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创新竞赛与校内综合实践的通知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代码:261200112 261200312课程名称:写作Ⅰ—ⅡWritingⅠ—Ⅱ总学时:66(32+34)周学时:2、2学分: 4 开课学期:1、2修读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课,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主要讲授基础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与写作,基本理论包括文章写作的几个最重要的环节:采集材料、确立主题、构思文章、结构布局、表达方式、写作技法及文章修改等。
文体写作包括新闻文体、审美性文体(散文、诗歌、小说)、理论性文体、应用文体等。
在讲授写作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使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①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②王泽龙,《中国写作学探要》,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③黄建成,《写作学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④普丽华、江少川,《现代写作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课程代码:261200213课程名称:中国文学作品选讲ⅠSelected Readings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Ⅰ总学时:48周学时:3学分:3 开课学期:1修读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设置主要目的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文学素养。
本课程从浩瀚如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中,精选出脍炙人口的佳作,对其高妙的艺术表达、优美的诗情以及深邃的意蕴,进行理论解析和诗性品赏,以助学生提高学识和素养。
这是当前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 要 :广播 电视 新 闻学具 有 实践性 强 、综 合化程 度 高、技 术业务 发展 快 的特点 ,广播 电视 新 闻人 才的培 养是 否成 功 ,很 大程度 上依 赖 于实践教 学体 系能否在 传媒 发展 迅速 、技 术更 新
频繁 的情 况下跟 上 业界 发展 步伐 。 以现代 传媒 技 术技 能训 练 为基础 ,以新 闻采编 制作 能力培
、
广 播 电 视 新 闻 学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构 建 的 目 标 和
原 则 1 .构 建 的 目标
更 新 技 术 与 手 段 , 在 开 放 中实 现 与 传 媒 业 界 的 接 轨 ,延 伸
实践 教 学 的 领 域 。 二 、 广 播 电 视 新 闻学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体 系构 建 的 内容
一
门实 践 课 程 ,每 一 次 实 践 活 动 ,实 践 教 师 都 要 在 总 体 目
( ) 系 统 性 原 则 1
标 的 要 求 下 制 定 出 相 应 的 教 学 目标 。这 一 目标 将 作 为 课 程 质 量 、学 生 考 核 和 教 师 教学 质 量 考 核 的 重 要 依 据 。 2 .内 容 体 系 的 构 建
作 为 教 学 型 高 校 ,要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全面 发展 的 专 业 人 才 。与 此 相 适 应 地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构 建 的 目标 就 是 能 满 足 人 才 培 养 的 需 要 , 培 养 出 合 格 的 人 才 。 我 校 广 播 电 视 新 闻 学 专 业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构 建 目标 是 努 力
业务发展快 的特点 ,广播 电 视新 闻 人才 的 培养 是 否成 功 , 很 大 程 度 上 依 赖 于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能 否 在 传 媒 发 展 迅 速 、技 术 更 新 频 繁 的情 况 下 ,跟 上 业 界 发 展 步 伐 ,这 是 对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构 建 的重 要 考 验 。
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方面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
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广播电视史2、外国广播电视3、电视新闻4、纪录片研究5、新闻摄影7、电视理论8、新媒体策划与制作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三个阶段,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两年制专业所有课程要求在第一、二学期修完。
四、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1、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附表2、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位外语考试,并达到相应要求。
五、社会实践及学术活动研究生须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进行业界调研、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所需时间应计入科学研究工作的时间内。
此环节计1学分,须填《实践考核表》。
除平时学术活动外,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专业在小学期安排的各种学术训练活动,须填《学术活动考核表》。
六、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1、硕士生在学期间,有关发表学术论文(或进行艺术创作)、参研科研项目等要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2、硕士生的选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完成,同时结合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一次中期筛选,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程序按中国传媒大学学位办有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导师担任组长。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安排,各导师指导小组可以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围绕培养质量这个中心制定并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方式。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U标和基本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录、节U主持、网络管理等业务技能,毕业后能在广播、电视及其它新闻、宣传部门、网络传媒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采访、节U主持与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ft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播和策划.