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_论文(3)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在社会劳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地区专门 化生产部门
综合利用了当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力量、技术水平等有利条件, 具有较高的生产增长率、较大的生产规 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 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23
2)经济增长效应 (1)后向关联效应 (2)前向关联效应 (3)旁侧关联效应
24
3)主导产业的转换
更替顺序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重化
工业→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业→计算机→ 生物工程→航天工业等高技术产业
演替的内在逻辑 :非耐用消费品产业→
原材料产业→耐用消费品产业
需求结构变化的逻辑 :维持基本生存型
需求→中间型需求→满足享受性发展型需求
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逻辑 :资源
4
1.1.2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①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 ②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③产业结构的持续演进和升级; ④社会 的储蓄比例持续增加; ⑤国际贸易日益扩大,国际贸易结构日益优化; ⑥市场需求结构日益完善; 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制度日益完善; ⑧社会价值观日益向不断重视生活质量方向变化。
第一章 产业结构理论
1
第一章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理论体系 现代产业序列
2
1.பைடு நூலகம் 产业结构内容
1.1.1 基本含义
1) 产业结构是研究分布在国民经 济各产业中经济资源之间的相互联 系、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资源配置 效率的运动关系
2)产业结构是研究产业间技术经 济的数量比例关系, 即产业间的 “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比 例关系
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关于产业经济学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论文

关于产业经济学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论文

关于产业经济学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产业经济学,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基于行业,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

其应用性质是运用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企业遇到的经济问题,其理论以及应用有利于快速发展产业经济。

接下来就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与应用性质展开相关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理论地位;应用性质一、产业经济学概述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业经济学从“产业”这个角度出发,在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领域中探索讨论产业间的结构关系、寻找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

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变化的规律以及存在的各类问题,为国家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关产业政策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一)产业经济学理论在国际上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了哈佛学派,这个学派成立于研究SCP理论范式。

这一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经济的初步成熟。

在20世纪60年代,在芝加哥有学者批评SCP范式。

因此,芝加哥学派了哈佛学派为主流,直到《产业组织》的出版,表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学派出现了,随后的研究开始了理论基础。

直到出现了最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那就是泰勒的《产业组织理论》,后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成为主流的学派,因为它是芝加哥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在国内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缓慢,正处于计划经济阶段的中国缺乏对经济学的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受到传统范式影响较深,我国一直都处于研究范式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少数国内经济学者在研究我国出现的产业问题时试着有选择地使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并取得了成效。

后来,大学课程新增设产业经济学,我国从此便开始踏上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之路。

中国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产业经济学导论》的出现引领了产业经济学研究潮流。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特点及演化方向探讨摘要:产业结构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从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面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了可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我国目前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体现了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各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同时也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从基本生存需求向更高级的生活需求的发展过程。

1 当前产业结构的问题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之后,产业结构政策作用十分有限。

政策推行二十多年来,长期困扰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结构失衡问题愈加严重。

1.1 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第一﹑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问题。

2010年我国三产产值比重为:10.2∶46.8∶43.0。

同国际比较,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值构成和从业人数的比重都远高于其他国家,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构成和从业人数的比重又太低。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成长的工业并没有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第一、二产业的制约也相当突出。

1.2 各次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比较缓慢在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虽有所优化,但升级缓慢。

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太大改善,投入不足;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有效的流通组织。

第二产业内部,产业总量虽有扩张,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苏东水)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苏东水)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1)理论意义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

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7.案例研究方法;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第四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第四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第四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各个产业类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产业政策在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若过于依赖于其中一产业,会面临产业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问题。

例如,过度依赖石油产业的国家在国际油价波动时容易受到冲击,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对其中一产业的依赖,降低风险,并且在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化。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不仅决定了各个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使得劳动力从低效率的产业向高效率的产业转移,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

此外,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另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若停滞不前,将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促进不同产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激发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力,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产业升级将有助于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为。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财税优惠、金融支持、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政策手段,对不同产业给予不同的扶持和引导,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一些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税收减免、补贴支持和研发资金等政策优惠,以促进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产业政策还可以通过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来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将不同产业分布在不同地区,并合理利用各地的资源和优势,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

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

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内容提要: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最终需求的变动是促进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直接推动力。

模型测算发现,投资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消费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服务性消费对第三产业增长的作用尤为明显。

出口的增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并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无论对轻工业、重工业,还是高技术制造业,出口都是我国生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我国长期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需求,产业结构,分析,政策建议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结构不断变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能够满足不断增长和升级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而旺盛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居民消费以及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动力。

