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热点专题技法变通练一 解题技法——选择题(含解析) - 副本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18大类历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ppt课件
高
考 命
C 项大力倡导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 项“普遍”不
题
视 角
符合史实。
【答案】 A
菜单
二轮·历史(通用版)
[解题技巧]
解答因果关系类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热
点 探
(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
究
突 破
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
专
题
及根本原因等。
时 训
练
高 考
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
命
题 视
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
角
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选项。
菜单
二轮·历史(通用版)
热
点
探
究
突
破
专
题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对
点
限
时
训
练
高
考
命
题
视
角
菜单
二轮·历史(通用版)
【题型特点】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
热 点
起义胜利后半年内”;二是全国报纸销量大幅增加。辛亥革
探
究 突
命前后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是由封建帝国向民国转变的时
破
专
代,人们期望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所以
题 对
点
答案是 A 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
限 时
训
国报纸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销售量增多的信息,排除 B 项; 练
破
专
题
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 对
【状元之路】2015届高考数学二轮(文理通用)专题知识突破课件:2-1-3-3(解答题六大题型解答策略)
[标准解答]
(1)∵SD=DA=AB=BC=1,AS∥BC,AB⊥AD,
∴CD⊥SD,CD⊥AD. ∴二面角 S-CD-A 的平面角为∠ADS, ∴∠ADS=120° .(3 分) 又 AD∩SD=D, ∴CD⊥平面 ASD. 又 CD⊂平面 ABCD,
∴平面 ASD⊥平面 ABCD.(6 分)
2.(文)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BAC=90° ,AB =AC= 2,AA1=3,D 是 BC 的中点,点 E 在棱 BB1 上运动.
(1)证明:AD⊥C1E; (2)当异面直线 AC, C1E 所成的角为 60° 时, 求三棱锥 C1-A1B1E 的体积.
解 (1)∵AB=AC,D 是 BC 的中点, ∴AD⊥BC. 又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BB1⊥平面 ABC,AD⊂平面 ABC, ∴AD⊥BB1. ∴AD⊥平面 BB1C1C. 由点 E 在棱 BB1 上运动,得 C1E⊂平面 BB1C1C, ∴AD⊥C1E.
【例 2】
(文)如图,已知四棱锥 S-ABCD 是由直角梯形沿着
CD 折叠而成,其中 SD=DA=AB=BC=1,AS∥BC,AB⊥AD,且 二面角 S-CD-A 的大小为 120° .
(1)求证:平面 ASD⊥平面 ABCD; (2)设侧棱 SC 和底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θ,求角 θ 的正弦值.
(2)如图, 过点 S 作 SH⊥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 H 点, 连接 CH. ∵平面 ASD⊥平面 ABCD,平面 ASD∩平面 ABCD=AD, ∴SH⊥平面 ABCD,
∴∠SCH 为侧棱 SC 和底面 ABCD 所成的角 θ.(8 分) 在 Rt△SHD 中,∠SDH=180° -∠ADS=180° -120° =60° , 3 SD=1,SH=SDsin60° =2. 在 Rt△SDC 中,∠SDC=90° ,SD=AB=DC=1, ∴SC= 2.(10 分) SH 3 6 在 Rt△SHC 中,sinθ=SC = =4, 2 2 6 即角 θ 的正弦值为 4 .(12 分)
【走向高考】(新课标)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
专题四综合测试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甘肃河西)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答案] D[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情况下实行的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和供给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大中小工业国有化。
这明显违背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
故应选D。
2.(2014·永州)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答案] A[解析]据图文信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符合题意;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排除;D项为计划经济,排除。
3.(2014·温州)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
”这一事件指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粮食税的实行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妥协、退却,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退却”,或者叫作“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故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材料的妥协、退却,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 项错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妥协、退让,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的,故A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是在斯大林时期,不是在列宁时期,故D项错误。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71年至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以及迁都洛阳形势图图1 北魏孝文帝图2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形势图【历史解读】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结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客观条件:公元前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
这为改革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社会基础:北魏统治者开始参照汉族的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拓跋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3.思想基础:汉族先进统治制度的影响。
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4.文化基础:冯太后掌权,促使孝文帝对汉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对他后来推行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5.个人因素: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其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6.政治原因:①阶级矛盾尖锐。
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赋税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②民族矛盾激化。
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及目的1.时间:471—499年。
2.目的: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前期:由冯太后主持。
1.时间:471—490年。
2.重点:建新制。
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3.主要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目的是为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2)推行均田制。
目的是为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
结果,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2015版高三历史二轮真题领悟Word版含详解20份