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具备以下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系统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 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节U主持及网络管理、维护的基本能力;(3) 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U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4) 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及网络新闻传播的方针、政策与法规;(5)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及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及外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动态。
二、专业方向设置本专业设置广播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传播两个方向。
以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实行学习中期分流培养模式,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
三.学制与学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弹性学制,为3-6年;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170学分,外语和il•算机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毕业论文答辩合格,方能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详见本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2、主要课程新闻学基础、传播学导论、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广播编辑与节U制作、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作品分析、电视专题与栏U、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史、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徳、公共关系学等。
扬州大学广播电视学(电视编导)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能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同时也能在国家机关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摄像、编辑制作、节目主持、公关宣传、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端正;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学风严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二)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广播电视编导及节目制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场报道和节目主持能力,社会调查和活动能力,媒体节目赏析和评论能力;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动态。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学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四)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较高的审美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三、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新闻学导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采访与写作、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播音与节目主持、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摄影艺术基础、摄像基础、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音频技术等。
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九、课程结构:通修课36.5学分学科基础课38学分专业核心课13学分专业选修课42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实验(践)课程49学分总学分165.5学分,其中理论课总学分116.5学分,占总学分70.4%,实验(践)课程学分49分,占总学分29.6%,选修课比例41.2%。
广电新闻学专业综合实践周的教学模式
一
、
可少 的 四大 要 素 .也是 关 系 实 践 教学 效 果 的重 要 部分 。本 研究 旨在 考 察 广播 电视 新 闻学 专 业综 合 实 践 周 的实 施 现 状 ,探 索 适
视 新 闻专 业 实 践教 学 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广 播 电 视 新 闻 专 业 综 合 实 践 周 的 实
有 形 成 适 合 长 期 发展 的 Nhomakorabea良好模 式 管 理 学
实 践 周 活 动 ,. 的 学 生 在 省 内 其 他 地 42 % 区 。. 4 %的 学 生 在省 外 进 行 实 践 。 2 .% 7 有 76 的 学 生 则 认 为 综 合 实 践 周 的 范 围 应 该 更
广 一 些 . 学 生 更 多 的实 践 空 间 和 自由 选 给
全不一样” 的达 4 .% . 择 “ 6 7 选 比较 一 致 ” 的
合 新 闻 传播 专 业 的具 体 的综 合 实 践周 实践 教 学 模 式 .本 研 究对 浙 江 某 高 校 广播 电视 新 闻专 业本 科 学 生进 行 调 查 ,共 发放 相 关 问卷2 9 , 回16 , 0份 收 9 份 回收 率 为9 . , 3 % 有 8 效 问 卷 12 。同时 本研 究 辅 以访 谈 形 式 , 9份 通 过 对 参 与综 合 实践 周 的 2余 名学 生 进 行 0 开 放式 交 谈 的 方式 来 获 得 深度 信 息 。 综 合 调 查 结 果 , 播 电视 新 闻 专 业 综 广 合 实 践 周 的实 践 教 学 在 综 合 管 理 、 导 教 指 师、 实施 过 程 以 及 实 践 基 地 ( 践 单 位 ) 实 等
近 几年 来 广播 电视 新 闻专 业 将 综合 实践 周 的 实践 教 学纳 入 教 学计 划 之 中 ,作 为传 统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探讨
性操作的支持 , 这一点远远 区别于传统纸质新闻的
大学跨专业选修 的课堂上 , 都能够看到理工科学生
选修广播电视专业课程的身影。 他们与文科学生不
运作模式。 单纯的文科生源 , 在学 习、 实验操作乃至
岗位实习过程 中, 明显表现 出先天不足的缺陷。
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 在学习过程 中表现 出的 独特创意思路 ,已经显现 出这种学习模式 的优势 ,
2 1 年 9月 01 第 1 卷 第 3期 1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 (综 合 版
)
S p2 1 e .0 1 Vo. 1 ⅣD3 11 .
