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师讲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1一、教材1、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目标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平面镜、玻璃板、蜡烛、白纸、直尺、铅笔等实验器材。
2.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图片,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吗?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2. 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实验演示:将平面镜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像。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如何产生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从蜡烛射向平面镜,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形成蜡烛的像。
4. 应用练习(1)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2)设计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拓展知识,如平面镜成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价值?七、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问题。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和组织,将物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教学链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1】学习目标: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合作交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阐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合作业和课后练习,考察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讨论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2. 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科技领域的作用,如光学仪器中的平面镜。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直尺、光屏等。
2. 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实例。
3. 参考资料: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科普文章或视频。
九、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3.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十、课后作业1.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教材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等八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伸。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以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
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有铺垫作用。
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本章知识的关键。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知识是平面镜的有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略物理教学的特点与魅力,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多元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以上两点的情况分析,特制定如下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通过平面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训练点及其要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提高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
3、德育渗透点及其要求在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感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结合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优秀7篇)初二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①。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分钟。
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第1篇: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
是指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到人的身上,被反*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伊通第五中学的钱小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内容。
为了使本次说课清晰流畅,明了直观。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平面镜成像是对光现象的进一步认识,与此同时它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
它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我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一下三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接着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三.虚像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
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到理*的认识规律。
四.应用拓展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
2、活动:观察潜望镜。
使物理与社会充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课堂小结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围绕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展开,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自觉性和自律性仍有待提高。
(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思考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4.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课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现象的日常生活实例。
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展示日常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观察和理解。
第二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
2.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现象。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成像位置。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示或实验,展示光的反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让学生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距离、成像大小和成像方向。
通过实例,解释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图示,展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距离或判断物体位置。
第四章:平面镜成像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如穿衣镜、化妆镜、激光指示器等。
探讨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原理和优势。
4.3 教学活动展示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观察和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进一步探究欲望。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进一步探究。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市xx中学。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包括像的位置、大小、正倒立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规律。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 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平面镜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刻度尺、标记笔等。
- 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2. 学生准备:- 预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概念。
- 准备实验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镜子使用经验,引出平面镜成像的话题。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介绍光的反射定律,解释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 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过程。
3.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包括确定像的位置、测量像的大小等。
-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并描述像的特点(正立、等大、虚像)。
4. 实验结果分析-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 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 讨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望镜、穿衣镜等。
-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等。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 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一、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的基本知识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归纳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目标1.能够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能够判断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3.能够应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2.教学难点: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实验探究法4.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平面镜的类型及其应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具有相似性:物体和其像在形状上相似。
2.平面镜成像具有对称性:物体和其像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成像的位置与原物体位置相对称,即物于镜底,像于镜面上方。
2.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离镜面越远,像距离镜面越近。
2.物体与像的位置、大小和方向满足成像条件:$\\dfrac{s_1}{s_2}=\\dfrac{h_1}{h_2}$,其中s1为物距离镜面的距离,s2为像距离镜面的距离,ℎ1为物体的高度,ℎ2为像的高度。
3. 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实验探究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内容1.实验装置:平面镜、小物体、校准尺、卷尺、刻度尺2.实验步骤:根据成像条件观察得到物体和像的位置及大小并记录数据,根据公式计算物距、像距和物体、像的高度。
实验结果分析1.确定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2.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学生自己模拟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到平面镜成像的具体应用。
5. 思考总结(20分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规律$\\dfrac{1}{s_1}+\\dfrac{1}{s_2}=\\dfrac{2}{f}$ $-\\dfrac{s_2}{s_1}=\\dfrac{h_2}{h_1}$八、教学评估1.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正确记录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及计算出物体、像的高度和位置。
《平面镜成像特点》课件
0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总结词:等大
详细描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即像和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不会 因距离的远近而有所改变。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总结词:等距
详细描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相对固定的,即像和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到镜 面的距离相等。
5. 改变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重复步骤3 和4,记录多组数据。
05
06
6.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数据 绘制图像。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01
1.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 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 像的位置关系。
02
2.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 像的位置之间的规律。
03
3. 对比理论上的平面镜 成像特点,验证实验结 果的正确性。
光源
提供足够的光线,使物 体在平面镜中清晰可见
。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将平面镜固定在桌面上,确 保稳定不动。
01
3. 将物体放置在平面镜前的一定距离处, 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03
02
2. 将光源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使光线能够照 射到平面镜上,并确保光线充足。
04
4.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并 记录下来。
检查安装
确保平面镜的安装牢固,不会因外力而倾倒 或移动。
注意反射光
避免被平面镜反射的强光直射眼睛,以免造 成伤害。
限制使用范围
在特定范围内使用平面镜,避免超出使,确保其正常 工作和安全使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在光学仪器中,平面镜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和 照相机等设备中都需要用到平面镜来 进行光路的调整和成像。
平面镜成像_缩课讲课稿
A.
