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2月27日在平凉市崆峒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长孟小金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和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既经历了“5·12”地震和“7·22”大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效应的严重冲击,也迎来了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难得的历史机遇。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工贸旅游强区为目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团结拼搏,迎难奋进,干成了一批大事,攻克了一批难事,办成了一批实事,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力以赴保增长,凝心聚力扩规模,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明显跃升。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大力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一是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达到74.4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8545元增加到14696元,增长72%,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0.84∶41.73∶47.43调整为11.4∶43.5∶45.1,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更强、发展的协调性更好。
二是财政实力大幅提升。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4%,达到1.91亿元。
争取到位各类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资金38.08亿元,财政支出完成45.4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4.3倍和3.2倍。
金融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0.43亿元和97.2亿元,较“十五”末分别增长158%和190%。
2010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0日在安庆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肖超英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积极应对危机挑战,追赶跨越、奋力崛起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
全市人民在中共安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820亿元,同比增长13%,是近五年发展较快年份。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24亿元,增长44.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5亿元,增长37%;进出口总额4.98亿美元,下降7.02%,降幅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9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全市经济企稳回升,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
深入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相继出台保障就业、支持外贸出口、促进房地产和旅游消费措施。
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8.7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5.7亿元,带动地方投资增长。
取消、停征、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42项,企业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降低30%以上,全市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11611万元,发放困难补助资金4300万元,减轻企业负担。
市财政安排工业振兴基金3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800万元,促进产业发展。
大力支持中小融资机构发展,典当企业增加到5家,信用担保公司达23家,小额贷款公司新增8家,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进一步充实。
商标质押、股权出质、林权和动产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取得突破。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的通知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
作任务责任分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余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4.14
•【字号】余府办字[2010]29号
•【施行日期】2010.04.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
责任分工的通知
(余府办字〔2010〕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全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也是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重承诺。
各地各部门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按照分工,精心研究、精心部署、精心实施,做到任务进一步细化,责任进一步明确,措施进一步完善,逐项列出完成时限、具体要求,一项一项抓紧落实。
要早安排、早推动,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动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快速落实到位。
各责任单位应在每季度末将落实情况及时报送市政府办公室督查科(联系电话:6444079),市政府办公室将派人随时跟踪督查。
附件: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
2010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8日在徐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徐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张敬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3.5%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含基金)467.6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164.3亿元、增长30.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2.6亿元、比年初增加45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3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00元、6900元,均增长11%。
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扩大。
“三重一大”项目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亿元、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820亿元,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四大产业”完成投资860亿元、增长32%。
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0亿元、增长18%,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
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著,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实现产值2390亿元、增长22.8%,商贸物流旅游业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增长17.8%。
徐工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通过国家认定。
中能多晶硅产量达7500吨、跃居亚洲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19亿元、增长51.6%;全市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00项,专利申请量达6900件、授权量达2400件。
白山市江源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政府工作回顾
