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概论》PPT课件(1)

《中医诊断学概论》PPT课件(1)
神乱鉴别表
类型
表现
主病
病机
性质
焦虑恐惧
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居。
卑谍、脏躁
心胆气虚,心神失养。
虚证
狂躁不安
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
狂病、外感热病
痰火扰心
阳证
淡漠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
切诊--
脉象和身体局部的变
-----
触觉
病人全身及局部神色形 态和排泄物的形色质量
(一)诊法
四诊收集到的资料
症状:指病人主观感觉到的痛苦和不适(问诊)
体征:指客观能够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闻诊、望诊、切诊)
症状(病状(病形病候
(二)诊病:
病 名
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滑胎、痛经,麻疹、夏季热红丝疔、乳疬、脓疱疮、牛皮癣内痔、股骨骨折、白喉、聚星障
病危,是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又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神 乱 精神错乱 神志失常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的神志失常。其神志失常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具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多见于癫、狂、痫、脏躁等病人。
望神的内容和意义
(三)对神气的判断
(二)诊法合参
四诊参合,难分先后:问—闻,望——问、闻,按——望、问诊察排出物——望色、形,闻气,问感 觉。腹诊——望色泽、形状;叩诊听声音;按诊知冷热、软硬;问喜恶。
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
检查发现病情
视觉—望
听觉—闻
嗅觉—闻
言语—问
触觉—切
不能代替
(三)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学概括为 4 4 3 3 3

最新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最新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第六章 辨 证 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过程 即是诊断的过程 一、八纲辨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 实八种辩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 分析综合,归纳为表里 、寒热、虚实八个纲 领,用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气盛衰 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寒证热证鉴别表
邪气 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第一节 六 淫 概念: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 感病邪的总称。正常的叫“六气”。
六淫致病特点: 1、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2、其邪气既可单独侵入人体,又可两种
以上同时侵入人体 ; 3、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六淫致病,邪气多从肌表或口鼻侵入,
或两者同时感受
一、风:春季的主气,四季均可发生,六淫中 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2、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二、寒:冬季主气,冬季多寒病。“伤寒” 、 “中寒”和内寒
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4、寒性清澈。
广义:包括气、血、津液以及从饮食物中 吸收“水谷精微”等。
狭义:指生殖之精,一是禀赋于父母的生 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 物质,即“先天之精”,
二是机体发育成熟后自身形成的生殖之精, 叫“天癸”。
先后天之精的关系
生理与病理
1、气(人体之气) 概念:二方面,物质和功能 生成:三方面,先天精气、后天水谷之气、
中医学基础 中医诊断学
1、中医学概念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 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
2、中医学基本特点
是以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五行学 说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 基础,以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为特点的医学 理论体系。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ppt课件

01
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
阐述气血津液失调所致病证的辨证方法。
2024/1/26
02 03
气血津液辨证的原理
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生成、输布和代谢与 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当脏腑功能失调时,可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 输布和代谢,导致相关病证的发生。
气血津液辨证的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结合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等方法,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液失调的病证类型。
包括脏腑气虚、脏腑气滞、脏腑血虚 、脏腑阴虚、脏腑阳虚等证候的临床 表现。
确定病变的性质,如寒证、热证、湿 证、燥证、风证等。
脏腑病变的定位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病变所在的脏腑 部位,如心病、肝病、脾病、肺病、 肾病等。
2024/1/26
17
经络腧穴在诊断中应用
2024/1/26
经络诊察
01
通过观察经络的色泽、形态、温度、压痛等变化,判断经络的
燥邪证候
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易伤 人体津液。
湿邪证候
头重、胸闷、口腻等,易阻遏气 机,损伤阳气。
27
内伤七情证候类型及特点
胁痛、易怒、脉弦等 ,因大怒而致肝气上 逆。
咳嗽、气短、声低等 ,因过度悲伤而致肺 气消沉。
喜伤心证
怒伤肝证
忧思伤脾证
悲忧伤肺证
惊恐伤肾证
心悸、失眠、多梦等 ,因过喜而致心气涣 散。
虚实、寒热、气血运行状况。
腧穴诊察
02
通过按压、叩击等手法刺激腧穴,观察患者的反应,判断脏腑
经络的病变情况。
经络腧穴与证候关联
03
分析经络腧穴的异常变化与脏腑病变证候之间的关系,为辨证

