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路径探索

合集下载

技工院校深化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路径探索

技工院校深化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路径探索

技工院校深化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专业建设决定了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核心,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目前,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建立现代技工教育专业建设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快培育具有扎实职业技能,又有较强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现状笔者了解到,当前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在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行布局,以实现新行业、新产业、新岗位与新职业、新专业、新课程的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全方位融合。

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有的技工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结构还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还不紧密。

高水平的专业还比较少,专业育人的质量还不够高,培养层次不清晰,专业之间建设工作还很不平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实际对接度还不够高,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是专业师资不均衡,一体化教师短缺。

存在新老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青年一体化教师动手能力不强、教学实践经验欠缺,能力素养亟须提升。

三是实习实训设备经费投入不够、数量不足,场所受限。

实验实习实训设备陈旧,特别是机械类专业设备投入成本较大,设备更新跟不上,实训条件落后于企业岗位实践要求,已不适应教学实训和技能大赛需求。

四是专业融合发展不够,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相近专业或相近功能项目重复投入、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不能共享。

五是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不够紧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大。

专业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内容都是多年一贯制,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衔接不顺畅,学的内容用得不多,用的内容学得不多,造成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还不强。

校企合作层次还不深,产教融合做得还不够。

二、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对策及建议“十四五”时期,国家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一、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办园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认知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园长与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确立正确的办园目标与培养目标,在提高群体素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体的素质,应该针对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

二、提高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园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是教师的榜样,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有高素质的园长。

园长不但要成为幼儿园管理的高手,而且要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能手。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知识水平,还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有高度的敬业、爱岗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如果不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那么素质教育只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进行幼儿素质教育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和游戏来进行:可以采用色彩鲜艳的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具,可以创设和谐的氛围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耍。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多给幼儿提供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机会。

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幼儿的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培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无论大小事,教师都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去影响幼儿,做幼儿的楷模。

五、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只有将三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保证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六、加强教育改革和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改革是教育转轨的最重要环节。

具体来说,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和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何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展开探索。

一、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1、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以适应教改的需要,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二、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培训和学习机会有限。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学历较低等原因,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难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有效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较少。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影响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意愿和动力。

三、解决途径1、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

四、总结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教改的需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技工院校幼教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技工院校幼教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 .课 程 设 置标 准不 一
1 .提 升 生 源素质 ,实施 因材施教 幼教 专业 在 招生 时 , 除考查 学 生 的文 化知 识外 , 应 组织
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面试 。 一方面将 自身专业能力很差的学 生筛选掉 , 另一方面将招来的学生根据专业能力情况进行分 类编班 , 如声乐弱 的学生组成一个班, 舞蹈形体弱的学生组
4 .教 学设施 配备 不 足
3 .加 强师资队伍培养 ,充 实师资队伍 力量 师资 队伍的质量是教学质量 的保证 ,一方面 ,应加强 现有师资队伍 的培训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另一方 面, 要招聘新 的专业教师 ,充实师资队伍力量。为吸引优 秀人 才 ,在招聘新教师时 ,要在入编、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适
需大量的幼儿教师 , 在这种背景下, 很多技工院校都响应政
府 号 召和社 会 的需 求 ,开设 了幼 教专业 。由于幼 教专 业 毕业 生工作相对轻松、体面 , 就业适应性也 比较强 , 近些年来受
幼教 专业 的改革 应 以培养 高素 质 的幼师 队伍 为 目 标, 坚 持 以服务 为宗 旨 ,以就 业 为导 向 的办学方 针 , 以学 生 的全面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4 ) 0 4 —0 0 4 5 —0 2
生缺乏专业细致的指导 ,学生实践的成效不大。
二 幼教专 业 改革 的总体 思 路
随着 国家 大力 发展 学前 教育 , 各地 幼儿 园数量 大增 , 急
准配备教学设备 , 相应 的基训教具也应保证人手一份 , 且要 严格控制班级人数 ,一般不得超过 4 0人 。在声乐等重要课 程教学时, 最好能进行分组独立教学, 实现小组式的独立辅导。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教师们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下面将探讨一些可能的路径用于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

