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线性规划
第三章线性规划的解法习题解答090426y
第三章线性规划的解法§3.1重点、难点提要一、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及几何意义1.图解法。
线性规划问题采用在平面上作图的方法求解,这种方法称为图解法。
图解法具有简单、直观、容易理解的特点,而且从几何的角度说明了线性规划方法的思路,所以,图解法还有助于了解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实质和求解的原理。
(1)图解法适用于求解只有两个或三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的具体步骤为:1)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2)图示约束条件,找出可行域。
具体做法是画出所有约束方程(约束条件取等式)对应的直线,用原点判定直线的哪一边符合约束条件,从而找出所有约束条件都同时满足的公共平面区域,即得可行域。
求出约束直线之间,以及约束直线与坐标轴的所有交点,即可行域的所有顶点;3)图示目标函数直线。
给定目标函数Z一个特定的值k,画出相应的目标函数等值线;4)将目标函数直线沿其法线方向向可行域边界平移,直至与可行域边界第一次相切为止,这个切点就是最优点。
具体地,当k值发生变化时,等值线将平行移动。
对于目标函数最大化问题,找出目标函数值增加的方向(即坐标系纵轴值增大的方向),等值线平行上移到可行域(阴影部分)的临界点,最终交点就是取得目标函数最大值的最优解;对于目标函数最小化问题,找出目标函数值减少的方向(即坐标系纵轴值减少的方向),等值线平行下移到可行域(阴影部分)的临界点,最终交点就是取得目标函数最小值的最优解。
(2)线性规划问题的几种可能结果:1)有唯一最优解;2)有无穷多个最优解;3)无最优解(无解或只有无界解)。
2.重要结论。
(1)线性规划的可行域为一个凸集,每一个可行解对应该凸集中的一个点;(2)每一个基可行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
若可行解集非空,则必有顶点存在,从而,有可行解必有基可行解。
(3)一个基可行解对应约束方程组系数矩阵中一组线性无关的列向量,对于n 个变量m 个约束方程的线性规划问题,基可行解的个数不会超过!!()!m n n m n m C =-。
第三章线性规讲义划模型
Min W= Yb
YA - YS= C Y,YS≥0
➢ 若两个互为对偶问题之一有最优解,则另一个必有最优解, 且目标函数值相等(Z*=W*),最优解满足CX*=Y*b。
第三章 线性规划模型
▪ 线性规划问题的提出 ▪ 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 ▪ 典型特征和基本条件 ▪ 一般模型和标准模型 ▪ 线性规划的图解方法 ▪ 影子价格与敏感分析 ▪ 线性规划模型的应用
第三章 线性规划模型
• 对偶问题的提出
某厂生产甲、乙两 种产品,消耗A、B两 种原材料 。生产一件 甲产品可获利2元,生 产乙产品获利3元。问 在 以 下条件下如何安 排生产?
设备 A 设备 B 设备 C 利润(元/件)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甲乙丙丁 1.5 1.0 2.4 1.0 1.0 5.0 1.0 3.5 1.5 3.0 3.5 1.0 5.24 7.30 8.34 4.18
设备能力 (小时)
2000 8000 5000
第三章 线性规划模型
▪ 建立的模型如下:
z=12737.06(元)
▪ 请注意最优解中利润率最高的产品丙在最优生产计 划中不安排生产。说明按产品利润率大小为优先次 序来安排生产计划的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尤其当产 品品种很多,设备类型很多的情况下,用手工方法 安排生产计划很难获得满意的结果。另外,变量是 否需要取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章 线性规划模型
用线性规划制订使总利润最大的生产计划。
每件产品占用的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设备能力
机时数(小时/件) 甲 乙 丙 丁 (小时)
设备 A
1.5 1.0 2.4 1.0
2000
设备 B
1.0 5.0 1.0 3.5
运筹学第1章-线性规划
下一页 返回
图解法步骤:
(1)建立坐标系; (2)将约束条件在图上表示; (3)确立满足约束条件的解的范围; (4)绘制出目标函数的图形 (5)确定最优解
用图解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max z 2x1 3x2
4x1 0x2 16
s.t
10xx11
4x2 2x2
12 8
x1, x2 0
1. 1.1问题举例
(1)生产计划问题。 生产计划问题是典型的已知资源求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对于此类
问题通常有三个假设:①在某一计划期内对生产做出的安排;②生产 过程的损失忽略不计;③市场需求无限制,即假设生产的产品全部 卖出。
下一页 返回
1.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例1 用一块连长为a的正方形铁皮做一个容 器,应如何裁剪,使做成的窗口的容积为最 大?
解:设 x1, x2分别表示从A,B两处采购的原油量(单
位:吨),则所有的采购方案的最优方案为:
min z 200x1 290x2
0.15x1 0.50x2 150000
s.t
0.20x1 0.50x1
0.30x2 0.15x2
120000 120000
x1 0, x2 0
1. 1线性规划问题与模型
也可以写成模型(1-6)和模型(1-7)的形式,其中模型(1-7)较为常用。
《运筹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生产工序
所需时间(小时)
每道工序可用时间(小时)
1
2
3
4
5
成型
3
4
6
2
3
3600
打磨
4
3
5
6
4
3950
上漆
2
3
3
4
3
2800
利润(百元)
2.7
3
4.5
2.5
3
解:设 表示第i种规格的家具的生产量(i=1,2,…,5),则
s.t.
通过LINGO软件计算得: .
11.某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分别经过A,B,C三种设备加工。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数、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利润如表2—10所示。
-10/3
-2/3
0
故最优解为 ,又由于 取整数,故四舍五入可得最优解为 , .
(2)产品丙的利润 变化的单纯形法迭代表如下:
10
6
0
0
0
b
6
200/3
0
1
5/6
5/3
-1/6
0
10
100/3
1
0
1/6
-2/3
1/6
0
0
100
0
0
4
-2
0
1
0
0
-20/3
-10/3
-2/3
0
要使原最优计划保持不变,只要 ,即 .故当产品丙每件的利润增加到大于6.67时,才值得安排生产。
答:(1)唯一最优解:只有一个最优点;
(2)多重最优解:无穷多个最优解;
(3)无界解:可行域无界,目标值无限增大;
第3章02-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形式
第3章02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形式同学们大家好,上次我们讲了线性规划模型的结构和特征,然后在后面没给出了要定义线性规划的标准型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线性规划的标准型。
首先我们要说标准形式定义出来的,在不同的教材里面的定义并不相同。
在我们教材里面我们是这么定义的:我们先看目标函数,一般形式中可能是关于目标函数的最大化问题,有可能最小化问题,但在标准型里面我们定义目标函数必须是求最大化问题。
1111max(min c max c n n n nz x c x z x c x =++⇒=++ 或)我们再来看一下常约束条件。
在一般形式里面,常约束可能是等式,也可能是不等式,但在标准形式中,定义每个常约束都必须取等号。
112211221,2,,i i i i in in i i i i i in in i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i m+++≤=≥⇒+++== (或,),再来看非负约束。
在一般形式里面,并不要求每个变量都有非负约束,但是在标准形式里面,要求每一个变量都是非负的。
1212,,0,,,,0k j j j n x x x k n x x x ≥≤⇒≥ 另外,标准形式还要求每一个右端常数项都是大于等于0的,当然这个不是很重要,因为如果右端常数项是负数,可以给这个方程左右两边乘以-1,就把它变成了整数。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在我们的教材里,标准形式有四个要求:目标函数是求最大化问题,所有常约束为等式,所有变量都有大于等于0,右端常数项都大于等于0。
所以,我们的标准形式可以规范地写成下面的形式。
11112212max , 1,2,,st.,,0n ni i i i in in i n z c x c x a x a x a x b i m x x x =+++++==⎧⎨≥⎩ 关于标准形式,它还有几种等价的形式需要大家熟悉。
第一种是简写形式。
也就是用和式号对标准形式进行简写,形式如下:⎪⎩⎪⎨⎧=≥===∑∑==n j x m i b x a x c z jnj i j ij nj j j ,,2,1,0 ,2,1st.max 11 ,第二种是矩阵形式。
第三章 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
第三章 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线性规划是最优化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形,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实质是从多个变量中选取一组适当的变量作为解,使这组变量满足一组确定的线性式,而且使一个线性目标函数达到最优(最大或最小).线性规划的应用极为广泛,自1949年美国数学家G. B. Dantzing 提出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的方法——单纯形法之后,线性规划无论在理论上、计算方法和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中,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线性规划从解决技术问题的最优化设计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军事、经济计划和管理决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本章主要从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单纯形法、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等方面进行介绍.§3.1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基本原理一、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数学模型称为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1)每一个问题都用一组决策变量T n x x x ][21,,, 表示某一方案;每一组值就代表一个具体方案.(2)有一个目标函数,可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来表示,按问题的不同,要求目标函数实现最大化或最小化.(3)有一组约束条件,可用一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来表示. 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为1211221111221121122222112212max(min)()()()..()0n n n n n n n m m mn n m n f x x x c x c x c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s t a x a x a x b x x x =++++++≤=≥⎧⎪+++≤=≥⎪⎪⎨⎪+++≤=≥⎪⎪≥⎩,,,,,,,,,,,,,.