中医诊断 - 中医诊断ppt课件

中医诊断 - 中医诊断ppt课件

舌诊的内容

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望舌体包括舌的颜色、形质和动态,以判断 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 苔色情况,以分析病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
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象淡红鲜明,舌质滋润, 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象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 胃气旺盛。
赤色主病:

主热证,有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 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满面通红-实热 两颧发红-虚热 颧红如妆-戴阳(真寒假热)
青色主病: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病人面见青色,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 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 致。 面青伴唇甲青紫心痛-心阳虚,心血瘀阻 小儿面青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润燥苔




舌象特征: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称为“润苔”;舌面水分 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称为“滑苔”。舌苔干燥少津, 甚则舌苔干裂,称为燥苔;舌苔干而粗糙,如砂涩手,称“糙 苔”。 临床意义:舌苔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润苔:属正常或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 滑苔:为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寒、主湿。 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多属高热、吐泻伤津。 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多属津伤已极。 总之,舌苔由润变燥,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反之舌 苔由燥转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望舌苔

望舌苔要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1、望苔质 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 舌苔的厚薄、润燥、腻松、腐霉、剥落等方面 的改变。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31
3、手足心汗 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多因生理
现象。若手足心汗出量多,则为病理性汗出。可 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 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 4、心胸汗 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 伴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者,多为心脾两虚; 伴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5、阴汗 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的症状。多因下焦湿热 郁蒸所致。
30
(三)局部汗出
1、头汗
又称但头汗出。指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 出量多的症状。可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中焦 湿热蕴结,湿郁热蒸,迫津上越;元气将脱,虚 阳上越,津随阳泄;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使 阳气旺盛,热蒸于头等导致。
2、半身汗
指病人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 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 侧,无汗的半身是病变的部位,多见于痿病、中 风及截瘫病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 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
7、绞痛
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 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8、空痛
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
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
32
三、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患 病机体的各个部位皆可发生。疼痛有虚实 之分。实性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气滞血瘀、 痰浊凝滞,或食积、虫积、结石等阻滞脏 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 通则痛”。虚性疼痛多因阳气亏虚,精血 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即所谓“不荣 则痛”。
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 程度、时间及喜恶等。
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特征证候。 1、壮热 指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病证结合,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是从 疾病的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 是从疾病的阶段性、主要矛盾认识疾病的本质。 临床进行思维分析时,有时是先辨病然后再辨 证,有时先辨证然后再断病。辨病与辨证相结 合,是既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又抓住疾病当 前的主要矛盾。在通常情况下,只强调辨证而 忽视辨病,或者只作病名诊断而不进行辨证, 都是不恰当的。
第一,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因为中医学的 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无不贯穿着基本理论;
第二,要不断的临床实践。前人说:“熟读王叔和, 不如临证多”,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要学会辨证思维的方法。临床诊断,从收集病 情资料,到作出病、证判断,是医学理论知识与科学 思维的综合运用。
17
整理课件ppt
13
整理课件ppt
(三)、辨证求本
辨证求本,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四 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其他临床资 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归纳,以探 求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第一,全面收集临床资料
第二,分析内在联系
第三,联系各种因素,进行判断
14
整理课件ppt
(四)、病证结合
15
整理课件ppt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秦汉及以前-黄帝内经,伤寒论,中藏经,难经
晋唐宋金元-脉经,肘后方,外台秘要,小儿药证直诀
明清及民国-景岳全书,寓意草,濒湖脉学,外感温热论,温病条 辨,医学实在易,望诊遵经
有关中医诊断学的理论与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 中就已奠定了基础,论述了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内容, 以后各时期皆有发展,现代更加完善。其中最具影响的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整理课件ppt

