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
第一章 望诊2
二)黄苔
• 舌象特征 有淡(微)黄、深(正)黄和焦(老)黄之别。 黄苔多与红绛舌同见。 • 临床意义 ——主热证、里证。★ 苔色愈黄,邪热愈甚: 淡黄苔为热轻, 深黄苔为热重, 焦黄苔为热极。 ●舌苔由白转黄——表邪化热入里。
(浅黄热轻、 深黄热重、 焦黄热极)
●薄黄苔——邪热未甚——风热表证; 或风寒化热入里初期。 ●黄白相兼苔——表证化热入里、表里相兼。 ●黄腻苔——湿热蕴结、痰热内蕴,或食积化热。 ●黄滑苔——苔淡黄而润滑多津 ——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 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黄糙苔——苔黄燥干硬,颗粒粗大,望之如砂 石,扪之糙手; 黄瓣苔——苔黄而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状; 焦黄苔——黄黑相间,如烧焦的锅巴。 ——均主热盛伤津,燥结腑实证。
• 临床意义 主要测知阳气和湿浊的消长。★
●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 —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舌面 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主食积,或脾虚湿困; 苔白腻而滑——主痰浊、寒湿内阻,阳气被遏; 苔厚而粘腻,口中发甜——主脾胃湿热; 苔黄腻而厚——主痰热、湿热、暑湿。 ●松苔——湿浊之邪欲解。腻苔变松,提示正复 邪化,病有转机,预后良好。 ●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 ---胃气衰败。
●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 ——正气胜邪,病邪消散; 若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 ——久病胃气衰败,属无根苔。
腐 腻 苔 苔
四)剥苔、类剥苔
• 舌象特征
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舌面光滑无苔。 ●前剥苔;●中剥苔;●根剥苔; ●花剥苔——舌苔多处剥落,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 ●地图舌——舌苔不规则剥落,边缘凸起,界限清楚, 形似地图,剥落部位时有转移。 ●镜面舌——舌苔全部剥落,舌面光洁如镜。 ●类剥苔——舌苔剥落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 颗粒或舌乳头可见。
第一章望诊PPT课件
淡滞定虚实
• 指纹浓滞而粗 ——多属实 • 指纹浅淡而纤细——多属虚
三关测轻重
• 指纹显于风关——外感初起 • 指纹达于气关——邪深病重 • 指纹达于命关——病情严重 • 指纹透关射甲——病属凶险
▲
• 三关脉纹主病歌
红黄隐隐安 紫热红伤寒 青惊白是疳 黑滞多危险
第五节
第五舌节 舌诊 诊
食指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 之间)——“气关”
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 ——“命关”
以上三关合称“虎口三关”。
一、正常小儿指纹
◆小儿正常指纹的表现是:位、色、形 在食指掌侧前缘,浅红微黄,隐现于风关之内,
既不明显浮露,也不超出风关。其形态多为斜形、 单支,粗细适中。
◆影响因素: 年龄 皮肤厚薄 胖瘦 气候
舌面
舌底
• 舌面覆盖一层半透明的粘膜,粘膜皱折成许 多细小突起,称舌乳头。
• 舌乳头分为:
丝状乳头 蕈状乳与头舌象形成密切相关
轮廓乳头 叶状乳与头味觉相关
•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 分布在舌尖 舌体 舌边
◆形如软刺,呈角化树状。 ◆脱落细胞、食物残渣、细菌、粘液等填充
其间隙,呈微白色,形成舌苔。
口流清涎 量多- 脾胃虚寒
时吐黏涎
- 脾胃湿热
小儿口角流涎 - 脾虚 胃热 虫积
消化不良
睡中流涎 - 胃中有热 食停
痰热内蕴
2019/9/30
10
• 3、唾 —— 肾与胃的病变
时吐唾沫 - 胃中虚冷 肾阳不足
多唾
- 胃有宿食 湿邪留滞
2019/9/30
11
二、呕吐物
•色质量
寒呕-清稀无酸臭味--胃阳不足 寒邪犯胃 或呕吐清水痰涎(痰饮)
中医之望神精要
中医之望神望诊总论:1.定义: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态,诊察病情的方法。
2.内容:①望全身:神、色、形、态四个方面。
②望局部:头面、五官、颈项、躯体、四肢、二阴及皮肤等。
③望舌:舌质、舌苔两部分。
④望排出物: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等。
⑤望小儿指纹3.意义:望诊为四诊之首。
观察人体全身、局部等方面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还可作为判断脏腑、气血等病理变化的依据。
4.注意事项:(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在光线充足下进行,不宜采用有色灯光,对夜诊的患者,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诊。
避免因光源及室温高低的干扰而造成误诊。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应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观察。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注意排除因为化妆、染发、整容或衣着等因素造成的假象。