这里,目标函数中的系数n c c c ,,, 21叫做目标函数系数或价值系数,约束条件中的常数m b b b ,,, 21叫做资源系数,约束条件中的系数;,,,m i a ij 21(= )21n j ,,, =叫做约束系数或技术系数.二、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所谓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是指目标函数要求min ,所有约束条件都是等式约束,且所有决策定量都是非负的,即1211221111221121122222112212min ()..0n n n n n n n m m mn n mn f x x x c x c x c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s t a x a x a x b x x x =++++++=⎧⎪+++=⎪⎪⎨⎪+++=⎪⎪≥⎩,,,,,,,,,,,或简写为11min ()12..012nj j j nij ji j jf X c x a x b i m s t x j n ===⎧==⎪⎨⎪≥=⎩∑∑,,,,,,,,,,. 可以规定各约束条件中的资源系数0(12)i b i n ≥=,,,,否则等式两端乘以“1-”.线性规划问题的矩阵表示为min ()..0f X CX AX b s t X ==⎧⎨≥⎩,,,其中12[]n C c c c =,,,,12[]T n X x x x =,,,,11121212221212n n n m m mn a a a a a a A P P P a a a ⎡⎤⎢⎥⎢⎥==⎢⎥⎢⎥⎣⎦[,,,],12[]T n b b b b =,,,. 任意的线性规划模型都可以转化为标准形式:(1)若目标函数是求最大值的问题,这时只需将所有目标函数系数乘以“-1”,求最大值的问题就变成了求最小值的问题,即)](min[)(max X f X f --=.求其最优解后,把最优目标函数值反号即得原问题的目标函数值.(2)若约束条件为不等式,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等式,则可在“≤”不等式的左端加入一个非负的新变量(叫松驰变量),把不等式变为等式;另一种是“≥”不等式,则可在“≥”不等式的左端减去一个非负松驰变量(也叫剩余变量),把不等式变为等式.松驰变量在目标函数中对应的系数为零.(3)若存在取值无约束的变量k x ,可令k k k x x x ''-'=,其中k x ',0≥''k x . 例3.1 将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形式123123123123123max ()2372.3250f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为无约束. 解 将目标函数变为)](min[X f -,令543x x x -=,其中450x x ≥,,在第一个约束不等式中加入松驰变量6x ,在第二个约束不等式中减去剩余变量7x ,则可得标准形式12456712456124571245124567min[()]23()00()7()2.32()5,,,,,0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x -=-+--++++-+=⎧⎪-+--=⎪⎨-++-=⎪⎪≥⎩,,,,.三、线性规划的解的概念和基本定理 考虑线性规划标准形式的约束条件0AX b X =≥,,其中A 为n m ⨯矩阵,m n >,b 是m 维向量.假定增广矩阵,A b []的秩=矩阵A 的秩m =,把矩阵A 的列进行可能的重新排列,使,A B N =[].这里B 为m m ⨯矩阵,且有逆矩阵存在,即0||≠B ,称B 为该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不失一般性,设111211212,,,m m m m mm a a a B PP P a a a ⎡⎤⎢⎥==⎢⎥⎢⎥⎣⎦[], 称(12)j P j m =,,,为基向量,与基向量对应的变量(12)j x j m =,,,称为基变量,记为12T B m X x x x =[,,,],其余的变量称为非基变量,记为12T N m m n X x x x ++=[,,,].令m n -个非基变量均为0,并用高斯消元法,可得一个解12[][00]T T T T B N m X X X x x x ==,,,,,,,,称X 为该约束方程组的基解,其中b B X B 1-=.满足非负约束条件0≥X (基解的非零分量都0≥)的基解称为基可行解.对应于基可行解的基称为可行基.基可行解的非零分量个数小于m 时,称为退化解.线性规划的解的基本定理:引理3.1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12[]T n X x x x =,,,为基可行解的充要条件是X 的正分量所对应的系数列向量是线性无关的.证 必要性由基可行解的定义可知.下证充分性若向量组k P P P ,,,21线性无关,则必有m k ≤;当m k =时,它们恰构成一个基,从而12[00]T k X x x x =,,,,,,为相应的基可行解.当m k <时,则一定可以从其余的列向量中取出k m -个与k P P P ,,,21构成最大的线性无关向量组,其对应的解恰为X ,所以它是基可行解. 定理3.1 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X 对应于可行域D 的顶点. 证 不失一般性,假设基可行解X 的前m 个分量为正,故∑==mj jj b xP 1.(3.1)现在分两步来讨论,分别用反证法.(1)若X 不是基可行解,则它一定不是可行域D 的顶点.根据引理3.1,若X 不是基可行解,则其正分量所对应的系数列向量m P P P ,,, 21线性相关,即存在一组不全为零的数12i i m α=,,,,,使得02211=+++m m P P P ααα (3.2)用一个0>μ的数乘式(3.2),再分别与式(3.1)相加和相减,得到111222()()()m m m x P x P x P b μαμαμα-+-++-=,111222()()()m m m x P x P x P b μαμαμα++++++=.现取11122[()()()00]T m m X x x x μαμαμα=---,,,,,,,21122[()()()00]T m m X x x x μαμαμα=+++,,,,,,,由21X X ,可得121122X X X =+,即X 是21X X ,连线的中点.另一方面,当μ充分小时,可保证012i i x i m μα±≥=,,,,,即21X X ,是可行解,这证明了X 不是可行域D 的顶点.(2)若X 不是可行域D 的顶点,则它一定不是基可行解.因为X 不是可行域D 的顶点,故在可行域D 中可找到不同的两点,(1)(1)(1)112[]T nX x x x =,,,,T nx x x X ][)2()2(2)2(12,,, =,使12(1)01X X X ααα=+-<<,.设X 是基可行解,对应向量组m P P P ,,, 21线性无关,当m j >时,有0)2()1(===j j j x x x ,由于21X X ,是可行域的两点,应满足∑∑====mj mj jj j j b xP b x P 11)2()1(,.将这两式相减,即得∑==-mj j j jx xP 1)2()1(0)(.因21X X ≠,所以上式系数)()2()1(j j x x -不全为零,故向量组m P P P ,,, 21线性相关,与假设矛盾,即X 不是基可行解.定理3.2 若可行域有界,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一定可以在其可行域的顶点上达到最优.证 设k X X X ,,, 21是可行域的顶点,若0X 不是顶点,且目标函数在0X 处达到最优*0()f X CX =(标准形式是*()min ()f X f X =).因0X 不是顶点,所以它可以用D 的顶点线性表示为01101kki i i i i i X X ααα===≥=∑∑,,.因此011k ki i i i i i CX C X CX αα====∑∑.(3.3)在所有的顶点中必然能找到某一个顶点m X ,使m CX 是所有i CX 中最小者,并且将m X 代替式(3.3)中的所有i X ,得到∑∑===≥ki ki m m i ii CX CX CX11αα,由此得到m CX CX ≥0.根据假设,0CX 是最小值,所以只能有m CX CX =0,即目标函数在顶点m X 处也达到最小值.§3.2 线性规划迭代算法单纯形法是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迭代算法.一、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是:从可行域中某个基可行解(一个顶点)开始,转换到另一个基可行解(顶点),直到目标函数达到最优时,基可行解即为最优解.单纯形法的基本过程如图3.1所示.为计算方便,通常借助于单纯形表来计算,从初始单纯形表3.1开始,每迭代一步构造一个新单纯形表.单纯型表中B X 列中填入基变量m x x x ,,, 21;B C 列中填入基变量的价值系数m c c c ,,, 21;b 列中填入约束方程组右端的常数;j θ列的数字是在确定换入变量后,按θ规则计算填入;最后一行称为检验数行,对应各非基变量j x 的检验数是∑=-=-=mi j j ij i j j z c a c c 1σ,1j m n =+,,(这里令∑==mi ijj j ac z 1).(1)找出初始可行基,确定初始基可行解,建立初始单纯形表. (2)检验各非基变量j x 的检验数∑=-=-=mi j j iji j j z c ac c 1σ(1j m n =+,,).若所有0≥j σ,则已得到最优解,停止计算.否则转入下一步.(3)在0(1)j j m n σ<=+,,,中,若所有0≤jk a ,则此问题无最优解,停止计算.否则转入下一步.(4)根据min{|0}j j k σσσ<=,确定k x 为换入变量.按θ规则计算min 0i l ik ik lkb ba a a θ⎧⎫=>=⎨⎬⎩⎭, 可确定l x 为换出变量,转入下一步.(5)以lk a 为主元素进行迭代(用高斯消元法),把k x 所对应的列向量120010k k k lk mk a a P l a a ⎡⎤⎡⎤⎢⎥⎢⎥⎢⎥⎢⎥⎢⎥⎢⎥=−−−→⎢⎥⎢⎥←⎢⎥⎢⎥⎢⎥⎢⎥⎢⎥⎢⎥⎢⎥⎢⎥⎣⎦⎣⎦变换成第行, 将B X 列中的l x 换为k x ,得到新的单纯形表,重复步骤(2)—步骤(5),直到终止.单纯形法的流程图如图3.2所示.若目标函数要求实现最大化,一方面可将最大化转换为最小化,另一方面也可在上述计算步骤中将判定最优解的0≥j σ改为0≤j σ,将换入变量的条件min{|0}j j k σσσ<=改为max{|0}j j k σσσ>=.二、初始可行基的确定 (1) 若线性规划问题是11min ()12..012nj j j nij ji j jf X c x a x b i m s t x j n ===⎧==⎪⎨⎪≥=⎩∑∑,,,,,,,,,,, 则从(12)j P j n =,,,中一般能直接观察到存在一个初始可行基12100010[,,,]001m B P P P ⎡⎤⎢⎥⎢⎥==⎢⎥⎢⎥⎣⎦.(2)对所有约束条件是“≤”形式的不等式,可以利用化标准形式的方法,在每个约束条件的左端加入一个松驰变量,经过整理重新对j x 及ij a 进行编号,可得下列方程组.,,m n mn m m m m n n m m n n m m b x a x a x b x a x a x b x a x a x =+++=+++=+++++++++ 11,2211,221111,11显然得到一个m m ⨯单位矩阵B 可作为初始可行基12100010[,,,]001m B P P P ⎡⎤⎢⎥⎢⎥==⎢⎥⎢⎥⎣⎦. (3)对所有约束条件是“≥”形式的不等式及等式约束情况,若不存在单位矩阵时,可采用人工变量,即对不等式约束减去一个非负的剩余变量后,再加入一个非负的人工变量;对等式约束再加入一个非负的人工变量,总可得到一个单位矩阵作为初始可行基.例3.2 求解线性规划问题12121212max ()2328416..4120f X x x x x x s t x x x =++≤⎧⎪≤⎪⎨≤⎪⎪≥⎩,,,,,. 解:将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形式12345123142512345min[()]2300028416..4120f X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作初始单纯形表,按单纯形法计算步骤进行迭代,结果如下(表3.2).表3.2最后一行的检验数均为正,这表示目标函数值已不可能再减小,于是得到最优解*42004T X =[,,,,],目标函数值14)(*=X f .三、单纯形法的有关说明对线性规划问题min ()..0f X CX AX b s t X ==⎧⎨≥⎩,,,(3.5) 若系数矩阵中不含单位矩阵,没有明显的基可行解时,常采用引入非负人工变量的方法来求初始基可行解.