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11章
中医诊断学完整ppt课件
ppt精选版
36
(3)灰黑苔
• 浅黑苔即称为“灰苔”;
• 深灰苔即称为“黑苔”。
• 舌苔灰黑而干 ──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 极,热炽津伤所致。
• 舌苔灰黑而润 ── 主里寒之重证 ── 多因阳虚寒 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
•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 颤动舌:虚损、动风 • 短缩舌——病情危重
ppt精选版
34
舌态
临床意义
•为热入心包、热盛伤阴或风痰阻络
强硬
•若舌强而色红绛少津者,为热盛;若伴神昏者,为热入心包;
热痰风 •若舌胖苔腻而强硬者,为痰浊阻络;
•若突然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者,为中风先兆
血虚
•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
ppt精选版
13
问睡眠
• 失眠 (1)实证:胆郁痰扰或食滞内停 (2)虚证: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 • 嗜睡 ➢痰湿内盛或阳虚阴盛 ➢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非睡,似睡而非睡,
肢冷脉微者,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ppt精选版
14
类型 症状表现
中医诊断学
ppt精选版
1
问诊
• 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ppt精选版
2
问寒热
1.恶寒发热
• 概念 病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外感 表证
(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中医诊断学(完结)
喉痈:咽喉部红肿高突,疼痛剧烈,吞咽困难—热毒客于咽喉 伪膜:若伪膜松厚,容易拭去—肺胃热浊之邪上壅于咽
若伪膜坚韧,不易拭去,重剥出血,很快复生者—白喉 五、望躯体四肢 1、望颈项:瘿瘤:颈部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瘰疬: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2、望四肢:“鹤膝风”:膝部肿大而股胫消瘦—寒湿久留、气血亏虚所致 六、望皮肤 1、色泽异常
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站汗) ①自汗:醒时汗出,活动尤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 ②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见于阴虚证 ③绝汗:是亡阴或亡阳的表现。亡阴—汗热如油;亡阳—冷汗淋漓如水 ④战汗:战栗伴有汗出,见于邪正剧烈斗争,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
4
①头汗: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蕴结、元气将脱 ②半身汗:多见于痿病、中风及截瘫病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 ③手足心汗:阴经郁热熏蒸 ④阴汗:下焦湿热郁蒸 4、问疼痛 1)疼痛性质:胀痛—气滞,但头目胀痛则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刺痛—瘀血;冷痛—寒
①消谷善饥:食欲亢盛,进食量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消谷善饥+多饮多尿、形体消瘦—消渴 消谷善饥+大便溏泄—胃强脾弱
②饥不欲食: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饥不欲食+脘痞、干呕呃逆—胃阴虚证 ③除中:久病或重病患者,本不欲食或不能食,若突然欲食或暴食,称为除中,是中气衰败,脾胃之
《中医诊断学》背诵知识点汇总
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表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表2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温热病)表3 - 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表4 - 问诊(问现在症状)表5 - 望诊(得神、少神、失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6 –望诊(假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7 –望诊(神乱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8 –望诊(《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额庭(颜)首面鼻尖肝下(面王、准头)脾眉心上阙上咽喉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眉心阙中肺鼻翼方上胃鼻根阙下(下极、山根)心颧骨下中央大肠鼻柱下极之下(直下、年寿)肝颊挟大肠肾鼻柱旁肝部左右胆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表9 –望诊(《素问·刺热》分候法)面部部位额部鼻部左颊右颊颏部脏腑定位心脾肝肺肾表10 –望诊(常色与病色的鉴别要点)常色总特点明润含蓄分类及特点主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黄色人种)客色客色属于常色范围,可因气候、地域等发生变化病色总特点晦暗、暴露分类及特点善色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恶色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表11 –望诊(病色交错内容)五脏正色正病病色交错附注色生病病生色病克色色克病 1.相生为吉,顺证。
表12 –望诊(面色归纳表)表13 –望诊(五色主病)表14 –望诊(望色十法)表15 –望诊(肥胖与消瘦)表16 –望诊(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表17 –望诊(囟门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8–望诊(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9–望诊(面形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眼斜突发一侧口眼斜而无半身瘫痪,患侧面肌弛缓,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斜 口眼斜兼半身不遂表20– 望诊(特殊面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1– 望诊(目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2– 望诊(耳之色泽、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3–望诊(鼻之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4–望诊(望口与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表25–望诊(望齿与龈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6–望诊(望咽喉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7–望诊(望颈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8–望诊(望腰背部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9–望诊(望手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0–望诊(望前阴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1–望诊(皮肤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2–望诊(望呕吐物色质及临床意义)表33–望诊(望小儿指纹的主证及临床意义)表34–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5–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6–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7–舌诊(苔质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8–舌诊(苔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9–舌诊(危重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0–闻诊(音哑与失音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1–闻诊(鼻鼾、呻吟、惊呼、喷嚏、呵欠、太息的临床意义)表42–闻诊(五种病理性语声的表现、病机和主病)表43–闻诊(病态呼吸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4–闻诊(咳嗽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5–闻诊(病室气味改变和临床意义)表46–脉诊(寸关尺分候脏腑表)表47–脉诊(正常脉象的含义及脉象表现特征)表48–脉诊(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和主病)表49–脉诊(常见相兼脉的主病)表50–脉诊(七绝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表51–按诊(虚里按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2–按诊(按肌肤诊寒热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3–按诊(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辩证》考点精要第八章八纲辨证考点一:阴证的临床表现1、阴证特点:①阴邪致病、②病势向内、③病势向下、④病情缓慢。
中医诊断学全部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习的方法 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 2.多临床、多实践。 3.学会和正确运用辨证思维方法
[讨论] 如何理解“熟读王书和,不如临证多”的 含义?