(3)以常衡变,动态观察要熟悉各部位组织的正常表现特点,以及某些生理性变异的现象;对某些变化迅速和危重的病症,还需注意动态地进行观察,为及时判断疾病变化提供准确的依据。
(4)有机结合,综合为断临证时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将全身望诊与局部望诊有机结合,综合观察。
全身望诊定义:又称整体望诊,指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神气、色泽、形体及姿态等进行整体观察,借以了解机体精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作为辨别疾病性质、推断病情预后的依据。
望神(一)神的概念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分类:①广义之神,即“神气”,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②狭义之神,即“神志”,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望神:是指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健康状态、了解病情的方法。
(二)望神的原理与意义1.原理①神的产生来源于先天之精。
同时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才能维持健旺的神气状态。
②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均是神的物质基础。
只有当气血津液充足,脏腑组织功能正常,人体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神气状态。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 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阴证)
四、望姿态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 法。 (一)原理:
阳、热、实------躁动不安;阴、寒、虚-----喜静 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 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 证或失血 证。
已主面 有虚色 好损淡 转。白 )气, 虚准 证头 ,明 逐润 渐, 康口 复唇 (淡 贫红 血。
白光 肾 络 面 阳, 睑 白: 虚 口 虚 主: 。 唇 浮 阳虚, 独 , 红隐 或阳 。 约 虚水 主 可 泛。 水 见
肿红 。色 脾浮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中医诊法学(望诊一)
中医诊法学第一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一、望神(一) 望神的原理和意义(二)神的主要内容二、望色(一)望色的原理和意义(二)望色的主要内容(三)研究进展三、望形(一)望形的原理和意义(二)望形的基本内容(三)体质的判断四、望态(一)望态的原理和意义(二)望态的内容第二节局部望诊一、望头颈部(一)望头(二)望头发(三)望面部(四)望颈项二、望五官(一)望目(二)望耳(三)望鼻(四)望口唇(五)望齿龈(六)望咽喉三、望躯体(一)望胸(二)望腹(三)望腰背四、望四肢(一)望四肢形态与功能(二)望鱼际(三)望指趾(四)望爪甲(五)望小儿食指络脉五、望皮肤(一)望色泽形态(二)望痘疮斑疹(三)望痈、疽、疔、疖六、望下窍(一)前阴(二)后阴第三节望舌一、舌的组织结构二、望舌的原理(一)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二)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三、望舌的内容(一)望舌质(二)望舌苔(三)研究进展第四节望排出物(一)望唾涎涕(二)望痰饮(三)望呕吐物(四)望二便(五)望经带第一章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第一节全身望诊全身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精神、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地观察,以期对病性的寒热虚实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
一、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神是以先后天之精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
神与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
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预后较好,反之则不然。
故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精气与脏腑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有一个初步的估计。
(二)神的主要内容1.望神的重点神作为生命活动现象的综合反映,是通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面色眼神、语言呼吸、动作体态等多方面综合地反映出来的。
望神时观察的重点是眼神、神情、气色和体态。
中医诊断学-望诊
四 望姿态
• 动、仰、伸——阳证、热证、实证。 • 静、俯、屈——阴证、寒证、虚证。
(1)坐形 • 坐而喜仰,胸胀气粗——属实证。 •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属虚证。
15
(2)卧式 • 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