下面分别介绍常用的“大M 法”和“两阶段法”.(一)大M 法在约束条件式(3.5)中加入人工变量,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价值系数为M ,M 为一个很大的正数.在迭代过程中,将人工变量从基变量中逐个换出,如果在最终表中当所有检验数0≥j σ时,基变量中不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这表示原问题有解,否则无可行解.例3.3 求解线性规划问题12312312313123min ()3211423..210f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 解:将原问题化为标准形式并引入人工变量,得12345671234123561371234567min ()300211423..210f X x x x x x Mx M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x =-++++++-++=⎧⎪-++-+=⎪⎨-++=⎪⎪≥⎩,,,,,,,,,,.用单纯形法计算,得表3.3.根据表 3.3的最后一行的检验数均0≥,得最优解*4190000T X =[,,,,,,],最优值2)(*-=X f ,由于人工变量的值均为零,故得原问题的最优解*419T X =[,,],最优值为2)(*-=X f .(二)两阶段法两阶段法是把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原问题加入人工变量,构造仅含价值系数为1的人工变量的目标函数且要求实现最小化,其约束条件与原问题相同,即11111111211221112min ()00..0n n m n n n n nn n n m mn n n m m n m g X x x x x a x a x x b a x a x x b s t a x a x x b x x x ++++++=++++++++=⎧⎪+++=⎪⎪⎨⎪+++=⎪⎪≥⎩,,,,,,,. 然后用单纯形法求解上述问题,若得到0)(=X g ,这说明原问题存在基可行解,可进入第二阶段计算,否则原问题无可行解,停止计算.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计算得到的最终表,除去人工变量,将目标函数行的系数换为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系数,作为第二阶段计算的初始单纯形表进行计算.例3.4 用两阶段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12312312313123min ()3211423.210f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 解 第一阶段,标准化并引入人工变量,得如下的线性规划=)(min X g 76x x +,1234123561371234567211423.210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x -++=⎧⎪-++-+=⎪⎨-++=⎪⎪≥⎩,,,,,,,,,. 用单纯形法计算该线性规划(见表 3.4),最优解为*[011120000]T X =,,,,,,,,最优值0)(*=X g .表3.4由于人工变量076==X X ,所以得原问题的基可行解为[011120]T X =,,,,.于是进入第二阶段计算(见表3.5),最优解为*[41900]T X =,,,,,最优值2)(*-=X f ,于是原问题的最优解为*[419]T X =,,,最优值为2)(*-=X f .§3.3 对偶问题的基本原理一、对偶问题的提出对偶性是线性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必然有与之相伴而生的另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我们称一个叫原问题,另一个叫对偶问题,这两个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让我们先分析一个实际的线性规划模型与其对偶线性规划问题的经济意义.例3.5 某工厂计划在下一生产周期生产3种产品1A ,2A ,3A ,这些产品都要在甲、乙、丙、丁4种设备上加工,根据设备性能和以往的生产情况知道单位产品的加工工时,各种设备的最大加工工时限制,以及每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单位:千元),如表3.6所示,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使工厂得到最大利润?解 设321x x x ,,分别为产品321A A A ,,的产量,构造此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为1231231231312123max ()8102237042280..3152250,,0f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现在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该问题.假设工厂考虑不安排生产,而准备将所有设备出租,收取租费.于是,需要为每种设备的台时进行估价.设4321y y y y ,,,分别表示甲、乙、丙、丁4种设备的台时估价.由表3.6可知,生产一件产品1A 需用各设备台时分别为h h h h 2342,,,,如果将h h h h 2342,,,不用于生产产品1A ,而是用于出租,那么将得到租费43212342y y y y +++.当然,工厂为了不至于蚀本,在为设备定价时,保证用于生产产品1A 的各设备台时得到的租费,不能低于产品1A 的单位利润8千元,即823424321≥+++y y y y .按照同样分析,用于生产一件产品2A 的各设备台时h 1,h 2,0,h 2所得的租费,不能低于产品2A 的单位利润10千元,即1022421≥++y y y .同理,还有223321≥++y y y .另外,价格显然不能为负值,所以01234iy i ≥=,,,,. 企业现在设备的总以时数为70h ,80h ,15h ,50h ,如果将这些台时都用于出租,企业的总收入为422150158070)(y y y y Y g +++=.企业为了能够得到租用设备的用户,使出租设备的计划成交,在价格满足上述约束的条件下,应将设备价值定得尽可能低,因此取)(Y g 的最小值,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到一个与例3.5相对应的线性规划,即123412341231231234min ()70801550243282210..3220g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s t y y y y y y y =++++++≥⎧⎪++≥⎪⎨++≥⎪⎪≥⎩,,,,,,,.称后一个规划问题为前一个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反之,也称前一个规划问题是后一个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二、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表达形式和关系在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中,把如下线性规划形式称为原问题的标准形式11221111221121122222112212min ()..0n n n n n n m m mn n mn f X c x c x c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s t a x a x a x b x x x =++++++≥⎧⎪+++≥⎪⎪⎨⎪+++≥⎪⎪≥⎩,,,,,,,. 而把如下线性规划形式称为对偶问题的标准形式11221111221121122222112212max ()..0n n m m m m n n mn m nm g Y b y b y b y a y a y a y c a y a y a y c s t a y a y a y c y y y =++++++≥⎧⎪+++≥⎪⎪⎨⎪+++≥⎪⎪≥⎩,,,,,,,. 若用矩阵形式表示,则原问题和对偶问题分别可写成如下形式:原问题min ()..0f X CX AX b s t X =≥⎧⎨≥⎩,,.(3.6)对偶问题max ()..0g Y Yb YA C s t Y =≤⎧⎨≥⎩,,.(3.7)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见表3.7.例3.6 求下面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123412341342341234min ()23535224..600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无约束. 解:根据表3.7可直接写出上述问题的对偶问题12312131********max ()546223..325100g Y y y y y y y y s t y y y y y y y y y =+++≥⎧⎪+≤⎪⎪-++≤-⎨⎪-+=⎪⎪≥≤⎩,,,,,,,无约束. 三、对偶理论定理3.3(弱对偶定理) 对偶问题(max )的任何可行解︒Y ,其目标函数值总是不大于原问题(min )任何可行解︒X 的目标函数值.证 由定理所设及问题(3.6)和问题(3.7)容易看出︒︒︒︒≤≤CX AX Y b Y .定理3.4(对偶定理) 假如原问题或对偶问题之一具有有限的最优解,则另一问题也具有有限的最优解,且两者相应的目标函数值相等.假如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值是无界的,则另一问题没有可行解.证明从略.定理3.5(互补松驰定理) 假如︒X 和︒Y 分别是原问题(3.6)和对偶问题(3.7)的可行解,︒U 是原问题剩余变量的值,︒V 是对偶问题松驰变量的值,则︒X 、︒Y 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最优解的充要条件是0=+︒︒︒︒X V U Y .证 由定理所设,可知有0AX U b X U ︒︒︒-=︒≥,,,(3.8) 0Y A V C Y V ︒︒︒︒︒+=≥,,.(3.9)分别以︒Y 左乘式(3.8),以︒X 右乘式(3.9),两式相减,得b Y CX X U U Y ︒︒︒︒︒︒-=+.若0=+︒︒︒︒X V U Y ,根据弱对偶定理知CX b Y CX Yb ≤=≤︒︒.这说明︒X ,︒Y 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最优解,反之亦然.根据互补松驰定理和决策变量满足非负条件可知,在最优解时,︒︒U Y 和︒︒X V 同时等于0,所以有)21(000n j x v j j ,,, ==, )21(000m i u y i i ,,, ==. 于是,互补松驰定理也可以这样叙述:最优化时,假如一个问题的某个变量取正数,则相应的另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必取等式;或者一个问题中的约束条件不取等式,则相应于另一问题中的变量必为零.例3.7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123451234512445min ()23523234.2330125jf X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j =++++⎧++++≥⎪-+++≥⎨⎪≥=⎩,,,,,,,.已知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5)(5/35/4**2*1===Y g y y ,,,试用对偶理论找出原问题的最优解.解:先写出它的对偶问题12121212121212max ()4322(1)3(2)235(3)..2(4)33(5)0g Y y y y y y y y y s t y y y y y y =++≤⎧⎪-≤⎪⎪+≤⎪⎨+≤⎪⎪+≤⎪≥⎪⎩,,,,,,,.将*2*1y y ,的值代入约束条件,得(2),(3),(4)为严格不等式,由互补松驰定理得***2340x x x ===,因021≥y y ,,原问题的两个约束条件应取等式,故有**1534x x +=, **1523x x +=.求解后得到**1511x x ==,,故原问题的最优解为 **10001()5TX f X ==[,,,,],.四、对偶问题的迭代算法对偶单纯形法是对偶问题的迭代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原问题的一个基本解出发,此基本解不一定是可行解,但它对应着对偶问题的一个可行解;然后检验原问题的基本解是否可行,即是否有负的分量.