Junlf ee nvr toE oo c n ui s(o pee s e dt n o rao H b i i syf cnmi a d s esC m rh ni i ) U e i s B n vE i o
本 同步的特点 , 对学生 的综合性素质 和技能水平的 要求越来越高。探索科学的培养高素质广播 电视新
闻从业人员的教学模式 , 就成为这些高校面临的重
要 课题 。
一
、
从 生源开始—— 文理兼招
科” 理科” 与“ 两大学科体系 ,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 要求 。当今世界 的许 多重大社会 、 政治、 经济 、 军事 等问题 , 都需要从 多学科的角度 , 运用多种知识、 理
●教育教 学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探讨
李薇 薇
( 河北经 贸大学 人文学 院, 河北 石家庄 0 0 6 ) 50 1
摘要 : 广播 电视新 闻学教学模式, 应从该专业 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较 强的特 点以及 与高技术发展 同步 的特 点出发 , 从 生源上打破文理科界 限, 在课程设置上文理兼 学, 使学生顺利进入通识课程 学习阶段并逐步形成专业所 必须 的综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视频新闻中心为例
2 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模式
2 . 1 培 养 模 式
2 . 1 . 1 教学课程与实践平台挂钩 在实践教学过程 中. 教师采用 区别 以往的 以课堂理论授课为 主的 教学方式 , 将课堂 内容与视频新闻 中心的栏 目制作相结合。 如针对 《 文
1 实 践 教 学 平 台 的 建 设
1 . 1 创 建 历 史
究、 共 同提 高的局 面 除 了指导学生完成 固定 的栏 目制作任务 以外 , 教 师还通 过让学 生负责校内公 开课程 、 讲座、 国培项 目、 会 议等重大教学 活动的摄像记 录的方式 , 增 加学 生实践 经验 , 提高教 学效果 。
一
栏 目的后期配音 、 新闻主播 、 栏 目主持等工作 ; 技术部服务于各个部 门 的节 目后期制作。 对各部 门所拍摄 的节 目 素材进行编辑 、 加工 , 完成节 目制作 . 并负责所 有节 目准确 、 及时的播出。 1 . 3 取 得成效 从 2 0 0 9 年至今 , 中心共制作播 出了《 新闻周报》 、 《 文传新闻》 和《 教 育中路 的日子》 等视频节 目近 7 0 余期 。 节目 播 出效果 良 好. 受到校 内师 生 的好评 . 成为新闻专业教师与学生教学实践的理想平台 经过三年多 的运行 . 中心形成 了固定 、 合理的运转机制 , 具有明显的电视新 闻特色 。 在此过程中 . 专业教师探索研究高校广播 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特点 . 充 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 , 引导体现 “ 实践型 、 主动型 、 任务 型” 特点的学习方式 . 以视频新 闻中心为平 台 , 以中心栏 目 制作为任务主线 . 以教师引导学生 自 主完成的形 式 . 实现 了课堂理论与 课外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 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对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录、节目主持、网络管理等业务技能,毕业后能在广播、电视及其它新闻、宣传部门、网络传媒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播和策划、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节目主持及网络管理、维护的基本能力;(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及网络新闻传播的方针、政策与法规;(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及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及外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动态。
二、专业方向设置本专业设置广播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传播两个方向。
以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实行学习中期分流培养模式,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
三、学制与学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弹性学制,为3-6年;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170学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毕业论文答辩合格,方能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详见本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2、主要课程新闻学基础、传播学导论、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作品分析、电视专题与栏目、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史、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公共关系学等。
论就业压力背景下独立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广播电视新 闻人才培养定 位 为本科 应用 型人 才 和具有实践 能力的创新 型人才 。这 既又符合 独 立 学院 的特点 , 符合媒体 人才市场 的需求 , 又符
合 学科 的特点 。 照国际惯例 , 按 广播 电视新 闻学 是属于实践性 非常强 的社 会科学 的范畴 ,学科 特点决定 了广 播电视新 闻学要培养 实践型 的人 才 ,而且独立 学院的定位 和生源 的特点就决定
对 接 的 实 践 型 广 播 电 视 新 闻 人 才 上 进 行 了积 极
者、 编辑工 作 的本科生 , 求量 也 已接 近饱 和 : 需 为进一 步提高报道质 量 ,在聘 用人才 方面倾 向 多元化 、 复合型 即一 专多能 , 不再局 限于招收新
闻学类专业 的毕业生。而供应情 况是 : 目前 全国 高校新 闻专业在 校生有 1 2万人 ~1 3万人 , 每年 毕业生达 3万余 人 , 明显供过 于求 。那 么独立 学 院应该培 养什么样 的广播 电视新闻学 专业 的学
增 2 2个 专 业 点 。根 据 一 项 权 威 调 查 称 : 0 目前 中 央 和 各 省 市 的 多 数 媒 体 已经 组 建 了一 支 以 中 青
、
独立 学院广 播电视新 闻学 专业人才 供
求及培养现状 1独 l学 院广播 电视新 闻学 专业 人才 的培 . l t 养及社会 的需 求 广播 电视 新 闻的教 育虽然 为我 国培养 了大 量的 电视 新闻从业 人员 ,但 却存在着教 学和 实
黑龙江 刁姗姗 王馨
2 l世纪 ,新 闻教 育如何应对 全球化 、市场 化、 信息 化以及新媒 体的挑 战 , 闻人才的培 养 新 如何顺应 融合新 闻的大趋势 已成为新 闻教育 界 生才能适 应当下 的就业环境 乃是现 在备受理 论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广播电视学(0503Z2)1. 广播电视史方向广播电视史是新闻史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广播电视业发展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而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我校从建校后即开始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和研究,并于1979年设立硕士点,1999年设立博士点,是我校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之一,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影响。
