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社会变迁教案
初中历史社会变迁教案
教学内容: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形式
教学目标:
1. 了解社会变迁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过程。
教学重点:
1. 社会变迁的概念和形式;
2.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过程。
教学难点:
1. 理解社会变迁的内在规律;
2. 掌握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过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介绍一个小故事或者引发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迁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一下他们对社会变迁的看法。
二、讲解
1. 介绍社会变迁的概念和形式,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过程,如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等。
三、案例分析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的社会变迁过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的工业革命等。
四、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社会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
五、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梳理学生的思维逻辑,帮助他们深化对社会变迁的理解。
六、作业
布置适当的作业,如阅读相关资料、撰写观点文章等,加深学生对社会变迁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社会变迁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形式和手段来深化学生对社会变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精品教案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课标要求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与人口问题等史实,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课堂探究,了解信息时代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知道妇女地位随着社会发展得到提高,了解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和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挑战。
2.体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使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及妇女地位提高、生态及人口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等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信息时代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随堂练习1.“智能生活不再神秘,QQ微信谈天说地,扫码支付快捷便利。
”改变材料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性技术是( A )A.计算机网络技术B.航空航天技术C.原子能技术D.生物科学技术2.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各国的利益高度交融。
当前,大家要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有( D )①人口问题②环境问题③网络安全问题④生态问题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很多方面依然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
下列哪些是影响妇女获得平等权利的因素( D )①历史因素②传统文化③性别歧视④智力因素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美国《寂静的春天》一书详尽讲述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并告诉我们如果人类不择手段地破坏自然,人类的春天将不会再有鸟语花香。
联系到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再次证明( A )A.科技是把双刃剑B.人类杞人忧天C.科技解决所有问题D.环境问题应该由发达国家负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非常重视妇女权益保护和妇女地位提升。
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
二年级新中国社会变迁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新中国社会变迁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迁。
2. 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深入分析社会变迁背后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中国成立与社会变迁1. 新中国成立背景介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战乱和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2. 社会生活变迁- 服饰:从中山装、列宁装到西装、休闲装,再到现在的个性化穿着。
- 饮食:从以谷物为主到丰富多样的餐食,快餐、外卖等新兴餐饮方式的普及。
- 交通:从自行车、牛车到汽车、高铁,航空交通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3. 社会制度变革- 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课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背景介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 经济: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提高。
- 科技:我国在航天、高铁、5G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了全民族素质。
3. 学生生活变迁- 教育:从“赤脚医生”到现代化医疗体系的建立,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 娱乐:从简单的文艺演出到多样化的文化消费,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1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案2鲁人版六三制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有所接触,有所了解,这为我们的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也应该看到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能力:培养自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对复杂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知识:知道参与社会生活方式
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年级
八
科目
思品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课题
11.1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了集体的发展》是鲁教版教材八年级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第一节的内容,本目“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生活的发展变化感受社会生活前进的脚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接着教材进一步提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因此,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第五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本单元的重点。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资料展示,教师讲解,师生合作探究形成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五、教法学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现代中国的开端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1.2.2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2.3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1.4.2 讲授: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4.3 讨论: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分享各自的观点。
1.4.4 总结:总结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转折。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2.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过程2.2.2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2.3 洋务运动后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通过展示洋务运动前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2.4.2 讲授:详细讲解洋务运动的发起、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4.3 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后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分享各自的观点。
2.4.4 总结: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转折。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3.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3.2.1 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过程3.2.2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2.3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能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4.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2.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社会发展的政治规律;–社会发展的文化规律。
3.社会发展的案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三、教学过程1. 简介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社会发展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发展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要?2. 介绍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经济规律、政治规律和文化规律。
教师可使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各个规律的特点和作用。
3. 进行社会发展的案例分析(4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不同的社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以及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来分析这些案例,提取出规律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和讲解课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新闻事件,运用所学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估;2.课后作业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准确理解和运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3.学习态度评估:评估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知识过程中的态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课件:包括社会发展的定义、意义、规律等内容;•案例分析材料:关于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等社会发展案例的数据和资料;•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的社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
初中政治关注国家发展教案
初中政治关注国家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树立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理解国家政策,学会全面地看待国家建设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
2. 学会全面地看待国家建设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1. 正确看待国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图片,如高铁、5G、航天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中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国家建设中的不足,如环境污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国家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如我国扶贫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我国国家发展的成就和不足,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发展的看法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强调关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搜集更多关于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资料,了解我国在国家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
2. 思考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案:在社会中成长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单元:走进社会学科:生活课标要求: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1.2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
学生通过研究,在理解研究目标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