有什么样的需求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分析三大需求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方向和思路。

一、投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1990年以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速为18.8%,比同期费年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4%超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10个百分点。

在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1.投资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在我国资本形成的过程中,有90%以上的投入需要由第二产业提供,而由于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投资的变动会对第二产业的.总量和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最新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投资每增加100亿元,会带动社会各产业部门总产值增加34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7.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29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44.96亿元,投资增长对总产值的带动影响有85%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增长上。

2023策论文(精选8篇)

2023策论文(精选8篇)

2023策论文(精选8篇)2023策论文篇1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同步走、同向行的关系,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也进入了决定性阶段。

我们将全力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服务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创造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

坚持把促进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提升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充分发挥好国家科技示范工程、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把科技惠及民生、提高综合国力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创新成果更多地走进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把促进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统筹落实科技、教育、人才三个规划纲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后劲。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

坚持把改革作为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把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坚持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服务能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论文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论文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论文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制造业的定义和背景制造业是指通过对原材料加工、改造与组装等方式,将现有经济资源转化为可供使用的产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制造业在中国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演变中国制造业经历过从简单组装型制造业到高技术制造业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中国制造业逐渐提升了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2. 产业集聚效应中国制造业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制造业集群。

这些集聚效应促进了供应链的形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三、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问题与挑战1. 低附加值产品占比高中国制造业中仍存在大量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这导致了利润空间有限,并且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2.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制造业相对落后于服务业。

这给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四、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1. 加强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2.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支持,推动制造业向着高质量发展。

3. 引导创新创业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制造业中的新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五、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1.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通过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中国经济由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以消费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

2. 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促进就业和经济稳定制造业结构调整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1. 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的相互关联和组织结构。

产业政策则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

2. 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诸多方面。

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可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2.1. 产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发生演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优化。

从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结构,到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快速的转型和升级。

2.2. 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调整不同产业的比重,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劳动力的有效利用。

在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产业逐渐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

2.3.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导向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受到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国际竞争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3. 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具有重要作用。

3.1. 产业政策的目标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3.2. 产业政策的内容产业政策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创新支持、财税金融支持、市场准入和竞争政策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也有所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产业政策可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的产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特点。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理论研究综述

学术动态收稿日期:2003-01-10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理论研究综述黄中伟,陈 刚(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理论界研讨和争论的重要课题,其探讨主要涉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分析方法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和机制等几个方面,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各种不同定义。

各种定义的差别体现了不同学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不同见解。

归纳起来,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大致有结构协调论、结构功能论、结构动态均衡论和资源配置论等四类:(一)结构协调论。

该类定义把产业间协调置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位置,坚持“协调即合理,合理即协调”的理念。

例如,李京文、郑友敬把产业结构合理化定义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二)结构功能论。

该类定义重视产业结构的功能,并以结构功能的强弱为出发点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

例如,周振华把产业结构合理化定义为“各产业间存在着较高的聚合质量”;王述英把产业结构合理化称为“取得较好的结构效益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

(三)结构动态均衡论。

该类定义重视产业素质与结构的均衡性,并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

例如,苏东水等把产业结构合理化定义为“产业与产业之间协商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四)资源配置论。

该类定义把产业结构视为某种资源转换器,并从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结构及利用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

例如,史忠良等把产业结构合理化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理论的观点整理

产业结构理论的观点整理

产业结构理论的观点整理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包括区位理论、集群理论和价值链理论。

这些理论通过对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要素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化的内在机理以及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下面对这三个理论的观点进行整理。

一、区位理论区位理论通过分析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选择,深入探讨了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发展的关系。

其观点主要包括:1.区位绝对优势:不同地理位置具有不同的区位资源,如交通、市场和资源等,使得一些区域在一些产业或产业群体中具有绝对的区位优势。

这种区位优势会吸引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聚区。

2.区位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不仅是绝对的,还可以是相对的。

同样一个产业,在不同地理位置可能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这取决于区位上的特殊条件和资源组合。

3.分工与合作:区位理论指出,不同产业的集聚区之间往往存在紧密的产业关联或合作关系,形成了分工与合作的产业网络。

这种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产业集中区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二、集群理论1.企业之间的互动:企业集聚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共享和企业之间的互动。

企业之间的互动可以增强彼此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升级。

2.效率与创新:企业集聚有助于提高生产和交易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企业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创新的形成和传播,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共享资源:企业集聚区往往具有丰富的产业配套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价值链理论1.分工与协作:价值链分析将产业过程分为不同的环节或活动,并探讨了这些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