2024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

2024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中医诊断学概述•望诊技能与方法•闻诊技能与方法•问诊技能与方法目•切诊技能与方法•辨证施治原则与实践录01中医诊断学概述中医诊断学定义与特点定义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特点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四诊合参为基础,辨证求因为核心,强调动态分析,重视个体差异。

起源中医诊断学起源于古代,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发展经历了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的形成,再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以及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审症求因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体征,推求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并用,全面收集病情资料。

如X 线、CT 、MRI 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为中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现代检查技术辨证仪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如中医脉象仪、舌象仪等,可辅助中医进行辨证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医诊断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030201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医诊断中应用02望诊技能与方法03望形态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姿态等,以诊察脏腑、经络、气血的病变。

01望神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表情变化等,以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

02望色观察病人面部颜色和光泽,以了解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强弱。

望神色形态观察皮肤色泽、形态变化,以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和邪气情况。

望皮肤观察毛发的疏密、色泽、动态等,以了解肾气盛衰和气血运行情况。

望毛发观察指甲的色泽、形态、质地等,以了解脏腑气血的虚实和病邪性质。

望指甲望皮肤毛发指甲望舌苔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以了解病邪性质、病位深浅。

望舌质观察舌质的颜色、形态、润燥等,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望舌下络脉观察舌下络脉的颜色、形态等,以了解气血运行和瘀血情况。

望舌象及舌下络脉望排出物及分泌物观察痰涎的色、质、量等,以了解脏腑虚实和病邪性质。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概述•望诊技巧与案例分析•闻诊技巧与案例分析•问诊内容与方法探讨•切诊技巧与实践操作演示•八纲辨证理论与应用举例•病因辨证理论与应用举例目录01中医诊断学概述定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定义与特点01020304中医诊断学是研究中医如何辨识病证、分析病因病机和确定治则治法的一门学科。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诊断时需全面考虑。

中医通过辨识证候来确定治疗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需综合运用。

中医诊断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古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诊断学不断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近现代目前中医诊断学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在临床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科研、教学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现状发展历程及现状整体审查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

诊法合参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病证结合:既要辨识病名,又要分析证候。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判断病情。

闻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等了解病情。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

切诊通过脉诊和按诊了解患者的脉象和体表状况。

02望诊技巧与案例分析望神、色、形、态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和机体反应情况,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和光泽,推断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

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了解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异常动作,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势的轻重缓急。

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局部望诊要点头面五官观察头颅大小、形态,眼睛的神采、颜色、形态,口唇的颜色、润燥,以及牙齿、咽喉等情况。

躯体四肢观察胸廓形态、呼吸运动、乳房部位及发育情况,皮肤的色泽、润燥、肿胀等情况,以及四肢的形态、活动情况等。

排出物观察痰、涎、涕、唾、二便、月经、带下等排出物的颜色、质地、气味等,以了解脏腑功能和气血盛衰情况。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概念】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
潮 热
日晡潮热: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 又称阳明潮热(见于胃肠燥热内结)
【分型】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
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见于湿
温阴虚病潮) 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
(见于阴虚证)
绝汗:病人津液大泄,大汗不止,见于重病、危证病人。
躁扰烦渴,汗出如油,脉细数疾——亡阴证
身冷肢厥,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亡阳证
战汗: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 汗出热不退,脉来疾急——邪盛正衰
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2.3 局部汗出
头汗: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又称为“但头汗出”。多因上 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
微 【概念】轻度发热,热势偏低,多在37~38℃间 热 【意义】常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温热病的后期
3.4 寒热往来
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 分型:
寒发 热无 往定 来时 寒发 热有 往定 来时
【概念】指病人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
【意义】见于半表半里证
【病机】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 邪胜则恶寒, 正胜则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交
了解疾病的传变、邪正消长、估计病情 发展的趋势。 (三)诊治经过
询问曾作过那些检查、结果怎样?作过那 些诊治、效果及反映如何?作为当前诊治的参考。
(四 )现在症状 问诊重点,详见第三节。
四、既往史
(一)既往健康状况
素体健康——多实证 虚弱——多虚证 阴虚——易热化 阳虚——易寒化