前人说“熟读王书和,不如临证多”,主要 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临床实践在学习 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精彩
精神不振,懒 言
乏神
精少华神萎靡, 语言错乱,或 神昏谵语,或 卒然昏仆。
突然神识清醒,言语不休, 想见亲人。
晦暗
突然目光转亮,浮光外露
呼吸 面色形体 动作反应
饮食
平稳
少气
气微或喘促
面色荣润,肌 肉不消。
动作自如,反 应灵敏。
面色少华,倦 怠乏力,肌肉 松软。
动作迟缓。
面色无华,形 体羸瘦。
面色无华,两颧泛红如妆。
望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以自然光线为好。
2.温度:适宜。
3. 诊察部位要暴露充分。
4.结合动态观察。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的概念:全身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 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观察,以了解整体情 况的诊病方法。
全身望诊的意义:可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性的寒热虚 实获得一个总体的印 象,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诊察病情打下 基础。
3. 病名的命名 (1)突出的临床证状——胃痛;水肿。 (2)突出的一组临床证状——消渴;痢疾。 (3)致病因素——风湿病;暑热。 (4)与西医病名相同——烫伤。
(三)辨证 1.“证”的含义:Δ 为中医学特有概念(不同于“病”、“症”,西 医不称证)。“证”与“病”、“症”相对而言,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 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概括。 2.关于“证”的几个概念 (1)证名——如痰热壅肺、脾肾阳虚等,为证的代名词,是对证的本质 的概括。 (2)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为证所表现的有内在联系的 症状、体征,即证的外候。 (3)证型——临床较规范的证。如膀胱湿热证。 3.“证”的概念混淆的现象与理由: 由于历史上对病、证、症的概念 未严加区分,证、症、征、候等在文字上有演化、义通之处。所以文献中、 临床上存在混乱、互用的现象,如称 病为证,指证为症状,证又称证候, 规范的证名称证型等。因此,目前尚难将这些概念截然区分,此为本节的 学习难点。 4.“辨证”的含义: 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病人的症状、体征等进行 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 整证名的诊断过程。 5.症、病、证等概念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中医诊断学8-11节》课件
2.气虚证的典型表现是 A.畏寒肢冷 B.疲倦乏力 C.爪甲淡白 D.面色苍白 E.反应迟钝
3.气滞证的特征是 A.胀闷疼痛 B.头昏眼花 C.嗳气恶心 D.腹部坠胀 E.手足发麻
4.呃逆、嗳气、呕吐,属于 A.肺气上逆 B.肝胃不和 C.肝气上逆 D.肝郁气滞 E.胃气上逆
5.临床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哪些脏腑有关 A.脾、肺、肾 B.肺、胃、肾 C.肝、肺、胃 D.肝、心、肺 E.心、肾、肺
精神沉默但说起话来却声高气粗; 四肢不温但身大热。
【A1型题】 1.发热恶风,头痛,有汗,咽喉肿痛,腹部发凉,肢冷
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表里俱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表里俱热
2.下述哪项不属寒热错杂证: A.表热里寒 B.上寒下热 C.热证转寒 D.上热下寒 E.表寒里热
3.恶寒,肢冷,无汗,头身疼痛,脘腹冷痛,呕吐清 水,大便稀溏,属
A.气短声低,神疲乏力 B.阳痿早泄,腰膝酸冷 C.疲乏气短,子宫脱垂 D.形寒肢冷,气短乏力 E.咳嗽胸闷,痰多易咯 (1)气虚证可见 (2)气陷证可见
A.肝气上逆 B.胃气上逆 C.肺气上逆 D.肾气不固 E.脾气下陷 (1)呃逆、嗳气多因 (2)咳嗽、气喘多因
血病辨证
(一)血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 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 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 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辨证要点:病位(心、肝)。
情志辨证
(一)喜证 临床表现: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 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肢体疲软,脉缓等。 (二)怒证 临床表现:烦躁多怒,胸胁胀闷,头胀头痛,面红目赤 ,眩晕,或腹胀、泄泻,甚至呕血、发狂、昏厥,舌红苔 黄,脉弦劲有力。 (三)悲恐证 临床表现:善悲喜哭,精神萎靡,疲乏少力。面色惨淡 ;或胆怯易惊,恐惧不安,心悸失眠,常被恶梦惊醒,甚 则二便失禁,或为滑精、阳痿等。 (四)忧思证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忧愁不乐,表情淡漠,胸闷胁胀 ,善太息,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心悸,倦怠乏力,纳谷 不馨,腹胀,脉沉弦等。
中医诊断学第11章
第十一章病案书写习题一、选择题【A1型题】1.下述哪项不属于对病案的恰当注释A.古称诊籍B.临床工作记录C.病人的诊疗档案D.又称病历E.临床第一手资料2.《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颁布于哪一年A.2001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E.2005年3.下述哪项不属于病案书写文字方面的要求内容A.内容完整重点突出B.主次分明条理清晰C.语句精练字迹清晰D.书写整洁无错别字E.归纳分析综合整理4.除过敏药物名和上级医生阅改处可使用其他墨水外,病案其他书面文字书写一律使用哪一种墨水和笔A.红色墨水钢笔B.红色圆珠笔C.蓝黑墨水钢笔D.黑色宝珠笔E.蓝色宝珠笔5.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术语和中药名称使用标准A.《中医临床诊疗术语》B.《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C.《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疾病分类与代码》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门诊病案和急诊病案中的各种记录,要求完成的时限是A.1小时内B.2小时内C.8小时内D.24小时内E.即时完成7.住院病历、住院记录、死亡记录完成的时限是A.8小时内B.12小时内C.24小时内D.即时完成E.事前完成8.交班记录、转出记录、出院记录完成时限是A.1小时内B.3小时内C.8小时内D.即时完成E.事前完成9.“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要求在患者死亡什么时间内完成A.8小时内B.12小时内C.3天内D.1周内E.2周内10.住院病历在一页中间改几次需要重新抄写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E.五次11.当住院病历与住院记录内容不一致时,以什么为准A.上级医生的意见B.住院病历C.检验报告D.住院记录E.会诊意见12.按现行法规规定,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保存的年限分别是A.5年, 10年B.10年,15年C.15年,30年D.20年,35年E.25年,40年13.下列哪项属于诊断的正确表述A.初步意见B.印象C.初步诊断D.拟诊E.××症待查14.下列关于主诉的表述哪项是不恰当的A.高热,身目发黄4天B.身、目、尿发黄,右肋疼痛4天C.恶寒发热3天,加剧1天D.