第一,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通过参加教师培训班、研修班等专业学习机会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教师可以自主选择与所教学科相关的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第二,开展行动研究和课堂反思。

通过行动研究和课堂反思,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持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与此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科团队合作研究,共同解决教学难题,提升专业能力。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学校与家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第四,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工作,参与编写教材、编写教案等活动。

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提升教学质量。

第五,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来分享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交流,扩展学术视野。

第六,加强班级管理和教育指导能力。

中职学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和指导能力。

教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学习相关的管理和指导知识,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指导能力。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

通过持续学习、行动研究、信息技术运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以及班级管理和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中职学校教师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实施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路径探索

实施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路径探索

实施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路径探索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也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

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方法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何实施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实施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路径。

一、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教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

首先,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其次,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构建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幼儿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玩具、游戏等。

此外,幼儿园应该鼓励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社交和情感发展幼儿园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孩子们进行社交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友谊,鼓励他们与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

同时,幼儿园也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注重社交和情感发展,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和体验教育实践活动和体验教育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

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幼儿园还应该注重体验教育,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长。

五、家园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园合作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至关重要。

广东省技工院校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探讨

广东省技工院校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探讨

广东省技工院校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培养也变得愈发重要。

而幼教专业的理论课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幼教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幼教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幼教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势在必行。

本文将结合广东省技工院校幼教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促进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该领域的不断发展。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广东省技工院校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现代教学模式,提出优化幼教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幼教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中如何应对;3. 研究现代教学模式在幼教理论课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4. 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现代教学模式在幼教理论课中的实际效果;5. 提出针对幼教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优化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幼教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促进幼教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而《学前教育学》理论课是幼教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对于他们日后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技工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技工教育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教育内容与需求不匹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探讨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加强与企业合作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技工教育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与实际,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

此外,适度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思想和技术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和职业素养,加快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进程。

二、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辅助技工教育的发展。

通过数字化、在线化等方式,可以拓展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互联网平台也可以为技工教育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服务,包括就业推荐、专业培训、技能认证等,进一步提高技工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传统的技工教育重视实践,而现代教育的途径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

因此,技工教育也需要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这包括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应用新技术探索新领域、培养现代的教育理念等方面。

这些措施可以让技工教育更贴近市场和企业需求,更符合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

四、推进培训工匠计划培训工匠计划旨在激励企业和技工院校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学习模式。

该计划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和认证,帮助技工人员提高个人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服务,推动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

培训工匠计划在推进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方面起到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技工教育的发展是国际化的,因此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工教育机构的交流和合作是必要的。

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开拓技工教育的视野,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教育实践。

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幼儿园课程建设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而校本课程建设则是重要的路径之一,下面将就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展开讨论。

一、明确发展目标1.1 立足幼儿个体特点:幼儿的认知、语言、身体、社会情感等各方面发展有其特点,校本课程建设需根据这些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将个体差异考虑在内,为每个幼儿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

1.2 强调幼儿素养的综合培养: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要全面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良好习惯和行为习惯,注重德育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统筹教育资源幼儿园的校本课程建设需要充分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1 整合教育资源:通过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拓展其知识面和视野。

2.2 优化师资力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幼儿的成长,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支持。

三、课程整合创新3.1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创新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学科框架,打破各科目之间的界限,设计跨学科的课程,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和连贯性,促进知识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运用。

3.2 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为了丰富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幼儿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四、家园共育4.1 强化家长参与:积极吸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良好的家园沟通机制,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共同关注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

4.2 建立家园合作育人机制: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助力幼儿的成长。

五、评估与反馈5.1 建立多元化评估机制:建立全面、科学、多元化的评估机制,评估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包括学业成绩、综合能力等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作者:高珍珍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3期幼师的科学素质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幼儿未来的成长。