目录【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1-1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1-2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1-3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2-4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2-5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2-6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3-7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3-8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3-9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4-10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5-11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5-12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5-13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6-14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6-15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6-16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7-17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7-18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7-19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7-20 Word版含详解.doc真题·领悟做真题悟高考1.(2014·课标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就是汉宣帝的那句话。
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称职的郡太守,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
因此A 选项正确。
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进一步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但不是说历代帝王对汉宣帝尊崇,只是推崇汉宣帝对地方吏治的高度重视,因此D 选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地方制度是不断演变的,后代并没有沿用汉代的地方制度,因此C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吏治的意义【名师点睛】本题关键之处就是理解材料中汉宣帝所说的那句话,这是一种对学生文言理解能力的检测。
汉宣帝的意思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这就强调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并重的关系,并没有提到两者的矛盾,这也是学生最容易错的地方。
很多学生往往一看到中央和地方就想到两者的矛盾,这并不是绝对的。
元代之后,中国的中央和地方问题基本解决,说明中央和地方之间是可以相互配合的。
其余选项对本题来说干扰不大,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便可以顺利解决本题。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 2014高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考点一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理主干1.时代, 背景⎩⎪⎨⎪⎧ 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
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阶级关系⎩⎪⎨⎪⎧ 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 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2.变法的准备与成功条件⎩⎪⎪⎨⎪⎪⎧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从政愿望强烈。
(2)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魏国。
(3)商鞅离魏奔秦:秦孝公求贤若渴,招揽人才。
(4)商鞅到秦后:晋见秦孝公,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 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主持变法。
(5)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6)商鞅在秦变法:以法家理论为指导,在秦孝公的支 持下全面推行变法。
⎩⎪⎪⎪⎨⎪⎪⎪⎧ 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政治⎩⎪⎨⎪⎧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 “分异”令。
4.影响——秦国崛起⎩⎪⎪⎪⎨⎪⎪⎪⎧ 政治上⎩⎪⎨⎪⎧ ①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的 二十级爵,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 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 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②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 政治体制。
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引史料 史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解读 史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二 ……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七年级期末—历史选择题 题型解读与技巧方法-七年级历史下册
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
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
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
改革的方向。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解题技巧】 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 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 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第 2决5 页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解题技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应在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求同”还是“识异”。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 可采用找反例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意一个,即可排除,只有 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识异型”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 找出正确的选项。 (2)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 (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
例题分析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 按照朝延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 现(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B
例题分析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 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 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ppt
2013年41题:
2014年41题:
2015年41题
41题演变趋势: 从形式上看,不断创新: 12年 评析题(SOLO题) 13年 图片题 14年 表格题 15年 表格题 都属于开放的试题
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
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从国军移事民史》等
材料二
化管理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到设1省9世:纪初,黑
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时强,了清政府被迫
【参考答案】(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 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 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 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9分)
40.(25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 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 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 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
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 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 扬科学精神。(6分)
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
(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
加佑你哩。”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
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历史解读】一、公元605年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
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
★公元605年,隋朝营建东都洛阳。
★公元605年,赵州桥建成。