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可以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2.附加值的创造:价值链分析强调了价值在不同环节中的创造和转移。

不同环节的附加值创造,对于产业的竞争力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3.产业链的整合:价值链理论还强调了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和产业链的整合。

不同环节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我国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问题讨论综述

我国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问题讨论综述
7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逐 年 下 降 。从 变 化 幅 度 来 看 ,东 部 地 区 增 幅 较 大 ,而 东 北 、
中部 和 西 部 地 区下 降 幅 度 很 小 ,几 乎 持 平 。 这 说 明 , 中 国
制 造 业 的 集 中是 一 种 增 量 的集 中而 非 存 量 的 转 移 。在 东 部
地 区 内部 ,制 造 业 在 珠 三 角 地 区 集 中 的 增 长 幅 度 较 大 , 其 次 是 长 三 角 地 区 , 而 环 渤 海 地 区 的增 长 幅 度 不 明 显 。但 从
动 了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在 市 场 力 量 的 作 用 下 ,资 金 和


我 国产 业 结构 的 演 变情 况
人 才 的 流 动 性 大 大 提 高 ,尤 其 是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的迅 速 发 展 , 加 剧 了制 造 业 地 理 集 中 的 程 度 。 第 三 阶 段 ,1 9 97年 以 后 ,
第 一 阶段 , 18 一 19 年 ,制 造 业 地 理 集 中度 没 有 明 显 变 9O 91 化 。在 这 一 时 期 ,传 统 的 计 划 经 济 思 想 还 占 据 主 导 地 位 ,
各 地 区 条块 分 割 比较 严重 ,因 此 ,市 场 因 素 对 制 造 业 地 理
集 中的 推 动 作 用 不 明 显 。第 二 阶 段 , 19 19 9 2 9 6年 ,制 造 业 地 理 集 中程 度 上 升 比较 明显 。 19 9 2年 邓 小 平 南 巡 讲 话 推
中 的 趋 势 ,而 在 东 北 、 中部 和 两 部 地 区 ,制 造 业 所 占 份 额
势 ,但 其 下 降 的 速 率 远低 于 产 值 比重 下 降 的速 率 ;以 1 5 96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政治经济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毕业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是: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经济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研究的能力,能胜任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用该门外语熟练地阅读经济文献,并具有初步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研究方向: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4.产业经济研究、5.金融经济研究6.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研究7.房地产经济研究8.比较经济研究9.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0.企业理论与发展研究11.公共部门经济研究学位课程及部分选修课:中级宏微观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企业理论、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分析、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级国际经济学经济史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从事经济史教学与研究,尤其是城市经济发展研究、商业和市场发展研究,以及城市经济管理、商业和市场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毕业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具有独立地从事经济史研究的能力,能胜任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初步具有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产业结构理论与优化

产业结构理论与优化

产业结构理论与优化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不同行业部门的组成和分布情况。

产业结构理论与优化是研究如何合理调整和优化不同行业部门的组成和分布,以实现经济体的高效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下面将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应该依据其相对资源禀赋和技术能力选择特定的产业进行发展。

该理论强调了国际分工和扩大贸易的重要性,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核心竞争力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核心产业的竞争力。

核心产业具有技术领先、高附加值和较高的技术门槛等特点,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时应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创新驱动理论,强调创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作用。

创新能够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在实践中,创新驱动理论对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产业政策、投资引导和技术创新等。

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引导资源配置,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并逐步减少或淘汰劣势产业。

政府还可以采取税收优惠、补贴和监管等手段,引导企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在投资引导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商投资和培育本土企业,吸引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和完善,提供融资服务,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可以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最后,实践中的产业结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因素。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和重点。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对经济增长、就业、贸易、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阐述一些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

首先,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需求和技术特性,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和效率产生影响。

传统产业和非传统产业之间的比重变化,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特征。

在传统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则可以提高生产率。

而在非传统产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产业的相对比重以及部门间的互动关系都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稳定性。

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

其中,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外部平衡模型认为,经济增长需要通过改变产业结构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

而结构主义模型则强调产业内部的互补和外部的联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都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涉及到贸易和竞争力的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对外贸易的比重和特点。

传统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国家可能面临贸易不平衡和国际竞争的挑战,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对贸易平衡和竞争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对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贸易地位有重要意义。

最后,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

例如,日本在二战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农业和轻工业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型,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平新乔【摘要】关于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经济学上历来有两种学术观点,一种是主张政府主导产业结构的产业政策,另一种是主张市场主导产业结构的产业理论与政策观点。