由此可见,有关幼师的科学素质培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际上,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不达标,将会影响其未来的学前教育水平,这对幼儿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在第五届亚太地区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论坛上,中华女子学院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受访的近500名幼儿教师中,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不足3.O%cl-2]。

由此可见,现阶段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偏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阶段,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学生构成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数为女生,并且文科学生数量要名学多于理科。

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素养培训中,很多学生对理科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之高等教育阶段的科学素养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最终导致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偏低。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一)设置与科学素养有关的选修课受专业性质的影响,在培养学前教肓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学校不可能盲目地大量设置科学素养培育课程。

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就应该设置与科学素养有关的选修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在选修课设置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前教育本身的特点,所设置的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要保证课程内容能够对学生未来工作有所帮助。

因此,所设置的课程应该分别从生物、地理、天文等方面人手,这些课程设置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涵养;也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幼儿教育要求,真正成为带动幼儿成长的“引路人”。

根据上述要求,可以设置不同的选修课选题,例如海市蜃楼、星空的变化、复杂多变的天气等,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211269677_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211269677_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人才培养78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文 / 杨道才摘 要:当前,技工院校大力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这是加快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需,是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

幼儿教育专业是一个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优势,不断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设置方案。

关键词:技工院校 工学一体化 幼儿教育专业一、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概念辨析此轮技工院校推进的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

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对该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分析,可见其概念凸显出技工教育教学的两个要素:一是主体性要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二是中介性要素,物质要素是将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精神要素是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充满兴趣,在工作过程中体验成就感、获得感。

(二)目标定位为了进一步细化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制的《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分别从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场地、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制定了五个具体的目标任务。

五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可谓“五位一体”,共同构成技工教育教学中与学生主体的“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一般是指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特征、作用上和另一对应项目的联系。

五个一体化的目标任务是技工教育教学层面的顶层设计,在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中起着组织与引导作用。

(三)价值取向技工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合在一起;二是唯学历化倾向发生了转变,企业更偏好于务实型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毕业生,开展工学结合已成大势所趋;三是企业参与积极性开始提高,校企合作不再“剃头挑子一头热”,大大缩短了校企对接的距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过程,既能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又能收获大批适用人才。

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

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

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
综观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技工院校的学生们更是急需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新形势。

作为教育行业的责任者,技工院校应该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经验,给予更多的机会,以便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技工院校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提升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

技工院校的学生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既要在理论方面有所提高,又要掌握有关技术和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可以让学生们多参加实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其次,技工院校应以职业道德活动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技工院校的学生们必须学会尊重别人,服从上司的指导,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社会形势。

技工院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训,让学生参加相关活动,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孝顺、乐群、自制力等。

再次,技工院校要多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技工院校应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举办多元化的创新性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比如创办学生团体,举办技术培训,制作新奇的作品等,促进学生发挥自身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中,技工院校要加强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高,可以采用加强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职业道德观念的活动以及鼓励创新力的模式,从多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技工院校积极实施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推进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摘要:幼儿保育专业是幼儿教师的摇篮,该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将承担从事幼儿教育行业的重责。

专业学生在校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其学习与生活现状,甚至影响其未来教学方式以及被教育的幼儿发展情况。

因此,本文基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为背景,深入剖析该专业学生现状,旨在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高该专业学生素养,提升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幼儿保育专业核心素养引文目前,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注点之一是提升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原因不言而喻。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其培育者之一的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低与否将直接影响未来幼儿的教育质量。

基于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优化幼儿教师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一些组织和国家。

其称谓也主要是OECD的“关键能力”和美国的“21世纪型能力”。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进行,我国专家学者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至关重要。

一方面,它能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责任心,这对未来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三部分:基础文化、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具体的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

这些素养相互连接,意在推动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一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方面。