2010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为民谋利”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服了历史罕见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2.1亿元,年均增长29.8%;全口径财政收入23.8亿元,年均增长35.2%;地方级财政收入12.3亿元,年均增长37.4%;固定资产投资309.8亿元,年均增长6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1亿元,年均增长41.2%。其中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5年的3.68倍、4.52倍、4.87倍、10.6倍和5.6倍。工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8.4%以上,比2005年提高9.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的13:48.7:38.3调整到6.1:58.4:35.5。2010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6.02%和10.58%。组建了八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炭产业链条有效延伸,循环经济发展初见雏形。
——继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行为有效规范,行政效能稳步提高。全面开展了“依法行政示范县”、“依法行政示范部门”活动,制定出台了《江源区行政程序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制定了《2010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表》,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政府工作效能有效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4件、政协委员提案53件,办复率达100%。推行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加强了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在全省率先运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软环境和政行风活动,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加强了应急救援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狠刹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之风,在群众中树立了勤政务实的政府新形象。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6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李鸿忠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平稳回升、蓄势上行的良好局面,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2831.5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2.2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亿元,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8.4亿元,增长19.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4.8亿元,增长14.7%,税收收入比重为75.6%;出口总额99.8亿美元,下降14.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6.9亿美元,增长13.9%;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元,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
除外贸出口外,本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已完成。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志着我们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始终把坚定发展信心作为应对危机的动力之源。
2010年库尔勒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库尔勒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库尔勒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是库尔勒市经济建设面临较大困难,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对金融危机、“7•5”事件等不利影响,紧密团结、坚定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要求,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经受住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有力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次产业运行总体良好。
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我市经济总量中占重要比重的塔里木油田公司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投资萎缩、产能持续走低,预计石油工业增加值和原油产量分别下降10%、13%,受此影响,库尔勒生产总值预计364亿元,下降3.8%;不含塔里木油田公司预计142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21亿元,第二产业非石油部分增加值增长12.9%达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达62亿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02%。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发挥重要效应。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42亿元,增长9.1%,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1亿元,增长30.6%。
吐库铁路二线、库阿铁路二线、库库高速公路等域内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快投资建设步伐,房地产、“区域中心城市十大民生工程”、工业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库尉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库尉两地成功实现园区一体,库尉一体化跨入“第二步”。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和西尼尔镇顺利移交我市,库尉新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对全州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提前一年实现预期目标。
2010年新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新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2月1日在新乡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李庆贵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近些年经济工作比较艰难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长短结合、结构调整、应对挑战、晋位升级”的思路,强化运行调节,加快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改善民生,除进出口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外,各项主要工作均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4.6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3%,增速居全省第2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支出131.4亿元,分别增长14.6%和32.5%,收入总量由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5位;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04.5亿元,增长30.8%,总量稳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2亿元,增长16.1%;粮食总产379万吨,大旱之年再创历史新高;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21亿元,分别增长23.9%和22.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3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170元和5431元,实际增长10.3%和7.6%。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强化服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是应对危机的关键所在。
我市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及时出台措施,强化煤电油气运及资金保障,引导企业战略重组,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共为10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解决问题1296项,问题解决率居全省第一。
组建30家信用担保机构,召开银企洽谈会12次,贷款到位资金117亿元。
为企业减免税款18.4亿元。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去年上半年全部恢复正常生产。
