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2 看是否主客颠倒。

例A、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动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

B、农民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七、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A.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八、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日本滋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九、发现同义词,看用词是否重复例A、他在密密的杂草丛生的灌木丛林中慌慌张张地奔跑着,衣服也被挂破了。

B、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作商务性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十、发现结构混乱的句子,看是否属于杂揉。

例: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B、这次一些国家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依靠的是病禽的粪便传播难以有效控制。

十一、发现语气不畅的句子,看语序是否颠倒。

例: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志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十二、发现不合事理的句子,看是否违背逻辑。

例:A、美国宇航局六轮登陆车“勇气号”将欧洲“猎兔犬——2”后再次造访火星。

B、他深深热爱足球事业,伤病刚刚恢复,就立即回到绿茵场上,投入到备战世界杯预选赛的训练中。

十三、发现成语,看是否与语境相符例:最近,我们在长江三峡拾得一枝珍贵的长江奇石,……实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十四、发现复句,看各分句成分是否完整。

例:A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鼓舞下,(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B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传达)善意姿态、(明确)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十五、发现关联词,看是否出现下列毛病:①关联词不配套例如,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多。

②关联词错位A、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的厕所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

他去世后,郡众虽然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B、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

C. 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D.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③关联词残缺尽管南极气候那么恶劣,我国科考队员(还是)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

④关联词与语境不符例: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寻味。

十六、发现因果复句,看是否出现下列毛病:①“原因”“因为”同时重复出现,造成重复例:日本专家认为禽流感在亚洲迅速蔓延的原因是:因为生鸡交易市场检疫力度不够;因为病毒可能通过候鸟传播;因为有些国家对养鸟场缺乏监测,没能及早掌握禽流感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

②有“因为”而无结果例:这一幅因为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而受损)的壁画,已是轮廓模糊,色彩黯淡,抢救性的修复刻不容缓。

③因果关系混淆例: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惊夺性开采,储量锐减。

④分句间并无因果关系例:“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十七、关于歧义句的几种形式:1.多义词造成歧义例A.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B.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2.断句不明确造成歧义例:A.一位同学告诉我,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里聊天、玩游戏。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3.数量词限制或修饰不当造成歧义例:A部分省市的领导元旦期间来我市检查消防工作。

B 两个学校的领导来我班听课。

C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4.施事者与受事者不明确,造成歧义。

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5.前提限制不当,造成歧义。

例. 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6.漏掉虚词,造成歧义。

例如: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到)《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十八、其它句病种种:①发现“是”,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例: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的责任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 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②发现“比”字,看用以比较的主宾部分是否对称例: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夏季海水温度将比正常(年份季节)水温低,美国某些地区会因此干旱,大西洋的飓风会更活跃。

③发现“被”字,看用得是否恰当例:就在“6•19”事件发生前,一个姓张的环卫工人同样遭到他人的无故毒打,结果竟被以赔偿五十元钱(的方式)而私下了事。

④发现“和”“或”,看是否混用例:1、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认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与关心。

2、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该遵守《京都议定书》协定,减少和控制排放温室气体。

⑤发现“为了”看表达的目的是否准确例:为了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警方事先作了详细调查,并对审讯战术作了周密布置。

病句大盘点语病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主语有关,因此对主语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1.并列短语。

在病句题中,并列短语的出现,几乎就意味着病句的出现。

①名词性的并列短语,短语中有重复、交叉、从属现象。

如:A.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盲文字的规范意识。

②动词性的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中语序混乱。

如:A.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③短语中的几个并列成分因性质、词性等不同而不能并列。

如:A.传统画竹采用直幅,因为这样能较好地体现篁竹的挺拔、气势与高洁。

B.绿化造林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解决控制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C.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