一般素养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素养,这包括文化基础、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内容。

专业素养则是指学生如果要成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这包括专业的知识、理念以及能力。

在概念层面来理解的话,可以将其分为知识范畴、品格范畴和能力范畴三方面。

其中,一般素养中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素养中的专业知识都属于知识范畴;专业素养中的专业理念属于品格范畴;一般素养中的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和专业素养中的专业能力属于能力范畴。

浅谈技工院校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技工院校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技工院校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技工院校在实现这一目标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技工院校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运作体系,其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

技工院校应该建立有自己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氛围。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创造和谐宜人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此外,学校还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浓郁的纪律学风,培养学生的自律、纪律和责任感。

二、实习教学技工院校时刻紧密联系着实际产业,也是通过实习教学让学生真正接触到行业实践的机会。

在实习教学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如工作纪律、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实习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工作更好地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技能,也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课外活动除了必要的专业教育之外,技工院校应该还要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

如社会实践、文体竞赛、志愿者活动等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与充实中发扬自己的个性特色,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校外实践技工院校的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各方面的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比如说,学生可以参加社区活动、政府机构实习、企业实践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都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可以更好地将自己专业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个性化教育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要注意专业化与个性化的平衡。

技工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掘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实现个性化的技艺提升。

技工院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技工院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技工院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思考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保育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幼儿保育专业在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优质幼儿教育从业者的责任。

然而,目前技工院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

因此,本文拟从实际出发,分析技工院校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优化建设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保育专业;建设途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于2019年1月发布,新增了“幼儿保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为“保育员”,为学前教育领域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并为婴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现实中很多家长和学生因为中职保教专业主要培养“保育人才”而对其产生犹豫,拒绝报考,这引发了中职学校如何提升自身专业魅力的问题,如何吸引更多学生投身于幼儿保教工作,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挑战。

幼儿保育专业的未来发展与中职学校的创新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建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于幼儿保教事业中,并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技工院校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必要性技工院校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必要性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幼儿保育行业需求和培养优质幼儿教育从业者。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幼儿保育成为家长关注的重要议题。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开设幼儿保育专业可提供实用性和专业性并重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熟悉幼儿心理、身体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为幼儿提供安全、关爱和教育服务。

同时,幼儿保育行业的专业性日益增强,需求市场对高素质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工院校开设幼儿保育专业能够有效填补人才缺口,提高幼儿保育行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2、技工院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现状首先,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可能存在过于理论化或实践性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与思考

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与思考

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与思考:培育明日之星,呵护未来之花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就像是一片沃土,孕育着未来的幼儿教育之星。

这些专业人才,正如那即将绽放的花朵,需要我们精心培育和呵护,才能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让这片沃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首先,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就如同给花朵浇灌了过多的化肥,却忽略了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导致花朵生长缓慢,难以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也是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

这就如同花朵缺少了辛勤的园丁,难以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引导。

没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践中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们很难真正掌握婴幼儿托育的技能和知识,更难以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

此外,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学生们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平台。

这就如同将花朵禁锢在温室之中,虽然安全舒适,却无法经历风雨的洗礼,难以成长为真正强大的个体。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缺乏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学生们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习中失去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和解决。

首先,高职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们充足的理论知识,又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如同给花朵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雨露,让他们在自然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提供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如同为花朵请来经验丰富的园丁,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和引导花朵的成长。

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探索

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探索

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探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二孩的开放,幼儿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毕业生普遍就业率也很高,但就业质量却不高。

针对该现象,我们来思考探究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有效提高他们就业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标签:技工院校;就业质量;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社会评价技工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每一所学校都会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

而随着国家与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技工学校将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热门的特色专业开设,在这样百花争艳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也注重就业质量呢?我们先从目前影响他们就业质量的因素进行简单分析:一、就业期望过高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学生对薪金要求期望值大多集中为2500~3000元之间,但针对目前广州市以及珠三角地区来说,对实习顶岗的毕业生普遍给予1500~2000元之间,这与大多数毕业生的期望薪金有些差距。