忻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
忻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来源:忻州市政府网日期:2010-6-26 浏览:880 次【大中小】——2010年5月26日在忻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忻州市市长李平社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抓住机遇推进煤炭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是抗击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夺取农业好收成的一年,是狠抓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固定资产高强度投资的一年,是兴办为民实事较多、群众得实惠较多的一年,是强化安全、化解矛盾、继续保持社会稳定的一年。
——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坚持“抓项目、增投资,抓消费、扩市场,抓调产、促转型,抓三农、强基础,抓服务、帮企业”,扭转了经济下滑局面,推动经济增长进入上行通道。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6.5亿元,困难之年实现正增长。
财政总收入74.33亿元,同比增长3.42%,一般预算收入33.54亿元,同比增长13.89%,两项收入总量连续两年摆脱全省垫底位次。
——粮食生产收成较好,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在三季连旱和冰雪灾害多重影响的情况下,市县两级拨出专款,对玉米收购、设施农业、良种推广、养殖小区建设、农机具购置以及设施农业灾后重建进行补贴和支持,有效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22.8亿斤,是一个丰收年。
——重点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历史空前。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千方百计增投资、上项目、抓服务、促进度,全市完成投资3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
忻阜、忻保、太佳、盂五四条高速公路全线推进,干线路、县乡路、通村路齐头并进,国字号、省字号、市字号重点项目全面铺开。
在全省重点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全省第一,年度投资完成率全省第三”的成绩,受到省政府表彰。
201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市长张效廉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去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攻坚克难,逆势奋进,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8.1亿元,在东北地区继沈阳、大连之后第三个进入3000亿元行列,比上年增长13%。
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38.4亿元,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4亿元。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2.1亿元,增长41.1%。
实际使用外资 6.05亿美元,增长11.4%;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实际到位369.4亿元,增长25.3%。
完成进出口总额36.9亿美元,增长 1.3%。
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比较中,有11项位次前移,其中投资、消费等6项指标增幅进入前三名。
民生状况继续改善。
10大类100项惠民行动项目投入160亿元,为上年的2.7倍,是近年来投入最多、惠及群众最广的一年。
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4%以内。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87元,增长8.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76元,增长13.7%。
社会环境平安和谐稳定。
全年信访总件次下降5.2%,各类安全事故主要指标大幅下降,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最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开创了经济回升向好新局面。
注重思路引领。
及时确定了“提升存量强实力、扩大内需增动力、深化改革激活力、自主创新挖潜力、发展金融添助力、坚定信心聚合力”的工作原则,推出了“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抓促进消费搞活流通,抓优势产业以丰补歉,抓改革开放激发活力,抓结构调整加快转变,抓自主创新集成竞争,抓改善民生提高福祉,抓效能建设优化环境,保增长、促发展”的“八抓八保”务实举措,明确了“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千方百计抓重点抓关键,千方百计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促进全民创业”的总体要求。
2010年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1日在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崔杰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长春在困难挑战中阔步前进的一年。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成功扭转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持续下滑的被动局面,有效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19亿元,增长15%,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保持前列。
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50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400亿元,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0亿元,增长31.9%,这三项指标三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均提前两年完成了五年翻番的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壮大农村经济新增30亿斤商品粮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404万亩耕地测土配方施肥,完成了520万亩耕地深松整地,实施了800万亩耕地生物防螟,2.4万农户配备抗旱水具。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系统完成升级改造。
尽管先后遭受低温、伏旱、雹灾影响,粮食产量仍然稳定在160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大中型拖拉机超过3万台,两年增加10倍。
机械化已覆盖除玉米收割以外的大部分农耕作业,正在催生农业农村生产方式新的变革。
启动建设7大牧业产业园区,新增500多个牧业小区;规划建设20个特色种植园区,新增经济作物面积6万亩,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完成工业投资325亿元。
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20.3%、21.5%和30%。
农安县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成为我市首个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
德惠、农安、榆树进入省级卫生城市行列。
绿化美化村屯598个,1130公里农村公路投入使用,5万余户农村泥草房完成改造,18.7万农村群众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新的改善。
石家庄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三鹿奶粉事件的重创以及雪灾、风灾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石家庄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动力,以保增长、保变样、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全新的姿态向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道路大步迈进,全市呈现出总体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普遍前移。
地区生产总值跃上了3000亿元台阶,完成3110亿元,增长11.1%;全部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大关,完成310.2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5.96亿元,分别增长14.18%和14.47%,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3.18%,藁城、平山、鹿泉、井陉四个县(市)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85.5亿元,增长26%。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上缴税金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0.6亿元,增长18.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2%。