恶寒发热无汗1天E.反复咳喘30年,发热、气喘5天15.现病史与既往史划分的依据是A.以主诉所述主症为准B.以主诉所记时间为准C.以主诉症状加重为准D.以主诉所述主症为准E.以主诉所定主症及时间为准16.下列哪项不属病名诊断A.黄疸B.疟疾C.感冒D.麻疹E.湿热痢疾17.下列哪项不属证名诊断A.脾气亏虚证B.肝气郁结证C.胃气上逆证D.久痛入络证E.脾肾阳虚证18.现病史不包括下列哪项A.起病情况B.现在症状C.诊疗经过D.病情演变E.既往状况19.下列哪项不属个人史A.生活与工作情况B.出生地及迁徙区C.患过哪些疾病D.居住环境和条件E.烟酒嗜好程度20.下列哪项不属婚育史A.结婚年龄B.初潮年龄C.闭经年龄D.配偶情况E.子女情况【A2型题】21.首次病程记录、手术记录、转入记录、接班记录、会诊记录等书写的限时要求是A.1小时内B.12小时内C.即时完成D.事前完成E.24小时内22.“病案首页”实行按科室(或病区)签署首页制度,要求在出院后什么时限完成A.1天内B.2天内C.5天内D.1周内E.2周内23.患者就诊时最感痛苦或迫切需要医生解除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持续时间,是指A.主症B.主诉C.现病史D.个人史E.既往史24.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属于体格检查的什么内容A.整体情况B.生命体征C.全身情况D.体格检查E.特殊检查25.望神、望形、望态、鼾声、嗅味、舌诊、脉诊等属于体格检查的何种范围A.生命体征B.望诊范围C.闻诊范围D.整体情况E.切诊范围26.当某一阳性体征出现时,需要详细记录其大小、活动度、部位、数目、压痛、质地等,该体征是指A.皮肤肿块B.腹部肿块C.颈部肿块D.头部肿块E.颈部瘰疬27.需要详细检查其色泽、纹理、弹性、温度、汗液、斑疹、疮疡、疤痕、血管征、蜘蛛痣、色素沉着等的是A.皮肤B.粘膜C.头部D.腹部E.皮肤粘膜28.需要注意有无出血、水肿、苍白、充血、滤泡的受检部位是A.眼睑B.结膜C.眼球D.巩膜E.瞳孔29.需重点观察其色泽、有无肿胀、溢脓、出血、铅线、萎缩等的受检部位是A.口唇B.乳头C.牙齿D.口腔粘膜E.齿龈30.需检查其柔软与紧张,有无压痛与反跳痛、拒按与喜按的受检部位是A.胸部触诊B. 胸部视诊C.腹部触诊D. 腹部视诊E.腹部叩诊【B型题】A.大病历、入院病历B.入院录、入院志C.病程日志、治疗过程D.病程总结、病历小结E.转出志、转出病历31.阶段小结不准使用的不规范名称是32.住院病历不准使用的不规范名称是33.住院记录不准使用的不规范名称是A.21项B.22项C.23项D.24项E.25项34.住院期间病案的内容共有多少项35.出院后病案的内容共有多少项A.入院12小时内B.入院24小时内C.患者就诊当时D.入院48小时内E.出院前24小时36.门诊病案应何时完成37.住院记录应何时完成【X型题】38.病案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是复诊、转诊、会诊的依据B.是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核算的依据C.促进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的水平D.体现了医生的技术业务,工作质量、科学作风和文化修养水平E.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39.中医病案书写的要求有 A.要按四诊系统检查顺序记录 B.症状体征描述详细完整,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中药学笫十一章
致病特点∶
1、干燥症。
2、燥邪犯肺,干咳少痰,痰粘难咯。
(六)火邪
性 质 致病 特点
1、症状多见于上部头面。 2、高热多汗,口渴气短。 3、热极生风,迫血妄行。 4、疮疡痈肿,红热肿痛。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耗气伤津。 3、火易生风动血。 4、易致疮疡。
5 、易扰心神。
5、心烦失眠,神昏谵语。
(四)湿邪
性质:1、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致病特点: 1、气机升降失常,易损脾阳。 2、肢体沉重,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3、症状粘滞,病程缠绵。
4、病症多见于人体下部。
(五)燥邪
性质: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清肃失司。
内伤病因
一、七 情 (一)概念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活动的简称。七情的“太过”,尤其是长时期“太 过”,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成为病因。 (二)七情和脏腑气血的关系 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其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 的异常,也可累及脏腑气血,导致其生理功能的失常。 同时中医学认为不同的情志归属于不同的脏腑。“心在 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 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二)瘀血
1、概念∶指体内血液循行不畅,或离经之血不散,停积 于体内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产物,为继发病因之一。 2、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 3、致病特点∶ (1)疼痛。多为刺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拒按。 (2)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者青紫肿胀,在体内者质 硬或压痛。 (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或大便色黑如漆。 (4)望诊方面∶面、唇、爪甲青紫;舌质青紫或有瘀斑; 或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下瘀斑,青筋暴露。 (5)脉诊方面∶脉多见涩、迟、沉、弦。 (6)其他。神志不清,发狂,善忘。
中医诊断学课件完整版
脏腑辨证的意义
以脏腑为纲,从辨病到辨证的结 合体系,临床上根据脏腑经络定 位症状及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以辨明其病位、病性、病势和 病机转化所在脏腑经络及其八纲 属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脏腑辨证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 科疾病的辨证,是各科临床辨证 的基础。
2024/1/26
31
07
病因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控制病情发展,防止 疾病传变。
建议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医生应 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3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38
2024/1/26
八纲辨证的应用
指导立法、处方、用药,如分经用药,分脏腑用药,以及药物的升降浮沉、四气五味的 选择等。
30
脏腑辨证概述及临床应用
脏腑辨证基本内容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 ,对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 疾病所在的脏腑病位、性质、正 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特点
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运用望、闻、问 、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明证 候,为治疗提供依据。
2024/1/26
4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古代发展