B.
C.
D.
有 效 训 练
1、身高为1.70米的同学距平面镜1米,那 么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1.70 )米; 若他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则他在平面 镜中的像将( 不变 )。(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2、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 图所示,此时时间是(C )。 A、8点20分 B、4点20分 C、3点40分 D、10点40分
玻璃板
玻璃板和桌面
没有垂直
桌面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原理
理平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光面 的镜 反成 射像 原 :
..\八年级物理课件使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 现象\平面镜尬动画演示.swf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析原因
物和像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像物连线被平 面镜垂直平分。
P
P′
虚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 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的交点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有 效 训 练
3.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在墙上,当你以2m/s的 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近的时候,那么你在镜中的像 将( D ) A.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B.以4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C.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D.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4.汽车驾驶室外面都安装有一块镜子,通过它可以 用来观察自己车后面的情况,为了达到目的,观后镜 常用( A ) A.凸镜 B.凹镜 C.平面镜 D.玻璃砖
反射 而形 7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 _______ 正立等大 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 的虚像 。若小明同学身高 1.5m ,他站 _______
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 2m 处,他在镜中的 4 1.5 像高 _____m ;像与他相距 _____m ;若 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
《探究平面镜成像》 讲义
《探究平面镜成像》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无处不在,从家里的穿衣镜到商场的试衣镜,从汽车的后视镜到牙医检查时用的口镜。
平面镜成像这一现象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奥秘。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我们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一个与自己等大、正立的像。
但这个像究竟有哪些具体的特点呢?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无论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保持一致。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身高 18 米,那么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也会是 18 米高。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你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会发现镜中的像也在远离平面镜,并且你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也就是说,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当我们用光屏放在平面镜所成的像的位置时,光屏上不会出现像的痕迹。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要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需要了解光的反射。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
我们看到的像,实际上是由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大脑误以为这些反射光线是从镜子后面的“像”发出的。
假设在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光线会向四面八方传播。
其中一部分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相交于一点 S',这一点就是点光源 S 的像。
对于一个物体上的多个点,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形成对应的像点,这些像点组成了物体完整的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为了更准确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实验器材:一块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一个光屏。
实验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把玻璃板垂直放置在白纸的中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透过玻璃板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讲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面镜随处可见,比如家中的穿衣镜、商店的试衣镜等等。
当我们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像,这就是平面镜成像。
那么平面镜成像到底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什么是虚像呢?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当我们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无法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来承接这个像,这就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其次,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
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是远还是近,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相同。
比如,一个人靠近平面镜或者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并不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传播规律决定了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再者,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距离平面镜3 米,那么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3 米。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在一块平整的大平面镜前放置一个物体,然后用尺子分别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会发现两者是相等的。
此外,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垂直的。
想象一下,你站在平面镜前,你的身体与镜中的像就好像是以平面镜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身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块平面镜、一个蜡烛和一张白纸。
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点燃蜡烛,在白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
然后观察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在白纸上记下像的位置。
通过测量可以发现,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蜡烛和像的大小相同,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这些特点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牙医会借助平面镜来观察患者口腔内不易直接看到的部位;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来纠正自己的动作姿势;在潜水艇中,通过潜望镜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
总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讲课文档
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 m,则视
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_m。
5
0.8
第十一页
(来自《典中点》)
知识点 2 平面镜成像原理
知2-讲
问题
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 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 里来的呢?