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知识目标:了解与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___和他的伙伴们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
一个暑假下来,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___姐姐”“墨哥哥”。
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
___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
学生活动:看材料,思考问题,并与同学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运用自己的经验,分享同龄人的故事,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
讲授新课: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图片情景(四副图片),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案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研学活动,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11课《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案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十一课《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案作者姓名:张长青工作单位(通联地址):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镇中学(北海经济开发区中学)邮政编码:251907电子邮箱411962891@【教学背景】面向学生:中学学科:思想品德课时:1课时学生准备:全班12个小组,通过访问父母、邻居、亲朋好友以及实地观察、查阅网络、报刊资料等途径,分别搜集和调查威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不同生活领域的词汇变化3大类主题,并进行一定的汇总、分析,思考这些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准备课堂发言。
各小组在调查时各有侧重,预习新课。
【教学课题】本目“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生活的发展变化感受社会生活前进的脚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讨论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接着教材进一步提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第一个项目。
本节课共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生活的发展变化感受社会生活前进的脚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第二个层次是“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悟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教育学生理性对待社会生活。
同时,教材还进一步提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的从众心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抵制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教学重难点: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第五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准备:(1)围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两个话题,搜集有关视频、数据、图表和图片,围绕教学需要,制成多媒体课件。
《关心国家发展》教案
《关心国家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指标,提高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指标:GDP、人均收入、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的发展。
2. 国家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如改革开放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家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指标,介绍国家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国家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国家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国家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指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整体状况。
3. 讲解国家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4. 分析具体的国家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国家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对讲解和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关心国家发展》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国家发展的新闻报道、政府官方文件、学术论文等。
3. 视频资源:关于国家发展的纪录片、采访视频等。
4. 案例素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发展案例,如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某项政策的社会影响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家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指标,国家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关心国家发展》教案
《关心国家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发展现状和主要成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国家发展现状2. 我国的主要成就3. 国家政策法规简介4. 关心国家发展的意义和方法5. 公民应该如何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国家发展现状、主要成就、关心国家发展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国家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如何实际行动关心国家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国家发展现状、主要成就、国家政策法规等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关心国家发展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学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心国家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的国家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我国的国家发展现状、主要成就、国家政策法规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关心国家发展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学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心国家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国家发展现状和主要成就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国家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态度和行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关心国家发展》教材。
2. 图片:我国国家发展的相关图片。
3. 视频:关于我国国家发展的视频资料。
4. 案例:关心国家发展的具体事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我国的国家发展现状和主要成就。
2. 第二课时:讲解国家政策法规,分析关心国家发展的具体事例。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如何关心国家发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1课成长在社会-关心社会发展教案苏教版
第1课成长在社会关心社会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的道理。
2.知道关心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了解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关心社会的兴趣和热情。
2.关心社会,热爱社会,参与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1.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重点。
3.青少年如何做到关心社会,是重点。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教学手段、教具】学生预习、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交流资料如《印度狼孩的故事》《鲁宾逊漂流记》等。
【教学过程】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示课件《印度狼孩的故事》、图片。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虽然营养不良。
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
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
然而,其中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才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婴儿的智力水平。
活到十七岁,中间虽经过九年人类文明的教导,但仍旧无法改变其生活习性。
问题:印度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观点:(1)人只有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2)个人的成长要与环境相适应,如果不能相适应人的基本能力便无从发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
八上第一单元第一框我与社会一、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课前:观看视频《小猪佩奇》(一)导入:小猪佩奇:“社会人”(让学生说)(二)主要过程:教材简要分析,教材以我们的生活为起点,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环节一:走进社会生活1.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出生——幼儿——上学”2.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参观博物馆、直升机体验活动、商场购物…….”问: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内容的社会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女儿的生活片段,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及感受。
结论: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环节二:深入社会生活1.圈:随着身体成长、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我们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2.谈看法下列是2018年暑假的大事件,请你选择一幅图,谈谈感受。
事件一:访问非洲,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事件二:国家打击“长春长生”等疫苗造假案件事件三:泰国沉船事故,牵动所有中国人的神经。
结论: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社会发展教案
社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掌握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 分析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社会发展的模式;3. 了解社会发展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心;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 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3. 社会发展与个人、国家的关系;4. 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引导学生回顾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让他们思考社会的发展是否能够影响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繁荣。
【教学主体】1. 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探讨社会发展与个人、国家的关系,让他们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幸福、国家繁荣的关联。
2. 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1)介绍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多样性。
3. 社会发展与个人、国家的关系(1)分组小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发展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社会发展对个人和国家产生的变化。
4. 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公民。
(2)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强调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持续关注和参与社会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社会调研活动,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态度。
3. 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调研报告,评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掌握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教案
掌握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一、教学目标1.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时代特征。
2.认识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
3.意识到社会发展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时代特征。
2.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认识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2.如何应对社会发展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