自《黄帝内经》奠定理论基础以来,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 诊断学的内容和方法。
近现代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中医诊断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 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向着客观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024/1/26
33
气血津液辨证概述及临床应用
2024/1/26
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概念
中医诊断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二)见微知著“见微知著”,语出《医学心悟》。
《灵枢》将面部分为明堂、阙、庭、蕃、蔽等部,把上至首面、下至膝足、内而脏腑、外而胸背的整个人体皆分属于其中,并说:“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
”这便是察面部的情况,以测全身病变的具体描述。
《素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难经》更强调“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于是详细审察寸口脉的三部九候,以推断全身疾病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廓的不同部位能反映全身各部的变化;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的外候,舌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联系,故舌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可反映人体的神气,并可察全身及脏腑的病变等。
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认为人体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脏腑的“缩影”。
(三)以常衡变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
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素问》“五色脉变,揆度奇恒。
”恒,指正常、常规;奇,指异常、变动;揆度,观察比较、推测揣度的意义。
要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知常达变。
中医望色、闻声、切脉等以诊断病变,均含有这方面的道理。
健康与疾病,正常与异常,不同的色泽,脉象的虚、实、细、洪,是相对的,是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别的。
这就是所谓以我知彼,以观太过不及之理的诊断原理。
张从正诊病,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如对各种发疹性疾病的鉴别颇为明确。
明清。
对于诊断中的脉诊与舌诊发展尤为突出,同时对于诊病的原理、辨证的方法,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明·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内容十分丰富,论述甚为精辟,尤其是其中的“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之论等,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李时珍所撰《濒湖脉学》,取诸家脉学之精华,详述27种脉的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别,言简意深,便于习诵,为后世所推崇。
2016年中医诊断学基础(9-11单元)
要点四
忧思证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忧愁不乐,表情淡漠,胸闷胁胀,善太息,失眠多梦, 头晕健忘,心悸,倦怠乏力,纳谷不馨,腹胀,脉沉弦等。
第十单元
细目一
要点一 临床表现
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辨证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 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 要点二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 脱肛、阴挺等。 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要点二
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心血虚证
多有久病、失血等病史,以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
依据。 (二)心阴虚证
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三)心血虚与心阴虚的鉴别要点 心血虚与心阴虚虽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但血虚以“色白"为特征
而无热象,阴虚以“色赤”为特征而有明显热象。详见下表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
冷、局部拘急冷痛等。E1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光)白甚或青,舌苔白, 脉弦紧或脉伏。 (三)暑淫证 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 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 惊厥、抽搐等;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要点二
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泛吐清水,脘腹部水声辘辘;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心悸,
息促不得卧;身体、肢节疼重;咳吐清稀痰涎,或喉间哮鸣有声;头目眩晕, 舌苔白滑,脉弦或滑等。
中医诊断学复习资料--中医全科主治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总论中医诊断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的一门学科诊断、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症---即症状(患者个人感受)和体征(那个观察所得)的总称,是疾病过程表现个别、孤立的现象病---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抗争所引起机体阴阳失调、生理功能失常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第二章四诊:第一节问诊《十问歌》(明·张景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恶寒:加衣被,近火取暖,寒热不减——外邪侵袭,卫阳被遏畏寒:加衣被,近火取暖,寒热缓解——阳气不足,失去温煦寒热症状有四个证型(一)恶寒发热——是表证的特征,多见于外感表证机理:卫阳被遏不能达于肌表则恶寒,邪正相争则发热1、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表实证2、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表热证3、伤风表证--发热轻,恶风自汗---太阳中风证(二)但寒不热——只怕冷而不发热,有虚实之分,里寒症新病恶寒--实寒(新病)--里实寒证久病畏寒--虚寒(久病)--里虚寒证(三)但热不寒——只发热不怕冷,见于里热证,根据发热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壮热:持续高热39以上,属里实热证,见满面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见于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证潮热:发热象潮水一样有定时,有一定的规律日晡潮热:热势较高,日晡热甚,兼见腹胀、便秘属阳明腑实证骨蒸潮热:午后或夜间发热,兼见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属阴虚火旺湿温潮热: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兼头身困重,属湿郁热蒸淤血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兼见肌肤甲错,舌有瘀斑瘀点,属淤血积久,郁而化热微热:体温在37-38之间,直觉发热。