阴证、寒证、虚证 • 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能自转侧——
阳证、热证、实证 •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实热证(阳盛)
24
五、望咽喉—肺、胃 •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属实热。 •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明显:属虚证。 • 有黄白色脓点,甚则溃烂:肺胃热毒壅盛。
25
六、望斑疹
1、斑——阴斑、阳斑 • 表现:斑色深红,点大成片状,平铺于皮肤下,
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 病机:胃热炽盛,入于血分
2、疹——麻疹、风疹 • 表现:色红或紫红,点小如粟粒,高出于皮肤,
18
• 望头面 • 望五官 • 望躯体 • 望四肢 • 望二阴 • 望皮肤
局部望诊
19
一、望头与发——肾
局
部
1、头形
望
过大、过小,伴智力不全——先天不足,肾精亏损 诊
囟填(囟门高突)——实证
囟陷(囟门凹陷)——虚证
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亏虚
2、头发 黄干
稀疏
如穗
血虚、肾虚
脱发
白发 20
二、望目——肝
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 病机:精气大伤,脏腑衰败。
• 意义:正气已伤,病重难治,预后较差。
3、假神
• 表现:突然精神兴奋、两目有神、语音高亢、
食欲及力气大增,甚则意识清晰。
• 病机:脏腑精气极度衰弱,阴阳即将离绝。
• 意义:病危,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中医诊断学(贾凡林)01局部望诊-PPT精选文档
望
诊
中医 诊断
(3)脱发:片状脱发,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 称为斑秃,多为血虚受风所致。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 有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者,为肾虚;有头皮发痒、 多屑、多脂者,为血热化燥所致。
望
诊
中医 诊断
(二)望面部
原理 面部又称颜面,指包括额部在内的脸面部。面部是 脏腑精气上荣的部位,尤其是心之气血及心神活动 外华之处。观察面部的色泽形态和神情表现,不仅 可以了解神的衰旺,而且可以诊察脏腑精气的盛衰 和有关的病变。 观察重点 望面部包括望面部色泽、望面容等内容,此处重点 叙述面容异常。
望
诊
中医 诊断
(2)腮肿: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 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或压痛者为痄腮,因外 感温毒之邪所致,多见于儿童。若颧下领上耳前 发红肿起,伴有寒热、疼痛者,属发颐,或为托 腮痈,因阳明热毒上攻所致。
关键词:腮肿 形象:两腮漫肿, 由耳下至颈,颈部 粗胀,口角生疮, 面色通红,两目炯 炯有神 主病:热毒炽盛 病例:淋巴瘤
望
诊
中医 诊断
望
诊
中医 诊断
观察重点 1、目神 (1)目有神:凡视物清楚,精彩内含,神光 充沛者,是目有神;目有神者,精气未虚, 虽病易治。 (2)目无神:若视物昏暗,目无精彩,浮光 显露者,是目无神;目无神者,精气亏虚, 病重难治。
望
诊
中医 诊断
一、(一)望头部 原理 望 头为精明之府,内藏脑髓,为元神所居之处;脑为 头 髓之海,为肾所主,肾之华为发,发为血之余;头又 面 为诸阳之会,脏腑精气皆上荣于头。所以,望头部的
观察重点 望头部应注意观察头颅、 囟门、头发的异常。 关键词:后头扁平 头发作穗
情况,主要可以诊察肾、脑的病变和脏腑精气的盛衰。
最新中医诊断学(望诊-望排出物、小儿指纹)
损伤,络破血溢,或肝火犯胃,或胃府血瘀
望大便
▪ 大便的形成主要与脾、胃肠的功能密切相关,亦 与肝的疏泄和命火的温煦有关。
▪ 观察大便的异常改变主要以可以诊察脾、胃、肠 的病变和肝胃的病变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
中医诊断学(望诊-望排出物、 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
▪ 望小儿指纹是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浅表 络脉的形色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 ▪ 小儿正常指纹的表现是:浅红微黄,隐现
于风关之内,既不明显浮露,也不超出风 关。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
望痰
▪ 观察痰的色、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肺、脾)的变化 和病邪的性质。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及咯血等。
▪ 小便短黄,尿时灼热涩痛──属实热证──热盛伤 津所致,或汗、吐、下、利伤津
▪ 尿中带血──尿血、血淋──热伤血络,或脾肾不 固,或湿热蕴结膀胱
▪ 尿有砂石──石淋──湿热内蕴,煎熬尿中杂质 ▪ 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尿浊、膏淋
──脾胃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气化不利, 不能制约脂液下流
望大便
▪ 痢疾──大便如粘冻,挟有脓血──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 失司