第十二页
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知2-讲 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虚像。物体上 的每个点在镜子 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
第二十页
知2-练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
第二十一页
(来自《典中点》)
1.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第二十三页
2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
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B
第二十四页
(来自《典中点》)
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
3 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
____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__(填“虚”或
第二十二页
1 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 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
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
解:镜中像离她2 m;小芳远离平面镜0.5 m,镜中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河初中教师教学反思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教师董富印篇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稿及教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 所以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又一个难点。
二、说学生平面镜成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三、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通过实验探究、教师讲解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四、说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要经历以下思维及操作活动: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怎样比较虚像与物体的大小→找替代物与像比较→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平板玻璃。
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体验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巩固练习、畅谈收获《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1、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虚像概念的初步建立。
2、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班级:八年级(12)班篇三: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我的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三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特点、地位及作用1、本节课是通报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中的第三节。
该册教科书是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与原有的教材相比,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本节课也有这样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揭示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的好素材。
在课后,还安排了像万花筒、曲面镜等实际操作问题,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挖掘,以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折纸模拟实验,体会虚像的形成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三)重点与难点: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②难点:虚像的概念,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应对策: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完成重点的落实。
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纸屏接不着像的事实,突破学生在理解虚像概念时的难度,通过纸条模拟深刻理解成像原理。
同时在总结时,利用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完成重难点的教学。
二、教法与学法:(一)教法:本着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以及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由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用归纳的方法形成结论,把教学过程化为亲自观察,发现探索,归纳总结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物理知识的教学主要是探究过程的实施这一观念。
(二)学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动手、动脑、交流、表达的方法。
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教具与学具安排:学具:玻璃板、蜡烛、刻度尺、火柴若干套;小镜片、抛光的瓷砖若干。
教具:玻璃板、蜡烛、玻璃杯、水、火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依据本节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课上活动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引入:“水中燃烧的蜡烛”器材:玻璃板、蜡烛、玻璃杯、水、火柴做法: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
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
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玻璃杯与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
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课前我准备好了这一实验装置,然后问学生“蜡烛在水中会燃烧吗?”。
这时教师将预备好的装置搬至桌面,学生自然会惊奇万分,在惊奇中把玻璃板撤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问大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样在极其自然的情境之下,带领着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孩子们顺利地进入本节课堂。
(二)、设问质疑,尝试探究:1、平面镜的概念: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平面镜吗?经过学生讨论,观察得出:凡是反射面是平面的均为平面镜,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光滑的瓷砖表面等。
进一步说明刚才我们见到的水中的蜡烛是平面镜(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在此加重“像”这一词语)。
引导思考“这就像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比较在大小、位置、虚实各方面有什么具体的特征呢?”,由此引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
2、进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1)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的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
对于学生的猜想可不置可否,然后问他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吗?”在学生强烈求知的情绪中进入下一个环节。
(2)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分组讨论,最后选出小组代表说明自己的想法与计划安排。
要求说出所选器材,选择原因,器材的组装方式,具体计划安排。
最后,通过计划的交流,共同确定大体思路是:实验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探究像的虚实,第二部分探究像的大小、倒正及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等。
(在这里给学生介绍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在进行虚实像的探究时,提醒学生可用白纸或手做屏来观察。
及时得出结论,通过这一步引导学生突破虚像的概念这一难点。
在此向学生强调说明虚像的观察方法。
在之后进行的第二部分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在巡视中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组如何进行研究测量,并提醒纪录。
(4)交流与评价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交流得到的实验结论,弥补不足之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