如果有小于零的分量,则进行迭代,求另一个基本解,此基本解对应着另一个对偶可行解.如果得到的基本解的分量皆非负,则该基本解为最优解.也就是说,对偶单纯形法在迭代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偶解的可行解,使原问题的基本解由不可行逐步变为可行.当同时得到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可行解时,便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对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min ()..0f X CX AX b s t X =≥⎧⎨≥⎩,,.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找出原问题的一个基,构成初始对偶基可行解,使所有检验数0≥j σ,构成初始对偶单纯形表.(2)若所有0≥i b ,则当前的解是最优解,停止计算,否则计算min{|0}l i i b b b =<,则l 行为主行,该行对应的基变量为换出变量.(3)若所有0≥lj a ,则对偶问题无界,原问题无解,停止计算,否则计算min |0j k lj lj lka a a σσθ⎧⎫⎪⎪=<=⎨⎬--⎪⎪⎩⎭,则k 列为主列,该列对应的基变量为换入变量.(4)以lk a 为主元素进行迭代,然后转回步骤(2). 对偶单纯形法的流程图如图3.3所示.例3.8 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下述线性规划问题123123123123min ()23423..2340f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解:首先将“≥”约束条件两边反号,再加入松驰变量,可得原问题的一个基123451234123512345min ()2340023..2340f X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图3.3从表3.8看出,所有检验数0≥j σ,则对应对偶问题的解是可行的,因b 列数字为负,需进行迭代,计算min 344--=-{,}.所以5x 为换出变量.又因为24min 123θ⎧⎫=-=⎨⎬⎩⎭,,,所以1x 为换入变量,以换入、换出变量所在行列交叉处元素“-2”为主元素,按单纯形法计算步骤进行迭代,得表3.9.由表3.9的最后一行看出,所有检验数0≥j σ,故原问题的最优解为*[11/52/50]T X =,,.若对应两个约束条件对偶变量为1y ,2y ,则可得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8/51/5]T Y =,.§3.4 线性规划问题灵敏度在建立实际的线性规划模型时,所收集到的数据不是很精确;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各种信息瞬息万变,已形成的数学模型中的某些数据需要随之而变.因此,对于一个线性规划问题,研究当数据发生变动时解的变化情况是很重要的.下面仅介绍两种数据变化而导致解的变化的情况,这就是灵敏度分析问题.一、价值系数的变化假设只有一个系数k C 变化,其它系数保持不变 ,k C 的变化只影响检验解而不影响解的非负定性,下面分别就k C 是非基变量系数和基变量系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k C 是非基变量的系数由于B C 不变,因而j Z 对任何j 都不变.这时非基变量的系数k C 的变化只影响与k C 有关的一个检验数k σ的变化,而对其它j σ没有影响,设系数从k C 变化到k C ',这时检验数k k k Z C -=σ被k k kZ C -'='σ所代替,在当前解是原问题的最优解时,有0≥-=k k k Z C σ,假如()(k k k k k k C Z C Z C σ'''=-=-+)0k C -<,则k X 必须引进基,单纯形法继续进行,否则原解仍是k C 变化后的新问题的最优解,最优解不变相当于k C '变化的界限为)(k k k kZ C C C --≥'. (2)k C 为基变量的系数当k C 被k C '所代替时,j Z 变成j Z ',j j Z C '-可计算为kj k kj j j j a C C Z C Z C )(-'--='-. (3.10)特别是当k j =时,0=-k k Z C ,且1=kk a ,因此k k k k C C Z C -'='-,仍为零.由式(3.10)知,基变量k x 的价值系数k C 的变化会引起整个价值系数行的变化,变化值为)(k k C C -'-乘以最终表相应该基变量k x 所在的k 行的数值kj a .k 列本身则调整为0='-'k k Z C .由式(3.10)可看出,当对某个非基变量j x ,式(3.10)为负时会引起基的变化,若要保持最优解不变,分析变化值)(k k C C -'且大于或小于零以及kj a 值是正或负的情况,得出会保持最优解不变的k C '的变化界限为max 0min 0j j j j k kj k k kj j jkj kj C Z C Z C a C C a a a ⎧⎫⎧⎫--⎪⎪⎪⎪'+<≤≤+>⎨⎬⎨⎬⎪⎪⎪⎪⎩⎭⎩⎭.例3.8 以例3.2的最终表为例,设基变量2x 的系数2C 变化2C ∆,在原最优解不变条件下,确定2C ∆的变化范围.解 此时例3.2的最终表便成为表3.10为了保持原最优解不变,则2x 的检验数应当为零,进行行初等变换,得表3.11.从表(3.11)可得02232≥∆-C 且08812≥∆+C . 由此可得2C ∆的变化范围为312≤∆≤-C ,即2x 的价值系数2C 可以在[0,4]之间变化,而不影响原最优解.二、资源系数的变化假设资源系数k b 变化为k b ',k b 的变化将会影响解的可行性,但不会引起检验数的符号变化.根据基可行解的矩阵表示可知,b B X B 1-=,所以只要k b 变化必定会导致最优解的数值发生变化,最优解的变化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持01≥-b B ,最优基B 不变;另一类是b B 1-中出现负分量,这将使最优基B 变化,若最优基不变,则只需将变化后的k b 代入B X 的表达式重新计算即可;若b B 1-中出现负分量,则要通过迭代求解新的最优基和最优解.设系数k b 变化到k k k b b b ∆+=',而其它系数都不变,这样使最终表中原问题的解相应变化为11111100k B k k k k m mk m b a b X B b b B b B b b b a b ---⎡⎤⎡⎤⎢⎥⎢⎥'⎡⎤⎡⎤⎢⎥⎢⎥⎢⎥⎢⎥⎢⎥⎢⎥'=+∆=+∆=+∆⎢⎥⎢⎥⎢⎥⎢⎥⎢⎥⎢⎥'⎢⎥⎣⎦⎣⎦⎢⎥⎢⎥⎢⎥⎣⎦⎣⎦, 其中B X 为原最优解,i b '为B X 的第i 个分量,ik a 为1-B 的第i 行第k 列元素,为了保持最优基不变,应使0≥'B X ,即110k k m mk a b b b a '⎡⎤⎡⎤⎢⎥⎢⎥+∆≥⎢⎥⎢⎥⎢⎥⎢⎥'⎣⎦⎣⎦. 由此可得到保持最优基不变时,资源系数的变化界限为max 0min 0i i k ik k k ik ik ik b b b a b b a a a ⎧⎫⎧⎫''--⎪⎪⎪⎪'+>≤≤+<⎨⎬⎨⎬⎪⎪⎪⎪⎩⎭⎩⎭.例3.9 若例3.2的第二个约束条件中2b 变化为22b b ∆+,在最优解不变的条件下,求2b ∆的变化范围.解 计算⎥⎥⎥⎦⎤⎢⎢⎢⎣⎡≥∆⎥⎥⎥⎦⎤⎢⎢⎢⎣⎡-+⎥⎥⎥⎦⎤⎢⎢⎢⎣⎡=⎥⎥⎥⎦⎤⎢⎢⎢⎣⎡∆+--000812141244002211b b B b B可得2224/(1/4)164/(1/2)82/(1/8)16b b b ∆≥-=-∆≥-=-∆≤--=,,.所以2b ∆的变化范围是(-8,16).显然2b 的变化范围是(8,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三、新知建构,典例分析
某工厂用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每生产一件甲种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 每生产一件乙种产品使用4个B配件耗时2h, 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配件和 12个B配件,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该厂所有 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
若生产1件甲种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1 件乙 种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
x2y 8
44
x y
16 12
象这样关于x,y一次不等 式组的约束条件称为 线性约束条件
x
0
Z=2x+3y称为目标函数,(因这里 目标函数为关于x,y的一次式,又
y 0
称为线性目标函数
在线性约束下求线性目标函数 的最值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
满足线性约束的解(x,y)叫做可行解, 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可行解叫做这个 问题的最优解
y4x z 3 28
z 28 是直线在y轴上
的截距,当截距最
5/7 M
小时,z的值最小。 3/7
3、移
如图可见,当直线z= 28x+21y 经过可行 域上的点M时,纵截距 最小,即z最小。
o
3/7
y4x 3
/ 57 6/7 x
4、求 M点是两条直线的交点,解方程组
7 x 7 y 5
14x 7 y 6
二、新课引入,任务驱动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二、新课引入,任务驱动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能掌握简单的线性规 划问题的解法及步骤吗?
三、新知建构,典例分析
线性规划知识点
线性规划知识点一、概述线性规划是数学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解决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找到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者最小值的变量取值。
二、基本概念1. 目标函数:线性规划的目标是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线性函数,称为目标函数。
通常用字母 Z 表示。
2. 约束条件:线性规划的变量需要满足一组线性不等式或者等式,称为约束条件。
通常用字母 Ai 表示。
3. 变量:线性规划的问题中,需要确定的变量称为决策变量。
通常用字母 Xi表示。
三、标准形式线性规划问题通常可以转化为标准形式,以便于求解。
标准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包括以下要素:1. 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需要最大化或者最小化。
2. 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一组线性不等式或者等式。
3. 变量的非负性:变量需要满足非负性约束,即变量的取值不能为负数。
四、线性规划求解方法线性规划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求解:1. 图形法:对于二维线性规划问题,可以通过绘制约束条件的直线和目标函数的等高线,找到最优解的位置。
2. 单纯形法:单纯形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算法。
它通过迭代计算,逐步接近最优解。
3. 整数规划法:当决策变量需要取整数值时,可以使用整数规划方法求解。
整数规划问题相对于线性规划问题更加复杂,通常需要使用分支定界等方法求解。
五、线性规划的应用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 生产计划:线性规划可以匡助确定最优的生产计划,使得生产成本最低或者产量最高。
2. 运输问题:线性规划可以用于解决货物运输的最优路径问题,以降低运输成本。
3. 金融投资:线性规划可以用于确定最优的投资组合,以最大化收益或者最小化风险。
4. 资源分配:线性规划可以匡助确定资源的最优分配方案,以满足需求并最大化效益。
5. 排产问题:线性规划可以用于解决生产设备的排产问题,以最大化生产效率。
六、线性规划的局限性尽管线性规划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1. 线性假设:线性规划假设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的,但实际问题中往往存在非线性关系。