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值三项指标没有达到预期外,绝大多数指标达到或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8.7亿元,增长41.3%。
一批事关省会长远发展的产业支撑、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及民生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总投资96.9亿元的987个中央投资项目,363个竣工、533个开工建设;总投资436亿元的7个省产业支撑项目正在按计划加快推进;总投资2686亿元的295个省市重点项目中,48个项目竣工,23个正在按进度推进,152个开工建设。
2010年华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化危为机,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发展2009年,是我市在逆境中奋力追赶、在困难中寻求发展,“三区”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五项工作格局”,围绕“五大优势突破”,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科学部署,强势推进,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49亿元,同比增长15.3%,连续三年超过渭南平均增幅;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1亿元,增长41%。
开放开发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三零措施”、“扎口管理”落实有力,洼地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了投资华阴的“福建现象”。
全年新签招商项目16个,续建27个,到位资金2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325%,招商引资位居渭南前列。
争项要资成效显著,争取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重点产业、生态环境等国家新增投资项目5批32个,落实中省资金3.38亿元,到位3.2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7%。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51个支撑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40.85亿元,占年计划的10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增长147%,为我市历年来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拉动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一年。
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城建投资完成2.7亿元,是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铺设了长城路、华岳路二期、太华路二期、环城东路、杨震路,城市路网不断完善;修建了华山北站站前广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了华山国际温泉等三个五星级大酒店,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建设了东方名城小区、盛世名门小区、华鑫小区、电信小区、万象街区,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实施了市区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安装路灯1093盏,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创卫工作通过渭南市阶段验收,城市面貌逐步改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2010年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05-16 来源:市政府办〖背景色:〗〖浏览量:3648〗〖打印本稿〗〖关闭〗政府工作报告在广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广安市人民政府市长侯晓春(2010年2月23日)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我市应对金融危机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是奋起三次创业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奋起创业,全面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0.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00.1亿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148.9亿元,增长10.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2亿元,增长47.4%。
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1.2亿元,增长18.0%。
一、着力化危为机,扩大内需成效明显应对危机措施有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先后出台加大财政扶持、搭建融资平台、保障发展要素等9条促进工业发展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实施税费帮扶、鼓励居民购房等20条促进发展房地产业措施,提供创业贷款、社保接续转移、开展就业培训等系列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措施,支持建设骨干卖场、鼓励信用消费、举办节会活动等扩大市场消费措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降低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了全市经济企稳回升、快速发展。
项目争取扎实有效。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四川灾后重建等重大机遇,争取中省预算内无偿资金5.45亿元,新增建设用地指标927公顷。
兰渝铁路广安境内“双线”走向方案及增设广安枣山货站获得国家批准,塑料光纤、恒立化工项目列为国家高新技术项目,市中医院成功立项并获国债支持。
华蓥市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广安区、岳池县、邻水县纳入全省现代农业基地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县,广安区、岳池县、邻水县、武胜县纳入全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县。
乌鲁木齐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乌鲁木齐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2月4日在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乌鲁木齐市市长吉尔拉·衣沙木丁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建国以来我市社会稳定经受最为严峻挑战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各族干部群众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一年。
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总书记“8·25”、“9·18”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紧紧围绕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力克服“7·5”事件造成的影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推动了首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着力保稳定,各项维稳工作不断强化去年7月5日,我市发生了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7·5”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
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和强大的专政力量,坚决制止暴力犯罪,全面加强社会管控,及时开展善后工作,依法处置涉案人员,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坚决迅速平息事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全面加强社会稳控。
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健全了指挥和协调联动机制,明确现场处置原则和方式,果断处置了多起突发事件。
强化重点片区、重点部位和重点线路的治安防范及稳控工作,开展大规模巡逻防控,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和威慑力,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期间首府安保任务。
乌海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5日在乌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乌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侯凤岐一、2010年工作总结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
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自治区前列。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1%。