血多脓少──Biblioteka 于热在血分 脓多血少──偏于湿在气分 ▪ 便秘:大便干燥难解,排便时间延长 热盛伤津──大肠液亏,传化不行 胃火偏亢 食道与胃阻隔不通,水津不能下注,大肠液亏,传化不能 ▪ 便血:大便带血或便血相混或排出全为血液 血色鲜红,附在大便表面或排便前后滴出──近血──肠风──
能摄津,或胃热、虫积 ▪ 口流清涎量多,睡则更甚──脾虚气弱,气不摄津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本科五年制中医各专业及中西医结合、骨伤、针推专业七年制使用)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按照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定病种、辨不证候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通向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要紧内容为诊法与辨证。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把握望、闻、咨询、切四诊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及方法;把握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差不多理论与知识;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和疾病的诊断、命名与分类的差不多知识;初步训练四诊、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差不多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打下有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有用性,又必须突出重点,做到精讲、略讲、自学相结合。
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录象、诊断仪器、CAI课件、运算机软件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提升和巩固教学成效。
临床示教与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差不多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一、把握“中医诊断学”、“四诊”、“辨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差不多概念。
把握中医诊断的差不多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差不多原理、要紧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学的进展概况。
【教学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和地位。
二、中医诊断学的要紧内容:四诊、辨病、辨证和病案。
三、中医认识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和以常达变。
四、中医诊断疾病的差不多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本和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医诊断学二章1全身望诊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2、下列除( E )外,均可见面赤: A、气虚证 B、阴虚证 C、实热证
D、戴阳证
E、以上均可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3、面色青的主病是( E ) A、寒证 B、疼痛 C、血瘀
D、惊风
E、以上均是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4、脾虚湿邪内停的面色是( C ) A、面色青灰 —血瘀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⑶黄色
主 ①脾虚 ②湿证
全身望诊
阳黄
阴黄
萎黄虚胖
鲜明如橘皮—阳黄,湿热
黄疸
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
治疗黄疸的要药:茵陈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⑷白色
主 ①气虚-人参、黄芪、 ②血虚-当归、熟地、阿胶 ③阳虚-杜仲、续断、菟丝子 ④寒证-附子、肉桂 ⑤失血-白及、三七
第一节
一、望神
全身望诊
广义之神—“神气”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望神的含义
+
狭义之神—“神志”
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节
一、望神
1、望神的原理
全身望诊
足
精
旺
神
精足———— 神旺,患病多轻,预后较好; 精亏———— 神衰,患病多重,预后较差。
第一节
一、望神
2、望神的要点
全身望诊
第一节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⑴青色 主 ①寒证 ②疼痛 ③血瘀 ④惊风 ⑤肝病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⑴青色 主 ①寒证 ②疼痛 ③血瘀 ④惊风 ⑤肝病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望诊PPT课件
【几种常见异常的目的形态】
戴眼反折:即病人两目上视,不能转动,项强抽搐,角弓反张。 为肝风内动,属病重。
【几种常见异常的目的形态】
昏睡露睛:多属脾胃虚衰。可见于吐泻伤津和慢脾风的患儿。 为脾虚清阳不升,气血不足,胞睑失养,启闭失司所致。
【几种常见异常的目的形态】