线性规划和最优解
线性规划和最优解线性规划是一种在数学和运筹学领域常见的问题求解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决策问题。
它是通过一系列线性等式和不等式来建模,并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下求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优值的变量值。
线性规划的最优解能够帮助我们做出高效的决策,下面将详细介绍线性规划的原理和求解方法。
一、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目标,并将其表示为一个线性函数,也被称为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可以是最大化或最小化的,具体取决于问题的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一组变量,这些变量的取值将会对目标函数产生影响。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列举出一系列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通常来自于问题的实际情况,例如资源限制、技术要求等。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这些变量的取值范围,这也是约束条件的一部分。
二、线性规划的数学建模在线性规划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数学建模:1. 确定目标函数:根据问题的要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线性函数作为目标函数。
例如,如果我们要最大化某个产品的利润,那么利润就可以是目标函数。
2. 列举约束条件: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列举出一系列约束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是线性等式或不等式,并且通常包含了变量的取值范围。
3. 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如果某个变量代表一个产品的产量,那么它的取值范围可能是非负数。
4. 构建数学模型:根据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变量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
三、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求解方法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求解:1. 图形法:对于只有两个变量的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变量的可行域图形,并计算目标函数在图形上的最优解点来求解问题。
2. 单纯形法:单纯形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算法。
它通过逐步迭代改进解向量,从而逼近最优解。
这个方法通常适用于复杂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运筹学》 第三章线性规划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习题及 答案
第三章线性规划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习题 一、思考题1.对偶问题和对偶变量的经济意义是什么?2.简述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它与单纯形法的异同之处是什么?3.什么是资源的影子价格?它和相应的市场价格之间有什么区别?4.如何根据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两个问题变量之间、解及检 验数之间的关系?5.利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时,如何判断原问题有最优解或无可行解?6.在线性规划的最优单纯形表中,松弛变量(或剩余变量)0>+k n x ,其经济意 义是什么?7.在线性规划的最优单纯形表中,松弛变量k n x +的检验数0>+kn σ(标准形为求最小值),其经济意义是什么?8.将i j ji bc a ,,的变化直接反映到最优单纯形表中,表中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解 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有多少种不同情况?如何去处理?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任何线性规划问题都存在且有唯一的对偶问题。
2.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3.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其对偶问题都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相等。
4.对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其对偶问题,若其中一个有最优解,另一个也一定 有最优解。
5.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有无穷多个最优解时,其对偶问题也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6.已知在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中,对偶变量0>*i y ,说明在最优生产计 划中,第i 种资源已经完全用尽。
7.已知在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中,对偶变量0=*i y ,说明在最优生产计 划中,第i 种资源一定还有剩余。
8.对于i j ji bc a ,,来说,每一个都有有限的变化范围,当其改变超出了这个范围 之后,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就会发生变化。
9.若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为u ,则在其它资源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该资源增加k 个单位,相应的目标函数值增加 u k 。
10.应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时,若单纯形表中某一基变量0<i x ,且i x 所在行的 所有元素都大于或等于零,则其对偶问题具有无界解。
高二数学必修三教案:《线性规划》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求自由的一生,青春的激情会随着岁月的风蚀而消逝殆尽。
下面为您推荐高二数学必修三教案:《线性规划》。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解等基本概念;(3)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教科书首先通过一个具体问题,介绍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再通过一个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化问题及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一种基本解法-图解法,并利用几道例题说明线性规化在实际中的应用.二、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是一个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按高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因此学习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分为两个大的层次:(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首先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地给出概念.明确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不包含边界直线(画成虚线).其次再扩大到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包含边界直线且要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在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含义的基础上,画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找出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这是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对许多学生来说,从抽象到的化归并不比从具体到抽象碰到的问题少,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最常见困难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即不会建模.所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作为本节的难点,并紧紧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然后利用图解法求出解作为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对学生而言解决应用问题的障碍主要有三类: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弄清各元素之间的关系;②不能分清问题的主次关系,因而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无法建立数学模型;③孤立地考虑单个的问题情景,不能多方联想,形成正迁移.针对这些障碍以及题目本身文字过长等因素,将本课设计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而将实际问题鲜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利于理解;分析完题后,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从而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线性规划问题.另外,利用计算机可以较快地帮助学生把握寻找整点解的方法.教法建议(1)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是一个比较生疏的概念,不象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那样已早有所知,为使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引进不感到忽然,应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自然地给出概念(2)建议将本节新课讲授分为五步(思考、尝试、猜想、证实、归纳)来进行,目的是为了分散难点,层层递进,突出重点,只要学生对旧知识把握较好,完全有可能由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得出结论.(3)要举几个典型例题,非凡是似是而非的例子,对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含义是十分必要的.