产业是由产品分类决定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才构成一个产业。

尽管选择产业的行为主体可以有企业、产业和政府,但是产业的基本元素是产品与生产产品的企业。

既然产品由企业选择,企业按市场价格和盈利原则来选择产品生产,那么,作为企业集聚结果的产业,当然也可以基本上由市场价格机制来决定和调节。

在市场主导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政府的产业政策及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会发生转变。

%There are two conventional opinions abou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policies.One i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lay ou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while the other insists that the market isdominant,which leads to different industrial policies.Industry is defined by product category,which means firms that produce the same kind of products form an industry.Though the firms and government may decide on the industry,the basic elements of industry are products and firms that produce them.Since the firms decide on their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price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fit,industry as an aggregation of firms could naturally be decided and regulated by the market price mechanism.Based on the market dominance,the government’s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influence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changed.【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产业;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市场;政府【作者】平新乔【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3.91内容提要:关于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经济学上历来有两种学术观点,一种是主张政府主导产业结构的产业政策,另一种是主张市场主导产业结构的产业理论与政策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考生姓名: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准考证号:指导老师: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日期:摘要 (3)目录第一章产业结构概况 (4)第一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概念 (4)第二节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4)第三节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理论 (5)第四节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5)第二章我国的产业结构研究 (6)第一节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状况 (6)第二节我国的产业结构的现状 (7)第三节我国的产业结构理论发展 (7)第三章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8)第一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8)第二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9)第三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摘要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在加入WTO后必须跟随全球的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不太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作出调整。

本文从从产业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在全球背景下的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以及应该采取何种产业政策和措施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再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前景做出期许。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产业结构调整AbstractIndustry structure refers to the linkages between industry and the ratio between the number.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industry not only in economic activities between the existence of links between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in an integrated form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resulting output of products or value of the ratio between the number also exist.Today's world,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nsifies,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must follow global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to adjust the status quo.In this paper, from the industria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ory are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situation and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s, establishe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hould adopt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adapt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China'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prospects to make expectations.Keywords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第一章产业结构概况第一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的概念产业是社会分工现象,它作为经济单位,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是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

首先,产业是历史范畴,是伴随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深化而产生和不断扩展的。

其次,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转换和不断地向深层发展,以致形成了具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再次,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结构的概念“结构”一词的涵义是指某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状态。

它较早地被应用于自然科学中。

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趋势。

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

第二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源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W.配第在17世纪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20世纪30-40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

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费夏、C.克拉克、赤松要、里昂惕夫和S.库兹涅茨等人。

18世纪中叶之后,工业部门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下突飞猛进,服务部门也有较大扩展。

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工业部门衰退,从统计上体现出服务部门在经济中的明显优势。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夏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再次提起配第的论断,并首次提出了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产业结构理论开始初具雏形。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50-6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此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A.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及一批日本学者等。

里昂惕夫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他利用这一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与各部门在生产中的关系,深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问题。

丁伯根关于制定经济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产业结构理论。

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和希金斯的产业结构理论则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延伸。

其研究存在两种思路:①二元结构分析思路②不平衡发展战略分析思路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钱纳里认为,经济发展中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是不变的,从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学说。

在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有: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胜彦、佐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

第三节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1)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这种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克拉克和里昂惕夫等。

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通过开创性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结构变动的内在关联,重新发现了配第定律。

里昂惕夫开创的投入产出分析法把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定量化,并发展到最完美的程度。

(2)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这种产业结构理论考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斯密、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和钱纳里等。

俄林继承并发展其师赫克歇尔的学说,在1933年出版的《域际和国际贸易》中提出著名的要素禀赋论。

钱纳里把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和数学化,提出了著名的“发展型式”理论。

第四节产业结构调整理论(1)刘易斯理论该理论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定上:1)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2)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由农业的人均产出水平决定;3)城市工业中的利润储蓄倾向高于农业收入中的储蓄倾向。

(2)赫尔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赫希曼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资本在社会资本和直接生产之间的分配具有替代性,因而一两种不平衡增长的途径:一是“短缺的发展”二是“过剩的发展”(3)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分为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

他认为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主导部门通过回顾、前瞻、旁侧三重影响带动其它部门发展。

(4)筱原三代平了两基准理论两基准理论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1)基础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制约;或者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但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向颈瓶部门转移,尽快缓解瓶颈状态。

2)产业发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

3)不存在资金约束。

如果上述条件不存在,两基准理论就未必成立,利用俩个基准理论选择优先发展产业也未必比可行。

第二章我国的产业结构研究第一节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状况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

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

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

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

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

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

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第二节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