二、对专业以及要从事的职业理解不透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该专业不能理解透彻,她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比其他文化课好学,平日的课程涉及钢琴,舞蹈,声乐,绘画,觉得比较有趣。

同时部分学生认为她们喜欢小孩子,于是选择了这个专业。

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家人强烈推荐学前教育专业,认为就业前景好于是报读了我校的学前专业,没有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

三、对就业单位期望值过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园工作存在憧憬,在短时实习的时候,她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下短时间面对幼儿的天真烂漫,觉得这份工作是轻松愉悦的。

可是当真正成为幼儿园一份子的时候,才发现工作任务是如此的繁重,每天要充满精力地带好一班孩子,保证其安全健康成长,还要编写各类资料,准备上课的教案,节日活动的策划,心理承受压力低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这份工作,或者选择转去其他行业工作。

针对以上的问题的分析,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得出了以下的解决对策: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现在社会上的高层次教育不断扩大,作为技工院校学生必须让他们清晰知道自己只有学会扎实的技能才能与社会上的幼教人才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路径探索
作者:陈怀倩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幼儿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幼儿教师作为传授者,对孩子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立足我国社会现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幼教专业毕业生,成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幼儿教育专业;技工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292-01
近年来,幼儿教育专业已成为大中专院校学生乐于选择的热门专业。

目前,我国开设幼儿教育专业的技工院校有百余所,幼儿教育专业是技工院校毕业生最多的专业之一。

但受师资力量、资金投入、实习场地不足等因素的限制,技工院校培养的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并不能较好地、快速地适应工作,学生的专业素质亦有待提高,这不仅影响了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口碑及质量,还无法保证为幼儿教育输送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育人才。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培养适应国家及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是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工作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给予幼儿教师以专业化角色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

其实,从我国幼儿教育起步发展至今,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经历了认识及观念上的改变。

过去,师专等幼儿教师培训部门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在选拔教师人才的标准上,都存在只重视弹、唱、跳、画、讲等技能,缺乏对幼儿教师在心理道德素质、科研技能等方面的多元要求,这是无法适应新时期挑战的。

幼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事业发展链条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幼儿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进度。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高我国幼儿教师、相关幼教专业学生的素质迫在眉睫,尤其是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等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对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

对于高素质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路径,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一、细化专业培养技能要求
幼儿教师究竟应具备哪些技能技巧,从而使自己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实现体、智、德、美诸方面及身心和谐发展,是广大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准教师们”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如今,幼儿教育逐渐走向了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方向,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过相对专业的技能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弹、唱、跳、画、说等专业技能和
幼儿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然而,这些技能只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中的一部分,不是教育技能的全部。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实践型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教育和心理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学前教育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教师。

同时,还应为社会培养其他类型的专业人才,如能在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要遵循细化专业技能要求,要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的培养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高等应用型学前教育工作者及能够从事儿童社会教育与社会服务的专业人才。

二、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自觉地接触大量的信息,学龄前儿童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在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从幼儿日常玩具的发展进步这一小点中,我们即可看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幼儿的影响是何等巨大:过去,一只野生的蛐蛐就能让孩子们一天都玩得不亦乐乎,但放眼现在的儿童,餐桌上、公园里,都抱着轻盈便捷、功能齐全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然而,这种变化也在无形中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下,幼儿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方式及接受能力相较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及教育教学模式,不能死板地沿用前人留下的教育方法,要依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做出改变及创新,但我国大部分技工教育院校仍未意识到这一点,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信息化素养不高、对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不足、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不深刻等问题。

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硬件上加强学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另外,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实践中,并积极倡导和推行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

目前,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推进软实力的发展,在扩大受教育人群范围广度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也从另一侧面对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化”的更高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