本方向主要研究国内外广播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置沿革;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广播电视理论的演化;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从史学视角对我国广播电视诸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揭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创建和发展的独特进程和特殊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当下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广播电视史属于专门史,涉及多个学科,涵盖了哲学、历史学和广播电视学等,在研究中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研究方法是: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去伪存真;利用联系的观点,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一系列史实的确认与分析来研究广播电视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本方向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马列哲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储备和系统的广播电视学知识。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媒体实践和研究训练,在理论功底、科研能力、实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获得显著提高。
毕业后既可进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机构从事新闻采编、经营管理等实际业务工作,可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进入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等工作。
本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广播电视史学资料丰富完备,拥有专门的广播电视节目片库,在国内拥有独特的优势地位。
2.外国广播电视方向本方向是广播电视学专业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它建立在外国新闻史研究、外国媒介史研究与广播电视媒介研究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而开辟出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了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新闻教学设计
新闻工作者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不受任何利益驱使或外部压力影响,
真实反映事实真相。
廉洁自律
新闻工作者应廉洁自律,拒绝贿赂和 腐败行为,维护新闻行业的良好形象 。
不断学习
新闻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 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适应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需要。
05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广播电视新闻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 传播方式。各国纷纷建立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展新闻播报和评论工作。
成熟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 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革。新闻节目的制作、播出和接收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广播电视 新闻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01
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模拟演练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2
03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 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 习效率。
新闻教学设计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中的实践意义
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学需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新闻教 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
新闻的定义与价值
阐述新闻的基本概念、属性及其社会价值。
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
探讨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实现方式及其与客 观性的关系。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分析新闻自由的重要性、限制因素及其与社 会责任的关系。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殊理论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与优势
阐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相较于其他传播方式 的特点和优势,如直观性、现场感、受众广 泛等。
2011年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编导)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等工作,能够在各级电视台及其它新闻媒体、宣传部门或文化传媒企业从事媒体技术与信息传播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牢固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
2.熟练掌握广播电视编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广播电视编导当前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意、编排、制作等方面的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新闻采访、电视节目制作及艺术编导等方面的工作,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水平,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具有一定的新闻学、艺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方面的科研能力,能初步涉猎国外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方面的资料,为今后更好服务于社会打好基础。