中医诊断学第十一章病案书写
主讲: 黄爱明
整理ppt
概述
(一)中医“病案”的含义 病案又称“病历”,诊籍,是记载患者疾病发生发展、
演变预后、诊断治疗、防护调摄及其结果的原始档案, 也是复诊、转诊、会诊及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 任、医疗保险等事项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二)病案的意义
病案作为第一手信息资料,对中医医疗、保健、教学、 科研、医院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病案书写是临床医 师必要的基本功,反映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医疗技术、 科学作风和文化修养的水平。 (三)病案的沿革 汉·淳于意,首创“诊籍”。宋·许叔微《伤寒九十 论》是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等。
整理ppt
第二节 中医病案书写格式
一、住院病案
1、现病史的内容:围绕主诉系统记录患者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 展、变化和诊治经过。
内容包括:(1)起病情况:发病时间、地点、起病缓急、前驱症状,可能 的病因和诱因。 (2)主要症状:特点及演变情况 (3)伴随症状:描述伴随症状的有关情况 (4)结合中医“十问”,记录目前情况 (5)诊治情况:如果入院前经过诊治、应按时间顺序记录与本 病有关的重要检查结果及所接授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应记录药物 名称、用量、用法等)及其使用时间效果。诊断名称应加引号。 (6)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发病,应分段记录 (7)某些意外情况者,应注意真实记录,不得加以主观推断, 评论或猜测。
整理ppt
(二)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划分及书写要求
1、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划分 现病史是指当前所患病症的病史。既往史是指过去所患疾病的病 史,两者的时间界定主要是根据主诉所定病症及其所记时间为准, 即主诉所述病症及其时间之内都属现病史的内容,主诉所述病症 及其所定时间以外的其他疾病则属既往史的内容。正确的划分现 病史与既往史,不仅首先要确定好主诉的内容及时间,并且也要 根据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2、书写要求 (1)发病时间、发病诱因,发病缓急等。 (2)入院前在其他医院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要详细记录。 (3)现在症状应书写清楚。
中医诊断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别、分析、综合病人病情资料,对疾病全过程特点、规律作出概括与抽象,并判断病种、得出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称为() A:辨病 B:诊断 C:辨证 D:诊法 E:病历书写答案:A2.为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金匮要略》 B:《中藏经》 C:《伤寒论》 D:《黄帝内经》 E:《难经》答案:D3.下列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A:诊脉 B:望形 C:按胸腹 D:听声音 E:诊病答案:E4.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其作者是()A:吴又可 B:王叔和 C:张仲景 D:巢元方 E:陈无择答案:D5.首创“诊籍”的名医是()A:淳于意 B:华佗 C:扁鹊 D:王叔和 E:张仲景答案:A6.《濒湖脉学》的作者是()A:王叔和 B:张景岳 C:孙思邈 D:张仲景 E:李时珍答案:E7.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外感温热篇》,成书于()A:唐代 B:明代 C:宋代 D:元代 E:清代答案:E8.建立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A:巢元方 B:王叔和 C:张仲景 D:葛洪 E:淳于意答案:C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症状”的是()A:腹胀腹痛 B:体倦乏力 C:口干口苦 D:舌红苔黄 E:心烦失眠答案:D10.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不包括()A:四诊合参 B:因发知受 C:以常衡变 D:司外揣内 E:见微知著答案:A第二章测试1.察神,突出地表现于()A:目光 B:面色 C:表情 D:言语 E:脉象答案:A2.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此属()A:神志异常 B:假神 C:有神 D:少神 E:无神答案:B3.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是()A:囟陷 B:解颅 C:小儿先天性痴呆 D:囟填 E:大头瘟答案:B4.望诊方法中有五色主病,其中五色是指()A:赤、黄、黑、白、灰B:赤、紫、灰、白、黑C:赤、青、黄、白、黑D:赤、紫、黄、白、黑 E:A赤、紫、黄、白、灰答案:C5.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的病机是()A:水饮 B:瘀血 C:痛证 D:寒证 E:肾虚答案:B6.舌尖所候的脏腑一般是()A:肾 B:三焦 C:心肺 D:肝胆 E:脾胃答案:C7.淡白舌可见于()A:阳虚水湿内停 B:外感表寒证 C:阴虚火旺证 D:肝阳上亢证 E:外感表热证答案:A8.阴虚内热的舌象为()A:舌红绛粉白苔 B:舌红绛无苔 C:舌红绛黑滑苔 D:舌红绛苔黄腻 E:舌红绛苔薄白答案:B9.舌边青,口燥而但欲漱水不欲咽,提示()A:内有瘀血 B:寒湿困脾 C:寒邪直中肝肾 D:阳郁不宣答案:A10.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痿软的主病()A:阴虚火旺 B:气血虚衰 C:邪热伤阴 D:风痰阻络答案:D第三章测试1.失音是指()A:声音不响亮 B:完全不能发音 C:声音不圆润 D:发音困难 E:声音不清脆答案:B2.“金实不鸣”的原因多为()A:虚火灼金 B:津枯肺损 C:悲忧伤肺 D:邪气犯肺 E:气虚无力答案:D3.呼吸微弱而声低,称为()A:气短 B:嗳气 C:气微 D:上气 E:少气答案:E4.呕吐声音壮厉,吐物呈胶黏黄水,或酸或苦,多为()A:食滞胃脘 B:阴虚胃热 C:虚寒之证 D:热扰神明 E:实热之证答案:E5.语声重浊多为()A:外感风寒 B:寒邪客肺 C:外感风热 D:热邪壅肺 E:外感风燥答案:A6.引起哮病发作最常见的诱因是()A:宿痰内伏 B:感受外邪 C:情志失调 D:过食辛辣 E:劳倦过度答案:B7.表现为咳声重浊,吐痰色白质滑的是()A:寒邪客肺 B:热邪壅肺 C:阴虚肺燥 D:风寒束表 E:痰湿阻肺答案:E8.古人所称的“噫”是指()A:矢气 B:少气 C:嗳气 D:呵欠 E:呃逆答案:C9.太息的常见病机是()A:脾气虚弱 B:肝气郁结 C:肝风内动 D:肝气虚弱 E:肝阳上亢答案:B10.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A:血腥味 B:尿味 C:腐臭味 D:尸臭味 E:烂苹果味答案:E第四章测试1.下列哪项不是现病史包括的内容()A:诊治经过 B:饮食起居 C:病变过程 D:发病情况 E:现在症状答案:B2.临床上常见的寒热症状不包括下列哪项()A:寒热往来 B:恶寒发热 C:上热下寒 D:但热不寒 E:但寒不热答案:C3.