(4)建议通过本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把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尽管侧重于用“数”研究“形”,但同时也用“形”去研究“数”,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猜测、归纳等数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5)对作业、思考题、研究性题的建议:作业主要练习学生规范的解题步骤和作图能力;思考题主要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完成;研究性题综合性较大,主要用于拓宽学生的思维.(6)若实际问题要求的解是整数解,而我们利用图解法得到的解为非整数解(近似解),应作适当的调整,其方法应以与线性目标函数的直线的距离为依据,在直线的四周寻求与此直线距离最近的整点,不要在用图解法所得到的近似解四周寻找.假如可行域中的整点数目很少,采用逐个试验法也可.(7)在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中,主要把握两种类型:一是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运用这些资源能使完成的任务量,收到的效益;二是给定一项任务问怎样统筹安排,能使完成的这项任务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最小.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并会作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重点难点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都表示直线上的点集,那么在平面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是什么呢?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1.先分析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的集合是经过点(0,1)和(1,0)的一条直线l(如图)那么,以二元一次不等式(即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不等式)的解为坐标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图形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点被直线l分三类:①在l上;②在l的右上方的平面区域;③在l的左下方的平面区域(如图)取集合A的点(1,1)、(1,2)、(2,2)等,我们发现这些点都在l的右上方的平面区域,而点(0,0)、(-1,-1)等等不属于A,它们满足不等式,这些点却在l的左下方的平面区域.由此我们猜想,对直线l右上方的任意点成立;对直线l左下方的任意点成立,下面我们证实这个事实.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过点P作垂直于y轴的直线,在此直线上点P右侧的任意一点,都有∴于是所以因为点,是L上的任意点,所以,对于直线右上方的任意点,都成立同理,对于直线左下方的任意点,都成立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为坐标的点的集点.是直线右上方的平面区域(如图)类似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为坐标的点的集合是直线左下方的平面区域.2.二元一次不等式和表示平面域.(1)结论: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把直线画成虚线以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若画不等式就表示的面区域时,此区域包括边界直线,则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2)判定方法:由于对在直线同一侧的所有点,把它的坐标代入,所得的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故只需在这条直线的某一侧取一个非凡点,以的正负情况便可判定表示这一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非凡地,当时,常把原点作为此非凡点.应用举例例1 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解;先画直线(画线虚线)取原点(0,0),代入,∴ ∴ 原点在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内,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例2 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分析: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解:不等式表示直线上及右上方的平面区域,表示直线上及右上方的平面区域,上及左上方的平面区域,所以原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的阴影部分.课堂练习作出下列二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总结提炼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定方法.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布置作业1.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在的().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2.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3.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4.直线右上方的平面区域可用不等式表示.5.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整点坐标是 .6.画出表示的区域.答案:1.B2.D3.B4.5.(-1,-1)。
线性规划的解法
线性规划的解法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是数学优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寻求一组最优解,以满足一系列线性约束条件。
在实际问题中,线性规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分配、生产调度、运输计划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线性规划的解法及其应用。
一、线性规划问题的描述与模型建立线性规划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一般表示为:$max\{c^Tx | Ax \leq b, x \geq 0\}$其中,$c$表示目标函数的系数向量,$x$表示决策变量的值向量,$A$和$b$分别表示约束条件的系数矩阵和常数向量。
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以及求解最优解的方法。
二、单纯形法(Simplex Method)单纯形法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乔治·丹尼格(George Dantzig)于1947年提出。
该方法基于下面的原理:从一个顶点出发,沿着边界不断移动到相邻的顶点,直到找到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具体而言,单纯形法的步骤如下:1. 将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标准形式(如果不满足标准形式)。
2. 选择一个初始基本可行解。
3. 判断当前解是否为最优解,若是,则结束;否则,进行下一步。
4. 选择一个进入变量和一个离开变量,即确定下一个顶点。
5. 进行变量的调整,即计算新的基本可行解。
6. 重复3-5步,直到找到最优解。
三、内点法(Interior Point Method)内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线性规划求解方法,其优点是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找到最优解。
与单纯形法相比,内点法不需要从一个顶点移动到相邻的顶点,而是通过在可行域内搜索,在每次迭代中逐渐接近最优解。
内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寻找原问题的拉格朗日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来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它通过引入一个额外的人工变量,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等价的凸二次规划问题,并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最优解。
四、应用举例线性规划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3章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
(3-2) 为了计算标准袋利润最优的范围,我们 假设高级袋的利润CD=9,代入式(3-2), 我们得到:
从左边的不等式,我们得到
因此
第12页/共93页
从右边的不等式,我们得到
因此, 综合标准袋利润CS的极限,标准袋利润最优 范围为:
6.3≤CS≤13.5
第13页/共93页
在最初Par公司的问题中,标准袋的利润 是10美元。最优解是540个标准袋和252个高级 袋。标准袋利润CS的最优范围告诉Par公司的 管理者:在其他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标准 袋的利润在6.3美元与13.5美元之间,540个标 准袋和252个高级袋总是最优产量。然而值得 注意的是,即使产量不变,总的利润也可能由 于每一个标准袋利润的变化而变化。
(3-1)
第10页/共93页
现在让我们考虑目标函数直线斜率的一 般形式。用CS表示标准袋的利润,CD表示 高级袋的利润,P表示目标函数值。使用这 些标识,目标函数直线可以写成:
P=CSS+CDD 把上面方程写成斜截式,得到:
CDD=﹣CSS+P 以及
因此,我们得到目标函数的斜率为-CS/CD。 把-CS/CD代入式(3-1),我们看到只要满 足下列条件,极点③就仍然是最优解点:
第8页/共93页
D
直线B
S+ (2/3)D=708
600
10S+ 9D=7668
400
③
200
可行域
直线A (7/10)S+D=630
图3-1
o
200
400
600
800
S
第9页/共93页
在图3-1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 直线B的斜率≤目标函数直线的斜率≤直线
第3章 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管理运筹学》PPT课件
3.3 关于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
根据以上思路,我们用二阶段法来求解下面例题: max z=3x1-x2-x3
x1-2x2+x3≤11 s.t. -4x1+x2+2x3≥3
,
C
CB CN
线性规划问题成为 max z=CBTXB+CNTXN+ CIT XI s.t. BXB+NXN+IXI=b XB,XN,XI≥0
3.2 单纯形法原理
这个线性规划问题可以用表3-1来表示:
表3-1称为初始单纯形表。可以看出,单纯形表中 直接包含了单纯形迭代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3.2 单纯形法原理
3.1 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
1.可行区域的几何机构 考虑标准的线性规划问题:
min cT x
Ax b
s.t.
