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育活动_有趣的影子共23页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的产生原理,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色幕布、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兔子、小鸟、树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色幕布,展示各种形状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影子的特点。

2. 讲解影子产生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解释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幼儿预测它们的影子形状,并进行验证。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合作完成影子的描绘和创作。

5. 影子创作(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创作影子画。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的产生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影子描绘和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在灯光下的影子,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影子的产生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影子创作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影子探索活动,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光照下影子的变化。

中班科学课件:《有趣的影子》23页PPT

中班科学课件:《有趣的影子》23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班科学课件:《有趣的影 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幼儿园中班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理解影子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学会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白布、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教室内进行“找影子”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影子的存在,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从哪里来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影子,讲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并观察影子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影子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或其他物体在画纸上形成影子,并用画笔描绘出来。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交流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

5. 知识拓展(5分钟)向幼儿介绍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摄影等,激发幼儿对影子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的特点3. 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在灯光下的影子,用画笔描绘出影子的形状,并涂上颜色。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到的影子进行创作,作品形式不限。

2. 家长评价:家长观察幼儿完成作业的过程,评价幼儿对影子特点的掌握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影子特点的描述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第四章“光和影”展开,详细内容为“有趣影子”。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常见影子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现象,解影子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科学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现象。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形成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玩具等)、白布、画笔、卡片等。

2. 学具:手电筒、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光下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光关系。

(2)邀请幼儿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形成。

2. 例题讲解:(1)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

(2)展示生活中影子现象,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影子现象。

(2)请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自己见过影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影子》2. 内容:(1)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现象。

(2)影子特征:形状、大小、方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观察家里影子现象,并记录下来。

(2)用画笔描绘出自己最喜欢影子。

2. 答案:(1)观察记录:如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2)画作:根据幼儿喜好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用简洁明语言表达自己观点。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3篇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3篇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精选3篇(一)活动名称:有趣的影子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影子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 通过感受、观察和创造,培养幼儿对美术形象的认知和表现能力。

3. 提供给幼儿一次创造性的艺术体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具准备:1. 黑色的人形纸板剪影2. 白色的纸板3. 多种颜色的水彩笔、彩色铅笔和彩色纸4. 剪刀、胶水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教师可以先与幼儿谈论影子的概念,问幼儿他们对影子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有趣的影子活动,通过创造美丽的影子来丰富我们的美术活动。

2. 观察影子: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黑色人形纸板剪影,让他们观察剪影的形状和轮廓。

引导幼儿注意影子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3. 创造影子表情:给幼儿提供白色的纸板,让他们在纸板上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表情。

然后用剪刀剪下表情图案。

4. 创造影子背景:给幼儿提供多种颜色的水彩笔、彩色铅笔和彩色纸,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为影子背景绘制一幅漂亮的图案或背景。

5. 完成作品:将剪下的表情图案粘贴到黑色人形纸板剪影上,让幼儿观察他们的作品,看看影子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6. 分享和交流: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讨论彼此的作品,交流创作灵感和想法。

教学延伸:1.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和选项,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更多有趣的影子作品。

2.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影子,并与他们分享观察到的有趣的影子形状和特点。

3. 鼓励幼儿在其他美术活动中利用影子元素进行创作,例如影子绘画、影子剪纸等。

教案总结:通过《有趣的影子》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创造,培养他们对影子的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绘制影子表情和创造影子背景,可以锻炼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分享和交流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艺术欣赏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精选3篇(二)教案:有趣的手教学目标:1. 提高幼儿对手的认知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有趣的影子》。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说出影子的产生原因,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知道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个小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打开投影仪,播放一段有关影子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影子。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知道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教师发放手电筒和玩具,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相互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讨论影子的变化规律。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影子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卡片上的影子是什么物体的一部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影子的产生原因、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子的变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发现。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影子变化的图片,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老师、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能够说出影子的产生原因和变化规律。

但在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时,部分幼儿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影子游戏,如影子的捉迷藏、影子的舞蹈等,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知道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探索影子变化的规律。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因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难点:观察、描述影子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尺子、玩具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尺子、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不同时间段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初步感知影子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手电筒照射玩具形成影子的实验,讲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2)教师提问:“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影子与光源、物体有什么关系?”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4. 影子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影子2. 板书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因(2)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3)影子变化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不同时间段的光源和影子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影子的认识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光源和影子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影子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现象,能描述影子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影子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影子的产生与光线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玩具等)、白布、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书本,让幼儿观察书本背后白布上的影子。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为什么会出现在白布上?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影子,让幼儿观察、比较。

(2)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光线、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不透明物体,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用画纸、水彩笔记录下观察到的影子。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影子与光线、物体的关系。

5. 动手操作(15分钟)(1)让幼儿用剪刀、胶棒将画纸上的影子剪下来,粘贴到另一张纸上。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影子,讨论它们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线、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影子与光线、物体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