日晡是指()A:15~17时 B:13~15时 C:11~13时 D:17~19时 E:9~11时答案:A4.气虚患者,临床常见()A:战汗 B:自汗 C:绝汗 D:黄汗 E:盗汗答案:B5.下列那种疼痛是瘀血致病的特点()A:走窜痛 B:灼痛 C:隐痛 D:空痛 E:刺痛答案:E6.雀盲是指下列哪项()A:视物模糊 B:视物旋转 C:白昼视力减退 D:视力丧失 E:夜间视力减退答案:E7.大肠湿热证不出现()A:脓血便 B:里急后重 C:泻下黄糜 D:完谷不化 E:肛门灼热答案:D8.病人高热烦渴,脉细数而疾,汗出如油,热而粘手常见于()A:暑伤津气 B: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C:亡阳 D:亡阴 E:湿热郁蒸答案:D9.五更泄泻,腹痛喜温喜按,形瘦食少,神疲乏力,畏寒,舌淡者,多因()A:肾气不固 B:脾肾阳虚 C:中气下陷 D:心脾两虚 E:脾阳虚答案:B10.问疼痛,应当询问患者疼痛的()A:时间 B:性质 C:部位 D:程度答案:ABCD第五章测试1.寸口脉分候脏腑,肝胆病变反映于()A:右关部 B:左尺部 C:左关部 D:左寸部 E:右尺部答案:C2.5~6岁小儿平脉,其脉搏次数一息多为()A:4至 B:8至 C:5至 D:6至 E:7至答案:D3.气滞血瘀证患者其脉象常见()A:紧脉 B:迟脉 C:实脉 D:虚脉 E:涩脉答案:E4.患者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之脉象是()A:浮数 B:弦紧 C:滑数 D:弦滑 E:浮滑答案:E5.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A:端直以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状如波涛 E:沉按实大答案:A6.弦细脉的主病为()A:阴虚有热 B:肝郁气滞 C:寒滞肝脉 D:血虚肝郁 E:肝郁血瘀答案:D7.“有根”之脉象是指()A:和缓有力 B:沉取尺部应指有力 C:节律一致 D:不快不慢 E:不浮不沉答案:B8.举之脉形浮大,稍用重力按之则无,称为()A:散脉 B:濡脉 C:洪脉 D:革脉 E:芤脉答案:A9.浮滑脉的主病多为()A:饮食停滞 B:湿热内蕴 C:风热袭表 D:风痰 E:痰热互结答案:D10.右肋下扪及肿块,硬而凹凸不平,疼痛拒按,提示()A:瘀血 B:疟母 C:气滞 D:肝痈 E:肝癌答案:E第六章测试1.辨证的总纲是()A:脏腑辨证B:三焦辨证C:气血津液辨证D:八纲辨证E:六经辨证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表里证鉴别要点()A:脉象变化B:汗出情况C:舌象变化D:内脏证候是否突出E:寒热症状特点答案:A3.寒证的典型舌象是()A:舌淡苔白润B:舌淡苔黄腻C:舌淡苔白干D:舌淡红苔薄白E:舌淡紫苔白腻答案:A4.虚证的病理特点是()A:邪正交争 B:邪正相持 C:正虚邪不盛 D:正虚邪盛 E:邪盛而伤正答案:C5.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阳盛格阴 B:真阴欲竭 C:阴盛格阳 D:阴盛阳衰 E:阳盛阴衰答案:C6.判断表邪是否已入里的主要依据是()A:是否苔白 B:是否脉浮 C:是否发热 D:是否口渴 E:是否恶寒发热并见答案:E7.下列症状中,与真热假寒证无关的()A:胸腹灼热B:渴喜热饮C:口臭息粗D:四肢厥冷E:小便短黄答案:B8.下列哪项不是实热证的必有表现()A:便秘尿黄舌红苔黄C:脉数有力D:壮热恶热E:神昏抽搐答案:E9.真寒假热证最突出的证候是()A:神疲而躁扰不宁B:咽干口渴不欲饮C:身凉肢厥面浮红D:咽喉痛但不红肿E:脉大或数而有力答案:C10.真热假寒证最主要的“假寒”表现是()A:脉沉迟四肢凉C:身恶寒D:神不清E:面色青答案:B第七章测试1.对于“风淫证”首应区分()A:风水与风毒 B:风湿与风燥 C:风寒与风热 D:外风与内风 E:虚风与实风答案:D2.最常见的外风证候是()A:恶风,微热,汗出 B:面浮,肢肿,少尿 C:咳嗽,喉痒,鼻塞 D:眩晕,抽搐,震颤 E:风疹,肤痒,麻木答案:A3.下列不属于伤寒证表现的是()A:微汗出 B:头身疼痛 C:鼻塞流清涕 D:苔白脉浮紧 E:恶寒,或伴发热答案:A4.湿淫患者不可见()A:便溏 B:吐血疮疡 C:下肢浮肿 D:关节重痛 E:阴痒湿疹答案:B5.气候干燥,口鼻干燥,干咳少痰,舌干少津,伴恶寒发热,属于()A:外燥证 B:伤阴证 C:内热证 D:火旺证 E:液脱证答案:D6.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常不具有()A:口眼㖞斜 B:关节游走疼痛 C:皮肤瘙痒 D:半身不遂 E:发热,恶风,头痛答案:D7.下列情志所致脏腑气机紊乱,不正确的是()A:忧愁过度,脾肺气郁 B:悲伤过度,伤及肾脏,气机沉降 C:思虑过度,心脾气郁 D:喜乐过度,神气失常 E:愤怒过度,肝气横逆答案:C8.以善悲喜哭,精神萎靡,疲乏少力为主要表现的是()A:恐证 B:悲证 C:忧证 D:喜证 E:思证答案:B9.关于忧证的认识,错误的是()A:倦怠乏力 B:脾在志为忧 C:忧伤脾肺 D:表情淡漠 E:胸闷气短答案:B10.脐周腹痛,嗜食异物,面色萎黄有白斑,消瘦神疲,睡中啮齿见于()A:虫积证 B:火淫证 C:气滞证 D:伤食证 E:湿淫证答案:A第八章测试1.气滞证的主要症状是()A:腹部坠胀 B:呼吸急促 C:嗳气恶心 D:头昏眼花 E:胀闷疼痛答案:E2.胁痛咳更甚,转侧牵引而痛,气短息促,此属()A:悬饮 B:溢饮 C:痰饮 D:支饮 E:水饮答案:A3.临床见咯血,心烦,身热,舌红者,诊断为()A:血虚证 B:气滞证 C:血瘀证 D:气虚证 E:血热证答案:E4.痰白滑而量多,易咳出者,属()A:寒痰 B:风痰 C:热痰 D:燥痰 E:湿痰答案:E5.水液停聚的病理产物,由稀到稠的顺序是()A:湿—水—饮—痰 B:湿—饮—水—痰 C:痰—饮—水—湿 D:饮—水—湿—痰 E:湿—痰—水—饮答案:A6.阳水的特点,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A:起病急 B:病程短 C:腰以下肿甚 D:头面部先肿 E:多挟风邪为患答案:C7.气不固证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A:自汗 B:吐血 C:遗精 D:滑胎 E:小产答案:B8..因情志过极导致的“气闭”,最突出的表现是()A:窜痛 B:神情不宁 C:突然晕厥 D:脉弦 E:胀闷不舒答案:C9.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A:空痛 B:隐痛 C:刺痛 D:酸痛 E:胀痛答案:E10.临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相关的脏腑是()A:心、肾、肺 B:肺、胃、肾 C:肝、心、肺 D:肺、脾、肾 E:肝、肺、胃答案:E第九章测试1.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症状是()A:心痛 B:心烦 C:胸闷 D:失眠 E:心悸答案:E2.心火移热于小肠的主要特征性表现是()A:口舌生疮 B:大便干结 C:尿赤涩痛 D:心烦失眠 E:面赤口渴答案:C3.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A:正气不足 B:气滞 C:热盛 D:阴寒 E:瘀血答案:C4.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鉴别点是()A:有无胸痛咳血 B:有无恶寒发热 C:是否口干咽燥 D:咳痰的难易 E:痰量的多少答案:B5.突起水肿而以头面眼睑先肿者,最宜诊断为()A:风湿犯表证 B:肾虚水泛证 C:湿溢肌表证 D:风水相搏证 E:脾肾阳虚证答案:D6.脾病虚证的基本证候是()A:脾不统血证 B:脾胃虚寒证 C:脾阳虚证 D:中气下陷证 E:脾气虚证答案:E7.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均可出现()A:脘腹痞闷 B:便溏尿黄 C:皮肤瘙痒 D:舌苔白腻 E:口淡不渴答案:A8.肝胆湿热与湿热蕴脾两证的鉴别症是()A:纳差腹胀 B:胁肋胀痛 C:脉象弦滑 D:舌苔黄腻 E:肌肤发黄答案:B9.肝阳上亢证的眩晕主要诊断依据是()A:腰膝酸软,头重足轻 B:急躁易怒,口苦口干 C:头目胀痛,舌红苔黄 D:口咽干燥,潮热盗汗 E:耳鸣耳聋,恶梦纷纭答案:A10.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皆可见到()A:小便清长 B:腰膝酸软 C:五心烦热 D:尿少浮肿 E:脉象细数答案:B第十章测试1.六经病证隔一经或两经相传,称为()A:循经传 B:表里传 C:顺传 D:越经传 E:直中答案:D2.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A:胸胁苦满 B:脉弦 C:寒热往来 D:口苦咽干 E:心烦喜呕答案:C3.