★公元605年起,英国设立了大法官(LordChancellor)一职,其历史比首相(Premier)职位更悠久,具有十分特殊和显要的地位。
二、京杭大运河历史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2015广东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时冲关(1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冲关练(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中的探索(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2014·潮州二模)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在建国模式上的创新选择是( )A.独立建国B.协商建国C.选举建国D.立宪建国【解析】选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主要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员有民主党派人士,这说明新中国在建国模式上的创新选择是协商建国,故B正确;新中国建国模式上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参与,不是独立建国,故A错误;选举建国、立宪建国不属于创新选择,故C、D错误。
2.(2014·佛山二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共和国宪法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解析】选A。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 错误;1956年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错误;20世纪80年代,为完成国家统一,中国政府推行“一国两制”政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错误。
【加固训练】(2014·泰安质检)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解析】选C。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图解识记 古代商业的发展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二、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中 央集权。 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2西汉时期,汉武帝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受 2.表现 到沉重打击。 3明清时期,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3.影响:阻碍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导致中国落伍于 世界工业
岳麓版
必修Ⅱ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考点一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农耕时 代的商 业与城 市和近
考点二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代前夜
的发展
易错警示
与迟滞
练出高分
考点一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 商周时期 :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 实行“ 工商食官 ”政策。 2 春秋战国 :私商逐渐取代官商,“工商食官”局面被 打破。 1.商业的 3 隋唐时期 :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发展 4 宋元时期 : 宋代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代更广泛 流通纸币。 5 明清时期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 白 银 广泛使用,出现了著名的 徽商 、晋商等区域性商人 群体。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2.城市的繁荣 ①从周秦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 制和时间的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商 城市的职能主要是 (1)城市功 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能的变化 ②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 一些乡村也可以进行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 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官府 放松限制,城市的 经济功能 大大增强。
【走向高考】(新课标)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 专题1
【走向高考】(新课标)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题11.(2014·新课标Ⅰ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答案](1)适应新情况进行完善、继承有益的部分、明确责任部门、突出了等级差别。
(2)儒学大师完善了该时期的法律;儒学的等级思想影响了该时期的法律。
[解析](1)根据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两方面影响。
2.(2014·新课标Ⅱ·45)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
【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史观对点练:史观对点练 多元史观(含解析)
史观对点练多元史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98周年,苏联解体24周年。
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
这种观点是()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C.唯物史观D.唯心史观解析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可知考查的是文明史观。
答案 A2.《全球通史》写道:“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
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以下能体现作者指导思想的是()A.主张以全球史观研究历史B.否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C.尊重和平等对待各国政治D.研究与推进经济全球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全球史观”,作者主张以“全球史观”指导研究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承认文明的多样性,且材料本身未涉及政治、经济方面,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而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多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解析1500年以前,世界相对隔绝,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化的历程。
故选A。
答案 A4.有人在采访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时提出:“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化中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韦德里纳回答:“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①全球化就是美国化②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③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④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⑤经济全球化是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A.①②③④⑤B.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材料说的意思是美国在当今的全球化中如鱼得水,占据优势,②⑤正确;从材料和现实看,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①不正确;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美国不可能无所不能,③不正确;④本身说法错误。
2015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综合训练14
选修1 第39讲巩固提升1.(2014·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概括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材料二认为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正确与教材相关知识相联系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要充分注意材料中魏源的观点,回扣到教材知识,实际上考查的是阿里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一些改革措施。
(2)需对材料二中“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进行概括归纳,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答案](1)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力量。
例如:购买外国机器,发展近代工业;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进行军事改革,按欧洲模式组织训练新式军队。
(2)外在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原因: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2.(2014·南昌交流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热点专题重点强化练:中国文明历.