4. 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要求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三、毕业条件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0学分(见下表)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学分构成表课程模块课程类别最低毕业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备注必修选修通识教育模块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721.8通识教育任选课程 6 3.5学科专业模块学科基础课程10 5.9专业课程专业理论课48 28.2专业实践课8 4.7综合教育模块综合素质课程专业综合选修课39 22.9专业选修10分跨专业选修29分素质拓展 4 2.4综合实践课程18 10.6总计125 45 100四、指导性教学计划及主干课程说明(一)广播电视新闻(电视编导)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课程模块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学时数周学时及开设学期备注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识教育模块通识教育必修课程03001001 大学英语(一) 4168403001002 大学英语(二) 4 403001003 大学英语(三) 2 203001004 大学英语(四) 2 2 12001005 大学体育(一) 1110212001006 大学体育(二) 1 212001007 大学体育(三) 1 212001008 大学体育(四) 1 2 13001009 军事理论及军训 3 20 207001010 计算机基础 2 28 2130010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4824 130010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2 2130010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42 4130010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42 41300101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28 213001016形势与政策 2通识教育任选课程 6 84小计43 604课 程 模 块 课程类 别 课 程 编 号课 程 名 称 学 分 数 教学时数 周学时及开设学期 备注总学时 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八学科 专 业 教育模块 学 科 基 础 课 程06403001 中国文学作品选读 2 28282 考试 06403002 基础写作 2 28 28 2 考试 06403003 语言表达艺术 2 28 28 2 考试 06403004 艺术概论* 2 28 28 2 考试 06403005 普通话训练 2 28 28 2考试 专 业 课程 专业理论课06404001 广播电视概论 2 28 28 2 考试 06404002 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史2 28282 考试 06404003广播电视编导(1)*2 28 282 考试 06404004 广播电视编导(2)*2 28 28 2 考试 06404005电视摄像* 2 28 28 2 考试 06404006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1)* 2 28282 考试 06404007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2)* 2 28 28 2 考试 06404008 传播学概论* 2 28 28 2 考试 06404009 电视节目形态创意2 28 28 2 考试 06404010 摄影与图像编辑 2 28 28 2 考试 06404011 配音艺术 2 28 28 2 考试 06404012 电视导演 2 28 28 2 考试 06404013 形象造型与形体训练 2 28 28 2 考试 06404014 视听语言* 2 28 28 2 考试 06404015 影视美学 2 28 28 2 考试 06404016 传播政策与法规 2 28 28 2 考试 06404017 电视节目制作(1)*2 28282 考试 06404018 电视节目制作(2)*2 28 28 2 考试 06404019 纪录片创作 2 28 28 2 考试 06404020电视节目策划*228282考试06404021音乐鉴赏 2 2828 2 考试06404022电视栏目包装 2 2828 2 考试06404023影视剧本创作 2 2828 2 考试06404024电视舞台艺术(1) 1 1414 2 考试06404025电视舞台艺术(2) 1 1414 2 考试专业实践课06404026电视摄像实践 1 28 28 2 考试06404027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1)1 28 28 2考试06404028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2)1 28 28 2考试06404029电视导演实践 1 28 28 2 考试06404030电视节目制作实践(1)0.514 14 2考试06404031电视节目制作实践(2)0.514 14 2考试06404032配音艺术实践 1 28 28 2 考试06404033DV创作实践 1 28 28 2 考试06404034形象造型与形体训练实践1 28 28 2考试小计66 1036 812224 10 14 16 18 12 6 4课程模块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学时数周学时及开设学期备注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综合教育模块综合素质课程专业综合选修06405001影视作品鉴赏 2 2828 2从本专业选修课程中选4—5门课程,共计10个学分,分学期选修一至两门课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类别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类别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属于新闻传播类专业,是传播学院或新闻
学院开设的一个专业方向。
这个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新闻传播理
论知识、新闻采编技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和新媒体应用能力。
学生将学习新闻传播学、新闻采写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心
理学、传播伦理学、传播法规等相关课程。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
新闻素养、媒体伦理、新闻写作技巧、采访技巧、节目主持、视频
剪辑、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实习,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从专业类别来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属于传播类专业,与新
闻学、传播学等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个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
新闻传播理论知识、新闻采编技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和新媒
体应用能力。
学生将学习新闻传播学、新闻采写学、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传播心理学、传播伦理学、传播法规等相关课程。
此外,学
生还需要掌握新闻素养、媒体伦理、新闻写作技巧、采访技巧、节
目主持、视频剪辑、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
需要进行实习,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从就业方向来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
台、新闻机构、传媒公司、互联网企业、广告公司等从事新闻采编、节目制作、新媒体运营、传播策划、公关活动等工作。
他们也可以
成为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视频编辑、新媒体运营人员、传播策划人员等。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一个结合
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新闻素养和传
播能力,可以在各种传媒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对我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人 才 培 养 的 历 史 及 现状 、 在 的 主要 问题 、 存 应采 取
的对 策等 相 关 内容 进行 较 为全 面深 入地 考 察 , 以有
针 对 性 地 分 析 解 决 该 专 业 未 来 发展 所 面 临 的 深层
上 正 轨 , 提 高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为 宗 旨 的 相 关 教 以