中诊 1 望诊-38PPT教学课件

中诊 1 望诊-38PPT教学课件

11
5.神 乱
神乱是指神志异常的一类病证,常见以下几种。
(1) 癫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沉默寡言,表情 呆滞,闷闷不乐,喃喃自语,哭笑无常,不思饮 食。多由痰蒙心窍所致,属阴证。
(2)狂病:临床表现为躁扰不安,疯狂怒骂,打人 毁物,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少卧不饥,喜动恶 静。多由痰火扰心所致,属阳证。
五色的变化,以面部表现最为明显,所以望 色主要指诊察面部色泽。
2020/12/10
13
1.常 色
常色是指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中国人 健康的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由于时间、 环境的变迁,及体质的差异,常色又可分如下 几种。
(1) 主色:主色亦称正色,是指其面色、肤 色终生不变的颜色.
(2) 客色:根据自然气候,生活条件等变动, 人的面色、肤色出现相应变化的颜色。
狭义的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
《内经》认为,精藏于肾,神生于心,心肾 相交,精神自生。
神的盛衰最突出的是通过面、目、语言、气
息、意识等表现出来。因此,观察病人神的
变化不但能辨识病的轻重,而且还能测病之 预后。故《素问• 移精变气论》曰:“得神者 昌,失神者亡。”
2020/12/10
7
1.得 神 (有神)
临床意义:属阴阳离绝之证,亦称“回光返 照”,病人生命危在旦夕。
2020/12/10
10
4.神气不足
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 临床表现: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
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临床意义:正气不足。心脾两虚则健忘,倦
怠乏力,肾阳不足则精神不振、嗜睡;正气 不足,气不充身则声低懒言。
2020/12/10
基础。
2020/12/10
2

中医诊断学PPT(1)

中医诊断学PPT(1)
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邪正盛衰;阴阳——病类。
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3.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任何疾病的辨证,从大体上说, 都离不开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虚实、病证类别的阴阳,八纲辨证 有广泛的实用性,对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二、八纲辨证源流
八纲辨证的源流:《内经》有八纲内容的散在论述, 并基本确立了其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初步运用八纲进 行辨证论冶;明代实际已将八纲作为辨证的纲领,张景 岳的“二纲六变”明确了八纲间的关系;近人祝味菊正 式提出了“八纲”之名;《中医诊断学》的正式出版使 八纲辨证得以普及推广。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气不足,鼓动 无力
心阳虚衰,鼓动 无力,虚寒内生
心悸及气虚证 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候
心阳虚脱 证
心阳衰极,阳气 暴脱
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更见亡阳的见 症,如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 呼吸微弱,甚或神志模糊,脉微欲绝等。
六、心火亢盛证
1.心火亢盛证的含义Δ 指心火内炽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四、风热犯肺证 1.风热犯肺证的含义Δ 指风热邪气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 证候。
2.风热犯肺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1)具有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见症——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 浊涕,咽喉疼痛。 (2)兼有风热表证见症。
3.风热犯肺证的审证要点Δ 咳嗽及风热表证表现。
五、燥邪犯肺证 1.燥邪犯肺证的含义Δ 指外界燥邪侵,已肺卫,肺系津液耗 伤所表现的证候。据其偏寒、偏热之不同,又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临床表现
共 同 点
寒阴 实
证盛 寒
证都









证象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 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 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 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等方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 、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
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用于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七情内伤)正气失常
寒—六经 主 辨证 要 用 于 温病—卫气 外 营血辨证 感 时 病 湿—三焦
辨证(上、 中焦)
病因辨证 (六淫、疫疠等)邪气外侵

(四)病案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 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 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 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原则有三: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查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 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 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
神与精气的关系:精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最新中医诊断学【医学课件】精品课件

最新中医诊断学【医学课件】精品课件

2023最新中医诊断学【医学课件】精品课件CATALOGUE目录•中医诊断学概述•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学核心技术•中医诊断学临床应用•中医诊断学最新进展•中医诊断学学习资源推荐01中医诊断学概述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定义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重要性中医诊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病、预防和预后等内容,涉及望、闻、问、切等多种诊断方法。