重点强化练一中国文明历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北京文综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解析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这一论据反映出唐代宰相大多来自北方,但同时也说明还有17%的宰相不是来自北方,从而得出结论: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C 项论据充分,结论正确,符合题意。
A 、B 、D 三项都存在使用单一的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的问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答案 C2.(2014·广东文综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 项符合题意。
A 、B 、C 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3.(2014·山东文综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析茶、桑、药材等均属于经济作物,茶户、桑户等称谓的出现说明种植这些经济作物的农户增多且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反映出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 项正确。
答案 C4.(2014·福建文综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一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
专题概览政治[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考点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1)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2)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 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 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4.崩溃: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名师助学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二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二、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2)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
(3)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1)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崩溃一、分封制史料一 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解读史料反映出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被分封的诸侯有拱卫王室的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法变通练(一)解题技法——选择题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1.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
这表明唐朝前期()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抑制土地兼并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D.百姓赋税过重解析据材料可知,唐朝均田制分配给老男、残疾、寡妻妾等无劳动能力者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其生活,可见这是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故选C。
答案 C2.(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辨。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解析题干材料中张登的观点是现在人们只知道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信义,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处事观念的影响,A符合题意;B、D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而C仅仅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答案为A。
答案 A3.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
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
文帝认为处罚太轻。
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
这表明()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解析材料中廷尉对皇帝的意旨不予执行,说明以廷尉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对皇权进行抗衡,B正确。
A材料中没有体现犯人的行为违背了法律,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B4.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构想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理解。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并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欧洲的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并提出了“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思想,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工作。
答案 C5.“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
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
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持稳定的重要手段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解析从“11世纪”可确定时间为宋代,由“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分析可知,宋代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说法错误,D“衰退”说法错误;题干仅是反映四川是宋代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并没有反映当时四川社会经济是最发达的,排除B;从题干强调的内容及政府的目的分析可知,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持稳定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
答案 C6.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
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都具有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解析本题考查《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的相同之处。
《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在政治上都提出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主张用法律限制君权,但黄宗羲并没有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答案 C7.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件俱用英文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送汉文。
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正义。
”这直接导致了() A.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B.1862年设立同文馆C.洋务派掀起自强运动D.传统经史教育破产解析本题为从原因到结果类型的选择题。
材料主要意思是英国要求清政府尽快培养会英文的中国学生,以备翻译之用,这直接导致了1862年设立同文馆,B符合题意。
A不能及时解决当时清政府的燃眉之急,C、D 与题意不符。
答案 B8.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本题为漫画式选择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洋务派“中体西用”。
答案 D9.《浙江潮》创办于1903年,系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发起创办。
它的主要栏目有:社说、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小说、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图画等。
由此可知,《浙江潮》()①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②创办的目的之一是启迪民智③是一份通俗性刊物④宣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题干反映了刊物刊登的知识涉及种类繁多,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从时代背景看,具有开启民智的特点,故①②符合题意。
从题干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学术等方面,不具备通俗性的特点,且1903年三民主义还未形成,故排除③④。
答案 A10.下表是“1880年与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这反映了当时()A.人口增长制约了工业化进程B.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C.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D.民生状况有所改善解析本题为数据表格式选择题。
表中“年增长率”变化呈现上升趋势,体现了D。
A、B在材料中体现不出,C说法只是增长的一个种类。
答案 D11.上图为某一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路线图。
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A.从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B.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C.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D.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解析本题为地图材料题。
据图可知,军事路线图为1927年下半年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标志着革命重心发生转移:从城市转入农村。
B“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是以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作为标志的,从此中国革命转入土地革命时期。
此时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A错误。
D说法相反,排除。
答案 C12.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
”这一史料表明美国()A.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B.对武汉会战结果的不满C.对共产党的肯定D.对中国抗日战争持观望态度解析从材料中的“实属极端令人怀疑”可知,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政权失望。
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均体现不出。
答案 A13.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的问题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它是一家一户的“单干”模式,不能使农村经济规模发展,故选D。
答案 D14.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中共“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
并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
这表明中国()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B.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解析据题干材料意思说明从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报告不再提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同时重申无意挑起战争,说明中国开始抛弃意识形态的外交,故选C。
A与材料时间不符;B说法与材料不符;D说法错误。
答案 C15.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A.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意图就是要建立社会的平等C.不平等的思想才是古代希腊、罗马正常的思想D.古代希腊、罗马各个阶层都能参与政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
题干大意是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狭窄,具有不平等的思想,故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史实或与材料不符。
答案 C16.14世纪意大利彼特拉克诗中的女主人公劳拉已不是中世纪文学中的那种矫揉造作、高不可攀类型的贵妇人,而是单纯开朗的新女性,人物原型劳拉虽已失去了昔日风采,但不少读者还远道而来亲睹劳拉芳容,这反映了彼特拉克作品的特点之一是()A.宣扬爱情面前人人平等B.体现了鲜明的惩恶扬善特征C.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色彩D.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解析题干中的女主人公已由中世纪时期的贵妇人演变为新女性,而且不少读者还远道而来亲睹芳容,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要求个性解放的色彩,D正确。
A、B、C与材料不符。
答案 D17.童小燕在《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中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其中“社会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是()A.国家处于分裂状态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宗教神权压制王权D.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本上说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故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18.近代法国某一思想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