2.讨论结合角色扮演。
3.课外调查结合统计报告。
五、教学内容社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代特征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掌握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社会制度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也会发生改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的时代特征。
例如,古代的封建制度,造就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的家庭伦理;现代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
2.科技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进步。
例如,燃气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用灯习惯,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则让信息传递变得更为便捷和快速。
3.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让后代更好地理解祖先的智慧和贡献;时代文化则是对当下社会思潮、价值观、审美标准的体现和表达。
4.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方面。
例如,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压力增大,这都会对社会的发展和未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要想掌握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我们需要站在全局和细节的高度来进行分析。
只有了解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发展。
六、教学总结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
2.本堂课重点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学会从多个层面分析研究社会发展的特征。
3.下一步,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课程活动来继续深入探讨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喜看生活新变化主题班会教案
喜看生活新变化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的新变化,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新变化的主题确定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化的概述3. 生活变化的原因分析4. 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变化5. 生活新变化对学生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变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活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认识。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题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的新变化,让学生了解生活的变化。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生活变化的原因。
4.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变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5. 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生活新变化对学生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活新变化,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生活新变化”主题摄影比赛,让学生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展示生活中的新变化。
2. 举办“生活新变化”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变化的感受和思考。
3. 开展“生活新变化”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企业等地,亲身感受生活变化。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新变化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正视发展挑战 教案及反思
正视发展挑战教案及反思第一章:了解发展挑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面临的发展挑战。
培养学生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不平等、环境破坏等。
发展挑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介绍发展挑战的背景和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展挑战对他们的生活和社区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发展挑战的认识和看法。
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发展挑战的背景和影响?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章:分析发展挑战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面临的发展挑战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发展挑战的原因,如政策不力、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不公等。
发展挑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2.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介绍发展挑战的原因。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展挑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发展挑战原因的认识和看法。
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发展挑战的原因?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章:探索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探索当前社会面临的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如政策改革、社会参与、科技创新等。
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介绍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发展挑战解决方案的认识和看法。
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四章:培养发展意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对发展挑战负责。
大班社会领域优秀教案
大班社会领域优秀教案教案:社会变迁与我国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将了解到社会变迁对我国的影响和作用,掌握社会变迁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并能辨析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积极参与探索、互动,并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变迁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变迁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教学难点:辨析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段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社会发展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变迁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概念解析与讨论(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社会变迁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社会变迁的特点和分类。
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各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社会变迁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小组合作探讨各自研究的社会变迁现象的特点、原因和影响,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3. 小组报告与分享(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辨析各个社会变迁现象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分享,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变迁概念的理解。
4. 多媒体资源展示(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现象。
学生观看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并与教师共同讨论这些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 案例分析与思考(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包括工业变迁、经济结构变革、社会制度转型等,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思考社会变迁中的利与弊,以及如何适应和应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
6. 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反思和评价本堂课的教学方式和效果。
大班社会《我们都在变》教案活动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都在变》教案活动反思一、活动背景1. 适应季节变化,引发幼儿对变化的关注。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 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关注季节变化,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3. 帮助幼儿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图片:春天的花朵、夏天的西瓜、秋天的树叶、冬天的雪花。
2. 视频:季节变化的例子,如树叶的变化、动物的成长。
3. 记录表:用于幼儿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4. 画笔、画纸:用于幼儿绘画自己观察到的变化。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季节特点。
2. 观察:教师带领幼儿外出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 分享: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变化,教师进行点评。
4. 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季节变化和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5.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6. 绘画:教师引导幼儿绘画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
7. 总结: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是正常的,让幼儿学会适应。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和沟通。
4. 活动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帮助幼儿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5.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季节变化和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 记录法:让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社会课教案初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一年级社会课教案初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课教案:初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社会变化的概念和原因;3. 能够用简单的例子描述社会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社会的定义和作用;2. 社会变化的概念和原因;3. 社会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描述社会变化的影响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 理解社会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小组活动材料;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引入】1.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社会吗?社会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定义: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共同生活的集体,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各种组织和机构。
社会的作用是提供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使人们互相依赖、互相合作,并享受各种社会资源。
【探究】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社会变化的概念和原因。
2. 教师讲解社会变化的概念:社会变化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等的变动和演进。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化的原因: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人口变动、文化交流等。
【实践】1. 分小组讨论,让学生用简单的例子描述社会变化对个人的影响。
2. 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交流。
【拓展】1. 提问:社会变化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经济繁荣、文化变迁、社会结构变动等。
【总结】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定义和作用,然后进一步探究社会变化的概念和原因,最后实践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然而,在引导学生描述社会变化的影响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相关语言表达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变化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你对盲目从众现象的青少年有什么好的建议?