少阴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A:肺肾两虚 B:心血不足 C:心肾虚衰 D:脾胃虚寒 E:心气不足答案:C4.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张景岳 B:吴鞠通 C:叶天士 D:王孟英 E:张仲景答案:C5.温病邪热入营,劫灼营阴,其发热的特点是()A:身反恶热 B:阴虚潮热 C:五心烦热 D:暮热朝凉 E:身热夜甚答案:C6.患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证属()A:气血两燔 B:热入营血 C:热入营分 D:血分证候 E:气营同病答案:C7.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学著作是()A:《内经》B:《伤寒杂病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E:《景岳全书》答案:D8.温病下焦病证相当于卫气营血辨证中的()A:营分证 B:气分证 C:血分虚热证 D:卫分证 E:血分实热证答案:C9.合病是指()A:隔一经或隔二经相传 B:一经之病治不彻底,又见他经证候 C: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 D:互为表里经相传 E:这一经的证候转变为另一经的证候答案:C10.卫分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头痛 B:发热微恶寒 C:脉浮数 D:咽喉肿痛 E:舌绛答案:E。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常色:1)主色: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一生基本不变,故称为主色。
由于种族和遗传等原因,主色可有偏青、偏赤、偏黄、偏白、偏黑的不同。
2)客色:是指受各种非疾病因素影响,面部发生的色泽变化。
常见的因素有气候、昼夜、情绪、饮食。
气候:受四季气候不同的影响,面色可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春季面色稍青,夏季面色稍赤,长夏面色稍黄,秋季面色稍白,冬季面色稍黑。
昼夜:白昼卫气浮于表,则面色略显红润;黑夜卫气沉于里,则面色微淡而干。
情绪:喜则面赤,怒则面青,忧则色沉,思则面黄,悲则泽减,怒则面白。
饮酒、饥饱:酒后脉络扩张,则面红目赤;饱食则面容润泽光亮;过饥则面色泽减而微枯。
3)意义:提示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病色:分类五色常色善色恶色青如以縞裹绀如翠羽如草兹赤如以縞裹朱如鸡冠如衃血黄如以縞裹括萎实如蟹腹如枳实白如以縞裹红如豕膏如枯骨黑如以縞裹紫如乌羽如炲意义:1)善色: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的表现,多预后良好。
2)恶色:表明脏腑精气衰败,不能上荣于面,多预后较差。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1)青色:主淤血、肝病(气滞)、痛症、惊风。
多因经脉瘀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面色淡青,多为虚寒证。
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剧痛,也可见于肝病迁延日久。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憋闷疼痛者,多属心阳虚衰兼心血瘀阻的胸痹;若心悸、胸痛反复发作、突发剧烈胸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冷汗不止者,属心阳暴脱证;若咳喘气促,呼吸不利,多为肺气壅滞。
小儿高热,若见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2)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多因热盛而络脉扩张,面部气血充盈所致,亦可见于虚阳浮越临床表现:满面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的实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病时间、发病诱因,发病缓急等,要记录确切。
(2)入院前在其他医院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要详细记录。
(3)现在症状应书写清楚。
(三)病案中“诊断”的内容及书写
1、中医病案书写中所规定的“诊断内容”:应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又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名诊断。
2、中医病名、证名诊断要求:
病案的内容和要求,应依照《中医病案规范(试行)》的规定
(一)文字、格式、用语及书写要求
1、中医病案内容的书写要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语句精练,字迹清楚,书写整洁,无错别字、自造字。
2、除病案首页的过敏药物名称和上级医师阅改病案处用红墨水笔外,其他书面文字书写一律用钢笔和蓝黑色墨水。
(二)病案的意义
病案作为第一手信息资料,对中医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医院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病案书写是临床医师必要的基本功,反映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医疗技术、科学作风和文化修养的水平。
(三)病案的沿革
汉·淳于意,首创“诊籍”。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等。
第一节病案的内容与书写要求
一、病案书写通则
13、出院记录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14、死亡记录
15、术前讨论记录
第二课时
10分钟
25分钟
16、手术记录
17、诊断
三、住院病案内容排列顺序
(一)住院期间病案内容排列顺序
(二)出院后病案内容装订顺序
四、中医病案书写的重点内容
(一)主诉的确定与正确书写
1、主诉的含义: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6)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发病,应分段记录
(7)某些意外情况者,应注意真实记录,不得加以主观推断,评论或猜测。
2、入院诊断的书写方法:中医病证有几个就写几个;西医诊断写在中医诊断的下面,如有多个病名应按主次先后顺序排列。
格式:(1)住院病历(2)住院记录
(3)病程记录首次病程记录
病程记录
二、门诊病案格式及书写要求
8、病案书写要求使用统一印刷的纸张。
(二)病案书写的时限
1、门诊病案和急诊病案中的各种记录及住院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手术记录”、“转入记录”、“接班记录”、“会诊记录”、“病程记录”等要求即时完成。
2、住院病历、住院记录、死亡记录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3、“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要求在患者死亡1周内完成,必要时及时讨论,住院病案要求在出院后48小时内完成归档。
2、主诉的确定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1)为确定主症提供范围和依据。
(2)提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救治原则。
(3)确定询问或检查的主次和顺序。
(4)确定病种和辨别病位或病性的主要依据。
(5)决定现病史与既往史书写的内容。
3、主诉的书写要求
(1)主诉只能写症状或体征,而不能用病名(证)名代替。
(2)主诉为主要症状或体征,主诉一般只允许有1—3个。
4、“病案首页”实行按科室(或病区)签署首页制度,要求在出院后2周内完成。
(三)病案书写人员资格要求
1、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者须书写住院病历。