学习方法中医诊断学的学习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应用,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水平。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历史中医诊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技巧。

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医诊断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现代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中医诊断学的历史与发展02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理论概述阴阳五行是中医哲学的核心,为中医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关键,五行失衡则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因此,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阴阳失调的诊断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判断其是否存在阴阳失调。

常见的阴阳失调包括阳虚、阴虚、阴盛、阳盛等,每一种情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五行失衡的诊断中医认为,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失衡会导致五脏功能失调。

医生通过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情绪等因素,判断其是否存在五行失衡,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制定治疗方案。

脏腑理论概述中医的脏腑理论包括心、肝、脾、肺、肾等脏腑,以及胆、胃、大肠、小肠等腑器。

各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完整版
(一) 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 治疗养护得当
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一门学科。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 辨病的依据。
2、皮肤光泽:肤色的荣润枯槁,可反映脏腑精 气的盛衰,从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凡荣润 光泽者,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晦暗枯 槁者,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常色与病色
常色:明润含蓄。(明润,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为有神,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含蓄: 面色红黄隐隐,隐于皮肤之内而不显露,示胃气充足, 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主色:个体素质差异,保持终身不变。 客色:随季节气侯等自然环境不同而发生的但属于正常变 化者。 病色:晦暗暴露。(晦暗,面部皮肤枯槁晦暗而无光泽,示脏 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 地显露于外,为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善色:病色而光明润泽,为“气至”。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于面。 恶色:病色且枯槁晦暗,为“气不至”。为脏腑精气已衰,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ymptoms + period
• 5.History of disease
1)The cause of disease
onset—circumstance,time,symptoms,sudden or not,cause or predisposing cause ,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 2.Life style and process(Diet, mental activity,regular daily life)
• 3. Family history and anamnesis • 4.Chief complaint
The symptoms the patient feels the most obvious and painfully and the main cause for visiting a doctor.
Character of pain
• Excess: sudden onset, severe and, incessant aggravated by pressing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
conception
• To know the onset ,development,treatment,present symptoms and other information of disease by questioning patient or accompanying people
2)Present symptoms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十问歌》: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Cold and fever Aversion to cold Intolerance of cold
• Sweating Normal sweating Abnormal sweating
Abnormality of sweating character
• A.spontaneous sweating • B.Night sweating • C.profuse sweating heat or cold • D.yellow sweating damp-heat • E.fighting sweating • F.dying sweating
be good at thinking and arousing patients
Hale Waihona Puke Content of interrogation
• 1.General data: name ,sex occupation,birth place,nationality, address, marriage state,24-solar terms of disease onset, visit data ,admission data Examples:hepatic echinococcosis(包虫病)(pastoral area), rheumatism(风湿病),postpartum disease(产后病)
Abnormality on sweating location
• A.hemihidrosis(半身汗) • B.head sweating • C.Chest sweating • D.sweating in the palm and sole • E.genital sweating
Pain
• A. Chill and fever a.more chill than fever b.more fever than chill c.fever with aversion to cold
• B.the chill and fever seprately a.fever without chill sthenic fever,tidal fever,low grade fever b.intolerance of cold without fever
• C.Alternate chill and fever a.shaoyang syndrome b.malaria
sweating
• The action of yang puts on yin makes the sweating.
• No sweating wind-cold in the exterior yin insufficiency
• Internal classic • Treatise on cold attack • Thousand worthy prescriptions for emergence
purpose
• To know the hobby , custom of patient • Onset development of disease • Judge the cause and nature of disease
• Data from all diagnostic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o avoid mistake in diagnosis
Method of interrogation
• Suitable environment • Ask the patient directly • Questioning method in emergency • The doctor should be serious and patient, and
• Mechanism of pain:
Stagnation or stasis Innutrition of body
pain
• Classification of pain
A. Character of pain
B. Location of Pain
• To distinguish: heat cold excess deficienc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