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8亿元,增长26%。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亿元,增长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0元,增长12%;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亿元,增长18.5%。
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预计17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3亿元,增长25%,增速居全区第3位,产值过1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0家,税收过千万元工业企业36家。
能源、化工、建材、冶金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原煤产量达到2900万吨、洗煤2900万吨、焦炭630万吨、PVC75万吨、水泥190万吨。
煤焦化、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形成规模优势,产业产品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环保等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建和已建成百万吨焦化项目18个,其中建成投产11个,西部煤化、万晨能源等13个百万吨重介洗煤和神华能源甲醇、黑猫煤焦油深加工、华清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项目顺利投产。
中联化工PVC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盛远塑胶PVC软制品项目开工建设,海亮PVC管材型材项目建成投产。
君正、赛马水泥和包钢万腾钢铁节能技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神华能源发电项目和京海电厂投入运行。
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非煤、非本地资源接续替代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内蒙古华油、陕汽重卡、东北制药、上海利康、恒业成有机硅、腾龙精细化工等一批重大产业转型项目开工建设。
2010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最新完整版)
一、2009年工作回顾 [09:05]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实践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
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抚今追昔,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09:09](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
中央财政投入资全年汽车销售1364万辆,增长46.2%;商品房销售9.37亿平方米,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促进投资快速增长。
我们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
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9243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投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缺口,加强了薄弱环节,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灾区已完成投资654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5.5%。
国家的大力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有力彰显了社(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7253亿元,增长21.8%。
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新增510万沼气用户,新建和改造农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2月5日在县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时间: 2010-2-5 【字体:大中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大力弘扬“三苦”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效果。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44亿元,增长16.9﹪;财政总收入达到1.15亿元,增长1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19万元,增长18.1﹪;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5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6元,增长22.8﹪;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增长20.5﹪。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项目争取年活动,全年争取到位项目资金4.8亿元,开工重点项目131个,其中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40个。
借助西洽会、龙舟节等活动,主动外出招商,全年签订招商项目12个,引资22.5亿元,到位资金5.8亿元。
一批投资额大的招商项目、蓄势后劲的产业项目、惠及群众的民生项目相继建设和投产,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特别是力神汽车制造项目的引进,对推进工业转型、提升工业品位、壮大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襄渝铁路二线于9月28日建成通车;总投资近70亿元的十天高速公路白河段建设完成4288亩征地任务,拆除红线内776户房屋,启动12个集中安置点建设,207户群众入住新居,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快速推进,完成建设投资处于全市前列。
以工业为重点的产业类项目增长较快,产业类项目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9.4﹪。
总投资20亿元的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于6月2日开工后,库区、坝区以及施工影响区的实物指标调查确认和移民安置规划已经完成,老虎头安置点工程进展顺利,316国道改线和麻虎沟箱涵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南水北调水土保持和汉江绿化治理项目完成造林10.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30平方公里。
以社会事业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廉租房、安居工程、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城区殡仪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二)工业经济实现突破。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先后开山改河4处,移动土石400余万方,平整工业用地千余亩,初步建成了红石河工业园区和力神、新源等新型工业小区,工业经济摆脱了矿产主导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方式,逐步形成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矿产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投资1.8亿元、年产值4.1亿元的120万吨水泥粉磨站一期工程投产运营。
投资1.2亿元、年产值1.7亿元的3000万件新型建材和6000万条水泥编织袋生产线项目即将开工。
投资3亿元、年产值35亿元的力神白河年产3万辆商用车及零配件生产线项目加速推进。
投资2.5亿元、年产值10亿元的10万吨无污染纸浆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
投资3500万元、年产值3亿元的8万立方米高新板材项目已经开工。
投资6800万元、年产值1.5亿元的5000吨木瓜酒生产线项目已经启动河堤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了金融支持工业企业的具体办法,协调金融机构发放保产能、保增长贷款近亿元,有效解决了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困难,实现了工业经济由“危”转“机”。
矿产企业回暖迹象明显,卡子矾矿成功投产;化工企业产销两旺,庆华化工完成技改,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白龙水泥、冷水水泥等建材企业保产达效;逸酒酒业、九泰药业、永宏化工、安凯绿色食品、秦巴药材加工等加工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26.9﹪;规模以上企业由12户增加到20户,实现产值9.8亿元,增长85.8﹪,增加值3.7亿元,增长32﹪。
(三)农村经济焕发生机。
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以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和农村金融三大改革为突破口,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流转1.8万余亩,为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强村大户和“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