x
0
用Rn表示n维的欧式空间,这里x Rn,c Rn ,b Rn
,A Rmn . 不妨设可行区域 D {x Rn | Ax b, x 0} ,因此线性方程组 Ax b 相容,总可以把多余方程去掉,
3.2 单纯形法原理
1. 单纯形表的结构 设线性规划问题为 max z=CTX+CIT XI s.t. AX+XI=b X,XI≥0 设B是线性规划的一个可行基,为了表达简便,不妨
设这个基B包含在矩阵A中,即 A=[B,N]
3.2 单纯形法原理
变量X和目标函数系数向量C也相应写成:
X
XB XN
3.2 单纯形法原理
第三步:在基变量用非基变量表出的表达式中,观 察进基变量增加时各基变量变化情况,在进基变量增加 过程中首先减少到0的基变量成为“离基变量”.当进基 变量的值增加到使离基变量的值降为0时,可行解移动到 相邻的极点。
线性规划经典例题
线性规划经典例题一、问题描述某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不同,且每种产品的生产时间和利润也不同。
现在需要确定每种产品的生产数量,以使得总利润最大化。
已知每天可用的生产时间为8小时,A产品的生产时间为2小时/件,利润为200元/件;B产品的生产时间为3小时/件,利润为300元/件。
同时,还有以下限制条件:1. A、B产品的总生产数量不能超过100件;2. A产品的生产数量不能超过60件;3. B产品的生产数量不能超过80件。
二、问题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线性规划问题,需要确定A、B产品的生产数量,使得总利润最大化。
根据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数学模型:目标函数:max Z = 200A + 300B约束条件:1. A + B ≤ 1002. A ≤ 603. B ≤ 804. A, B ≥ 0三、数学模型目标函数:max Z = 200A + 300B约束条件:1. A + B ≤ 1002. A ≤ 603. B ≤ 804. A, B ≥ 0四、求解过程1.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目标函数:max Z = 200A + 300B约束条件:A +B ≤ 100A ≤ 60B ≤ 80A, B ≥ 02. 根据标准形式,画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图形:在二维坐标系中,以A为横轴,B为纵轴,画出以下直线:A +B = 100A = 60B = 80并标明非负约束条件。
3. 确定可行解区域:根据约束条件,可得到可行解区域为一个三角形,顶点分别为(60, 40)、(60, 80)和(0, 80)。
4. 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由于目标函数是线性的,最优解一定在可行解区域的某个顶点上。
计算每一个顶点的目标函数值:(60, 40):Z = 200 * 60 + 300 * 40 = 28,000(60, 80):Z = 200 * 60 + 300 * 80 = 36,000(0, 80):Z = 200 * 0 + 300 * 80 = 24,000可知,目标函数的最优解为Z = 36,000,对应的生产数量为A = 60,B = 80。
线性规划概念
(一)线性规划概念:线性规划是一种优化方法,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每一个问题都可用一组变量来表示,这组变量的每一组定值就表示一个具体方案,通常要求这些变量是非负的。
(2)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都可用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来表示。
(3)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总可以表示为一组变量的线性函数,并按照问题的要求,求其最大值或最小值。
(二)日常应用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1)任务安排问题。
例:某工厂用甲乙两种原料生产A,B,C三种产品,已知生产A 种产品需甲种原料3吨,乙种原料1吨,生产一吨B种产品需甲原料1吨,乙原料2吨,生产一吨C种产品需甲原料2吨,A,B,C利润为3000,2000,5000元/吨。
该工分析:(1)变量为生产A:X1吨,B:X2吨,C:X3吨.(2)目标求生产ABC各多少吨利润最大。
Maxs=3000x1+2000x2+5000x3(3)约束条件:所用原料不能超出库存量,变量为非负。
数学模型如下:Maxs=3000x1+2000x2+5000x33X1+X2+2X3<=20X1+2X2<=60X1,2.>=0(2)配料问题。
某铸造厂生产铸件至少需2个单位的铅,2.4个单位铜,3个单位铝,现有四种合金可供选择,他们每个单位成分如下表,问每种合金选用多少才能费用最省。
(1)变量,设选用合金ABCD,各X1.X2,X3,X4(2)目标,求四种合金成本最低的最优数量。
(3)限制条件,达到工艺要求,变量不为负。
(4)模型如下:MINS=10X1+15X2+30X3+25X40.1X1+0.2X2+0.15X3+0.15X4>=20.1X1+0.15X2+0.2X3+0.05X4>=2.40.2X1+0.1X2+0.3X3+0.4X4>=3X1,X2,X3.X4>=0(3)运输问题。
设有两个煤场B1,B2,每月进煤量分别为60吨和100吨,他们负责供应A1,A2,A3三个居民区用煤,这三个居民区每月用煤量分别为45吨,75吨合40吨,煤场BI离这三个居民区分别为10公里5公里和6公里,B2为4公里8公里和12公里。
简述线性规划模型的3个基本特征
简述线性规划模型的3个基本特征1、输入变量(input variables):线性规划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控制生产计划的问题,因此要完成某一个目标,就必须对一些因素进行控制,比如生产计划。
对于一些因素不需要的,我们称为约束条件,否则就称为输入变量。
由于一般的规划模型均假设变量x是独立变量,而且只关心自变量。
即所谓的“只注重当前”(looking at the present)方法,但有时候我们仅希望研究过去某一段时间内的资源消耗状况,这时也可将自变量取为过去某一时刻(或过去某一时点)的状态。
这样,由过去状态所决定的规划变量是未来状态值的估计,即假设变量x在时间t内发生了改变。
这种假设虽然并非严格的事实,但已得到大家的接受。
2、约束条件(constraints):当存在多种方案x-1时,我们将其定义为规划变量x的最大或最小限度,或者说是X的区域,它限制了变量x的值。
这里所说的约束条件有两类:第一类是“硬”约束条件。
例如,工艺路线中若出现一个工序或一道工序,该工序的产品必须达到质量要求,这就是一个硬约束条件。
另一类是“软”约束条件。
它包括非物理、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例如机器的台数、每班的人数等。
例如:线性规划模型通常将各种约束条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加深人们对模型的理解。
3、目标函数(objectives):由于线性规划是在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解,因此要使这种模型能够求得最优解,必须建立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是对于X-1的所有可能值,通过权衡各种利弊,分析哪一种方案更优。
一般地,目标函数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有界函数,它是一条带斜率的二次函数。
例如, X=y(0<x<1)的目标函数是y=1,这意味着当x = 0时, y = 1;当x > 1时, y的最小值为1。
第二种是单调函数,它是一条抛物线,其斜率恒等于零,即1-x^2。
如果只有一个参数,我们称之为单调函数,如果x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我们称之为多重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 首先分析一下厂商购买所付出的代价。自然, 作为买方厂商当然是希望价格压得越低越好, 因此厂商追求的应是付出代价的最小值,即:
Min w=360 y1 +200 y2 +300 y3
• 然而,价格能否无限地压低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必须保证企业让 出资源的收益不低于自己生产创造的利润。 s.t. 9 y1 +4 y2 +3 y3 ≥7 4 y1 +5 y2 +10 y3 ≥12 y1 ,y2 ≥0
决策变量:甲、乙产品的计划产量,记为 x1, x2 目标函数:总收入记为 z , 则 z = 7 x1 + 12 x2 为体现追求极大化,在前面冠以极大号max; 约束条件:分别来自资源煤、电、油限量的约束, 和产量非负的约束,表示为
9 x1 + 4 x2 ≤ 360 4 x + 5 x ≤ 200 1 2 s.t. 3 x1 + 10 x2 ≤ 300 x1 , x2 ≥ 0