胞睑下垂:又称睑废。双睑下垂者,多为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单睑下垂者,多因脾气虚衰或外伤所致。
神志语言
精神萎靡,语言错乱, 突然神识清醒 精神不振,懒言 或神昏谵语,或卒然 言语不休,想见 昏仆 亲人 乏 神 晦 暗 突然目光转亮, 浮光外露
两 目
呼 吸
面色形体
平 稳 面色荣润 肌肉不削
少 气 面色少华,倦怠 乏力,肌肉松软
气微或喘促
面色无华,形体羸瘦 动作艰难,反应迟钝, 或烦燥不安,四肢抽 搐,或循衣摸床,撮 空理线,或两手握固, 牙关紧急
【几种常见异常的口唇的形态】
唇色淡白:见于血虚、失血证。
【几种常见异常的口唇的形态】
口唇淡紫:血瘀证。
口唇紫黑:血瘀、寒盛、痛极。
【几种常见异常的口唇的形态】
口疮:口内唇边生白色小泡,溃烂 后红肿疼痛,多为心脾积热上熏。
鹅口疮:婴儿满口白斑如雪片,系胎 中伏热蕴积心脾所致。
【几种常见异常的口唇的形态】
望神 · 失神
概念:即无神,是精亏神衰的 表现 。 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 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 迷,瞳神呆滞;面色晦暗,表情 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已脱。
意义: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 虚,机体功能严重衰减,属病重。
望神 · 假神
概念:是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 时“好转”的虚假表现,临终前的 预兆 。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 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 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 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 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 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意义:是重病临终前的表现, 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残灯复 明”。
中医诊断学-望诊
舌下络脉青紫曲张
舌诊
(六)望舌质 4、舌态
舌态变化有:强硬、痿软、歪斜、颤动、吐弄、短缩。
(1)强硬舌
舌象: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
主病:热入心包——舌强硬而色红绛
热盛伤津——舌强硬而色红绛 风痰阻络——舌强而歪斜
舌强硬色红
全身望诊
(3)五色主病
主病 寒证 痛证 瘀血 惊风
青色
特点 青紫 青黑 青紫 眉间、鼻柱、唇周色青
(3)五色主病
主病
热证
实热 虚热
戴阳证
赤色
全身望诊
特点 满面通红 面部潮红 颧红如妆
(3)五色主病
主病
湿证
(血虚) 脾虚
(湿阻)
黄疸
湿热 寒湿
全身望诊
黄色
特点 面黄而垢 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 黄胖:面黄虚浮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
舌诊
(四)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方法 (1)伸舌姿势 (2)顺序 (3)刮舌与揩舌
2、注意事项 (1)光线 (2)饮食影响 (3)染苔 (4)季节、时间 (5)年龄
舌诊
(五)舌诊的内容
望舌质——舌的神、色、形、态 (候脏腑气血的盛衰) 望舌苔——苔质、苔色 (候邪气的浅深、胃气的有无)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淡红舌、薄白苔
疹 —— 麻疹:风热时邪
风疹:外感风邪
隐疹:营血亏虚,风邪入络
五、望皮肤
(三)白 ——湿郁,汗出不彻
(四)疮疡 痈:—— 湿热火毒 疽:—— 气血亏虚、阴寒凝滞 疔:—— 外感风热,或内生火毒 疖:—— 外感热毒,或湿热内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囟门:囟陷--囟门凹陷,均属虚证。囟填--囟门高突, 多属实热证。解颅--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多是肾气不足, 或发育不良。常见于小儿佝偻病。
3.头的动态:头摇--头摇不能自主,多为风证。无论成人 或小儿,多为肝风内动之兆。
瞳孔缩小-----肝胆火旺,或为中毒。
目窠肿例图→
(二)望耳
色泽︰色白--寒证;色青黑--痛证;焦黑干枯--肾精亏极; 小儿发热,耳根发凉,耳背有红络,为麻疹先兆。
形态:耳瘦小--肾精亏虚;耳轮萎缩--肾气竭绝,多属 死证;
耳内病变:脓耳,耳内流脓,为肝胆湿热。
(三)望鼻
酒渣鼻--多因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 而成;
2.呼吸:常见呼吸异常有:1)呼吸形式异常。2) 呼吸时间异常。3)呼吸强度异常。4)呼吸节律异 常。
(三)望腹部
异常外形:
(1)腹部膨隆:指仰卧时腹壁明显高于胸耻连线. (2)腹部凹限:指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胸耻连线. (3)腹壁青筋暴露:即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怒张. (四)望腰背部
1.异常外形: (1)脊柱后突---多有肾气亏虚或脊椎疾患所致. (2)脊柱侧弯---多由小儿发育期坐姿不佳所致. (3)脊疳----多见于脏腑精气极度亏虚. 2.异常动态: (1)角弓反张----多见于肝风内动,筋脉拘急. (2)腰部拘急----多见于寒湿内侵,腰部脉络拘急.