2、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者可书写住院记录。
3、进修医师是否书写住院记录由所在进修单位决定。
(四)病案的阅批
1、病案不得涂改、挖补或剪贴
2、住院医师负责指导和督促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书写病案,并负责阅改住院病历,主治医师负责阅改住院记录,并负责病案质量;正、副主任医师及科室(病区)主任应经常检查病案质量。
案内容进行整理
2、在全面分析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主诉,诊断依据
包括“辨病辨证依据”(不少于500字)和“西医诊
断依据”(不少于300字);诊断包括“中医诊断”
(含病名诊断和证候诊断)和西医诊断;治则治法
方药及调护宜忌
[实习小结]认真阅读老师批改意见,并改正错漏之处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45授课类型实践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一章病案书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住院病历“的书写训练,掌握本章节知识的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复习内容: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实习目的]
通过对“住院病历”的书写训练,要求掌握住院病案书写的基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初诊记录
(二)复诊记录
三、急诊病案格式及书写要求
15分钟
(一)急诊初诊记录
(二)急诊病程记录
(三)急诊留观记录
(四)急救记录
教案末页
小结
掌握病案的基本格式,住院病历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按本节课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无拖课现象,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科书讲解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5)证名诊断一般将病位、病性等综合为一个完整名称。
教案末页
小结
掌握病案书写的概念和内容、中医病案书写通则
熟悉病案的标题名称使用规范,住院病案内容排序
了解病案书写在诊疗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5分钟)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何为主诉?在记录主诉时应注意什么?
2、中医病案书写通则对病案书写的文字要求有?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中医病案书写格式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按本节课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无拖课现象,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科书讲解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44授课类型理论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一章病案书写
第二节中医病案书写格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病案的基本格式,住院病历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无
复习内容:
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是什么?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十一章病案书写
第一课时
10分钟
25分钟
概述
(一)中医“病案”的含义
病案又称“病历”,诊籍,是记载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演变预后、诊断治疗、防护调摄及其结果的原始档案,也是复诊、转诊、会诊及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事项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内容包括:(1)起病情况:发病时间、地点、起病缓急、前驱症状,可能的病因和诱因。
(2)主要症状:特点及演变情况
(3)伴随症状:描述伴随症状的有关情况
(4)结合中医“十问”,记录目前情况
(5)诊治情况:如果入院前经过诊治、应按时间顺序记录与本病有关的重要检查结果及所接授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应记录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等)及其使用时间效果。诊断名称应加引号。
(1)要使用中医的病名、证名,而不能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
(2)不能将病名与证名合并为一进行诊断。
(3)若现存有几种病,应按重要的、急性的、本科的在先,次要的、慢性的、他科的在后的顺序分行排列。
(4)若对具体病种尚不能当即明确诊断时,可采用“××(症)待查”等诊断形式,但当病名诊断一旦明确,则应及时予以纠正。
3、简化字的使用标准: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4、病案中每页均填写患者姓名、病案号和页序号。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5、中医术语的正确使用,中药名称的使用和西医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的使用。
6、病案中正确的护理记录案书写
7、病案中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数字。
5、出院前要清点患者诊疗资料是否齐全。
6、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
二、病案的标题名称使用规范
1、病案:患者在门、急诊和住院期间的全部诊疗资料
2、门诊病案
3、急诊病案
4、住院病案
5、住院病历
6、住院记录
7、病程记录
8、交班记录
9、接班记录
10、转出记录
11、转入记录
12、阶段小结
本格式、排列顺序、书写要求。通过对主诉、“辨病辨证依据”、“西
医诊断依据”的归纳与提炼,并给出中、西医正确诊断,以提高独
立思考和诊断思维的能力
[实习时间] 3学时
[实习准备]任课教师应提供正规印刷的、规范的中医住院病历空
白稿纸
[实习方法]个人准备,教师批阅或组织讨
[实习内容]选择病案
要求:1、依据住院病历书写要求的格式、排列顺序对所选
3、住院病案在一页中阅改超过三处,须重新抄写。
4、住院病案经各级医师签署首页并归档后,不得再做任何修改。
(五)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2、每份住院病案中必须有“住院记录”。
10分钟
3、每份病案一般应体现三级医师查房。
4、各项化验、检查报告单分类粘贴,整齐有序、标记清楚。
教学重点:病案的基本格式,住院病历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住院病历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
复习内容:
1、何为主诉?在记录主诉时应注意什么?
2、中医病案书写通则对病案书写的文字要求有?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中医病案书写格式
第一课时
45分钟
第二课时
45分钟
一、住院病案
1、现病史的内容:围绕主诉系统记录患者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诊治经过。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43授课类型理论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一章病案书写
第一节病案的内容和书写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