收 稿 日期 :01 — 7 0 2 10 — 5
教 学 , 续 实 施 课程 见 习 、 暑 假 见 习 、 业 实 习 i 继 了课 外创 作 环节 : 增 同时 , 变
基 金 项 目 : 文 是伊 犁 师 范 学 院 2 0 本 0 6年 教 育教 学 改 革 项 目《 广播 电视 新 闻 学专 业 教 学 改 革研 究》 2 1 及 0 0年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项 目《 广播 电视 新 闻 学专 业 人 才培 养模 式 改 革研 究》 的阶 段 性 成 果 。
现 状进 行 了较 为 系统地 梳 理 ; 该 专 业在 深化 教 学改 革 , 出办 学特 色, 高应 用型 人 才培 养质 对 突 提
量 .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 , 高人 才培养 的 效益 等 方面存 在 的主要 问题及 应 采 取 的对 策进 行 了较 为 创 提 深 入 地思 考和 分 析 ; 以有 针 对性 地 分析 解 决该 专 业未 来发展 所 面 临 的深层 次 矛盾和 问题 。 本 专 使
本 科合 格评 估 以后 , 办 专业 教学 质 量 的提 高 逐 步 新
得 到 重 视 ;0 3年 l 20 0月 ,人 文 学 院 筹 建 了 器 材 室 ,
广播 电视 新 闻学 专 业 是 我 院 为 适 应北 疆 区域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需要 ,于 2 0 年开 办 的非 师 范类 01 专 业 ,该 专 业 是 我 院 较 早 开办 的非 师 范类 专 业 之
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非师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专业代号 050419(国家)0103(学校)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应用型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文化修养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具有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及节目整理的初步能力;(3)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心理、艺术、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4)了解并掌握党和国家的新闻宣传、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水平;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
二、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四年教育时间活动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1)政治理论课(2)通识文化课2、学科及专业基础必修课程(1)学科基础课(2)专业基础课3、专业模块课程(限制选修课,每个学生限选一个方向)(1)广播播音(2)电视播音4、专业任意选修课程每个学生限选六门(见教学计划表)5、公共选修课程(1)限选课(2)任选课6、课程学时分配本专业教学总时数为2502学时,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附表二。
(三)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64学分方准予毕业,其中专业课程须修满规定的158学分。
此外,为全面加强中文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颁布《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生阅读书目》,及《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播新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特色标准》。
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活动研究——以黑河学院广电记者团为例
的进步 , 并符合 了现今 的发展 趋势 , 有 了更 多的创 意与传
播方 式 , 促进 了运行模式 的更好发 展 。这在一 定程度上对 其他院校 的记 者团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 二、 广 电记者团的实践活动 内容 ( 一) 校 园 日常新闻实践采访活动 。校园 E t 常新闻采访
闻学专业学 生为成员 , 已经 积累 了一年 的成长经 验 , 学生 的各方 面能力得 到很 大的锻炼 , 对广播 电视新闻学专业建
设 也起 到了很大 的积极作用。伴 随着学院 的人才培养 目标
与社会就业需求的逐步接轨 ,更多 的同学逐 渐意识到 , 在 学校里不仅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 , 更多的参加专业实践 活
作 任务 , 并对 团长和副 团长 的工作进行 监督 , 秘书部 还负 责会议记 录和活动资料整理工作 。同时 , 下设采编部 、 影像 技术 部 、 网络宣传 部 、 外联部 , 将影 像部与技术部 合并为一
个部 门 , 新设 网络宣传部 负责成员稿 件 的整理 , 及 时上传 到记者团对外 的宣传 的窗口——人人 主页上 , 并有专 门人 员负责 Q Q用户 “ 视界 ” 的管理 , 上传学生记 者的新 闻稿 件 以及 活动视频 , 并针 对新 闻热 点发表说说 , 鼓励 学生们 发 表 自己观点进行讨论。 第二 届广 电记者 团在 建设 和运行 中 比第 一届有 更大
2 0 1 3年 5月
黑 河 学 刊
He i h e J o u r n a l
Ma y . 2 01 3
总第 1 9 0期 第 5期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
如何在 日益 激烈的人才市场 竞争 中提 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
质量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 要问题 。有调查表明 ,用人
单 位 在 招聘 人 员 时 不仅 只 看 重 其学 历、 业 院 校 、 业 成 绩 , 毕 学
环 节的基础设施 , 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 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引 导学生适应 就业市场 , 提升学生就业 竞争力 , 开拓学 生就业 的多向性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 促进学生毕业后能与用人单 位 实现无缝对接 。
生实践能力适应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2 0 0 8年湖南省普通
高等学校教 学改革研究项 目“ 数字时代与大传媒视域中广播 电视新 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范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2 0 年 09
湖南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 究项 目阶段性成果 。
作 者 简 介 :杨增 和 (9 4 16 一)男 ,湖 南 宁远 人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新 闻 传播 系教 授 , 要研 究 方 向 为 外 国文 学 、比较 诗 主
学水平和教 育质量, 要求高等学校 以学 生为本, 将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
核 心的 实 验教 学 观念 作为 指 导 思 想 , 立有 利 于 培 养学 生实 建 践 能 力 和创 新 能 力 的 实验 教 学 体 系 。 践教 学 基 地 作 为教 学 实
就业市场 出现供大于 求的现象。 尤其是近年 的国际金融危机 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 方性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 地 面临更大 的考验 。 地方性本科院校广播 电视新 闻学专业学 生
动高等学校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加快实验