鼻柱塌陷,眉毛脱落--见于麻风病;
鼻翼煽动--新病见之为肺热壅盛;久病见之为肺绝之征。
(四)望口唇
1、色泽:樱桃红--煤气中毒。 2、形态:口糜--脾胃积热,热邪灼伤;鹅口疮--婴儿满口白斑如雪 片,为心脾积热; 3、动态:1)口张,属虚证;2)口噤,属实证; 3)口撮,属正邪 交加所致。4)口涡:多为风痰阻络。5)口振:多为阳衰寒盛。6) 口动:多属脾虚生风。
抱头火丹:面部红肿热痛,色如涂丹,多由风热火毒 上攻所致;大头瘟: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盛,目不能开。 多由天行时疫,瘟毒上攻所致。
(2) 腮肿 痄腮:一侧或双侧腮部突然肿起疼痛,以耳 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为感受风温毒邪, 壅阻少阳所致;发颐:颧骨之下,腮颌之上,耳前一寸三 分发疽。多为阳明经热毒上攻,气血凝滞而成。多为难治 之证。
望目色:目赤:为热为火;目眦赤--心火;白睛赤-肺火;眼泡皮红肿湿烂--脾火;全目赤肿多眵,迎风流泪-肝经风热;目眦淡白:血虚;白睛发黄:多为黄疸。
目眦赤例图→
望目形:
目胞浮肿:见水肿。老年人肾气虚衰,也多见下睑肿。 目窝凹陷:多为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
望目态:
睑废--上睑下垂,掩及瞳神,无力提起,多属脾虚气陷。 瞳孔散大-----多为肾精耗竭,心神耗散,属濒死危象; 也可见于肝胆风火上扰的绿风内瘴;及某些中毒。
4.望发
1)青壮年脱发或头发稀疏易落,干枯不 荣,多属肾虚,或血热。
2)斑秃-----突然出现片状脱发,多为血虚 受风。
3)小儿发结如穗,干焦稀少,生长缓慢, 容易脱落,为疳积的表现之一。多属脾病,消 化不良。
(二)望面部
1.面形异常
(1)面肿(水肿病):分阳水和阴水。阳水--肿起较速, 眼睑头面先肿,上半身肿甚;阴水--肿起较缓,下肢足部 先肿,下半身肿甚。
第一章 望 诊
(局部望诊、望排物、望小儿指纹)
第二节 局 部 望 诊
局部望诊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 根据病情和诊断的需要,对病人某些 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测知 相应脏腑的病变。
内容: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 二阴、皮肤等
一、望 头 面
(一)望头
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发为血之余。望头可以 诊察肾、脑的病变和脏腑精气的盛衰。
四、望四肢 以诊察五ຫໍສະໝຸດ 和经脉的病变. 异常表现:(1)肌肉萎缩---多因气血亏虚所致 (2)四肢肿胀---多见于水肿病 (3)膝部肿大--热痹:症见膝部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 鹤膝风”:症见鹤肿大而股胫消瘦,形如鹤膝。 (4)下肢畸形 “ 膝内翻” “ 膝外翻” “ 足内翻” “ 足外翻” (5)青筋暴露---为寒湿内浸、络脉血瘀所致。 (6)手指变形 “ 杵壮指” ---多由久病心肺气虚,血瘀湿阻而成。
(五)望齿龈
齿:牙齿干燥--热伤津液,如牙齿干燥如石--胃热炽盛 ,津液大伤; 如牙齿干燥如枯骨--热盛,肾阴枯涸。牙齿松动,齿根外露--属肾虚; 牙齿有洞、腐臭--龋齿。 龈:龈色淡白,多是血虚不荣;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炎;龈淡不 肿而出血,多为脾虚不能摄血;牙龈腐烂,流腐臭血水,甚至穿腮 蚀唇,牙枯脱落,为牙疳病,病情凶险,称走马牙疳。
瘿瘤--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不痛不 溃,缠绵难消,随吞咽移动,为肝气郁结,气结痰凝所致, 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二)望胸胁
1.异常外形:
1)扁平胸:常见于肺肾阴虚和气阴两虚的病人。 2)桶状胸:多因久病咳喘,肺肾气虚。3)鸡胸: 多见于佝偻病。4)胸廓两侧不对称:多见于肺痿、 悬饮后遗症和肺部手术后等病人。
(六)望咽喉:
咽喉红肿疼痛--肺胃积热;咽喉红肿溃 烂,有黄白腐点--肺胃热毒壅盛;咽喉色鲜 红娇嫩,疼痛不甚--阴虚火旺;有灰白色假 膜,擦之不去,重擦则出血,而且随即复 生者--白喉,为肺胃热毒伤阴所致;咽部两 侧红肿突起,称乳蛾--肺胃热盛,外感风邪 所致
三、望躯体
(一)望颈项:
瘰--发于颈侧颌下耳后的慢性感染性疾患,皮色不变, 不热不痛,难消难溃难敛,其形结核如垒,少则一个,多 则结核累累如串珠。多为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 或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炼液为痰,结成痰核。
痄腮例图→
2.口眼歪斜
为风邪中络,或中风。
3.特殊面容 1)惊恐貌:多见于小儿惊风、狂犬病、瘿瘤 等病。
2)苦笑貌:多见于小儿破伤风等。
二、望五官
(一)望目
五轮学说:两眦血络属于心--血轮;白珠属于肺----气 轮;黑珠属于肝----风轮;瞳人属于肾----水轮;眼泡属于 脾----肉轮。
望眼神:有神--明亮光彩,转动灵活,黑白分明,视 物清楚,表示无病,或虽病而易治。无神--晦暗无光,目 光呆滞,视物不清,说明病重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