环节一:师友互助讨论,代表小组复述,其他组补充
环节二:教师解析,
第五步:收获平台
本节课我们懂得了:
第六步:达标测评
综合能力训练:学业水平测试:
当堂检测评价
优秀人数(8分以上):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
学习内容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前
总第课时
实施时间
2018年月日
课标要求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青少年要懂得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正确认识从众心理,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及格人数(6分到8分):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
板书设计:
过好信息化生活
(1)网络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2)网络对生活的消极影响
(3)青少年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4)青少年应该怎样克服“网瘾”
教学反思:
环节二:教师解析:
第四步:
反思拓展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进入了我国的文化市场,形成了“日韩潮流”。在校园内,一些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等。小艺的头发一夜间变成了红色,衣服也成了所谓的“张扬个性”的奇装异服。妈妈批评他盲目从众。
阅读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1)小艺的妈妈说的对吗?为什么?
及格人数(6分到8分):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
板书设计: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前
(1)社会生活的变化
(2)青少年要怎样关注社会的发展
(3)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4)青少年应该怎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过好信息化生活
总第课时
实施时间
2018年月日
课标要求
知道网络为什么是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现代媒介,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能力目标: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正确认识现代媒介,培养正确利用现代媒介的能力。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学会正确利用现代媒介。
重难点
教学重点: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实施过程设计
主要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步:时政播报
第二步:师友预习交流展示
师友叙述并补充完善
结合预习学案,师友展示预习情况并补充完善。
教师巡视了解预习。
环节一:师友评析并完善
环节一:师友互助叙述预习内容并补充完善,其他师友适时评价
环节二:教师点评
环节二:教师解析
第三步:互助质疑
(一)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及课件,师生共同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的?
2、青少年要怎样关注社会的发展?
3、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4、青少年应该怎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环节一:师友互助,或求助于其他小组,并依次复述,其他小组及时补充完善。
(3)联系实际为那些永远在线的同学提几点积极的建议。
环节一:师友互助讨论,代表小组复述,其他组补充
环节二:教师解析,
第五步:收获平台
本节课我们懂得了:
第六步:达标测评
综合能力训练:学业水平测试:
当堂检测评价
优秀人数(8分以上):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__班___人。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实施过程设计
主要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
师友叙述并补充完善
结合预习学案,师友展示预习情况并补充完善。
教师巡视了解预习。
环节一:师友评析并完善
环节一:师友互助叙述预习内容并补充完善,其他师友适时评价
环节二:教师解析:
第四步:
反思拓展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新鲜事。有些同学上课时,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晚上用微信躲在杯子里和陌生人畅聊;玩游戏、看电子书、在网上任意发表言论、、、、、手机这个美丽的终端让一些同学任性地永远在线。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的?
环节二:教师点评
环节二:教师解析
第三步:互助质疑
(一)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及课件,师生共同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
(1)网络对生活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网络对生活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2、青少年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3、青少年应该怎样克服“网瘾”?
环节一:师友互助,或求助于其他小组,并依次复述,其他小组及时补充完善。