b1 , b 2 , L b m ≥ 0
即 max z =
i =1
ci xi
bj ≥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 1,2, L , m
n i =1 ∑ a ji x i = b j s .t i = 1 x i ≥ 0 i = 1,2, L , n
∑
n
ci xi
bj ≥ 0
j = 1,2,L, m
3
解: 设甲、乙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x j 个单位 ( j = 1,2 ), 获得总收入为z ,则上述问题的 数学模型为
z = 7 x1 + 12 x 2 max s .t . 9 x1 + 4 x 2 ≤ 360 4 x1 + 5 x 2 ≤ 200 3 x1 + 10 x 2 ≤ 300 x j ≥ 0 , j = 1, 2
12
z = 7 x1 + 12 x2 max s.t. 9 x + 4 x ≤ 360 1 2 4 x1 + 5 x2 ≤ 200 3 x1 + 10 x2 ≤ 300 x j ≥ 0, j = 1,2
min w = 360 y1 + 200 y2 + 300 y3 9 y1 + 4 y2 + 3 y3 ≥ 7 s.t. 4 y1 + 5 y2 + 10 y3 ≥ 12 y1 , y2 ≥ 0
解 设x1为周一开始休息的人数,x2为周二开始休息的人数 ,
L x6为周六开始休息的人数,x7为周日开始休息的人数,
Z 表示商场的售货员人数 = x1 + x2 + L + x7
求 min Z = x1 + x2 + L + x7
15
约束条件 : xi 为星期 i日开始休息的人数 , i = 1,2, L ,7 星期日 售货员人数要求: 时间 所需售货员人数 数学模型: x1 + x2 + x3 + x4 + x5 ≥ 28 星期一 售货员人数要求:
1
• [例1] 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例 某工厂在某一计划期内准备生产甲、乙两种 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煤、电、油三种资源。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试拟订使计划期内总收 入最大的生产计划方案?
资源单耗 产品 甲 资源
乙
资源限量 360 200 300
2
煤 电 油
单位产品价格
9 4 4 5 3 10 7 12
• 在本例中
… … …
s.t .
a m1 x1 + a m 2 x 2 + L + a mn x n ≤ (=, ≥)bm
x1 , x 2 , L , x n ≥ 0
6
•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也可以用如下 矩阵向量的简单形式加以表达:
max(min) Z = CX
AX ≤ ( =, ≥)b
X ≥0
• 其中A是m×n阶技术系数矩阵 技术系数矩阵,b是m×1阶 技术系数矩阵 资源系数矩阵(列向量),C是1×n阶价值系 资源系数矩阵 价值系 数矩阵(行向量),X是n×1阶决策变量矩阵 数矩阵 决策变量矩阵 (列向量)。
7
3、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
max z = c 1 x 1 + c 2 x 2 + L + c n x n
max z =
∑
n
a11 x1 + a12 x 2 + L + a 1n x n = b1 a x + a x +L+ a x = b n 21 1 22 2 2n n 2 ∑1 a ji x i = b j s.t i= LLL a x + a x + L + a x = b j = 1,2, L , m m1 1 m2 2 mn n m x1 , x 2 L , x n ≥ 0 xi ≥ 0 i = 1, 2, L , n
4
线性规划模型的一个基本特点
• 目标和约束均为变量的线性表达式 • 如果模型中出现如
1 x + 2 ln x2 + x3
2 1
• 的非线性表达式,则不属于线性规划。
5
2.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max(min)Z = c1 x1 + c 2 x 2 + L + c n x n
a11 x1 + a12 x 2 + L + a1n x n ≤ (=, ≥)b1 a21 x1 + a22 x2 + L + a2 n xn ≤ (=, ≥)b2
9
三、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 每一个线性规划问题都有和它相伴随的另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称为原问题 原问题,则另一 原问题 个则称为其对偶问题 对偶问题。原问题与对偶问题 对偶问题 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可以根据一 个问题的最优解,得出另一个问题最优解 的全部信息。然而,对偶性质远不仅是一 种奇妙的对应关系,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 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得:
x1 = 12, x2 = 0, x3 = 11, x4 = 5, x5 = 0, x6 = 8, x7 = 0. Z 0 = 36
17
工厂立场(原问题 原问题) 原问题
厂商的立场(对偶问题 对偶问题) 对偶问题
13
四、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是指对系统因环境变化显示出来 的敏感程度的分析。 决策者还需要获得这样两方面的信息: • 一是当这些系数有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化时,已 求得的最优解会有什么变化; • 二是这些系数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线性规划 问题的最优解(或最优基)不变。
8
二、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
• 1. 图解法:是用画图的方式求解线性规划的一 种方法。(只能用于求解两个变量的LP问题) • 2.单纯形法:单纯形法是求解线性规划的主要 算法,1947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丹捷格 (G.B.Danzig)提出。尽管在其后的几十年中, 又有一些算法问世,但单纯形法以其简单实用 的特色始终保持着绝对 的“市场”占有率。 3.应用计算机求解:使用Matlab、Lindo、Lingo 等等。
星期四 售货员人数要求:
x1 + x2 + x5 + x6 + x7 ≥ 19
非负约束 :
xi ≥ 0, i = 1,2,L,7
16
星期五 售货员人数要求:
x1 + x2 + x3 + x6 + x7 ≥ 31
星期六 售货员人数要求:
x1 + x2 + x3 + x4 + x7 ≥ 28
数学模型:
3-1 线性规划 -
(linear programming)
• 一、线性规划研究的问题:
1、在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条件下, 研究如何合理地计划、安排,可使得 某一目标达到最大, 如产量、利润等。 2、在任务确定后,如何计划、安排,使 用最少的人、财、物等资源,去实现 该任务,如使生产成本、费用最少等。 寻求在一定约束 条件下使某个指标达到最优
x2 + x3 + x4 + x5 + x6 ≥ 15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28人 15人 24人 25人 19人 31人 28人
星期二 售货员人数要求:
x3 + x4 + x5 + x6 + x7 ≥ 24
星期三 售货员人数要求:
x1 + x4 + x5 + x6 + x7 ≥ 25
10
• 1.对偶问题的提出
我们已构造了例[1]追求最大收入的数学模型, 现在让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来反映一下该问 题。倘若工厂有意放弃甲、乙两种产品的生 产,而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转让出去;假设有 一厂商要购买该工厂的三种资源,那么对三 种资源的报价问题将成为关注的焦点。设y1、 y2和y3分别代表厂商对煤、电、油三种资源 的报价,那么站在厂商的立场上,该问题的 数学模型又将是什么样子的呢?
14
例1 某商场是个中型的百货商场,它对售货人员的 需求经过统计分析如下所示:
时间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所需售货员 人数 28人 15人 24人 25人 19人 31人 28人
为保证售货人员充分休息, 售货人员每周工作五天,休 息两天,并要求休息的两天 是连续的,问应该如何安排 售货人员的作息,既满足了 工作的需要,又使配备的售 货人员的人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