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广播 电视新 闻学;实践基地;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创新竞赛与校内综合实践的通知一、创新竞赛要求:1.选题可在选题指南下自由确定具体课题,也可自行确定选题;2.选题具体、明确,不可大、空;3.选题应结合专业知识、自身条件和学校条件确保有效完成;4.选题应有可持续性和一定的实践性,为毕业设计积累材料;5.研究报告、论文应规范,有一定的创新性;6.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7.作品应在时效性、应用前景、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等有亮点。
8.有较强的学术或科技创新背景的,力争得到院系相关专家支持的项目。
9.选题科学性和热点针对性并举,两个方面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10.项目应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热点,注重与社会热点接轨、与学术前沿接轨。
11.适当地跨学科领域,但不应涉及领域太多,导致项目专业性不足、研究不深入。
12.努力在项目中体现当代大学生在从事学术研究时,心系天下,从实际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
2009级学生创新竞赛本学期只需完成选题论证。
2008级、2007级学生可在上一次创新竞赛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也可另外选题,本学期完成选题论证。
均打印上交。
下学期完成研究总结报告或研究论文。
于2010年7月2日前交教学办马道全二、校内综合实践校内综合实践通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部或多部实践作品。
具体要求:1.尽可能与创新竞赛相结合,选题应具有可持续性,为毕业设计积累材料;2.用视频方式的反应研究的问题;3.参考、借鉴、分析同类题材视频创作,吸收优秀成果,学习和研究新理念、新技术及新表现方式;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收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实践过程涉及主要课题的研究,从理论到策划、编导、摄影、后期等业务与技术的文献研究,注意总结、分析和发现问题,并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5.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合团队,每个团队一般不超过3人,团队分工明确,团队须提交团队部结报告1份和视频作品1份,团队中每个成员就各人所负责的内容提交研究论文一份,研究论文包括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个人视频创作实践中吸收、借鉴、创新应用等。
6.本学期完成选题论证。
打印上交。
下学期完成团队总结报告(不少于2000字)和每个成员研究与设计报告(不少于3000字)。
每个团队全部材料刻录一张光盘。
附件一:选题指南(一)教育类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9.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l4.加入WTO、留学潮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l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l9.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二)社会类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l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三)政治与哲学类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3.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10.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l2.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l3.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l4.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15.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四)经济类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26.农业产业化研究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五)法律类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4.知识产权法研究5.信息安全法研究6.电子商务法研究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10.文化法制研究ll.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l4.法律援助的实践15.公益诉讼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l9.“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20.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六)环境类(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酸性降水。
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水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
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
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
(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7)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
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
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
但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了。
(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
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
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
(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
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
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
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
2009-2010热点问题1.食品安全;2.户籍改革与流动人口;3.收入分配中青报09年一项调查显示:98.3%的人感觉和十年前相比,贫富差距变得更大了,84.6%的人认为,目前的这种贫富差距,已经让人不能接受。
10年经济高速发展下被忽略的结构性贫富差距渐渐明显。
最低工资水平成为企业工资发放标准,学者暴呼中国阶层呈M型,橄榄型何时可成型就中国改革攻坚战,社会稳定是中国最重要的大事。
4.住房问题5.教育改革与公平问题目前,要让自己的孩子就读于上海公立幼儿园的父母,必须拥有房产证或引进人才户口,幼儿园暴满,收费高,成本高,特别民办幼儿园举步维艰。
“公平比阳光更重要”,“国”字号与“民”字号如何公平,可没有阳光能公平吗?6.幼儿园安全7.富士康之跳8.心理或精神建康问题9. 通货膨胀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产品“涨声一片”,去年50个城市11月中旬各类蔬菜价格旬度涨幅已达到了20%左右。
经济学家纷纷发表通胀警告,官方纷纷表态通胀并非当前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