着力发展“桑、畜、烟、林、姜”五大绿色产业,建成标准化木瓜示范园16处,《白河木瓜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上专家评审,“白河木瓜”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畜牧养殖产业取得新的进展,“猪-沼-园(果)”的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推广,猪、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1.9万头、19.1万只、103.67万羽;种植烤烟1.77万亩,新建密集烟炉158座,收购烟叶3.01万担,实现产值1670万元;发放蚕种5.02万张,收购蚕茧1262吨,实现产值2524万元;发展大棚设施蔬菜720亩,产量6.9万吨,增长11﹪。
全年粮食总产5.8万吨,增长5.5﹪;油料总产0.57万吨,增长18.6﹪。
把劳务产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全年劳务输出6.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亿元。
农技推广体系起步良好,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效果显著,赢得了全省农业信息交流培训会议在我县召开。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通过省立项审批,8个市级和26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发挥了典型引路作用,10个特困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市上检查验收,特困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37个续建扶贫开发重点村取得明显实效。
(四)消费拉动效果明显。
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保增长的有效手段,抓住项目建设和惠农政策带来的巨大消费机遇,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带动了以餐饮、住宿、娱乐、零售为重点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和刺激消费政策,及时兑现退耕还林、种粮直补、城乡低保、合作医疗报销、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补助资金,发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财政补助资金365万元,促进了城镇居民和农民增收,激活了城乡消费市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7亿元,增长19.7﹪,为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财税金融运行平稳。
坚持培财源、强征管、控支出三措并举,财税金融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压缩非必要性支出,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5.55亿元,增长4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5.48亿元,增长43.9﹪,较好实现了“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目标。
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开展农村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强化银行支农职能,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697万元;筹资315万元启动14个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拓宽了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金融存贷持续增长,全县年末银行存款余额18.8亿元,增长37.7﹪,贷款余额6.64亿元,增长49.7﹪,当年新增贷款2.2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按照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全面加强城镇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
狮子山生态新区完成投资1.4亿元,步行街6幢商品楼、3幢安置楼全面竣工,东坡路和进站路建成通车,滨河路路基和新区供排水工程已经完成,强弱电入地完成主管道铺设,天然气管网布设正在实施,一座环境整洁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城初步形成。
老城改造、绿化亮化、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居民点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小西沟垃圾填埋场启动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城区管网建设、城区消防设施改造、老城区道路硬化、龙井市场和清风路中心集贸市场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
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通过验收,县城的卫生状况、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文明程度、对外形象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
强化村镇规划管理,完成茅坪镇总规修编和47个村庄、18个高速公路拆迁集中安置点的规划编制工作。
仓上、西营、茅坪、构扒、双河、冷水等集镇建设步伐加快,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新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7个,全县村级服务中心达到22个。
捆绑资金建设生态新村15个,组织搬迁群众2000余人,累计搬迁1万余人,促进了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管理服务化和环境生态化,城乡公共服务差别逐步缩小,县域城镇化率提高到25.3﹪。
(七)改善民生取得实效。
坚持民生至上,县级财政投入3562万元配套民生工程建设。
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全年培训初高中毕业生1907人,实现就业1699人,城镇新增就业1389人;制定扩大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指导意见,依托项目建设实现6000余名农民就地就业,近200人享受村级互助资金等扶持政策实现自主创业。
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用房3.5万平方米;建设农村敬老院3所,新增供养床位25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2.5﹪;享受城镇低保3651人,享受农村低保20220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大廉租房和安居工程建设力度,2052户6000多名困难群众住进新房;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17.3万人,参合率93.8﹪,报销医疗费用1700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99.9﹪;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0802人;新修通村水泥路26条92公里,2.63万农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启动,农村无线数字电视新增649户,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7处,受益群众2.1万人;修建基本农田7700亩,建设沼气2500口,新改建卫生厕所9271座;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贫困人口由上年的2.19万人减少到1.62万人。
(八)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工作卓有成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双高普九”创建工作,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过二本线达到705人。
大力整合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施“营养工程”。
卫生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启动实施,疫病防治、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覆盖,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获得市政府通报表彰,全县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违法生育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全县低生育水平得到保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政策符合率分别为7.23‰、2.44‰、97.73﹪,性别比为107。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白河水色”文化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九)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听民声、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探索了任务由群众提出建议、工作由群众全程监督、成效由群众客观评价的农村工作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